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守株待兔C. 坐井观天D. 一石二鸟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哪首诗?A. 《春晓》B. 《春夜喜雨》C. 《春日》D. 《春望》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月亮从东方升起。

B. 风儿轻轻地吹过。

C. 河水静静地流淌。

D.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C.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

答案:《游园不值》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答案:《孟子·离娄上》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答案:《望岳》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蹒跚(pán shān)C. 饕餮(tāo tiè)D. 龃龉(jǔ yù)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出处是: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画饼充饥4. 以下哪个字的部首是“火”?A. 照B. 煎C. 煮D. 烹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河流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桥梁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房子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8.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性格温柔C. 行为端庄D. 容貌美丽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清澈的泉水D. 温暖的阳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2. “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4. “________,人约黄昏后。

”1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____。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新疆中考语文真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12分)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新疆故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画。

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渺.远广阔的璀璨星空、一望无垠的烂曼花海……如同人间仙境,()牧羊人在晨曦中的剪影、余晖.下温暖的毡房、那丰绕土地上的马蹄声声和倔.强的白杨树……这些场景不仅令人振撼,更激发了人们对新疆自然之美和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

正通过这样的文化呈现,新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渺远(miǎo)B.余晖(hu)C.倔强(juè)D.绽放(zhà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烂曼 B.剪影 C.丰绕 D.振撼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妙手偶得B.浮光掠影C.栩栩如生D.美不胜收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6.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8分,每空1分)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

陶渊明的“芳草鲜美,(1)”(《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的绚丽美好;杜甫的“造化钟神秀,(2)”(《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刘禹锡的“(3),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乐观精神;范仲淹的“(4),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张养浩的“(5)”(《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6)”(《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

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贵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小雨和小要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

诸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

“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清晰明了清楚灌木。

(比一般灌木长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

)“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2分)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

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

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右图)。

4.(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 ①”;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 ②”。

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 。

”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

”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机过, ⑤。

”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 ⑥,此事古难全。

”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⑦ 。

”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 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了“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

你和同学小鲁、小元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文化中国”优秀作品征集】小鲁准备了一篇作品参加活动。

文传中华泱泱华夏追溯千年万古河山我们激情满怀孕育出(绚炫)烂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丰富厚重的内(含涵)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_兼收并蓄的胸怀刻入基因中的抑扬天下大同的愿景流进血脉里的婉转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穿越历史风雨自信之基依旧光彩容颜力量之源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绚 shuò 含 xùB. 炫 sù 含 chǔC. 炫 shuò 涵 chǔD. 绚 sù 涵 xù2. 请你联系上下文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活动二 “艺术中国”展览】3. 你们小组负责展馆布置。

小元在下面四块展板上分别写了主题词,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唱念做打,技艺精湛;生旦净丑,精彩纷呈脸谱奇妙,唱腔婉转,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尽显世间百态。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A.《红楼梦》B.《西游记》C.《朝花夕拾》D.《水浒传》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4.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事半功倍答案:C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本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言论?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出自哪位诗人的《春江花月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张若虚答案:D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苏轼答案:D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商隐B. 杜牧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怦然心动B. 别出心裁C. 心旷神怡D. 心旷神怡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桃花依旧笑春风。

C. 月落乌啼霜满天。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答案:B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D. 画地为牢:比喻限制自己的行动。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向终点。

B. 他跑得像猎豹一样快。

C. 他的速度像猎豹一样快。

D. 他的速度非常快。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D.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为什么春天这么美好?B. 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好?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春天的美好吗?B. 春天的美好,难道你不知道吗?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B. 他的声音很大。

C. 他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

D. 他的声音很小。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24年辽宁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聪颖(yǐng)峭壁(bì)羡慕(mù)目不窥园(kuī)B.亢奋(kàng)黄晕(yūn)恬静(tián)振耳欲聋(zhèn)C.真挚(zhī)微薄(báo)晶萤(yíng)巧妙绝伦(lún)D.飞窜(cuàn)慰勉(wèi)尊循(zūn)丰功伟绩(jì)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艰苦卓绝记载鼓励B.见识艰苦朴素承载鼓励C.见证艰苦卓绝承载激励D.见证艰苦朴素记载激励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

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

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

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明查秋毫B. 明察秋毫C. 明查秋毫D. 明察秋毫2. “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处处闻啼鸟D. 夜来风雨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4.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夜洛城闻笛》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2.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3. “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4. “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5. “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河里的水开始欢快地流淌,仿佛在歌唱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笑声充满了整个春天。

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5分)2. 短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5分)3.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分)四、作文题(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五、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每逢佳节倍思亲3. 床前明月光4. 月落乌啼霜满天5. 春潮带雨晚来急三、阅读理解1. 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小河的水欢快流淌等春天的景象。

2.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

3.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uàng)B. 符合(fú hé)C. 惩罚(chéng fá) D. 勉强(miǎn qiǎng)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他不仅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C. 他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D. 他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答案:D####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下半部分:- 锲而不舍,______。

- 滴水穿石,______。

答案:金石可镂;非一日之功。

2. 请根据上文,填写正确使用标点的例句:- 他说:“我今天要去图书馆,______?”答案:你去吗?####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1. 两小儿辩论的主题是什么?答案:两小儿辩论的主题是太阳在不同时间的远近。

2. 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近的理由是什么?答案: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近的理由是日初出时大如车盖,而日中时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3. 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远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远的理由是日初出时沧沧凉凉,而日中时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 四、写作题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例文】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分明。

春天,油菜花金黄一片,蜜蜂在花间忙碌;夏天,荷花盛开,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丰收在望;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恍然大悟悬梁刺骨B. 锲而不舍风驰电掣金榜提名C. 揠苗助长画龙点睛滥竽充数D. 举世瞩目一诺千金偃旗息鼓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D. 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按时完成作业。

4. 以下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 以下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是()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雪中送炭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歌唱。

8.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D. 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艺术。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B. 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C. 这是错误的做法,你知道吗?D. 这是错误的做法,难道不是吗?10.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迟到?因为他不重视时间。

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参考

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参考

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参考下面是作者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参考(共含11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和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和答案精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共24分)王崑玉先生季羡林王崑玉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有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古文写作方面更为突出。

他为文遵桐城派义法,结构谨严,惜墨如金,逻辑性强。

我不研究中国文学史,但有一些胡思乱想的看法。

我认为,桐城派古文同八股文有紧密的联系。

其区别在于,八股文必须代圣人立言,“四书”以朱子注为标准,不容改变。

桐城派古文,虽然也是“文以载道”,但允许抒发个人感情。

两者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

王老师有自己的文集,都是自己手抄的,从来没有出版过,也根本没有出版的可能。

他曾把文集拿给我看过。

几十年的写作,只有薄薄一小本。

现在这文集不知到哪里去了。

惜哉!王老师上课,课本就使用现成的《古文观止》,不是每篇都讲,而是由他自己挑选出来若干篇,加以讲解。

文中的典故,当然在必讲之列,而重点在文章义法。

他讲的义法,正如我在上面讲的那样,基本是桐城派,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

不知什么原因,王老师选讲的第一篇文章是比较晚的明代袁中郎的《徐文长传》。

讲完后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读徐文长传书后》。

我从小学起作文都用文言,到了高中仍然未变。

我仿佛驾轻就熟般地写了一篇“书后”,自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想竞获得了王老师的青睐,定为全班的压卷之作,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

我当时很高兴。

我不是没有虚荣心的人,老师这一捧,我就来劲了,于是就拿来盐: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地读过一阵儿。

实际上全班国文最好的是一个叫韩云鹄的同学,可惜他别的'课程成绩不好,考试总居下游。

王老师有一个习惯,每次把学生的作文簿批改完后,总在课堂上占用一些时间,亲手发给每一个同学。

语文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测试题带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áo)悲怆(chuàng)粗糙(cāo)锲而不舍(qiè)B. 哺育(bǔ)濒临(pín)悼念(dào)刚愎自用(bì)C. 徜徉(cháng)嗔怒(chēn)啜泣(chuò)咄咄逼人(duō)D. 辍学(chuò)点缀(zhuì)篡夺(cuàn)咄咄怪事(duō)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变换莫测按步就班层峦叠嶂沧海桑田B. 跋山涉水百无聊赖白璧微瑕暴殄天物C. 变本加厉遍体鳞伤辨伪去妄彪炳千古D. 鞭长莫及变本加利遍稽群籍辩才无碍答案:B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来回奔忙,他们的身姿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______。

②他写起文章来总是______,一挥而就。

③这幅画作色彩丰富,构图独特,令人______。

A. 威风凛凛笔走龙蛇叹为观止B. 英姿飒爽妙笔生花赞不绝口C. 英姿飒爽笔走龙蛇赞不绝口D. 威风凛凛妙笔生花叹为观止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说:“我明天要去北京出差。

”B. 她问我:“你吃饭了吗?”C. 老师对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 “你今天怎么没来上课?”老师问我。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B.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中的困难。

C. 为了防止学生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D.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比喻)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D.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简单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C. 窸窸窣窣(xī xī sū sū)D.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答案:A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却很有经验。

B. 这个问题,我昨天已经问过了。

C. 她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流畅。

答案:D二、填空题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中既有多愁善感、才情横溢的一面,也有尖酸刻薄、敏感多疑的一面。

她聪明、机智,但同时也因为身世的不幸而显得脆弱和悲观。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1)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案:春天(2)这段文字中,“小草”象征着什么?答案:小草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新生。

五、作文题7.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情况撰写)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文章内容:(此处省略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记叙文,讲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1. 作者在文中提到“时间的重量”,这是指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8分)2. 文章中提到了“记忆”和“遗忘”,它们在文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8分)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受?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8分)4.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生命的价值”,作者对此有何看法?(8分)5.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8分)参考答案:1. “时间的重量”在文中指的是时间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和价值,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深刻感悟。

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珍贵性。

2. “记忆”在文中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而“遗忘”则是时间流逝的自然现象。

它们共同构成了人对时间感知的复杂性。

3. 作者通过描写老照片、季节变化等细节,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

4. 作者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自我实现和贡献社会。

5. 本文的主题是对时间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个人经历和对时间的反思,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二、古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6-10题。

古文标题:《岳阳楼记》古文内容:(此处省略古文内容,假设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

)6. 请解释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6分)7. 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8.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请列举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6分)9. 文章最后一段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6分)10. 你认为《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6.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愿意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困难时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在国家和民族欢乐时最后感到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最新三校生冲刺“对口高考”强化训练(7)《语文(基础模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燠.热yù炽.烈zhì奖券.j.uàn 铿.锵kēng B.抽噎.yē悱.然fěi 横.祸héng 徜.徉chángC.沮.丧jǔ岑.寂cén 迁徙.xǐ虔.意qiánD.自诩.xǔ笨拙.zhuō粗犷.kuàng 打烊.y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正襟微坐餐风宿露不可思异事得其反B.另辟蹊径有条不紊旁征博引礼尚往来C.立杆见影失志不渝自惭形秽迫不急待D.锱铢必较冠冕堂皇一愁莫展残羹冷灸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B.一篇十分流畅的文章中间,被硬塞进一个过渡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

C.最近那位足球名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B.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C.没有绿色哪有生命,没有生命哪有爱情,没有爱情哪有歌声?D.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

6.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拟人)B.叶子出水很高,想亭亭的舞女的裙。

(拟人)C.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拟人)D.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A.人具有阅读能力,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B.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C.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D.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8.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叙述了一位老人在大雪天卖彩票的故事。

B.《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富于哲理的散文,作者融情于景,表现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C.《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的莫泊桑。

D.《拿来主义》是鲁迅的著名杂文,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9.下列作家、作品、体裁连线正确的项是()A.老舍——《我的母亲》——小说B.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中国现代诗C.朱光潜——《不求甚解》——文艺随笔D.铁凝——《哦,香雪》——小说10.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①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②还要靠经验来赋予形式。

③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④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⑤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⑥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过于泛泛。

A ③⑤④①⑥②B ④⑥①②③⑤C ③⑤④①②⑥D ①②⑤⑥③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12.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3.《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是台湾作家。

14.《荷花淀》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这篇小说选自《》。

15.《》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风、雅、颂三部分。

1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8.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9.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莫泊桑、欧·亨利和。

三、阅读理解(共23分)(一)阅读课文节选内容,回答第20—23题(每小题2分,共8分)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

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20.第一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慢慢悠悠 B.犹豫不决 C.挑三拣四 D.心中无数21.这部分描写人物的方法是()A.动作描写 B.肖像和心理描写C.肖像和语言描写 D.动作和语言描写22.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23.选出对“我只借这一件”分析正确的一项()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怕对方不同意,自己失去好机会。

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路瓦栽夫人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路瓦栽夫人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

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第24—28题(共14分)烧炭工与绅士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

问是怎么回事。

"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老师,请您帮个忙。

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

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

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选自《爱的教育》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30字左右)(3分)25.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3分)(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26.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

(30字左右)(3分)27.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3分)28.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四、写作题(共42分)29.方静因为在海外的叔叔回国,需要和父母同去北京机场,所以两天不能到学校上课。

请代方静写下面的请假条。

(7分)30.请叙述一件“最令我感动的事情”,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35分)参考答案1.C2.B3.D4.A5.A6.B7.A8.D9.D 10.B 1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3.李乐薇 14.孙犁白洋淀纪事 15.诗经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9.契诃夫 20.B 21.D 22.A 23.B24.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

绅士要儿子道歉。

25.(1)“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2)“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26.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

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示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

孩子,委屈你了!27.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28.这一课告诉学生;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29.书写2分,格式3分,语言2分。

示例:请假条尊敬的老师:因为我在海外的叔叔回国,需要和父母同去北京机场,特请假两天(10月15—16日),恳请批准!此致敬礼!学生:方静2015年10月14日30.评分标准见下表附:(1)不写题目扣2分;(2)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4)字迹潦草,不能进入一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