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遭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悲痛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课文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物,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历史故事感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民族情感方面,还需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学会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理解。
2.难点:感悟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悲痛,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3.任务驱动法: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资源: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如历史图片、视频等。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教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 圆明园的毁灭 》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 圆明园的毁灭》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感受其璀璨的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民的心痛,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
本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全面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同时,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认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感受圆明园的璀璨文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给祖国文化史带来的巨大损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文化遗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珍藏文物等方面的资料。
3.课堂活动用品:如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辉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地位;2.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经过和影响;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地位;2.圆明园的毁灭经过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2.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课件:圆明园的图片和资料;2.教案:详细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经过;3.小组讨论题目:关于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展示意见;4.知识点答题卡:用于检测学生对于圆明园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地位•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建于18世纪初,占地约350公顷,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作之一;•圆明园以其规模宏大、景色优美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2. 圆明园的毁灭经过和影响•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并洗劫圆明园,将宫殿和珍宝一扫而空;•圆明园被毁灭后,对于中国的园林建筑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国力相对较弱。
3. 学生讨论和发言•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学生演讲: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4. 知识检测•教师布置知识点答题卡,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圆明园的了解;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带领他们亲身感受历史遗迹所散发的魅力;3.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让他们通过文章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看法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并撰写感想;2.准备一篇关于圆明园的短文,描述其历史和毁灭经过;3.参与家庭讨论,与家人一起探讨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和地位,还对于历史毁灭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要点把握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4、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1、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2、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二、反馈自学(一)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第一组: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1、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呢?在我们文中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读一读。
(出示)两个不可估量,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指名读)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2、举世闻名中的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指……(联系上下文理解)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读一读。
(课件)它有三个大圆组成。
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第二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天南海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教师评价:同学们字音都读准了。
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建筑的(二)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可见同学们课前的自主学习都能认真完成,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你知道了吗?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时的位置布局、建筑、历史文物。
(板书)三、品读辉煌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去看看,去欣赏一下那里宏伟的建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文中最吸引你的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⑴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⑵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⑶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⑴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⑵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⑶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⑷是谁毁灭了圆明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__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圆明园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充满________。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⑵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⑶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⑷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⑸从这篇__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教案(多篇)
14 圆明园的毁灭【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语言运用: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审美创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注描写:课文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
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
【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3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重点)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重难点)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3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读懂过渡句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光,走进当年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这个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给句子换两个关联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作用也不变。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想象宏伟的建筑,学习写法1.理解宏伟的意思。
(规模、雄壮伟大。
)(1)默读第三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伟(2)课件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2.想象园中的景象,引导背诵。
3.模仿写法,说话写话。
校园里,有_________的,也有的_________。
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的_________。
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园中的风景如此美妙,大家还能想出来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遭遇,揭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深深眷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毁灭的悲剧。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和侵略者有强烈的反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的课件。
2.资料卡片:准备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卡片。
3.分组标识:准备小组讨论时的标识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遭遇的破坏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珍惜和维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意义。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和反思。
2.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准备1.板书设计:书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词等内容。
2.教学素材:文本《圆明园的毁灭》、地图、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4.教学环境:保证教室整洁、明亮,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标题和内容,引起学生对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2.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与阅读(15分钟)1.教师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步:讨论与分析(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步:思考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事件对当代人的启示和警示。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通过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希望通过本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5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举世闻名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这里是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较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
(美得心动。
)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学生读2、3、4段。
统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毁、估”等生字词,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等词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 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 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 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
- 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来叙述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
- 例如,在描写圆明园的辉煌时,作者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课文中提到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像“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这体现了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多样和宏伟,这部分内容是重点,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体会。
2. 难点- 体会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并能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朗读之中。
- 如何让学生从圆明园的毁灭中深刻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圆明园这么辉煌的一座皇家园林,被侵略者肆意掠夺和破坏,化为一片灰烬,这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的落后与列强的残暴。
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情感和背后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创设出圆明园辉煌时的情境和被毁灭时的惨状,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建筑时,播放一些模拟圆明园建筑风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那些宏伟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感受其辉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灰烬”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多媒体,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展开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
2.难点:依据文中语句展开想象,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呢(故宫,西湖……)我们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观赏过波平如镜的西湖,登上过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领略过波澜壮阔的长江黄河。
今天我要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看一看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生字词。
明确:不可估量。
3.思考: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首先指出圆明园毁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然后介绍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最后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三)深入研读1.文中第一自然段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思考: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明确:(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2)圆明园中有民间建筑和西洋景观,建筑宏伟。
(3)圆明园中珍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件件珍贵、美不胜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出示圆明园被毁前后的)遗憾的是,这么一座恍如天宫的人间奇迹,我们现在只能看到这样一座座废墟。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问题:用笔划出描写侵略者野蛮行径的句子,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明确:(1)“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5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激趣。
2、我们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好事。
谁来举个例子?(20xx~xxxx)一、导入新课1、这些事情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都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证明。
可是,就在历史上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大事。
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
所谓毁灭就是?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课前预习了吗?那让我们直接来试着读吧。
找学生分段读。
注意:“不可估量”的字音。
2、课文预习得不错,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3、引导学生交流。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1、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读出了什么?3、理解不可估量。
4、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给祖国乃至给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那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来领略一番。
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
可以拿出铅笔,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A第二自然段1、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示图)2、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347公顷,5200余亩。
B第三自然段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
点出“玲珑剔透”。
一个气势恢宏,一个建筑精巧。
让生品读。
2、再感受一个热闹的“买卖街”,一个宁静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2、交流搜集的资料3、板书课题,读题二、检查预习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3、交流读书感受。
(5、6个生)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三、学习“毁灭”(5段)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
师生评议。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四、自学“辉煌”(2——4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
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⑴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五、总结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
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
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反思: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
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⑴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
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布在__三面。
⑵“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
4、自读第三自然段。
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
5、默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
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⑴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⑵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⑶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8、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二、练习提纲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学写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
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
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
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
“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
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②(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
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
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
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
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
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
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
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
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③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我想,无论怎样,我
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④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
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