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特征
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现实主义概述“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初是个哲学概念,和我们后来所说的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可说是毫无关系。
照韦勒克的说法,“席勒和弗·施莱格尔大约是第一次把这个术语应用到文学上来”,以后,“这个术语在德国浪漫主义者中间被相当频繁地使用着”,但当时它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既未被用来指称某些作家,更未被用来指称某种文学流派。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特定的文学艺术运动,成为一个与特定思潮相联系的概念;但是,“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后来在四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著作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当一个术语的意义已经被大大地延伸,在某种意义上已被普遍化的时候,要固守它原来的意义就极为困难,“现实主义”一词的命运就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不得不承认有广义的现实主义和狭义的、即原来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想、态度的现实主义和作为一种文学运动的现实主义之分。
我们这里讨论的现实主义是指严主干19世纪30、40年代的,一个声势洁大、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
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文学运动有一个过程。
最初,“现实主义”所指的是法国19世纪中叶以库尔贝为代表的一个艺术运动。
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和一些与他待有同样观点的画家、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经常聚集在一个叫昂德莱的啤洒店里,他们中有尚佛勒里、波特莱尔、杜朗蒂、蒲鲁东等,他们的集会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出于志同道合,一起发泄对社会现状和官方学院艺术的不满。
库尔贝的画大多是他故乡奥尔南地方的人物与风景,他在画上的签名总是“无理想无宗教的库尔贝”。
他的作品一再受到学院派的攻击,被视为“粗俗”、“下流”,特别是1853年展出的(浴女)更招来一片责骂之声,因为他所画的不是在规范化的背景中的体态优美的模特儿,而是现场的普普通通的浴女。
人们攻击它是“现实主义”,在当时,“现实主义”显然被当成是“粗鄙”、“不成体统”的同义词。
美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分析
美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分析美国文学自从建立之后,一直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思潮。
它把握当时美国经济、政治惨淡、社会流动的现实情况,特别强调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性,并且要求写实,强调写作人员要真的关注现实。
那么,什么是现实主义呢?它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写作方式,一种对于生活事物的关切和思考的哲学。
现实主义对小说的写作给出了严谨的结构和思考方式,艺术上力求真实性和叙事的合理性。
从构成元素上来分析,现实主义侧重于写作者应该努力表现现实,而不是想象出来什么耸人听闻的故事。
现实主义还要作家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构架、场景人物设定上力求求真,必须按照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予以描绘,不能貌似真实,实则假话连篇。
如果要说究竟哪一部小说是美国现实主义写作的典范,那一定要提到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这部小说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个美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标杆。
首先,《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是现实主义的经典题材——反对人性中的邪恶、探索人性善良的本性。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一个孤儿哈克贝里的成长历程展开的。
在小说的道德和思想层面上,作者通过哈克贝里的生活体验,传达了他在人性善良中寻找真理的过程,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破坏和歪曲的现实。
其次,《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写了美国南部奴隶制度时期的真实生活场景,具体地展示了那个由奴隶主和黑人组成的社会环境。
作者巧妙地利用哈克贝里和他自由黑人朋友吉姆的旅程,让读者感受到了奴隶制度的残酷现实和黑人面临的非人的境遇。
此外,作者还从哈克贝里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许多家庭和教育学的细节问题。
在这些问题下,作者深刻分析了人类的天性,以及如何教育和运用其天性来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总的来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极大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写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其题材深入现实生活,写实大胆。
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是指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一种主张通过对外部环境和人物的客观描述,反映现实的文学流派。
它在美国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将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论述。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密不可分。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美国社会开始发生了大量的变化,社会阶层和价值观的巨大分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变化生产了许多焦虑和不安,这种情绪也传递到了文学中。
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学无法反映当代现实的真实状态,他们希望寻找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来揭示时代的真实面貌。
另外,由于前半段的浪漫主义文学过分强调情感和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追求真实、客观、现实的文学流派势在必行。
对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原始动力,可以追溯到1850年代,那时是美国南北战争前的时期,艾米莉·狄金森和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文学热潮,但是这种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和想象,不适合用来反映社会现实。
因此,许多作家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随后进入了188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崛起。
美国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科技革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R·H·戴维斯,马克·吐温等先锋作家开始创作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摒弃了以往文学中浪漫主义的情感体现,而采取对作品中人物和环境进行描写和揭示的方式。
他们不再刻画英雄,而是刻画普通人,并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研究。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兴盛和衰落的阶段相互交替。
在19世纪80年代的末期,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期,作为代表的小说家有马克·吐温,斯蒂芬·克莱恩以及威廉·迪安·霍维尔等等。
他们深入描述了美国社会中各个阶层以及一代人的生活情况和价值观,充分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特点。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结果,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萌芽,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最终达到整个欧美文化的高峰,成为十九世纪西方一个主要的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所以这个时代的实主义世界观更多看到的是人类恶的本性,以及人类历史中周而复始的经验悲剧。
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在时代交迭中移易更新,现实主义有着高扬低回的曲折发展过程,但因其所固有的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使它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分析和把握,也有益于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
本论文把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研究的着重点投放在对作品的体验与把握中,因为作品不仅是个人化的文学传达方式,更是倾注了作家对于广大民众生存境况与生活命运的同情关心和理解拯救的呈现。
从十九世纪的艺术立场上反映广大民众对于现实变革利害攸关的联系和价值判断的作品,也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营养的丰富性和多维度提供了良好基础。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无论是从创作手法还是写作视角上都呈现出单一到多样化发展,并在后期形成多种流派,这一基本特征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多元化发展的出现,例如心理现实主义、纪实现实主义、象征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守望等文学流派,都可以看作是对十九世纪文学的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共性特征目前我国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共同的特征研究得比较全面和成熟,概括起来其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客观具体,追求真实的艺术模式,强调如实反映生活。
偏重于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手段,展现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相符合。
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时代背景19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
人们对传统宗教和道德观念的怀疑也在逐渐加深。
这些社会变革在文学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二、客观写实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客观而准确的描绘,力求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
作家们以现实世界为创作对象,通过对社会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描述,展现出社会的真实面貌。
他们力求将作品中的人物与社会结构相结合,展现出人类生活的真实状态。
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映。
作家们通过作品的叙述、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揭示出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他们以笔触揭示出社会的丑恶、不公和黑暗面,批判社会的腐朽和不公,力求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人物的普遍性和裙体形象现实主义文学塑造的人物具有普遍性和裙体性。
作家们努力刻画出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力求揭示出人类内心的普遍共鸣和共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通常是社会中普通的人们,他们的性格、言行和命运都能代表一定社会裙体的特征。
五、反对浪漫主义和理想化倾向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浪漫主义和理想化倾向,强调对生活的客观观察和真实描写。
与浪漫主义文学相比,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对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平凡和复杂的表现,以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六、语言格调的平实和朴素现实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通常以平实和朴素为主,力求展现出真实的社会语言和日常用语。
作家们避免夸张和华丽的修辞,力图用朴实的语言描绘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以上基本特征贯穿始终,表现出作家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反思。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促使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产生深刻的思考。
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也延续至今,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与19世纪社会的巨大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当时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现,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抗衡和补充。
本文将简要介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真实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的描写,追求客观的表现方式,力图在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作家通常会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和体验作为创作对象,力求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
2.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品中常常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3. 人性关怀现实主义文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关怀和探讨,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念,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4. 对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断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进行批判和颠覆,试图摆脱浪漫主义文学的夸张和虚构,追求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表现方式和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选择平实的语言和描写方式,力求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
5. 对艺术的追求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对艺术的自觉和追求高品质的审美追求。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在作品中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现方式的保持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和追求,力求给读者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学享受。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真实描写、社会批判、人性关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艺术的追求等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其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批判,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关怀,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思想启示。
19世纪西方文学作品赏析 (课后题)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以人道主义为创作的思想基础,深刻地揭露批判现实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3.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唐璜》拜伦●说明“拜伦式英雄”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拜伦在诗歌中塑造了“拜伦式英雄”的形象,其主人公多是高傲倔强,忧郁孤独、神秘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又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英雄性格,有拜伦个性气质的深刻烙印。
1.《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孤独、忧郁、叛逆的哈罗尔德形象,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2.“东方叙事诗”里有进一步的发展,多是异教徒、海盗、叛逆者等社会边缘人物,他们往往在各种极端的事件中采取行动,与命运或恶势力抗衡。
他们有激昂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力,无限的精力,英勇无畏。
虽然行动最后遭到失败,然而他们都能骄傲地忍受可怕的命运,毫不妥协。
主人公身边总有一位美丽女子,向他献上火热爱情,且忠贞不渝。
3.剧诗《曼弗雷德》等作品中“拜伦式英雄”发展到顶峰,曼弗雷德是一个超人的形象。
●《唐璜》的想内容1.讽刺“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2.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3.对生与死等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唐璜》的术成就1.辛辣的讽刺。
2.传奇性。
(离奇的故事,如人吃人的悲剧,土耳其宫闱内的风波得等。
3.抒情性。
4.插话。
5.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以悲壮、诙谐、揶揄、热情等各异的风格杂糅并置。
6.是明白而晓畅的,以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
(八行诗体)。
●分析作品中唐璜这一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2)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3)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4)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司汤达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批判现实主义。
三、《红与黑》书名的含义:“红”红色的军装象征着资产阶级革命;“黑”教士的黑袍,即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
四、《红与黑》的突出成就也表现在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
五、《红与黑》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2、《红与黑》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3、《红与黑》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
六、《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绘写之一”,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七、《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一个完整的社会”指第一部分是《风俗研究》、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第三部分是《分析研究》八、《人间喜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九、《人间喜剧》的思想特征1、《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2、《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3、《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人间喜剧》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描写到底层人物。
十、《高老头》主要人物有: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德·鲍赛昂子爵夫人十二、《高老头》思想内容:1、《高老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2、《高老头》还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揭露了统治阶层得卑鄙丑陋,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3、《高老头》还反映了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的深刻了解,显示了复辟时期贵族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过程十三、福楼拜代表作品:1856年4月的《包法利夫人》、新型的史诗小说《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十四、《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征:1、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2、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3、小说结构上有新的创造十五、《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唯一一部正面反映了劳资矛盾的作品十六、狄更斯的创作时期:第一时期是1841年以前,从1837到1841年,狄更斯接连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利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5部长篇小说;第二时期从1824到1858年,这一时期时间跨度最大,作品也最多,共创作了《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六部长篇小说;第三时期从1858年到作者逝世,这一时期共创作了《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4部长篇小说十七、狄更斯小说的创作特征: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三个基本侧面,首先,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次,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第三,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而贯穿这三个方面的则是作者的人到主义思想。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时间: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也早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三大自然科学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学等理论基础。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反映社会时代,描绘生活风俗,再现社会历史。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1.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2.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斯丹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侧重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作家侧重表现外部社会形态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前期:19世纪30-60年代,中心在法国(发源地)、英国;后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法国现实主义:(一)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依恋。
奠基人:司汤达、巴尔扎克。
司汤达的文学评论《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外国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概要
26
惠特曼/二、《草叶集》/㈢思想内容
1、歌颂自然 大地是美好的,/ 星星是美好的,/附属于它们 的一切也都是美好的。 ——《自我之歌》 多么新奇!/多么真实啊!/足下是神圣的土地,/ 头上是太阳。 ——《从巴门诺克出发》 ※《草叶集》歌颂自然特点之一:自然中常见的 一切一切都使诗人无比喜悦、无比惊叹,诗人沉醉 在与自然界协调一致、与宇宙万物一起生长的欢乐 之中。乐观是贯穿其诗的基调。
14
19世纪美国文学概况/(三)废奴文学 ◇希尔德烈斯(1807—1865)
○《白奴》(1836),原名《阿尔琪·摩尔的回 忆》。情节由阿尔琪·摩尔自述。“第一部十足的 反蓄奴制的小说”。
主要人物:混血奴隶阿尔琪·摩尔;其生身父亲、 庄园奴隶主摩尔上校;反抗斗士汤姆士。
※ 思想内容:描述了广大黑奴的悲惨命运,控诉 了蓄奴制的罪恶。小说白人父亲压迫黑人儿子的情 节,使压迫者在摧残被压迫者的同时,把自己的精 神和人格“降低到动物的水平”。
19
美国文学概况/(四)现实主义文学 ◇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 ○《小麦史诗》三部曲,第一部《章鱼》,表现了农 场主同铁路资本家之间的冲突。
情节:圣基恩河流域一带土地,由政府拨给南太平 洋铁路公司,利益矛盾酿成武装冲突。
铁路——如同章鱼的腕足一样伸入农村,对农民进 行残酷剥削。 两种力量:铁路:追求利润的恶;小麦:善。
9
◇麦尔维尔/《白鲸》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细节都带有悲剧色彩的象 征暗示意味:伊斯梅尔从科芬旅店起程(科芬: Coffin,棺材),结束时浮在魁魁格的棺材上。 “皮阔德号”船员集体——象征美国社会。 白鲸——神秘莫测的自然力。
埃哈伯——对神秘力量的抗争和探求;悲壮的英 雄史诗;邪恶固执的复仇。
西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西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代表人物是司汤达和巴尔扎克,代表作品分别是《红与黑》、《人间喜剧》;英国的代表人物:勃朗特姐妹、狄更斯《双城记》、《雾都孤儿》;俄国的代表人物是托斯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美国的代表人物是马克·吐温。
欧美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9世纪英国现实主文学继承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使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一、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描写劳资矛盾。
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的斗争生活,如狄更斯的作品维多利亚盛世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人道主义价值伦理观。
广泛而深入地探索人性。
如他的《双城记》真实地展现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二、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塑造个人反抗者和野心家的形象。
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用“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展现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又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通过爱玛的悲剧,揭露了庸俗、卑鄙和险恶的社会现实,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空虚堕落的生活,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金钱关系。
作者指出爱玛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诱使其由纯真走向堕落,而资本主义社会风行的利己主义、资产阶级虚伪的浪漫情调、禁欲主义教育、高利贷的盘剥则将其推向毁灭。
描写小人物的命运。
成功地表现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经历,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强烈鲜明的女权意识。
三、俄国的现实主义成就最高。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民主解放运动紧密相连。
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作为主要内容。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批判异常尖锐而全面。
不仅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还批判宗教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对贵族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民族出路的探索越来越迫切,对灵魂苦难的关注越来越执著四、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独特的形象系列。
如“多余人”、“小人物”、“忏悔的贵族”的形象系列。
如《叶莆盖尼奥涅金》奥涅金就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实主 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美国和欧洲上 层社会的生活为主,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深入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 公。他的作品《贵妇人画像》、《长篇小说 家的故事》等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 作
代表人物及作品
杰克·伦敦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问题,并通过细腻的 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代表人物及作品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 多以幽默的笔触描绘社会现实,批判人性的弱点。他的 作品《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拜金主义和物质追求,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贪婪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底层 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对于贫困、种族歧视、
性别平等等社会问题的关注。这种文学形 式强调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命运, 通过描绘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来反映社会的
现实问题
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 物包括马克·吐温、亨 利·詹姆斯、杰克·伦敦等
此外,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也 影响了后来的美国文学发展。 它所强调的个体和社会的关 系、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 无常性等主题成为了后来许 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同时, 现实主义作家的写作技巧和 表现手法也为后来的作家提 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美国现实主义文 学是美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 一环,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 描绘和反映,推动了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也影响了后来 的美国文学发展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的现实主 义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工人 阶级的生活为主,通过对人物的 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揭示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他的作品《铁蹄》、《狼的儿子 》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评价与来自响评价与影响01
浅议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浅议 1 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9
浅 议 1 纪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小说 9世
任 丽 娜
( 西安 欧亚 学院 陕 西 西安
706) 1 0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 本 文 回顾 分 析 了 美 国一 百年 多年 来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的发 展 历 程 。 美国 现 实 主 义 小说 是 1 9世 纪 3 O年 代 后 在 欧 洲 文 学 艺 术 中 占
映社会现实方面的真实性 与准确性 , 豪威尔斯 的现实主 义文学理论 影 响 , 就 了 美 国 后 期一 系列 的 现 实 主 义 作 家 。 他 的 代 表 作 《 拉 斯 ・ 造 赛 拉
帕 姆 的 发 迹 》 映 了早 期 资 产 阶 级 的 奋 斗 故 事 ,时 来 运 转 》 突 出 地 表 反 《 则 现 了 资 本 家与 工人 的 冲 突 , 触 深 入 到 两 大 阶 级 的 矛 盾 , 有相 当 的 社 笔 具 会 深 度 。 豪威 尔 斯 主 张 以 微 笑 的 态 度 表 现 美 国 , 护 资 产 阶 级 的统 治 维 秩 序 , 调 各 方面 的矛 盾 , 称 为 是 微 笑 的 现 实 主 义 , 早 期 的现 实 协 被 在 主 义 文 学 中 占据 了重 要 地位 , 称 为 美 国 现 实 主义 文 学 的 奠 基 人 被 。 其 次必 须 提 到 的 是 马 克 ・吐 温 , 通 过 创 作 把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他 推 向 了 高峰 ,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走 向成 熟 的标 志 。他 认 具 是
他打 破 了地 方 色 彩 小 说 的 框 框 , 人 们 的 生 活 画 萄 真 实 、 晰 、 彻 地 将 清 透 表现 出来 , 种 深 度 是 以 往 任 何 人 都 未 曾 达 到 的 。 他 的 作 品 中 那 种 愤 这 怒 的讽 刺 、 辩 的 政 论 性 、 腻 的 心 理 描 写 、 美 的 抒 情 气 息 以 及 简 洁 雄 细 优 和夸 张 的语 言 等 , 他 成 为 美 国 批 判 现 实 主 义 的 范 例 。 马 克 ・ 温 在 使 吐 两战 期 间 及 2 o世 纪 7 代 后 期 形 成 了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的第 二 O年 次 高峰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间 3 0年 左 右 , 生 了 福 克 纳 、 明 威 那 样 别 产 海 具风 格 的 大 师 级 的 作 家 , 更产 生 了像 杰 克 ・ 敦 、 莱 塞 、 泰 因 、 斯 伦 德 斯 多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与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与发展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真实、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它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性,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反思,呈现出人们社会和个体生活的真实面貌。
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发展。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1. 真实性: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个体经历的观察、描写和分析,使读者对社会和人类产生深刻的认识。
2. 反映社会问题: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人类的苦难和矛盾,呼吁社会改革和人的解放。
它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揭示常常具有批判性和批评性。
3. 人物形象的真实与典型并存:现实主义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追求真实性,又要具有典型性。
主要人物形象往往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风雨和挫折,展现出普遍性的人生命运,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4. 注重细节的描写:为了达到真实性和可信性的目的,现实主义文学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
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把握,能够更好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 语言简练明了:现实主义文学通常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风格,力求尽可能表达准确和精炼的意思。
这种风格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的内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现实主义文学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派别。
1. 俄国的“无名良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这种背景促使了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
其中,“无名良品”派的作家尤金·波纳托芙提出了“良好的实在的良品”的口号,并通过描写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
2. 美国的“硬汉主义”文学: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了“硬汉主义”文学派别,代表作家如杰克·伦敦、欧内斯特·海明威等。
1,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真实、广阔地反映社会历史生活。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乔治· 桑对巴尔扎克说:
“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 人类的来描绘。”这种客观写实和主观想象 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根本区别。(细节 真实和全景真实)巴尔扎克也强调“只有细 节才会形成小说的优点”。
2、着力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3、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都 德
1866年,都德发表散文和 故事集《磨坊书简》,两年 后,长篇小说《小东西》出 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 品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 集》(1873)如《最后一 课》、《柏林之围》
小仲马
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直到他7岁,大 仲马才认其为子。痛苦的家境对小仲 马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他后 来的文学创作大多以探讨社会道德问 题 为主题。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 《茶花女》一举成 名,1852年他又将 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成 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
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表现了无产阶级的为理 想而奋斗的革命激情。作者主要是工人、教 师、公社活动家、其他无产者。 以诗歌成就最大。 主要代表是:鲍狄埃、米雪尔、瓦莱斯、克莱 芒。 《国际歌》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
1825年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现实主义
宣言书 1830年《红与黑》 发表,现实主义文学诞生 的标志。 巴尔扎克是高峰。 巴黎公社文学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 后期出现自然主义倾向。
代表作家
梅里美(1803—1870) 具有浪漫主义品格。以 中短篇小说闻名,研究 人的心灵,发掘原始生 命形态,表现反现代道 德文明的主题。《高龙 巴》《加尔曼》(《卡 门》)“绝对自由”
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绪论1、思想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把研究分析社会为重要使命,把广阔真实地反映社会时代生活风俗作为创作的最高理想,通过文学再现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化。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控诉社会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且提倡社会改良。
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于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和异化;发掘探讨人性的弊病。
2、艺术特征:追求艺术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描写生活;竭力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客观真实精确,自我退隐。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刻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创造出一大批不朽的典型形象。
现实主义的两种类型:内倾性作家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性;外倾性作家侧重于描写外部社会形态。
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
法国1、特点:最早自觉地产生,具有理论的指导。
与后期浪漫主义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其思想内容突出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一层层人民在多重压迫之下的艰难生存状况。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反抗社会的小资产阶级英雄形象。
代表:梅里美《嘉尔曼》小仲马《茶花女》2、巴黎公社文学: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二十年间公社战士所创作的诗歌、散文戏剧、杂文等,诗歌成就最高。
基本主题: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罪恶、总结公社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号召人民起来为公社理想而斗争,表现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斗争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情感。
这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
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代表: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路易丝·米雪尔。
3、重要作家(1)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A美学思想:《拉辛与莎士比亚》文学应当随时代发展而变化,表现现实生活;伟大的作家都应当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自己时代的真实以感动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的创作不仅描写了当时生活的朴素与真实,还展示了人类激情中最细腻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特征
作者:曲喻鹏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0期
摘要: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指的是一种试图真实反映生活的趋势,不带一点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的主观性,现实主义文学于19世纪在美国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并一度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
可以说,真正的美国文学是从美国现实主义开始的。
自此,美国文学开始自成一体,表达方式和文学特征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韵。
关键词:现实主义主潮特征
19世纪后半期美国文坛出现的现实主义之风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极端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对,它加速了美国文学民族性的文明进程。
美国现实主义反映了1860年以后爱国精神与科学思考的胜利。
“作为社会和时代镜子的文学,它的表现形式势必随着社会的重大变迁而变迁,战前那种缅怀过去,耽于理想的浪漫主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作家们应该正视的是社会、人类和生活,于是现实主义就从这里开始逐步取代了浪漫主义。
”此时美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以理智的态度批判地看待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社会状况,严厉地揭露社会现实,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
其中最著名代表作家有布莱特·哈特、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等。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流派繁多,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主张文学作品要‘写真实’,他们一反过去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力求只反映‘真人真景真事’,并描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他们主张既不夸张、也不隐讳地描写生活,毫不留情地揭去蒙在生活中的面纱,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祸患。
”他们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并注重对历史文本的研究。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挑战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因此当现实主义成为欧洲、美洲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时,它也加速了美国文学民族性的文明进程,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
“乡土文学”的盛行成为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为独特的一面。
各地区风格独特的乡土文学成为美国现实主义的先声,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乡土文学”的作家着重描写本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劳动,往往带有地方色彩及方言,有时带有幽默笔调。
这种文学描绘本乡本土的传说与现实生活,地方色彩浓厚,基调是乐观的、抒情的。
布莱特·哈特是美国早期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扑克摊的流浪汉》被誉为乡土小说的主要代表作,莎拉·奥尼·裘维特是与哈特同时代的另一位具有鲜明乡土色彩的小说家,她被称为“当时令人赞美和大众化的小说家”。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广阔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从而构成一幅丰富深刻的社会史画卷。
文学应
当服务于现实生活,而现实主义文学恰恰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文学。
现实主义作家努力真实地刻画人们的生活,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主张将老百姓、土著人同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和远方的欧洲人一样看待,他们认为各个阶层的人都是艺术创作的对象。
豪威尔斯“呼吁小说‘停止制造生活的谎言’,他强调检验文艺的标准应取决于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程度,认为‘不哗众取宠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永远是美丽的美好的’”。
豪威尔斯认为浪漫主义是空洞和虚假的产物,只有把平日社会中发生的事和人“忠实地描写下来”才是真正的文学,在他的推动下,美国现实主义发展得格外迅速,很快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潮。
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特征。
现实主义作家着眼于现实生活,努力展现这个充满活力与矛盾、自由竞争与崇尚物质享受的新时代的同时也开始批判社会现实,即揭露美国社会的阴暗面。
马克·吐温作品《竞选州长》中,通过对美国“民主”、“自由”真相的揭露,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垄断美国政局的共和、民主两党,他嘲讽了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是造谣诽谤,欺骗民众。
为了维护党派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揭示了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
但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他们一般未触及社会矛盾与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大都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他们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处在大资产者和无产者之间,一方面,对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垄断非常不满,强烈谴责;另一方面,对于劳动民众所遭受的压迫和苦痛则深为怜悯和同情。
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等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正是通过刻画美国社会各阶层的典型人物,客观、真实地反映美国社会的各个侧面,是19世纪美国社会的缩影。
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揭示远远超过了一般作家。
豪威尔斯的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塑造了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资本家的典型,小说既揭示了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标注,又证明了拜金主义的罪恶魔力,触及了当时社会里婚姻与金钱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
现实主义文学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描写广大劳动群众的苦难生活及命运。
工人、农民、店员、水手、黑人常常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他们倍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对垄断资产阶级十分愤恨,向往自由和幸福,但理想往往不能实现。
现实主义作家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金钱和物欲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主张人的精神存在。
博爱思想是这一时期人道主义的突出特征,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情。
此外,由于战后的美国北部地区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南部正在恢复战争的创伤,西部有待于开发和建设,给人们的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因而民族自由的口号在战后一段时间内还颇有市场,如豪威尔斯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一方面他捍卫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批判美国现实的某些方面,主张艺术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只有对周围生活基本上持乐观看法,才可能是真正的美国现实主义者。
因此,他主张描写“微笑的美国”,这就使他的作品带有粉饰太平的倾向。
这种矛盾使豪威尔斯的创作方法获得了“温
文尔雅的现实主义”的称号。
尽管如此,豪威尔斯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上的奠基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
现实主义是美国文学中的主旋律,它虽有被其他文学思潮暂时替代的时候,但却始终难变其主导地位,一以贯之地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既不夸张,也不隐晦地描写生活。
他们张扬进步、肯定正义,正视现实,不尚空想,毫不留情地揭去资产阶级虚伪的有色面纱。
事实、观察、文件、确凿的证据,成了现实主义作家艺术创作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现实主义作品有时政论性特征,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发表评论,言辞激烈,爱憎分明,使作品具有了突出的批判社会的性质。
19世纪现实主义掀起了美国文学的第一次新浪潮,它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是研究美国文化、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线索。
参考文献:
[1]吴元迈.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一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2):257.
[2]王军,邱安昌.美国文学思想新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