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4.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指导1年级

合集下载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了解道德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概念:介绍道德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2. 道德规范: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道德规范,如讲礼貌、尊重他人等。

3. 法律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4. 法律规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规则,如不偷窃、不欺骗等。

5.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和法律的问题。

3. 游戏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和体验道德和法律的原则。

4. 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探讨和解决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使用《道德法治》下册作为主要教材,引导学生和理解相关知识。

2. 多媒体:使用投影仪和电脑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游戏材料: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和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相关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实施。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主动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于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考试:组织一次小测验或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为了更好地备课和教学,我们建议教师参考以下资料:1. 《道德法治》下册教师用书2.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资料3. 相关教学网站和教育资源平台的相关教学资源以上是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的概要,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课程目标-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惯课程内容1. 道德和法治的介绍(10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区别。

2.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定(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3. 道德与法治的例子(20分钟)- 以小故事和案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律因素。

4. 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和法治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主动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

-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案例分析:通过小故事和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分析道德和法律因素。

- 思考引导: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反思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小故事和案例材料- PPT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行为,发现并记录可能涉及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情况。

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第1课:我上小学了第2课:我们在一起第3课:我是小学生2. 第二单元:快乐的生活第4课:快乐的校园第5课:我们的教室第6课:我们的操场3. 第三单元:亲近自然第7课:美丽的大自然第8课:我们的地球第9课:保护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3.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将道德与法治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上小学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观点、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你觉得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请举例说明如何保护环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法治的认识。

2. 答案:小学生应具备诚实、勤奋、团结、友善等道德品质。

保护环境可以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方面做起。

法治是指国家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保障公民的权益。

我们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全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全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全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研究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包含以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庭是温暖的小社会本单元主要介绍家庭的作用和重要性,教授学生家庭内的基本规则与责任,以及如何尊重和帮助家人。

第二单元:友善互助从我做起本单元教授学生友善相处的基本原则,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通过一些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主动提供帮助。

第三单元:平安出行从规则抓起本单元围绕平安出行的规则展开,教授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出行,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四单元:文明礼仪展风采本单元教授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与他人友好交往,懂得感恩,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第五单元:认识安全常识本单元重点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本单元教授学生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资源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学故事:每个单元都有专门设计的教学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研究和思考。

2. 视频课件:为每个单元提供配套的视频课件,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练册:为每个单元提供了相应的练册,供学生课后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4. 教案和课件: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案和课件,方便教学计划和教学准备。

5. 评价与反思:为每个单元提供了评价与反思方案,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帮助学生反思和总结。

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

2. 练册:检查学生对每个单元的掌握情况,包括练册中的题和问题。

一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关系2. 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3. 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关系2. 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3. 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2. 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具体应用3. 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实际操作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关系,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法律和道德。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

2. 教案:本单元教案。

3. 课件:与教案相配套的课件。

4. 教学资源:相关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案例、视频等。

5.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授课:按照教案,讲解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关系,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的,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和道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道德情景剧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法律和道德。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一二单元)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一二单元)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一二单元)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一二单元)第一单元:人人平等教学目标:1. 了解人人平等的意义和内涵;2. 掌握人人平等的基本内容;3.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人平等的概念和内涵;2.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人人平等的概念;2. 如何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具(如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人人平等是什么意思?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汇报给全班。

二、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讲解人人平等的概念和内涵,做简单举例说明,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人人平等的内容有哪些?3. 学生齐声说出人人平等的内容,并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三、活动与实践(30分钟)1.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社区,观察不同人群的相互尊重和照顾,了解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

2. 分组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体验和感受是与人人平等有关的?3. 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四、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再次强调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2. 学生自愿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单元:友好相处教学目标:1. 理解友好相处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友好相处的概念和原则;2. 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友好相处的概念;2. 如何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具(如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友好相处是什么意思?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汇报给全班。

二、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讲解友好相处的概念和原则,如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等。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友好相处的原则有哪些?3. 学生齐声说出友好相处的原则,并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最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方案一、学生情况分析^p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p《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根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表达思想性原那么、科学性原那么、现实性原那么、综合性原那么和活动性原那么。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标准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开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才能,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开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才能和创造才能。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妙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实在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老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形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构造,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根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老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的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的的自然统整。

一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一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一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尊重他人第1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2课: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第二单元:关爱他人第3课: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第4课:关爱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第三单元:合作分享第5课:合作力量大第6课:分享快乐,共同成长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安排本单元共5课时,每周1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1周:第1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2周:第2课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第3周:第3课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第4周:第4课关爱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第5周:第5课合作力量大第6周:第6课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遵守规则第7课:遵守规则,保障安全第8课:遵守规则,共建和谐校园第五单元:法治意识第9课:法治意识,从小树立第10课:法治国家,我们共同维护七、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法治意识。

3. 视频教学法: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一年级《法制道德》下册首单元教案准备

一年级《法制道德》下册首单元教案准备

一年级《法制道德》下册首单元教案准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道德的情感。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法律法规入门1. 介绍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 介绍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遵纪守法,从我做起1. 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法规入门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案例分析。

3. 练习:进行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和案例分析。

第二课时: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 导入:简要介绍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新课:讲解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和案例分析。

3. 练习:进行道德规范知识问答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遵纪守法,从我做起1. 导入: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3. 练习:进行遵纪守法实践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答案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2.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法制道德》下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3. 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的周围- 课程目标:通过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课程内容:- 单元导入:介绍班级成员及相关物品,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

- 研究重点: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关心班级成员。

- 研究方法: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班级讨论。

第二单元:做个体负责的小朋友-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自我管理和个人责任,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 课程内容:- 单元导入:了解个人的家庭和身份,探讨个人责任。

- 研究重点: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家庭成员。

- 研究方法:情景讨论、角色扮演、个人反思。

第三单元:小天使的帮助-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关爱他人和积极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助人精神。

- 课程内容:- 单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关爱心。

- 研究重点:乐于助人,关心他人需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 研究方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公益活动参与。

第四单元:我爱家乡-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家乡文化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环保意识。

- 课程内容:- 单元导入:介绍家乡的特点和文化,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研究重点: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心家乡发展。

- 研究方法:图片展示、讲故事、环保活动参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活动和班级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 体验式研究法:通过参与实际的公益活动和环保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评价- 学生课堂表现: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合作态度。

- 作业评价:书面作业完成度、内容质量、创意表达。

- 个人发展评价:道德人格培养情况、法治意识形成程度。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稿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稿

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说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作为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篇之作,承载着引导学生从幼儿园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使命。

这一单元旨在通过四个子课题《开开心心上学去》、《我向国旗敬个礼》、《这是我们的校园》和《平平安安回家来》,全面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每个子课题都紧密围绕学生入学初期的心理变化和实际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单元内容分析《开开心心上学去》:本课通过展示校园生活的美好画面和模拟入学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与自豪。

通过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经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本课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身份的转变意识,还培养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向国旗敬个礼》:本课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述国旗的故事、观看升旗仪式视频、学习国歌和敬礼姿势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国旗和国歌所承载的国家尊严与荣耀。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这是我们的校园》:本课带领学生深入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绘制校园地图、开展校园寻宝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更加熟悉校园环境,学会如何快速找到各个功能区域,并增强其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珍惜公共资源。

《平平安安回家来》:本课聚焦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通过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模拟交通情景演练、制定安全回家计划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本课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安全,更是对其生命安全的负责任教育。

(三)单元内容整合《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以“我是小学生啦”为核心主题,通过四个紧密相连的课题,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篇二第一单元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

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

(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礼貌教育。

)4、参观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老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5、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二、认识课程表。

1、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2、认识课程表3、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三、总结全文。

活动延伸: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交往。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拉拉手,交朋友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1、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

一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和同学。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知道法律是保护自己和他人权益的武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是学校的一员》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基本生活规范。

讨论如何在校园中与人相处,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2. 第二课《我喜欢上学校》分享学生上学的喜悦,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3. 第三课《我爱我的老师》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理解老师的辛苦。

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的习惯,学会与老师沟通。

4. 第四课《我是法治小公民》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的作用。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5. 第五课《我们在集体中》讨论集体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学会在集体中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学校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看是否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

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

3.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

4. 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

六、教学规划1. 第一课《我是学校的一员》:2课时2. 第二课《我喜欢上学校》:2课时3. 第三课《我爱我的老师》:2课时4. 第四课《我是法治小公民》:2课时5. 第五课《我们在集体中》: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我是学校的一员》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学校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规则。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理、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理、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的基本国情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

2.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中国的面积和人口: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

- 中国的行政区划: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课时:中国的地理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中国的气候: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 中国的河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第三课时:中国的历史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夏商周、秦始皇统一六国、汉唐盛世等。

- 中国近现代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

第四课时:中国的文化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道德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内容1. 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 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内在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2. 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法治是指社会公正和秩序的维护依靠法律的约束和保障。

- 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对道德的法律化体现。

- 道德规范是法治的内在支撑,法律是对道德规范的明确和强制。

四、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视频观看:选择相关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视频进行观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道德和法治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测试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报告,评估他们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短文,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 视频资源: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视频。

3. 案例材料:用于分组活动的案例材料。

七、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第三课时: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第四课时:集体讨论和评估- 第五课时:小组活动和评估- 第六课时:个人写作和评估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集体讨论、视频观看和分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
材料
课程目标
-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 掌握诚实、公平、友善等基本道德价值观
- 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
概念讲解
-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包括诚实、公平、友善等。

- 法治:是指社会中通过法律来管理和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原则。

道德故事
- 通过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从中研究和领
悟诚实、公平、友善等道德价值观。

法律知识
- 简单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等,让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
-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和总结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影响。

评价与反馈
-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讨论结果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程度。

-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资源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
- 互联网教育资源:道德故事、教育视频等。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品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品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第1课《我是小学生!》和第2课《我们校园》,以及第二单元《我们在成长》第4课《自己事情自己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认识小学生活,培养他们校园归属感。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品质。

3. 培养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意识,提高他们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治重要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校园归属感、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校园地图、小奖品等。

2. 学具:书包、文具、水杯、桌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解学校环境和设施。

(2)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小学生活经验。

2. 例题讲解(1)讲解第1课《我是小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培养校园归属感。

(2)讲解第2课《我们校园》,让学生解校园规则,学会自律。

(3)讲解第4课《自己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自己校园地图,标注重要场所。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分组讨论:如何在校园里遵守纪律,关爱同学?(2)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评选最佳表现小组。

(2)给予学生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第1课《我是小学生!》校园是我们家遵守纪律,团结互助2. 第2课《我们校园》解校园规则学会自律3. 第4课《自己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校园,标注你最喜欢地方。

(2)列举自己能做到事情,和家长一起评价完成情况。

2. 答案:(1)校园地图:根据学生自己观察和理解绘制。

(2)自理能力评价表: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和家长评价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我是小学生”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成长故事。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

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和道德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
-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 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原则
- 研究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教学内容
1. 了解法律和道德
-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2. 法律和道德原则
- 分析一些常见的法律和道德原则,如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等。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 探讨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及违反规范可能导致
的后果。

- 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区别。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法律和
道德的应用。

-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讨论其中的法
律和道德问题。

教学评估
-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法律和道德定义和区别的理解。

-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对法律和道德应用的
理解。

-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 《小学道德法治教材》下册
- 网络资源:法律和道德的定义与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指导我是小学生啦本单元的内容是入学适应教育。

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从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伴,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和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单元要点各课教学内容指导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目标1.形成小学生的身份意识,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自豪感及愉悦。

2.认识书本,懂得爱惜学习用品。

3.能自主整理书包及收纳学习用品。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从身心、行为习惯上完成入学适应。

2.引导学生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喜悦感,愿意来上学。

3.引导学生学会按照学习的需要,有计划、有条理地整理书包。

内容点析1.上学啦,真高兴标题“上学啦,真高兴”,提示学生体验上学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缓解一些孩子紧张、不安的心理。

教材第2页插图①中的场景,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美好期待。

“人不学,不知道”这句格言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材第2页和第3页,呈现了小学生“开开心心上学去”的场景。

教科书中的五幅插图,再现了新生从准备走出家门到进入教室的经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认同。

一个女孩来学校前有些害怕,但在老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她在努力适应学校生活。

通过这一系列情感变化,展现了一名学龄儿童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真实感受。

2.爱新书,爱书包教材第4页呈现了发新书的场景,这个场景由四组插图组成。

教室前面的学生正从老师手中领新书,她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什么是有礼貌的言行。

左中和左下的两组学生在讨论新书,分享拥有新书的快乐。

右下的一组学生,一名女生正在封面上写自己的名字,男孩由于认字不多,对书名是什么感到困惑。

这些场景旨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右下角主持人的提问“书可真好看,怎样把它们保护好呢”,提示学生要爱护新书。

教材第5页的内容,提示学生上学时需要带哪些物品,怎样整理书包。

左上图“我的书包是奶奶亲手做的……”,让不同生活条件的学生都要爱惜自己的书包;“弹弓也能带吗”,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哪些物品可以带到学校去,哪些物品不能带到学校去。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

最后,教材以朗朗上口的儿歌,梳理了整理书包的方法。

书包是学生身份的象征,学生通过对新书包的喜欢,进而喜欢并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

注意问题1.对于紧张和焦虑的学生,要认同他们的感受,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2.刚入学的学生对整理书包可能会感到困难,老师要提示具体细则的要求,带着学生一步步练习,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整齐、有条理的好习惯。

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教学目标1.愿意和同学交朋友,感受和同学一起学习、活动的快乐。

2.学习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及规则。

3.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感受伙伴之间的情谊和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展开自我介绍和找伙伴的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新环境中彼此认识、熟悉。

2.在体验活动和绘本阅读中体验交往的快乐,掌握交往的规则和技巧。

3.引导学生理解同学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尊重、友好的态度。

内容点析1.我的好伙伴本话题呈现的场景是学生互相介绍入学以来自己认识的新伙伴。

教科书第6页上半部分呈现的范例,旨在引导学生从“好伙伴是谁”“怎么认识的”“一起做过些什么”等方面介绍自己结识的新伙伴。

教材第6页至第9页下部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小动物们交朋友的绘本故事。

小白兔因为害羞、胆怯不敢加入团队,小花猫告诉她和大家一起玩就能成为好朋友;小猴子因抢皮球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后来在山羊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和大家一起快乐地做游戏了。

绘本故事提示了交朋友的规则,以及对朋友礼貌、友好、尊重的态度。

2.“网”到一个新朋友“‘网’到一个新朋友”,通过幼儿园里耳熟能详的儿歌、熟悉的游戏,为学生创设相互认识、扩大交流的氛围和机会。

教材第7页呈现了小朋友通过“网小鱼”的游戏,开展“自我介绍”的活动。

教材一方面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活动,另一方面提示学生可通过不同方法、不同侧面介绍自己,鼓励学生多认识、了解班级中的小伙伴,感受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3.好友大搜索教材第8页呈现的是一个游戏活动场景,旨在提示教师可以开展“好友大搜索”的活动。

呈现的插图分为三组,左上侧的一组插图表现了学生在寻找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小伙伴;下面的两组插图表现了学生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小伙伴后的兴奋和快乐。

通过“好友大搜索”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和交到更多的朋友,进而会对学校生活产生亲近感。

4.认识你真好“认识你真好”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好伙伴在一起时的友情,体会与伙伴交往的快乐。

教材第9页的一首小诗,表达了好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

画面一方面呈现了两名说悄悄话的学生在彼此分享快乐,另一方面呈现了同伴间温暖安慰的情境,表示好伙伴可以共同面对、分担悲伤和忧愁。

教材就是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他们乐于交朋友的情感。

注意问题1.在画像活动中,可以启发学生观察伙伴有哪些特点,并能够画出伙伴的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伙伴。

2.教材中的童谣是学生玩“网小鱼”游戏时唱的儿歌,教学中老师可选用当地童谣或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创编。

3.教学中,要关注班级里那些性格内向、不太敢交朋友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交朋友》这一绘本故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既可以在第一课时中作为引入环节,也可以放在本课学习结束时作为总结环节。

第3课我认识您了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学校生活中的教师(教职工、师长)。

2.发现并感受师长的工作与自己校园生活的关系,感激和尊重他们。

3.知道如何向他们求助,获得安定、愉快的校园生活体验。

4.培养尊师敬长的文明礼貌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与师长交往,言行有礼貌。

2.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实际,敢于向学校的师长求助。

内容点析1.我的老师教材第10页通过开展“猜猜这是哪位老师”的活动,先让学生回望日常自己接触的、给自己授课的老师。

图中,一名女生正在向大家描述一位老师的样子“短头发、戴眼镜”,另外四名同学在思考,其中三名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不同老师的样子。

学生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开展类似的活动认识自己的老师。

教材插图的细节还表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情感: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的老师表情都很温和。

一幅插图中,老师搂着学生辅导他写作业;另一幅插图中,一名学生趴在老师耳边说悄悄话。

图中所呈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美好而亲近的感情,表达了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沟通的愿望,也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我还想认识标题“我还想认识……”,旨在提示学生在熟悉任课老师基础上,继续了解、认识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和工作者。

教材第11页的四幅插图,分别表现了老师在辅导鼓乐队、老师在国旗下讲话、学校传达室的工友接过家长送来的书、高年级的数学老师在上课这四个场景。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校园生活中的师长及其工作情况,从而可以更快地帮助自己适应校园生活。

留白是个开放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画一画、写一写自己还想了解的教职员工,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职员工及学校的亲近感和适应性。

3.该请谁来帮帮我教材第12页呈现了三个场景。

由近及远看,第一幅插图是羽毛球落在树上,第二幅插图是一名学生把另一名学生的帽子抢走玩,第三幅插图是一名女学生因受伤坐在台阶上哭泣。

这三幅插图表现了学生在校园中遇到困难以及和同学产生矛盾的场景。

主持人的话“遇到这些事,可以请谁来帮忙呢?”,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学校碰到问题时该向谁求助,进而有助于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安全感。

4.这样做对吗教材提供了四组案例,让学生辨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如:有的学生在老师办公室门口大声打闹,干扰老师正常办公;有的老师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劝阻,学生却以不是自己的老师为由不听劝阻;有的学生在学校意外受伤,对给自己包扎处理伤口的校医表示感谢;有的学生放学时,有礼貌地与老师道别。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对错,而是通过主持人的话“我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做出正确的选择,懂得在学校里要讲规则,听从老师的教导,尊敬老师。

注意问题1.认识老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因此,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感受老师的和蔼、亲切,减少和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让他们尽快地熟悉老师,亲近老师。

2.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建议老师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不同岗位教职员工的工作信息,多准备一些老师的照片或者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更直观地了解学校里的老师。

3.在讨论“该请谁来帮帮我”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想到找老师帮忙,如请体育老师帮忙拿回羽毛球,请班主任老师帮忙解决抢帽子的问题,请语文老师问问这名女生怎么了。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4.对插图中遇到困难选择哭泣这一现象,要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不要采取独自哭泣的方式,而应积极想办法找老师帮忙解决。

5.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本班学生尊敬老师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有真实的体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爱老师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6.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通常他们不会不尊敬老师。

一些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可能是因为害羞或胆怯,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老师的姓名。

针对这些现象,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对不认识的老师直接问候“老师好”,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第4课上学路上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上学路,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

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会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4.培养观察环境的能力与生活技能。

5.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上学路,尤其要注意上学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

2.学会看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信号灯,利用交通安全措施上下学。

3.养成交通安全意识。

内容点析1.不同的上学路教材设计了多幅上学路上的画面,并用路线把这些画面串联起来,呈现了学生离开家经过的不同道路,到达学校门口的历程。

教材中的上学路,既有乡村小路,又有城市大道;有的要经过火车道口,有的要经过施工重地;有的要从桥上走过,有的只能蹚水而过;有的可乘车前往,有的要翻山越岭。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上学方式,但所有学生最终都平安、快乐地来到学校。

平平安安进课堂,是每个学生上学的根本保障。

教材第15页右下角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学生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关注自己的上学路是怎样的,有哪些明显的标志物,有哪些安全隐患,进而进一步熟悉自己的上学路。

留白是给学生的开放空间,旨在让学生去发现和观察环境,如上学路上特别的标志物、特别的场景等。

2.这样安全吗标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出了上学路上的安全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