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学计划2002
康复医学教学计划
![康复医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5c27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1.png)
康复医学教学计划康复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致力于对各类功能障碍和残疾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制定一个合理的康复医学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康复医学的教学主题可以包括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技术与方法、康复医学评估与康复方案以及康复医学研究与发展等。
通过这些主题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康复医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科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意识,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安排1. 理论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康复技术与方法。
例如,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向学生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理解康复医学的目标和原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2. 实践操作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康复技术与方法。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康复医学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康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另外,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练习康复评估和制定康复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学术研讨康复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康复医学的前沿讲座和学术交流。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康复医学研究与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教材使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材应该从浅入深,结合实践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康复医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和模拟实验等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总之,康复医学教学计划需要结合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康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康复教育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6d1f5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2.png)
一、指导思想以《康复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康复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康复教育事业发展为方向,全面提高康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康复服务。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康复教育教学质量,使残疾儿童在智力、语言、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提升康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培养一支专业、敬业、爱心的康复教育师资队伍。
3. 优化康复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康复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加强康复教育科研,推动康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主要措施1. 加强康复教育教学管理(1)制定康复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
(2)规范康复教育教学过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康复教育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2. 提升康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1)加强康复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康复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3)开展康复教育师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优化康复教育课程体系(1)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设置个性化康复教育课程。
(2)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康复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康复教育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
4. 加强康复教育科研(1)开展康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推动康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鼓励教师撰写康复教育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3)加强康复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康复教育整体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康复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康复教育教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康复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康复教育合力。
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康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b10a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f.png)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康复医学领域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职责,需要有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目标1.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国家康复教育相关政策,积极响应教育部有关文件,不断提升学校的康复教育质量,确保康复教学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2. 做好教学准备,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康复教学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有针对性,达到提高学生康复能力的目标。
3. 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关心学生的康复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使学生在身心上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康复水平和全面能力。
4.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快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康复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具体工作1. 教学工作(1)制定康复教学大纲针对康复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康复教育大纲,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设计教学计划以康复教育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康复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和每个学周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
(3)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计划,组织、设计和开展各种康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康复教学。
(4)检查教学效果定期对康复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以保证教学效果。
2. 关心学生(1)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健康状况评估、康复目标设定、康复方法选择等。
康复治疗学教学计划
![康复治疗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ae79e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0.png)
康复治疗学教学计划引言:康复治疗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通过各种康复干预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能够有效指导和提升康复治疗学教学。
一、教学主题1. 培养专业技能康复治疗学教学的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康复技术和设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训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促进团队合作康复治疗师经常需要与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多个专业协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成为教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安排1. 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康复治疗学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康复治疗学理论等内容。
可以采用课堂讲解、案例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康复治疗学理论知识体系。
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等方式,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模拟患者治疗、操作康复设备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病例分析和讨论,让他们学会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解决问题。
三、教材使用1. 核心教材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核心教材应当包含康复治疗学理论、康复设备使用和临床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选择经典的教材,如《康复治疗学导论》、《康复治疗学实践指南》等,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 辅助教材除了核心教材,康复治疗学教学还可以借助辅助教材来提高教学效果。
如视频教材、互动教材等,可以提供真实案例和操作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实践技能。
康复教学计划2002
![康复教学计划2002](https://img.taocdn.com/s3/m/4fb06120a5e9856a56126093.png)
三年制(大专)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中专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医院中医临床第一线工作的专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中医康复保健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骨伤科医院及防疫站等部门从事中医康复保健工作。
三、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善于实践,锐意进取,勇于开拓。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具有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讲究信誉,注重职业道德。
在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协同共事、道德判断、自我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公共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业课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病房组织工作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掌握好计算机的操作应用,学好一门外语,取得助理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它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
具有一定的运动生理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课教学和锻炼,达到普通专科学生体育锻炼国家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将美育寓于德育、智育、体育之中,使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并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美意识。
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具有初步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四、业务规格(一)业务工作范围1、从事医院、疗养院或其他疗养机构临床中医康复保健工作。
2、能在康复保健医院及病房、康复保健教育、康复保健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科研等领域从事相应业务范围的工作。
康复科临床教学计划
![康复科临床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c83fe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5.png)
康复科临床教学计划康复科临床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康复科临床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际需要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坚持德育领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志愿为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注重智育提高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3.促进身心发展学习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科研和康复医学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诊治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下列知识和能力:1.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3.具有对常见的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4.康复预防与评价的基本技能;5.康复治疗的原则和初步处理技能;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康复专业教学计划
![康复专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d541e2314791711cc79177e.png)
康复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康复治疗专业,以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发扬救死扶伤奉献精神,能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功能评定,能胜任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中医康复治疗,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专门人才。
二、主干课程及核心能力专业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神经科、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言语治疗、假肢和矫形器。
专业核心能力:具备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能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三、就业去向该专业毕业学生可在专业康复中心、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理疗科、神经内科、骨科、儿科等科室工作,治疗内容包括脑中风后偏瘫、脊髓损伤所导致的截瘫、小儿脑瘫、骨折以及各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等。
四、学制、入学要求和时间分配。
1.学制:三年2.入学对象:高中毕业生3.分类统计4.时间分配全学程按154周安排,教学72周,毕业实习40周,教学实习2周,考试10周,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4周,假期20周,机动6周。
教学时间分配表五、教学进程表分类顺序课程按学期分配学时数按学年及学期分配考试考查总计讲授实验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1 2 3 4 5、6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18周17周1周18周18周40周必修课1 德育2、4 1 142 100 42 2 2教学见习一周2 全脱产实习一年内科8W外科8W妇产科4W儿科4W门急诊4W社区4W特色4W骨科2W2 体育3 1、2 104 14 90 2 23 英语 3 1、3 208 140 684 44 信息技术 2 54 18 36 35 人体解剖学 1 108 80 28 10*96 人体发育学 1 27 27 3*97 生理学 1 70 54 166*98 生物化学 1 60 44 16 5*9/9 药理学 2 72 54 18 310 病理学 2 72 54 18 6*911 免疫与病原微生物 1 72 54 18 6*912 诊断学 2 72 40 32 313 康复医学概论 3 40 40 5*814 康复评定 3 56 36 2015 中医康复治疗技术 4 90 54 36 516 运动疗法技术学 3 80 40 4017 临床作业疗法学 3 40 28 12 5*818 言语疗法学 4 36 18 18 219 理疗学 4 36 20 16 220 康复心理学 4 36 30 6 221 临床康复学 4 180 144 36 2 1022 中医学基础 3 40 34 6 5*8 223 社区康复学 3 36 30 6 2选修课1 大学语文 1 30 2 手术室2W2 人际沟通 4 30 23 营养学4 24 3*84 文献检索 2 24 3*85 医学统计学 3 32 26 医学物理学 2 30 1153 578 2小计1 教学时数1901 1386 4502 周学时数42 42 17 303 每学期开课门数10 10 10 84 考试门数 3 4 4 35 考查门数 56 6 76 教学实习2、3、4 158 158 30 64 647 实习5、6 1200 12008 总学时数3101 1386 1650。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369ce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8.png)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一、康复教学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教师康复教学工作是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活动,帮助康复对象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康复教学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在于帮助康复对象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教育工作的实施。
康复教学工作包括康复评估、康复目标设定、康复教学方法选择和康复教育计划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康复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康复对象自信、活泼地面对生活,逐步摆脱疾病的阴影,进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二、教师康复教学工作的方式与方法1、康复教学工作的方式康复教学工作以“感知、体验、表达、沟通”为主要方式,以调动康复对象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理解康复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参与康复教育。
同时,康复教学工作还可以通过座谈、支持小组、游戏、实践活动、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以促使康复对象真正做到“学而致用”,切实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康复教学工作的方法在康复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康复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教学方法。
其中,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不同领域的康复教学。
在物理康复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功能训练等方式,帮助康复对象重新建立运动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在语言康复方面,可以通过音节练习、听力训练、语言表达等手段,促进康复对象的沟通能力;在职业康复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方法,培养康复对象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心理康复方面,可以通过情绪调节、心理治疗等途径,增强康复对象的适应能力。
总之,只有根据不同康复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康复教学工作的预期效果。
三、教师康复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1、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康复教学工作的基础,它通过对康复对象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情感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以了解其康复需求和问题所在,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3a732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2.png)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在康复教学工作中,我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工作:
1. 制定个性化康复教学计划:针对每位学生的康复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学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课程安排、康复方法等。
2. 提供专业康复知识教学:结合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康复目标,开展专业的康复知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康复情况和康复方法。
3. 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组织康复训练课程,通过个人或小组训练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4. 配合家庭康复工作:与学生的家庭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康复情况和康复需求,提供家庭康复指导,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康复工作协同进行。
5. 加强康复教学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教学计划,确保康复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将全力以赴地开展康复教学工作,为每位学生的康复进程带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康复课程教学计划方案模板
![康复课程教学计划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e4a2e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1.png)
一、课程名称康复治疗技术二、课程简介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研究康复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提高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员掌握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为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1. 理解康复治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治疗方法;2. 掌握康复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3. 提高康复治疗师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4.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1. 康复治疗基本理论1.1 康复医学概述1.2 康复治疗原则1.3 康复治疗伦理2. 康复治疗技术2.1 康复评定技术2.2 康复训练技术2.3 康复护理技术2.4 康复工程3. 康复治疗实践3.1 神经系统康复3.2 骨关节系统康复3.3 呼吸系统康复3.4 心理康复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和技术;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练习;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员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康复治疗基本理论2. 第二阶段(第5-8周):康复治疗技术3. 第三阶段(第9-12周):康复治疗实践4. 第四阶段(第13-16周):课程总结与考核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员对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3. 期末实践操作考核(40%):考察学员对康复治疗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课程资源1. 教材:《康复治疗技术》;2. 讲义: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供的讲义;3. 实践操作指南:教师根据实践操作内容提供的指南;4. 网络资源:相关康复治疗技术视频、论文等。
九、教学评估1. 教师评估:根据学员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和期末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2. 学员评估: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
康复技能教学工作计划
![康复技能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f4839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5.png)
康复技能教学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康复技能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康复技能教学是指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患有特殊病症或残疾的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的一项工作。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残疾人康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康复技能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康复技能教学,提高患有特殊病症或残疾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 任务:a) 组织开展康复技能教学课程,培训专业的康复技能教学师资,提高专业技能;b) 推广康复技能教学理念,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问题的研究与探讨;c) 建立完善的康复技能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工作内容1. 开展康复技能教学课程(1)编制康复技能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2)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康复技能教学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3)安排专业的康复技能教学师资,组织教学活动;(4)开展康复技能教学实践操作,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
2. 培训专业的康复技能教学师资(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培训;(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康复技能教学师资培训;(3)组织实践操作,提高教学师资的实际能力;(4)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提高教学师资的水平。
3. 推广康复技能教学理念(1)开展康复技能教学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康复技能教学的认识;(2)组织康复技能教学理念交流研讨会,促进理念的不断发展;(3)宣传康复技能教学成功案例,激发社会对康复技能教学的兴趣。
4. 建立完善的康复技能教学体系(1)研究康复技能教学领域相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2)建立康复技能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种教学资料和工具;(3)建立康复技能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4)开展康复技能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准。
四、工作方案1. 制定康复技能教学大纲制定康复技能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学校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33924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e.png)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提升康复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康复教育水平。
二、工作目标1. 完善康复教育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康复教学模式。
2. 提升康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康复教育队伍。
3. 提高康复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内容1. 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教学方案。
(2)开设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语言表达、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课程。
(3)结合学校特色,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康复课程。
2.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加强康复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教师技能比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3. 加强康复教育教学管理(1)建立健全康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康复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定期开展康复教育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康复教育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4. 拓展康复教育资源(1)加强与康复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康复设备和技术。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康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康复教育事业发展。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康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康复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3.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康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康复教育的重视程度。
5.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使康复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康复教育教学计划
![康复教育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08911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3.png)
康复教育教学计划一、引言康复教育是一种针对身心障碍学生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身的潜能。
本文将详细讨论康复教育的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康复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二、教学主题1.全面发展:康复教育的教学主题是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2.个体化服务:康复教育的教学主题还强调个体化服务。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倾向和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活动安排1.认知训练活动:认知训练是康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智力游戏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处理和思维能力。
2.社交技能培养活动:社交技能的培养对于身心障碍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角色扮演和社交训练,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3.情感管理活动:情感管理是康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通过开展一些情感管理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四、教材使用1.多媒体教学材料:康复教育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例如录像、音频等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和设备,创造富有互动性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专门教材:针对康复教育的特殊需求,可以编写和选用一些专门的教材。
这些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障碍类型进行分类,提供与其特殊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实践活动材料:康复教育可以结合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
提供一些实践活动材料,例如模型、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应以全面发展和个体化服务为主题,通过认知训练、社交技能培养和情感管理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儿童康复实践教学计划(3篇)
![儿童康复实践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f58a5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1.png)
第1篇一、前言儿童康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恢复或提高其身体、心理、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为了提高儿童康复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儿童康复专业人才,特制定本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儿童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康复机构、医院、学校等场所从事儿童康复工作。
4.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紧跟儿童康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儿童康复基本理论(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2)儿童康复评定方法(3)儿童康复治疗技术(4)儿童康复护理2. 儿童康复实践技能(1)康复训练方法(2)康复仪器设备操作(3)康复护理操作(4)康复教育3. 儿童康复案例分析与处理(1)常见儿童康复案例(2)案例分析与处理(3)康复效果评价4. 儿童康复机构实习(1)康复机构工作流程(2)康复机构规章制度(3)康复机构实习要求四、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时间:整个学期共安排12周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
2. 实践教学地点:学校康复实验室、儿童康复机构、医院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由专业教师讲解儿童康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或康复机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处理。
(4)实习:学生在康复机构、医院等场所进行为期4周的实习。
五、实践教学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实习考核、案例分析考核。
2.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在实验室或康复机构进行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30%。
4. 实习考核:根据实习表现,占总成绩的20%。
5. 案例分析考核: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展现出的分析能力,占总成绩的20%。
康复部教学工作计划
![康复部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506574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9.png)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康复治疗人才为宗旨,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康复治疗质量,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康复治疗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康复治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4. 积极开展康复医学科研,提升学科影响力。
三、具体措施1.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符合康复治疗专业特点的课程。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临床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康复医学发展动态。
2.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
(2)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4. 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训(1)加强与康复医疗机构、康复设备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2)组织学生参加康复设备操作、康复治疗技术等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邀请康复医学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5. 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1)鼓励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研,提升学科影响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
(3)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学科知名度。
四、工作计划实施与监督1. 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康复部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
3. 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4.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估,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3eeb2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6.png)
一、工作目标1. 提高自身康复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康复服务。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与家长、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康复成长。
4. 持续优化康复教育课程,提高康复教育质量。
二、具体工作措施1.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1)积极参加各类康复教育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教育理念和方法。
(2)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康复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
(3)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 制定康复计划(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康复需求。
(2)根据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3)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康复成长。
3. 开展康复教育活动(1)根据康复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教育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3)利用多媒体、游戏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与反馈(1)定期对学生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反馈学生的康复进展。
(3)对同事进行经验分享,共同提高康复教育质量。
5. 加强团队协作(1)与康复教育团队成员保持良好沟通,共同解决康复教育中的问题。
(2)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增进团队凝聚力。
(3)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6. 优化康复教育课程(1)根据学生的康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2)开发适合学生的康复教育课程资源。
(3)不断探索新的康复教育方法,提高康复教育质量。
三、预期成果1. 学生的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4. 康复教育质量得到持续优化。
四、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制定康复计划。
2. 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康复教育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 第三阶段(7-9个月):评价与反馈,调整康复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904f4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1.png)
一、教学工作目标教师康复教学是为了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康复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校生活,实现更好的发展。
我的教学工作目标是:1.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3.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4. 配合家长和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康复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康复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肌肉锻炼、康复理疗等;2. 学习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视觉、听觉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3. 社交训练: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 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购物能力等。
三、教学工作安排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康复需求和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2. 进行康复训练:利用学校资源和设施,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3. 开展学习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科辅导和习题指导,提高学习成绩;4. 组织社交训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5. 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掌握自理能力和实用技能。
四、教学工作细节1. 定期评估学生康复情况,调整教学计划;2. 与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与其他老师和康复专家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康复教育。
1. 根据学生的康复情况和学习成绩,进行定期评估;2.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反馈,评估教学工作的效果;3. 针对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工作心得1.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感受到康复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康复教学方法;3. 在与学生相处中,我深化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潜能。
体育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5b1128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8.png)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体育康复教学工作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康复技能和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校体育康复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运动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康复课程中受益。
三、本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1. 让学生了解体育康复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康复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3. 通过体育康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体育康复理论教学:包括体育康复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等。
2. 体育康复实践教学:包括运动损伤的处理、康复训练、运动康复器材的使用等。
3. 体育康复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康复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体育康复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育康复技能。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体育康复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体育康复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第二阶段(第5-8周):体育康复实践教学,让学生熟悉康复训练方法和器材。
3. 第三阶段(第9-12周):体育康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合作精神等。
康复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康复教学个人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4711b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a.png)
康复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康复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康复教学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作为一名康复教师,我需要有系统的个人工作计划,来确保我能够给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教学。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自身康复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康复知识。
2. 积极参与康复教育研讨活动,与同行们交流经验。
3. 建立有效的康复教学方法,提高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
4. 培养自己的指导能力,能够指导其他康复教师的工作。
三、计划内容1. 学习更新康复知识康复领域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为了能够提供最新的康复教学服务,我计划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康复研讨会和培训班,了解最新的康复方法和技术。
此外,我还会定期阅读相关的康复学术期刊和论文,学习前沿的康复研究成果。
2. 拓宽康复教学技能为了提高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我计划参加一些与康复教学相关的专业培训班,学习康复理论和技术。
比如,我可以参加物理疗法、语言康复和职业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不同的康复方法和技巧。
我还计划参加康复助理师和康复技师等相关职业认证考试,提升自己的康复教学能力。
3. 参与康复教育研讨活动我计划积极参与康复教育方面的研讨活动,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分享康复教学的心得。
我会参加康复教师交流会、康复学术论坛等活动,与其他康复教师建立联系,共同探讨康复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建立康复教学方法和指南在实际的康复教学过程中,我计划总结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的康复教学方法和指南,以提高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制定系统的康复教学计划,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教学。
我还会定期评估康复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养康复教师的指导能力我期望成为一名有社会影响力的康复教师,能够培养和指导其他康复教师的工作。
为此,我计划参加一些教学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如何培养和指导康复教师。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a6cf2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0.png)
教师康复教学工作计划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师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加,不少教师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为了让教师们在健康的状态下更好地工作,学校计划开展一系列的康复教学工作,帮助教师们缓解身体上的压力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二、康复教学工作目标1. 帮助教师改善或缓解各种身体上的不适,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2. 培养教师的正确的工作姿势和生活习惯,减少职业病发生率。
3.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内心的平衡和乐观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康复教学工作内容1. 体检与评估为了解全体教师当前的身体状况,学校将组织邀请专业的医生和康复师对教师进行全面的体检与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每位教师的身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教学方案。
2. 专业康复课程结合医生和康复师的评估结果,学校将邀请专业的康复师为教师们设计一系列的专业康复课程,包括针对不同疾病和问题的康复锻炼、按摩、瑜伽等课程。
这些课程将在下班后或周末进行,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 职业病防护知识普及学校将组织专业的医生和康复师为教师们普及一些职业病防护知识,比如正确的工作姿势、如何预防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让教师们了解如何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身体,避免出现职业病。
4.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将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为教师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导教师们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乐观态度。
同时,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课程和活动,增强教师们的心理素质,提高抵抗压力的能力。
四、康复教学工作实施方法1. 成立康复教学小组学校将成立一支专门负责康复教学工作的小组,由医生、康复师和心理医生组成。
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康复教学方案和计划,并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2. 课程安排学校将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康复课程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教师们能够有效地参与。
同时,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会提前征求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制(大专)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中专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医院中医临床第一线工作的专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中医康复保健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骨伤科医院及防疫站等部门从事中医康复保健工作。
三、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善于实践,锐意进取,勇于开拓。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具有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讲究信誉,注重职业道德。
在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协同共事、道德判断、自我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公共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业课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病房组织工作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掌握好计算机的操作应用,学好一门外语,取得助理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它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
具有一定的运动生理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课教学和锻炼,达到普通专科学生体育锻炼国家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将美育寓于德育、智育、体育之中,使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并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美意识。
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具有初步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四、业务规格(一)业务工作范围1、从事医院、疗养院或其他疗养机构临床中医康复保健工作。
2、能在康复保健医院及病房、康复保健教育、康复保健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科研等领域从事相应业务范围的工作。
3、能有初步涉猎预防医学、心理保健、临终护理、营养学、康复医学、医学保险等领域并在其中积极工作的能力。
4、从事医院或疗养院的病房管理能力。
(二)业务能力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有关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三级英语水平和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运用达到国家二级水平(非计算机专业)。
2、能以中医康复保健对象为中心,运用中医康复医学方法收集病人资料,分析和诊断一般健康问题,制定中医康复保健措施,实施康复保健具体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的观察监护能力。
4、具有规范的中医康复保健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对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6、能进行心理咨询,开展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
7、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中医康复保健服务、进行康复保健指导和进行卫生宣教。
8、具有医院、科室中进行中医康复保健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中医康复医学学科研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适应社会、人际沟通的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工作,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11、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知识结构1、有满足本专业业务能力需要的文化知识,包括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2、掌握能满足业务能力所必需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人体结构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对病人进行中医康复保健所必需的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方面知识。
4、具有中医药基础、中医康复、养生保健、营养食疗的基本理论。
具有中药药膳配方、烹饪工艺的基本技能。
5、具有运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气功等方法进行康复保健的基本技能。
6、具有必须的现代医学、营养及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
7、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向,具有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8、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理论课程设置25门(其中公共课5门、专业课17门、选修课3门)实践课8门。
(一) 公共课1、政治(含医学伦理学):158学时本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史》、《邓小平理论》、《中医康复保健学学生思想修养》及《法律》五个部分。
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加强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懂法、守法和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中医康复保健学人才。
2、体育:70学时学习体育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如田径、体操、健美操、球类、形体训练等)和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基础,全面增强体质。
3、英语:140学时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以英语为工具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涉外中医康复保健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并通过省或国家级考试,获取三级以上英语的考级证书。
4、医古文:34学时古文是学习中医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
开设医古文课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古文水平和阅读古代医籍(包括内经、伤寒、金匮等古代医籍原文)的能力,为学习和整理研究中医古代文献打下一定的基础。
5、计算机应用51学时(其中上机实习25学时)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的使用方法;掌握英特网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录入技术,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方法,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取得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中、高级操作员合格证或相应的合格证书。
(二)专业课6、人体解剖生理学170学时(其中包括实习70学时)学习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建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概念。
能够在标本、模型或者活体上指认人体的骨、关节、肌;主要的血管和神经;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
使学生在光镜下能辨认心、肝、胃、肠、肾等器官的微细结构。
并学习各系统、各局部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适当了解其临床意义。
学习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节。
通过实验、演示和电化教学,验证功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测定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将人体功能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其他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中医康复保健技术操作、保健中医康复保健和卫生宣教。
7、中医学概要102学时(其中包括实习22学时)通过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经络、针灸、推拿、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系统地了有关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与诊法、辨证治则等基础理论;了解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及配伍的意义及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规律。
8、气功学72学时(其中包括实习36学时)学习气功的历史,以及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它的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气功的功法种类、功法构成及练功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等,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有益的基础。
9、中药方剂学108学时(包括实习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类中药的功效和适应证,包括临床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归经以及炮制、用量、用法;方剂部分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以及其100首左右常用的方剂的组成、配伍意义、加减变化基本规律和应用,并熟悉常用中成药的使用知识。
10、针灸推拿学108学时(包括实习58学时)通过讲授和临床见习,掌握临床针灸推拿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熟悉针灸推拿的常用治疗操作技能,了解常见急、难、危重症的针灸推拿处理方法。
11、医学心理学36学时(包括实习1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正确的心理状态来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还能学会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用来帮助病人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疾病,有益于病人身心健康。
12、烹饪工艺学72学时(包括实习36学时)学习食物的保鲜、制作、烹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食品的营养及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养生学理论中关于“药食同源”及“寓治于食”的观点,掌握药膳、药粥、药糕、药羹等食品的制作方法,以利于日后服务于需要康复保健的病人。
13、基础营养学90学时(包括实习40学时)学习正常人或病人一天所需要的热量及其他必需的营养成份。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的在体内的简单代谢过程,三类营养物质所能提供的热量,及它们在人体生成发育及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从而为病人的康复保健,提供合适的营养配方。
学习营养学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知识,各类疾病的营养需要,膳食特点及各类食谱的编制法。
14、食品卫生学72学时(包括实习36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掌握食品卫生标准、条例。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为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或有害物质污染、变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方面,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对食品行业和食品企业的地址选择、建筑设备和工序的布置提出卫生要求;掌握对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保存、包装、销售等环节所采取的防护、消毒、冷藏等经常性卫生管理措施。
15、药物学72学时(包括实习20学时)本课程包括药物学总论、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与不良反应等。
要求能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临床医疗工作中能正确选用药物,开出处方和医嘱。
并具有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做出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16、食疗及食疗配方制作(包括实习66学时)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医食同源,食物与药物虽不同类别,但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等观点的认识。
学习食疗学概念、食疗学的起源与发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食物的性味、归经及配伍。
熟悉平衡膳食、饮食禁忌及辨证施食的方法。
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食疗配方制作方法。
17、常见疾病诊疗概要180学时(包括实习40学时)本课程包括基础医学(病理学总论内容)和疾病概要两个部分,要求学生熟悉在康复保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础医学知识、诊断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熟悉临床常见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方法。
18、康复医学180学时(包括实习50学时)通过讲授和临床见习,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
熟悉康复医学常见病的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