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 测试题及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题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者(rǎnɡ)剖符(pōu)系狱(xì)倡优所畜(xū)B.阙然(què)愠色(yùn)卜祝(bǔ)定计于鲜(xiān)C.桎梏(ɡù)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D.囹圄(yǔ)沉溺(nì)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蝼蚁槛井震恐文史星历B.文采诎体发愤王侯将相C.缧绁钳奴绳墨义气用事D.鞭箠枝体辞令权倾五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组是()A.若望仆不相师居则忽忽若有所失B.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C.假令仆伏法受辱便言多令才D.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灌夫受辱于居室6.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7.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9.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B. C.仆非敢如此也 D.少卿足下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C.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D.下流多谤议11.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灌夫受辱于居室1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C.安在其不辱也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报任安书》练习(挖空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实义《报任安书》节选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二、理解性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5.《报任安书》中,.交代了《诗经》成篇的缘由。
6.《报任安书》中,,写古代圣贤因残缺终生不被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的目的。
《报任安书》三个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一一、基础知识1.填空。
(1)《报任安书》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是我国第一篇。
(2)司马迁,字,西汉著名、和。
他的作品开创了的史学体例,对后代的史学产生深远影响,后来的“二十四史”都属于体例。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头枪地()箠楚()圜墙()占卜()囹圄()槛阱()缧绁()愠色()倜傥()()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断肢体受辱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被箠楚受辱B.见狱吏则头枪地C.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D.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答案:1、qiānɡchuíyuán bǔyǔjiàn léi yùn2、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3、B(A.意气,古义指情谊;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卓越不凡;今: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
D.口语,古:言语;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4. B(A.牛马走,对自己的谦称,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 5、C “闲情逸志”应为“闲情逸致”。
6、A7、B 8、A 9、A(B树立:立身处世;C下流:处于卑贱地位;D夫:发语词,“人”与“情”是一个词。
)10、C(A形容词作动词,B使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1、C(其余皆为被动句)12、(1)古义:正义公理;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2)古义:孤单一身;今义:单身或不结婚。
(3)古义:内心,心愿;今义:只为个人打算的念头。
13、1、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所造成的。
3、(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遗憾自己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
(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及“恨”的意动用法)4、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这)恐怕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吧?(注意“无乃……乎”格式)7、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哪里呢?(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8、照这样说来,所谓勇敢还是怯懦,刚强还是柔弱,都是形势造成的。
报任安书测试及答案

报任安书一、基础知识1.填空。
(1)《报任安书》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是我国第一篇。
(2)司马迁,字,西汉著名、和。
他的作品开创了的史学体例,对后代的史学产生深远影响,后来的“二十四史”都属于体例。
答案:(1)《昭明文选》西汉司马迁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2)子长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纪传体纪传体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头枪.地()箠.楚()圜.墙()占卜.()囹圄....()槛.阱()缧绁()愠.色()倜傥..()()答案:qiānɡchuíyuán bǔlíngyǔjiàn léi xièyùn tìtǎnɡ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解析:C.“闲情逸志”应为“闲情逸致”。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断肢体受辱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5.答案:D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被箠楚受辱B.见狱吏则头枪地C.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D.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6.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练习题

报任安书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魏其(j i),大将也,衣(y i)赭(zh 0 )衣,关三木。
B•暴(b 8)肌肤,受榜箠(chu i)幽于圜(yu峦)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 i )缧(1百)绁(xi e )之辱哉!D.无乃与仆(p u)私心剌(I a)谬(mi d)乎?答案:C (A. “衣” yi; B. “暴” pd; D. “仆” pd。
)解析:选择正确的选项实则是辨析错误,要重点掌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2. 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答案:D (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解析:应该依次排查每句中有无通假字。
正确理解句意很关键。
3.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答案:B (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
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解析:掌握这种题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靠逻辑思维解决,二是多加记诵。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A (A.接近,趋向。
B.①通晓;②抒发。
C.①词尾;②然而。
D.①在;②对于。
)解析:正确理解词的意义需结合语境;要辨明用法首先要明确词性。
5. 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答案: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报任安书及基础知识考试题参考答案

报任安书及基础知识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太史公书》纪传体本纪、列传、世家、书、表130篇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nǎng líng yǔtìtǎng léixièqiǎng xiàngyùn zhìgù là jiàng jī qiāng三、太,通“泰”诎,通“屈”剔,通“剃”箠,通“棰”,杖枪,通“抢”,碰撞以,通“已”罔,通“网”,法网摩,通“磨”底,通“抵”见,通“现”失,通“佚”责,通“债”邪,通“耶”四、“望”,怨望,埋怨。
“与”,称许,认可。
“用”,因为;“趋”,趋求、追求。
“渐”浸渍、渐进。
“表”,显露。
“兹”,现在。
“亡”,失。
“稽”,考订。
“究”,推断,研究。
“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倜傥”,洒脱不拘束工作“私心”,我的思想。
五、“辱”,使动用法,使……受辱。
“衣”名词作动词,穿。
“狂惑”,形容词作名词,指内心悲愤。
“倡优”名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贵”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六、1-2为判断句,3-9为被动句,10 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七、1.《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言。
3.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7.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八、略九、1.D2.C3.C4.D5.B6.B(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B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

《报任安书》期末复习练习2018.12一、翻译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6.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二、实词1.若望仆不相师()2.幸勿为过()3.倡优所畜()4.卒就死耳()5.用之所趋异也()6.所谓强颜耳()7.审矣,何足怪乎()8.以稍陵迟()9.乃欲引节() 10.殆为此也() 1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12.恨私心有所不尽()13.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4.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5.不可胜记()1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8.通古今之变()19.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20.以通其狂惑()三、虚词1.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对)(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表判断,是)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四、内容情感1.读第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段说明自己不轻死而选择受极辱的事情。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报任安书》(含解析)

《报任安书》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下至于(),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倜傥厄厥膑辕稽兹愠戮(二)情境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报任安书检测案1--4答案

报任安书检测案1答案1、【解析】选D。
审:知道,明白。
2、【解析】选C。
A项中第一个“与”为介词,意为“跟、同”;第二个“与”为连词,意为“和”。
B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在”。
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才”;第二个“乃”表示判断,“是”。
3、【解析】选B。
①句是说先人地位低微;④句谈威势的作用。
4、参考答案:(1)(作为一个人)首要的是不使先人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
(2)由此说来,一个人的勇怯、强弱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
课外作业1、解析:A项,分别解释为“表被动”“比”;B项,分别解释为“表判断”“竟”;C项,均解释为发语词;D项,分别解释为“用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
答案:C2、解析:“所以……也”为固定句式,译为“……的原因”;“幽”译为“被囚禁”;“恨”,遗憾;“鄙陋”,平平庸庸;“表”,显露。
参考答案: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中,是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感到遗憾,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3、解析:A项“缺少就死的勇气”与文意不符。
答案:A检测案二答案1、答案:C解析:C.“责”应读“zhài”。
2、解析:A项中的“过”是“责备”的意思。
答案:A3、解析:A项“摩”通“磨”;B项“底”通“抵”;C项“失”通“佚”。
答案:D4、解析:A、B两项皆为介词短语后置;C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D项为判断句。
答案:C5、解析:B项应为“超过”;C项应为“杖刑,楚是荆条”;D项应为“纲纪”。
答案:A6、解析:A项,“下流”,古指地位低贱,今指品质行为低劣;B项,“私心”,古指自己心中,今指只为自己打算;C项,“郁结”,古今皆为抑郁,不舒畅;D项,“鄙陋”,古指平平庸庸,今指见识浅薄。
答案:C7、解析:A项表并列;B项表转折;C项表顺承;D项和例句均表修饰。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测试(语文版必修1)

《报任安书》同步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nǎng)者阙(què)然囹圄(líng yú)B.倜傥(tìtǎng)愤懑(mèn) 放失 (shì)C.缧(léi)绁闺閤(hé)剌(là)谬D.强(qiǎng)颜将相(xiàng)愠色(yùn)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D.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瞋目视项王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仆诚以著此书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思垂空文以自现C.放矢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则仆偿前辱之责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文言文阅读训练:《报任安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报任安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土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懵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争枣,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上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土;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阊茸之中,乃欲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孽令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簟根也,仆以为有国土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
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自饮泣,更张空眷,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18 《报任安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报任安书一、课内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5.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D.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6.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瞋目视项王7.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仆诚以著此书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8.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思垂空文以自现C.放矢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则仆偿前辱之责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9.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10.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瞋目视项王11.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课文《报任安书》同步测试语文版第二册.doc

《报任安书》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1. 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 nǎng)者阙(què)然囹圄(líng yú)B.倜傥( t ìt ǎng)愤懑(mèn)放失(shì)C.缧( l éi)绁闺閤(hé)剌(là)谬D.强( qi ǎng)颜将相(xiàng)愠色(yùn)2. 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 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D. 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E.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3. 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F. 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A. 吾视其辙乱B. 窥镜而自视C.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瞋目视项王4. 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仆诚以著此书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5.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 思垂空文以自现C.放矢旧闻D.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则仆偿前辱之责 F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6. 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7. 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一、选择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曩者(rǎn g)剖符(pōu)系狱(xì)剌(là)谬(miù)衣B. 阙然(què)愠色(wèn)卜祝(bǔ)圜(yuán)墙C. 桎梏(gù)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D. 囹圄(yǔ)沉溺(nì)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 B.洎牧以谗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D.勇怯,势也;强弱,形也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二、默写填空1.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测试题及答案(鲁教版)

《报任安书》测试题及答案(鲁教版)《报任安书》课堂同步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nǎng)者阙(què)然囹圄(líng yú)B.倜傥(tìtǎng)愤懑(mèn) 放失(shì)C.缧(léi)绁闺閤(hé)剌(là)谬D.强(qiǎng)颜将相(xiàng)愠色(yùn)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D、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瞋目视项王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仆诚以著此书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思垂空文以自现C、放矢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则仆偿前辱之责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1)

《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检测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左丘明和孙子著书立说的初衷是“,”,以此引出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2.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两句与《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同样表达不惧死亡、不畏牺牲的精神。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等圣贤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的观点,而后联系到自身在创作《史记》时遭遇灾祸,但他没有废止创作的原因是“”。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左丘明和孙子著书立说的初衷是“,”,以此引出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5.“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
他列举一系列传世作品进行论证,其中以《诗经》为例来论证的句子是“,”。
6.《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用“,”两句表明了《史记》一书记载的时间范围。
7.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之人,多得无法记载,而“”,即只有卓异不群的人才能为人称道。
8.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他撰写《史记》,意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言论。
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10.《报任安书》中,除了《诗经》,作者还曾提及其他两部经书,这两句是:“,”。
1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作者从古今王侯将相蒙受大辱中受到激励产生“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的愿望,提到吕不韦的例子是:,。
1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文王、孔子等人在“,”的心境下“述往事,思来者”的事例,意在激励自己忍受耻辱,发愤著书。
1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通过“,”两句来写周文王和孔子,表明古代伟大作品往往是圣贤在困顿中奋发努力写就的。
14.韩愈认为文学是“不平则鸣”的产物,其实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谈到古之圣贤“不得通其道”而著书立说的目的是:“,。
”作文素材积累1.转折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
报任安书-测试题及答案.doc

《报任安书》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传曰(zhuàn)倜傥(tìdǎng)暴肌肤(pù)曩者(nǎng).....B.剖符 (pō).C.缧绁 (léi xiè)..D.强颜( qiǎng).放失.(yì)槛阱( jiàn).前辱之责.(zé)愠色 (yùn).不可胜记 (shēng).剌谬 (là mi ù)..阙然 (quē).卜祝(b ǔ).闺合 (hé).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垢弥甚尔(更加)若有所亡(失)..D.顾妻子(顾念)曼辞以自饰(美好)...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磨灭)...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用之所趋异也 (趋求 )推贤进士为务(职责)..B. 卒就死(就要,将要 )受械于陈(戴上刑具)..C. 若望仆不相师 (埋怨 )仆诚以着此书(诚实,真诚)..D. 定计于鲜也 (不以寿终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连累,涉及 )..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B.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C.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被箠楚受辱..B.①难为俗人言也.C.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D.①灌夫受辱于.居室7.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A.访风景于崇阿C.思垂空文以自见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②然此可以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相同的一项是()B.洎牧以谗诛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着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报任安书 练习(含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一、选择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曩者(rǎng) 剖符(pōu) 系狱(xì) 剌(là)谬(miù)衣B. 阙然(què) 愠色(wèn) 卜祝(bǔ) 圜(yuán)墙C. 桎梏(gù) 倜傥(tǎnɡ) 强颜(qiánɡ) 怯夫慕义(qiè)D. 囹圄(yǔ) 沉溺(nì) 赭衣(zhě) 贪生恶死(wù)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滔滔不绝 惊心动魄 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 入土为安 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 闲情逸志 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 浑身冰凉 卿卿我我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辱赐书 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 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 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若望仆不相师 B.洎牧以谗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D.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二、默写填空1.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曰(zhuàn) 倜傥
..(tì dǎng) 暴.肌肤(pù)曩.者(nǎng)
B. 剖.符(pō) 放失.(yì) 愠.色(yùn) 阙.然(quē)
C. 缧绁
..(léi xiè) 槛.阱(jiàn)不可胜.记(shēng) 卜.祝(bǔ)
D. 强.颜(qiǎng)前辱之责.(zé) 剌谬
..(là miù) 闺閤.(hé)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
B.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
C.垢弥.甚尔(更加)若有所亡.(失)
D.顾.妻子(顾念)曼辞
..以自饰(美好)
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磨灭)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之所趋.异也(趋求) 推贤进士为务.(职责)
B. 卒就.死(就要,将要) 受.械于陈(戴上刑具)
C. 若望.仆不相师(埋怨) 仆诚.以著此书(诚实,真诚)
D. 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连累,涉及)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B.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C.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
..之人称焉
..多谤议 B.唯倜傥非常
C.恨私心
..之辱哉
..有所不尽 D.何至自沉溺缧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被.箠楚受辱
B.①难为.俗人言也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②然此可以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灌夫受辱于.居室②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7.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访风景于崇阿 B.洎牧以谗诛
C.思垂空文以自见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着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着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二、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上计轩辕,下至于
兹,为十表,本纪二十,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三、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世也。
(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