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种理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强调全面,即要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指文化、教育、健康、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之间协调发展,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经济发展还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永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实践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和整体推进。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
第五,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追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建设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国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主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带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
这一点体现了国家发展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中,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第二个科学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统筹发展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注重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科学内涵是统筹兼顾和整体推进。
这要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协同工作、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第四个科学内涵是改革创新。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环节。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答: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1.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之一是以人为
本的发展理念。
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人的尊严、人的权益、人的幸福。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人的价值观和人的尊严基础之上的,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2.统筹协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之二是统筹协调
的发展观。
它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全局和系统的思考,追求各方面的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统筹协调的发展观旨在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各个方面的平衡和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3.可持续的发展原则: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之三是可持续的
发展原则。
它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原则旨在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和未来世代的发展权益。
4.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之四是创新驱
动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倡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的
发展模式要求在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中,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入学习党的相关文件和论述,结合具体的实践和问题,将其融入到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中。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通过综合和系统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原则。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作为中国共产党九大以来的重要成果,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内涵。
本文将从更加深入的角度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方面。
一、科学科学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之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要立足于科学,依靠科学,发展过程要遵循科学规律,行动要进行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了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将科学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的理解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还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
协调发展强调要根据各方面的发展潜力和条件,协调推进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整体的平衡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将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增强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以往发展观念的重要区别之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我国发展实践中的创造性。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全面发展要求各方面的发展得到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区域发展和国际发展之间要相互协调。
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结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包括:
1. 把发展作为最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硬道理,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
水平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2. 寻求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主张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实现协调、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以保障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
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
核心,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利于人的发展。
4. 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动力。
科学发展观主张在实践
中不断探索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着重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
5.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科学发展观主张在发展中注重环境
保护和资源节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建设,实现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主张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共同发展,通过各个领域的合理协调,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自由发展,同时注重不断创新,保障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
第二,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 会和谐的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史 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 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 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 文化理念。“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 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包括了和 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 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 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理念。
如何理解? 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其理论地位同属于党的指导思想系列, 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果。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十七大报告又不将科学发展与党的其他指 导思想做并列式的表述。在新修改的党章 的总纲中表述得十分明确。总表述为:中 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 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是讲我们党的指导思 想,其中并没有包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既属于指导思想系列,又属于“深入 贯彻落实”这个工作指导方针的层面。
第一,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来源于近代西方人本主义。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 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 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 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 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 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 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 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第二,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直接来 源于国外发展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外发展观在不断 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追求经济增长,到 60年代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再到70 年代注重可持续发展,80年代后期开始将 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 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发展 观越来越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什么
1、统一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创造力、节约性和可持续性”为统一宗旨,主张建立“经济增长、人民富裕、生态良性、社会公平、文化升华”的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均衡、生活富裕”的社会生态。
2、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认为,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来自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它强调,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创新过程,必须以自我调整、发展和创新为基础,实施创新驱动、优势互补、多元发展、分享共赢,重视社会组织、民间创新,形成多元持续发展格局。
3、综合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强调,要把发展的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综合协调。
此外,要制定资源节约与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乡村和城市统筹发展,增强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4、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认为,应当以发展和谐社会为目标,实施改革、改善人的生活、建设风清气正的环境,增强就业创业的机会,促进政治完善、文化发展,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深化改革,构建以社会责任感、科学发展观、公正地步、开放竞争、知识共享为特征的社会公正和谐架构。
5、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还提出,要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推进改革、激发活力、发挥优势,突出科技、节约、金融、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性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并且要完善投资、信贷、消费、价格等经济政策,优化税收征管体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维护市场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创建集体企业、基本建设股市等经济管理体制。
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
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
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
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立足全局、注重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
2.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对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要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新突破。
4.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
5. 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各方面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促进各领域的协同发展。
6. 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并重的原则,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工作方针,旨在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最新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什么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不发展就没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益,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的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等达到2%就很不错了,而我们的增长如果低于4%,就业问题就无法解决。
太湖蓝藻以后,苏南经济几十年发展毁于一旦,喝水都得从几十里地外运,于是,苏南痛下决心,污染企业一概不要,但苏北要,为什么?因为要发展,苏北人提出:要环保,更要温饱,要健康,更要小康,哪怕被毒死,也不要被饿死。
苏南为什么不要,因为发展起来了,富起来了,有了治理污染的资本。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以人为本,相对以物为本,即以经济增长为本,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刘易斯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唯一尺度,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增长就是社会进步。
简单说就是:发展=增长=进步。
这就是以物为本的传统的发展理念。
因为适应了人们对快速发展的渴望,对促进财富积累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促进发展的作用,但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首先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由于大量使用能源资源,很快排放量就超过了自然的净化能力。
也就是说,工业化在制造了大量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的短缺。
全世界十大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半数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
最著名的是伦敦烟雾事件:即伦敦被烟雾包围,白天汽车开灯行驶,所有飞机被迫停飞,空气中的粉末,灰尘使市民的呼吸疾病俱增,许多市民晕倒在去医院的路上。
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完整版)
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完整版)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我的初步体会是,学习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要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是深入学习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原原本本学文件。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科学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论述: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以人为本是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读书报告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读书报告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内涵。
其核心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公正,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还具有开拓创新、全局思维、共享发展、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多层次的内涵。
其中,开拓创新指的是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发展;全局思维强调要全面考虑国内外、长远短期、经济社会、民生环保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决策;共享发展要实现全民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平衡发展要实现城乡、区域、产业、人口等方面的协调和平衡;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和环保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以经济增长为导向,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创新发展路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2.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
3.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要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学发展观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改革开放,改善民生,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5.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科学发展观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6.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增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稳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属性
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穆福旺房山区城关小学党支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重大举措。
我区中小学作为第三批活动单位已于2009年3月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在落实区教工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同时,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是关键,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是目标。
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才能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全面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正如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所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来说,发展既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明确、办学行为的规范、办学活力的彰显,特别是要体现在优良传统的传承、适应能力的提高,教育方式的改善上,最终体现在教育效果上。
我们看一所小学有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不是看是否有不断增高的大楼,而是看教师是否有被不断激发的热情和不断加深的对学生的情感;不是看有多大本事“优选”学生入学,而是看对所有学生的教育都有信心和勇气;不是看得多少分数,而是看学生静悄悄发生的变化和成长。
陈部长的讲话指明了小学发展的方向是学校的内涵发展,办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将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用发展的观点谋划工作全局,用发展的观点检验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小学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一是要把握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工作,人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小学工作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总体设计学校的工作,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社会也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
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创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把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获得真正成长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小学生处在人生起步阶段,‘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格外重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行为习惯是在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天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的;‘细致入微’的管理服务格外重要,学生的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纪律观念是在生活服务、教学管理、安全防范的工作中逐步树立的;‘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格外重要,学生分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的意识、观念和情感是在学校营造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逐步建立的。
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事关学生安全、健康的因素和环节很多,一定要把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事关学生长远发展的细微小事和细节很多,一定要把教育做得精细;事关学生情感的琐事和烦恼很多,一定要对学生充满爱,并体现在干部与教师的一言一行和每一个表情中。
由此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首先构建“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氛围,将“一切为学生”的理念贯彻到学生的每一项工作中,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内容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优质的热情服务。
其次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重视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核心。
“以人为本”还应体现在以教师为本上,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追求和需要,希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
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一特性,在加强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实施民主管理。
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要切实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向上,务实创新,顺时达变,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为每一位教师搭建成长提高的平台,促进专业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注重中青年教师思想上的培养,让更多的骨干教师走进党组织的大门。
“以人为本”还要求我们进行动态管理,讲究“管”的科学,“理”的艺术,要求学校领导干部与教职工以诚相待,交流谈心。
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常关心,注重情感管理,让人文关怀深入人心。
三、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小学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就要着眼于学校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有潜力和有后劲的发展。
对于全体学生,要统筹兼顾不同家庭和社区背景,不同性格和天资、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优点和缺点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成长,让不同出身、性格和天资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心中都充满希望。
对每个学生,要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训练多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方面的情感,全面育人,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都得到发展。
成为现代文明人。
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全员育人,要统筹协调教书、管理、服务等多个岗位。
要做到全方位育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主要环节。
要做到全过程育人,即有效衔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不同阶段。
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教书育人”和教与学的统一。
要让每一名教师都记住,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丰富的情怀和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学生真正体现主体地位在于:学生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学生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学生要主动学,主动探究。
在学校发展中,要综合考虑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当前建设、长远发展等众多学生教育因素和学校条件因素,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精心谋划、兼顾各方面、稳步推进。
四、办好学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办好学,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认真真办学。
认认真真办学,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
要做到“三个更加”。
第一是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要积极研究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找到适合学生个体、适合工作需要的有效方法。
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第二是以更加敏锐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件,这就要求我们将党和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用当今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来再认识我们的岗位职责,有极强的预见性,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面临的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是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是教育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先锋作用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员的思想觉悟应高于群众,党员的工作水平应高于群众,党员的主人意识应要高于群众,党员是榜样是先锋,就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努力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件“小事”、“琐事”。
认真对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办好学,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安安静静办学。
安安静静办学,就是克服浮躁和虚荣、排除各种干扰。
一是要有安静的心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教职工都要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三个聚焦”,即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向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教学要向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要向学生发展聚焦,在学校的工作中不给自己和学校争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名声”和“荣誉”。
二是要有安静的状态,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严格执行法律有关规定,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有序办学。
同时还要研究当今学生的新特点,积极钻研当代教育教学管理,开拓进取,站稳脚跟,不故步自封,也不随意跟风。
我校要坚持以问题为纽带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下去,让城关小学培养出的学生有问题意识,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
办好学,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扎扎实实办学,扎扎实实办学,就是着眼学校建设和发展所要求的一切工作的落实。
一是扎实做好学校的工作规划,完善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思路,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办学模式,认真分析学校工作的实情,查找薄弱环节,确定推动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二是扎实做好工作管理,我校要继续做好目标管理的实施与探索,在目标管理下,明确各部门及每个岗位的目标责任,加强月考核,使检查、反馈、校正、提高落到工作的实处,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作的绩效,为创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而努力。
三是扎实做好人的工作。
“上下同欲者胜”,干部教职工团结一致,上下同心,我们的事业才有发展进步的可能。
城关小学党支部要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力量,努力将学校建成“和谐文化的家园,学生文明成长的乐园,书香型的校园”。
创设氛围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人是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是人本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对教师来讲主要是指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既发展当前,更应顾及长远。
我校在为教师发展上应重点搭建如下四个平台,一是为教师创设学习的平台;二是为教师创造才能展示的平台;三是为教师设计自身成长的平台;四是为教师营造解感研究的平台。
我校在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上要实施情感管理,实施情感管理,就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每一个闪光点,适时地培植保护,珍惜教师的探索和首创成果,并将其发扬光大。
其次是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广纳民意,集中民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情感管理更要关心教师,实践中我校要通过关注和解决教师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将温暖的关心情感输送给教师个体。
实施情感管理,也要用激励手段。
激励教师并发挥潜能,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要求。
我校要以目标管理、骨干示范、评比表彰等激励方式,建立健全评估体系,通过月考核、达标竞赛、云峰杯教学评比、反思交流,读书评比等,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使我校教师能在有序运行中依靠常规动力自主运行,在各自教育教学岗位上发挥才智,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实现各自的自我价值和超越,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