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
前言
本制度旨在规范门诊部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应对措施,保障
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预警和报告
门诊部应当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实时掌握疫情信息。

如果发
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置。

病例隔离和治疗
门诊部应当配备专门的传染病隔离治疗室,对疑似或确诊传染
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与当地疾控中心协调安排转运至定点医疗
机构进行诊治。

卫生防护措施
门诊部应当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管理,保持医疗器械和设
施的清洁卫生,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
守感染防控相关规定。

同时,门诊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传染
病防控知识,引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疫情排查和追踪
门诊部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疾控中心进行疫情排查和追踪,提供
相关医疗记录和样本,协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密切接触者。

经济补偿和社会影响
门诊部应当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消除恐慌情绪,同时应当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经济补偿责任和社会影响。

总结
门诊部作为第一道门诊医学防线,应当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相关管理和应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和公共卫生。

同时,
门诊部也应当不断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和能力,为抵御传染病疫情提
供坚实的保障。

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5则范文

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5则范文

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5则范文第一篇: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要求进行本诊所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二、报告方式:诊所传染病疫情,按卫计局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三、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例的报告由当班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人登记表,并按要求电话上报卫计局。

四、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当班医生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上报区卫计局,由区卫计局确认后上报上级疾病控制中心。

2、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为疑似病例后立即让病人转院到有资质的医院进行治疗。

3、对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标准的传染病爆发疫情,按区卫计局规定上报。

五、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方可上报: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的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升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和实验室进行确认。

六、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己经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的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七、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第二篇:诊所传染病管理制度诊所传染病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诊所主要负责人为法定传染病责任。

二、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三、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必须及时或2小时内报告;乙类、丙类应在确诊后24小时内上报。

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如发现严肃处理。

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板

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为了加强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诊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诊所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患者。

三、传染病报告责任1. 诊所主要负责人为法定传染病责任。

2. 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四、传染病报告内容1. 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

2. 乙类、丙类传染病,应在确诊后24小时内报告。

3. 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

4. 传染病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就诊时间、主要症状、诊断、治疗情况等。

五、传染病报告程序1. 首诊医师在发现传染病患者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 首诊医师将传染病报告卡提交至预防保健科。

3. 预防保健科在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4. 预防保健科将传染病报告卡及相关信息报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六、传染病报告要求1. 传染病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2. 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3. 对报告内容保密,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七、传染病报告奖励与处罚1. 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

2. 对瞒报、谎报、漏报、缓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诊所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门、急诊传染病报告制度

门、急诊传染病报告制度

门、急诊传染病报告制度
1、门、急诊接诊医师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途径、时限上报,并填写出合格的传染病卡片,同时在传染病登记卡上进行登记。

2、相关科室门诊须设有本科传染病登记本,医师上报的传染病卡片逐项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3、保健科专职人员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自查并做记录。

将结果上报医务科。

4、保健科作为疫情责任报告单位设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每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急诊及相关科室门诊收集传染病报告卡,收集时对卡片进行审核并督促临床医师更改不合格之处,然后按疫情报告时限完成网上直报。

5、保健科收集传染病卡片时实行严格的签收制度,责任到岗到人,以确保卡片传递、报告时限准确无误。

6、传染病卡片填写要求
(1)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医师签字。

(2)患者现住址必须具体到区县,街道、楼、单元、层、门牌号。

(3)学生、托幼儿童单位填写必须具体到学校、幼儿园的年级、班级。

(4)成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工作单位填写必须具体到部门,车间班组。

如果离退人员的原工作单位已不存在,可在工作单位一栏中注明。

(5)有联系电话的必须填写。

(6)必须在传染病卡片上填写患者身份证号。

(7)主要化验指标需在卡片下方注明。

(8)保健科定期将核查卡片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医务科。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3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3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送交预防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诊所应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上报和处理有关疫情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1. 制度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 - 提高诊所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能力; - 加强与相关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 促进信息共享,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2. 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诊所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3.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要求3.1 疫情报告人员的责任•诊所应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负责人员应具备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报告技能,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在接到疫情报告要求后,负责人员应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3.2 报告信息的收集和分类•诊所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包括传染病病种、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时间和诊断结果等;•对于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分类;•各病例的信息应严格保密,确保患者隐私的保护。

3.3 与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诊所应加强与相关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对于疑似疫情发生的病例,诊所应及时上报给卫生部门,并配合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诊所应配合卫生部门的监测和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3.4 健康教育和宣传•诊所应加强对患者和就诊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和宣传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传达预防传染病的重要知识;•诊所工作人员也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操作流程•步骤一:疫情信息收集–诊所负责人员每日监测、收集本诊所内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记录和诊断结果等;–对于重要信息,如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应优先进行报告。

•步骤二:信息分类与记录–将收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后续操作和分析;–设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或表格,记录每一个疫情病例的详细情况;–保证疫情信息的机密性,仅在必要情况下向相关部门提供。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定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定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南昌市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程序》,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疫情报告责任科室、责任人1、执行职务的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匀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2、凡能接触与诊治法定传染病的科室,其科室主任要经常督促检查本科室人员疫情报告工作。

3、公共卫生科负责协调全院疫情报告工作,定期对全院疫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二、首诊负责报告制凡是接诊初诊病人的疫情责任报告人,负责依法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对依法报告的涉及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负有保密责任,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及时将报告卡交给科室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专职人员收集报告卡后进行网络直报。

三、疫情报告内容1、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

(5)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6)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7)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2、对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分期六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概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诊所内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防控情况,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有效管理,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及时获取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传染病的流行范围,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诊所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易受感染。

通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能够及时掌握诊所内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和管理,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3. 提高诊所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能够帮助诊所及时了解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加强对诊所内环境和医疗服务的管理,提高诊所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1.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建立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程序,明确传染病的报告对象、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确保传染病疫情的及时报告。

2. 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的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及时掌握诊所内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3. 预警和处置机制建立诊所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处置机制,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4. 监测和评估加强对诊所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传染病的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传染病的发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在诊所这样的医疗服务场所,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保障公众和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诊所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需要。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一制度,才能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传染病,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24年医院传染病管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五篇)

2024年医院传染病管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五篇)

2024年医院传染病管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单位与疫情管理规范一、报告流程与要求1. 日常报告管理:责任报告单位之疫情管理人员,须每日执行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实与录入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

2. 非直报单位处理:对于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将完整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邮寄或送达至辖区疾控机构,其报告时间以邮局邮戳为准。

3. 县级代报操作: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为填报卡片时,应使用自身账号登录系统,并准确选择“报告单位”为该卡片原始填报单位。

此类卡片查询时,需特别关注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零的情况。

4. 基层医疗机构职责:乡(镇、社区)级医疗机构负责其区域内传染病信息的全面收集与及时报告工作。

注:对于因故未能及时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包括漏报或在现场调查中发现的情况),应立即进行补报,补报时应遵循初次报告的程序与要求。

二、传染病报告时限1. 甲类及特定乙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疫情报告人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在____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单位需在城市____小时、农村____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非直报单位则需在相应时限内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2. 其他乙类传染病:对于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规定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单位应在城市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非直报单位则需在相应时限内寄送报告卡。

3. 丙类传染病:对于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单位应在____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非直报单位则需在城市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寄送报告卡。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慢性传染病报告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确诊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时,若已知该病例曾有报告记录,则本年度内可不再重复报告;若对该病例报告情况不明,或在同一年内多次接诊(含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报告。

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诊所传染病登记报告的管理流程,确保传染病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地报告和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患者和诊所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诊所内部对传染病发生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登记报告、记录和管理的工作。

3、登记报告责任3.1 诊所经理负责确保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3.2 诊所医生应及时报告和记录所有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并按规定报告给相关部门。

3.3 诊所护士负责监督防控工作,及时通报传染病发生情况。

3.4 诊所行政人员应负责协调和推动传染病登记报告相关的工作。

4、登记报告流程4.1 诊所医生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将病例记录在传染病报告登记册上,并向诊所经理报告。

4.2 诊所经理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表格。

4.3 诊所经理将报告表格和相关资料归档,并定期将报告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5、传染病报告登记册5.1 传染病报告登记册应包括传染病名称、发病日期、病例人数、病例分类、报告人员、报告日期等信息。

5.2 传染病报告登记册应妥善保管,并定期备份存档,确保资料的完整和安全性。

6、隐私保护6.1 诊所对传染病登记报告的信息应予以保密,并在记录和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隐私保护法规。

6.2 传染病登记报告仅供公共卫生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查阅和使用,未经授权,不得向其他部门或机构提供。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指启动隔离、通报等管理控制措施的疾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2、报告:指向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传染病发生情况的通报和报告。

3、登记:指将传染病发生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汇总。

医院传染病管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三篇)

医院传染病管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三篇)

医院传染病管的理及疫情报告制度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重新修订本制度。

一、管理原则(一)责任报告单位职责医院属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医院成立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预防保健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防疫医生具体负责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实行网络直报,防疫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工作。

各科(专科、门诊)指定报病管理负责人,负责督促、管理本科传染病、性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病例和其他监测病例的登记、报卡和疫情报告工作。

(二)责任报告人医院执行职务的人员,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三)首诊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的首诊负责制,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疫情报告(一)报告内容1.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②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③其他乙类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除肺炭疽以外的其他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④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所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sars预警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门诊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门诊部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本规定报告和管理的传染病分三类三十七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值班医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时对发现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传染病卡片,由报告人所在科室审核、登记、当日及时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3、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同时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对病人病源携带,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验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片,但发现多发、暴发疫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同一单位或地址出现乙类传染病3例以上)须立即逐级用电话(或传真)报告区疾控中心,随后按系统补报卡片。

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确诊或疑似肺结核病人须填写疫情报告卡片并将病人转至区结核病防治所;发现淋病、梅毒病人须填写疫情报告卡片。

6、丙类传染病中的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办法执行。

发现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发、暴发疫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同一单位或地址出现丙类传染病5例以上)须立即电话逐级上报。

7、建立疫情登记本,疫情登记本应保存三年。

8、门诊各科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加盖医院图章的传染病报告卡片备用。

9、传染病报告卡须由门、急诊诊治病人的本院医师填写,要求字迹清楚,不漏项,特别注意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区、县、街道或村、门牌号、楼层号、单元号)。

凡已报者,在病例诊断项目下注明“已报”字样。

10、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疾控中心。

11、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因饮用水污染致病的病人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除传染病疫情外)及时报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控传染病、提高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爆发的能力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中的一些主要方面:
1.报告对象和内容:
•规定哪些传染病需要报告,报告的对象是谁。

•明确报告内容的要求,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症状、诊断结果等。

2.报告流程:
•描述传染病报告的流程,包括何时、如何向相关部门报告。

•确定报告的时间要求,例如在发现病例后的多少时间内必须报告。

3.责任和义务:
•确定医护人员、管理层在传染病报告中的责任和义务。

•强调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4.信息保密:
•明确在传染病报告过程中患者信息的保密要求。

•遵守相关法规,保护患者隐私。

5.培训和教育:
•规定医务人员接受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培训要求。

•强调持续的教育,以确保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报告要求和防控措施。

6.协调与合作:
•确定个体诊所与相关卫生部门、疾控中心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

•描述在传染病爆发时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7.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传染病报告的机制,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建立评估机制,用于定期审查和改进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8.法规遵循:
•强调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符合相关法规和法律要求。

这些是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中可能包含的一些关键要素。

具体的管理制度将根据个体诊所的规模、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引言本文档旨在建立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以确保门诊部在传染病疫情爆发时能够有效应对,防止疫情扩散。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门诊部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等。

传染病疫情分析流程1. 收集数据:门诊部应定期收集与传染病相关的数据,包括病例数量、感染途径和症状等。

2. 数据分析:门诊部应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传染病的传播趋势和高风险区域。

3. 制定应对措施: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门诊部应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包括加强消毒措施、提供防护用具和加强宣传等。

4. 实施措施:门诊部应将制定的防控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每位相关人员都能遵守规定的防护措施。

5. 监测和反馈:门诊部应定期监测疫情防控效果,并及时提供反馈,根据需要调整相应的措施。

相关责任和权利1. 门诊部负责人应负责制定和实施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遵守。

2. 医生和护士应密切关注病例数量和疫情传播趋势,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行政人员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确保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传染病疫情分析应用工具为了提高传染病疫情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门诊部可以考虑使用以下工具:- 传染病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门诊部快速收集和分析传染病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 可视化分析工具:将传染病数据通过图表和地图的形式展示,帮助相关人员更直观地理解疫情情况。

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门诊部应定期对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准确性、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结论通过建立门诊部传染病疫情分析管理制度,门诊部能够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疫情,保障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同时,不断改进和优化该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防控水平。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

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10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门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门诊部3.定义:无。

4.内容: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各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4.2 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病非典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医院保健科;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医院保健科。

4.3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内容填写必须完整,不得漏项;填写各项目要准确,病人住址等要具体详细,字迹工整易辨认,填报人签名,诊断与报告日期必须为同一天。

4.4 医院自查小组每月对门、急诊等重点科室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核对传染病病例是否已报告,核实报告卡填写质量。

4.5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造成疫情传播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4.6 为了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及迟报现象,同时保障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制定奖罚措施。

4.6.1 对传染病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罚款,在当月的劳务费中扣除。

4.6.2 对传染病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50元罚款,在当月的劳务费中扣除。

4.6.3 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漏项缺项的直接责任人处以30元罚款,在当月的劳务费中扣除。

5.参考文件:无6.附件:无。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件和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和资料。

7、诊所应当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明确报告程序、责任人、时限和报告内容等要素,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确保在突发事件和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8、对于违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人员,应当依法
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确保诊所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和落实。

9、此外,诊所还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患者和居民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规范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而制定的。

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报告时限也有所区别。

诊所工作人员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
瞒报、谎报、漏报、缓报,同时也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

诊所应当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明确报告程序、责任人、时限和报告内容等要素,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确保在突发事件和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对于违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人员,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此外,诊所还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患者和居民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2、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3、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诊所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5、诊所工作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6、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门诊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门诊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门诊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门诊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依据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本医院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门诊部门,包含全部门诊科室、门诊医生以及门诊护理人员等。

第二章疫情监测第三条门诊部门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机制,通过对患者的信息收集、病例筛查及病情跟踪等手段,及时监测和掌握疫情信息。

第四条门诊部门应配备专职疫情监测人员,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统计和报告工作。

相关人员应具备医学知识和疫情监测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五条门诊部门应建立疫情监测的信息系统,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门诊部门应定期发布疫情监测通告,对门诊疫情的走势和病例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向相关部门、患者和公众发布。

第三章疫情报告第七条门诊部门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刻向医院疫情管理部门报告:1.显现疑似传染病患者;2.显现多例相像病例;3.显现不明原因的急性病例;4.显现异常病例群;5.发现病例传播的风险。

第八条门诊部门应依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疫情监测数据。

报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病例数量、病例特点、疫情动态等。

第九条门诊部门应确保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有关人员应依照规定时间完成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和审核。

第十条门诊部门应搭配疫情管理部门的调查和疫情防控工作,供应必需的信息和帮助。

第四章处理措施第十一条门诊部门在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时,应立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1.隔离和察看病例;2.供应急诊救治并进行相应传染病防备和掌控措施;3.提示患者就诊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开交叉感染。

第十二条门诊部门应配备充分的防护装备和设施,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人防护,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第十三条门诊部门应建立与其他科室和医院的沟通协调机制,做好疫情信息的共享与沟通,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掌控和防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
管理规定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2、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3、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诊所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5、诊所工作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6、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