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固有免疫与抗感染免疫

合集下载

[整理版]抗感染的免疫机制

[整理版]抗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感染的免疫机制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这各种病原体,即能使我们致病的东西,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生病。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我们与我们的机体免疫有关啦。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系统,有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机体的免疫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

免疫系统科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皮肤黏膜的屏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黏膜收到损伤时,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机体,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

抗原的种类多,来源广。

抗原的分子的理化性质、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都与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强弱有关。

在抗感染防御机制中,补体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补体作为相对独立的固有免疫机制,期出现远早于适应性免疫。

现已发现3条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激活物主要是IgG、IgM分子,感染后期才发挥作用或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

旁路激活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旁路途经是最早出现的补体活化途径,是抵御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防线。

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即可发挥作用。

MBL途径:主要激活物为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

该途径和上两种途径基友互相交叉促进的作用。

可在感染早期或对未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终末过程是形成攻膜复合物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细胞因子是有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值和分化等功能。

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可被分解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众多因子在机体中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浮渣的调节网络。

医学免疫学习题精选

医学免疫学习题精选

医学免疫学习题精选(注:该题集为选择题,包涵教材全部内容,超过了大纲要求,仅供学生自学检测用)第一章医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A型题]1.免疫的本质是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B.机体抗肿瘤的功能C.机体清除自身损伤细胞的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清除变异细胞的功能2.免疫对机体来说A.一定是有利的B.可能是有害的C.清除抗原时是有利的D.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E.以上均正确3.机体内的免疫细胞A.通常处于静止状态,需活化后才能发挥免疫效应B.通常处于活化状态C.直接可发挥免疫效应作用D.固有免疫细胞没有识别作用E.适应性免疫细胞活化后无克隆扩增4.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分子应答过强会导致A.能更有效的清除感染的病原体B.移植排斥反应C.自身免疫D.超敏反应性疾病E.病原体的持续感染5.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导致A.移植排斥反应B.超敏反应性疾病C.自身免疫D.肿瘤E.免疫耐受6.最早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英国D.埃及E.法国7.开创免疫学治疗先河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毒素C.白喉类毒素D.白喉抗毒素E.肉毒类毒素8.最早发现减毒活疫苗的是A.KochB.JennerC.BurnetD.PasteurE.Porter9.Burnet提出最著名的学说是A.细胞免疫学说B.体液免疫学说C.克隆选择学说D.免疫耐受学说E.自然选择学说10.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Koch 和Pasteurstein,和KöhlerC.Porter,和Edelmanler和 GooDE.Tiselius,和Kabat[X型题]1.免疫的功能包括A.免疫防御B.免疫监视C.免疫调节D.免疫耐受E.免疫病理2.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导致A.超敏反应B.自身免疫C.自身免疫性疾病D.病毒的持续感染E.肿瘤的形成3.机体的免疫应答过弱,可出现A.病毒的持续感染B.肿瘤的发生C.自身免疫病的发生D.移植排斥反应E.病原体的急性感染4.导致疾病发病原因包括A.病原体感染B.免疫缺陷C.不适宜的免疫应答D.机体不能有效清除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E.机体不能有效清除变异的细胞5.在疾病过程中,免疫应答因素的参与A.促进疾病的痊愈B.可能导致疾病加重C.和疾病的发展无关D.不可能导致疾病的发展E.只能使机体建立抗再感染的能力6.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有A.单核-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E.γδT细胞7.下列哪些细胞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树突状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8.免疫学的研究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免疫病理E.免疫学预防、诊断和治疗9.免疫学的应用主要包括A.传染病的预防B.感染性疾病的治疗C.免疫学诊断D.计划生育E.肿瘤的治疗10.代免疫学应用研究包括A.DNA疫苗的研发B.各类基因工程抗体C.细胞因子的发现和应用D.免疫细胞治疗E.抗体库技术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A型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和淋巴结B.肝脏和脾脏C.胸腺和骨髓D.骨髓和脾脏E.腔上囊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腔上囊C.淋巴结D.胸腺E.脾脏3.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腔上囊C.淋巴结D.胸腺E.脾脏4.在淋巴结中,T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深皮质区B.浅皮质区C.髓索D.副皮质区E.髓窦5.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淋巴结内A.深皮质区缺乏T细胞B.生发中心生存受影响C.深皮质区和生发中心均无影响D.深皮质区和生发中心均有影响E.浅皮质区无明显影响6.禽类新生期切除腔上囊后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D.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正常E.非特异免疫功能亢进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主要分泌A.IgG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D类抗体D.IgA类抗体E.IgE类抗体[X型题]1.关于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的发育成熟场所B.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C.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居留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D.于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关的是外周免疫器官E.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成熟的淋巴细胞从外周淋巴组织重新回到中枢免疫器官2.骨髓的功能有A.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B.B细胞的分化成熟场所C.是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D.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E.是NK细胞的发育成熟场所3.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包括A.增加抗原与APC的接触机会B.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的淋巴细胞C.使淋巴细胞的分布更合理D.给淋巴组织补充新的淋巴细胞E.可特异性的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4.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A.肠相关淋巴组织B.淋巴结C.鼻相关淋巴组织D.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E.脾脏5.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少数为胸腺依赖性B.多数为胸腺非依赖性C.既有αβTL,又有γδTLD.B1细胞为主E.B细胞为主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包括A.参与黏膜局部抗感染B.产生分泌型IgAC.分泌各类IgD.分泌多种致炎细胞因子E.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第三章抗原[A型题]1.对半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大多是小分子物质C.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D.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E.与载体结合形成完全抗原2.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A.复杂的化学结构B.大分子量的物质C.表位D.具有异物性E.是机体外的物质3.TD-AgA.在胸腺中形成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有B表位,无T表位D.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E.只有在TL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4.对TI-Ag的正确叙述不包括A.具有重复的B表位B.无须TL辅助就可激活B细胞C.能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D.不能引起细胞免疫E.大多数是多糖类物质5.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的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未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的自身组织E.以上均是6.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A.精子细胞B.血小板C.血浆D.淋巴细胞E.红细胞7.引起人类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体抗原D.异嗜性抗原E.TI-Ag8.异嗜性抗原是A.改变的自身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半抗原D.变应原E.存在于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9.抗体和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交叉反应B.特异性反应C.超敏反应D.排斥反应E.沉淀反应10.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减弱或脱去毒素的毒性E.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11.抗原表位A.是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B.一个抗原分子上仅有一个抗原表位C.只能被B细胞识别D.能与所有TCR结合E.并非所有抗原表位都能激发免疫应答12.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不包括A.异物性B.特异性C.一定的化学活性基团D.高分子性E.一定的化学结构13.对超抗原的叙述。

免疫学固有免疫

免疫学固有免疫

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并参与特异性免 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第一节
屏障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物理、化学、微生物
种间屏障
皮肤黏膜屏障
结构
细胞
内部屏障
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NK、T、NKT、B1细胞 补体
细胞因子
分子 防御素
溶菌酶
CRP等
(一)屏障结构
1.种间屏障:种属免疫,由遗传决定的某些种 属对特定感染因子的抵抗性。 表达相应受体而被感染 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不同种属发病
巨噬细胞
寿命长,达数月 体大多形性 胞浆富含溶酶体 MHC-I/II和多种黏附分子
多种受体
中性粒细胞 寿命短 体小圆形
量大更新迅速
胞质富含嗜天青颗粒和 中性颗粒
MHC-I和黏附分子受体
吞噬细胞的分子识别
吞噬细胞表面受体 甘露糖、岩藻糖、磷脂受体 CR3、CR4 、CD14
识别分子 相应的糖类和磷脂 LPS
适量、大量释放
细胞因子:TNF-、IL-1、 IL-6、 IL-8、 IL-12、MCP-1
炎性介质:前列腺素E、LTB4、PAF、磷脂酶、过氧化物 局部炎症反应(TNF-、IL-1、 LTB4) 发热和急性期反应(CRP、MBL)
免疫调节(IL-1、IL-6、IL-12)
2、NK细胞
KIR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的胞外区→识别自身细胞MHC-I→KIR有ITIM (免 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基序→介导抑制信号
NK细胞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溶解、IFN-和TNF-
抗肿瘤:直接接触膜融合
肿瘤特异性抗体介导的ADCC
免疫调节
NK细胞是机体早期抵抗病毒感染的成分

《免疫学》习题册

《免疫学》习题册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专业:护理层次:专升本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 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

2.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 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称为___________。

4. 机体通过免疫机制,清除突变的异常细胞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

5. 将免疫学理论和技术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可应用于疾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 _____。

二、选择题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耐受2.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由提出的。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3. 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4. 疫苗(vaccine )一词的创立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5.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耐受性C 无克隆扩增D 记忆性6. 下列是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B 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C 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D 抗体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7. 下述哪些不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TCRB Ig分子C 补体分子D 细胞因子三、名词解释1. 免疫应答2. 适应性免疫应答3. 固有免疫应答四、问答题从临床医学角度归纳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试分析在这些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填空1. 人类的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________,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__________。

免疫2015课件固有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免疫2015课件固有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杀伤清除病原体
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参与炎症
抗原提呈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
2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形态学呈现多分枝形状
22
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 根据来源
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 pDC)
指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在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体内衰老、损伤、畸 变细胞等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有效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或体内“非己”抗 原性异物,产生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监视、自稳等保护作用的过程。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 组织屏障
• 固有免疫细胞:细胞应答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T、 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
30
DC的抗原提呈作用
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31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概念:
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
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
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分 类
•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 组成性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 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的功 能。DC、 M 、B细胞 • 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non-professional APC ) 多种细胞通常情况下不或低表达MHC II类分子,但在某 些因素(炎症或CK)作用下,可被诱导表达MHC II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加工提呈抗原的能力较弱。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胞内病原体感染或发生突变的细胞,降解、加工内源性抗 原并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 CD8+T细胞。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免疫学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部分以黑体打印。

第1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中枢免疫器官(一)胸腺的组织结构、细胞组成、微环境、功能;胸腺外的T 细胞发育(二)骨髓的组织结构、微环境、功能;骨髓外的B细胞发育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的体内分布、结构、功能(二)脾的结构、功能(三)黏膜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特点(四)三级林把组织(五)淋巴细胞再循环第2章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立体结构、其他成分、水解片段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抗体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表达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五、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六、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概念及其优缺点)第3章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概述:组成、命名、理化性质、代谢二、补体的激活: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及其共同末端效应三、补体活化的调控四、补体受体五、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六、补体系统与疾病第4章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的概述:分类、共同特点、表达与功能调节二、细胞因子受体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四、细胞因子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关系五、细胞因子各论(掌握一些重要细胞因子的来源、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六、细胞因子与临床第5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二、参与抗原摄取与提呈的CD分子(CD1的生物学作用)三、参与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一)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二)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四、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五、CD分子与临床第6章粘附分子一、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二、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三、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一)黏附分子的免疫学作用(二)黏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四、粘附分子与临床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概述:基本概念、小鼠MHC二、人类MHC(一)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二)HLA复合体等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分类与命名(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及其意义(多基因性;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三、HLA抗原系统(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三)HLA抗原的表达(即组织分布)及其调控四、MHC的功能(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MHC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五、HLA与医学的关系第8章造血干细胞一、造血干细胞的概述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淋巴样干细胞及其分化(详见第9章)】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第9章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一)T细胞的个体发育(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二)T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T细胞亚群及功能二、B淋巴细胞(一)B细胞的个体发育(抗原非依赖期的阴性选择;抗原依赖期)(二)B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三、大颗粒淋巴细胞的一般特征、主要生物学功能附: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概念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抗原提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即DC的来源、分化、发育、迁移、分布、分类及生物学功能(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激活及生物学作用(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特点)(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的T细胞等二、其它免疫相关细胞第11章抗原与抗原提呈一、抗原概述(一)抗原的性质:异物性、一定的理化性状、完整性(二)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交叉反应(三)抗原的种类(四)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的其他成分:免疫佐剂、丝裂原、超抗原二、抗原提呈(一)溶酶体提呈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二)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三)交叉提呈途径(四)非经典MHC分子(CD1)提呈途径第12章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一、免疫应答概述(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二)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三)T细胞活化的胞内分子机制(四)T细胞增殖、分化(五)T细胞介导的效应1、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2、CD4+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1、B细胞识别TI抗原2、B细胞识别TD抗原(二)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四)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四、其他免疫细胞的效应机制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一、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二)BCR、TCR基因重排(三)BCR、TCR多样性的机制二、免疫应答的记忆性三、免疫耐受性(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免疫耐受、外周耐受(四)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五)人工诱导免疫耐受与临床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一、细胞凋亡概述(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三)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四)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导二、细胞凋亡与免疫生理(一)免疫细胞的中枢发育与凋亡(二)淋巴细胞的致凋亡效应三、细胞凋亡与免疫病理第15章天然免疫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一)屏障结构(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固有免疫识别的PAMP,往往是病原体赖以生存,因而变化较少的主要部分,如病毒的双链RNA和细菌的脂多糖,对此,病原体很难产生突变而逃脱固有免疫的作用。

北京大学《免疫学》 免疫应答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

北京大学《免疫学》 免疫应答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

2. 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1) 中枢免疫耐受
克隆清除学说: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淋巴细胞 尚未发育成熟,此时接触抗原,相应特异性淋 巴细胞克隆非但不发生克隆扩增,反被抑制为 “禁忌细胞”或通过阴性选择而发生凋亡,从 而使免疫系统在早期分化发育阶段即对该抗原 形成耐受,成年个体因缺乏特异性淋巴细胞克 隆而对该抗原终身耐受 。
克隆流产学说:骨髓B细胞发育早期,若前B细 胞发育为B细胞之前接触抗原,则B细胞发育即 中止,导致B细胞中枢耐受。
(2)外周免疫耐受 :
借助上述中枢耐受机制尚不能完全清除的自身反应性 T 、B 细胞克隆 ,可在外周免疫器官被清除或使其丧失功 能 ,其可能的机制为 :
① 克隆清除:指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AICD)导致克隆 清除 ;
固有免疫识别方式—依赖于模式识别受 体的模式识别
固有免疫细胞识别分子模式称为模式识别 ,介导模 式识别的受体被统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 )
模式识别的特点是 :不同 PRR 分别识别来源于某一 类病原体共有的特征性组分(分子模式),使得数量有限 的PRR 可应对、识别种类众多的PAMP与DAMP。因此, 模式识别亦称为泛特异性识别。
4. 维持时间短且无免疫记忆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一) 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二) 固有免疫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三) 固有免疫参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1.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 2.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 3.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四) 固有免疫参与的免疫病理 固有免疫参与了肿瘤、移植排斥、炎性疾病等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之三:适应 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针对特定抗原所产生的应答, 为个体所特有,不可遗传。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获得性、排 他性、多样性、记忆性、转移性和耐受性等特点。

基础免疫学-固有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基础免疫学-固有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感染后4~96小时 • 巨噬细胞募集 • 巨噬细胞活化 • B-1细胞活化 • NK、γδT细胞及NK T细胞活化
❖ 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感染96小时后
趋化因子
适应性 免疫应答 T细胞应答
集和激活保护性细胞及分 子,如:补体
全身性反应, 如:发热
固有免疫应答的分期
❖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感染最初的0~4小时 • 屏障作用 • 巨噬细胞的作用 • 补体激活 •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 抗细菌和真菌感染 ✴ 绝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此
固有免疫应答的分期
固有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抗感染免疫概述
物理屏障
病原体(如:病毒) 化学屏障
皮肤或黏膜/腺体的上皮层
酸性pH及抗微生物蛋白及多肽
被NK细 胞杀伤
NK细胞 病原体的清除
被感染的细胞
破损或感染 病原体
巨噬细胞 吞噬和降 解
与细胞结合树突状细胞 Nhomakorabea抗菌物质 如:多 肽、干扰素等
细胞因子
激活 分泌抗体
炎症反应:在感染部位募

第十三、四章免疫应答

第十三、四章免疫应答

Ti-Ag诱导免疫应答特点: ①不需Th细胞的辅助 ②只诱导IgM类抗体的产生
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及其特点
特 点 初次免疫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
抗原剂量 大 小 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产 初次接受某一抗原刺激时 生的免疫应答。 产生的免疫应答。 潜伏期 长,5~10 天 短,2~3天 抗体滴度 抗体类型 低 IgM为主 高 IgG为主
作业
2.选择题 (4)在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5)下述哪种抗原为自身抗原?() A.肿瘤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病毒性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细菌抗原 (6)关于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需要抗原刺激 B.不需要APC参与 C.B细胞 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Ig仅在细胞外发挥效应 E.对TD抗原的应答需Th细胞辅助
㈠第一活化信号(Ag刺激信号)的产生 ㈡第二活化信号(协同刺激信号)的产生 1. Th细胞的活化
2. Th细胞辅助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B细胞作为APC将抗原提呈给Th细胞,在与 ①活化的 Th 细胞表达 CD40L 与B细胞的 B细胞、 Th 细胞表面的 多对协同刺激分子 Th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h细胞受到双信 CD40 相互作用; B 细胞上的BCR (即 mIg )与抗原结合,产 相互作用(主要为 CD40 与 CD40L )产生第二 号的作用, Th细胞活化。 ②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 B细胞的活化、 活化信号。 生第一活化信号。 增殖、分化。
第三节 T细胞的效应功能
2.活化的Th2细胞释放IL-4、5、6、10等诱导B
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 3.Tc细胞亚群可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因子, 直接发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第13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13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四)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的产生:
长寿命,低增殖,遭遇同一抗原刺激后大量分泌 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记忆性B细胞表达CD27,较初 始B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44。
三、效应阶段(Ab的生物学活性—p42)
1. 中和作用
2. 活化补体
3. 调理作用
4. ADCC
5.免疫损伤作用
活化补体的经典途经
Ig类别转换
IgM
成熟
m
IgG
d g1
V
D J
m
d
g1
丢失基 因
V
D J
初次转录物
时间
V-D-J m
mRNA
初次转录物
V-D-J g1
mRNA
(三)浆细胞(plasma cell)的形成:
可高效合成、分泌抗体,不再与抗原起反应;生发 中心产生的浆细胞大部分迁入骨髓,并在较长时间内 持续产生抗体。
• TI-2高度重复决定簇与B细胞高亲和力BCR形成广泛交联 而直接活化B细胞,多属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单信号
二、 B 细胞对TI-Ag免疫应答的特点
①不需Th细胞辅助; ②无再次应答; ③只产生IgM。
TI-1 和 TI-2 抗 原
TI-1 抗原 LPS TI-2 抗原 多效价抗原
LPS 受体
TD-Ag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Th 细胞活化、增殖
Th1
B7
CD28
CD4
MHC-II TCR
Th
浆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APC
ICAM LFA-1
Th2
CD40L CD40 BCR
抗原
B 细胞扩增
第二节
• •

第十三,十四章:固有免疫与黏膜免疫LT

第十三,十四章:固有免疫与黏膜免疫LT

激活补体并促进吞噬。
14
目录
3. 细胞因子 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可刺激免疫细胞和感染
的组织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发挥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IL-1、IL-6、TNF-α等为重要的促炎因子
IFN-α、IFN-β可以抑制病毒复制
IFN-γ 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
IL-12 可以激活NK细胞
二、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1. 补体 在感染早期,补体可以通过甘露糖凝集素途径和
替代途径而被活化,并介导溶菌反应。
抗体产生以后,补体经经典途径被激活,发挥抗 感染效应。
补体活化或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片段,发挥趋化(
C3a、C5a )、调理(C3b)及促炎(C3a、C5a)
等效应。
10
目录
11
22
目录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及其机制
识别特点
识别对象的种类和分 子结构
固有免疫
通常仅识别微生物及 其产物的特定组分或 保守结构(PAMP)
适应性免疫
既可以识别微生物分 子抗原,也可以识别
非微生物抗原
识别的特异性
泛特异性,仅能识别 高度特异性,识别精
各类微生物保守结构
确的抗原表位
参与识别的受体基因
• 模式识别受体(PRR)
固有免疫细胞表达的、识别PAMP的受体,统称 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又称为模式识别分子(PRM)。
25
目录
(2)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DAMP):宿主体内因组织 损伤而产生的内源性模式分子。

免疫学名词性解释

免疫学名词性解释

《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胜利反映,即识别自己与非己的抗原性物质,对前者则耐受,对后者则排除之。

2.、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针对外来抗原侵袭的免疫保护作用。

3、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4、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

5、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乃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6、适应性免疫:亦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7、免疫系统: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8、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9、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扁桃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

10、抗原: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1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13、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14、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15、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成为载体效应。

14、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高中生物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与T、B细胞不同之处在于:A.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个性”B.T、B细胞识别抗原的“共性”C.天然免疫系统无需识别抗原D.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共性”,T、B细胞识别抗原“个性”E.以上都不是2. 下列哪种成分天然免疫细胞不能识别: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阿拉伯甘露糖脂E.抗原决定基3. 天然免疫细胞表面受体CD14分子识别:A.肽聚糖B.LPSC.磷壁酸D.阿拉伯甘露糖脂E.以上都不是4. 下列哪个不是天然免疫细胞的受体:A.Toll样受体B.甘露糖受体C.CD14D.清除受体E.CD164.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6.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A.α-防御素B.脂肪酸C.乳酸D.溶菌酶E.抗菌肽7.不具吞噬功能,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γδT细胞C.NK细胞D.NKT细胞E.αβT细胞8.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A.淋巴结深皮质区B.脾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C.黏膜和上皮组织中D.外周血中E.淋巴液中9. γδT细胞所不能识别的抗原是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CDl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C.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某些病毒蛋白D.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磷酸化抗原10. 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11.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淋巴细胞是A.NK细胞B.Bl细胞C.B2细胞D.αβT细胞E.γδT细胞12.B1细胞主要分布于A.血液B.淋巴液C.胸腺D.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E.腹腔和肠壁固有层13.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CD5+、mlgM+B.CD5-、mlgM+C.CD5-、mlgM/mlgD+D.CD3-、CD56+、CDl6+E.CD3-、CD34+、CDll7+14.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结合相应多糖抗原而被激活B.接受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48小时之内产生C.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E.不产生免疫记忆15.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A.C—反应蛋白B.穿孔素C.溶菌酶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E.TNF-α16.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D.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E.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17.接受寄生虫刺激后,产生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γδT细胞D.肥大细胞E.树突状细胞18.B1细胞通过表面mlgM可直接识别A.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C.C-反应蛋白D.细菌多糖类抗原E.细菌表面的岩藻糖X型题1. 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A.非特异性识别B.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C.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无MHC限制性2.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A.γδT细胞B.αβT细胞C.B1细胞D.B2细胞E.NK T细胞1.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A.穿孔素B.TNFC.FasLD.防御素E.颗粒酶5.模式识别受体A.较少多样性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6.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A.G-菌的脂多糖B.G+菌的肽聚糖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D.细菌非甲基化DNACpG序列E.真菌的酵母多糖7. 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A.Toll样受体B.清道夫受体C.甘露糖受体D.C3b受体E.IgGFc受体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受体(PRR)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三、问答题1.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E3.B4.E 5.D 6.A 7.C 8.C 9.D 10. E 11.B12.E 13.A 14.D15.C 16.C 17.D 18.DX型题1.ABDE2.CDE3.ACE 4.BCE 5.ACE6.ABCDE 7.ABC二、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受体(PRR):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也包括少数分泌型 PRR,如C 反应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 B.Th细胞 C.CTL细胞 D.NK细胞 E.B细胞2.下述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IL-3能增强其杀菌活性 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C.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 D.表面具有mIg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3.表达FcεR的细胞为A.T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巨噬细胞4.发育早期的NK细胞的特有标志是A.CD3分子 B. IKAROS基因C.CD16分子 D. CD56分子E.CD15分子5.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A.KIR B.KAR C.CSF D.TCR E.CDR6.NK细胞主要存在于A.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脾脏B.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肝脏C.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肾脏D.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肌肉E.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皮下7.NK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A.10%~15% B.5%~10%C.5%~15% D.10%~20%E.15%~20%8.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A.树突状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NK细胞9.吞噬细胞主要包括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APC10.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A.内皮细胞 B.NK细胞 C.Kupffer细胞 D.APC E.肥大细胞11.活化巨噬细胞表达的膜分子是A.KAR B.BCR C.TCR D.CR E.FcεR12.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A.分泌特异性抗体 B.抗原提呈作用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 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13.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B.含有嗜天青颗粒C.主要功能为巡视、清除病原微生物 D.在慢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E.可与IgE结合14.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Ⅱ类分子 D.具有ADCC效应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15.NK细胞的受体包括A.KAR和KIR B.TCR和CRC.KAR和BCR D.KIR和CRE.CDR和KIR16.关于NK细胞正确的叙述是A.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 B.个体发育上更接近B细胞C.CD3为早期发育的特有标志 D.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E.由髓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17.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特异性杀伤作用 B.ADCC作用C.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D.吞噬靶细胞E.诱导急性变态反应的发生18.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Th细胞 B.CTL细胞 C.TCRαβT细胞 D.NK细胞 E.Ts细胞19.常用分离巨噬细胞的方法是A.补体结合试验 B.ADCC效应C.E花环形成 D.对玻璃和塑料制品的粘附性E.凝集反应20.NK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需要A.补体 B.抗体 C.细胞因子 D.MHC分子 E.TCR 21.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E.NK细胞22.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CD2,CD3 B.CD3,CD4C.CD56,CD16 D.CD3,CD56E.CD16,CD11B型题题 23~27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C.NK细胞 D.巨噬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3.具有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的细胞是24.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的细胞是25.在急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是26.能够引起急性变态反应的细胞是27.具有清除血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功能的细胞是题28~31A. SR B. KAR C.FcεR D.TCR E.FcαR28.NK细胞具有的受体是29.巨噬细胞具有的受体是30.肥大细胞具有的受体是31.中性粒细胞具有的受体是题32~35A.巨噬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 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2.胞浆中含有嗜天青颗粒的细胞是33.活化后产生H2O2,O2-,NO的细胞是34.活化后释放毒性颗粒蛋白的细胞是35.胞浆中含有嗜碱性颗粒的细胞是题36~40A.嗜酸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C.NK细胞 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6.活化后合成IL-1,IL-6,IL-8,IL-12和TNF-α的细胞是37.活化后合成IFN-γ,TNF-α, CSF,IL-3的细胞是38.活化后合成TNF,IL-8和PAF的是39.活化后可以与IgA和IgM结合的是40.活化后合成PAF,IL-3和IL-5的是题41~42A.T细胞 B.NK细胞C.巨噬细胞 D.B细胞E.肥大细胞41.表达CD16,CD56分子的细胞是42.表达Fcε受体的细胞是C型题题43~46A.吞噬作用 B.抗原递呈作用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43.NK细胞44.巨噬细胞45.中性粒细胞46.树突状细胞题47~50A.巨噬细胞 B.NK细胞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47.表达FcγR的是48.具有ADCC作用的是49.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是50.表达抗原结合受体的是题51~52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51.具有粘附于玻璃塑料表面特性的细胞是52.具有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细胞是X型题53.巨噬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A.清洁受体 B.FcγRC.TLR D.补体受体54.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A.补体受体 B.Fc受体C.LFA受体 D.KAR55.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与杀菌作用有关的物质是A.一氧化氮NO B.过氧化氢H2O2C.超氧阴离子O2- D.防御素56.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A.ADCC作用 B.抗原提呈作用C.免疫调节作用 D.吞噬杀伤作用57.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是A.NK细胞 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中性粒细胞58.单核吞噬系统包括A.单核细胞 B.Kupffer细胞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59.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B.由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C.CD56为早期发育的特有标志D.TCR为NK细胞的特有标志二、填空题:1.【1】分子为胚胎胸腺内NK细胞和T细胞共同的前体细胞表面标志;【2】分子为胚胎肝脏中NK细胞和T细胞共同的前体细胞表面标志;【3】分子为N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第13章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医学免疫学

第13章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医学免疫学

第13章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 固有免疫应答2 血-脑屏障3 血-胎屏障二、单项选择题1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2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3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4 在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不包括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C.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D.皮肤黏膜分泌物中化学物质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E.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杀伤作用5 未成熟DC摄取加工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阶段是A.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B.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C.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D.适应性免疫应答增殖分化阶段E.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阶段6 物理屏障作用不包括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机械阻挡作用B.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定向摆动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C.黏膜表面分泌液对病原体的冲洗作用D.黏膜表面正常菌群对病原体的拮抗作用E.尿液对病原体的冲洗作用7 组成化学屏障的物质不包括A.乳酸B.溶菌酶C.乳铁蛋白D.补体系统E.不饱和脂肪酸8 在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感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活化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C.B1细胞活化产生IgM类抗菌抗体D.NK细胞活化对病毒感染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E.γδT细胞活化对某些肿瘤细胞或胞内寄生菌产生杀伤作用9 在感染后4小时内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NK细胞B.单核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10 在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不是A.NK细胞B.B1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11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所不具备的免疫作用是A.巨噬细胞趋化募集至感染部位活化后,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B.NK细胞活化直接杀伤病原感染的组织细胞,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C.B细胞活化产生IgG类中和抗体,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D.吞噬细胞活化产生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发热抑制病原体生长E.肝细胞合成分泌MBL等急性期蛋白,增强补体介导的抗感染免疫作用12 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13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流产的原因A.胎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B.母体与胎儿间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C.胎儿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D.胎儿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E.胎儿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NK细胞B.γδT细胞C.中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E.B1细胞15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或免疫应答特点是A.可直接识别病原体,迅速产生免疫应答B.可直接识别病原体,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产生免疫效应C.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D.可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E.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在效应阶段也发挥重要作用三、B型题A.0~4小时内B.4~96小时内C.48小时内D.96小时后E.一周左右1 B1细胞产生IgM类泛特异性抗体发生于感染后2 B2细胞产生IgM类特异性抗体发生于感染后3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4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5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A.巨噬细胞B.αβT细胞C.γδT细胞D.B细胞E.NK细胞6 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7 可通过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8 可通过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某些可溶性蛋白抗原9 可通过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识别结合APC提呈的抗原肽10可通过杀伤活化和抑制性受体直接识别正常组织细胞或畸变肿瘤细胞A.物理屏障B.化学屏障C.微生物屏障D.血-脑屏障E.血-胎屏障11 皮肤黏膜分泌物中的杀/抑菌物质属于12 寄居在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属于13 可阻止病原体进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屏障是14 可阻止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的内部屏障是15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属于四、X型题1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A.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对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C.中性粒细胞募集并活化有效吞噬杀伤病原体D.巨噬细胞活化增强和促进局部炎症反应E.NK细胞活化有效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2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A.巨噬细胞募集活化使其吞噬细胞能力显著增强B.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C.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大量趋化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强扩大局部炎症反应D.NK细胞活化有效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E.B1细胞被细菌多糖抗原激活后48小时内产生以IgM为主的抗菌抗体3 固有免疫细胞或分子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包括A.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B.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C.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发生部位D.某些固有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E.补体系统可协助效应CTL细胞对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五、问答题1 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选择题[A型题]1-5 ACDCA 6-10 DDBDE 11-15 CDBDB[B型题]1-5 CEABD 6-10 ACDBE 11-15 BCDEA[X型题]1 ABC2 ACDE3 ABCD问答题11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种类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fh 细胞、CTL、Treg细胞、B2细胞效应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穿孔素、颗粒酶、FasL 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穿孔素、颗粒酶、FasL作用时相即刻至96h 96h后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和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接编码产生,较少多样性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重排后产生,具有高度多样性识别特点直接识别病原体及衰老损伤或畸变细胞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分子,如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脂类/糖脂类抗原等识别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或FDC表面捕获的抗原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作用特点募活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发生再次应答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后发挥免疫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发生再次应答维持时间较短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scavenger receptors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Marco
Baterial cell well
CRP,SAP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LBP,BPIP
LPS,other liposaccharides
CD11b,CD11c,CD18 CR1,CR2 PGRP-L、I、I、S C1q,C3 NLR,RLR
D, CL-43, comglutinin)
M C-type lectin, MMR, Terminal GalNAc,
DEC-205, DC-SIGN
Mannose
NKR-P1,Ly-49,NKG2, Terminal GalNAc,
CD94,CD69
GlcNAc
CD14
LPS
Toll,TLR
PGN,LTA,LPS,DNA
4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5
(二)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补体系统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抗菌肽
防御素:4种
①静电相互作用,膜通透性增高 ②自溶酶产生、干扰DNA/蛋白质合成 ③具有致炎和趋化作用
●其他:氧自由基、NO、CRP等
6
(三)固有免疫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PMN、Mo/Mφ) ●NK细胞 ●DC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 T、NKT、B-1) ●肥大细胞、嗜碱/酸性粒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
Protein Families Sites of Expression
C-type lectins
Humoral
Plasma
Cellular
M,DC
NK
Leucine-rich protein Scavenger receptors Pentraxins Lipid transferases Integrins CCP PGRP Others
LPS,iC3b C3b,C4b,iC3b,C3d,C3dg peptidoglycan Ig, polysaccharides
Bacterial products,virus2R0NA 20
模式识别作用
固有免疫分子对PAMP和DAMP的识别作 用。
●C型凝集素:以Man、ManNAc、GlcNAc、 Fuc等为末端糖基的糖结构
为一或几大组病原体所共有、对其生存绝对必要、 宿主机体没有的保守成分
细菌:DNA未甲基化CpG模体、肽聚糖 G-细菌:LPS G+细菌:磷壁酸 RNA病毒:dsRNA 多种病原体:以Man、ManNAc、Fuc、
GlcNAc等为末端糖基的糖结构
17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宿主体内 因组织损伤而产生的内源性模式分子。
27
28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除抗感染、免疫自稳作用外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影响免疫应答类型 ●影响免疫应答强度 ●影响免疫记忆 ●影响阴性选择和自身耐受
29
(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 ——一个免疫应答是如何启动的?
★克隆选择学说
30
Burnet(1953)的克隆选择学说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2
适应性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到脊椎动物才出现,是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过体细胞IgSF基因重 排而产生的抗原识别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和抗体。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一)屏障结构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学屏障作用
●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
M,Mo,PMN Mo,others M M subset Plasma Plasma
M,DC, NK,PMN M, Mo, B,PMN PMN Plasma cytoplasm
Examples
Ligands
Collectins(MBL,SP-A,SP- Microbial Carbohydrates
包括感染、应激、炎症、坏死、凋亡所 致细胞损伤及其成分,突变及衰老细胞 等
18
2.固有免疫的识别方式——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和/或 DAMP的分子。
19
Recognition molecule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7
一线防御(快速反应部队)——固有免疫
8
病原体被一线防御(固有免疫)肢解成小块,送 至防卫据点(淋巴结),然后引发第二拨防御(适 应性免疫)
9
能辨识病原体的杀手部队TK细胞(CTL) 出 动,加入战斗,勇猛杀敌
1
兵工厂的B 细胞制造攻击病原体的导弹 ——抗体,可精准地击中病原体
11
被抗体击中的病原体,会被补体系统捕获 处死;未死的则被巨噬细胞扫荡清除
1
病原体清除,各路部队凯旋而归;只留下 少数记忆细胞,保持警戒以防其再度来犯
1
1
固有免疫——机枪 扫射
适应性免疫——精 准狙击
1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与特点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模式识别作用
16
1.固有免疫的识别对象——分子模式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胚胎期免疫系统接 触特定抗原后,针 对该抗原的特异性 细胞克隆即被清除 或被“禁闭”,机
体 将该抗原视为自身 成份,出生后将不 对此抗原产生应答
●富亮氨酸蛋白,类脂转移酶,整合素:LPS、其 它糖脂
●清除受体,五聚体蛋白:细菌胞壁成分 ●肽聚糖识别蛋白:肽聚糖
21
组合识别
22
TLR4 识 别
LPS 及 其 信 号 转 导 途 径
数码识别
★模式识别作用的本质
区别对宿主机体有害或无害的物质
25
26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快速反应 ●非特异性与泛特异性 ●无细胞增值、分化及克隆扩增 ●维持时间短且无免疫记忆
医学免疫学
第十三/十八章 固有免疫与 抗感染免疫
1
固有免疫
天然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能,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 物,是有生俱来、受遗传控制、有种属特征的天然 抵抗力。
包括:各种屏障作用、粒细胞、单核/巨噬细 胞、树突状细胞(DC)、NK细胞和体液杀菌成分 如补体、溶菌酶、抗微生物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