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一、二【附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1及答案一、简答题。
(2×5分=10分)1.常用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什么?功率因数低有哪些危害? 2.在三相电路中,中线有哪些作用?中线应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
(10×2分=20分)1. 同一电路中的几个正弦量画在同一相量图上的前提条件为( ) 。
A. 初相位相同 B. 频率相同 C. 相位差相同 D. 大小相等2. 不同电路功能各有不同,但电路组成的三要素均可归结为( )。
A 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B 电源、负载和控制设备 C 电源、负载和开关 D 电阻、电感和电容3. 图示电桥电路中,R ab 、R cd 分别为( )。
A. 4Ω、4.5ΩB. 4Ω、∞C. 4.5Ω、4ΩD. 4.5Ω、∞4. 图示电路中,E 1=E 2=E 3=4V,R 1=R 2=R 3=R 4,则A 点电位为( ) 。
A. 3VB. 1VC. 2VD.32V5.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 )原理来确定的。
A. 电阻之和B. 回路电压C. 电流的热效应D. 电容和电感6.以支路电流为电路的独立变量,列出KCL 和KVL 方程,求解电路中电流的方法叫( ) 。
A. 回路电压法 B. 节电电压法 C. 支路电流法 D. 回路电流法7. 图示电路的等效电路为( )。
8.变压器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一种静止电器。
A.欧姆定律B.交流电C.电磁感应D.克希荷夫定律9.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iu X C C = B.••=IU X CC C.iU X CC = D. C C X I j U ••=10. 图示电路中,电流I 的值为( )。
A. -8AB. 8AC. 4AD. -4A三、已知一个正弦电压的初相角为300,当t =0时,其瞬时值为u o =155.5V ,试求该电压的最大值及有效值。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材料.docx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材料一.单选题:1、任一支路电流当任选其中一个方向为电流的止方向。
则该选定的方向称为A。
A.参考方向B.参考相量C.实际方向2、将三个电阻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分别与外电路的三个节点相连。
就构成卫连接。
A.三介J形B.星形C.兀形3、线性冇源二端网络Ns向负载R1传输功率时,当ReqZRl是负载R1才能获得旦。
4、为了表征电路中某一部分的主耍电磁性能以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可以把该部分电路抽象成一个旦。
A.电路原理图B.电路模型C.电路元件5、若正弦电流通过电阻R在一个周期内所产生的热量Q变。
和直流电流I通过同一电阻R 在同等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Q直相比,贝I」这个直流电则I称为变流电的V。
A瞬时值B最大值C有效值6、在纯电容性负载电路中,电流相位总是旦电压90°相位角。
A滞后B超询7、L、C元件在交流电路屮虽然不消耗功率,但它们与电源之间存在能量的交换。
这种与电源交换能量的快慢程度用C来表示。
A有功功率B视在功率C元功功率8、不论负载是星形连接,还是三角形连接,其视在功率应为R。
A各项有功功率之和B各项元功功率之和C有功功率与元功功率之和 D.9、当电路的结构或文件的参数发生改变时,电路从一种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稳定状态需要有一个动态变化的中间过程,称为电路的C。
A稳态过程B暂态过程C动态过程1()、儿个元件是串联还是并联是根据串、并联的特点来判断的。
串联电路所有元件A承受同一电压 B.流过同一电流 C.电能消耗相同11、电路由电器元件按照一定方式连接而成,它可提供c流通的路径.A.电压B.功率C.电流12、在止弦交流电路中,感杭与容杭的大小随频率变化并有互相补偿的作用,因此在某一频率下,含有L和C的电路会出现电流与电压同相的状况,这种现象称A调频调谐B调感调谐C谐振D调容调谐13、为简便起见,电路图中通常也不应出线圈的实际绕向。
而在线圈的出现端标注某种形式的记号。
例如“ •”或星号“※”,以便对两线圈的磁耦合方向做出判断。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和练习题第一章:重点知识:关联参考方向、吸收提供功率的计算、节点KCL和回路KVL方程的熟练灵活应用(广义节点的KCL、假想闭合回路的KVL)关联参考方向及对应的欧姆定律关联参考方向(U=RI)非关联参考方向(U=-RI)吸收和提供功率的计算P = UI(关联参考方向)P>0 吸收功率P = -UI P<0 提供功率1、求图示电路中所标的未知量U a=10V I b=-1A I c=1AI d=-1A U e=-10V I f=-1A2、求电流ii+ -u uA5)2(3=--=i3、图1-3电路中,已知i 1=4A ,i 2=7A ,i 4=10A ,i 5=-2A ,则i 3=__3A_, i 6=___9A__。
142536A i 1i 4i 3i 2i 5i 6BCA Dda bc 2A图1-3 图1-44、图1-4电路中,已知元件A 提供功率100W ,其它3个元件B 、C 、D 吸收功率分别为20W 、30W 和50W 。
则U ab =__50V__, U bc =__-40V____, U cd =__15V__, U da =___-25V_。
5、定向图和各支路电流如图1-5所示,求 i 1、i 2、i 3、i 4、i 5 。
6A4A2A2Ai 1i 2i 3i 4i 5(-6A 、4A 、2A 、2A 、-2A)图1-56、电路图如图1-6所示,求U cd 、U be (U cd = -9V U be = -11V )图1-67、电路图如图1-7所示,求电压 u(u =-15V ) 图1-75+-V+- ?=u -+V10-+V208、电路图如图1-8所示,已知Us 1=10V 、Us 2=4V 、Us 3=20V 、R 1=2 、R 2=4 、R 3=5 、求开路电压U ab 。
(-12V )图1-89、求图示电流i 和电压u-++-4V 5Vi =?3Ω-++4V 5V1A+-u =?3Ω10、图1-10电路中,电流I =__2A__,受控源吸收的功率为 P 吸收 =___-20W_。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第一部分填空题1.对于理想电压源而言,不允许路,但允许路。
2.当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一般关系式为。
3.当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式为。
4.一般情况下,电感的不能跃变,电容的不能跃变。
5.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是指对外部等效,对内部并无等效可言。
当端子开路时,两电路对外部均不发出功率,但此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当端子短路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6.对于具有n个结点b个支路的电路,可列出个独立的KCL方程,可列出个独立的KVL方程。
7.KCL定律是对电路中各支路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
8.理想电流源在某一时刻可以给电路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端电压无关,端电压由来决定。
9.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关系相同。
10.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 。
11.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路为。
理想电流源和电阻串联,其等效电路为。
12.在一阶RC电路中,若C不变,R越大,则换路后过渡过程越。
13.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是 =0。
14.在使用叠加定理适应注意: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电路;在各分电路中,要把不作用的电源置零。
不作用的电压源用 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用 代替。
不能单独作用;原电路中的 不能使用叠加定理来计算。
15. 诺顿定理指出:一个含有独立源、受控源和电阻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导的并联组合进行等效变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一端口的 电流,电导等于该一端口全部 置零后的输入电导。
16. 对于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当R=2C L /时,电路为欠阻尼电路,放电过程为 放电。
17. 二阶RLC 串联电路,当R 2CL时,电路为振荡放电;当R = 时,电路发生等幅振荡。
18. 电感的电压相量 于电流相量π/2,电容的电压相量 于电流相量π/2。
电路分析基础(总复习)
u" 6Ω 1A
(b)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c)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u = u’ + u”
3Ω
先对电路(a),利用节点法列方程得
18V u 6Ω 1A
1 1 u 18 1 3 6 3
(a)两激励源共同作用时
解得 u = 10(V)
再对电路(a)利用网孔法列方程得
(3 6)i1 61 18
2Ωi 2
解得:
i1 1A ux 12V
题18图
p产 6i1 6 (1) 6W
例2 如图电路,用网孔法求电压u。
0.1u
解 : 本例中含受控源(VCCS),处理方法
是:先将受控源看成独立电源。这样, 该电路就有两个电流源,并且流经其上
i1
6V
2Ω 12V
的网孔电流均只有一个;故该电流源所 在网孔电流已知,就不必再列它们的网 孔方程了。如图中所标网孔电流,可知:
9A
1A 1Ω i2
i1 = 9 – ua/1
1Ω
2Ω
解得:
ua = 8V, ub = 4V, i1 = 1A
i2 = ub /2 = 2(A)
(b)
小结:对受控源首先将它看成独立电源;列方程后,对每个受控
源再补一个方程将其控制量用节点电压表示。
4. 单口网络等效电阻的求解
i
uN
若N中除电阻外,还包括受控源,常用端口加电
源的办法(称为外施电源法)来求等效电阻:加电压 源u,求电流i;或加电流源i,求电压u(注意:必须设 其端口电压u与电流 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定义电路 N的等效电阻为
Req
u i
例 求图示电路ab端的等效电阻Rab。
(完整版)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一、基本概念1.电路: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电流的通路。
2.电路功能:一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3.集总参数电路近似实际电路需满足的条件: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l(长度)远小于电路正常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λ,即l 。
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5.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参考方向一致。
6.支路:由一个电路元件或多个电路元件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
7.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连接点。
8.回路:电路中由若干支路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
9.网孔:对于平面电路而言,其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10.拓扑约束:电路中所有连接在同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约束,任一回路的各支路(元件)电压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约束,这种约束关系与电路元件的特性无关,只取决于元件的互联方式。
U(直流电压源)或是一定的时间11.理想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端电压为一恒定值Su t,与流过它的电流(端电流)无关。
函数()S12.理想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输出电流为一恒定值I(直流电流源)或是一定的时间Si t,与端电压无关。
函数()S13.激励:以电压或电流形式向电路输入的能量或信号称为激励信号,简称为激励。
14.响应:经过电路传输处理后的输出信号叫做响应信号,简称响应。
15.受控源: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由其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同一电路中其它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
16.受控源的四种类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
17.电位:单位正电荷处在一定位置上所具有的电场能量之值。
在电力工程中,通常选大地为参考点,认为大地的电位为零。
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对参考点的电压。
18.单口电路: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进出这两个端钮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19.单口电路等效:如果一个单口电路N1和另一个单口电路N2端口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单口电路对端口以外的电路而言是等效的,可进行互换。
电路分析基础 总复习
《电路分析基础》总复习第一章基本知识及基本定律1.电压、电流定义;真实方向,参考方向;关联与非关联参考;吸收功率计算=p ui吸(关联),=-p ui吸(非关联);吸收功率正负的含义。
2.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特性。
KCL及KVL及其应用。
单口网络端口V AR列写。
3. 受控源特性。
受控源与独立源的区别。
3. 两类约束关系为拓扑结构约束(KVL,KCL)和元件特性约束。
二者相互独立:拓扑结构约束与元件特性无关,元件特性约束与拓扑结构无关。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1. 单口网络等效条件:端口伏安关系相同。
等效指对外电路等效,对内部一般不等效。
2.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概念;电阻串、并联等效、分压分流公式、电阻功率计算,纯电阻网络等效电阻求取。
3. 含源单口网络等效化简法。
包括:○1实际电源两种模型(串联模型和并联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2与理想电压源直接并联的二端网络(元件)对外视为不起作用;○3与理想电流源直接串联的二端网络(元件)对外视为不起作用。
4、单口网络等效电阻求取方法。
(1)外加激励法求等效电阻i i iU R I =。
(内部独立源先置零:电压源视为短路,电流源视为开路,受控源不置零)(2)开路短路法:oc o scU R I = 5. *电源转移法、 T~π变换(此部分了解)第三章 线性网络一般分析法及网络定理1. 独立节点数和独立回路数:n 个节点b 条支路的连通电路,可以建立的独立的KCL 方程数目为n -1个,独立回路的KVL 方程数目为b-(n -1)个。
2. 节点电位分析法(1)基本情况: n s s=G U I (2)含受控源时:先当独立源看待按常规法列方程,再补充控制量与节点电位关系。
(3)含无伴理想电压源时:法一:引入无伴电压源支路电流x I ;补充该支路两节点电位约束关系法二:以无伴电压源一端为参考节点,另一端电位直接可得。
3. 回路(网孔)电流分析法(1)基本情况: l ss =RI U(2)含受控源时:先当独立源看待按常规法列方程,再补充控制量与回路电流关系。
(完整版)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概要(仅供参考)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概要请同学们注意:复习时不需要做很多题,但是在做题时,一定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整理复习,参看以下内容:1、书上的例题2、课件上的例题3、各章布置的作业题4、测试题第1、2、3章电阻电路分析1、功率P的计算、功率守恒:一个完整电路,电源提供的功率和电阻吸收的功率相等关联参考方向:ui=P-P=;非关联参考方向:ui<P吸收功率0P提供(产生)功率>注意:若计算出功率P=-20W,则可以说,吸收-20W功率,或提供20W功率2、网孔分析法的应用:理论依据---KVL和支路的VCR关系1)标出网孔电流的变量符号和参考方向,且参考方向一致;2)按标准形式列写方程:自电阻为正,互电阻为负;等式右边是顺着网孔方向电压(包括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提供的电压)升的代数和。
3)特殊情况:①有电流源支路:电流源处于网孔边界:设网孔电流=±电流源值电流源处于网孔之间:增设电流源的端电压u并增补方程②有受控源支路:受控源暂时当独立电源对待,要添加控制量的辅助方程3、节点分析法的应用:理论依据---KCL和支路的伏安关系1)选择参考节点,对其余的独立节点编号;2)按标准形式列写方程:自电导为正,互电导为负;等式右边是流入节点的电流(包括电流源、电压源、受控源提供的电流)的代数和。
3)特殊情况:①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不参与电导的组成;②有电压源支路:位于独立节点与参考节点之间:设节点电压=±电压源值位于两个独立节点之间:增设流过电压源的电流i 并增补方程③有受控源支路:受控源暂时当独立电源对待,要添加控制量的辅助方程4、求取无源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i R (注:含受控源,外施电源法,端口处电压与电流关联参考方向时,iu R i =) 5、叠加原理的应用当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独立电源应置零,即:独立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独立电流源用开路代替;但受控源要保留。
注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要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计算功率时用叠加后的电压或电流变量求取。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资料(不提供答案,请自行解答,严禁带入考场)1、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 】A.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 B.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 C.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 D.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2、100Ω电阻和0.2F 电容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_______。
【 】 A. 0.2s B. 2s C. 5s D. 20s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应用于: 【 】 A. 支路 B. 节点 C. 回路 D. 电路4、正弦电压 u (t ) =2U sin (ωt + θu )对应的相量表示为: 【 】 A. uU U θ∠= B. u U U θ∠=• C. u U U θ∠=2 D. u U U θ∠=•25、影响感抗和容抗大小的因素是正弦信号的: 【 】 A . 振幅值 B. 初相位 C. 频率 D. 相位6、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 【 】 A. 负载串联电感 B. 负载串联电容 C. 负载并联电感 D. 负载并联电容7、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压源不作用时视为: 【 】 A. 短路 B. 开路 C. 电阻 D. 理想电压源8、电路如图所示,电压源 【 】 A. 吸收120W 功率 B. 吸收0功率 C.产生120W 功率 D. 无法计算9、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 A. 4V B. -4V C. 6V D. -6V10、如图示a 、b 两端的输入电阻等于: 【 】- 10V +u-+A . 3B . 4C . 6D . 1211、电路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仅由外加激励作用于元件引起的响应称为: 【 】A. 稳态响应B. 暂态响应C. 零输入响应D. 零状态响应 12、10Ω电阻和0.2F 电容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_______。
【 】 A. 1s B. 0.2s C. 2s D. 5s 1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应用于: 【 】 A. 支路 B. 节点 C. 回路 D. 电路 14、正弦电流 i (t ) =2I sin (ωt + θi )对应的相量表示为: 【 】 A. iI I θ∠= B. i I I θ∠=• C. i I I θ∠=2 D. i I I θ∠=•215、正弦量之间的超前或滞后关系取决于其: 【 】 A . 振幅值 B. 初相位 C. 频率 D. 相位 16、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 【 】 A. 负载并联电容 B. 负载串联电容 C. 负载并联电感 D.负载串联电感 17、如图所示电路中,为使负载电阻R L 获得最大功率,电阻R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R 0 = R LB. R 0 = ∞C. R 0 = 0D. L R R 210=18、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压源不作用时视为: 【 】 A. 短路 B. 开路 C. 电阻 D. 理想电压源 19、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 A. 4V B. -4V C. 6V D. -6V20、如图示a 、b 两端的输入电阻等于: 【 】 A . 12 B . 6 C . 4 D . 3Ω2Ω2- 2V +- 10V +u-+1、直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相当于短路;电感元件相当于开路。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任务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和电路模型1.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功率1.3电路的基本定律1.4电阻元件1.5独立电源思考与练习1:填空题、选择题任务2 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路的等效变换2.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化2.4 支路分析法2.5 网孔分析法及回路分析法2.6 节点分析法2.7 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叠加定理2.8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2.9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思考与练习2填空题:1、2、15判断题:1-17计算题:10、13、15、16任务3 动态元件及分析3.1 电容元件3.2 电感元件思考与练习3 填空题、判断题任务5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5.1 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5.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5.3 电路基本定律的向量形式思考与练习5填空题:1-9判断题:1-10计算题:1复习题:1、用节点电压法求图3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
10V2ΩΩU图3解:具有两个独立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为1111221121122222s s G U G U I G U G U I +=⎧⎨+=⎩ 其中自电导11111222G S =++=,22111 1.544G S =++=互电导12211G G S ==-111052s I A ==,221234s I A == 带入方程解得,U 1=5.25V ,U 2=5.5V所以支路电流11102.3752U I A -==- 12 2.6252UI A ==1230.251U U I A -==-24 1.3754UI A ==2512 1.6254U I A -==-2、 已知图4电路中,U S1=19V ,U S2=12V ,U S3=6V ,R 1=3Ω,R 2=2Ω,R 3=3Ω,R 4=6Ω,R 5=2Ω,R 6=1Ω,求各支路电流。
U S1U S2I 1I 2图4解:三个网孔电路的网孔方程的一般形式为111122133112112222332231132233333m m m s m m m s m m m s R I R I R I U R I R I R I U R I R I R I U++=⎧⎪++=⎨⎪++=⎩ 其中自电阻1114636110R R R R =++=++=Ω,222562215R R R R =++=++=Ω,3334536211R R R R =++=++=Ω互电阻122161R R R ==-=-Ω,133146R R R ==-=-Ω,233252R R R ==-=-Ω U S11=19V ,U S22=-12V ,U S3=6V带入方程解得,I m1=3A, I m2=-1A, I m3=2A 所以支路电流113m I I A ==,221m I I A =-=,332m I I A ==,413321m m I I I A =-=-=, 523123m m I I I A =-=--=-,612314m m I I I A =-=+=。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1. 电路基本概念
a. 电路的定义
b. 电路元件的分类
c. 电路的基本参数
2. 电路定律
a.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b.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c. 电阻定律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a.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b. 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c. 串并联电路的混合计算
4. 电阻网络分析
a. 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b. 电压分压和电流分流定律
c. 电阻网络的简化方法
5. 电源和负载
a. 电源的类型和特点
c. 电源和负载的匹配问题
6. 电流、电压和功率
a.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 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c.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7. 电路分析方法
a. 网孔分析法
b. 节点电压分析法
c. 超节点分析法
8. 交流电路分析
a.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b. 交流电路的复数表示
c. 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
9. 电感和电容
a. 电感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b. 电容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c. 电感和电容的串并联组合
10. 非线性元件
b. 可变电阻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c. 可变电容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11. 受控源和受控器件
a. 受控源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b. 受控器件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c. 受控源和受控器件的应用
12. 电路分析工具
a. 电路摹拟软件的使用
b. 实验仪器的使用
c. 电路设计和调试技巧
以上是电路分析基础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提纲逐个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一电阻R上u,i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10V,消耗功率为0.5W,则电阻R为()。
A.200ΩB.-200ΩC.100ΩD.-100Ω答案:A2.两个电阻串联,R1:R2=1:2,总电压为60V,则U1的大小为()。
A.10VB.20VC.30VD.40V答案:B3.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三角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A.全是10ΩB.两个30Ω一个90ΩC.全是90ΩD.全是30Ω答案:C4.电流i的值是()。
A.1AB.1.5AC.0.5AD.2A答案:C5.有功功率的单位是()。
A.WB.VARC.AD.V·A答案:A6.当电阻R上的u,i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A.U=RiB.U=-RiC.U=R丨i丨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B7.一阶RC电路的时间常数是(),一阶RL电路的时间常数是()。
A.R/C,RLB.RC,L/RC.C/R,RLD.RC,R/L答案:B8.某一电路中,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为开路电压,为短路电流,在()条件下不存在诺顿等效电路。
A.为无限大而为有限制B.和都为有限值C.为有限值,为有限值D.为0,为有限值答案:D9.要求某一含源网络的等效电阻时,需要将所有的独立电源()处理。
A.都化为电流源B.都化为电压源C.不做改变D.置零答案:D10.某一电路的独立电压源为Us,串联电阻为,可以转换为电流源=()和电阻()联电路。
,并联,串联C.,并联D.,串联答案:A11.RC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 C按指数规律(),i C按指数规律()。
A.上升,衰减B.上升,上升C.衰减,上升D.衰减,衰减答案:A12.RL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 L按指数规律(),i L按指数规律()。
A.上升,衰减B.上升,上升C.衰减,上升D.衰减,衰减答案:D13.在将复数F=α+jβ转化为极坐标形式F=|F|∠θ时,其中θ取决于()。
电路分析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
答案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路中电流i S等于(-3A)1)1.5A2)-1.5A3)3A4)-3A2.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2A)1)2A2)-2A3)3A4)-3A3.电路如图示, U ab应为(0V )A. 0 VB. -16 VC. 0 VD. 4 V︒︒12Ω8Ω4Ω4Ω20V16Va b4.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10V)1)12V2)-12V3)10V4)-10V5.图示电路中电压U等于(2V)1)2V2)-2V3)6V4)-6V6.图示电路中5V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等于(15W)1)15W2)-15W3)30W4)-30W7.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R L获得的最大功率为(4W)1)2W2)4W3)8W4)16W8.电路如图所示, 若R、U S、I S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答( B )U S R I S9.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R ab等于(2Ω)1)2Ω2)3Ω3)4Ω4)6Ω10.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容的稳态电压u C(∞)等于(-2V)1)-2V2)2V3)-5V4)8V11.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等于(2S)1)0.5s2)1s3)2s4)4s11.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i(t)等于(2 cos(2t -53.1°)A)1)2 cos(2t+53.1°)A2)2 cos(2t-53.1°)A3)2 cos(2t+36.9°)A4)2 cos(2t-36.9°)A5 A )13.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i R(t)的有效值等于(21)5A2)10A5 A3)210 A4)214.图示电路中电阻R吸收的平均功率P等于(4W)1)16W2)8W3)4W4)2W15.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压u(t)超前电流i S(t)的角度等于(-26.6°)1)-26.6°2)-45°3)26.6°4)53.1°16.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已知电流有效值I R =3A ,I L =1A 。
《电路分析》总复习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总结词
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 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详细描述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 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用于描述电 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约束关系。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元 件中电压、电流关系的定律。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是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化简的重要工具,可以将 复杂电路简化为简单电路,便于分析和计算。这些基 本定律和定理是理解和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总结词
掌握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网孔法、节点法、叠加定理等。
详细描述
网孔法是通过指定网孔电流,然后根据网孔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求解电路的方法。节点法则是通过 指定节点电压,然后根据节点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求解电路的方法。叠加定理则是将复杂电路分解 为若干个简单部分,然后分别求解各部分的响应,最后将结果叠加得到总响应的方法。
《电路分析》总复习
contents
目录
• 电路分析概述 • 电阻电路分析 • 电容和电感电路分析 • 动态电路分析 • 交流稳态分析 • 电路分析中的重要问题
电路分析概述
01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等物理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详细描述
电路分析主要关注电路中的元件、连接关系、电路模型以及电流、电压、功率 等基本物理量。通过对电路的数学建模和解析,可以深入了解电路的性能和行 为,为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提供基础。
详细描述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基尔 霍夫定律则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重要工具 ,包括节点电流定律和回路电压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电路如图所示,运用叠加定理求解电流I 时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应为 答( A) A. I =-+-⎛⎝ ⎫
⎭⎪84442 A
B. I =-+++-⎛⎝ ⎫
⎭⎪8444442 A
C. I =-+⎛⎝ ⎫
⎭⎪84442 A
D. I =--+⎛⎝ ⎫
⎭
⎪84442 A
2A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B)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a
3、图示电路中, 5 A 电流源提供的功率为 D
A. -87.5 W
B. 17.5 W
C. 75 W
D. 87.5 W
4、电路如图所示, 支路电流I
AB 与支路电压U
AB
分别应为 C
A. 05. A与1 V
B. 1 A与2 V
C. 0 A与0 V
D. 15. A与3V
5、若负载所取的功率P为72kW,负载的功率因数角为︒4.
41(电感性,滞后),则其视在功率为B
A. 54kV A
B. 96kV A
C. 47.6kV A
D. 108.9kV A
6、电路如图所示, 若R、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B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7、图示电路中,7 V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答( C )
8、电路如图所示, 其等效电路应为C
A. -1 V电压源
B. -3 V电压源
C. 2 V电压源
D. 6 V电压源
9、图示正弦交流RLC 串联电路,已知电压有效值100=U V ,200=L U V ,120=C U V
,则R U 等于
A. 260V
B.220-V
C.60V
D.420V
答 (C )
L u R
u C
u
10、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答( A )
3Ω
6Ω
11、图示电路中u C ()V 02=。
则t ≥0的u t C ()为
A. (e
)V 42110
--t B. (e
)V 42512
--
t C. (e
)V 108110
--
t D.
(e
)V 108512
--t
答( B )
10V
u
C
二、非客观题
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三角形联接负载阻抗()j2418+=Z Ω,三相负载功率P =1800W ,求线电流及线电压。
C B
A Z
解:77.53==
R
P
I P A
103==P l I I A
1.173=⨯==Z I U U P P l V 三、非客观题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
当t =0时开关断开,求t ≥0的u t C ()。
100u C
解:u C ()V 0100+= u C ()V ∞=75 τ=10s
得u t C t ()(e ).=+-752501 t >0
四、非客观题
求:示网络ab 二端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Ω1a
b
解:化简如图:
a
b 1A
可得:34OC =
U 3
50=R Ω
等效电路为:
Ω
5a
b V 3
4
五、非客观题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试用叠加定理求图中电流L
I 。
V
9j
09︒∠
解:电流源︒∠09A 单独作用时,
︒∠=--⨯='012j9
j129L
I A 电压源
9j V 单独作用时,
1j9j9-=-="L
I A ︒∠=∴011L
I A
六、非客观题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 U
=∠︒120 V, .I =∠-︒5369 A, R =3Ω, 求 I L
及ωL 。
R
+-
解:
I I U R
L
=- =∠-︒-∠︒=-5369403.j A
ωL =4Ω
七、非客观题
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线电压l U =380V ,线电流l I =11A ,三相功率P =4356W ,求感性负载的(复)阻抗Z 。
C B A
解:6.03cos ==
l
l I U P ϕ ︒=1.53ϕ
2011
220
==
Z Ω
()j16121.5320+=︒∠=∴Z Ω
八、非客观题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
当t =0时开关接通,求t >0的i t ()。
42u C
解:u C ()V 0126+= i ()mA 063+= i ()m A ∞=42 τ=06.s 得i t t
()(e )mA =
+-42215
3
t >0
九、非客观题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
4Ω
解原图可简化为
4Ω+
4Ω
2
()
a ()
b 图()a :V -3=V 94
+4) // (44) // 4( '⨯-=U
图()b :V -3=V 94
+4) // (44)
// 4(
"
⨯-
=U
故:U =-6 V
十、非客观题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04.141U V ,︒∠=45100R
U V ,求C
ω1。
Ω
j20R
U
解:︒∠==45520
R U I A
︒∠=⎪
⎭⎫ ⎝⎛
-⎪
⎭⎫ ⎝⎛
-⨯⨯+=
04.141C 120j C 1j 02j ωωI U U R
V
C
ω1
=10Ω
十一、非客观题
将一只150 uA 、1 k Ω的表头改制为0.5mA 与5 mA 的两量程电流表,其电路如图所示, 求电阻R 1与R 2的数值。
05
.mA
解:U I R g g g .==015
V 量程为0.5 mA 时:
故R R 12429+= Ω
量程为5 mA 时有(
)()
R I I R R 132510⨯-=+-g g g 故R 14287=. Ω
R 238613=.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