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学术论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清朝治河为朝廷的一件大事,正在这万分紧张时, 忽有一艘运料的大船被冲到决口处卡住,丁宝桢即挥 令木石柳筐俱下,将船压住,合龙成功。万众欢呼, 大工告成。这次全工程仅用了白银32万两,为清朝河 工用费最少的一次。
黄河经常决口,每次工费,最多时至千余万两, 少时亦须几百万两。这次合龙给以后的河工留下了经 验,每当合龙最紧张时,即用大船一、二艘,满载工 料,堵塞决口,很收成效。这次治理事件,至今还作
历史名人
主讲 ----陈艳
2010级历史系(1)班
内容
•丁宝帧简介
•丁宝帧生平事迹 •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 •丁宝桢在四川的十年 •智斩太监安德海 •为政勤奋,亦有作为
丁宝帧简介
• 丁宝帧,生于1820年,卒于1886年。字稚 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朝大臣。咸丰 进士。早年在原籍募练乡兵镇压 汉民和苗 民起义。
丁宝帧生平事迹
• 1860年(咸丰十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 1863年 (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后任布政使。 • 1867年(同治六年)任山东巡抚,参与镇压捻 军起义。 • 1869年(同治八年),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德海南下采办路 过山东时,以太监出都门违清朝祖制,将其就地正法,轰 动朝野,有名于时。 • 1871年(同治十年)指挥修 筑黄河大堤。 • 1875年(光绪元年),在济南创设山东机器局,参与洋务运 动。次年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 创办四川机器局。 • 1885年(光绪十一年), 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 时,他加紧筹划西南防务,不久病死。著有《丁文诚公奏 稿》。
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
丁宝帧是清末封疆大吏中一位具有改革思想、 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重要人物。他督川十年间, 多有建树,备受人们称赞。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政府创办洋务形成浪潮。 四川机器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办的,其经营活动 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尖锐激烈 的中外民族矛盾和错综复杂的国内阶级斗争中经 历了曲折兴衰的历程,先为腐朽的清政府,后为反动 的封建军阎生产了为数可观的武器、弹药。但是, 这一“自强”业绩,也未能挽救封建统治者必然灭 亡的命运。
你们有几个脑袋?”当王正起把安德海脚镣手铐起来押到济 南时,安德海更是气焰嚣张、暴跳如雷地叫嚣,“你们都活 得不耐烦了,都是找死!”在旁的官员慑于慈禧的淫威,有 些胆怯。 丁宝桢考虑奏请还没有传下来,但不立即杀掉又恐生变,决 定还是先斩为妥。 这时大堂内的省中布政史、按察使、各道台、各知府都 言,既已奏报,还是候旨再说,万不可先杀。泰安知县何毓 福惟恐杀安惹出大祸,长跪在地哀求不起。丁宝桢再三计虑, 下令斩首,暴尸三日,朝旨到时,已过五天了。慈禧接到丁 宝桢奏疏时,惶恐震吓,托辞养病未参与。东太后慈安宣召 各亲王、各军机大臣和内务大臣御前会商。大臣们都跪奏, 安德海出,未经内务府批准,有祖制在,丁宝桢又据实以奏, 按祖制允其就地正法。
初以为言之过甚,自入川后,即沿途悉心体察,始知 该省现在情形,真有江河日下之势,人言非虚语也!
丁宝桢常怀忧国忧民之心说:“民富国殷始为盛世。” 作为封疆大吏,他深知整治盐务对国计民生之重要, 向朝廷请准废除旧有盐制,实行“官运商销”,于泸 州设官运总局统筹运销;在盐井设厂局分运各岸,岸 设岸局分销私商,将引课、税厘销纳于成本之中。为 解决贵州用盐,在川设立(叙)永岸、綦(江)岸、 清(陵)岸,在黔设立仁(怀)岸。自此川盐畅通贵 州,百姓感戴其惠,而贪官、奸商则受到严厉的制约, 无暴利可图。整治盐务一年之后,四川财政收入增加 了百余万两白银。
丁宝桢在四川的十年
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丁宝桢由山东巡抚 擢升为四川总督,当年十二月进京入觐,于光绪三年 (1877年)初到四川接总督任。光绪十二年(18 86年)四月,丁宝桢积劳成疾,卒于总督任所,担任 四川总督刚好十年。光绪皇帝称赞他“莅川有年,办事 认真,成效显著。” 丁宝桢赴四川总督任之际,清王朝 在四川的封建统治已危机重重,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 军务废弛、水利失修、盐政紊乱、财库空虚、经济凋蔽、 民不聊生。丁宝桢早于入川赴任以前,即先期对四川的 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他在光绪三年(1877 年)三月上报朝廷关于“沥陈川省败坏情形”的奏本中 称: 川省地方情形,臣自蒙恩简任以来,凡遇蜀中人士 及他省官绅之自蜀中来者,旁咨博询,均谓川省吏贪民 玩,势成岌岌;
智斩太监安德海
晚清宦官弄权,言者莫不咋舌摇首。坑害臣民,首推慈禧 的宠信安德海。安以六品蓝翎干预朝政,贪脏枉法,为所欲为。 咸丰十一年(1861),31岁的文宗咸丰皇帝崩逝于热河承德行 宫时,西太后慈禧、东太后慈安趁机作乱,特别是西太后慈禧 趁咸丰帝灵柩返京途中,密派安德海回京。密谋发起“辛酉政 变”,一时宫廷混乱,反对慈禧的亲王和大臣基本上被除掉。 两太后垂帘听政后,改元同治,这时同治皇帝才6岁,一切政务 都由慈禧把持。安德海参预了这次政变,自恃有功,开始张扬, 成为慈禧为数不多的宠臣之一,并以小安子昵称他。尔后以慈 禧亲信自居,在宫中盛气凌人,逐步走向太监干预朝政的道路。 同治皇帝和一些大臣们忌恨这个爱跟慈禧打小报告进谗言的太 监安德海,同治还在宫中常常用剑砍断一个泥人的头,说“这 是杀安小子”。丁宝桢进京晋见,同治帝就和他密谋找机会杀 掉这个祸害安德海。同治八年(1869),安德海妄想到各省周 览景色并显示权势,就向慈禧请求秘密出京。
为政勤来自百度文库,亦有作为
丁宝桢为官几十年间,除了军事活动外, 做了很多有益于民生国事的大事。为政十 分勤奋,讲究策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 景下,创下许多不磨灭的历史功绩,成为 晚清时代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代表人物。
黄河自咸丰五年(1855)在河南铜瓦厢决口, 改道北流,夺了大清河(古济水)河道,经山东入 海,但黄水经常泛滥。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又 在郓城侯家林决口,淹了鲁西南和苏北各县,至冬 尚未堵塞。当时清廷财政支绌,工款难以拨下,河 道总督乔松年以部款未到,难为无米之炊为辞,主 张次年再为动工。时任山东巡扶的宝桢,则以为黄 水泛滥,灾难流离,再误了春耕,更加重灾情,应 早抢堵。 乔松年甩手不问,丁宝桢即筹拨省款,独 自挑起这个责任。他亲自带病督工,风雪中冰水汹 涌,险象丛生,植立岸畔不退,吏民感奋,齐力抢 堵。当决口愈来愈急,浊浪滚滚,投下的柳筐石料, 顿被激流冲走。
丁宝桢深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 理,十分重视农田水利。任总督于四川后,对 都江堰及其分水鱼嘴、人字堤的年久失修、灌 溉渠严重淤塞深感不安,于光绪二年(1876) 二月亲率官民整修都江堰,将卵石竹笼结构改 为条石砌筑,疏通河渠。丁宝桢“躬冒霜雪, 沿河督率”,计修渠70余里,砌堤1.2万余丈, 分水鱼嘴3处,使川西平原再度成为水旱无忧 之地。百姓为纪念这位治水大员的功绩,曾在 都江堰堤上建有丁公祠。现今修复的二郎庙亦 塑有丁公文诚像。
四川机器局是丁宝帧于1877年担任四川总督时在成都一手 操办起来的一个中小型军工企业。地处西南边陲的四川,历来是 人民秘密结社实力很强的地区。当时虽没有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但反洋教斗争和哥老会、天地会等会党活动以及少数民族的小 股起义却从未间断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张“行军火器为利” 的)四川总督丁宝帧认为,要维持清政府在四川的封建统治,必须 要有一支配备精良的强有力的军队来作为他治蜀的后盾。 另外,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 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 的边疆危机。地处西南地区中心的四川,虽然没有遭到外国帝国 主义的直接侵犯,但它紧邻着受到英、法威胁的西藏和云南,并兼 管着西藏的防务,是这两个地区联系内地的纽带。因而当时四川 的国防地位也非常重要。抵御外侮,反抗侵略是洋务派中抵抗派 人物丁宝帧的一贯主张。所以丁宝帧一上任,就向朝廷奏请在四 川建立新式的兵工厂,以便于自行生产军队所需的近代化武器装 备。 除上述两个方面的目的之外,丁宝帧设立机器局还有经济上的 考虑。
到东南为同治帝再婚大典采办龙衣,也为慈禧索取 几件衣物和珠宝,得到慈禧的默许。出京之后,乘 太平船,由运河南下,声势煊赫,俨然皇家气派, 招摇过境,还沿途大肆勒索地方官员财物。 丁宝桢得知,认为铲除安德海的机会来了,立 即布置东安府程绳武捕拿,绳武在船后尾随三天, 不敢动作。同时宝桢奏报清廷,以清朝祖制有“宦 臣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定 了安德海的死罪。这时安进入泰安府境,登陆往泰 山进香,泰安知府、知县虽然得令捕捉但也未敢有 所动作。丁宝桢当即改派总兵王正起速发兵追捕。 此时安德海大声恫叱:“你们要造反吗?我是奉圣 母皇太后懿旨出京办差,并代圣母皇太后上山进香 的。
丁宝桢长期在外为官,却心系故里。同治十三 (1874)年春,丁宝桢奉旨省墓回邑,见故乡久经战 乱,田园荒芜,民情维艰,便亲与贵州巡抚商议,借 调威宁知州钱埙来平远担任知州,并向朝廷借银 25000两支持治理平远,恢复和发展生产。之后,还 将自己的廉金1200两捐献修建圣庙学宫。丁宝桢的慧 眼认准了钱埙,而钱埙也没有辜负宝桢对他的期望, 在平远任内做出了很好的政绩。丁宝桢为家乡贵州做 的好事很多,至今百姓看到当年兴修的宝桢盐道,都 无不异口同声地说:“丁宝桢不愧是贵州织金人”。 丁宝桢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在政治、经济、 军事、农田水利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均有独到 的见解和卓著的建树,不愧为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
为传奇故事流传。
丁宝桢十分讲求富国强兵之道,热心“洋务”。 光绪元年(1875年),他在山东创设泺口饥械制 造局,一年后枪炮制成,为该省洋务之创始。为防 御日本对中国海疆之挑畔,丁宝桢奏请清廷同意, 在烟台、威海卫、登州等处建筑炮台,以固海防。 总督四川时,仍坚持提倡发展洋务,光绪三年创办 四川机械局于下莲池街,清廷昏庸,听信奸言弹劾, 勒令停办。丁宝桢据理力急,几经周折,于是年十 月重开制造局,扩大生产规模,制造出前后膛枪、 药弹、铅弹、火药炮及小型机器,为四川现代工业 之首起。中法战争爆发,丁宝桢以自制军械装备的 五营军旅交鲍超统带,参与抵御外侮。抗法将领曾 致书宝桢,望他“能赐接济”,自己指挥生产的弹 药,最后这些武器在保卫边防中见到了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