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8《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8《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课文,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3.借助拓展地资料,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红楼梦》教学重难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阅读《红楼梦》。
教学准备1.课件2.学习单评价设计1.能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拓展资料及尝试完成整本书阅读。
2.能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3.教师及时性评价教学过程师:(学习任务)同学们,为了咱们接下来的名著人物分享会顺利召开,今天,咱们继续走进四大名著,品名著中人物,请你读课题。
活动一:交流平台,学习方法1.关注注释。
通过读注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小结:一个很简单的注释,给我们传递的那么多重要的信息。
所以在读文章时一定要关注——注释2.关注交流平台。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比较难理解的,结合前面几篇课文所学,想一想要更加顺畅的阅读古典名著有什么阅读方法呢?学生回答读交流平台,总结建议。
(1)联系课文,猜测意思。
(2)借助资料,扩大了解。
(3)结合影视,加深理解。
过渡:那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了特别难理解的词语,就是联系上下文也不太清楚,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引出最后一个建议)难解语句,暂且放过。
小结:4 位小伙伴给了我们4 种阅读方法。
那在接下来的品读四大名著之旅中大家要记得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
活动二、了解内容,理清顺序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在预习时大家一定发现了这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文,里边有不少的难词、新词、陌生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
1. 掉风筝,梳理忌讳、晦气。
课文的一开始讲,一个不知名的大蝴蝶风筝落在了潇湘馆外的竹梢上。
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板书:掉风筝)。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中,通过风筝线断裂、风筝丢失等事件,展现了宝玉和黛玉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但针对本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寓意可能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层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宝玉和黛玉的情感,培养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文章寓意的深入剖析。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讨论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其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PPT或黑板。
4.风筝模型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红楼梦》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红楼梦》中的一篇课文,请大家猜猜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生字词的学习采用卡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跟读、组内交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情感。
朗读后,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宝玉和黛玉的情感变化,以及文章的寓意。
《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红楼春趣》优质教案教案:《红楼春趣》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红楼春趣》。
课文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观园的繁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风筝模型等。
2. 学具:课本、生字词卡片、风筝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春天的美好,大观园的繁华。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和活动。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并评价。
4. 课文理解: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大意。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5. 修辞手法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跟学。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风筝。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红楼春趣2. 主要内容:宝玉、黛玉等放风筝3. 春天特点:美好、繁华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家长签字。
(2)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2. 答案:(1)略(2)例文:春天来了,大自然变得美好起来。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争相开放,树枝长出了嫩绿的新叶。
我们在公园里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仿佛 touch到了天空。
春天真美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风筝制作,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8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
本节课的生字词较多,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特殊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较难的生字词,如“宝玉、黛玉、风筝”等,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句子结构: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句子结构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景色、风筝等。
3.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音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如“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然后引入课文《红楼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如“宝玉、黛玉、风筝”等。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春趣》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修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教材,教师课件。
2.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视频资源。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课文,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2.引入《红楼春趣》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唤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与讨论
1.讲解《红楼春趣》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分段讨论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第三步:思考与表达
1.启发学生思考文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中场景。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以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总结与评价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回答问题和分享感想。
2.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红楼春趣》为文本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学生阅读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文学作品的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文学修养。
《红楼春趣》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红楼春趣》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体会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之处,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观园中众人放风筝的欢乐场景,体会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趣。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感受封建贵族的生活状态。
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乐趣,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材中描写放风筝的场景生动形象,如“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众人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
’”这里通过众人的反应和对话,将放风筝时的一个小插曲描写得趣味横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描写,有助于他们理解古代放风筝的场景和氛围。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和句子,如“放晦气”等概念的文化内涵。
体会《红楼梦》这部巨著的复杂人物关系以及在这一情节中所反映出的封建礼教对人物的影响。
在课文中,有“放晦气”这一说法,“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探春道:‘紫鹃也学小气了。
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
’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
’”这对于现代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讲解。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生活场景,以及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好文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逐步培养对这部文学巨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楼梦中的生活场景,体会封建大家庭的生活乐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
2.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红楼梦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
课文通过描绘宝玉和黛玉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反映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变化。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应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以及主题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关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变化,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关系,感受春天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化,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写作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创意写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3.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4.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
本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红楼春天的美景和人物的快乐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某些弊端。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和教学价值,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的学生中,他们的思维已经逐渐转向逻辑性和分析性,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文化的差异,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楼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课本。
3.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红楼春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对字词进行学习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课文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为什么喜欢放风筝?”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红楼春趣》中描述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领会基本意思。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红楼春趣》中的描述和寓意。
•难点:运用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读文本。
三、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老师先通过引入有关古典文学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文学作品的兴趣。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课文老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春趣》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
请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文本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并展开讨论。
4. 课文朗读与表演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表演。
通过表演能够更好地领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文学赏析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红楼春趣》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体味其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魅力。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红楼春趣》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春趣》,领略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
后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及其他名著,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以上为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为线索,描绘了贾宝玉的率真、林黛玉的聪明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同时,课文还通过描述大观园里的其他人物的活泼可爱,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参差不齐,对文中一些古代风俗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对文中一些古代风俗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童心童趣。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体验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情感;懂得友谊的可贵,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美好情感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视频: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和放风筝的场景。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3.风筝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结构和特点。
4.相关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放风筝的经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或视频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边看边听,感受课文的美好情感。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篇1目标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筝图片)大家放过风筝吗?(放过)和谁一起放的呢?(父母、朋友等)放风筝好玩吗?(好玩)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师指导正音。
4、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
经过: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小结: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三、再读课文,理解细节。
1、窗外的大风筝是谁的?(娇红姑娘的。
)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宝玉说给他送回去;紫娟说要拿来玩;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气。
)这时候,大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各自的风筝。
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探春: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宝玉:美人风筝;宝琴:大红蝙蝠风筝;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果然各式各样,十分有趣。
把风筝拿来之后,大家便放了起来。
小学教案设计《红楼春趣》
小学教案设计《红楼春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红楼春趣》;(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描绘的画面和情感;(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楼大观园的美丽景色和人物风采;(2)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描绘的画面和情感;3.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红楼春趣》全文;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PPT课件,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兴趣;(3)板书课题《红楼春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味;(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文章描绘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2)全班交流: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人物描写、景物描绘等;(3)教师总结:指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红楼大观园,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3)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红楼梦》,培养阅读兴趣;(3)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家庭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中与春天有关的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说中春天的象征意义;3. 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春天在《红楼梦》中的描写;2. 春天与人物情感的联系;3. 春天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春天的诗词和音乐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和春天相关的情节或人物,讨论其与春天的联系,并分析出其所象征的意义。
3. 学习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结合文本提供案例支持。
4.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探讨春天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和意义。
5. 小结:总结讨论的成果,清晰地陈述春天在《红楼梦》中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6. 拓展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探讨春天在自己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分组讨论,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2. 通过整体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通过写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文;2. 与春天有关的文本摘录;3. 音频播放器和音乐资源。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红楼梦》和其中的春天描写;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增加对春天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反思:《红楼春趣优质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春天的描写和象征意义,促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写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兼顾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部编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
教材、教参、教辅材料
教材
01
《红楼梦》原著小说,选择“春趣”相关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教参
02
《红楼梦》研究专著、学术论文等,为教师提供深入解读文本
的理论支持。
教辅材料
03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历史背景资料、相关图片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文本。
多媒体教学资源
投影仪
用于展示教学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本次教学以《红楼春趣》为主题,通过讲解、讨论、示范 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文化,掌握相关知 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丰富
涵盖了红楼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学、历史、艺术等,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验。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
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和 安排,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
人入胜。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深入参与文本解读,加
深对情节和结构的理解。
品读语言,体会特色
指导学生品读文本中的优美语言,欣赏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之处。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细节,体会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所表现出的独特 艺术风格。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阅 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 趣和热爱,培养其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红楼梦》中的一篇 经典选段,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 大观园内的景象和人物活动,展现了 古代贵族生活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青春的朝气。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情趣,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和体验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对春天的感知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风筝。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和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8《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8《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单元第2单元课型略读课文课时1课时主备人课题《红楼春趣》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属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主题,旨在带领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红楼春趣》主要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
曹雪芹运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将故事情节描绘得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初步领略到《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魅力,感受到曹雪芹高超的文学造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典名著的阅读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展开等方面,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古典名著,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运用和含义。
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秀教案(精选1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秀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播放《红楼梦》插曲。
师生交流,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
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了解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题目。
3.谈话激趣:《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
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板书:放风筝)4.简介《红楼梦》。
【出示课件3】《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教案名称:《红楼春趣》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背景知识。
2.作品中春天的描绘。
3.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作品中春天的描绘。
2.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准备:1.《红楼梦》文本。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如作者、创作时间、作品地位等。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春天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本阅读(15分钟)1.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春天的片段,如“黛玉葬花”、“宝玉游园”等。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文本分析(20分钟)1.分析《红楼梦》中春天的象征意义,如生机、希望、美好等。
2.讨论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四、作品鉴赏(20分钟)1.教授文学鉴赏方法,如关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
2.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红楼梦》中春天的描绘。
五、课堂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分享对《红楼梦》中春天描绘的感受和理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中春天描绘的短文。
2.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红楼梦》中春天的描绘为切入点,通过文本阅读、分析、鉴赏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春天的象征意义1.生机与衰败的对比在《红楼梦》中,春天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百态的隐喻。
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但同时也隐含着衰败和消亡的预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嫣”等9个生字。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
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钗”这两个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先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 / 6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曲同唱。
同学们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后,课件出示《红楼梦》简介)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
《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
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红楼春趣)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题目是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放风筝。
生2: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宝玉、黛玉放风筝。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
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会怎么做呢?
预设:
生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2 / 6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1)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描写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动作)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乱场景,但忙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3)教师小结:阅读古典名著可不能单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联系前因后果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也就是说只读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那么对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内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再读故事,理清人物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宝玉和黛玉)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5.教师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大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畅所欲言)
3 / 6
2.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读后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重点说说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并在书上做批
注。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文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她)是一个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自然段
中的感受到的。
●全班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示例1:文中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请同学们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
请你用红笔画出宝玉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宝玉喜欢美人,关爱女性)示例2: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
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见“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这个动作足以说明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
拿
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
4 / 6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
课件出示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
再取一个来放罢。
”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关于风筝的文章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文章《风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7.《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读。
《红楼梦》原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来读课文,交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书设计
5 / 6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但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自学起来较困难,因此本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抓住对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色。
3.通过学习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大观园里的这些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