造纸工艺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5.
通过鼓励对造纸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和项目的产业化建设,提升造纸产业技术水平,包括提升造纸工艺、设备及生产管理水平等。同时引导企业主要产品向食品卡纸、轻型纸、特种纸、高档生活用纸、高档包装用纸及纸板以及非木材浆纸产品方向发展。利用多元化技术生产环保型、高附加值、功能性优质产品,提升副产品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打好基础。
1.2.
1.2.1.
过去10年,全球纸与纸板的产量年均增长2.67%, 2012年全球纸与纸板产量约为4亿吨。我国过去10年纸与纸板产量年均增长10.1%,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2012年纸与纸板产量为1.025亿吨,占全球纸与纸板总产量的25.6%,是全球造纸产销第一大国。
从人均年消费纸张来看,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为57.2公斤/年·人,发达国家是180-220公斤/年·人,近十年相对稳定;我国人均消费7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纸与纸板的需求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未来我国纸业市场潜力较大。
3、加强再生纤维回收利用。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废纸回收率已达到60%-80%,可供应废纸量接近临界极限,国际上废纸可交易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已出口到我国。而我国废纸回收利用水平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废纸回收率只有43%,回收利用潜力与工作量巨大,加强国内废纸回收利用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废纸回收主要是政府重视,不以盈利为目的,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我省应大力倡导废纸回收,提高全社会废纸回收意识和积极性,加快建立完善废纸回收分类、收购、打包、销售体系,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废纸回收体系。
1.2.2.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十二五”后造纸产业增速放缓,2011年纸与纸板的产量同比增长了7.12%,2012年为3.22%,2013年为-1.37%,今年前三季度为3.6%,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但中国纸业仍在低谷中徘徊。
2013年全年出现负增长,这是建国60多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是一个重要的拐点信号。从产品品种看,除特种纸与纸板、生活用纸外,其余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量都出现了负增长。从企业类型看,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大型企业生产量、经济效益增长居多,中小型企业生产量降低是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进一步说明造纸是规模效益型产业。
1.4.
到2017年及2020年,我省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达到以下阶段性目标:
1.4.1.
2017年全省造纸产量达到1950万吨,比2013年增长9.6%,2020年达到2100万吨/年,增长18%,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400亿元和1530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8.6%和29.7%,产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目前,我省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污染治理等情况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我省一般水平的企业,特别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因装备和管理水平所限,仍有一定差距。
1.1.4.
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作用明显,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13年我省年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为8.7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年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28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晨鸣、华泰、太阳、博汇、世纪阳光、亚太森博6家(全国16家),合计产量占到了全省总产量的91%,其中晨鸣、华泰、太阳已进入世界造纸前50强。见表2。
1.1.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造纸行业始终重视管理变革,不断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机制建立、制度与文化建设、超常规改革改造、精益生产及“两化融合”,实施ERP信息资源管理,引领了全国造纸结构调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发展,实现了从原始积累、资本运作到现代化、国际化超常规发展的跨越。
2020年的目标产量为2100万吨,减去淘汰的300万吨产量,需要新增620万吨。
1.4.2.
2017年全省原生纸浆产量达到550万吨/年,比2013年增长30%左右,2020年达到650万吨。重点增加高得率浆、废纸和非木材清洁生产制浆比重。
1.4.3.
造纸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骨干优势企业规模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全省年产量500万吨左右的造纸企业达到2家,100-500万吨的企业达到5家。
由之前的高速发展过渡到中速发展,再到中低速发展,这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旺,出口减少;也有行业自身的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偏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研发速度缓慢等。两者叠加、集中爆发。从当前看,造纸行业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仍将是纸张消费的大市场,人均年消费纸张将以3%-4%的速度增长。造纸产业的发展需要冷静面对现状,转变发展方式,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1.1.6.
造纸工业的稳定发展,对相关产业如农业、林产加工、环保、印刷、包装、化工、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如,2013年我省制浆造纸机械行业产值达32亿元,占全国的20%,成为第一造纸机械大省。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造纸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1.3.4.
传统的造纸工艺只利用了原料中的纤维素,而半纤维素与木素进入废液,原料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随着资源成本的提高,必须充分提取造纸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各种成分,多元化生产浆、纸、高分子材料、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纤维原料利用率。
1.3.5.
大多数造纸企业对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缺乏重视,过渡依赖进口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果的转化率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足,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上缺少重大成果。
虽然全国造纸产量在降低,但经济效益却在提高。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575亿元,增长5.91%;工业增加值增速5.40%;产成品存货298亿元,减少4.33%;利税总额617亿元,增长8.97%,其中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6.95%;资产总计9015亿元,增长8.02%;资产负债率58.20%,下降0.62个百分点。我国造纸工业正在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3.2.
我省造纸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重复建设和引进,产生了严重的同质竞争现象,主要体现在铜版纸、白板纸等品种上。2010年我省铜版纸产能为160万吨、白板纸产能为290万吨,2013年产能分别达到250万吨和370万吨,3年时间产能分别增加了90万吨和80万吨。
1.3.3.
我省造纸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受下游产业的影响与制约较大。下游包装印刷产业小而散,集中度低,个性化需求强,消化纸张能力较弱,造纸产业自身向下游延伸比较困难。
1.1.2.
通过采取原料结构调整、装备现代化、污染治理、产品质量档次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全省木浆、废纸、非木浆比重已由1995年的10%、20%、70%,调整为2013年的50%、40%、10%。其中草浆产量已下降到50万吨,自制木浆产量提升到405万吨,是国内自制木浆第一大省。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生产中高档纸及纸板的产品比重占到75%,新闻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书写印刷纸和木浆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茅。“十五”以来,全省引进了数百台套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纸机最大幅宽达11米,最高车速2000米/分。我省造纸产品质量档次及装备现代化水平国内领先。
1.3.
1.3.1.
造纸原料成本占造纸总成本的50%-60%。我省是使用优质原料生产高档纸种的大省,但本地优质廉价原料缺乏。2013年自制原生木浆及草浆产量 455万吨,仅占总用浆量的33%,需外购商品木浆500多万吨,进口废纸量近250万吨,受外部及国际市场制约较大,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由于受造纸人工林原料基地建设迟缓、供材有限、非木材清洁制浆新技术开发滞后、国内废纸回收率偏低等因素制约,造纸纤维自给率难以提高。
造纸工艺介绍
1.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和生活必需品工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产业关联度强,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造纸工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低化石能源,低二氧化碳排放、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面临着“资源、环境、结构”三大发展制约瓶颈,必须加大调整结构,发展中特色的现代造纸产业。
我省主要纸浆、纸与纸板产品的结构变化及产量变化如表1。
1.1.3.
我省从2003年及2007年起执行严于全国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浆纸能耗限额指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与技术升级,重点龙头企业排污负荷与能耗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我省造纸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4万吨,比2005年降低约80%,仅占全国造纸排放总量的5%左右;万元产值COD排放强度和平均取水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和34%。我省吨浆综合能耗先进指标在200千克以下,而全国造纸吨浆综合能耗为450千克,吨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680千克。
1.4.4.
省内重点企业达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要求。通过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排放管理项目市场化运作,改进工艺与设备,提高“三废”管理水平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率,到2020年全行业单位浆、纸产品平均综合能耗和取水量年均分别降低1%和1.5%,污染物COD排放总量降低5%,节能减排降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1.1.7.
我省以造纸为中心,形成了行业服务、科研设计、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新闻媒体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社团组织,有造纸行业协会、学会;科研设计,有省造纸研究设计院、轻工设计院、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培养,有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等,均设有造纸专业;新闻媒体,有中国造纸协会会刊——《中华纸业》等。
1.4.6.
根据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逐步淘汰资源消耗高、效率低的制浆、造纸生产线,到2020年淘汰落后产能300万吨左右。
1.5.
1.5.1.
发展资源充足的优质廉价原料,降低产品成本,稳定质量,减少纤维原料供应的风险。
1、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设原料基地。
优质廉价原料是影响造纸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森林覆盖率低,资源匮乏,原料成为制约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的瓶颈。我省造纸优势企业已有在国内外整合木浆资源的先例,应加快在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整合步伐,鼓励管理较好、人才力量雄厚的晨鸣、华泰、太阳、亚太森博等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参股方式走出去整合木浆原料资源,建设和控制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木浆自给率。
2、发展地产秸秆原料资源。
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有约7000万吨的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既能弥补木浆资源的不足,又能实现循环经济。主要方向是,通过采用突破性的清洁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变废为宝,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可循环造纸产品及农用黄腐酸肥料。应大力推广泉林纸业自主创立的秸秆及其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的高效循环产业链模式,并吸收在国际上已趋成熟的有机酸溶剂法技术,发展非木材清洁制浆,同时进一步开发生物衍生品。到2020年使非木材纤维制浆规模达到300万吨,年消化1000万吨秸秆。
1.1.
1.1.1.
2013年全省纸及纸板产量1780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机制纸占55%,机制纸板占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4.42%,利税同比增长5.66%,总资产1450亿元,纸张出口量110万吨,出口交货值60亿元,产量、效益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造纸以文化纸及大宗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装备水平、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国内领先,某些纸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新闻纸、文化用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等大宗产品的规模效益在国内外均具有优势。特别是新闻纸,主要以废纸为原料利用现代化装备生产,成本优势尤其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后,我省高档纸种的规模效益优势有所下降,但考虑到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加之造纸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我省造纸行业的整体优势仍将保持较长时间。
通过鼓励对造纸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和项目的产业化建设,提升造纸产业技术水平,包括提升造纸工艺、设备及生产管理水平等。同时引导企业主要产品向食品卡纸、轻型纸、特种纸、高档生活用纸、高档包装用纸及纸板以及非木材浆纸产品方向发展。利用多元化技术生产环保型、高附加值、功能性优质产品,提升副产品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打好基础。
1.2.
1.2.1.
过去10年,全球纸与纸板的产量年均增长2.67%, 2012年全球纸与纸板产量约为4亿吨。我国过去10年纸与纸板产量年均增长10.1%,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2012年纸与纸板产量为1.025亿吨,占全球纸与纸板总产量的25.6%,是全球造纸产销第一大国。
从人均年消费纸张来看,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为57.2公斤/年·人,发达国家是180-220公斤/年·人,近十年相对稳定;我国人均消费7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纸与纸板的需求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未来我国纸业市场潜力较大。
3、加强再生纤维回收利用。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废纸回收率已达到60%-80%,可供应废纸量接近临界极限,国际上废纸可交易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已出口到我国。而我国废纸回收利用水平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废纸回收率只有43%,回收利用潜力与工作量巨大,加强国内废纸回收利用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废纸回收主要是政府重视,不以盈利为目的,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我省应大力倡导废纸回收,提高全社会废纸回收意识和积极性,加快建立完善废纸回收分类、收购、打包、销售体系,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废纸回收体系。
1.2.2.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十二五”后造纸产业增速放缓,2011年纸与纸板的产量同比增长了7.12%,2012年为3.22%,2013年为-1.37%,今年前三季度为3.6%,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但中国纸业仍在低谷中徘徊。
2013年全年出现负增长,这是建国60多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是一个重要的拐点信号。从产品品种看,除特种纸与纸板、生活用纸外,其余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量都出现了负增长。从企业类型看,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大型企业生产量、经济效益增长居多,中小型企业生产量降低是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进一步说明造纸是规模效益型产业。
1.4.
到2017年及2020年,我省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达到以下阶段性目标:
1.4.1.
2017年全省造纸产量达到1950万吨,比2013年增长9.6%,2020年达到2100万吨/年,增长18%,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400亿元和1530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8.6%和29.7%,产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目前,我省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污染治理等情况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我省一般水平的企业,特别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因装备和管理水平所限,仍有一定差距。
1.1.4.
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作用明显,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13年我省年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为8.7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年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28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晨鸣、华泰、太阳、博汇、世纪阳光、亚太森博6家(全国16家),合计产量占到了全省总产量的91%,其中晨鸣、华泰、太阳已进入世界造纸前50强。见表2。
1.1.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造纸行业始终重视管理变革,不断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机制建立、制度与文化建设、超常规改革改造、精益生产及“两化融合”,实施ERP信息资源管理,引领了全国造纸结构调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发展,实现了从原始积累、资本运作到现代化、国际化超常规发展的跨越。
2020年的目标产量为2100万吨,减去淘汰的300万吨产量,需要新增620万吨。
1.4.2.
2017年全省原生纸浆产量达到550万吨/年,比2013年增长30%左右,2020年达到650万吨。重点增加高得率浆、废纸和非木材清洁生产制浆比重。
1.4.3.
造纸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骨干优势企业规模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全省年产量500万吨左右的造纸企业达到2家,100-500万吨的企业达到5家。
由之前的高速发展过渡到中速发展,再到中低速发展,这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旺,出口减少;也有行业自身的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偏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研发速度缓慢等。两者叠加、集中爆发。从当前看,造纸行业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仍将是纸张消费的大市场,人均年消费纸张将以3%-4%的速度增长。造纸产业的发展需要冷静面对现状,转变发展方式,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1.1.6.
造纸工业的稳定发展,对相关产业如农业、林产加工、环保、印刷、包装、化工、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如,2013年我省制浆造纸机械行业产值达32亿元,占全国的20%,成为第一造纸机械大省。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造纸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1.3.4.
传统的造纸工艺只利用了原料中的纤维素,而半纤维素与木素进入废液,原料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随着资源成本的提高,必须充分提取造纸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各种成分,多元化生产浆、纸、高分子材料、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纤维原料利用率。
1.3.5.
大多数造纸企业对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缺乏重视,过渡依赖进口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果的转化率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足,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上缺少重大成果。
虽然全国造纸产量在降低,但经济效益却在提高。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575亿元,增长5.91%;工业增加值增速5.40%;产成品存货298亿元,减少4.33%;利税总额617亿元,增长8.97%,其中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6.95%;资产总计9015亿元,增长8.02%;资产负债率58.20%,下降0.62个百分点。我国造纸工业正在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3.2.
我省造纸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重复建设和引进,产生了严重的同质竞争现象,主要体现在铜版纸、白板纸等品种上。2010年我省铜版纸产能为160万吨、白板纸产能为290万吨,2013年产能分别达到250万吨和370万吨,3年时间产能分别增加了90万吨和80万吨。
1.3.3.
我省造纸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受下游产业的影响与制约较大。下游包装印刷产业小而散,集中度低,个性化需求强,消化纸张能力较弱,造纸产业自身向下游延伸比较困难。
1.1.2.
通过采取原料结构调整、装备现代化、污染治理、产品质量档次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全省木浆、废纸、非木浆比重已由1995年的10%、20%、70%,调整为2013年的50%、40%、10%。其中草浆产量已下降到50万吨,自制木浆产量提升到405万吨,是国内自制木浆第一大省。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生产中高档纸及纸板的产品比重占到75%,新闻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书写印刷纸和木浆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茅。“十五”以来,全省引进了数百台套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纸机最大幅宽达11米,最高车速2000米/分。我省造纸产品质量档次及装备现代化水平国内领先。
1.3.
1.3.1.
造纸原料成本占造纸总成本的50%-60%。我省是使用优质原料生产高档纸种的大省,但本地优质廉价原料缺乏。2013年自制原生木浆及草浆产量 455万吨,仅占总用浆量的33%,需外购商品木浆500多万吨,进口废纸量近250万吨,受外部及国际市场制约较大,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由于受造纸人工林原料基地建设迟缓、供材有限、非木材清洁制浆新技术开发滞后、国内废纸回收率偏低等因素制约,造纸纤维自给率难以提高。
造纸工艺介绍
1.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和生活必需品工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产业关联度强,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造纸工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低化石能源,低二氧化碳排放、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面临着“资源、环境、结构”三大发展制约瓶颈,必须加大调整结构,发展中特色的现代造纸产业。
我省主要纸浆、纸与纸板产品的结构变化及产量变化如表1。
1.1.3.
我省从2003年及2007年起执行严于全国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浆纸能耗限额指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与技术升级,重点龙头企业排污负荷与能耗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我省造纸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4万吨,比2005年降低约80%,仅占全国造纸排放总量的5%左右;万元产值COD排放强度和平均取水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和34%。我省吨浆综合能耗先进指标在200千克以下,而全国造纸吨浆综合能耗为450千克,吨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680千克。
1.4.4.
省内重点企业达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要求。通过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排放管理项目市场化运作,改进工艺与设备,提高“三废”管理水平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率,到2020年全行业单位浆、纸产品平均综合能耗和取水量年均分别降低1%和1.5%,污染物COD排放总量降低5%,节能减排降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1.1.7.
我省以造纸为中心,形成了行业服务、科研设计、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新闻媒体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社团组织,有造纸行业协会、学会;科研设计,有省造纸研究设计院、轻工设计院、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培养,有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等,均设有造纸专业;新闻媒体,有中国造纸协会会刊——《中华纸业》等。
1.4.6.
根据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逐步淘汰资源消耗高、效率低的制浆、造纸生产线,到2020年淘汰落后产能300万吨左右。
1.5.
1.5.1.
发展资源充足的优质廉价原料,降低产品成本,稳定质量,减少纤维原料供应的风险。
1、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设原料基地。
优质廉价原料是影响造纸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森林覆盖率低,资源匮乏,原料成为制约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的瓶颈。我省造纸优势企业已有在国内外整合木浆资源的先例,应加快在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整合步伐,鼓励管理较好、人才力量雄厚的晨鸣、华泰、太阳、亚太森博等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参股方式走出去整合木浆原料资源,建设和控制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木浆自给率。
2、发展地产秸秆原料资源。
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有约7000万吨的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既能弥补木浆资源的不足,又能实现循环经济。主要方向是,通过采用突破性的清洁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变废为宝,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可循环造纸产品及农用黄腐酸肥料。应大力推广泉林纸业自主创立的秸秆及其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的高效循环产业链模式,并吸收在国际上已趋成熟的有机酸溶剂法技术,发展非木材清洁制浆,同时进一步开发生物衍生品。到2020年使非木材纤维制浆规模达到300万吨,年消化1000万吨秸秆。
1.1.
1.1.1.
2013年全省纸及纸板产量1780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机制纸占55%,机制纸板占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4.42%,利税同比增长5.66%,总资产1450亿元,纸张出口量110万吨,出口交货值60亿元,产量、效益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造纸以文化纸及大宗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装备水平、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国内领先,某些纸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新闻纸、文化用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等大宗产品的规模效益在国内外均具有优势。特别是新闻纸,主要以废纸为原料利用现代化装备生产,成本优势尤其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后,我省高档纸种的规模效益优势有所下降,但考虑到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加之造纸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我省造纸行业的整体优势仍将保持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