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第7章检验备考区附有答案解析
毛概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 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2015年修订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7-12章)

毛概期考复习资料(下)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六、七章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毛概(7-12章)课后习题 考试范围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1.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2.目标任务:(1)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特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全而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以党的( A )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届三中全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五中全会3.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B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4.( A )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5.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C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6.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D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7.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D )。
A.无产阶级专政B.党的领导C.以法治国D.人民当家作主8.( B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A.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9.科学发展观强调,( A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建设生态文明B.建设和谐社会C.建设文化强国D.建设民主政治10.科学发展观强调,( A )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执政能力建设B.党要管党C.传统文化建设D.以法行政建设1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D.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12.进入21世纪,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第七章到第十五章的答案毛概课后答案

第七章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毛概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2. 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3.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4.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革命B.改革C.自力更生D.艰苦创业5.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社会体制改革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C.社会主义强国富民之路D.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四项基本原则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A. 改革开放B. 快速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11.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二、简答题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毛概7-15章答案(超清晰版)

第七章三、简答题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P16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有何丰富和发展?p163--p16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毛概6-7章 练习题以及答案

毛概6-7章练习题以及答案第六章红宝书配套习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D.《不要四面出击》3.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是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B.“两参一改三结合”C.“一化三改造”D.发挥中央、地方、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C.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分裂祖国的勾当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5.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对知识分子属性作了一次正确的表述,认为知识分子属于A.小资产阶级B.独立的阶级、阶层C.工人阶级范畴D.资产阶级范畴6. 在各项工作中,人的问题都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原则的问题。
这是因为A.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B.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C.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D.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7.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A.思想政治工作.B.作风建设C.组织建设D.军事保障8.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A.革命性和妥协性质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进步性和顽固性D.改造性和被改造性二、不定项选择题1.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目标是A.现代工业B.现代农业C.现代科学技术D.现代国防2.20世纪60年代,鞍钢创造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指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C.改革经济管理体制D.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A.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A.中国工业化道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B.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C.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D.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因为A.它从根本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它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B.它决定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C.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D.它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6.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提出我党要接受的监督是A.党的内部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D.国际友好人士的监督7.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原因是A.我国民主党派在历史上是与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B.在过渡时期,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采取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C.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也就成了这部分劳动者的政治联盟D.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共产党也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确定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8. 毛泽东提出了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9.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是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不称霸、不搞对抗10. 下列关于科学与知识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B.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都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我们要不断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11.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我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下面对独立自主的说法正确的是A.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B.独立自主排斥外援C.独立自主要求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革命和建设D.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12.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下面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中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B.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属于第二世界C.亚洲(日本除外)、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属于第三世界D.这种划分克服了意识形态的区别,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考验主要是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B.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C. 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D.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三、辨析题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亲密友党关系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毛概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简答1.决定改革开放的原因答:见p1612. 面对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和严峻的社会局势,怎么办?答: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新的突破,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蓬勃发展。
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详见p162第二,三段3. 为什么把我国的改革称为革命?答:改革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是由于:第一,改革与革命一样,其根源仍在于社会基本矛盾。
第二,改革与革命功能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就改革内容及广度而言,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四,从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改革将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 有人认为苏东国家搞“休克疗法”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激进改革,中国改革走的是渐进式改革,最终还是要回到苏东模式的轨道上看来。
这种观点对吗?二者的根本区别何在?答:用激进还是渐进来区分我国同前苏东国家的两种改革,是十分肤浅的,因为它根本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
两种改革的根本区别在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完全不同。
对苏东国家来说,改革的出发点不是因为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弊端,而是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注定没有效率、没有前途的。
因此,他们认为需要改革的不仅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的经济模式,而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目的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用被它们看作富有效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来取代没有效率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自然不是完善社会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否定。
我国改革的出发点与同苏东国家根本不同。
社会主义所以要进行改革,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定没有效率,而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所以有一个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体制的问题。
毛概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发展 B.创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大学毛概第7章测试_备考区_附有答案

大学毛概第7章测试_备考区_附有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概论第7章测试满分:90 分姓名:班级:学号:1. 判断题(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 ) 对( ) 错正确答案:错2. 判断题(分)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3. 判断题(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 ) 对( ) 错正确答案:错4. 判断题(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5. 判断题(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6. 判断题(分)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7. 单选题(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科学发展正确答案:A8. 单选题(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C.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D. 以法治建设为中心正确答案:A9. 单选题(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 ),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A. ①科学发展、②和谐发展、③和平发展B. ①和谐发展、②科学发展、③自主发展C. ①科学发展、②有序发展、③和平发展D. ①和谐发展、②有序发展、③科学发展正确答案:A10. 单选题(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大学毛概考试题库及答案 毛概7

习题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4)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2.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答案要点:(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4.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答案要点:(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毛概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D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的进步C.改革D.对外开放【正确答案是】:C3、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正确答案是】:B4、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正确答案是】:A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英性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是】:C6、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
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解放思想新时期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正确答案是】:A7、我国改革的重点是()0A.科教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是】:B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和稳左的()oA.前提B.基础C.目的D.手段【正确答案是】:C 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泄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发展和稳宦的()oA.动力B.目的C.前提D.手段【正确答案是】:A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o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是】:C11、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o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正确答案是】:A12.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毛概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三、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党的第几届三中全会(A)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届三中全会C、十七届三中全会D、十八届三中全会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D)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A)。
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深化开放C、全面改革开放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D)。
A、实现中国梦B、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
A、基础性作用B、决定性作用C、关键性作用D、核心性作用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
A、坚持创新B、坚持发展C、坚持改革D、坚持开放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B)。
A、政治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社会体制改革8、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
A、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C、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9、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D)A、基础B、前提C、动力D、目的10、我国的强国之路是(C)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对外开放C、改革开放D、发展高科技11、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DA、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B、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到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1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1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A、阶级斗争B、发展生产力C、改革D、物质利益原则1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A)(二)多项选择题1、下面关于改革开放正确的论述是(ABCD)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ABC)A、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要让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CD)A.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B.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解决C.不是对抗性的矛盾D.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第7章测试满分:90 分姓名:班级:学号:1. 判断题( 1.0 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 ) 对( ) 错正确答案:错2. 判断题( 1.0 分)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3. 判断题( 1.0 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 ) 错正确答案:错4. 判断题( 1.0 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5. 判断题( 1.0 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 对( ) 错正确答案:对6. 判断题( 1.0 分)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
( ) 错正确答案:对7.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科学发展正确答案:A8. 单选题( 2.0 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C.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D. 以法治建设为中心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2.0 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 ),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A. ①科学发展、②和谐发展、③和平发展B. ①和谐发展、②科学发展、③自主发展C. ①科学发展、②有序发展、③和平发展D. ①和谐发展、②有序发展、③科学发展正确答案:A10.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人本主义B. 以人为本C.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D. 全面协调可持续正确答案:B11.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D. 当前我国社会的阶段性特征正确答案:B12.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 人口多,底子薄B. 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当前社会正确答案:C13.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正确答案:D14. 单选题( 2.0 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可持续性D. 创造性正确答案:A15.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提出来的。
A. 发展条件B. 发展趋势C. 发展要求D. 发展前景正确答案:C16.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 指导思想B. 战略方针C. 指导方针D. 坚实基础正确答案:C17. 单选题( 2.0 分)科学发展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 根本要求B. 基本要求C. 重点要求D. 核心要义正确答案:B18. 单选题( 2.0 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A.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C. 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D. 环境友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正确答案:B19. 单选题( 2.0 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党员的利益C.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D.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领导干部的利益正确答案:A20. 单选题( 2.0 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A. 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B. 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C.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D. 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发挥人的才能正确答案:A21. 单选题( 2.0 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
A.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B.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C.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D.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确答案:B22. 多选题( 4.0 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坚持共同的指导思想外,还因为三者都()。
A.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B.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D.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答案:A,B,C,D23. 多选题( 4.0 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所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A. 中国革命和建设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确答案:B,C,D24. 多选题( 4.0 分)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指()。
A.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B. 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C. 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旧观念D.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确答案:A,B,D25. 多选题( 4.0 分)统筹兼顾指()A. 统筹城乡发展B. 统筹区域发展C.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答案:A,B,C,D26. 多选题( 4.0 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包括()。
A.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B.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C.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D.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正确答案:A,B,C,D27. 多选题( 4.0 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解放思想B. 突出实践特色C. 贯彻群众路线D. 正面教育为主正确答案:A,B,C,D28. 多选题( 4.0 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A. 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回答为谁发展B. 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正确回答为什么发展C. 要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回答什么是发展D. 要自觉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正确回答怎样发展正确答案:A,B,C,D29. 多选题( 4.0 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我党几代领导人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A. 毛泽东说过:"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C. 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D. 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正确答案:A,B,C,D30. 多选题( 4.0 分)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其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与时俱进D. 求真务实正确答案:A,B,C,D31. 多选题( 4.0 分)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著名论断,该些著名论包括()。
A.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D.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答案:A,B,C,D32. 多选题( 4.0 分)坚持科学发展就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原因在于()。
A. 要实现科学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日标B. 要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C. 要买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D. 要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正确答案:B,C,D33. 多选题( 5.0 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
A. 文化建设B. 社会建设C. 生态文明建设D. 党的建设正确答案:A,B,C,D34. 多选题( 5.0 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走共同富裕道路。
A.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B. 建设和谐文化C. 完善社会管理D.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