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健康方面分析学生出走问题
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作者:周平荣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9期前不久,我校初一几名学生在早上来校途中相约离家出走,班主任发现后,立即通知家长,经过一天寻找,最后在重庆机场附近找到了他们。
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现象呈上升趋势,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怎样预防中学生离家出走,这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十三到十六岁的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不成熟,所以往往会感情用事,这是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最根本的原因。
离家出走实际是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以下原因往往导致中学生离家出走。
(一)、人际关系紧张。
出走的中学生大多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以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了心理上的压抑,感到学校、家庭环境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所以他们弃学离家出走、游荡,去结识“意气相投”的新伙伴,去开辟另一片“自由”的新天地。
(二)、学业负担过重。
社会对学校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却很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
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方式来解脱,去追求轻松、愉悦的、没有丝毫压力的游乐生活。
(三)、心理压力过重。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这往往使孩子觉着必须为父母争口气,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或其他事情弄糟时,他们常感觉空对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这时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甚至打骂,他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负疚感或强烈反抗的感情,对他们来讲逃避现实和反抗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家出走。
(四)、心理不健康。
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要么性格内向,要么精神紧张,要么行为乖戾。
这种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类似的心理问题都会在不定的时间突然爆发出来。
(五)、义气行事。
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最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肯不服从父母和老师,也不愿违背伙伴的意愿。
学生出走成因与对策研究教育管理
学生出走成因与对策研究教育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各方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但是学生出走问题仍然困扰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
学生出走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学生出走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育管理建议。
一、学生出走的成因学生出走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离开学校,不再继续接受正规的教育。
学生出走的成因复杂多样,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
1.1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是学生出走的主要成因之一。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些家庭的不和谐、家庭暴力和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和挫折感,从而选择离开学校。
1.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同样也是学生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的管理不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同学关系不融洽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厌学,从而选择离开。
1.3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也是学生出走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业压力不断增加。
一些学生可能由于无法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而选择出走,希望逃离竞争激烈的学校环境。
1.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沉迷网络游戏、堕落为不良少年等问题,选择离开学校。
二、解决学生出走的对策学生出走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对策来解决。
下面列举了几个可能有效的对策。
2.1 家庭教育的加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学生出走问题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建立健全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
2.2 学校管理的完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校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校也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防止学生出走的发生。
2.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出走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的个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很多教师的忧虑,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而出走的主要因素是出走者的心理因素,所以解决出走问题还得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剖析据调查,中学生有90%以上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其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6%,普遍存在厌学、厌世、逆反、绝望、怀疑、抑郁、过分自尊或过分自卑等心理不健康的毛病。
心理问题是导致错误、过激行为的根源,是学生离家出走的实质原因。
一、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剖析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离家出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要挟型,出走者有意识地用感情来压制和反对教育者或家长。
对出走者来说,在人与人的感情关系中,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中,他是感情的主人或者是感情的奴隶,没有感情平等。
要挟型出走一般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其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赌气出走了。
这是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上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他人。
或者是家长过于专制,造成孩子有逆反心理。
第二种:糊涂型。
糊涂型的出走者多数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又有一种糊涂的认识。
在家里太安逸了,得不到锻炼,想到外面去闯世界;或者家里太痛苦了,生活没有意思,想到外面去找刺激;在家里太孤独了,想到外面去寻找友谊……这是由于家长平时跟孩子缺乏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对生活感觉孤单、厌倦,怀疑自己的父母和原来的生活。
第三种:冲动型。
由于中学生在心理上、智能上、感情上都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他们容易在某个问题上产生极端的认识和冲动。
比如为了讲义气陪伴同学,跟同学一道离家出走。
有的出走是为了效仿,现在网络和媒体经常会有某人出走的报道,这在某种意义上会给学生带来心理暗示。
第四种:逃避型。
这种出走者大部分是比较内向的、不善于交际的孩子,往往这种逃避多数是因为困乏,讲不出来的困和乏。
虽然生活环境不错,但过得很不如意;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又不拔尖,必须通过很大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以很小的努力就能得到的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
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
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认识不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如:中考前的心理辅导讲座,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是中等生存在心理焦虑现象较严重,讲座时,部分班级只让学习成绩较差者参与听讲座,理由是怕耽误学习。
另外,学生也羞于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总认为心理有障碍是见不得人的事。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由课任教师或班主任老师兼任,他们一是专业学科任务重,心理辅导经验不足;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支撑,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班主任的培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没有系统的、具有实用性的理论基础。
那么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如何调控、疏导,就没有理论支撑。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据调查学生流失辍学,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
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
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
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
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及对策离家出走的高中生,同在校生总数比并不算多,但影响极坏。
这种过激行为不但使出走逃学的学生本人身心受到创伤,给家长和学校管理带来压力,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中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分析我们通过对少数中学生离校出走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离校出走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种:(一)厌恶学习。
因为家长、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使学生精神上过度紧张,一旦成绩达不到期望值,学生便会以离校出走的方式来逃避冷眼与责难。
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学不会也不想学,成绩不尽人意,为了逃避枯燥的学校生活,繁重的作业和近在咫尺的考试测验,他们自己解放自己,去寻找轻松、自由的天地,几个人一起离校出走。
这样的学生,多半是基础差,年龄大,家里有钱,本人胆大,到什么地方都不怕。
(二)逃避处分。
一些问题学生本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对象,因而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较低,加上这些学生自尊心强,心理素质低,怕丢面子,分辩是非水平差,他们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有一种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的日积月累又带来了逆反行为,甚至故意违反纪律。
有的学生怕学校处分又不敢告诉家长,当精神压力超出学生心理承受水平时,于是就离校出走,到外边暂避风头。
(三)对抗教育。
有的因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往寻找精神寄托和归宿。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蛮横武断,语言尖刻,经常辱骂、体罚孩子,使孩子成为“惊弓之鸟”,而产生恐惧心理。
有时候家长一句斥责“你给我滚出去”,“考不到九十分,别回家来”,也会成为学生出走的导火线。
有的教师当众斥责,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产一种羞辱感,觉得无脸见人。
他们自以为受到家长、老师的“欺负”,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离校出走。
也有的学生因为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对家长产生反感,对老师批评不满,为了报复恐吓家长和老师而离校出走。
(四)交错朋友。
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江湖义气式的小兄弟友情,只认哥们,只服强势,宁可不服从父母和老师,也不愿违背所谓的伙伴的意志。
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心理
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心理:1、人际关系紧张。
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
2、学习压力过大,以此方式来逃避各方面的压力。
有一份调查,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35%的学生说道,做学生真的很累,有34%的同学生说,功课太多忍不住想哭出来,因此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很多父母并不理解,无时不刻不在对他们施加压力,长此下去,甚至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孩子想到过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各种压力。
3、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
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
4、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或迷恋于网吧。
5、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
6、盲目从众心理。
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
父母如何避免孩子离家出走1、预防为止,让孩子自由成长,不要刻意打扰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出现类似孩子出走的孩子都是缺乏与父母沟通,试想,如果孩子能够与父母毫无戒心的随意聊天,交流思想,怎么可能离家出走呢?当他没有遇到这样的氛围的时候,只能寻求另外的方式求得被人关注,被重视。
2、尽量提供机会,让孩子增长见识,让其以正确的态度来认识视频上的诱惑。
家长完全需要给予孩子这样的吃苦教育,需要干什么得自己辛苦负出,积极培养他们的勇气,自信心,责任感,使他们健康成长。
3、平常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到细致入微。
很多家长为什么对于孩子突然出现的情况感到很意外,平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征兆。
这就是我们家长对于孩子平时出现的一些细微变化可能漫不在乎,觉得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变化对孩子来说可能就预示着孩子心里有想法或者其它可能被我们关注和认同的事情,而孩子也不会愿意说出来,因为很容易遭到家长的反对甚至责骂。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与干预策略
个不 容忽视 的社 会 问题 。青 少 年 为 什么 会 离 家 出走 ? 如 何 帮助 离 家 出 走 的青 少 年 尽 快 走 出 困 理 , 究青 少年 离家 出走 的性 质和 引起 的心理 学原 因 , 在此 基础 上探 索青 少年 离家 出走 的心 理干 研 并 预策 略 , 以利 于离 家出走 的青 少年 较好地 适 应学 习和 正常地 生活 。
奇 , 目从 众 , 盲 反抗 型则 向父母 、 师长 表示 抗议或 不 满 的宣 泄 , 至是 一 种报 复行 为 , 制 型可 能 因 甚 强
受 到外力 的压 迫而离 开 。
无论 属 于何种离 家 出走 , 其性 质都 属于 心理危 机 。这首 先是 因 为离家 出走存 在着 诱 发事件 , 如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4期
20 0 6年 8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育 科 学 版) 教
J U N L O IGB NIE ST ( DU A INA CE C ) O R A FNN O U V R IY E C TO LS I N E
收 稿 日期 :0 5一l 0 20 0— 8 基 金 项 目 : 江 省 20 浙 0 4年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 少 年 心 理 危 机 的 预 警 和 干 预 机 制 研 究 ” N 0 J 0 ) 青 ( M 4 Y 4
作者简介 : 杨心德 (9 6一) 男 , 江宁波人 , 14 , 浙 宁波大学教育 学院心理学 教授 ; 陈 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霞 (9 1 , , 18 一) 女 浙汀 萧 山人
维普资讯 会迫使他 们 寻求 帮助 。在离 家 出走 的过程 中 , 少 年 的心 理 足 不 平衡 的 , 张 、 虑等 情绪 总是 青 紧 焦 存在的, 这就 为他们 的求 助行 为提 供 了动力 , 成长 成 为 可能 冉 次 是离 家 出走存 在 复杂 的症 状 , 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在的教育虽然在改革,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质量,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因此,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来自老师的,同学之间的,尤其是家长的较高期望,让学生倍感疲惫,作为学生来讲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表现,比如离家出走、厌学、辍学、自杀、焦虑等等,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视为不见,自身要储备足够的心理辅导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避免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
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困惑,我们必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学科的兴趣班,艺术班等等琳琅满目的辅导班,作为孩子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日程被安排的慢慢的,上午:8:00-10:00语文,下午3:00-5:00舞蹈……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
偶尔上网查查资料、打打游戏,更像是做错事一样。
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涌向我们面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疏导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没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指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有以下几个标准: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后,我们要看看现在小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l、学习动机不足。
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心得体会
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自我介绍、策划方案、职业规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stay tuned!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心得体会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心得体会大全5篇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中学生 心理 健康 教 育存在 .
的 问题
21 识 问题 。 目 ,原
头。
于克 服和 战胜 困难 ,这才 是人 生 的 品格 、意 志 。但 是 现在 的中学 生 ,很 少经 历 过 困难 、挫 折 的磨 炼 ,一 旦 遇到 这样 那 样 的 困难 , 心 理便 防不 胜 防 ,承 受不 起一 点 点 压力 ,出现 情绪 低 落 ,产生 失 望 ,甚 至精 神 崩溃 ,有轻 生 的念
意 志 比智慧 和博 学 更 为重要 。” 而 现 在 中 学 生 是 独 生 子 女 的 居 多 ,有 的从 小过 着 “ 星捧 月 ” 众 或 “ 皇帝 ” 、 “ 小 小公 主 ”般生 活 。他们 读 书 缺乏 毅力 ,善 始难 以善终 ,遇 到 困难 与失 败 ,表 现 为 意志软 弱 ,没 有 战胜 困难 和挫 理健 康存 在 的 问题及 解决 方法 作 折的勇气和信心 。 些探讨 : 1 . 绪 易 波 动 , 自控 能 力 4情 1 中学生 心 理 问题 的主要 表 差 。心理 学家 一致 认 为 :在决 定 . 现情况 成 功 的 诸 因 素 中 , 智 商 只 起 11 . 心理承受 能力 弱 。人生遇 2%的作用 ,8%的作用来 自其他 0 0 情 到 困难 和 挫折 是在 所 难免 的 ,敢 因素 ,其 中包 括 “ 商 ”等非 智
何 情况 下都 应具 有健 康 稳定 的情 绪及 抑制 冲动 、延迟 满 足 的克 制
力 ,也包 括 了如 何理 解他 人 、接 纳他 人 和被 他人 理解 和接 纳而 建 立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现 在 ,有 的
教 育未 见成 效 ,或 未 引起家 庭 、 学 校 的重视 。我 们 作 为教育 工作 者 、是 与学 生密 切接 触 的师 长 , 是 德育 工作 的直 接 承担 者 ,应 利 用 教师 的优 势 ,在 提高 教学成 绩 的 同时 ,也 要肩 负起 学 生 的心理 健康 教育 责 任 。下 面就 中学生 心
由小学生离家出走现象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7月义r名來育第7 期LIFE EDUCATION Jul.2020 No.7由小学生离家出走现象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朱有芳(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近年来,小学生离家出走每每发生,虽不能说是普遍现象,但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小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很多,也许是因为吵架,也许是因为不准玩手 机,也许是因为一件任何成年人看来都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事。
而家长往往将孩子离家出走的原 因归因于孩子小、不懂事,往往在责怪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问题。
本文以一个案例为切入 点,从一个班主任的视角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 助。
关键词:小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健康教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愈来愈大,家长期望值越来越高,单亲家 庭越来越多……小学生因为低龄的特点,大人往往 认为他们不谙世事,采取包办代替一切的方法,由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为社会所忽视。
加之学 校对低龄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程度和小学生 心理快速成长的速度普遍不匹配,越来越多的孩子 逐渐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心理品行障碍。
通常,直到 小学生离家出走、报复他人与社会之类的极端情况 出现时,社会各界才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心理 健康问题,而相关措施又稍显不足。
小学班主任处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
在较为直接全面的 观察视角、完善合理的教育方法辅助下,更应当根 据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继 而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文将从一例小学生 离家出走的具体事件人手,探究针对小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方法。
一、案例描述去年六月一日儿童节晚上将近八点,家长来电 反映自家女儿小妞(化名)离家出走。
而在当日学校 的六一才艺表演舞台上,小妞还和其他两个同学盛 装打扮,表演了日本动漫舞蹈。
经过笔者的安抚与 引导,家长平息了情绪,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小妞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极少回家,母亲是 全职主妇,平时一人在合肥带孩子上学。
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具体实例,分析原因及对策
请举出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具体实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逆反心理表现:为思想绝对化,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有时有破坏行为等。
对策:1、采用温暖方式。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适得其反。
试着换到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对抗和叛逆心理和家长溺爱有关,孩子没有受到约束的教育,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会使他们缺乏约束,不懂礼貌,在长辈面前我行我素,而父母又未能及时纠正其这种行为,就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对于这样的孩子,虽然物质要求一再被满足,但欲望提高得更快。
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形成,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
3、当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的时候,作为父母和教师应及时和孩子沟通,帮他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不要对他的行为泼冷水,也不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要多给孩子一份爱心和宽容。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
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或教师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5、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
调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
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
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出走问题的现状、成因、影响及预防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收集了小学生出走案例的数据,分析了其背后的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研究发现,小学生出走多源于家庭沟通不畅、学业压力、同伴关系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需求未得到满足等。
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及提升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的综合干预措施。
本文的结论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小学生出走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出走问题;家庭沟通;学业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近年来,小学生出走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小学生作为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其出走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生出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对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揭示小学生出走问题的现状,探讨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措施,以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章研究方法2.1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小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问卷,收集关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家庭环境、学业状况、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数据。
2.2访谈法选取部分有出走经历的小学生及其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具体案例的详细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2.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小学生出走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
第三章研究结果3.1现状概述小学生出走事件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多发生在周末或假期,离家出走的原因多种多样。
3.2成因分析家庭因素:家庭氛围紧张、亲子沟通不畅、父母忽视或过度干预等。
学校因素:学业压力过大、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欺凌或排挤等。
社会因素:不良信息诱导、网吧游戏成瘾、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等。
个人心理因素: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干预。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三篇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三篇篇一: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再次升温,各种形式职业教育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生大战决定了所招收学生的无可选择,因此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调适措施,以促使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鍵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中等职业学校是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中、初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拥有高素质工人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战后,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开展。
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再次升温,各种形式职业教育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生大战决定了所招收学生的无可选择,因此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这些学生中有2/3以上的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突出;行为习惯差、逆返心理尤其严重;属单亲家庭、麻木不仁的多;无人教育、混日子的多;生活能力差,不会与人相处的多;不知如何释放情绪,动不动就出手伤人伤己的多。
面对这些可称为“多差生”聚集的弱势群体,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深入研究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分析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因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尴尬不胜枚举。
忽略学生心理谈教育学生、转化差生,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无异于纸上谈兵。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一)、中职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1、所处年龄阶段:在15岁——19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随之发展,越来越重视自我表现;以成人自居;为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持批评态度;对人对事过于偏执;常以个人感受、体验、直觉和情感行事,好冲动。
2、中职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中职学生往往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行为上的差生;世人眼中的不上进的玩劣;初中老师眼中的不可教的孺子;家长眼中的没希望的一代;亲友眼中的不好学的典型;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
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学生离家出走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班主任要做好离家出走学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必须正确分析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
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往往因人而异,复杂多样,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中有些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措施适当以及不恰当的词霸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的,都可能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从而离家出走。
其二,学生信息库门与,从而出现离家出走这种过激的行为。
73,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谄媚的现代化,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项在日益增强。
社会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等等,是意志薄弱得有些发辨别力的学生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从而离家出走。
第二,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家庭和社会公安部门,做好移交出走学生的规劝和教育工作。
班主任一方面要指出离家出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一种一只力薄弱、进步起挫折、逃避现实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要让家庭、社会和学校师生积极接近离家出走的同时,帮助他们,决不能歧视他们。
第三,班主任要坚持与离家出走的学生保持长期的、紧密地联系,共同商定教育措施和办法。
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一般称为偶发事件或突发事件。
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这些事件,才能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处理突发事件要始终坚持“冷处理”的原则。
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发生争吵、斗殴或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事件,教师应坚持严肃予以制止的原则。
第二,学生故意出怪声或做小动作影响上课,教师应以目光或手势示意提醒。
第三,学生提出与上课无关的问题或其他“怪”问题,教师应明确指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课后再讨论。
第四,学生提出教师当时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坦诚地告诉学生,经查阅或请教后再给予详细的解答。
第五,出现外界影响,教师应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外界影响来讲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
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童吉娟
当前的小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
一、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有困难;
2、一提学习就心烦;
3、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4、学习缺乏自信;
5、对于学习有关的事都不感兴趣。
二、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
2、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3、不能融洽的与同学相处;
4、与教师、家长发生冲突;
5、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
三、在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遇到一点小事也担忧;
2、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3、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
4、精力下降,活动减少;
5、一个独处时恐慌害怕;
6、心胸狭窄,好猜疑。
四、在不良性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依赖他人;
2、嫉妒他人;
3、胆怯害羞;
4、自卑、自责;
5、遇事犹豫不决;
6、固执、任性;
7、容易发火;
8、孤僻、不合群。
五、在不良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骂人;
2、搞恶作剧;
3、打架斗殴;
4、考试作弊;
5、说谎;
6、逃学;
7、离家出走;8、注意力不集中;9、上课小动作多,干扰他人;10、好冲动、行为鲁莽。
六、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上进心;
2、遇到困难就逃避;
3、一点委屈受不;
4、一旦失败就泄气。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汪应洲(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
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学生离家出走不仅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给他们的亲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
因此,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本文从中小学生离家出走对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的影响出发,通过对中小学生所处环境的现状描述,提出“中小学生离家出走”这一问题,然后深入探讨了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教育预防及策略An analysis on student’s runaway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GAO Qiang(Institute of Education,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741001, China) 【Abstract】Recent years at p 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unaway cases occurred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on the rise among these years. Although it is a very small number, the impact is great. The students running away from home not only d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m to themselves but also cause tremendous suffering to their beloved, what is more, bring the hidden danger to social order. This problem should not be ignored; it ought to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to and the community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also take steps to fundamentally re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fluence that the runaways bring to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y,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puts forward this issu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un away from home, then studies the reasons and finally sets forth a number of practical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unaway education strategy离家出走,是指青少年在没有得到父母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家庭或学校至少一天以上,且有意隐瞒其去向的行为。
学生无故出走情况说明
学生无故出走情况说明首先,学生无故出走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家庭问题,可能是学业压力,也可能是人际关系问题等。
对于家庭来说,可能存在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暴力或亲密关系不佳,家庭成员的消失等。
而学校方面,则可能存在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体制问题,以及学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心理上、情绪上或行为上受到影响,进而选择离开学校或家庭。
其次,学生无故出走给学生本人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学生无故出走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学生可能无法正常进食、休息和保持卫生习惯,进而导致体质下降和疾病的发生。
其次,学生无故出走会在心理上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困扰。
无家可归的学生可能会面临思乡、彷徨、无助等情绪,在长期的压力下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最后,学生无故出走还可能给学生带来犯罪的风险。
孤立无援的学生可能无法自我保护,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同时,学生无故出走还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学校和家庭会陷入不安和恐慌中,不知道学生的安全状况,担心学生是否遇到危险。
其次,学校和家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处理学生的离家问题,影响学校和家庭的正常运转。
最后,学校和家庭可能还需要面对社会的质疑和指责。
学生无故出走的发生可能会被看作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或学校管理的失误,从而影响学校和家庭的声誉。
针对学生无故出走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展开沟通。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家庭访问和学校教职员工的关注来实现。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缓解压力。
这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活动来实现。
最后,学校和家庭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的机制,共同努力预防和应对学生无故出走的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无故出走是一种严重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健康方面分析学生出走问题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荣红霞摘要: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针对学生离校出走的状况,分析其心理形成原因,找到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从“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出走原因预防正文: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一切。
健康不仅只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具有的在正常发展的知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积极的状态,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与环境保持良好适应能力的心理物质结构。
现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据无锡市妇联的报告称,我市教育局在2006年针对6所小学、7所中学学生的调查发现,94%的学生有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主要集中在学习、共处、情绪、青春期发育、异性交往等方面。
小学生中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占16%,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近5%。
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等问题,有八成6--12岁的孩子不开心,14--16岁抑郁症患病率为4.7%。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有效的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我们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果我们用平时传统的教育手段去教育这些孩子,比如,说服教育,苦口婆心的劝导,强制教育,用教师的威严和严厉的校纪校规,也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方面着手,试着去观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心理,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学生。
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理、思想变化了,他的行为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管好一个班级,带好四五十个学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学生正值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但情绪和情感最不稳定的青春期或青春后期,又称叛逆期,易冲动,不服管教。
还有,大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有着数十年的学习恶习,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厉害的老师见多了,对待老师的传统教育是很有一套的。
再有,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心理学家称,一个人的最关键期的教育是0—3岁,而那时都是父母管着,接受各自不同的家庭教育。
所以,面对以上三大特点的学生,有时会让我们班主任费尽心思,寝食难安。
其中最令我们班主任心惊肉跳,压力很大的就是学生的离校出走现象。
一旦发生此类现象,在解决问题时,家长情绪激动,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
学生离校出走后,离开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四处流浪,极有可能发生意外,或被社会不法分子拉拢,沦为破坏社会的肇事者和受害者,给家长和学校带来严重的影响。
学生离校出走,肯定不是他的一时冲动,在跨出校门前,肯定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或复杂的心理过程。
我们不妨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找找学生离校出走的原因。
具体原因有:(一)唆使性出走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是非不分,轻信盲从,怕苦怕累,贪图享受,受媒体和网络中的一些消极内容的影响,以及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引诱、教唆,不辩是非的盲目出走。
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枯燥无味,由于不愿读书而轻信别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赚钱”的诱惑而离校出走,外出打工,甚至有的沦为“三陪”小姐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逃避性出走避难出走主要是由于学生心理上承受到某种不堪忍受的外界压力引起的。
这种压力往往来自家庭或学校,也常与学生的自卑感结合在一起。
常见的现象有考试失败,涂改成绩欺骗家长或者考试作弊被发现,偷窃他人财物,打架斗殴,“早恋现象”被泄露发现,出现以上状况后,为躲避家长的责备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便一走了之。
(三)威吓性出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受父母娇生惯养,常常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
稍不顺心,就离家出走,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要求。
到了学校后也以离校出走的手段要挟学校和老师,来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逃避责任。
(四)好奇性出走有些学生,家庭教育失当,过分放任学生,学生又身受社会某种事物的强烈诱惑,如崇拜歌星、球星或看了某部电影,受其影响可能会远走高飞。
如某中学两名学生比较调皮,老师说了他们几句,他俩认为老师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双双爬上火车,远走高飞。
(五)挫折性出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温室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对他人缺少爱心,霸道、自私、唯我独尊,对社会缺乏责任感,长期在“糖衣炮弹”的包裹下,平时生活和学习一帆风顺,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只能享受成功,不能承受一点挫折,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失恋、自己确立的目标没有实现或不合理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失去,对生活丧失信心,便走上社会,随波逐流。
分析以上出走原因,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平时要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心理的想法,在想些什么,会干些什么。
做好学生出走的预防工作。
具体有:(一)是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主要通过每天放学前的班主任谈话活动中实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要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和公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设立班级的远近目标。
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处理自身心理问题的简单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自身价值首先把自己置于群体中。
要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在进行教育时要循循善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注意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
学校要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生活得以丰富,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视野得到开阔,知识得到长进。
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天地,使他们对学校感到可爱可亲,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学生对学校,对班主任的一种依恋感,使学生不愿离开这个集体。
(二)加强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不良苗头。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凡是要出走的学生,也都是几经思想斗争,总会有种种迹象,只要老师能经常深入学生,细心观察,足以可以发现预兆的,及时教育帮助其克服和消除某些偏激情绪和消极念头,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出走行为的发生。
还要密切关注那些在班级里出现的“高危人群”。
主要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外租屋居住的孩子,平时厌学且有不良行为的孩子。
一定要关注这些人的言行,掌握他们的行踪,在第一时间内要了解其动向,比如开学是否报到,上课是否准时,集体活动有无人影,如果不见了人,那么一定要弄清其去向。
其次,是成绩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特别是重大的考试,如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后,一些特殊的青少年学生因对成绩判断的错误,或者自己觉得成绩非常差的,就有可能出走。
对一些敏感的事情更应该警觉。
教师处理问题一定要细致周到,能缓的不要急,能原谅的不要苛刻,能个别处理的尽量个别处理,不要让矛盾激化。
家庭发生矛盾,与父母吵架等,学生也会赌气出走。
对奇怪的信息也该留意。
比如有的学生精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同学之间讲一些莫名奇妙的话,如“出去打工比学习好”等,或者询问外面的情况,如交通工具等。
这些信息大都在同学间流传,掌握了这些信息,就有可能及早发现出走的苗头。
(三)对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正面引导,使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统一体,将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话题认真向他们剖析,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生理上心理上都还不成熟,阅历不深,好奇心强,对事物缺乏评价判断能力,最容易受一些电影、电视和小说,特别是网络的影响。
学校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组织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时进行影片评论,经常搞些读书报告会,正确评价对学生思想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和电视,积极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努力消除不良影响。
(四)加强学生的耐挫教育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生进行了30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这些人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恒心且自信乐观将是成功的关键。
发达国家早已把受挫折教育,作为磨炼学生意志的一种教育方法,曾经的中日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处理方式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对那些生活在温室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们更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视他们个性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加强抵抗挫折心理的指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挫折,就不会轻易选择出走。
(五)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爱学生是做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要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严师,而且是学生的挚友。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对差生应该格外关心,特别爱护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要引导他们对错误有个正确的认识,要培养他们的自控力,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增强他们改错的勇气。
不能让那些出走的学生在错误面前惊惶失措,因畏惧处罚而再次出走。
对学生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
一旦打骂了学生,学生就会怨恨老师,引起学生的反抗,出走就是反抗手段的一种。
总之,学生离校出走有多方面的原因,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要把工作做在平时,积极的做好预防工作,能正确的看待学生的离校出走问题,我们要牢牢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掌握了他们的心,也就掌握了他们的行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不会觉得这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