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微观世界、科技发展等领域有较高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特征,部分学生在自我控制力和学习习惯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Biblioteka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概念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前启后,为后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等知识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电子排布规律的复杂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我将利用模型、实验等多媒体资源,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对于电子排布规律的复杂性,我将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对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有关原子结构实验的演示,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原子核结构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元素进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打算以一个有趣的动画短视频作为导入。视频内容是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原子模型到现代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个短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对原子结构的学习兴趣。视频结束后,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原子结构是如何演变的吗?”、“你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看法?”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做铺垫。

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

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

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课的内容,课题2《原子的结构》。

本课将带领学生们探索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帮助他们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以及原子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原子结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如水、金属、塑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进而引出原子的概念,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1.原子的构成o介绍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o通过动画演示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o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原子的分类o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的不同,将原子分为不同种类的元素。

o介绍元素周期表及其意义。

o通过实例,讲解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及其性质。

巩固练习1.判断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A. 正确B. 错误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原子的分类?A. 金属元素原子B. 非金属元素原子C. 氦原子D. 氢原子3.填空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关系?小结与作业布置1.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2.作业布置:阅读相关文献或观看视频,了解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原子的构成和分类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时存在一些困难。

为此,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并尝试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或虚拟仿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完成巩固练习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习题训练,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结语与展望本课通过对原子的结构及其分类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练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知识,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理解辨析1、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在其他条件下还能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理解辨析1、原子核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原子核虽然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体积小、相对质量较大。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四、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理解辨析1、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吗?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但某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无中子。

五、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中子数例题2、有关原子带电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B)A.原子中质子带浮负电,电子带正电B.原子核带正电C.电子不带电D.电子和中子电荷中和使得原子不带电例题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5)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6)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7)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8)质量与氢-1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9)质量最小的的是电子;(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13.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离子带电,所以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 氯离子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个C. 离子是带电粒子,所有带电粒子一定是离子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14.下列关于、 两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比 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A
B
C
1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B
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C. 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D.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 若 ,则该粒子是阴离子B. 若 ,则该粒子是原子C. 若 ,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 若 ,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
5、相同的原子层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相同的原子层结构:
化学性质相似:
电子层数相同,切每层上电子数相等
条件:最外层电子数认为最终的结果是( )A.Na原子与Cl原子都无法构成相对稳定结构B.Na原子与Cl原子都构成了相对稳定结构C.Na原子与Cl原子只有一方构成了相对稳定结构
小练习:试着写出下面的离子示意图代表什么
Al3+
S2-
5、离子符号的意义
Al3+
3Al3+
表示一个铝离子
表示3个铝离子
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6、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离子保存
如:NaCl由Na+和Cl-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由 Na+和Cl-保持。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原子结构的内容相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难以形成直观的表象认识。

此外,学生在物理课上虽然接触过电荷等概念,但对于原子内部粒子的带电性和电性关系等知识仍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类比推理等,将抽象的原子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成长和进步。

二、设计思路原子的结构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位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本单元共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其中“原子的结构”包含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构成,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酸碱盐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原子的结构教学不仅涉及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和数量,还包含构成原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层次、电性、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科学思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离子的形成过程。

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归纳、推理等,解决化学问题。

能够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的结构 教案

原子的结构 教案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课标要求】
1、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知道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2、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

3、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知道可以通过实验、想象、推理、假说、模型等方法探索物质的结构;初步学习利用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探究物质组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科学史实认识原子的结构分为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2、通过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原子内部结构的分析,得出离子的定义及三种微粒之间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离子的形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离子的形成。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基础达标】1.( 2023·永川区一模)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电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选A。

2.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这种微观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答案】B【解析】中子不带电,质子、电子、原子核都带电,因此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是中子。

故选B。

3.如图为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 的数值是()A.2B.4C.6D.8【答案】D【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图中的x=2+6=8,故选D。

4.氦3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原料,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答案】A【解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中质子数为2,所以氦3核外电子数也是2,所以1个“氦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和2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A。

5.对“原子的构成”同学们有以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答案】A【解析】A.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普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故A错误;B.核外电子具有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较近,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较远,故B正确;C.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C正确;D.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正确。

故选A。

6.( 2023·中山市一模)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掌握原子的结构。

2、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及最外层电子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核外电子构成。

1、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理解:以氧原子为例说明为什么氧气不显电性。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叫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从第一层依次往外排。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N 是电子层数)。

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一层的话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子: 质子: 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要求同学科们画出钠、镁、铝 氯、氧、硫、氮、磷、碳 氦、氖、氩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1、稳定结构:最外层8个(只有一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叫稳定结构。

2、原子都有趋向稳定的趋势。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3、规律: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1、2、3),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化合价为正。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化合价为负。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2(只有一层)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较稳定。

4、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如:NaCl 、MgCl 2 等。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如:HCl 、H 2O 等。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四、相对原子质量 1、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不是克或千克。

化合物 该原子的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3、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相对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粒
不带电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带电
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
稳定结构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失电子
阴离子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实际质量
几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种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即1.993×10-26千克
探究新知
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26
30
26
56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巩固练习
2.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核外有26个电子,
离子分类 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标出所带 的电荷数再注明正负。
Na+ 钠离子符号
Ca2+ 钙离子符号
Cl- 氯离子符号
探究新知 离子符号的意义
一个镁离子
Mg2+表示什么?
一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探究新知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电性 结构 联系
原子
离子
素养目标
3. 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 会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 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会写常见的离子符号。
1.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记住核 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

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

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8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三、离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 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及组成元素,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原子内部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能简述核内质子与中子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原子认识框架,激发其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科学概念,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原理。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内容:1. 原子结构图示和电子排布的模型教具;2.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资料;3. 原子结构相关实验视频或实验演示器材;4. 课堂互动软件或黑板等教学工具;5. 预习材料和课后习题,以供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通过这些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软件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软件中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黑板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依然在许多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来展示重要的概念、公式或解题步骤,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跟随老师的思路。

而预习材料和课后习题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材料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习题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这些教学工具和资源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实验或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反应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为后续学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电子排布等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较少,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难点:电子排布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模型演示法:展示原子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原子模型、电子排布图示、元素周期表等。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等;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同位素的应用;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原子结构的认知框架。
2.针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的不足,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要介绍同位素的概念、应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同位素的应用及在生活中的体现。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针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小组观点。
3.家长辅助作业要注重亲子互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原子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根据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绘制一幅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原子核、核外电子等关键部位。
-总结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各个阶段的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运动
能量:低高
离核:近远
层数:第一层………………………….第七层
表示:M N O P Q R S
2、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
(2)各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3、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也叫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4、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
2、表示----离子符号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
3、意义:见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1、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特征: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2、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以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的化合物
特征:非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

2、理解:○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由于原子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近似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归纳:原子中“等式”及“决定”
二个等式: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三个决定:1、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