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美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学意蕴,它源自于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和对不完美的接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残缺美的事物,比如一幅破损的画作、一个破碎的花瓶,甚至是一个身体上的疤痕。
这些看似不完美的事物,却往往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感,令人心驰神往。
残缺美不同于传统的美学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完美与完整的标准。
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引发了人们对美的新的思考和感悟。
残缺美是对现实的接纳和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残缺和不完美。
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瑕疵和缺陷。
正是这些残缺和不完美,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这种意义上,残缺美是一种对现实的真实呈现,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包容心态。
残缺美是对个体经历和内心世界的体现。
每个人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痕和创伤。
这些伤痕和创伤不仅是个体经历的痕迹,也是内心世界的镜像。
在这种意义上,残缺美是一种对个体经历和内心世界的认同和表达,是一种对人生苦难和坚韧的赞美和歌颂。
残缺美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它包含了成长、衰老、疾病、死亡等各种各样的现象和过程。
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现象和过程构成了生命的丰富多彩。
在这种意义上,残缺美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是一种对生命多姿多彩的颂歌和礼赞。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残缺美的认知和体验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开放和多元化,对残缺美的接纳和欣赏程度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以往被认为是“不完美”的事物,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和对残缺的接纳之间存在着新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残缺美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引领着人们对美的新的思考和感悟。
对于个体而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残缺美,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一议论文残缺美5篇
高一议论文残缺美5篇残缺美也叫缺陷美,是指因物体的残缺而展现出的一种特别的有别于“完美”的美丽;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议论文残缺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议论文残缺美1昙花虽美,却只绽放一夜;牡丹虽美,却华而不实;维纳斯虽美,却没有双臂。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完美与缺陷往往共存。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而伴随他一生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一个又一个缺陷。
完美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理想的寄托点,然而理想中的完美往往有些虚无飘渺,只有缺陷才是真实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也有雷电轰鸣,狂风怒吼。
有美丽怡人的夏威夷,风光无限的威尼斯,也有冰天雪地的两极,不断喷发的火山,惊心动魄的海啸和地震。
完美总是与缺陷共存。
也许会有人说:“世界并不完美,多么令人遗撼!”而我要说:“世界因缺陷而美丽!”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不分,浑沌一团,好似无懈可击,而正是盘古那一斧辟出的缺陷,才辟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女娲补天时,尚有一块没有补全,而正是因为这一缺陷,让大地有了四季之分和风雪雷电;大地东倾,应该也是个缺陷,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缺陷,才有了百川入海,泉水叮咚,江河瀑布,才有了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才有了“奔流到海不复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
同样,昙花正是因为短暂的开放,才显得美妙绝伦。
是的,世界因缺陷而美丽!人的一生也一样。
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或大或小的缺陷。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是何等的凄凉。
然而正是因为那“花飞花谢飞满天”的景象和黛玉的悲剧,塑造了中国文学的敢人形像;贝多芬耳聋之后,音乐创作有了质的飞越,谱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这样纯属精神的音乐;英国的海伦、中国的张海迪,她们都有先天带来的残疾,而她们并没有放弃自己,依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奋斗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她们的身体是残缺的,而她们的心灵、她们的精神是完美的。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残缺美是指在形式上或完整性上有所缺陷却依然令人触动并产生美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美学意蕴的核心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唤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残缺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整体的美。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看到完整、完美的事物才会被它们所吸引。
但残缺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隐藏美。
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自然界中的景观,一旦它们变得残缺,我们的目光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并发现它们的特殊之处。
这种对残缺美的赏识使我们更加敏感,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真正价值。
残缺美也能够激发人类的同情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完整的事物往往让人感到舒适和满足,但残缺的事物却引发了我们对于生命的关切和保护。
我们可能会对一棵被风雨摧毁的树木或一个战争中受伤的士兵产生深深的同情。
这种同情心激发了我们对于恢复和重建的渴望,使我们更加珍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残缺美还使我们反思和思考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对各种不完美和挫折,这些残缺和失败有时会使我们陷入迷茫和困惑。
当我们能够把这种残缺美观念延伸到人类的层面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又不完整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完整性赋予了我们特殊的情感和经历,并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激发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探求。
对于人类而言,残缺美是一种启示,提醒我们尊重、接纳和珍视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同时也鼓励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完善。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它强调对于不完美、残缺和缺失的事物或形象,所蕴含的独特美感。
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中,传递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和意蕴。
残缺美通过艺术的创作手法展现了生活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完美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残缺,则是与现实相对应的反面形态。
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完美,而艺术家通过对这些缺陷和不完美的表现,让观者更真实地感知和理解生活的本质。
残缺美追求的不是完美的形式和结构,而是那种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的情感和思考。
残缺美还表现出对于失去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分别和损失的情况,这种不完整的状态引起了我们对于珍惜和怀念之情的回忆。
残缺的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感,又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残缺美通过艺术的手法去咀嚼这种痛苦和伤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中的离别和再次相遇带来的强烈情感,进而使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残缺美还表现出对于人性和情感的关注。
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中,总有一些缺失和不足之处。
然而这些缺失和不足恰恰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共鸣的根源。
通过表现这些残缺和缺失,艺术家使观者能够更深刻地思考和体验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呼唤人们对于情感的包容和理解。
残缺美还寄托了一种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追求。
残缺意味着未完成、待修复,而修复则带给人们希望的光芒。
残缺的事物通过艺术的呈现,使观者在感受美的也能思考如何去填补缺失和改变未来。
这种寄托美好的追求,使残缺美成为了一种向前看、积极向上的美学表达。
残缺美是一种以不完美、失去和缺失为基础的美学观念。
它强调了生活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表达了对于失去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关注了人性和情感,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追求。
通过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和意蕴,残缺美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验生命的本质,并引导我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变化。
形容残缺美
形容残缺美
摘要:
1.引言:介绍残缺美的概念和意义
2.残缺美的表现形式
3.残缺美的价值和影响
4.结论:总结残缺美的特点和意义
正文:
一、引言
残缺美,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对于不完整、不完美事物的审美体验。
这种美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残缺美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引导我们正视生活中的不完美,从而更加珍惜现有的美好。
二、残缺美的表现形式
1.艺术作品中的残缺美
在艺术创作中,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家们常常刻意塑造不完整、不完美的形象。
比如雕塑《断臂的维纳斯》,绘画《格尔尼卡》等,都以残缺的形式传达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生活中的残缺美
生活中,残缺美表现在事物的不完整、不完美。
比如断壁残垣的古城,残缺的月亮,未完成的画作等,都能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三、残缺美的价值和影响
1.残缺美的价值
残缺美让我们正视事物的不完美,从而更加珍惜事物的美好。
同时,残缺美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残缺美的影响
残缺美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我们的坚韧品质。
四、结论
残缺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残缺美的经典语录
残缺美的经典语录
1. 残缺怎么就不美了?就像断臂维纳斯,那残缺的臂膀不正是她独特的魅力所在吗?让人对她充满了遐想。
2. 谁说残缺不能惊艳时光?月亮还有阴晴圆缺呢,但每次月圆时不照样让人陶醉,这就是残缺美的魔力啊!比如那缺了一角的青花瓷,不也有着别样的韵味吗?
3. 残缺美不是遗憾,而是一种别样的精彩呀!你看那破旧的老城墙,虽然残缺不全,但它承载的历史和故事不更让人着迷吗?
4. 难道残缺就不能成为一种风景吗?好比那棵被雷劈过却依然顽强生长的树,它的残缺不正是生命力的象征吗?
5. 残缺美其实有着无穷的魅力,你想想看,那有裂痕的玉佩,是不是更让人觉得珍贵和独特呢?
6. 不要小瞧残缺美啊!就像那本被翻烂了的旧书,每一页的残缺都有着主人曾经阅读的痕迹,多有意义呀!比如我和他一起读过的那本书。
7. 残缺美难道不是一种深深的吸引吗?如同那缺了一块砖的古寺庙,更显岁月的沧桑和庄严啊!
8. 残缺也是一种美呀,这很难理解吗?就像那掉了漆的老摇椅,曾经摇过多少温馨的时光,这就是残缺美的魅力所在啊!就像奶奶家的那把摇椅。
9. 残缺美有着别样的风情,难道不是吗?好比那幅被火烧过的画,残留的部分反而更具艺术感呢!
10. 残缺美怎么就不值得欣赏了?就像那有缺口的碗,用它吃饭时不也有着特别的感觉吗?。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指一种美感,它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在不完美的状态下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吸引力。
残缺美在美学上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具有深厚的意蕴和内涵。
残缺美带给人们一种真实感和自然感。
在完美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完美无缺的境界,但事实上,完美无缺往往只存在于理论上。
而残缺美却能够真实地展现事物的有限和不完美。
一件残缺的艺术品或物体,可能有刻意留下的缺口或瑕疵,但正是这些残缺让事物更加真实和自然。
它们打破了人们对完美的追求,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残缺美能够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在残缺的物体或艺术品面前,人们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填补其中的缺失,从而让作品显得更加丰满和有趣。
人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理解和解读残缺之美,这样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残缺美还体现了时间和历史的痕迹。
一个残缺的古建筑,一个破损的雕塑,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痕迹。
它们记录了过去的故事和人们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人们在欣赏和感受这种残缺美的也在体验历史的长河和人类文明的延续。
残缺美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
人们在面对残缺美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怜爱和关切之情。
残缺之美是脆弱的、易碎的,但正是这种脆弱和易碎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人们常常会对这种残缺之美产生一种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残缺美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内涵。
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真实感和自然感,激发联想和想象力,体现时间和历史的痕迹,并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
在追求完美无缺的社会中,残缺美提醒人们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并用心去体验和欣赏那些不完美的事物。
形容残缺美
形容残缺美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残缺美的概念
2.残缺美的内涵
3.残缺美的价值
4.如何欣赏残缺美
5.结论:残缺美的意义和启示
正文
【引言】
残缺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学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带有残缺、不完整的物体或者景象所呈现出的美感。
在传统的美学观念中,美往往是与完整、完美相联系的,而残缺美则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美。
【残缺美的内涵】
残缺美并不仅仅是指物体的外在形态上的残缺,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内在美学意义。
残缺美可以是因为物体本身的不完整而产生的,也可以是因为人们在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而产生的。
例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其残缺的双臂引发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残缺美。
【残缺美的价值】
残缺美对我们的生活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残缺美让我们意识到,不完整、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它可以让我们对美的认识更加丰富多元。
其次,残缺美可以让我们学会包容和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残缺美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通过想象去填补那些残缺的部分,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如何欣赏残缺美】
要欣赏残缺美,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审美观念,学会从残缺、不完整的物体或者景象中寻找美。
同时,我们还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些残缺的部分,从而感受到残缺美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结论】
残缺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学概念,它让我们对美的认识更加丰富多元,也让我们学会包容和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
欣赏残缺美,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形容残缺美
形容残缺美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残缺美的概念
2.残缺美的定义和特点
3.残缺美在艺术中的体现
4.残缺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5.残缺美的价值和意义
6.结论:总结残缺美的特点和价值
正文
【引言】
残缺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学概念,指的是那些带有残缺、不完整的物体或者景象所具有的美感。
这种美感不同于传统的对称美、和谐美,而是一种独特的、充满韵味的美。
【残缺美的定义和特点】
残缺美是指物体或景象因为残缺、不完整而产生的美感。
它的特点是非对称、不完整、富有韵味和深意。
这种美感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残缺,更是内在精神的丰富和深邃。
【残缺美在艺术中的体现】
在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都巧妙地利用了残缺美,创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比如,我国的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画,往往只画一半,留下另一半给观众去想象,这就是残缺美的体现。
又如,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人物只雕了一半,但正是这种残缺,让人们更能感受到雕塑的深邃和内涵。
【残缺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生活中,残缺美也同样存在。
比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虽然失去了双臂,但她的残缺反而让人们更加关注她的美丽和神秘。
再如,夕阳西下,残缺的霞光映照出一片美丽的天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短暂。
【残缺美的价值和意义】
残缺美让我们明白,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和韵味。
残缺美让我们学会欣赏不完美,接受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从而更加坚强和成熟。
【结论】
总的来说,残缺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概念,它让我们看到,不完美也可以很美,残缺也可以很美。
残缺美的议论文作文(精选7篇)
残缺美的议论文作文(精选7篇)残缺美作文篇一维纳斯的断臂再也没找到了,留下的只是那唯美的躯体,再无多余的累赘了。
多少艺术家曾想着给她上一副手臂,可是无论这双手臂是多么的完美,安在维纳斯身上却显得那么的不协调,显然手臂破坏了她原有的美。
也许生活就像维纳斯一样,残缺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不要去刻意的追求完美,也许追求完美的本身就是一种残缺。
因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错过了很多人生的美景。
生活需要的是一种自然地美就像维纳斯一样,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也许在追求美得过程中我们也丧失了更多的美,这难道不是一种残缺吗?但这种残缺难道不是一种美吗?至少我们享受了追求美的过程。
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你是去斤斤计较?还是活得大方,活得自在,活得舒适?细嗅一份芳香,采撷一棵水草,抛弃过多的顾虑与贪念吧!即刻启程,去寻求人生本真。
人之一生,有起有落,是富是穷,孰能意料。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财富也好,地位也罢,皆是身外物,我岂可贪恋沉迷,任其摆布,不能自拔,终落得遍体鳞伤。
倒不如去逐皓月千里,脱去污泥,褪尽尘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俗世上怀瑾若瑜,在粗鄙前玉洁松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纵使官场污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望南山,采良菊,远离污秽,娇娇而立。
正是这份德,成就了他的高山仰止,守得一份淡泊,人生之最高境界,不正是此番高情远致吗?还有什么道理为逐荣华,求富贵而狼狈为奸,不问做人诀窍?人生路上,总有一瓢果肉,甘爽可口,让你其乐融融;总有一盅琼浆,齿留余香,让你上天揽月。
流星虽美,却稍纵即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弥足珍贵。
树欲静而风不停,人欲养而物不待,不论是临晚的最后一缕阳光,还是别离前的最后一句叮嘱,都应该握在心窝上,视若珍宝,开卷有益。
生活中,折翼也好,失足也罢,都应该及时回神,怜惜身边物,疼惜眼前人,不可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悔恨。
灯火万家,人生百态,除去心中杂草,守得云开见月明,还内心一片伊甸园,才是为人宝典。
形容残缺美
形容残缺美
1、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所以美,就在于它的朦胧感能够引人遐想万千.
2、世界上没有完美,我不信,我觉得我遇到了完美,可没有多就我发现,原来那是上天给我的最大的残缺美。
3、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
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4、生活就像减法,每一页撕去,都不可以重来,所以珍惜每一天,明天你会感谢今天拼命的自己!努力奔跑迎接属于自己的辉煌!
5、人生就是一个不停放弃的过程,放弃童年的无忧,成全长大的期望;放弃青春的美丽,换取成熟的智慧;放弃爱情的甜蜜,换取家庭的安稳,爱因为不能拥有而深刻,梦因为不能圆而美丽。
人生,总是带着残缺的美,因缺憾而凄美。
6、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7、世上没有不伤人心的感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它
都会在你的灵魂上留下伤痕的,以伤痕为代价换得感情的喜悦,以感情的喜悦作为回报的伤痕。
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
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
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
是的,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顾名思义就是美中带有一些不完美的特质。
这种美学意蕴在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体验。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东方艺术中的美学观念。
比如中国的古代陶瓷艺术中,经常会出现瓷器上某个部分的裂纹,这种现象被艺术家们认为是一种美学的补充和升华。
他们认为,只有在这种裂纹的补充下,作品才完整而有灵魂,才能尽显艺术的价值。
这种观念在日本的茶道中也有所表现,针对茶具上的瑕疵,人们常常会留下原样,而不是完全修复。
这种残缺美的运用,使得作品散发出了一种朴实、淡泊、自然的美感。
在西方文化中,残缺美的概念始于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雕塑家们通过给雕像增加一些肌肉的裂纹,使得作品更具有动感和生机。
他们认为,完美的形态往往缺乏灵魂和情感,残缺的形态才能更好地表达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种观念也逐渐演变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破碎美学”,艺术家们通过使用被打碎的形式来表达人类心灵的裂缝和矛盾。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在当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在作品中加入一些破损、残缺的元素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内心的扭曲。
这种残缺美的表达方式使得观者能够更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碰撞。
残缺美还能够突破现实世界中对于美的传统定义,展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所带来的美感体验是复杂且多维的。
它唤起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即使是一些消极的情感,也能够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和力量。
残缺美能够打破审美的固化模式,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它使得人们对美的定义变得更加宽泛和包容,更能够欣赏那些在完美之外的作品。
残缺美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于美与存在意义的思考。
由于残缺美所表达的是一种缺陷和不完整,它提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思索。
在总结中,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是一种独特而多元的审美观念。
它从东方和西方文化中不同的角度得到了体现,并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残缺和缺失来表现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一种审美观点。
在残缺美的美学意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追求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首先表现在对完美的批判和超越上。
传统的美学观念认为,完美是美的最高境界,一切美的表现都必须在完美的基础上进行。
在残缺美的视角下,我们发现完美只是一种局限的审美标准,并非所有的美都必须追求完美。
相反,残缺之美是一种逾越完美的美学形态。
它通过残缺之处来表现事物的独特与美丽,强调不完美的存在和独特的个性,使观者在不完美的纹理和形态中找到审美的共鸣。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还显现在对非常规审美的接受和推崇上。
常规审美是一种基于主流价值观和审美准则的美学认知,它强调对称、规则和和谐等审美特征。
残缺美将美的范畴扩大到非常规领域,对于非对称、非线性、不交融以及错位等审美特征保持开放态度。
这种非常规审美突破了传统审美的束缚,使人们在审美领域中有更大的表达和创造空间。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还表现在对故事性和历史性的尊重和关注上。
事物的残缺是它们与历史和时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一。
残缺带有过去的痕迹和遗留,是历史的见证和故事的诉说。
残缺美的审美关注点不仅在于事物的形态和结构本身,更在于对历史痕迹和文化意义的发掘和表达。
通过赋予残缺以艺术化和历史性意义,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事物的美感,并与之建立更加紧密的情感和认同。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还具有一种反思和批判的力量。
残缺本身意味着不完整和不足,但在残缺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自由的创造。
通过对缺失的强调和利用,人们可以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引发人们对于现实和人生的深度思考。
残缺美鼓励人们面对不完美的生活和世界,积极探索和实践个人的美学追求和人生理想。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准则,开拓了美的范畴和审美的视域。
它强调不完美的存在和个性独特性,在非常规审美、故事性和历史性关注以及反思批判等方面体现了多元和包容的审美追求。
残缺美议论文作文800字高中六篇
残缺美议论文作文800字高中六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残缺美谈论文作文800字高中六篇【精选推举】,供大家参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残缺美的谈论文作文800字高中精选六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保藏了,盼望对网友有用。
古者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残缺的美,好像生来就为完善做着陪衬,令人伤感。
但有时候残缺了一些东西,反而能反衬出残缺的漂亮。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残缺美的谈论文作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残缺美的谈论文作文1有一种美是夜空中弦月的朦胧之色,有一种美是山谷里枯叶蝶的孤独之舞,有一种美是因****不得志而月下独酌的凄婉之景,有一种美是哥窑瓷器裂纹的残存之迹有一种美叫残缺。
我们总是期盼着花好月圆时,我们总是盼望人生长路一帆风顺。
可我们却不曾想到这肯定完善的生活却让我们失去了一颗磨砺的心。
初秋,深夜的月色显得非常的凄楚,那八月十五的圆月早也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有一弯上弦月。
月如钩,像是被命运无情地雕刻。
虽然只剩下这残缺的模样,却在这无声的夜显得非常动人。
月都在阴晴圆缺中变换,又何况是人?历史的沉香引我回到盛唐。
富强的唐朝,让人牢记的不是日子过得一帆风顺,衣食无忧的名门望族,而是那个被排斥,得不到重用的浪子李白。
李白的一生极其坎坷,他得到过皇帝的赏识,也受到过众人的冷漠,他曾穿梭于繁华的宫殿之中,也曾漠然于山水之间。
正因如此,李白的诗篇才总有对残缺人生的不服气,总有一股想战胜全部挫折的豪气。
试想假如李白的一生过得顺风顺水,始终受到君主的重用。
那么我们还会牢记那个在月下独酌,似曾相识的背影,那个吟出"对影成三人'诗篇的他吗?余秋雨在《诗人是什么》里提到"一个吟者因冠冕而喑哑了歌声,才是真正值得惋叹的,一个诗人因功名而丢了诗情才是真正让人惋惜的;一个天才因政务而陷入平凡,范文集锦才是真正需要埋怨的'。
是啊。
没有这种残缺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砺炼,我们又怎能造就一颗顽强的心,没有不断地切割和打磨,又怎么会有今日钻石这般的光荣夺目?没有圆满的人生才是最圆满的。
残缺美的例子
残缺美的例子【篇一:残缺美的例子】残缺也是一种美事例范文一:残缺之美重新翻阅。
文 / 司马剑雪残缺美吗?太多的错过,构成的竟是一个个痛心疾首的故事,只待今后的岁月掩去尘埃,陈子昂在《感遇(其二)》中吟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暗喻自己怀才不遇。
香兰和杜若属草本植物,绚丽多姿,若无人欣赏,那就落为“独幽”了。
当追逐爱情的心灵,等待的是一片玫瑰色的疑云,染红的时光随之隐退,或许倩影只留给月光淡淡的影子,任周遭的风吹微,在浓密的树荫下寻找慰藉。
多少柔情蜜意在坚定的时光中散去,零仃在都市圈里编织荒漠的虚墟,所有微笑挂着嘴角边上,竟有一些恬淡,又有一些嘲讽,这些岁月的印象越来越不真实了,仅有心灵上沉淀下来的苦涩才为真知。
没有谜底,也没有谜面,那些风刀霜剑的残痕,活脱脱剥落了美好的憧憬。
如果不换来咬牙切齿的痛,那是最好的了。
在我小时候,对面那栋楼住着一对年届四十的夫妻,夫妻俩都是文艺爱好者,经常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按理说这样的婚姻和爱情牢不可破。
不知怎的,妻子竟与邻居的一位五大三粗的司机男人偷情。
丈夫或许知道吧,只是充耳不闻。
后来妻子得了一场怪病,没两年就死了。
丈夫在妻子死后的第三天,立马娶了一位老婆。
尽管这位丈夫备受谴责,但随着时光的推移,很快烟消云散了。
有时,我在想,那位妻子活络的灵犀来自哪里呢?舞台上的人物角色与生活中的角色不一定搭界。
惟妙惟肖的角色,在生活不好找,我们找到了冰山的一角,那也是经过阳光折射过的。
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构成尘世间的“生态平衡”。
多少年前,我因为爱好文学,竟跑到枇杷山公园的亭子里与一帮子文学爱好者交流。
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老大哥,他叫阳雪。
我一听名字便说:“真好听名字,阳雪,阳春白雪。
”老大哥只是淡淡的说:“这是我父亲取的。
”年纪代表着生活阅历丰富,我好像突然对这个名字发生的兴趣。
一次,我和几位文友驱车去了歌乐山上的山洞。
山洞这个地方离市区较远,车子得爬很长一段盘山路。
残缺的美作文 残缺美的作文素材
残缺的美作文残缺美的作文素材引言残缺的美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使我们感到不完美、残缺。
然而,在这些残缺之中,却蕴含着一种独特和美丽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残缺美的含义和价值,并提供一些关于残缺美的作文素材。
残缺美的概念残缺美是指在不完美和有缺陷的事物中所散发出的美丽和力量。
它突出了事物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之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完美的一面。
残缺美鼓励人们接受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不完美,并从中发现价值和意义。
残缺美的意义1.启迪思考:残缺美引发人们对完美和不完美概念的思考,帮助人们认识到完美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
残缺的存在使我们反思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接受不完美来追求更大的美好。
2.促进创造力:残缺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完美中发现创新和新的可能性。
艺术家、设计师等常常从残缺的元素中获得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3.增强勇气:残缺美教会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它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不畏艰难和失败。
残缺美让我们明白,即使在不完美的状态下,也可以拥有美丽和力量。
残缺美的作文素材以下是一些关于残缺美的作文素材,供您进行创作:1. 自我接纳和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自我认知不足或对自己的期望感到不满的情况。
然而,正是这些不完美的一面,促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描述你在面对自己的残缺时是如何接纳和克服的,通过这个过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2. 爱与关怀的力量:在人际关系中,残缺美也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描述一个你身边的故事,展示他人如何通过关怀、包容和理解来改变他人的生活。
这个故事可以涉及家庭、友情或社会的某个方面,重点表达出爱的力量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3. 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坚持: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有些人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并战胜这些残缺。
残缺的美作文(优秀6篇)
残缺的美作文(优秀6篇)残缺美作文篇一天上一轮残月缓缓挂起,明亮,皎洁,是一种极致的美——残缺美。
弯弯小月,微微一弯,弯出一个残缺的角度,山清水秀的壮丽,却有崎岖的凹陷,太阳明媚柔美,却有乌云遮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云雾缭绕处,残缺也美。
一抹斜阳,一片枯叶,含苞待放的春花,含蓄沉思的秋果,你如果会欣赏了残缺美,你就拥有了水晶般纯净的快乐。
淅淅沥沥,下起了叮咚小雨,幽谷里回响着冰之舞,雨之曲,那地上的水纹似是伴着水滴跳着圆舞曲,冰结冰释冰消融,水止水留流水长。
就如那二胡曲《二泉映月》所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种由残缺创造出的震撼之美,是在残缺的逆境中走出的辉煌。
如说前者是残缺的形象美,而后者是残缺的内在美,前者是美的残缺,后者是残缺的美,美的琴声发自内心,流于心田,震撼人们的心灵。
含苞待放的花蕾固然娇艳,但我更喜爱凋零漫飞的花瓣,多一缕清香,多一份凄美。
繁华喧闹的解释固然好,但我更向往空旷的郊野。
多一份逸趣,多一份陶醉。
月的圆满,也伴随着残缺,人的顺利,也隐藏着苦难。
总之,残缺是美。
残缺美作文篇二一盆残缺的盆景,那残缺的枝,残缺的叶,无时不在透露着一丝残缺的悲凉。
枯叶是美的!它最黯淡无光的时候是美的!它在慢慢贮蓄力量,力求保存充足的营养。
然而它困倦了,就在之前,它是茂盛苍翠地挺立在枝头!它青翠,透明光鲜!~那散落的荫下的斑驳星点,便是这枯叶刚才所做的伟大诗篇!它那将作为营养为新生的叶做准备!残月是美的!在它最暗最弱的时候是美的!它在慢慢贮蓄力量,拼命的努力绽放光彩。
然而它疲惫了,就在刚才,它孕育而生的是一轮满月!它光净,耀眼,夺目!那散落的满地碎银,便是这残月之前所谱写的美丽画卷!它即将孕育出新的满月残缺美作文篇三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一个青年,每天都看守着一个文具摊。
他的头只能歪向一边,但是眼神却始终正视着前方。
他的牙齿长得不齐全,说话也是断断续续。
他只剩一只手,并且还有点儿抽搐,无法拿稳东西。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残缺美是一种美学理念,它强调在不完整、不完美的状态下所体现出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相较于完美和完整的美,残缺美更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给人带来更为
深刻和持久的美学体验。
残缺美突显了变化和流转的美学意蕴。
一方面,不同阶段和瞬间的变化给事物赋予了
独特的魅力。
残缺美在捕捉到这些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美感,并将其视为一种美学价值。
古代的陶器破损后被修补成“赔缺纹”,这种被修复的痕迹不仅没有掩盖原来的残缺,反
而赋予了作品新的美感和历史的传承。
残缺美还表达了事物的脆弱性和有限性。
事物的存
在是短暂和有限的,它们经历无数的变化和流转,最终也会被时间消磨殆尽。
正是因为事
物的短暂和有限,我们才能更好地体验它们的美与价值。
残缺美还与人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息息相关。
完美的事物往往显得平淡和乏味,而
残缺的事物则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毕加索的抽象绘画、李白的断句诗句等都是残缺美的典
型代表。
它们通常通过留白和缺憾来引起观者的联想和思考,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观者可以在残缺之中发现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这种共鸣使得审美体验更加有趣和有深度。
在现实生活中,残缺美的意蕴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
在建筑上,许多古老建筑物的
残缺与破损被当作一种美来欣赏,如希腊柱子残缺的废墟、教堂尖塔的破碎等。
在文学作
品中,一些人物的缺陷和矛盾也是它们魅力和生动之处。
残缺美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中不断
地发挥着作用,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一种富有哲理的美学理念,它并非完美的美,而是源自于缺陷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完美视为美的标准,但残缺美却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美的可能性。
残缺美是一种超越了完美的美学观念,它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失败,生活中也不乏不完美和缺陷。
而残缺美告诉我们,即便是有缺陷的事物,也可以表现出独特的美感。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可以从残缺美中汲取力量,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不完美之美,从而更加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残缺美告诉我们,缺陷并非一定是缺陷,而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这种美学观念在指引人们更加积极地对待生活的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慰藉。
在艺术领域中,残缺美被广泛应用,赋予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名为“破釜沉舟”的军事策略,意为“破坏掉退路,只有胜利或死亡”,这种军事策略在历史上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而在艺术作品中,这种残缺美的表现形式也得以体现,例如陶瓷艺术中的“金疮银瘤”,在瓷器上有意留下一定的缺陷,使得作品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这种残缺美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更是对完美的挑战和突破,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残缺美中发现美的意蕴。
比如一个不完美的花瓶,因为一处细小的裂痕而显得格外有灵性;一张略带瑕疵的油画,因为画家的心意和情感而显得更为丰富。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残缺美并非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感悟生活的方式,一种对美的理解与追求。
当我们学会从残缺美中感悟生活,我们就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也会更加懂得珍惜每一份美好。
残缺美也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事物本身独有的魅力和色彩。
而残缺美则提醒我们,完美并非绝对,缺陷也可以是一种美的表现。
残缺美的意蕴在于它告诉我们完美并非是唯一的美,而是一种对美的多元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曼华吴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8)摘 要:残缺是完形的对立面——不完形,视觉上的残缺能够迫使人们追逐心理上的完形;描述了残缺的海报主体图形能指特征——图形自身的残缺、同构形成的残缺和构图造成的残缺,然后揭示出残缺的海报主体图形所指内涵——突出主体、引发想象和意的完美;最后指出海报主体图形的残缺是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海报;残缺;主体图形;不完形;符号性1 关于残缺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残缺,它是不完满的,图形中的残缺就是残缺不全、不完整,与完形相对。
在海报图形中,很多残缺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理解,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不完整反而给人们以新的视觉感受。
人的视知觉实际上是一种视觉思维,它有着主动性和完形意识,虽然图形本身是残缺的,但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
[1]海报是张贴在公共场所里的印刷宣传品,而图形在海报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海报创作的成败。
就海报的主体图形而言,它有着许多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
图形,原意为图解、图示,发展为指通过绘、写、刻、印等手段创造出的说明性的视觉载体,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大量复制、有别于文字与语言的人类又一种信息传达和沟通方式。
[2]海报中的主体图形具有符号性,所谓符号性就是任何可以拿来“有意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东西”,它具有明晰、简单的含义,所以在认识心理上具有普遍的认同感。
[3]同样,残缺的海报图形也具有符号性。
以下就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残缺的海报主体图形进行阐释。
2 残缺海报图形的能指对海报的主体图形有意识的残缺后,它的外表形式发生了部分或根本性的改变,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
对于残缺的海报图形的能指特征的描述包括图形自身的残缺、同构形成的残缺和构图造成的残缺三个方面。
2.1 图形自身的残缺贡布里希认为,很容易被人感知的图案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
当预期的图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时,我们的注意力是不会被它所吸引住的,这种图式里的结构就会沉到我们的意志阀限之下。
[4]在信息传达中,意外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记忆力,而海报主体图形自身的残缺自然会产生一种个性的视觉感受,它与人们的审美意愿相违背,因此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例如在第二届“靳埭强设计基金奖”中获得“未来设计师大奖”的海报《圆》(图1)就是这样的一幅成功之作。
这幅海报以统一台湾为设计主题,白色的画面上有一个碧绿的玉镯,但作者贺师洋在这个完美的镯子上开了一道残缺的口子,而它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台湾,这一缺口成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迅速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引发我们的思考,即为何在完美的玉镯上有这么一个令人遗憾的缺陷?从而烘托了海报的爱国氛围。
2.2 同构形成的残缺同构的手法也可以产生残缺的海报图形,将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形象异质同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富有新意的残缺形象。
缺残使得原来的形象变得模糊,造成心理的陌生感,但视线很快又被后来的同构形象所吸引,从而形成了新的视觉中心。
同构也就是把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合,不再是物的再现或并举在同一画面,而是相互展示个性,并将共性合二为一。
[5]同构形给人一种简洁、巧妙的印象,其意义在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意念,让受众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幽默当中获得并接受设计师所要表达的信息。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袁由敏创作的《融合》(图2)海报,其主体图形就是一个经过异质同构所形成的残缺形象。
画面的中心是动物长颈鹿的形象,但再认真去看,会发现长颈鹿正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不完整的《蒙娜丽莎》,这种残缺不全给人一种新鲜之感。
《蒙娜丽莎》和长颈鹿轮廓同构,自然就形成了残缺的《蒙娜丽莎》,这种同构形成的残缺给人以新奇的视觉感受,强化了画面的意境。
2.3 构图造成的残缺在海报设计中,构图可以使得图形残缺。
一个规定尺寸的画面不可能把所有的形象都呈现出来,而取舍本身就是设计,作者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舍弃多余的成份,而着力表现某些事物,这样一来局部图形的残缺就变得必然了。
构图是当今的说法,南朝谢赫称之为“经营位置”,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画面各部分位置的谋划安排。
[6]设计师在海报的创作过程中就要根据意念的需要来安排画面元素,即表现什么,放弃什么。
例如德国平面设计家霍尔戈•马蒂斯所设计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图3)海报,海报主体图形是只不完整的天鹅形象,而这只天鹅正是芭蕾舞演员倒立的一只脚,身体其他部位由于构图的原因被省略了。
这种构图造成的残缺,使得图形视觉冲击力变得更强了,画面显得简洁而单纯。
3 残缺海报图形的所指海报主体图形的残缺不是外表的简单残缺,而是海报设计师出于设计意念的考虑对图形所进行的反复推敲并精心设计的残缺,它体现着设计师对海报主题的精妙把握,有着深层的创作思想,主要表现在突出主体、引发想象和意的完美等三个层面上。
3.1 突出主体服务总体主体图形就是海报自身的诉求点,一旦确定了传达的意念,设计师就应该围绕主体图形来展开。
在这一设计过程中,整体感尤为重要,海报的所有部分都应服务于整体。
如果画面的某个细节过于突出,破坏了海报的整体美,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削弱了对海报主体部分的审美关注,不管它本身多么完美,也要毫不留情地抛弃多余细节,从而突出和强化主体。
也就是说,画面的任何细节都必须服务于海报的总体效果和意图。
而海报的主体图形本身也有主次,还有一些细枝末节。
为了不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并且吸引受众的注意,有必要突出海报主体图形的重要部分,以此更加突出主题。
而将海报的主体图形进行残缺就是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突出焦点,服务整体,是在整体效果之上的巧妙残缺,使受众在显而易见中接受并牢记海报传达的意念。
例如日本平面设计家田中一光设计的《第二十七回产经观世能》(图4)海报,设计家把所使用的“能面”作为主体安排在海报的中心位置。
其“能面”为“大原御幸”的“若女”,作者为了突出画面主体,把次要部分——白色的帽子去掉,最后只剩下了残缺的面具即海报中心的三角形,达到了高度的单纯和精炼,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恰恰去掉帽子的空白与画面的白底融为一体,这使得能面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突出。
3.2 引发想象余味无穷由于海报主体图形省略了其部分形态,图形变得不完整,但因为保留了其重要特征,受众会自觉地根据所看到的残缺造型,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把形态残缺的部分将其补充完整,形成特定的“完形”。
在海报创作中,残缺使得受众与作品产生了互动并引发我们进行了无限的思考从而达到共鸣,自然使得这一过程富有趣味。
海报主体图形的残缺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其目的是让受众以局部观全貌,以部分见整体。
残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带给受众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激起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更重要的是,残缺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余地和个体加工的空间,这里的残缺更加说明了它是完形的对立面——不完形。
例如德籍华裔平面设计师何见平所设计的《中国服装•中国文化》(图5)海报,毛主席头像的面部形象被完全去除,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个残缺形象。
作者创作的残缺形象散发出难以精确描绘的神秘气息,为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让人去想象并构建各自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每个观众就有自己心中符合个人审美标准的毛泽东,最终以海报图形中的“无”赢得了想象中的“有”,起到了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3 意的完美形的残缺对于一个完整的海报主体图形,有意识的残缺会产生出新的意义,这样一来海报主体图形外表的残缺与设计师所要传达的内在思想就有了某种联系,在这里指的就是形的残缺、意的完美,即作者利用海报视觉形象的残缺来传达出某种完美的理念和情感。
也就是说,表象的残缺绝不是为残缺而残缺,而是感性知识与理性认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残缺的外在形态下蕴含着与之匹配的完美意念。
例如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李少波所设计的《澳门回归》(图6)主题海报,画面由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花盘构成。
澳门历史上就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后来被葡萄牙政府所侵占,而盘子下面的掏空部分代表着澳门且被侵占的事实,而盘子外面正冲向盘子空白处的龙巧妙地体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事件。
但为何画面中的盘子右边部分还是被残缺了呢?这正是海报设计师的用心之处,澳门回归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中国还没实现完全的统一,盘子右部的残缺象征着这一现实事实,暗示中华儿女盼望祖国最终统一的热切之心。
残缺的盘子表象创造性地完成了信息的传达并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体现出中华民族未能完全统一的遗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盘子表象的残缺是内在意念最大限度的完美。
4 结语通过对海报中主体图形残缺手法符号性解析,使我们不仅仅停留在残缺海报图形的能指层面上,还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残缺背后隐藏的所指内涵。
在图形自身的残缺、同构形成的残缺和构图造成的残缺海报主体图形的能指特征下,可以发现海报设计师内在的创作意图,即突出主体、引发想象和意的完美三个层面的所指内涵。
可以肯定的是,海报主体图形的残缺构成了设计师海报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其图形的残缺绝不是设计师随意的残缺,是有意为之并经过精心设计的,其背后蕴涵着设计师对设计主题的充分把握,是为海报的意念服务的,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1]王芳.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残缺美[J].大众文艺(理论),2009(06):59[2]朱琪颖.海报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8[3]刘西莉.现代图形创意教学感悟点滴[J].西北美术,2002(02):32[4][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8[5]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104[6]郎承文.中国画构图大全[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教研教改课题重点项目《艺术设计学方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07B08)作者简介张曼华(1978~),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成员。
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
现任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设计技术专业中心主任、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主任。
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处,412008。
The Symbolic Analysis of Defective Expression to the Main Graphics in PostersZhang Manhua Wu Wei(School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r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8)Abstract: Imperfection, the oppostion of gestalt, is defect.Defective vision can force people to chase psychological gestalt;and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sign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erfactive main graphics in posters:the defect of graphics itself, the imperfaction because of incorporating other graphics and the flaw caused by the composition.And the signified connotation, highlighting the main body, triggering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completion to the mind, be revealed by the authors.Finally the defective expression to the main graphics of the posters is intentionally made by the desingers in the artcle,which reflects the creativity of the makers and embodie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Key words: poster; imperfaction; main graphics; defect; symbo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