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合集下载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9.9万人,增长0.7%;户籍总人口613.2万人,年人口增长率6.6‰。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53‰,上升 0.8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1.35‰,下降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82‰,下降1.26个千分点。

人口机械增长率2.65‰,提高0.66 个千分点。

城市化率达到66%,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230.2 亿元,比上年增长9.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4:39.3:55.3。

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93.0亿元,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2.1元,增长13.9%。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 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67元,增长8.2%。

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8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9元,增长12.5%。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3] 30.6%,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9%,下降1.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2.3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比上年末降低0.6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2013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7.0万亩,粮食总产量266.6万吨。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2010年,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克服困难中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建设跨越提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注1)一、综合经济发展持续平稳向好。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注2)。

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

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5.60:42.91:51.49调整为5.50:41.87:52.6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6%,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优化提升。

年末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11家,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207家,增加9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0亿元,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4%,提高2.0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随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中国软件名城试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济南市不断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致力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济南市当前的发展状况。

一、地理环境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市内划分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章丘、平阴、济阳、商河等多个区县。

该市处于华北平原和淄博山区的交汇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此外,济南市还拥有招远港、济南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基础设施建设济南市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城市交通方面,济南市发展了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同时还有便捷的公交系统和地铁线路。

此外,该市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建设充电桩的布局。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济南市也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产业结构济南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兼顾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济南市的支柱产业,包括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等各个领域。

此外,济南市也发展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农业方面,济南市主要以粮食、棉花、水果等作物种植为主,其中槐荫区还以花卉种植闻名。

四、人口就业济南市的人口规模较大,且人口流动性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济南市的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

人口规模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济南市也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提供了各类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创业者和各类企业在该市投资兴业。

人才引进也是济南市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五、问题与挑战虽然济南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4.威胁Threats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通过山东省创建文化科技强省的契机;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型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型高附加值知识型龙头城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济南城市的空间布局应以东西方向发展为主..按照美学原则;以广州、青岛、厦门、上海浦东等为榜样;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协调美的景观整体..建设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景点、建筑;同时精心保护文物古迹..济南应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发展壮大;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省会城市;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重要的一级..。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2010年, 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克服困难中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建设跨越提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注1)一、综合经济发展持续平稳向好。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注2)。

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

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5.60:42.91:51.49调整为5.50:41.87:52.6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6%,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优化提升。

年末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11家,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207家,增加9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0亿元,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4%,提高2.0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随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中国软件名城试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xx年xx月xx日•引言•济南市自然条件评价•济南市基础设施条件评价•济南市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济南市科教文化条件评价•济南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促进济南市及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济南市自然条件评价地理位置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省会,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气候条件济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济南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以煤炭、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等最为丰富。

环境状况济南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2.7%,PM2.5平均浓度为41μg/m^3。

全市水质优良比例为77.9%,主要河流湖泊水质总体稳定。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VS1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济南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类型,特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有利于农业发展济南市矿产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资源日益枯竭,采掘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环境状况也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

工业发展的瓶颈为应对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济南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保产业等,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03济南市基础设施条件评价03能源基础设施济南市能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包括电力、燃气、石油等,能够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01交通基础设施济南市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能够高效地连接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3年,济南市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一)从总体形势看,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230.19 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7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24 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2.24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2:40.3:54.5调整为5.4:39.3:55.3。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

生产总值增速由一季度的8.7%、上半年的9.1%、1-3季度的9.3%,提高到全年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1.01%、上半年的11.05%提高到全年1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半年的13.0%、前三季度的13.1%、提高到全年1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7%,从2月份开始,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

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93亿元,增长11.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实现税收1.5亿元,增长550.1%;第二产业实现税收333.1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税收458.5亿元,增长14.6%,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税收分别增长16.2%、43.8%。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2.1亿元,增长13.9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22%,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67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7.6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9元,增长12.5%。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

济南市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济南市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s ceya d eo o ia sa ss e n n lz da pyn h n iao y tm n h o ua 'ers h s o l o it n c n myi Jn ni se s da d a ay e p ligt eidc t r se a d tef r lr.l e u h wst n s m h mt t ed v lp n nJn nct su b ln e t d lv l amo iu e r e h o s n h t d xo n io me tn i h e eo me ti ia i i n aa cdwihmi— e e h r no sd ge . y F elw y t ei i e f v rn n d- cn e i
i v s ia e n h d x s weg t r ac lt d a c r ig t h t — g a ss c n a y d cso k n . B s d o h — n e t td a d t e i e e i h s a e c lu a e c o dn O t e m t o l e o d r iiin ma i g g n I a e n t ea c iv me t fh r no s d g e 。t e f r l r i c n tu t d. ' e h r n o s d v l p n mo g u b n e v r n n , h e e n so a mo iu e r e h o mu a s o s r c e l a mo i u e e o me ta n r a n i me t h o
维普资讯
环境 保护 科学
第3 2卷
第 4期
20 0 6年 8月

济南经济调研报告

济南经济调研报告

济南经济调研报告济南经济调研报告一、引言济南市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是该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本次经济调研报告将对济南市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探讨可能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二、基本概况1. 地理位置:济南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海,北接胶州湾,南隔山区与江苏、安徽相望。

2. 人口规模: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常住人口约有930万人,是山东省的第一大城市。

3. 城市建设:济南市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以及完善的市区和郊区交通系统。

4. 经济支柱:济南市的经济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在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经济发展1. GDP增速:近年来,济南市的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2020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907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9%。

2. 产业结构:济南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金融、房地产、商业、物流等服务业。

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如粮食种植和养殖业。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制造业。

3. 外贸进出口:济南市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03.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1%。

4. 投资环境:济南市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在该市设立新企业的手续简化,办理时间缩短。

四、发展前景1. 城市建设:济南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保护。

2. 产业升级: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济南市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创新和研发,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 区域合作:济南市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 旅游业发展:济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形象。

济南未来发展趋势

济南未来发展趋势

济南未来发展趋势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资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以及济南市政府的发展规划,可以预测济南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趋势: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经济中心,未来将继续发展以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济南将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型升级。

同时,济南将继续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城市建设趋势:济南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

特别是将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推动地铁和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提升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济南还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三、科技创新趋势:济南将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济南将继续推动“双创”工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产业集群。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济南将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教育和人才发展趋势:济南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济南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未来将继续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科实力,培养更多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

特别是加强与高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创新平台。

总之,济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推进和人才培养提升。

济南将继续发挥其地理和人文优势,加快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打造成为山东乃至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创新高地。

同时,济南还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03
CATALOGUE
济南市经济投资环境
济南市投资政策概述
1 2 3
鼓励外商投资
济南市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为外商投 资提供便利和保障。
优先发展产业
济南市重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 资机会和优惠政策。
简化审批流程
济南市致力于简化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审 批效率,减少投资者的时间和成本。
济南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交通运输
济南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 络,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物流运输条件。
能源供应
济南市能源供应稳定可靠,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完备,能够满 足企业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服务业发展壮大
随着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济南市应着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推动济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错位竞争、 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 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济南经济发展概 况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济南市经济总览 • 济南市主导产业分析 • 济南市经济投资环境 • 济南市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01
CATALOGUE
济南市经济总览
济南市GDP增长情况
快速增长
济南市GDP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居山东省前列。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论文山东建筑大学胡佳奕2011051015城规111一、优势Strength1、区位交通优势济南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部,建设跨省域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由此将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经济辐射范围2、文化底蕴深厚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区域特征鲜明,“一山一水一圣人”突出体现了山东的文化特征。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映照千年,舜帝、孔孟、诸葛亮、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斗。

济南有72名泉,以泉城著称,泉是济南最大的特色,特别是趵突泉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想来就让人羡慕,“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文人乐山乐水,文以载道,诗以悦情,人文的参与使济南泉水更具魅力、更具色彩。

济南的不少名泉和无名泉都有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例如“孝感泉”讲的是“刘琮孝母”的故事,“饮马泉”传说是曹操饮马的地方等等。

4、人才优势济南是全省的科教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

各类专业人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

5、基础配套设施及条件基本完备。

以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铁路、309国道和102省道等为支撑,沿东西向的交通线路已经形成,南北向交通也具有一定基础。

同时,东部产业带内供电、供水、燃气和排污状况也在不断得到改善,能够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

另外,济南东部产业带已逐步培育和发展了劳动就业、知识产权、贸易、物资和金融等体系,具备了商品流通、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二、劣势Weakness1、薄弱的物质资源基础济南本身并不具有良好的矿产能源及其他物质资源基础,工业生产原料主要依靠外地运输,这就使得在济南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偏高,且能效过低。

与此同时,受限于济南南有山区北有黄河这一地理限制,就使得在物质资源开发上受到了进一步的制约。

济南市情市况

济南市情市况

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 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 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 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 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的16.9。 水资源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 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 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 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 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 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 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素以泉水众多而闻名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 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常被称为 “泉都”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 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甜的泉水从城市 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 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 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清冽甘甜的泉水是济南的血脉赋予 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 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生物资源 构成济南植被的区系植物计有 1175种和变种分属于149科。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种裸子植物7科21种双子叶植物 106科870种单子叶植物24科266种。野生植物382种占植物种类的33栽培植物793种 占植物种类的67。济南植物区系以华北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他有亚热带成分多是生态 幅度较大的种类。还有来自西北区系的成分东北、日本的成分欧美的成分等。 森林 资源济南森林类型主要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原始落叶阔叶林早已不复存 在。除局部地区尚保留少量次生天然林外大部分为人工片林、行道林或散生阔叶树。 落叶阔叶林乔木优势种有12科、30余种由其构成的片林主要有杨柳林、刺槐林、栎林、 泡桐林及杂木林等。针叶林耐瘠耐旱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区是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有 侧柏林、松林。还有少量人工淡竹林。主要林种有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主 要是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分布于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区主要树种 是侧柏、松类和刺槐。农田防护林包括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及四旁植树。主要树种有 杨、柳、泡桐、刺槐、榆、枣等。用材林主要树种是刺槐、侧柏、松、杨、柳等多为幼龄 林和中龄林。经济林有木本粮油林、水果林、特用经济林。木本粮油林主要有花椒、 核桃、柿子、枣、板栗等多分布于南部山丘区。水果林有苹果、梨、桃、杏、山楂、葡萄、 樱桃、李子、石榴、花红等。特用经济林仅267公顷桑园和柞岚。 草场资源 济南市宜 林未造林或造林未成林及不宜造林的荒山荒坡66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南部低山丘 陵区。植被类型为灌草丛和山地草甸。灌草丛是一种森林植被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 由草本植物、灌木组成可分为野古草灌草丛、黄背草灌草丛、白羊草灌草丛、结缕草 灌草丛。山地草甸草场分布于800米以上的低山顶坡上草本植物以苔草占优势灌木 以胡ψ印⑿逑呔瘴鳌E┝窒断械夭莩∽试础A旨洳莩≈饕植寄喜山丘区当林间草场 的森林郁闭度较小时林下则生长胡枝子等小灌木和野古草、黄背草、白羊草、荩草等

地区经济发展的评语

地区经济发展的评语

地区经济发展的评语
以下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评价语:
1.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合理,未来具有较大的
发展潜力。

2.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创新,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高科
技产业。

3.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

5.该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支撑。

6.该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
产业也正在转型升级。

7.该地区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
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8.该地区的经济与国内外市场紧密相连,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
外开放程度较高。

9.该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0.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周边地区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这些评价语涵盖了多个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
行全面的评价。

当然,具体的评价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一)经济发展概况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

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二)各行业的概况①工业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中冶金、机械、轻纺、化工、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5余家。

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余种。

②农业济南市有乡村人口357.8万人,耕地总资源356.8千公顷。

济南市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2年,蔬菜总产量633.7万吨,奶类总产量10.1万吨,禽蛋总产量45.1万吨,肉类总产量35.3万吨。

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金融2002年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

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446.5亿元,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额293.6亿元,餐饮零售额61.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91.6亿元。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平原与山东半岛的过渡地带。

济南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地区,其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下面我将从经济、旅游和环境方面探讨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

首先,济南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石和建筑材料等。

南部山区还是重要的农业区域,拥有大量的农田和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

此外,南部山区地势复杂,适宜发展旅游业,如山地旅游、农家乐和度假村等,为南部山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机会。

其次,济南南部山区的旅游潜力巨大。

南部山区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泉水、山脉、溪流和森林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休闲价值。

尤其是南部山区蕴藏着哺育泉城的无数泉眼,如护城河、黑虎泉和趵突泉等,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南部山区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农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如村落建筑、农耕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

可以预见,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济南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政府加大了对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乱采滥挖和限制开发建设等,有效防止了环境破坏。

同时,南部山区的居民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和共识。

这些都为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可观。

其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旅游目的地。

同时,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部山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济南经济发展与展望

济南经济发展与展望

济南经济发展与展望家乡济南发展状况与展望金融082 吕月荣 08015223 一、济南简介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南依泰山,北傍黄河,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

泰山山脉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至济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挡,于市区喷涌而出形成众多泉水。

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济南军区和济南铁路局本部位于济南。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二、发展优势5.1-9, , services, and make the city more attractive, strengthening public transport investment, established as the backbone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multi-level, multi-functional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thus protecting the regional position and achieve1. 区位交通优势。

济南是全省铁路、公路、航空的枢纽,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铁路通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公路辐射全省各市地并与邻省相连,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中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业务。

济南市城市发展SWOT分析

济南市城市发展SWOT分析

济南城市发展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济南市同国内很多城市相比,其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优势和泉城的优势,是其加快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基本的两种比较优势。

济南市要努力将这两种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1)政治环境济南是全省政治中心。

即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

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投资环境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

(2)经济环境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3)人文环境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

即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具有国家十大软件基地之一的济南软件园、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和浪潮集团。

(4)旅游文化资源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

济南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

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5)交通基础设施治安环境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环渤海湾南北承接户宁、京津两大都市圈,东西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区域中心城市。

全省铁路、公路、航空枢纽,通讯设施完善,可直接与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0多个城市传递信息。

“平安济南”建设为本城居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安全的居住和投资创业环境。

(6)自然生态环境“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因此,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于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为例,对其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济南市的地理和人口情况济南位于山东中部,东临黄海,属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济南市的总面积8177.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

在人口结构方面,济南市的人口年龄构成较为平衡,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高。

这意味着济南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二、济南市的产业结构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的经济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济南市的主要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业等。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济南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近年来济南市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扶持力度,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济南市还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济南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先进的生物技术,已经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和生物诊断为核心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济南市的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济南市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并已经拥有了一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示范工厂,加速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济南市的产业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济南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济南市聚焦“五新”经济,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技术和新制造业,构建全面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

同时,济南市抓住“技术创新热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其次,济南市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生态城市。

济南市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推行“绿色+”生态标准,并实施环保重点工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和环保协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

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

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

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

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

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

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

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

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

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

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

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

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

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

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

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

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

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

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

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

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

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

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

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

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

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

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

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

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

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

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

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

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

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

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

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

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

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

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

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

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

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4.威胁(Threats)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

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

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

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

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

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

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

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

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

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

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

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

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