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

《爬山》一文描述了一个关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爬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以及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引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字词,进一步巩固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

(2)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户外活动的短文。

2. 答案:(1)故事情节: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爬山,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但他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最终成功登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2)短文: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我们去爬山了。

山路崎岖,但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团结一致,互相鼓励。

在山顶上,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户外活动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21《爬山》语文S版 (共16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21《爬山》语文S版 (共16张PPT)
2.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 自己 ),要 ( 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要( 全身心投入 )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2.在父亲第二次说的话中,父亲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次数学考试 “我”尽力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3.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教育“我”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父亲的话给你 什么启示?
汇报交流
爬上山顶
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爬山。
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父亲 一面说着,一面脱掉湿透了的外衣。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 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从父亲的话中,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征服自己 ), 克服困难,(尽力去做),并且要( 全身心投入 )。
达标检测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有关词语。 似懂非(懂 ) 若(隐)若现 一五一(十)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慢慢吞吞,不慌不忙。 )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多指主观、不虚心,不接受他人意见。)
虽然只考了六十一分,不过我已尽了力,所 重要。)
以 说:就“没父关亲如系用果,那你对双尽不能了对洞力?穿,”人就我心的自确的以没双为关眼是系凝地。视说不着。过我,② 力了这吗次?数从学哪考里试可“以我看”出我尽?
你真的尽了力吗?”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是正确的。
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多指主观、不虚心,不接受他 人意见。

父亲: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爬山》教案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爬山》教案语文S版

《爬山》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中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反馈学习情况: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1 爬山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字。

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二、学习第九自然段(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三、拓展延伸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爬山3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爬山3

第6单元21《爬山》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

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的爬山经历,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在实践中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和体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通过课文导读,让学生对《爬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讨论做铺垫。

2.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并通过例句的讲解和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 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学习与描述爬山经历相关的句型,并通过练习与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

4. 阅读理解教师设计与爬山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语言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编写爬山经历的剧本,并进行表演,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有关爬山的经验和感受,唤起学生对爬山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 课文导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爬山》,重点关注文中描述爬山经历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词汇学习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的方式展示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并通过例句的讲解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

4. 句型学习教师分析课文中描述爬山经历的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句子,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加深对句型的掌握。

5. 阅读理解教师设计与爬山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6. 语言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编写一个关于爬山经历的剧本,并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情境表演评估根据小组表演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口语表达来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年级语文《爬山》教案

四年级语文《爬山》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金湾一小教材分析:《爬山》是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相互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爬山》这篇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教育儿子要克服困难,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教学设想:通过多层次的品读为主线,以看山认识大山——品读美文悟智慧——朗读课文忆收获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父爱。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感受父亲对作者成长的教育。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含义深刻的话。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识青山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份礼物(多媒体出示礼物盒子)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想)先送你们一份,还有一份上完课后再送给你们。

(多媒体配乐出示广东第一峰的图片)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地方的山吗?(不知道)“广东人游广东,先游广东第一峰”听过这句话吗?告诉你们吧,这就是我们阳山的广东第一峰!欢迎同学们到我们阳山来做客!你们爬过山吗?能说说你爬山的感受吗?(指名说)2.师:在26年前的一个夏日的清晨,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去爬山,从中他学到了很多很多。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爬山》,看看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3.板书课题。

(21 爬山)(指导书写“爬”)二、整体感知,抓文眼1.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我从这次爬山中所学到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并用“”画出来。

(学生画后指名说)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i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i

5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七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语文百花园七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文本是教学活动的载体, 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成为 真正的学习者。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小结:是啊,不仅在欣赏大自然风景时
对父亲的话“我”有了深 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父 亲话的意味深长!
我们要用心用脑,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 入。 不知不觉,和父亲在夕阳的伴随下下山 了,整整一天,从上山到山顶,直到下山,作者
3.
都有不同的体会, 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到最后有 什么新的感悟。
4.齐读最后一段。(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3.
认识“逞、崎、岖、煌”4 个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
智、慧”9 个字。掌握的词语有: “ 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 段。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教学挂图。 3. 学生搜集关于描写山的诗句。
懂自然段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 (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三、课堂总结,留作业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 把你知道的音同形似的字写出来,再组成词语。 3. 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二课时(积少成多)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更有趣的与动物有关的古诗和成语,
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来吧!
教学目标:
1.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爬山》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

课文描述了一个夏天的中午,小作者和爸爸去爬山的故事。

在爬山过程中,小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爬山的乐趣。

课文通过描绘山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爬山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爬山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爬山的乐趣。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一座美丽的山,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山的特点。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爬山的经历?爬山时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然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并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将生字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去爬山?在爬山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5. 课文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如山的变化、大自然的美丽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爬山的乐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如填空、连线等,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课文《爬山》山的变化大自然的美丽爬山的乐趣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1)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1)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爬山》。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句子解析,段落分析,主题探讨,情感体验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新句,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培养审美情感。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如“崎岖的山路”、“攀登的艰辛”等。

2.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爬山的乐趣,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爬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认为重要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教师讲解课文,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3)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爬山》2. 主要内容:词语:崎岖、艰辛、攀登、乐趣句子:山路崎岖,攀登艰辛,但乐趣无穷。

段落分析: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爬山的准备、过程和收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爬山的乐趣。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爬山的日记。

2. 答案:(1)爬山的乐趣在于挑战自我,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课文分析、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和文中所包含的知识;2.学习生词,增加词汇量;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和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爬山》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内容讲述了作者和同学们在周末去爬山的经历。

文章旨在让学生跳出教室的框框,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文章中给出了一些爬山的注意事项和善意的建议。

2. 教学方法1.听读和讲解让学生听读文章并对比意见。

老师讲解一些词语和文章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自己理解的文章内容和重点所在。

在分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3.讲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分享和轮流分享的方式,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文章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学生独立阅读先让学生静静地阅读文章,让他们理解文章主旨和重点内容。

2. 听读和讲解对于一些不太理解的词语和文章背景知识进行讲解。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文章内容和重点所在,并在分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4. 讲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分享和轮流分享的方式,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文章理解和记忆。

5. 学习生词为了增加学生词汇量,老师将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讲解。

6.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记忆。

7. 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更好的爬山方法和建议。

8. 作文练习让学生就“我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这个话题,写一篇短文,练习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引导学生在分组交流中的阐述语言和内容,还有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词汇量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7篇)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7篇)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精选7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山》。

(课件出示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内容,我首先出个题目请同学们填完整。

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父亲带我去爬山。

通过这次爬山,我学到了()和()。

二、自主探究(一)品味山的沉静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青山的沉静体现在哪儿呢?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2.学生汇报(1)“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 这是什么季节的山?(夏季)夏季的山一片碧绿,那春季的山,秋季的山,冬季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象一下?师小结:不管季节如何变换,大山始终不变,这就是山的沉静。

(2)“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青山图播放音乐《天籁森林》,让学生感受一下,再有感情地读句子。

)(二)领略父亲的智慧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默读课文,把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1)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2)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

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学生每汇报一句,都用课件出示出来,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感悟父亲话语中蕴含的发人深省的道理。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爬山》一文。

该文属于第三单元“自然之旅”,具体章节为第10课。

文章详细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与父亲一起爬山的经历,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长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经历,引入课题《爬山》。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口语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爬山》2. 主要内容:爬山经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勇敢、坚强的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篇50字左右的描述。

2. 答案:(1)略(2)例:我喜欢大海。

它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给人一种壮观的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c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c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1 爬山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字。

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g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爬山》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g

第六屏)
指名说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 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1.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独特的体验呢?让 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 2. 读出你画出的父亲的话,想想分别在什 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3.爸爸说我们爬山和别人不同,为什么? 体会征服山 征服自己 (二)是否尽了力?
林山水甲天下)(展示课件第五屏) 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真是这样吗?我 借助画面,丰富孩子们 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 一起去观赏桂林的 的个性化的感知,深化他们 山水吧! (二) 理解第二段, 漓江的水的特点依图学文, 读文悟情。 1.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展示 波涛汹涌的大海,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 ; 展 示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 ) (展示课件第六、七屏) 2.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 分别描写的。 ( 板书:静、清、绿) “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 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 视 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绿”用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 形象的比喻,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 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 对桂林的整体感悟。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感悟内容,体会 课文意境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 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 第 一小段告诉了我们。 ——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 天下„ „ 2. 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板书:桂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桂林山水
你还知道有哪些山? 己的独特体验。 师: 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 你们爬过山吗?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设计思路:《爬山》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是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本节课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加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上课伊始先由学生的爬山体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了情感基础,再运用细读品悟的方法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最后归纳总结,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阅读提升至习作,从而达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禅、哲、燃、煌、智、慧”9个字。

结合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似懂非懂、慢条斯理、一五一十”等词语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进步。

2.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感受父爱的伟大,感恩父亲。

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2. 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法。

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

3. 朗读感悟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

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

(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教学后记:
超滤膜系统运行维护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