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摘要: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二、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四、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对象,旨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关注人生百态,强调艺术真实的诗歌流派。
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有:关注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表现手法多样,真实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
二、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和古罗马诗歌。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的《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诗,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宋代的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诗歌,强调个性,关注社会现实;现代的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在世界范围内,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鲁迅、郭沫若等,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琵琶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女神》等。
四、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
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创作手法,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还对社会现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实主义诗歌揭示了社会矛盾,批判了社会黑暗,关注了民生百态,呼唤了社会改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古代诗词
现实主义古代诗词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在此整理了现实主义古代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现实主义古代诗词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同:阑)『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比照,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一作:一番)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五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单独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词基调消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现实主义古代诗词2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2长相思·一重山李煜〔五代〕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3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五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忆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现实主义古代诗词31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五代〕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2望江南·多少恨李煜〔五代〕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五代〕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一作:梦里)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气氛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现实主义古代诗词41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五代〕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这首词实际是祝酒词,描写春日开宴时,夫妇双方祝酒陈愿.前两愿分别祝郎君与自己长寿健康,第一愿以梁燕双柄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冯词三愿对于人问恩爱夫妇而苦则相当典型,主人公不求富贵.惟愿夫妇相守长久,意愿虽强而所求不奢,表现了古代女子对美满生活的追求.2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五代〕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单独一人承当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3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现实主义古代诗词51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五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2蝶恋花·春暮李冠/ 李煜〔五代〕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渐觉一作:早觉)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依稀一作:依依)“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3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李煜〔五代〕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首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现实主义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为主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现实主义古典诗歌的例子:
1.《诗经》中的《凯风》:这首诗描绘了母亲抚养七个子女的艰辛,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敬意。
同时,诗中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反映,如“棘薪”、“寒泉”等意象,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苦难。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述了杜甫自己的生活困境,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中描绘了他居住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他的贫困和无助。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3.白居易的《卖炭翁》:这首诗以卖炭翁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他的痛苦经历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剥削。
诗中通过对卖炭翁的描写,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辛酸。
4.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这篇文章通过捕蛇者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通过对捕蛇者的悲惨经历的描写,柳宗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些现实主义古典诗歌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们以朴实自然的语言、细腻真实的描写和深入人心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多样。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一、原文:《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衍生注释:1. 伐薪:砍柴。
这里指卖炭翁砍伐树木作为烧炭的原料。
2. 营:谋求。
3.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这表明那些宫使是奉了帝王的命令行事。
4. 直:通“值”,价格的意思。
在这里表示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来充当一车炭的价值,实际上是极低的价格,是一种掠夺。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通过描写卖炭翁辛苦烧炭以及炭被掠夺的遭遇,反映了唐代“宫市”这一畸形制度下老百姓深受剥削的社会现象。
情感上,诗中充满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从对他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描写,可见他劳作的辛苦。
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更是将这种矛盾的心理刻画出来,突出他生活的艰难,以及对炭的价值的担忧。
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受压迫百姓的怜悯。
表现手法上,它生动的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了卖炭翁的形象,如开篇对卖炭翁形象的刻画,使这个穷苦老人跃然纸上。
还有叙事的手法,完整地讲述了卖炭翁烧炭、卖炭被掠夺的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增强了感染力。
四、作者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他关心民生疾苦,很多诗作都是反映社会现实,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卖炭翁》就是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下层人民所遭受的剥削。
老师引用《卖炭翁》中的诗句说:“就像白居易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啊,卖炭翁这么穷苦,在寒冷的冬天,衣服单薄,还因为担心炭卖不上价钱而希望天更冷一些,可见底层人民在当时的无奈。
超现实主义诗歌 日出
超现实主义诗歌日出站在海边
面向东方
等待着太阳升起
等待着喷薄朝阳
那一圈圈的红艳
点点晕染
那一层层的绚烂
冉冉发光
那火红火红的光焰啊
就这么奋力一跃
一轮朝霞满天
照红了海
照红了地
照红了整个整个的东方
它从遥远的海平面漫上来
它从辽远的白云间漫上来
漫过了群山
漫过了小溪
漫过我眸中涌出的热泪
漫进我胸中滚烫的情怀
它生生不息
它喷薄万丈
它燃烧着心中的五湖四海
它点亮了世间的万千景象
日出,喷涌的火炬
它以英雄的风采开天辟地
它以无畏的气概傲然挺立
它以铮铮的形象血气方刚
它以熊熊的光辉普照大地
它是清晨吹响的冲锋号
它是战士心中盛满的烈酒
它是亲人厚重的嘱托
它是人间圣洁的悦动
一团火、一杆旗
跳跃、震撼、再跳跃、再雄起烈烈真情,超然脱俗
不朽图腾,满满聚集
如果再与日出来一次深情对望你就会发现
谁若能把自己点燃照亮
谁就会同太阳一样辉煌。
试举例说明诗经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诗歌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歌。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主张作品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并着重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下面是一些诗经中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歌的例子:
1.《大雅·祭马》: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位王后为纪念自己的先王而举办的祭马仪式。
它描写了王后的悲痛情绪和祭奠仪式的具体细节。
2.《小雅·比干》: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位贵妃比干为了阻止王子去战场而痛哭流涕的故事。
它描写了贵妃的悲伤心情和她的努力。
3.《大雅·国风》: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位国王的政绩和他的人民的生活情况。
它描写了国王的治理能力和人民的生产劳动情况。
以上是几个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经诗歌的例子。
通过对这些诗歌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诗经中的现实主义内容主要包括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城市诗歌
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城市诗歌
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城市诗歌通常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城市景象和城市人情,着重塑造城市生活中细节的深刻感受和真实性。
以下是一首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城市诗歌:
《在城市的街头》。
人行道上纷乱的脚步声。
汽车在街上奔驰飞驰。
建筑物高耸入云。
灰色的天空上响起轰鸣。
我走在这个城市的街头。
感受到城市的脉搏与节奏。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他们的背景各异。
但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
有人奔波于工作之中。
有人享受着时尚的生活。
也有人穷困潦倒。
漂泊于这座城市之中。
城市,一座充满着矛盾与激情的地方。
各种生命在这里交织着。
传递着无限的可能。
我爱这座城市。
因为它让我感到生命的激荡。
也许,我们每个人在这座城市之中。
唐代现实主义诗词大全
唐代现实主义诗词大全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
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
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唱歌。
我在此整理了唐代现实主义诗词,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唐代现实主义诗词1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到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头,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沉醉在鸟语花香,最终,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美丽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布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爽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细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表达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支配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现实主义诗人段民生诗歌
现实主义诗人段民生诗歌第一篇:
《缘份是一座桥》
作者:段民生
缘份是一座桥,连接两岸。
真情是一条河,永远流淌。
友谊是一棵松,永远企盼。
朋友是一盆宝,永远陪伴。
早上好的问候,永远难忘。
老朋友的祝福,永远向往。
热乎乎的情谊,永远称赞。
笑吟吟的容颜,永远仰望。
第二篇
《携笔从戎》
作者:段民生
莘莘学子,携笔从戎。
参军报国,立业建功。
保国卫家,爱党爱民。
立志为国,建立功勋。
第三篇
《人生不求满分》
作者:段民生
人生不求满分,只求生活满足。
生命不求富贵,只求快乐健康。
迎雪傲霜体魄,争奇斗艳竞芳。
愿人人都健康,愿人人都平安。
早中晚上均好,祝愿如意吉祥。
祝愿大家幸运,祝愿积极向上。
第四篇
《一路芬芳》
作者:段民生
我的问候,有早有迟。
真情实意,贯穿终始。
友情第一,关爱时时。
草肥羊壮,安祥仁慈。
心有阳光,荣光一世。
身强力壮,平安无事。
一路芬芳,闲情雅致。
早中晚安,情谊诚挚。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杜甫现实主义诗歌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此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也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21、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心理现实主义 现代诗歌
心理现实主义现代诗歌我穿梭在城市的街巷,像一只迷茫的鼠,高楼是巨大的墓碑,阴影将我紧紧裹住。
人们的脸是冷漠的面具,笑容是僵硬的符号,我在人群中呼喊,声音却被喧嚣吞掉。
我的心是一座孤岛,四周是茫茫的烦恼,那闪烁的霓虹灯下,藏着无数失落的魂灵。
一、从意象看心理。
1. “像一只迷茫的鼠”- 这个意象特别有趣又很深刻。
把自己比作一只鼠,首先鼠在我们的印象里是渺小的、偷偷摸摸的,而且总是处于一种惊恐和不安的状态。
在城市里,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这样一只鼠,说明他在这个城市里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很弱小,可能随时会被城市的庞大和复杂所吞噬。
就像我们有时候去一个超级大的商场或者一个陌生的繁华都市中心,那种自己特别渺小,不知道往哪儿走的感觉,诗人把这种感觉放大并且形象化了。
2. “高楼是巨大的墓碑”- 这可真是个超酷又有点吓人的比喻啊。
高楼本应该是城市繁荣的象征,但是诗人却看成墓碑。
这反映出他内心对城市的一种恐惧和压抑的情绪。
也许在他眼里,城市的高楼虽然壮观,但是却冰冷无情,就像墓碑一样,给人一种死亡、压抑的感觉。
就好比我们在一些大城市里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有时候会觉得很压抑,像被困在一个混凝土的森林里,诗人把这种感觉通过这个意象表达得很绝。
3. “人们的脸是冷漠的面具,笑容是僵硬的符号”- 这个描写特别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疏离感。
我们经常会在城市里遇到很多人,表面上大家都在笑,但是那种笑好像不是发自内心的。
诗人把人的脸比作冷漠的面具,笑容比作僵硬的符号,就像在说大家都在伪装自己,没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别人。
这就像我们在地铁上看到周围的人,虽然都挨得很近,但是感觉彼此之间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墙,谁也进不了谁的世界。
二、从整体氛围看心理状态。
整首诗的氛围是非常压抑和孤独的。
从“我在人群中呼喊,声音却被喧嚣吞掉”可以看出,诗人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是被忽视的,他试图去表达自己,去和外界交流,但是城市的喧嚣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把他的声音都给淹没了。
超现实主义诗歌
在隐蔽的真言上面
白色与白色和兰色之间
花彩石与石花之间
一千只手臂之间
赤裸之躯
穿过血液与梦幻的女人
比空间更为真实的空间
空间在隐蔽的脚印上面石与巨石之间太阳与雪之间风与秃鹰之间乳房流出穿过舌间与血液的乳汁歌声比时间更为久远在隐蔽的真言上面白色与白色和兰色之间花彩石与石花之间一千只手臂之间赤裸之躯穿过血液与梦幻的女人比空间更为真实的空间
《空间》
在隐蔽的脚印上面
石与巨石之间Biblioteka 太阳与雪之间风与秃鹰之间
乳房流出
穿过舌间与血液的乳汁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咱就说杜甫吧,他的诗那可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
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就把当时贫富差距那么大的情况说得明明白白的。
他就像一个拿着笔的记者,走到哪写到哪,看到老百姓受苦,心里难受啊,就把这些事儿都写进诗里。
杜甫的诗里充满了对穷苦大众的同情,感觉他就站在那些可怜人的身边,为他们喊冤叫屈呢。
还有白居易,他写诗也特别实在。
写《卖炭翁》的时候,就像是在给我们讲一个老爷爷的悲惨故事。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老爷爷多可怜呐,辛辛苦苦烧炭,结果还被人欺负。
白居易就用他的诗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他肯定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公平点,让这些辛苦的人能过上好日子。
现实主义诗歌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好与坏。
诗人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写进去了。
他们的诗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这些诗流传到现在,咱们读起来还是能感同身受。
就好像诗人穿越了时空,拉着我们的手,说:“你看,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
”我们能从诗里了解
到以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而且这些诗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毕竟现在可比以前好多啦。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啊,就是这么有魅力,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让我们能和古人在情感上有那么多的共鸣呢。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原创版】目录1.现实主义诗歌的定义与特点2.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3.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4.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5.现实主义诗歌的现代意义和价值正文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以真实世界为创作对象,旨在揭示社会现实、反映生活真实的诗歌艺术形式。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实主义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历程可谓悠久。
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作品描绘了古希腊社会的英雄传奇和生活场景。
随着历史的推移,现实主义诗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丁、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均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唐宋时期的诗歌,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它们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次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运动,如徐志摩、朱自清等诗人的作品,它们展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近年来,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市场,许多诗人如北岛、舒婷等,继续发扬现实主义精神,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
它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艺术的形式和内涵,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诗人。
同时,现实主义诗歌对于宣传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现实主义诗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关注时代发展,反映人民生活,传播正能量,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现实主义诗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反思生活的镜子,让我们在诗歌中找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总之,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形式。
它关注时代、反映生活,传承着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重题其三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遣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现实主义诗歌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诗歌名词解释现实主义诗歌指的是一种追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流派。
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札克、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意大利的帕夫瑞莱蒙蒂等。
现实主义诗歌以真实、客观、具体的描写为特点,通过对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描绘,传达出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体验。
与讽刺和幽默的手法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怀和批判,批判社会的不合理和不公;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真实感受。
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还包括语言简洁、平实明了,追求文字的简约和纯粹。
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此外,现实主义诗歌还注重对细节的关注,通过详实的描写,展现出细微之处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社会问题。
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主题广泛,既包括对社会问题的关怀和批判,也包括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和抒发。
诗人通过全景式的展示,传递出对现实世界的深切思考和情感体验。
现实主义诗歌常常以悲剧为主,揭示出社会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反映出人生的残酷和无常。
现实主义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在文学上开创了新的风格,使现实成为写作的主旋律,推动了文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仍然具有现实性和观赏性,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社会、文化以及人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现实主义诗歌的精神也延续至今,并在不同的文学形式和艺术创作中得到发展和传承。
尽管现实主义诗歌在20世纪中期后逐渐衰落,许多流派的兴起和文学趋势的变迁使其相对较少被人关注,但其对于文学和社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以其真实和客观的表现形式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现实主义诗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对于塑造现代文学的风格和写作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题的诗歌流派。
它强调对生活的真实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不回避现实中的困境和矛盾。
现实主义诗歌追求真实、客观和精确的描写,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把握,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
现实主义诗人们通常以直白、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诗意的华尔兹,而是更注重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的关切。
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揭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人们的困境和苦难,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幸福的向往。
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包括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海燕》、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苍蝇》、梁启超的《百年枯树》等。
这些诗歌作品以真实、质朴的笔触展现了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冲突,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揭示出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和力量。
现实主义古诗
现实主义古诗
现实主义古诗,那可真是诗歌世界里的一面明镜啊!
你想想,李白的浪漫让人如痴如醉,可现实主义古诗就像是一位老老实实讲述生活真相的长者。
比如说杜甫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不就把官吏的蛮横和百姓的凄苦描绘得淋漓尽致吗?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平的事儿,那种愤怒和无奈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再看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穿着单薄却还希望天气更冷些,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得多让人心酸啊!这不就像我们为了生活拼命努力,哪怕再苦再累也不敢停下脚步吗?
现实主义古诗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就是实实在在地把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给你摆出来。
它不像是一场美梦,更像是一记警钟,敲醒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它难道不是我们了解过去社会的重要窗口吗?难道不是让我们更珍惜当下的生活吗?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古诗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它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真相,懂得人间的疾苦,也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
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
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现实主义诗歌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
它强调“事实性”,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人物、景象等为主要特征。
本文将就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做一简要分析。
首先,现实主义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感,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关注。
现实主义诗人要求追求真实性,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用与生活无异的朴素语言,把现实中的人和事具体地表现出来。
他们主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来传递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深度,体现人类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本质。
在现实主义诗歌中,内容是最为重要的,作家通过真实描述,让读者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其次,现实主义诗歌具有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
现实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作用是反映现实,传达真实的感受和情感。
因此,现实主义诗歌的主题往往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如社会现象、生活压力、生命的意义等。
诗歌中的人物和事情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通过艺术的创造和表现再现现实。
现实主义诗歌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感触。
第三,现实主义诗歌具有社会性和人文性。
它主张诗歌要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贡献。
现实主义诗人不仅是文化工作者,也是社会的批判者和改革者。
他们以人文关怀和尊重为中心,关注人的本质和价值,提倡人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因此,现实主义诗歌常常具有一种在现实中的文化信仰,尊重人类的尊严和美好的生活追求。
这种文化信仰推动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发展。
第四,现实主义诗歌具有反抗的性质。
现实主义者认为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种种不公和不合理的现象,他们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不满。
现实主义诗歌从反叛和批判的角度去描述和抨击现实的丑陋面,它传达了对生活的想象和期望。
现实主义诗歌拒绝玩弄词藻,拒绝抒情夸张,它们更注重现实的真实情感和社会价值。
最后,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的反叛。
它不在乎形式和传统的规则,而是力求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从这一角度看,现实主义诗歌在当时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是对传统文艺理念的一种解构和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诗歌
阐述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
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
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因此我个人觉得现实主义诗歌更能如实反映当时人的生活状况,有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诗歌。
阐述《诗经》中,《硕鼠》的审美意蕴: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重税的剥削之诗。
农民无法忍受课税负担沉重,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慨和控拆。
这首诗全用比体,以物拟人。
诗体的三个部分结构相同,意义一致。
从历史背景上看,当时社会对土地按亩课税,实施封建课税法,封建的生产关系已在发展着。
即是说,在农业奴隶劳动上的榨取关系已经衰废了,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和发展。
农民群众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生活举步维艰,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得阶层关系的对立日趋明显,才使得受苦群众不得不仰天长号。
从形象刻画上,全诗由两个层面描绘了本诗的主题,一是从正面刻画的“大田鼠”的形象,给人一开门见山留下了老鼠丑陋贪婪又狡黠的首映效应,同时也让广大受以压迫的人民群众对此贪得无厌的形象产生共鸣,借以抒发他们的愤懑之情!二是作者刻画穷苦民众的一次次诉苦中烘托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
从反应的社会现实上,群众一直渴望有块“乐土”可以免受压迫剥削的痛苦,但是哪里知道“大田鼠”是到处都有的,“乐土”也只不过是存在于农民阶级意识中的幻想而已,诗人说作歌告哀,骚人说发愤抒情,也只不过是无奈倾诉而已。
在封建制度的笼罩下,这样的生活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硕鼠》一诗以形象的比喻,层层推进的深刻内涵,通俗寓于全诗的感情线索中,揭示了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也烘托了受压迫民众的无奈与无助,同时也隐喻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下残酷的社会现实,也从侧面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阐述《诗经》中,《采薇》的审美意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要开始一种“不遑起居”的生活,主人公心情的凄凉自然是不可言喻的。
那“依依”的“杨柳”虽代表着温柔的乡情,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幸福即将不再,这“杨柳”也见证了抒情主人公哀婉凄切的别离,寄托着主人公魂牵梦绕的乡愁和与亲人相会无期的感伤。
客体之景与
主体之情相反相成,衬托出一幅离家远戍的悲苦画面。
依恋、留别内涵的“杨柳”意象遂成为后代作品中描写离别的专有名词,到唐代还发展成为一种“折柳赠别”的习俗。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不合时宜的“雨雪”取代了主人公即将归乡本应有的欢愉,凝聚了在回乡时刻回味一生所体会到的人生无常的悲伤和世事苍茫的感怀,这“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愁绪使得他只能“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了。
漫长的道路,痛苦的煎熬,心中充满不尽的哀伤。
道路向前延伸,哀伤也将继续,又有谁能理解这不尽的哀伤呢?整个诗章充满人生感伤的情调,这是戍边士兵的痛苦生活酿造出来的满腔真情。
它熏染到依依的杨柳上,凝结在霏霏的雪花里,也渗透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
阐述《十五从军征》的审美意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
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
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
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
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
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阐述《七哀诗》的审美意蕴: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在交待当时的局势。
“乱无象”正是军阀横暴,民不聊生的概括。
诗进而对这种混乱局面指出其形成,是因“豺虎方遘患”所致,一下子就把对祸国殃民的“豺虎”即军阀的愤恨表达了出来。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这四句,写作者在混乱局势下,无可奈何被迫迁移。
作者本从洛阳流离长安,现又要离开长安,故云“复弃”;“荆蛮”是远离长安的偏远之地。
特地指出加以点明,以显示这次“委身”仍是出于无奈。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兵荒马乱之际,生离等于死别,“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就是写出了离别时的悲痛场面。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对当时长安四周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白骨盈积”的惨象,仅用十个字就作了高度概括。
“无所见”正是为了强调下句的“白骨蔽平原”。
这五个字极富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目的图景。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诗人选择了一个饥妇人由于万般无奈,只好弃子逃难的场面。
草丛中呱呱待哺的婴儿,不久就要变成一具白骨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但弃子求生的饥妇人是否能逃脱饿毙的厄运尚不可知,她心中明白,等待着自己的同样是死亡。
这真是惨绝人寰。
“驱马弃之去,
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目击者王粲在这惨绝人寰的饥妇弃子的事实面前竟因毫无解救办法,也只好一去了之。
诗最后写作者登上霸陵,回头遥望长安,伤心感叹。
霸陵是文帝的墓葬,文帝时代是汉代的太平盛世,因而,“下泉人”既是借用《诗经》典故表达“思治”求安,“思明王贤伯”的心愿,也隐寓了对贤明的汉文帝的怀念。
《七哀诗》表达了诗人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痛苦,希望国家安定的进步思想。
这一主题,是结尾四句点明的。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既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概述,又有饥妇弃子的典型事例的刻画,这样忠于现实的抒写,使全诗的悲剧气氛更加浓厚。
阐述《无家别》的审美意蕴:
诗题“无家别”,第一大段写乱后回乡所见,以主人公行近村庄、进入村巷划分层次,由远及近,有条不紊。
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节。
第三大段写主人公心理活动,又分几层转折,愈转愈深,刻画入微。
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诗人还善用简炼、形象的语言,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诗中“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概括性更强。
“蒿藜”、“狐狸”,在这里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谁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园中长满蒿藜?在人烟稠密的村庄里,狐狸又怎敢横行无忌?“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仅仅十个字,就把人烟灭绝、田庐荒废的惨象活画了出来。
其他如“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征性的。
正因为是“老寡妻”,所以还能在那里苟延残喘。
稍能派上用场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
诗中的主人公不是刚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吗?诗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直接出面,对读者诉说他的所见、所遇、所感,因而不仅通过人物的主观抒情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通过环境描写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几年前被官府抓去当兵的“我”死里逃生,好容易回到故乡,满以为可以和骨肉邻里相聚了;然而事与愿违,看见的是一片“蒿藜”,走进的是一条“空巷”,遇到的是竖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满目凄凉,百感交集!于是连日头看上去也消瘦了。
“日”无所谓肥瘦,由于自己心情悲凉,因而看见日光黯淡,景象凄惨。
正因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结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战区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