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5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
研究雷电过电压的必要性: 雷电现象极为频繁,产生的雷电过电压 可达数千kV,足以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 闪络和损坏,引起停电事故。 有必要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参 数,以理解防雷原理及设计防雷设备。 有必要对输电线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 电气装置的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38m 10m 50m 40m
例2:
某原油罐直径为10m,高出地面10m,若 采用单根避雷针保护,且要求避雷针与罐距 离不得少于5m,试计算该避雷针的高度。
rx hx
原油罐位置及距避雷针距离示意图
(2)两支等高避雷针
两线外侧的保护范围按 单根避雷线方法确定;两线 内侧的保护高度由两线及保 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 弧来确定。o点为假想避雷针 的顶点,其高度按下式计算:
先导放电阶段 主放电阶段 余辉放电阶段
: 主 电 子 崩 ; : 二 次 电 子 崩 ; : 流 注
1 2 3
图 负雷云下行雷的过程 (a)负下行雷的光学照片描绘图 (b)放电过程中雷电流的变化过程
5.1.3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1.直击雷过电压 雷击地面由先导放电转变为主放电的过程可以用一根已 充电的垂直导线突然与被击物体接通来模拟。
5.5 0.5 120
例1: 图示一露天变电所和高为80米的烟囱的位 置,在烟囱上装了一根长2米的避雷针,要求 确定变电所的防护情况(变电所构架高10米)
练习 为了保护烟囱及附近的构筑物,在高73m 的烟囱上装设一根2m的避雷针,烟囱附近构筑 物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如下图,试计算各构筑物 是否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4、地面落雷密度 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以地面落雷密度 ( )来表示,是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 雷击的次数。地面落雷密度和雷暴日的关系式为:
0.023T
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DL/T 620—1997标准取Td 40 为基准,则 0.07
h:避雷线或导线对地平均高度
塔入地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
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如右图 所示,在hx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 的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hx
hx

h 时 rx 0.47(h hx ) p 2
h 时 rx (h 1.53hx ) p 2
hO h D 7p
式中:
hO ——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
最低点高度,m D ——两避雷针间的距离,m。 图 高度为h的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hx
bx 1.5h
h
bx 1.5(h0 hx )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下图所示。
图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D' f 7P
D 2 hx hr (hr h) ( ) x 2 2
2
5.2.2 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
避雷线,通常又称架空地线,简称地线。避雷线的防 雷原理与避雷针相同,主要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也可用 来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近年来许多国家采用避雷线保护 500kV大型超高压变电所。用于输电线路时,避雷线除了 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外,同时还有分流作用,以减少流经杆
雷电流陡度是指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雷电流陡度 越大,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也越大。雷电流陡度的直接测 量更为困难,常常根据一定的幅值、波头和波形来推算。 DL/T 620—1997标准取波头形状为斜角波,波头按2.6 s考虑, 雷电流陡度
a I 2.6
2、波形
雷电流的幅值随各国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差别较大, 而测得的雷电流波形却基本一致。第一次负放电电流波
雷云的形成过程是综合性的。 强气流将云中的水滴吹裂时,较大的残滴 带正电,较小的水珠带负电,小水珠被气流带 走,于是云的各部分带有不同的电荷,这是水 滴破裂效应。 水在结冰时,冰粒会带正电,没有结冰的 被风吹走小水珠将带负电,这是水滴结冰效应。
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的
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
图 三、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a)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b)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例3 为了保护110kv露天配电装置,在如图所示 三角形区域放置三根避雷针,避雷针装在11 米高的门型架上,内部保护物高为10米,为 了使该区域免受直击雷,避雷针应多高?若A 处有一门型架,其高度为8米,问该门型架是 否在保护范围之内?
形的波头较长,在峰值附近有明显的双峰;随后放电电
流波形的波头较短,没有双峰,电流陡度远大于第一次
放电,而电流幅值约为第一次放电的一半。
雷电冲击试验和防雷设计中常用的雷电流等值波形有双 指数波、斜角波和半余弦波三种。
图8-2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a)双指数波 (b)斜角平顶波 (c)半余弦波
f 1.2s t 50 s
5.1 雷电的电气参数
人们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始于18世纪中叶, 著名科学家有富兰克林(Franklin)、M· B· 罗蒙诺索 夫(Jiomohocob)、L· B· 黎赫曼(Phxmah)等,如著 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雷电 只不过是一种火花放电的秘密,他们通过大量实验 取得卓越成就,建立了现代雷电学说,认为雷击是 云层中大量阴电荷和阳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现象。 特别是利用高速摄影、自动录波、雷电定向定位等 现代测量技术对雷电进行的观测研究,大大丰富了 人们对雷电的认识。
(a)模拟先导放电
图 雷击大地时的计算模型 (b)模拟主放电 (c)主放电通道电路
(d)等值电路
2.感应雷过电压
由于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周围空间电磁场的急剧 变化,会在附近线路的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在雷云放电的先导阶 段,先导通道中充满了电荷,如下图所示当先导到达附近地面时, 主放电开始,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被中和,与之相应的导线上的束 缚电荷得到解放,以波的形式向导线两侧运动,如下图(b)所 示。
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表示避雷针的保护效能,通常采用保护范围的 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被 保护物体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直接雷击。我国 使用的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小电 流雷电冲击模拟试验确定,并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进 行了校验。保护范围是按照保护概率 99.9%确定的 空间范围(即屏蔽失效率或绕击率0.1%)。
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上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
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
由此可见,雷电的成因源于大气的运动。
5.1.2 雷电放电过程
作用于电力系统的雷电过电压最常见的 (约90%)是由带负电的雷云对地放电引起,称 为负下行雷,下面以负下行雷为例分析雷电放 电过程。负下行雷通常包括若干次重复的放电 过程,而每次可以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 辉放电三个阶段。
1 40m 2
45m
49m
A
3
二、滚球法
(1) 单支避雷针
h hr
高度为hx的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rx h(2hr h) hx (2hr hx )
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r0 h(2hr h)
二、滚球法
(2) 双支等高避雷针
D 2 h(2hr h)
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计算
D 2 h(2hr h)
5.1.1 雷云的形成
能产生雷电的带电云层称为雷云。
雷云的形成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 应。太阳的热辐射使地面部分水分化为蒸汽,含 水蒸汽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而上升,会产 生向上的热气流。热气流每上升10km,温度下降 约10℃,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形成雨滴、冰 雹等水成物,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 化,形成热雷云。
N=0.28(b+4h) b:两根避雷线之间的距离
0.3 d
雷暴日为40
5、主放电通道波阻抗
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和地面感受的实际效果出 发,先导放电通道可近似为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 均匀分布参数的导电通道,其波阻抗为:
L0 Z0 C0
L0 为通道单位长度的电感量, C0 为通道单位长 度的电容量。主放电通道波阻抗与主放电通道雷 电流有关,雷电流愈大,波阻抗愈大。
5.2.1 避雷针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
接闪器 避雷针 引下线
接地体
独立避雷针
构架避雷针
5.2.1 避雷针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
1. 避雷针防雷原理 避雷针是明显高出被保护物体的金属支柱,其 针头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 自身,并将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 体免遭直接雷击。避雷针需有足够截面的接地引下 线和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将雷电流安全可靠地引 入大地。
i I 0 (e
t
f 2.6s
e
t
)

I
f
I / 2.6kA / s
I i (1 cos t ) 2 / f
max
I di 2 dt max
3、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雷暴日Td 是指该地区平均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 平均天数,单位d/a 。 雷暴小时Th 雷暴小时是指平均一年内的有雷电 的小时数,单位h/a。 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 地貌有关 Td <15,少雷区;>40,多雷区;>90,强雷区
一、折线法
(1) 单支避雷针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下图所示:
rx (h hx ) P
rx (1.5h 2hx ) P
h (hx ) 2
(hx hwenku.baidu.com) 2
h 30m, P 1; 30 h 120m, P
图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5.5 ; h
h 120m, P
1、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波长和陡度 (1).雷电流幅值
按DL/T 620—1997标准,一般我国雷暴日超过
20的地区雷电流的概率分布为
I log P 88

P 10

I 88
1、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波长和陡度 (2).雷电流波头和波长
在防雷设计中,雷电流的波形采用2.6/50us
(3).雷电流陡度
•感应雷过电压
➢主要的雷电参数有: 雷暴日及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主放电通道波阻抗、 雷电流极性、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等值波形、雷电流陡度等。
5.2 防雷保护设备
雷电放电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是难以制止的, 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可高达数百至数千kV,如不采取防护措施, 将引起电力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 目前人们主要是设法去躲避和限制雷电的破坏性,基本 措施就是加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防雷接地、电抗线 圈、电容器组、消弧线圈、自动重合闸等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用于防止直击雷过电压,避雷器用于防 止沿输电线路侵入变电所的感应雷过电压。
图 感应雷过电压的形成 (a)先导放电阶段 (b)主放电阶段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导线上的感应雷过 电压的最大值为:
不接避雷线 (2)雷击于塔顶等紧靠导线的接地物体
接避雷线 (2)雷击于塔顶等紧靠导线的接地物体
5.1.4 有关的雷电参数
雷电放电受气象条件、地形和地质等许多自然因素 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表征雷电特性的各种参 数也就具有统计的性质。 主要的雷电参数有: 雷暴日及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主放电通道波 阻抗、雷电流极性、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等值波形、雷 电流陡度等。
(4)多支等高避雷针
由于发电厂或变电所的面积较大,实际上都采用多 支等高避雷针保护。三支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三角形的 外侧保护范围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 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四角形或多角形,可先 将其分成两个或数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按三支等高避雷 针的方法计算。
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如左图所示, 右图所示为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6、雷电流极性 当雷云电荷为负时,所发生的雷云放电为负极 性放电,雷电流极性为负;反之,雷电流极性为正。 实测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的地形地貌,雷电流正负 极性比例不同,负极性所占比例在75%~90%之间,因 此,防雷保护都取负极性雷电流进行研究分析。
小结
➢雷云的形成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应。雷电源于大 气的运动。 ➢雷电的放电过程: 先导放电阶段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直击雷过电压 主放电阶段 余辉放电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