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1 米= 10 分米。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分米、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直尺、米尺、一分硬币、身份证、银行卡等实物3、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张身份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吗?(学生猜测)揭示课题:要想准确地知道身份证的厚度,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观察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找到 1 厘米的长度,数一数 1 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2)揭示毫米的概念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3)感受 1 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指比划 1 毫米的长度,然后拿出一分硬币,感受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4)生活中的 1 毫米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如身份证、银行卡的厚度等)2、认识分米(1)引出分米提问:在测量教室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太大,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怎么办呢?(引出分米)(2)认识 1 分米让学生观察米尺,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2. 运用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单位,1分米等于10厘米;毫米也是长度的单位,1毫米等于1/10厘米。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分米=10毫米,1毫米=0.1分米。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难点:1.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的理解和运用。
2. 进行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测量桌子的高度,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a.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b. 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c.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如将分米换算为毫米,或将毫米换算为分米。
3. 巩固练习: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b. 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米和毫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5.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进率及应用,查漏补缺。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的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的掌握以及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要求:过几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你知道这张贺卡的长和宽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张贺卡,用尺量一量。
(长20厘米,宽10厘米)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
(板书:分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 认识分米。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课件出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课件出示第27页直尺图)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沿着直尺的边,从0画到10;两个端点不能漏了;画好后要标好长度)谈话:请同学们用拇指对准线段的左端,用中指对准线段的右端,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重新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内容的情境中,学会采用适度的长度单位、尺子展开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建长度重新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内容的情境中,学会采用适度的长度单位展开测量,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常规:米尺、大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工作: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购物卡、银行卡、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等。
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你真了不得》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甜甜的小朋友特别讨厌孙悟空。
有一天,孙悟空就走进他的梦里(课件模拟孙悟空图片),甜甜的和他研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你们讨厌孙悟空吗?生:喜欢师:孙悟空存有一件特别难受的兵器就是什么?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甜甜的梦里,去积极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一)复习旧知师:(课件出具金箍棒变长)恳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你们看见了什么?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师:老师手里也存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使我们先估算一下大约存有多长?生;大约1米师:打听两个听课最深入细致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存有多长?(师板书:1米)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厘米)(设计意图:备考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这两个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分米和毫米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米和毫米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此外,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分米和毫米认识 教学设计(共5篇)
分米和毫米认识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淮阴小学:卢婷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3.能灵活运用观察、比拟、推理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量身高,你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吗?预设:120厘米还有其他的说法吗?1米20厘米我们之前学习过米和厘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分米。
二、认识分米新课教授:请你给小吸管量一量他的身高量出来是多少?10cm 10cm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1分米谁能说说小吸管的身高是多少?1、指一指一分米。
从哪到哪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交流。
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1分米=10厘米感受一分米的长短。
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感受到1分米了吗?那赶快把它画下来。
2、画一画一分米,交流易错点。
3、找一找,请你静静地观察,谁先找到就送给你。
〔学生说出第1个,老师验证;第二个学生自己验证,找对肯定,找错说建议。
〕4、数一数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答复。
板书:1米=10分米5、估一估。
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
有了这个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
比方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宽、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用手势告诉我,谁估得准呢?6、量一量想要知道刚刚估的数据对不对我们就要准确的测量,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测量活动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与米的关系,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你们的书本、铅笔或者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长度单位及其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章节。我发现学生在接触新的长度单位时,普遍表现出好奇和兴趣。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单位换算的部分感到有些困惑,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难点。
-掌握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举例:通过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强调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长度,特别是厘米与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转换;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单位换算。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度。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书籍、尺子、绘图纸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绘图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引入本次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分米和毫米。
2. 学习分米的概念(10分钟)教师将黑板上分为十等份,表示一个米,然后再将一个等份再分为十,表示一个分米。
通过实际测量,例如:把书放在黑板上,使用尺子测量,告诉学生这是几分米长的书。
然后请学生动手测量桌子、椅子等。
3. 学习毫米的概念(10分钟)教师继续使用尺子,将一分米再分为十等份,表示一个毫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纸张的宽度、书本的厚度等,让学生体验毫米单位的实际意义。
4.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15分钟)教师通过书本上的例题,教导学生如何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
例如:1分米=10分,1毫米=0.1分。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鼓励他们自己找到规律。
5. 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换算成分米和毫米,或者给出一个长度的数值,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图形。
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四、课堂延伸1. 拓展练习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练习有限,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测量练习,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2. 拓宽知识可以继续扩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了解,例如:公里、光年等单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在导入新知识环节充分运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回忆,提高了课堂氛围。
在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时,我设计了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通过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十分之一米;毫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米。
2.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1分米=10毫米,1毫米=0.1分米。
2.3 长度测量:用分米和毫米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认识分米和毫米。
3.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3.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引出分米和毫米。
4.2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演示实验:用实物和模型展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认识。
4.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用分米和毫米测量物体长度,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4.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分享彼此的结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5.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长度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测量准确性、操作规范性等。
5.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6.2 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6.3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竞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数学》课本相关章节。
7.2 教具:分米和毫米模型、实物、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测、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控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初步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预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索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量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涌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援助同学在已有阅历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觉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觉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觉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觉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学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援助同学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同学自主地去查找1毫米,发挥同学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用毫米、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分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用毫米、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米尺、纸条、硬币、小棒等教具学生自备直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旧知: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引入新课:出示一张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度用厘米表示是多少呢?(学生测量,发现不够整厘米)揭示课题:为了更精确地表示这样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认识毫米认识毫米:引导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厘米中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
(10个)讲解:这10个小格中的每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请学生用直尺量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举例: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银行卡的厚度也大约是1毫米。
练习测量:请学生测量课本的厚度、铅笔芯的直径等,用毫米作单位表示。
(三)认识分米认识分米:引导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0厘米的长度,讲解:这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请学生用直尺量出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举例: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文具盒的宽度也大约是1分米。
单位换算:引导学生理解厘米、毫米、分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其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2.能够正确读写、转换分米和毫米的数字表示;3.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分米和毫米的实物示例,如尺子、线段模型等;–白板或黑板、粉笔或白板笔。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以便在课堂上做练习;–建议学生提前了解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问题:小明家的书架上摆放了很多书,如何用分米和毫米来测量书的长度呢?•导入知识: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
2. 观察实物示例•教师出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 认识分米和毫米•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上绘制一张示意图,标注分米和毫米的符号和定义。
•说明分米和毫米的关系: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4. 数字表示与读写•结合示意图,教师演示如何正确读写分米和毫米的数字,强调读音和书写规范。
•学生在纸上模仿教师的演示,进行练习。
5.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给学生出示一些线段模型,要求学生用尺子或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出来。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写在纸上。
6. 单位换算•结合实际情境,例如学生描述自己的身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用分米和毫米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如书籍、铅笔、纸张等。
7. 拓展练习•学生在纸上完成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如:–将10.5厘米转换为毫米;–将0.8分米转换为厘米;–将150毫米转换为分米。
8.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经验,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示例、导入问题、数字表示与读写、实际测量和单位换算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知道毫米、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单位进率。
2.能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3.能选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能估测出具体实物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利用表格式的题目渗透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三、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1分硬币、某某某、学生尺及文具。
五、教学过程1、认识毫米(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师: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
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师:你知道你学习的最亲密伙伴是谁吗?(书、文具盒、削笔刀、橡皮、铅笔等)你知道他们身高是多少吗?他们有多厚吗?现在请你为他们建立一个小档案。
用直尺测量它们并且将记录写在本上。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某某某,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某某某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采用小组(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绰庙中心小学戴国鑫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认识分米、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材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到毫米和分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 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 1米=10分米。
再通过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比划1分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生活中厘米是最普遍的长度单位),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
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了解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
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的初步认识、感知体会、建构内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
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分米、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米尺、练习纸、1分米长的日常用品
2.学生准备:学生尺、自备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米和厘米。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你能用手势比划1厘米吗?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1米=100厘米
二、探索实践,认识分米和毫米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设疑引入。
1栋楼高21()1支铅笔长14()1本书宽约17()
1块黑板长3()一个文具盒宽大约1()
(最后一题,由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思考)
必须要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
1分米多长呢?
2.认识分米,理解1分米=10厘米
(1)课件:我们一起看:用“尺”量这个宽约1分米的文具盒。
1分米是(10厘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也就是2(分米)。
(2)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
师:轻轻地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出10厘米。
看看1分米有多长。
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指名说一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
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师: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先想一想怎么画,再试着画在自备本上。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
课件:我的尺子断了,还能画吗?怎么画呢?
师:只要画10厘米,就是1分米。
(5)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像这样,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谁能比划得最接近1分米?
(6)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分米。
同桌相互说。
交流。
3.理解1米=10分米
出示米尺:这是(米尺),大胆地猜测一下,1米里面有几分米?你这样猜有什么依据吗?
我们一起数数米尺刻度来验证一下吧!
我们发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5)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和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的高。
师: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课桌有多高吧!选择哪种尺比较合适呢?口答: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大约几分米?
你能根据课桌的高,估计凳子有多高吗?估计得对吗?同桌合作量一量。
做到轻、快、准。
4. 认识1毫米。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长度单位。
除了它们以外,你还知道你的直尺上还有什么长度单位吗?(毫米)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再研究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2)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来讲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有的想法:①1毫米有多长?②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听了他的讲解,你能在尺上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了吗?(小得只能用笔尖帮忙指了。
)
看老师这一把放大的尺。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课件:看老师这把放大的尺,一起跟着笔尖数一数。
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每2根整厘米刻度线中间都有这样一根比整厘米线短,比其它刻度线长的刻度线,正好在5毫米处,一般就简称为5毫米线。
)
(3)感知毫米。
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磁卡,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磁卡。
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
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
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
(4)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5)我们一起来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吧!选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说说自己测量的结果。
生:1厘米不到。
6小格。
6毫米(讲解:5毫米线)
三、总结归纳,内化新知。
1.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为了使用方便,这些长度单位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谁当小老师来介绍介绍。
你知道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随机版贴) 2.那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一排?谁想上台来排?
谈话: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的?
谈话:还有不同排法吗?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呀?
3. 小朋友,现在请大家在脑海里把这四个长度单位固定一下。
四、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积极动脑,动手操作,我们认识了分米和毫米。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不好?
1.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拿出练习纸,数一数,填一填。
( )毫米( )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 床长2( ) 大米宽2( ) 黄瓜长2( )
3.日记改错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