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技术第2章数据链路层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一、二章课堂测验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二章课堂测验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测验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 通信 ] 技术和现代[ 计算机 ] 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2.在ISO OSI/RM 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循的规则称为[ 协议 ] ,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循的规则称为[ 服务 ] 。

3.在物理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比特 ] 。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 帧] 。

在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 分组或包、IP 数据报或数据报 ] 。

在传输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 数据报‘报文段使用TCP时、用户数据报使用UDP时’] 。

4.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 [ 半双工 ] ,[ 全双工 ] ,[ 单工 ] 三种基本方式。

5.面向连接服务具有 [ 呼叫建立或连接建立 ] 、 [ 数据传输 ] 和[ 呼叫清除或连接释放 ] 三个阶段。

6.在计算机网络中, [ 层次结构模型 ] 和[ 各层协议 ] 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7.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分为 [ FDM ] 、波分多路复用、 [ TDM ] 三种基本方式。

8.带宽原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现在人们习惯把其等价于 [ 数据率 ] ,也称为吞吐量。

9.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0.[ 数据 ] 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 信号 ] 是数据的电气或者电磁的表现。

11.将一种数据形式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某种电信号形式,这类技术统称为 [ 调制 ] 。

12. 在脉冲编码调制( PCM)的过程中分为三种 [抽样]、量化、编码。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将数字数据进行模拟传输所需要的关键设备是( B )。

A.编码译码器 B .调制解调器 C.信号放大器 D .信号中继器2.按频率分割信道的方法叫(A)。

A.FDM B. TDM C.WDM D.STDM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D)。

计算机网络管理填空题

计算机网络管理填空题

计算机网络管理填空题计算机网络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它关注着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旨在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常见的填空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知识。

1. OSI七层模型中,负责对物理信道进行编码的是____层。

答案:物理层。

2. 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的结构是____拓扑。

答案:星型拓扑。

3. 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计算机通过环形链路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是____拓扑。

答案:环型拓扑。

4. 以下哪种局域网技术不需要中央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答案:对等网络。

5.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单位是____。

答案:帧。

6. 网络地址转换(NAT)用于解决____。

答案:IP地址不足的问题。

7. 路由器根据____表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答案:路由表。

8.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用于自动分配____。

答案:IP地址。

9. 网络地址转换(NAT)中,将内部私有地址映射为外部公共地址的过程称为____。

答案:出口地址转换(PAT)。

10.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常用的检测方法有____。

答案:特征检测、行为检测。

11.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IPS)既可以工作在网络层,也可以工作在____层。

答案:数据链路层。

12. 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____实现远程用户对局域网的访问。

答案:隧道。

13. 网络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____。

答案:信息传输的速率。

14. 网络拥塞控制常用的算法有____。

答案:拥塞窗口、队列管理。

15. 可拓展性是评价网络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指网络在____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答案:负载增加。

总结:通过这些填空题,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管理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对网络的硬件设备、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有所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对你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提升你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能。

数据链路层名词解释

数据链路层名词解释

数据链路层名词解释
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物
理连接上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
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二是进行数据的差错检测和纠正。

在数据链路层中,数据被划分为帧(frame),每一帧包含了数
据以及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检测码等。

这些控制信息帮助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接收。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
管理物理介质的访问,以便多个设备能够共享同一物理链路。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包括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i-Fi)、点对点协议(PPP)等。


种协议都有自己的规范和特点,但它们都致力于在物理层提供的传
输介质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总的来说,数据链路层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帧的方式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并且在传输
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2章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第2章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层名称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主要层功能 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
通俗含义 做什么
数据格式的转换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轮到谁讲话、从何处 讲
端-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 对方在何处
分组交换、寻址、路由选择 和流量控制
走哪条路可达到该处
数据单元格式
原始数据+ 本层协议控制信息
的通信。因此,更具体地说所谓实体,是指能发 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对象,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和通信进程等。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2)
网络中的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为了减少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 性,大多数网络的实现都按层次的方式来组织。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表述: 每一层只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又都建立
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实现体现为协议的实现。 为了保证网络的各个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便
于实现和维护,通常将协议划分为多个子协议, 并且让这些协议保持一种层次结构,子协议的集 合通常称为协议簇。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2)
网络协议的分层:以因特网为例,TCP/IP协议族 中包含多个协议,它们之间并不孤立,那么设计们 又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整个协议族的体系结 构呢?这就涉及网络协议的分层问题。
所谓“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 可
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 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所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是个抽象的概念。 开放系统互连的目的:将不同的网络互连成一个更大 的网络,解决异种网络互连的兼容性。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
因此, 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计算机网络实验 第2章 数据链路层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第2章 数据链路层实验

采用总线型或星形拓扑。由于以太网是基于共享总线的广播类型的网络,
所以当网络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站点同时发送数据时将引起冲突,因此以 太网使用CSMA/CD协议作为媒体控制协议解决冲突问题。
CSMA/CD协议的基本原理是:站点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信道 空闲时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持续监听信道,如果监听到冲 突信号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同时发送强化冲突信号,以使网络中 正在发送数据的其它站点能够监听到冲突。
PPP帧格式如图所示
2.PPPoE
PPP协议不适于广播类型的以太网和另外一些多点访问类型的网络,于是 产生了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它为使用桥接以太 网的用户提供了一种宽带接入手段,同时还能提供方便的接入控制和计费。 每个接入用户均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PPP会话。会话建立前PPPoE必须通过 发现协议获取远端访问集中器的MAC地址。
第2章 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三: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试验
3.1
背景知识
1.冲突域与广播域 冲突域:共享信道的传输机制决定了在网络中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将发生冲突。虽然以太网在 MAC层采用CSMA/CD协议有效地降低了冲突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传播时 延的存在以及多个站点同时监听到信道空闲等情况的存在,冲突仍会发生 。所谓冲突域是指在该域内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如果两个 站点同时发送数据会引起冲突,则这两个站点处于同一个冲突域内。 广播域:以太网是广播网络,采用共享信道的传输机制来传输数据。在 以太网中,一个站点向所有站点发送数据的传输过程称为广播,这一过程 中传输的数据帧称为广播帧。在以太网中,能够接收到任意站点发送的广 播帧的所有站点的集合称为一个广播域。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单选1、在OSI模型中,NIC属于。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2、在OSI中,为网络用户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程序的层次是。

A、运输层B、会话层C、表示层D、应用层3、在OSI中,完成整个网络系统内连接工作,为上一层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两个终端用户用户之间数据传输通路工作的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4、在OSI中,为实现有效、可靠数据传输,必须对传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层次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5、在OSI中,物理层存在四个特性。

其中,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方面的内容属于。

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6、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7、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8、 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BA、网络接口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同步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10、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A、IP,ICMP,ARP,UDPB、TCP,ICMP,UDP,ARPC、IP,ICMP,ARP,RARPD、UDP,IP,ICMP,RARP11、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 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C.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12、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A. 组成结构;B参考模型; C.体系结构;D.基本功能。

E.SNA;F.MAP/TOP;G.TCP/IP;H.X.25;I.ISO/OSI;13、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一、绪论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多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答《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

二、物理层1. 什么是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什么?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模型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其任务包括确定物理传输媒介的规范、数据的编码认证、物理连接的建立和维护等。

2. 传输媒介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两种类型。

有线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较长、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传输媒介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其特点是灵活性高、易于扩展和部署,但传输速度和距离受到限制。

3.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其作用是什么?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的作用是在发送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适合在传输媒介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理解的数字数据。

4. 什么是信道复用?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信道复用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用户的数据流合并在一起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

三、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有哪些基本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包括封装成帧、物理寻址、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等。

封装成帧将网络层交付的数据分成适当的数据帧进行传输;物理寻址通过物理地址标识源和目的设备;错误检测使用帧检验序列等方法检测传输中的错误;流量控制通过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数据。

2. 什么是差错控制?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哪些?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机制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差错。

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纵向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海明码等。

网络第二章复习题选择题1.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

网络第二章复习题选择题1.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

网络第二章复习题选择题1.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A、建立通信线路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2.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A、电信号传输系统B、文字通信系统C、信号通信系统D、数据通信系统3、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A、报文交换技术B、分组交换技术C、文件交换技术D、电路交换技术4.(4选2)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和()。

A. 点对点传输网络B. 广播式传输网络C. 数据传输网络D. 对等式网络5、根据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其交换系统的功能概括为A. 存储系统B. 转发系统C. 存储-转发系统D. 传输-控制系统6.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A. 单工B. 半双工C. 全双工D. 上述三种均不是7.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A. 实现模拟信号在模拟信道中的传输B. 实现数字信号在数字信道中的传输C. 实现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中的传输D. 实现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中的传输8.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称为A. 时分多路复用B. 频分多路复用C. 波分多路复用D. 空分复用9.A TM信元及信头的字节数分别为A. 5、53B. 50、5C. 50、3D. 53、510.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A. 分组交换技术B. 电路交换技术C. 报文交换技术D. 信元交换技术11.分布式数据组织网络系统的特点是A.系统独立性强,用户使用方便、灵活B.系统响应时间短C.可靠性高,便于管理D.保密性、安全性好12.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路交换技术适用于连续、大批量的数据传输B.与电路交换方式相比,报文交换方式效率较高C.报文交换方式在传输数据时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D.不同速率和不同电码之间的用户不能进行电路交换13.下列对差错控制方法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动请求重发方法能准确确定错码的位置B.自动请求重发方法需要双向信道C.向前纠错法不能准确确定错码的位置D.向前纠错法需要双向信道14. 现代网络系统是建立在( ) 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2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2章)

图2-5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2.3 TCP/IP参考模型 TCP/IP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一种异构网络互联的 通信协议,也适用于在一个局域网中实现异种机的互联通信。 2.3.1 TCP/IP参考模型描述 TCP/IP最早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赞助研究的网络ARP ANET-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 TCP协议用来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和控制功能, IP协议用来给各种不同的通信子网或局域网提供一个统一的互 联平台,这两者的结合被称为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协议模型。 TCP/IP协议模型从更实用出发,形成了具有高效的四层体系 结构,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如图2-6所示。
2.1.3 协议分层 计算机网络的整套协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为了便 于对协议的描述、设计和实现,目前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 如图2-2所示: 所谓层次结构就是 指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设 计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 分明的局部问题,并规 定每层次必须完成的功 能。
图2-2 网络的层次结构
同一体系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关系是:下层为上层提供 服务,上层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完成自己的功能,同时再向更 上一层提供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层之间都 有一个接口,接口定义了下 层向上层提供的原语操作和 服务。 例:如图2-3所示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 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必须遵守 一定的约定,这些约定即为网络协议。 一定的约定,这些约定即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依赖于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依赖于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协议分层是网络 体系结构的基础。 体系结构的基础。
IPX协议与IP协议功能相似,是N0vell NetWare操作系统 的底层协议,负责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如果数据在同一网段 内传输,则直接找目的目的计算机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 传送到目的计算机;若目的和源计算机不在同一网段内或位于 不同的局域网中,则数据包通过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 网络号,被传输到下一个结点。 SPX协议与TCP协议的功能相似,负责对传输的数据进行 无差错处理,它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与接收点建立连接,并检 测数据包是否被正确和完整的传输到了接收方,如果检测到数 据包在传输中被丢失,或被破坏,则SPX会重新发送损坏或丢 失的数据包。因此,SPX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2.3 连续ARQ协议
2.3.1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连续ARQ协议的主要思想是发送端在发送完一个数 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应答帧,而是连续再发送若 干个数据帧。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 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由于减少了等待时间,
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得到了提高。
DAT A
送主机 B
图2-2 两种数据传输情况对比 (a)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b) 具有最简单的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2.2.3 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图2-3(a)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出差错的情况。 收方在收到一个正确的数据帧后,即交付给主机B,同 时向主机A发送一个确认帧ACK。当主机A收到确认帧 ACK后才能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这样就实现了收方 对发方的流量控制。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超时重发,可以把tout 取稍大些,
例如,取tout=2tp+2tf于是得出 tT=tf+tout = 2tp+3tf α=tT/ tf= 3+2tp / tf 在这种情况下,连续ARQ协议明显优于停止等待
协议。
如果将线路速率从9.6 kb/s提高到56 kb/s,则对1200 bit长的数据帧, tf =1200/56000≈ 21 ms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在发送端,设数据帧的实际到达率为λ(即每秒到
达λ个帧),则λ不应超过最大吞吐量λmax,即 λ≤(1-p)/tr 用时间tf进行归一化,得出归一化的吞吐量ρ为 ρ≡λtf≤(1-p) /α< 1
其中参数α是tf的归一化时间:
α ≡ tr / tf ≥ 1 当重发时间远小于发送时间时,α≈1,此时的归一 化吞吐量 ρ≤1- p, 当α≈1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方面。

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制定本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章:基础知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结构、网络传输媒介、网络拓扑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能够描述每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网络协议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学生应该了解每个协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并能够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以及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和协议包的格式。

第三章:网络设备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

学生应该了解每种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以及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第四章:网络拓扑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网络拓扑,并能够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不同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第五章:网络安全学生需要学习并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

学生应该能够评估网络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方式,以及防范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网络管理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网络监控、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

学生应该具备管理网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网络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方式。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部分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部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画出方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分组成;框图P3。

1)工业控制机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控制、数据采集、DCS操作员站等方面。

2)PIO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在两者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3)生产过程就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各种对象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连接。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3.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各有什么主要特点?(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IS)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由人工控制,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属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有工况。

(4)集散控制系统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优点:与DO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6)PLC+上位系统优点:通过预先编制控制程序实现顺序控制,用PLC代替电器逻辑,提高了控制是现代灵活性、功能及可靠性。

第二章1、什么是工业控制计算机?它们有哪些特点?答:工业控制计算机是将PC机的CPU高速处理性能和良好的开放式的总线结构体系引入到控制领域,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为了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三级考试的复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欢迎学习!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

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

(3)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

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

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

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进行网络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等。

此外,还介绍了网络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信号。

本章的答案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媒体、调制解调器等内容。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处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可靠的传输。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错误检测与纠正、介质访问控制等内容。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网络互连,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网络层的基本概念、路由算法、IP协议等内容。

第五章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可靠传输协议、UDP协议等内容。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常用应用层协议(HTTP、SMTP、FTP等)、网络安全等内容。

第七章网络管理与安全本章主要介绍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答案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防火墙技术等。

第八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移动IP等内容。

第九章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是实现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传输的网络。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流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的QoS保障等内容。

第十章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是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改进。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的需求、IPv6协议、云计算等内容。

结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的答案进行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网络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

链路技术方案

链路技术方案

链路技术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链路技术在信息传输与通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现代网络通信系统中,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稳定的链路技术成为了网络工程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链路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网络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链路技术概述链路技术是网络工程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它主要涉及到网络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在一个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依赖于链路技术的支持。

链路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链路技术和无线链路技术两种类型。

1.有线链路技术有线链路技术是指通过有线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有线链路技术包括以太网、光纤通信等。

有线链路技术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大型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的数据传输需求。

2.无线链路技术无线链路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无线链路技术包括WiFi、蓝牙、4G/5G等。

无线链路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移动通信、便捷布线、适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或移动通信网络(MCN)等情景。

三、链路技术方案设计在设计链路技术方案时,需要考虑到网络规模、传输带宽、传输距离、成本等因素。

一个合理的链路技术方案应该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传输效率。

1.网络规模在设计链路技术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网络的规模。

不同规模的网络可能使用不同的链路技术,比如局域网可以使用以太网或者光纤通信,而广域网可能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技术。

因此,需要根据网络规模选择合适的链路技术。

2.传输带宽传输带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在设计链路技术方案时,需要对传输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选择适当的传输介质和设备,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顺畅和高效。

3.传输距离传输距离是链路技术方案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链路技术对传输距禿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传输距离来选择合适的链路技术。

对口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选择题-高中信息技术试卷与试题

对口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选择题-高中信息技术试卷与试题

对口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选择题-高中信息技术试卷与试题一、选择题1. 在网络协议中,涉及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内容属于网络协议的()要素。

[2分]A. 语法B. 语义C. 定时D. 语用答案:A2. OSI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层的模型。

[2分]A. 8B. 9C. 6D. 7答案:D3. 在OSI的模型中,主要功能是在通信子网中实现路由选择的是()[2分]A. 物理层B. 网络层C. 数据链路层D. 传输层答案:B4. 在OSI的模型中,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通信的层次是[2分]A. 会话层B. 网络层C. 表示层D. 传输层答案:A5. 在OSI的模型中,主要功能是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转换,也可以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的层次是()。

[2分]A. 会话层B. 网络层C. 表示层D. 传输层答案:C6. 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2分]A. 网络层B. 数据链路层D. 分组层答案:B7. 在计算机网络中,允许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语言被称为()[2分]A. 协议B. 寻址C. 轮询D. 对话答案:A8. 在OSI模型中,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层次是()。

[2分]A. 网络层B. 数据链路层C. 物理层D. 传输层答案:C9. 物理层的基本作用是()[2分]A. 规定具体的物理设备B. 规定传输信号的物理媒体C. 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信息帧的逻辑链路D. 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答案:D10.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2分]A. 信息B. 分组C. 比特流D. 帧答案:D11. HDLC是()[2分]A. 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B. 异步协议C. 面向字节的计数同步协议D. 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答案:D12. Internet采用的通信协议是()[2分]A. FTPB. SPX/IPXC. TCP/IP答案:C13. 以下协议中不属于TCP/IP的网络层的协议是()[2分]A. ICMPB. ARPC. PPPD. RARP答案:C14. 在TCP/IP协议簇中,负责将计算机的互联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2分]A. ICMPB. ARPC. PPPD. RARP答案:B15. 在TCP/IP协议簇中,如果要在一台计算机的两个用户进程之间传递数据报,则所使用的协议是()。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原理。

3. 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4. 网络协议和技术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网络协议和技术的相关资料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二章: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层的信号传输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教学内容:1. 物理层的信号传输和介质访问控制2. 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技术应用。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相关实验设备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实验报告第三章:网络层与传输层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机制。

2. 理解传输层的端口、传输方式和拥塞控制。

教学内容:1. 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机制2. 传输层的端口、传输方式和拥塞控制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基本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四章:应用层与网络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应用层的服务和应用协议。

2. 了解网络应用的类型及应用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1. 应用层的服务和应用协议2. 网络应用的类型及应用开发方法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应用层和服务协议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网络应用的实际开发过程。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网络应用实例资料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五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

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可以让计算机互相连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为了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协议,计算机网络被分为五层体系结构,被称为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进行描述和划分。

每一层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任务,它们协同工作,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底层,主要负责将网络中的数据转换为比特流,通过物理媒体进行传输。

在这一层次中,数据的传输是以二进制形式进行的,物理层主要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控制电流、电压、时钟等物理参数。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建立在物理层之上,主要负责将网络中的比特流转换为有意义的数据帧,并进行传输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通过帧同步、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还负责对物理层的传输进行抽象和协调。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

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寻址和分组转发等技术,实现了跨网络的数据传输,为上层提供了无差别的网络服务。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主要负责为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和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分段重组,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顶层,它为用户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

应用层通过各种应用协议(如HTTP、FTP、SMTP等),支持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例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3 数据帧在链路上传输的几种情况 (a) 正常情况;(b) 数据帧出错;(c) 数据帧丢失;(d) 应答帧丢失
2.2.4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为了对上述停止等待协议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理解,
下面给出此协议的算法。在发送节点: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 V(S)←0。{发送状态变量初始化} (3) N(S)←V(S);{将发送状态变量的数值写
(8) 若收到否认帧NAK,则转到(4)。{重发数据帧} (9) 若超时定时器时间到,则转到(4)。{重发数据帧} 在接收节点: (1) V(R)← 0。{接收状态变量初始化,其数值等于欲 接收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 (2) 等待。 (3) 当收到一个数据帧,就检查有无传输差错(如用 CRC)。 若检查结果正确无误,则执行后续算法; 否则转到(8)。
现在去掉上述的第二个假定,但保留第一个假定。 即主机A向主机B传输数据的信道是无差错的理想信 道。
以上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写成算 法如下。在发送节点: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 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冲区; (3) 将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4) 等待; (5) 若收到由接收节点发过来的确认信息(此信息的 格式和内容由双方事先商定好),则从主机取一个新 的数据帧,然后转到(2)。
(4) 若N(S)=V(R),则执行后续算法; { 收到 发送序号正确的数据帧}否则丢弃此数据帧,然后转到 (7)。
(5) 将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送交主机。 (6) V(R)←[ 1-V(R)]。{更新接收状态变量, 准备接收下一个数据帧} (7) 发送确认帧ACK,并转到(2)。
(8) 发送否认帧NAK,并转到(2)。
对于状态变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每发送一个数据帧,都必须将发送状态变量
V(S)的值(0或1)写到数据帧的发送序号N(S)上。 (2) 在接收端,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帧,就要将发方
在数据帧上设置的发送序号N(S)与本地的接收状态变 量V(R)相比较。
(3) 在接收端,若收到一个重复帧,则丢弃之(即不 做任何处理),且接收状态变量不变,但此时仍须向 发送端发送一个确认帧ACK。
2.2.3 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图2-3(a)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出差错的情况。 收方在收到一个正确的数据帧后,即交付给主机B,同 时向主机A发送一个确认帧ACK。当主机A收到确认帧 ACK后才能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这样就实现了收方 对发方的流量控制。
图2-3 数据帧在链路上传输的几种情况 (a) 正常情况;(b) 数据帧出错;(c) 数据帧丢失;(d) 应答帧丢失
入发送序号}将数据帧送交发送缓冲区。
(4) 将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5) 启动超时定时器。{选择适当的超时重发时间t } (6) 等待。{等待以下3个事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 (7) 若收到确认帧ACK则: 从主机取一个新的数据帧; V(S)← [l-V(S)];{更新发送状态变量,变为 下一个序号}转到(3)。
图2-2(b)是由收方控制发方发送速率的情况。发方 每发完一帧就必须停下来,等待收方的信息。
A
B
DAT A DAT A DAT A DAT 时A 间
(a)
送主机 B 送主机 B 送主机 B 送主机 B
(b)
A
B
DAT A
DAT A
送主机 B
送主机 B
图2-2 两种数据传输情况对比 (a)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b) (b) 具有最简单的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主机A AP1
链路层
链路
主机B AP2
链路层
图2-1 两台计算机通过链路进行通信的简化模
所谓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基于以下两个假定: 假定1:链路是理想的传输信道,即所传送的任何数 据既不会出差错,也不会丢失。 假定2:不管发方以多快的速率发送数据,收方总能 来得及收下,并及时交付主机处理。
2.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 协议(即链路控制规程),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 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具体地说,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 (1) 链路管理。 (2) 帧同步。 (3) 流量控制。 (4) 差错控制。 (5)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 透明传输。 (7) 寻址。
2.2 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协议
2.2.5 停止等待协议的定量分析
对停止等待协议的定量分析仍采用图2-l所示的半 双工通信模型。图2-4中的横坐标为时间。设节点A向 节点B发送数据帧,节点B只发送应答信息而不发送数 据帧。全双工通信的定量分析要稍复杂些,这里从略。
图2-4 停止等待协议中数据帧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帧的时序
设tf是一个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也是发送时延)。显 然,数据帧的发送时间tf是数据帧的长度lf(bit)与数 据的发送速率C(bit/s)之比,即
在接收节点: (1) 等待; (2) 若收到由发送节点发过来的数据帧,则将其放入 数据链路层的接收缓冲区; (3) 将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帧上交主机; (4) 向发送节点发一信息,表示数据帧已经上交给主 机; (5) 转到(1)。
图2-2是前面所述的两种情况的对比。图2-2(a)是不 需要任何协议的理想化情况。
2.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当两个主机进行通信时,应用进程要将数据从应用
层逐层往下传,经物理层到达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将数 据传到远端主机的物理层后,再逐层向上传,最后由应 用层交给远程的应用进程。为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数据链 路层的协议上,特构造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即把数据链 路层以上的各层用一个主机来代替,而物理层和通信线 路则等效成一条简单的链路,数据链路层也简称为链路 层(如图2-1所示)。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2.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2.2 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协议 2.3 连续ARQ协议 2.4 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2.5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2.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物理链路就是上面 所说的链路,而逻辑链路就是上面所说的数据链路, 即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规程。这两种划分方法实 质上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