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中国文化概论 简答题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2021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C)A、道德B、礼仪C、人文D、科学2、唐朝时,在今西藏地区主要居住的民族是(B)A、羌族B、吐蕃C、鲜卑D、回纥3、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B)A、山东B、山西C、湖南D、湖北4、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A、彝文B、朝鲜文C、傣文D、蒙古文5、中国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D)A、从西南向东南逐渐移动B、从西北向东北逐渐移动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移动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6、在保护自然方面,“不违天时”观念的提出者是(B)C、墨子D、韩非子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代“通漕四渠”的是(D)A、广济河B、金水河C、惠民河D、淮河8、氏族制度形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商代D、周代9、汉朝地方行政体系中,最小的单位是(A)A、里B、乡C、亭D、县10、儒家“仁者,人也”最基本的要求是(B)A、“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由子哲学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强翻对生活的超越。
摆脱、超趣的方法是(B)A、无为B、齐物C、天人感应.D、道法自然12、汉代灭南越,设立珠崖、南海等九郡的皇帝是(C)A、汉文帝B、汉景帝13、士人群体真正构变成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士族阶层是在(B)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14、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负责政策执行的是(C)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内使省15、明朝用“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朱熹的(C)A、《楚辞章句》B、《古今图书集成》C、《四书章句》D、《五经正义》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揭示出自(A)A、《山坡羊•潼关怀古》B、《一枝花•不伏老》C、《哨遍•高祖还乡》D、《西园闻见录•关税》17、我国南方稻麦两熟制形成于(D)A、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18、下列选项中,属于秋季的节气是(C)A、雨水B、小满C、处暑D、小寒B、十三行C、番邦行D、迎宾馆20、下列选项中,历史上曾以狗拉爬犁为交通工具的民族是(A)A、赫哲族B、黎族C、傣族D、瑶族21、中医肺腑学说的思想来源是(B)A、“天人合一”学说:B、“阴阳五行”学说C、“知行合一”学说D、“中和之德”学说22、下列选项中,已出现雕版印刷术的是(D)A、周代B、秦代C、汉代D、唐代.23、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皇帝拥有(A)A、司法权B、军事权.C、财经权D、行政权24、礼起源于(C)A、祭祀B、法律C、习俗D、神话25、天子亲自前往泰山祭祀,这种祭祀方式属于(A)A、就祭D、合祭26、荒礼属于(D)A、冠礼B、婚礼C、诞生礼D、凶礼27、“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所描述的场景会出现于(A)A、春节B、清明市C、端午节D、重阳节2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下列选项不属于“四谛”法的是(D)A、苦B、集C、灭D、爱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的教学思想是(A)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学思结合30、中国对乐理的认识很早,周代已创立了五音阶体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2.宫廷文化属于( A )A.上层文化B.底层文化C.市民文化D.中层文化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B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A.“南夷”B.“南蛮”C.“西南蛮”D.“西南夷”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A.农业及牧业经济B.农业及狩猎经济C.牧业及狩猎经济D.农业经济6.《尧典》载于(D )A.《春秋经》B.《竹书纪年》C.《古石经》D.《尚书》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A.“治身”B.“治人”C.“治心”D.“治学”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A.《淮南子》B.《开元占经》C.《四时纂要》D.《四民月令》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B )A.高车部B.黄帝C.鲁班D.伏羲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A.唐B.宋C.元D.明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C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昭穆制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A.树立权威B.军事征伐C.休养生息D.沟通天神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A )A.齐国B.鲁国C.晋国D.秦国16.《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022年全国01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绪论-7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旳是青藏高原,号称( B )1-14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旳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1-18A.第一种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4.地区文化是正统文化旳( D )1-28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5.中国文化旳创始与奠基,指旳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旳( C )2-34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成果6.《殷墟卜辞综述》旳作者是( C )2-41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7.西晋败亡旳直接因素是( C )2-63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旳核心旳是(B )3-111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旳民族是( C )3-153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旳是( A )3-155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旳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旳( D )3-157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浮现完整宗法制旳朝代是( B )4-160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旳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旳权力分派问题是在( C )4-166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旳是( D )4-166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奉、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5-213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要而深刻论述旳是( A )5-219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老式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旳是(B )5-247A.孝B.仁C.义D.礼18.有关中国古代教育旳总体目旳,有集中反映旳典籍是( C )5-257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旳明显特点是( B )5-275A.木构造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构造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旳是( B )6-290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旳是(B )6-291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运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旳( B )6-300A.禁忌B.崇拜C.恐惊D.避讳23.就文化交汇旳典型性与影响旳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旳交汇最重要有( A )7-328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旳年份是( B )7-333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老式文化思想旳核心是(B )7-342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重点
202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卷子(课程代码00321)本卷子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开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4.《诗经》编成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7.中国民族语文X的根本点是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公平 D.坚持语文分类8.中国文官制度的根底是隋唐确立的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11.元朝的X行政机关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A.府 B.路 C.县 D.道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14.清朝为治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A.通政司 B.鸿胪寺 C.理藩院 D.宣政院15.清朝规定,政府各机构吏员经过五年效劳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职,这种入仕途径称为A.吏道 B.荐举 C.捐纳 D.荫叙16.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组成的中国第—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中国光复会 B.中国华兴会 C.中国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17.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公布A.《钦定宪法大纲》 B.“明定国是〞诏书C.《十九信条》 D.“预约变法〞上谕18.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福建军政府属于A.总统制类型 B.内阁制类型 C.议会制类型 D.委员会制类型19.1915年12月,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的是A.陆荣廷 B.伍廷芳 C.蔡锷 D.唐继尧20.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而特意设立的辅弼机构是A.奏事处 B.咨议局 C.筹安会 D.政事堂2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A.蒙古和X B.蒙古和宁夏 C.新疆和X D.新疆和绥远22.1941年12月初,依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指示为A.反对浪费 B.自力更生 C.精兵简政 D.生产自救23.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A.改组国民政府 B.选举总统和副总统C.整顿吏治 D.整编全国军队2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政治协商会议 B.工农兵代表大会C.苏维埃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25.X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A.参议会 B.群众团体C.边区党委 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25.言语崇拜源于A.文学 B.艺术 C.巫术 D.医术2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A.完成共产主义 B.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完成社会主义 D.完成中国经济伟大腾飞27.武丁以后,在全部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A.太阳神 B.祖先神 C.土地神 D.河神2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22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00321》试题和答案【解析】
1、法家文化的发源地是A、齐鲁B、三晋C、南楚D、北魏答案正确答案B解析三晋之地(韩、赵、魏)多法家人物;齐国多儒学、阴阳之士,即便是那里的法家人物如管子,也与三晋法术之士有明显不同。
南楚则是道家的故乡,而它极富地方色彩的楚辞文学,是那样的浪漫,诗人是那样的深怀乡土意识。
没有竞争,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本地意识,也就不会有那么深入的对本土地利、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当然就不会有那么灿烂的文化高潮。
由此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没有开阔的意识和胸襟,区域文化的建设也不会做得太好。
P552、“不违农时,谷不胜也”出自A、《论语·季氏》B、《孟子·尽心上》C、《四书训义》D、《孟子·梁惠王》答案正确答案D解析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孟子·梁惠王》在谈到如何实施王道政治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过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林木不可胜用也。
”P573、春秋、战国的分期时间是A、公元前576年B、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376年D、公元前276年答案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解析公元前771年,西周的最后一代王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结束。
第二年周平王率众迁都雒邑,开始了历时500余年的东周时代。
以公元前476年为界,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战国结束于秦朝统一。
P694、《天人三策》的作者是A、董仲舒B、刘彻C、朱熹D、李延年答案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解析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重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需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P795、魏晋时期,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A、拜师B、游历C、填词D、清谈答案正确答案D解析在嵇、阮等,放浪形骸是精神痛苦绝望、不向世俗低头的表现。
他们超越世俗名利、权位的“大人”精神,还直接影响了鲍敬言“无君论”思想的出现。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国文化概论(00321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2)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点2:简述“狭义文化”的特征。
答:(1)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2)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考点3:简述国别文化形成的原因。
答:(1)有着共同的文化源;(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
考点4: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考点5: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自然环境。
注意: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中国文化概论2021年10月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文化概论2021年10月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21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请仅列出符合括号要求的四个选项中的一个。
选择错误、多次选择或没有选择都没有意义。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a.文化产品c.文化现象b、文化内涵D.文化事件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a.羌b.吐蕃c.鲜卑d、会河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a.中原文化c.巴蜀文化b、齐鲁文化与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面积的人口构成相对松散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a.社会生活c.物质生活b、精神生活D.家庭生活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a.七百年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d.五百年重农主义是一种反对工商业以保护小农的斗争(c)a.政治概念c.国家概念b.经济观念d.文化观念8.中国的商业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货币的使用始于(b)夏朝至春秋时期b.商周时期d.战国时期9.古代数学中的“韩信命兵”是(a)a.一次同余群解B.二次同余群解C.三次同余群解D.高阶同余群解10.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A.神农本草经典C.苏文吗b.《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父权制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氏族b.家庭c、 Shworika D.个人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a.明代c.汉代b、宋朝隋唐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B)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4.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D.二三千年之久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D)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A.渔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D)A.毫无关系B.本末关系C.交叉关系D.大有关系8.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C)A.宋B.元C.明D.清9.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A.市B.集C.庙市D.墟10.《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C)A.径、涂、畛、道、路B.径、畛、涂、路、道C.径、畛、涂、道、路D.畛、涂、径、路、道11.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B)A.运算法则B.几何原理C.力学原理D.代数理论12.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13.下列有关“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始皇帝是秦政B.天子自称“朕”C命令称为“制”或“诏” D.总揽天下大权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B)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15.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C)A.开皇三年(583)B.开皇十八年(598)C.大业三年(607)D.大业五年(609)16.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C)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孔子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D)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上下与天地同流”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18.“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C)A.夏B.商C.西周D.汉代19.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C)A.日神B.月神C.上帝D.星神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D)A.礿B.禘C.尝D.烝2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A.周公B.孔子C.孟子D.董仲舒2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D)A.语族B.语群C.语支D.语系23.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C)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2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B)A.陈寅恪B.钱穆C.陈独秀D.胡适2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B)A.四五十年代B.五六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ABCE)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7.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源于南楚的包括(AD)A.道家文化B.儒家文化C.法家文化D.楚辞文学E.杂家文化28.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则需要(AB)A.“治心”B.“清虚自守,卑弱自持”C.“为物不贰”D.“生物不测”E.“潜心静气”29.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BCD)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30.以下选项属诞生礼俗的有(ABCDE)A.催生礼B.洗三C.满月礼D.百日礼E.抓周礼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整理总汇
简答题1、简答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
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三个因素。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个因素。
2、简述北方文化背景对唐朝开国的影响。
答:(1)尚武精神。
唐代展开了比秦汉更大规模的开边拓土,唐朝之所以有这样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它精良的府兵,而府兵的精良又以北方传统为背景。
唐朝之所以有赫赫武功,与其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2)开放的民族政策。
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
北朝关陇贵族胡汉共处的文化经历,使唐王室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族,心态开放决定了唐王朝在处理与边地民族关系上,采取宽松的方式。
(3)崇佛教与重诗文。
唐代朝廷文教基本是一种以儒学治国(表现是以儒学经典选拔政治人才),以宗教治身并允许信仰自主的多元格局。
其中尤以佛教最盛,最盛的原因与唐王室的北朝背景大有关系。
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在唐朝初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沿袭着,诗歌、文章在唐代的大兴,一定程度上就是其心态在起作用。
3、简述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
答:(1)郡县制的确立:秦朝建立至汉武帝初期的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
秦朝实施郡县制,但分封的观念依然大有市场。
到汉代,分封诸侯的前提已经消失,分封诸侯的做法彻底过时。
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到最终确立。
(2)中央集权制: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
最高权力者称皇帝,表示其地位与上天同尊。
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称“外朝官”,皇帝的亲近侍从则称“内朝官”。
(3)地方是郡、县两级制,后变为三级。
(4)该时期的历史走向:指向社会基层的政治权力越来越深入普遍,民间可以自为的范围越来越小;“内朝官”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相权。
2022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考古发现,黄河流域远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建筑结构多是A.半地穴式B.干栏式C.木石式D.并干式2.先秦时期,法家文化源于A.齐鲁之地B.三晋之地C.荆楚之地D.闽南之地3.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农学家是A.李悝B.傅玄C.贾思勰D.徐光启4、南北朝至唐朝中期,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作用最大的是A.皇家园闹的建设B.山岭资源归王朝C.陵墓周边的绿化D,牧马场地的广布5.泰汉时,连接湘江和漓江的是A.灵渠B.阳渠C.利漕渠D.平虏渠6.明清时期,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形成了“桐城派”。
下列属于该流派代表人物的是A.黄宗羲B.姚鼐C.戴震D.曹雪芹7.据《商君书》和《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A.尚公义B.尚兼爱C.以刑去刑D.以非为是8.武丁以后,殷人祈祷的主要神灵是A.超自然神B.天神C:地神D.祖先神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出自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10.西域都护府始设于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宣帝时期11.先秦名家流派的公孙龙、惠施探讨了事物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2.汉武帝为整治商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两税法B.一条鞭法C.摊丁入亩法D.告缗法13.《七发》为汉代枚乘所作,其文体是A. 赋B.绝句C.律诗D.词14.隋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A.分封制B.行省制C.州县制D.亭里制15.宋代有一种“走马灯”游戏,透明的灯笼点上里面的蜡烛就可以自动旋转,该游戏利用的原理是A.热气的动力学B.流体的动力学C.力矩平衡D,胡克定律16.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特殊作用,明朝著名的传教士有A.利玛窦B.汤若望D.迦叶摩腾17.下列选项中,曲折地表露民族意识的作品为A.《实娥冤》B.《汉宫秋》C.《西厢记》D.《赵氏孤儿》18,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文献是A.《诗经》B.《尚书》C.《淮南子》D.《汉书》19.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桑蚕业起源于A.后稷B.伏羲C.共工D.嫘祖2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寿绵长”的花是A.月季B.腊梅C.荷花D.菊花21.辛亥革命后,剪辫子和穿中山装成为“咸与维新”的象征,这属于A.阶层标志B.仪礼标志C.政治标志D.职业标志22.我国传统手工业“熟行莫出,生行莫入”之说反映的是A.祖师崇拜B.师徒传承D.合作互助23.下列选项中,产生于宋代的法医书籍为A.《洗冤录》B.《难经)C.《灵枢》D.《素问》24.周朝王位传递实行A.昭穆传承制B.兄弟相及制C.父子相承制D.嫡长子继承制25,东汉初年,为避光武帝刘秀讳,将“秀才”改称A.人才B.茂才C.玉才D.贤才26.中国古代法律的中心任务是A.政治制裁B.经济制裁C.文化制裁D.刑事制裁27.中国舞蹈的巫舞和乐舞之分始于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28.汉语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金达菜” 就是借自于A.朝鲜语C.满语D.维吾尔语29.提出语言“约定俗成”理论,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问关系的是A.孔子B.曾子C.孟子D.苟子30.下列造项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是A.《周易·系辞下》B.《论语·述而》C.《礼记·王制》D.《典论·论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321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总结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2、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 .答:①自有人群以来就相互交流;②甲骨文中有“四方”的明确记载;③西周时代“天下”观念就已十分清晰;④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础,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富观念的文化价值。
答:①它促成了程式的出现;②它发展了市民文化;③它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同时也把地方或民族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其它地方。
4、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答:①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②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③皇权至上,法自君出;④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5、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答: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②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6、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7、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文化概论课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它不仅要关注一切上层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层民俗文化的诸多成果。
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人门课程。
2、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
中国文化概论在文化的外延问题上与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尽量注意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本课程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具体地理环境的描述。
(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
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发展与中国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本课程阐述历史发展脉络仍按朝代分期。
(4)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3、简述我国历史上复杂的人口分布。
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藩和羌人。
靠近青海地区羌族人居住较多,一部分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
吐藩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
(2)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3)四川盆地,盆地的周围是林立的高山,居民成分复杂。
南面大体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
(4)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居住过蒙古人等。
(5)东北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
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地域。
(6)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是两个较大的水系。
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居住地,后来还有溪、俚、僚等族,此外还有台湾岛、海南岛及漫长的海疆领土。
4、简述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
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
特别是今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5、简述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
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及泾、渭流过的地区,沃野千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养育过辉煌的古代文化。
这一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他的西北东三个方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备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真可谓表里山河!而且南接巴蜀汉中,东联伊洛地区,有丰富的经济后方,又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古代王朝都在此建都,的确是这里有得天独后的地理条件。
6、为什么历史上山西居有“天下形势”之说?山西高原的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着一条宽平的谷地,既汾河谷地谷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难与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发祥地、陕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连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太行山脉中某些断裂处,也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7、简述中国古代的“九州”。
中国古代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分为冀、兖、青、蓄、扬、荆、豫、梁、雍九州。
1、古济水、黄河之间为兖洲;2、渤海,泰山之间为青洲;3、黄海、泰山、淮河之间为徐州4、淮河以南、大海以西为扬州;5、荆山以南、衡山以北为荆州;6、荆山以北、黄河以南为豫州;7、华山以南、怒江以东为汉中、四川盆地为梁州;8、西河以西黑水以东为雍州;9、西河以东、东河以西为冀州。
8、形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
他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生存质量和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于其它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4、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03、秦汉时期实施文化的“大统一”,将全国分为哪四个地域文化?1、“山西”地区。
沃野千里,这里的人民好稼穑,殖五谷,有“先王”之遗风。
自从秦朝将都城定在此地,汉初又将东方民众迁移至此,好“玩巧末业”的风气也随之形成。
西部虽然戎狄间杂,但畜牧业很发达,又有巴蜀作为后方,所以关中人口不过全国十分之三,地不过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一,但其财富,却占全国十分之六。
2、山东地区。
齐鲁多鱼盐、桑麻之利,邹、鲁、泗上地区有周公遗风,好儒习礼。
3、龙门一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
4、江南地区。
9、简述孟子的以时观念?在保护自然方面,孟子提出不违天时观念。
2、《孟子。
梁惠王》篇谈到如何实施王道政治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人山林木,林木可胜用也。
3、这些话谁染时强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但还是包含着明显的自然保护意识在内。
4、孟子所言的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狩猎活动都安排在冬天进行,砍伐树木也一般在同样的时候,都含有以时的观念在内。
10、简述明初的植树活动:明洪武23年朱元璋为准备建找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桐树合棕榈、漆树。
(2)第二年还下令移民到淮河一代的居民,每家必须种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
(3)明洪武年间的种树总量在10亿颗左右。
123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
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3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
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5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
2.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
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
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
6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的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祖国统一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摄后才升为事先正统文秘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历源。
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扒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3.我们的文化人未断绝,地域必珠保存之功力实在是不小。
7答:1.古朝历代都有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长利用。
2.水利的兴修不公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联社恶性循环唐朝中期,正是由于大量光建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辐度提出高。
最终在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北京时间中心。
3.古代必造成利用自然的另外一顶重要举措是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到隋唐的时候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
8、王朝政治的新格局答:1.郡不受欢迎制的确立。
2.中央集权制。
3.官员选拔制的文化标认。
答: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的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记把农业视为本把工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公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
而且是小农的兼并者和国家利益的侵蚀者。
9答:1.汉初文学多承着楚辞和战国策士文风发展。
到武帝尊儒以手文学风沿为之一变。
汉大赋则异趣它的曲终奏雅,劝百讽一实际遵循的是《诗三百》的经学的“主文而谲”反经以权。
所以名赋,在当时作家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皈依《诗》经学的“六义”大法。
2.更有意义的是乐府采诗制度的实施乐府这一政府机构,可能秦代就有但是用这个机构大力采集民歌。
却是汉武帝的“独尊儒述”的表现。
3.五言这一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的诗体,在汉代人的歌唱中养育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文人们的极大兴趣,经过汉末至建成安时代的悲歌史慷慨,诗歌创作成了文人们最午要的精神竹活之一。
答: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亲玄从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暗界,超越现实而志天地自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
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老庄玄言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山水画也大体是道法自然的风沿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生像王11答:1. 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金碧辉煌的雕塑 3.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4.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5.佛教节日不仅关乎艺术表演也影响6.寺庙和僧侣其至使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
在中7.14、唐王朝民族政策的意义答:1.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 2.唐人也在热心地向他人不习,胡服,3.当时在亚洲有两大文明,一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帝4.前者不久走向衰落,后者则更加持久地对亚洲及欧洲产生着影响。
首都长安堪称世界文化的融会场和集散地,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亚洲各国的人员。
文明,物产,也可以看到来自边地异国的留学生和遣唐使,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欧洲。
15、两种说法实施的关键作用及意义答:1.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对赋税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两税法2.两税制的意义也绝不仅限于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难这一点,它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浊,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3.重在的特点是两税法的实施,为社会的富人和穷人都不同程度了松了绑,正因如此,唐宋之际才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
16、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化的高涨答:1. 2.唐宋间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变化是市井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
17、答:第一,统筹水土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