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中的重大战役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几大著名的战役(已有影视上映)一、孟良固战役50多年前,在沂蒙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山头上,打响了一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惊心动魄的战役——孟良固战役。

这次在我军战争史上歼敌并不算多的战役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当时整个中国战局的棋盘上起了关键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的尽头,早有准备的蒋介石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内战一开始,陈毅、粟裕和张灵甫就成为一对难解的冤家,在全套美式装备、兵力古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下,我军作战多次失利,得意的蒋介石和张灵甫盘算着在山东临沂决战,为此他们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3个军共45万兵力集中于此,而当时我军兵力只有27万。

当时摆在陈毅、粟裕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与气势汹汹的蒋军决战,这是蒋介石和张灵甫梦寐以求的;二是让蒋军“集团滚动”过来,我们北渡黄河,卷着铺盖离开山东,这又正中蒋介石和张灵甫的下怀。

此时的陈毅、粟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战争本是军人的角斗场,但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这场征战,普通百姓却和子弟兵一同登上了战争舞台,他们手无寸铁,他们走上战场拿出的武器是他们几世几代用过的独轮车,是他们房前屋后的树木砍伐后做成的担架。

深明大义的沂蒙人民把维系军队战斗力的上百万斤的粮食放在成千辆的独轮车上,在上万人的肩膀上紧随我军南征北战。

二、济南战役在解放战争史中,标志国共双方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在观众中已是家喻户晓。

然而揭开三大战役序幕的一场攻城血战,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它就是五十多年前发生在齐鲁大地的济南战役。

1948年的济南,曾经是国共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影响,使它成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势在必夺的重要城市。

为此双方尽遣名将出马,作为守方的蒋介石派出在抗战中战功赫赫的“黄埔三期第一将”——王耀武;而作为攻方的毛泽东则派出有“军中第一将”美称的粟裕和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

决定攻守双方命运的决战,不知为何选在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拉开了帷幕。

解放济南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解放济南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解放济南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济南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计划,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那么你了解济南战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济南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济南战役的简介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济南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

1948年秋,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

在华东战场,蒋介石为屏障徐州,隔断华北、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并迟滞华东野战军南进,令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9个正规旅、5个保安旅及特种兵部队约10万人固守省城济南,将集结于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队约17万人编成3个兵团,伺机北援。

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第二“绥靖区”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外围县镇及制高点构成外围阵地,各阵地内均构筑众多的永备和半永备型工事,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

集中兵力约11万人。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举行济南战役,并确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即“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

并强调指出,此战目的在于攻占济南,但必须集中大部兵力于打援、阻援方向,力争歼灭援敌一部。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决定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

以参战兵力的44%、计6个半纵队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分东、西两个集团对济南实施钳形突击,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

东集团由第9纵队、渤海纵队及渤海军区一部组成,西集团由第3、第10、两广纵队和鲁中南纵队4个团及冀鲁豫军区一部组成,第13纵队为攻城总预备队;以参战兵力的56%、计8个半纵队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于巨野、兖州等地夹运河而阵,担负对徐州北上援敌的打援、阻援任务,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攻城兵团于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国共解放战争(又称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解放全中国,确立人民民主政权。

以下是该战争及重大战役的时间表:
1. 1927年4月- 1927年12月: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爆发。

2. 1927年12月- 193年: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领导的红军进行长征,到达陕北地区。

3.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对抗日斗争展开。

4. 1937年7月7日-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全面抗战。

5. 1945年8月15日-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6. 1947年11月- 1948年4月:徐州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战斗。

7. 1948年6月- 1949年1月: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今北京)与天津地区消灭国民党军队。

8. 1949年4月- 1949年10月:解放南京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国共双方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些战役和时间都是我国国共解放战争期间的重要节点,其中前期以对抗日本侵略为主,后期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内战。

战争的结果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战争历程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回顾

战争历程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回顾

战争历程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回顾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随着和平的到来,中国也开始了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

1945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共识,共同抗日战争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系列的重大战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回顾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

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是解放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也是第三次国共内战的最后决战。

淮海战役是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东部地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对抗。

解放军以围剿国民党军队为目标,通过兵力集中、阵地建设、战略运动等战略手段,展开了一系列精确的战役操作。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以马延路为主要指挥的第三野战军策划了一系列闪电战,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抵抗。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最终解放了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是解放军在中国北方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北平(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包括诱敌深入、夜袭、伏击等,有效地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迫使其在战役中节节败退。

经过两个月的战斗,解放军最终攻克了北平,并于1949年1月31日解放了这一重要城市。

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基本崩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至5月期间,是解放军在中国中部地区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今长江)流域进行了决定性的对抗。

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充分发挥了水陆战略优势,通过布防和战略运动等战术手段,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抵抗。

我对解放战争中几大战役的认识

我对解放战争中几大战役的认识

我对解放战争中几大战役的认识通过解放战争系列影片欣赏这门选修课,我对中国的解放战争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解放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其仍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从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浴血奋战,没有解放战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的一切。

下面,我将从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四场战役说明我认识到的解放战役。

一、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戡乱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

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

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处,企图向南突围。

这时,共军主力按部署冲向阵地,猛击国军突围部队。

与此同时,敌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击也被一一打退。

最后国军全部被压到石丘垅,纷纷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全歼国军5个团,共击毙、俘虏敌兵1700余人,缴获全部装备,还击落敌机一架。

这场战役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例如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从1948年12月22日起, 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 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 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 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 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 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 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同年9月,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 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 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 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 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 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因此中 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 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 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 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 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 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 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 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 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 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 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 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共有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

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

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

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

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有什么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

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

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哪个难打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战役呢?第一点是兵力上的劣势。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军的兵力是100万,而国军则是52万相差近一半左右,所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轻松取胜。

而“辽沈战役”,我军也是拥有7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是55万,相差15万人。

虽然这一次国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但由于兵团是临时组建,所以内部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最后我军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而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34个军86个师,飞机高达2957架,共约80万人出动,而我军的兵力则是60万,所以我们从参战人数上就处于劣势。

而第二点则是对方将领的阵容十分强大,在经历了两场战役的失败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他深刻的意识到“淮海战役”是内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参与这次战役的将领都是精锐。

三大战役.ppt.

三大战役.ppt.

三大战役指挥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员战役国民党共产党辽沈战役卫立煌、廖耀湘、范汉杰、郑洞国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淮海役战杜聿明、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邓平津战役傅作义、陈长捷邓宝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宗仁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抗日英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代总统(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

抗日战争爆发。

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三大战役结束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解放战争重要战役(1945-1951)一、局部冲突1945年1.上党战役(9-10):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山西长治。

意义: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该战役由中共发动,且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

这次战役歼灭了阎锡山所属的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2.邯郸战役(10-11):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邯郸。

意义:此战,除新8军等部起义外,解放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马法五以下1.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自己伤亡4000余人。

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对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掩护其他解放区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展开,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均有重大作用。

1946年1.四平保卫战(4-5):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彭真);辽宁、吉林、内蒙。

意义: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

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

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全面战争(一)战略防御2.中原突围(6-8):中原野战军(李先念,王震);鄂豫皖边区。

意义: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以无比的毅力,多次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创建了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置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

同时钳制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区解放军的作战。

3.苏中战役(7-8):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苏州中部。

意义:苏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线作战的著名战例(七战七捷),同时起到了战略侦察作用,也是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著名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

转自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

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

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

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

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

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

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

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

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

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辉煌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有三大战役被公认为特别重要,它们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本文将对这三大战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重要的战役,也被称为东北战役,它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期间,在辽宁省的沈阳、本溪、锦州等地进行。

这场战役的目的是剿灭国民党军在辽东半岛的主力,为解放东北打下基础。

辽沈战役的战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防御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主动布防,以牵制和迫使敌人暴露自己的路线和意图。

第二阶段是反击阶段,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击败国民党军,解放了大部分沈阳。

第三阶段是追击阶段,解放军主力向南追击,逐渐控制了辽宁省。

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改变了战局,打破了国民党军队长期优势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发展。

其次,此战役不仅解放了辽宁省,也为之后的解放工作开辟了道路,为接下来的战役奠定了基础。

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地点跨越了江苏、安徽和山东三个省份。

这场战役的目标是打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力量,解放长江以北的中心城市。

淮海战役分为攻防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攻击阶段,解放军采取先从北线突破国民党军防线,然后在南线实施包围的战术。

第二阶段是防守阶段,国民党军队从北线撤退,解放军针对南线进行清剿,最终解放了苏北和苏中。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重大的战略突破。

首先,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力量在这场战役中被彻底摧毁,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

其次,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接下来的解放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三、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战役,它于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31日进行,地点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和山东两省。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目录序言 (1)1 .宜川战役 (1)2 .鲁西南战役 (2)3 .平津战役 (3)4 .济南战役 (3)5 .晋中战役 (4)6 .莱芜战役 (4)7 .苏中七战七捷 (5)8 .豫东战役 (5)9 .辽沈战役 (6)10 .淮海战役 (6)序百1946年6月26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的指挥所下达了总攻击令,22万国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这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彻底撕毁了停战协定。

面对国民党军的进犯,解放区军民奋起反抗。

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陈诚叫嚣“三至五个月结束战争”,然而在三年时间中,解放军越打越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进而横渡长江,席卷东南、西南、西北,最终解放全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有十大经典战役,极具代表性,体现了指挥员杰出的指挥艺术,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十大经典战役中,莱芜战役、苏中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这五个战役,粟裕都曾直接指挥或参与指挥,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之大可见一斑,第一大将实至名归。

1.宜川战役宜川战役是“围点打援”的典范战例,1948年2月22日,西北野战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集中5个纵队,发起了宜川战役。

27B,围城的解放军对宜川发起攻击,城内守军慌忙向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求援。

胡宗南急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部(辖2个整编师)2万多人沿洛(JI1)宜(川)公路驰援宜川。

28日,当刘戡部到达宣川的瓦子街地区时,解放军的打援部队将刘戡部合围并发起进攻。

激战至3月1日17时,解放军全歼被围之敌大部,42岁的刘戡在解放军攻入他的军指挥部前,用手榴弹自炸身亡。

刘戡所部被全歼后,解放军于3月2日对宜川城发起总攻,激战至8日全歼守军5000余人,宜川战役胜利结束。

刘戡自杀后,胡宗南痛哭失声,说起来,对于刘戡之死,胡宗南也是有责任的,宜川被围后,刘戡受命增援时,曾向胡宗南建议派出先头部队攻占观亭,然后由观亭方向增援宜川。

中共党史——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党史——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篇
中共党史(四)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战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 蒋介石虽然决定了要发动内战,要消灭中共,但迫于八 年抗战后人民要安定,中共也非在1927年那样,与横逆之来, 无还手之力,而当时国际上英、美、苏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 内战,加上国民党军队也来不及部署,所以对立即发动内战 有所顾忌。因此,蒋连续向延安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 去重庆“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大转折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 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一部八月挺进 豫西。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也在九 月进入豫皖苏平原。 由此形成的外线和包括彭德怀等内线的兵力部 署以及一大片中原解放区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转入 战略进攻的作用
(2)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参加 国民党“国大”,反对伪“宪法”,日益倾向于支持人民革 命。 (3)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努力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党的组织同他们的领导人保 持着密切关系,鼓励和支持他们坚持发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 斗争,帮助了民主党派中的左派,加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地 位。
在1948年前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 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会等先后明确表示参 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1948年的“九月会议”提出 在五年左右时间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战略任务

解放战争50余次重要战役全集

解放战争50余次重要战役全集

解放战争50余次重要战役全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苏中战役定陶战役中原突围战役大同集宁战役新开岭战役四平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东北夏季攻势东北秋季攻势东北冬季攻势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张家口战役豫北攻势滑县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宜川战役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挺进大别山豫西战役胶东保卫战洛阳战役豫东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济南战役辽沈战役锦州战役塔山战役黑山战役辽西战役淮海战役沈阳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漳厦金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广西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西藏战役上党战役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9月至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古属上党郡),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城打援战役。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1945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其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万人入侵晋东南,自临汾、浮山、翼城进占被我地方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和已为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第68、第69师主力及暂编第38师一部驻守长治(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古称上党郡),其余部队和地方团队守备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县,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

与此同时,第一战区第3、第16军经风陵渡到达运城以南,第11战区以第15军留置豫西,以第40军、新8军及第30军向郑州集中,拟沿平汉路向北推进。

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坚决歼灭进入上党地区之敌,除去心腹之患。

自8月26日起,中共中央军委先后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集中太行、太岳军区主力首先歼灭阎锡山进入长治的部队,收复上党地区,消除腹心之患。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1、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以及和平建国希望和曙光。

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内战爆发。

相关: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2、三大战役包括、、三个。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以伤亡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万余人。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

其中的重要会战:锦州会战、辽西会战、解放沈阳。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为中心,东起、西至、北起(今)、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使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

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

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的。

时间;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123次关键战役

解放战争123次关键战役

解放战争123次关键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 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 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 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 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 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 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 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 13.4万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 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 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 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 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 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 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 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 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 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 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