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之用笔论文
工笔人物毕业论文
工笔人物毕业论文工笔人物毕业论文一、引言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探讨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技法特点以及艺术表现力,以期对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二、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唐代的工笔人物画以线条勾勒为主,注重形态的准确表现。
宋代的工笔人物画则更加注重细腻的色彩表现和光影效果的描绘。
明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技法上更加精湛,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清代的工笔人物画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
三、工笔人物画的技法特点1. 线条勾勒: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勾勒非常重要,通过精确的线条勾勒,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形态和轮廓。
2. 细腻的色彩表现:工笔人物画注重色彩的细腻表现,通过层层叠加的颜色,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3. 精湛的细节刻画:工笔人物画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通过对人物的服饰、面部特征等细节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4. 笔墨运用:工笔人物画的笔墨运用非常重要,通过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和神态。
四、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工笔人物画以其精密的技法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工笔人物画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和身体姿态,使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其次,工笔人物画通过对人物服饰的描绘,能够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此外,工笔人物画还能够通过对人物眼神、微笑等细节的刻画,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气质特征。
总之,工笔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五、结论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工笔人物画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雅的绘画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发扬工笔人物画的精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描绘自然、人物和抒发情感方面表现出非凡的魅力。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绘画进行鉴赏与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传承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
从远古的遗址壁画,到商周青铜器上的图像,再到秦汉时期的壁画绘画,中国古代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后,唐宋时期的山水画达到高峰,明清时期的花鸟画、人物画、宫廷画等形式也相继兴起。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包括:1. 重视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墨、构图和色彩运用,以及与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出深远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
2. 追求笔墨技巧:绘画中的笔墨运用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画家注重笔墨的丰富变化和运用技巧,通过不同笔法、墨色等方式,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对象和氛围。
3.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画家们通过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绘画在传承和发展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转变。
近代以来,中国画坛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同时,中国古代绘画也逐渐为国际艺术界所重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
结论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鉴赏是一项深入研究的领域,本论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笔墨之道 心境为本——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本所在 。
这 根 本所 在 , 我 们 祖 先 对 客 体 与 主 体 之 间 深 刻 关 系 间 是
的认知 , 这种认知 , 是人 的心灵境界 的产 物。由此生 发 , 它创
造 了笔法 、 墨法 。正因如此 , 无论何法 , 皆由人 的心境使然。
心境之说 , 是作者在其 创作过 程中主 观情感 与客 观物质 的结合产生的心灵感受 。换 言之 , 作品所 体现 的形 、 , 神 是作
( c o l f F n t,Najn r nt ue S h o ieAr o s nig A t Isi t,Najn s t nig,Ja g u2 0 1 ) in s 1 0 3
中国传统绘 画 , 用笔 、 墨、 意境 。笔法 、 法 , 讲 用 讲 墨 画之 章法 ; 意境者 , 心境 也。心境所 驱 , 法在意 中 , 意存于 法 , 画之 意境与笔墨不 可分也 。所 以, 有人 说 : 中国画 是笔墨 的艺术 。 笔者认为 : 笔墨在 中国文化精 神 中的价 值是无 可取代 的。过 去是这样 , 将来也一定是这样 。笔墨本身 的内容 与形式 , 就是
中 图 分 类 号 :2 1 J0 文 献标识码 : A
Ta fI k —d a n o o n r wi g,S g i c nc fM i in f a e o nd: i Aritc Co c p in fTr d to a i s i tng tsi n e to o a ii n lCh ne e Pa n i ZHA0 a Xio—h 中流露 出其他 画家无法替代 的鲜 明的特征。所谓环境 , 有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背景 , 也有地
是一致 的, 是作 者 的感 情 、 者的 心境 使然 。如庄 子观 鱼 日 作
国画论文范文3篇
国画论⽂范⽂3篇略论近世国画⽂章⼤家楼笙华⼜名楼森华,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画⼤讲堂》主讲,中国开放⼤学中国画教程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赏与修复学术主持,浙江⼤学艺术鉴赏与收藏投资⾼级研修班主讲,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浙江收藏》副主编,黄宾虹国画院院长。
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在浙江⼤学、厦门⼤学、宁波师范学院执教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
个展:2014 《秋⼭问道》⼭⽔画个展2013 《听此太古⾳》楼森华⼭⽔画展(中国美术学院)2012 《古雅之道》楼森华⽔墨画个展(宁波)2012 《钱塘时代》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11 《⼗⼆⽉》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08 《澄怀观道》楼森华⼭⽔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00 《楼森华⽔墨与油画》个展(台湾⼤学)1997 《回望传统》中国画个展(宁波展览馆)等近世国画⽂章⼤家,五百年间名世者黄宾虹有云:上古书画同源,仰观俯察,以造六书,取乎象形,⾃有丹青之画,书与画分,后世因重⽂⽽轻艺,有⼠夫之画,画与图分……⼜云:⾃来书画同源,书是⽂字,单体为⽂,孳⽣为字,以加偏旁。
⽂字所不能形容者,有图画以形容之,尤易明晓。
故图画者,⽂字之馀,百⼯之母也。
今求画学之途径,⾮讨论⽂字,⽆以明画之理,⾮研究习字,⽆以得画之法……学画之⽤笔,⽤墨,章法,皆源于书法。
舍⽂字书法,⽽徒沾沾于缣墨朱粉中以寻⽣活,适成其为拙⽽已,未可以语国画者也。
其语何出!六朝谢赫著画有“六法”,所谓⼀⽓韵、⽣动是也;⼆⾻法,⽤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元初赵孟\⾔书画同体(即后世曲解为“书画同源”),明季董其昌借禅宗以分画有“南北宗”。
⾄于后世影响甚巨,此后史学家竞相引证。
赵孟\有诗证⽈:《题柯九思画⽵》“⽯如飞⽩⽊如籀,写⽵还应⼋法通,若也有⼈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此论以理论⾼度指明了绘画的技术要旨。
⽆论这“本来同”的是源、是体、还是法。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绘画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论文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C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 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工笔花鸟小论文
工笔花鸟小论文经过五周的工笔课程已经结束了,通过这几周的学习和了解,我对工笔些许的了解,让我知道学好工笔是个巨大的工程。
其中在画工笔的时候,因为以前学习过白描都懂得要自己心情要平稳,不能起伏太大,要有足够的耐心。
花鸟画是以花早虫鱼蔬果鸟兽为题材和内容的绘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翻开中国绘画史可以看出来花鸟画的产生和发展是先有工笔,后有写意。
作为中国画的一部分花鸟画所经历的革新之路总体来说与其他题材的中国是一致的。
学习花鸟画,过去一直是师带徒的传承式,大都是从临摹开始入手。
实践证明,这是学习花鸟画的较佳途径。
要具有较强的写生和造型能力也就可以从写生入手,在熟悉和掌握写生对象之后,在进行临摹跟创作。
起初,老师要我们临摹宋代小品名画,介绍了工笔画的作画步骤。
画工笔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又因为以前学过白描,现在画起来就比较容易。
工笔画是一种以单线勾勒和设色的描画方法,它既是考验我们练习中对于线描技法的基本功掌握,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
起初我以为也就是随意勾勒和上上颜色这么简单可就在上色上,,我就遇到了困难,上色的浓浅,调色上,我就掌握不好,呈现颜色没有层次感,但我看了钟老师试画后和有些同学的上色,我在用色上,就懂了些,要巧用底色,在用颜料上要掌握浓浅程度,在重彩上,要渲染滋润设色时要层层渲染,不能一气就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中国工笔画,不仅能坚持继承和研究工笔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是吸取其画种的优点,让工笔画艺术的语言、语汇更具有时代精神。
而且能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应用的更灵活。
对我来说临摹是向传统学习写生是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表现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学习花鸟画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创作,技法训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都是为了花鸟创作做准备。
课业结束,我的作业也完成了,或许作业的水平不是很高。
但我想我在努力了我享受画画的那个过程,也享受作品完成后的喜悦。
中国画笔墨随想
i e s nC then 从那以后, 再没有听到过类 . 我们 似的事。此句中,“ i k e ”用作名词,意 L
为 “ 同样事物” 。再如: Met als Like ir on
and cop谬r are very useful.像铜铁这类金
属是很有用的。此句中,“ i k e ”用作介 L 词 ,相当于 “ 像”的意思。这些例子中的 单词都是多义词,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它们 所归词类、所处场合、所属专业、所作搭 配。细心选用词义,避免直译、死译、拙 译 、歪译 ,必须意译 、活译 、恰译 、巧 译、妙译。诸如此类的词性转换 ,科技英 语中随处可见。因为它增加了英语的灵活性 和表现力,人们必须从上下文判明用词在句 中是何种词性而且含义如何,才能对整个句 子得出正确无误的理解。 科技英语不能像普通英语中的日常用语 那样,能泛泛懂得其意思就行。在翻译过程 中,只要把一个单词理解错,词组和句子就
往往不知所云。轻贝弄出笑话,失去科技英 J I 语的价值,重则会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影响 国际关系和改革开放。因此在进行科技翻译 时,必须做到对每个单词都要理解和翻译得 准确无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
面人手 :
参考文献
【 邢修祥, ] 1 科技英语读译指南IM]. 冶金工业 出版社, 1985. 【 钱绍昌. 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概要IM]. 上海 1 2 远东出版社, 1993 . 【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 中国对外翻译出 1 3 ] c 版公司, 1984 . [4 ] 钱歌川. 翻译的技巧IM] . 商务印书馆,
S C IENC 〔 & 「 HNO I 〔 EC 咫Y INF 侧〕 A T ION M
学 术 论 坛
中国画笔 墨随 想
杨一鸿 (福建省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工笔画毕业论文
工笔画毕业论文工笔画毕业论文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以精细、细腻的线条勾勒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而著称。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工笔画的起源与发展、技法与特点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工笔画的起源与发展工笔画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绘画风格以写意为主,注重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的表达。
然而,到了宋代,绘画风格逐渐转变,人们开始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
这种转变促使了工笔画的兴起。
宋代画家杨万里被认为是工笔画的奠基人,他以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开创了工笔画的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笔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形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明代画家仇英、唐寅、文徵明等人都是工笔画的代表人物,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清代画家石涛、石鲁、八大山人等人也为工笔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工笔画的技法与特点工笔画的技法主要包括线描、填色和渲染。
线描是工笔画的基础,通过勾勒出细腻的线条,描绘出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填色则是为了突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和层次来表现。
渲染则是为了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
工笔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笔画注重细腻的描绘,追求精确的表现力。
其次,工笔画强调色彩的运用,通过细腻的色彩层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再次,工笔画注重细节的处理,对于每一个物体的细节都进行精心描绘,力求达到真实的效果。
最后,工笔画追求意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三、工笔画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有独特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追求。
首先,艺术家需要对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主题的内涵。
其次,艺术家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便能够运用恰当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
再次,艺术家需要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以便能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绘画形象与造型特征论文
中国传统绘画的形象与造型特征摘要:中国传统绘画的形象与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用笔的书法性、空间的虚拟性、物象的程式性、主体的意象等个方面。
这些特征和传统文化、使用工具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绘画;形象;造型特征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69-01形象与造型,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
人们习惯用“造型”表示无生命物体的形象,而“形象”多注重指人物精神内涵层面。
广义上讲,无论是人还是物在绘画中均可视为一种“形象”,也可称为“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基于文化基础和使用工具等因素,其形象与造型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笔的书法性中国汉字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绘画的痕迹。
像这样将文字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的形象,在其他国家的艺术中非常少见。
唐代张彦远的《历史名画记》记载:“颜光禄日:‘图载之意有三:一日图理,封象是也;二日图识。
字学是也;三日图形,绘图是也。
’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日‘象形’,‘图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
”“书画同体”的艺术理论,对此后的中国画影响深远。
这一理论体现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就是用笔的书法性与绘画造型的有机结合。
再如花鸟画。
近代吴昌硕与现代齐白石的花鸟画比较接近.但在用笔上,吴昌硕以篆书的圆笔入画,齐白石则常用侧锋方笔,他们的作品都体现出典型的书法性。
形成这一特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毛笔是书写和绘画共同使用的工具。
毛笔有极强的吸水性能,这使它在点、画、勾、勒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抑扬顿挫、刚柔曲直的节奏变化。
其次,共同的审美对象。
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种最原始的表现方法,这种表现方法在书法和绘画中得以保存且进一步发扬光大。
直到现在,人们仍将线视为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再次,共同的创作主体。
在先秦两汉时期,绘画多是画工所为。
经六朝以至唐宋,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开始学习绘画。
由于书与画都以毛笔为工具,所以,士大夫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艺术才能从诗文扩展到绘画,于是在文人的带领下形成了一股潮流和风气,即中国画史上讲的“文人画传统”和“文人画派”。
中国画图式既是笔墨内涵延续论文
中国画图式既是笔墨内涵的延续摘要:由笔墨所具体再现的中国画图式,使笔墨的视知觉意义不可避免地密切了笔墨在文化影响下所呈现的宗教精神、诗意精神。
中国画图式既是笔墨内涵的延续,也是笔墨内涵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中国画图式;笔墨内涵的延续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57-01“我们要把意识的这一提高归因于我们对艺术所制造的种种物象的记忆……”,认识中国画图式明显的程式化倾向意义,可能同样有必要基于对这样一种假设见解的理解。
中国画笔墨的程式化表现,在于它已形成的,用相对一致的审美情趣,表达对物象的认识姿态,姿态呈现既有物象真实存在的含义,也有对笔墨审美情态的认同,比如“十八描”法中的“行云流水描”,是似云似水的感觉转换,显然“云”、“水”的视觉特征被附加在要表达的物象情态中,那种近似柔和、舒缓、流转的意象有了可以凭借的依据,并且有了一个相对归类了的“行云流水”的记忆档案,这个档案的建立轻易地使画家有了一个认识物象的法则。
一、中国画图式演示中国思想史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元理学、明清心学、训诂考据学等构成一部中国古代思想演变史,艺术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中国画显性或隐性地表达了与思想史一致的发展脉络。
两汉时期,由于社会思潮和学术风气的转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施后,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经学盛行。
艺术趋于表现生动有序的现实场景,更有着力定传政教的迹象。
隋唐佛学渐兴,佛学标榜劝善“度”人,提倡修炼心性、德行。
讲求宽厚、仁慈、处世大方,这一时期中国画多表现佛道、人物、仕女、牛马等,尤其人物画呈现洒脱、凝重华贵之态,结体沉静安详,自信大方,画面气格饱满,线条畅达,清朗飘逸,色彩明丽厚重,如佛光宝珠,普照一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思想史与中国绘画理念的暗合,是构筑中国画图式的内在动力。
“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工笔花鸟论文8篇
工笔花鸟论文8篇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笔花鸟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工笔花鸟论文1线描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通常是由画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并由绘画将其释放出来。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线描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线描的内涵。
线条是中国画中的基础要素,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表现手法,是工笔画中的重要内容。
一、工笔花鸟画的内涵(一)花鸟画的内涵。
花鸟画是指以动植物为绘画对象的中国画,包括花卉、蔬果、鸟兽、虫鱼等。
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以写实为特点,通过寄寓、写意等方式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注重“人心感物,景由心造”[1].且根据创作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以细分为水墨、白描、没骨等类型。
(二)工笔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不但是中国艺术的精华,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中令人称赞的明珠,是中国画中的重要流派,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2].其主要描绘的对象为自然界中的草木、花鸟、虫兽等。
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源于唐代,在五代逐渐成熟,两宋是其发展作为鼎盛的时代。
工笔花鸟画主要是利用毛笔、颜料在宣纸或矾绢进行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画作。
工笔花鸟画多以线描进行造型勾勒,表现方法较为工整、细致,先进行线描、再进行上色,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
在花鸟造型勾勒的过程中,先进行白描,将造型勾勒出来,然后通过不同染色技巧(包括分染、罩染、点染、碰色等技巧)的应用,赋予画作色彩,达到活灵活现、色调浓重传神的视觉效果[3].(三)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
线条是构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要素之一。
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勾勒填色”是该流派的重要特征。
勾勒线条是工笔花鸟画造型塑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古今中外画家创作的重要方法[4].二、当代工笔花鸟画线描艺术的特征(一)线条语言追求单纯、朴素。
通过不同类型和变化的线条能够表现造型的不同质感、气度和神韵,同时能够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置于其中。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3篇
国画艺术论⽂范⽂3篇国画教学传统艺术论⽂⼀、陕西⾼校中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在当代艺术国际语境中,陕西⾼校中国画教学率先展开了教学改⾰。
主要⽅式是在传统⽂化基础上,以传承中华⽂化精神为核⼼,让学⽣学习国学、培养中国哲学精神和审美风格、审美趣味,建⽴传统国画评价体系,进⾏⾼校中国画的系统性教育。
⾸先陕西⾼校的中国画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传统艺术和国学内容的融⼊,保障了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形式传承。
国学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是不⾔⽽喻的,可以说是母⼦的关系。
国学包括传统⽂学、传统艺学等类别,诗书画印的统⼀性是在元代就形成的成熟绘画思想,历代中国画家尤为强调“书画同源”。
⽽更早的“⽓韵说”更是强调了虚⽆缥缈的“⽓韵”⾼于⾻骼、⾊彩的准确性,⽽“⽓韵”从何⽽来,就是传统⽂艺带给画者的深厚的品格底蕴。
所以重视国学、研习国学是进⾏中国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陕西⾼校的中国画教学在⼤⼀设置了“国学基础”和通识课程“⼤学语⽂”⼀起强调了传统艺术中⽂学的重要性,更设置了“先秦⽂学”、“唐宋⼋⼤散⽂家”等选修课。
此外在⼤⼆、⼤三的课程中,亦设置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选修课,如“古画艺术鉴赏”、“传统绘画装裱艺术”等课程,通过学分的掌控让学⽣主动地进⾏传统艺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在专业课程中,设置有“陕西剪纸”、“陕西风情国画创作”等课程,很好的将地域性的传统艺术融⼊到教学体系中。
在具体教学体系中,亦设置了讲座课程,聘请陕西传统艺术⼤师、⼯艺⼤师进⼊⾼校校园,开办讲座,与学⽣进⾏互动。
通过课程的设置,陕西⾼校中国画教学主要成分为国学教学、地域传统艺术教学、传统中国绘画教学三部分,这些都具有传统艺术极为活态的、持续的传承⼒度。
如陕西⾼校中国画教学的专修课学习主要从学习经典画谱如《梅花喜神谱》、《⾼松画谱》等⼊⼿,不再单纯沿⽤西⽅素描⾊彩训练作为绘画基础,⽽是以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经典作品为主步⼊中国画的学习程序中。
这样能够让学⽣学习到纯粹的中国画作品的精髓,更好地以传统哲学思维看待国画创作,进⾏笔墨的传承和形式的传承,更好地传承了传统艺术精神。
论山水画用笔与书法用笔直区别与联系
论山水画用笔与书法用笔直区别与联系论山水画用笔与书法用笔直区别与联系【摘要】中国书法与绘画历史十分悠久,当代山水画用笔和书法用笔不断变化,用笔不断多元化,表现手法多变也是有目共睹的,这种问题在当下日益凹显,我们应该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山水画用笔与书法用笔两者的特点以及相互的联系。
然而自古以来“书画同源”,但从表面上来讲,山水画用笔比书法用笔丰富一些,山水画用笔以文字的抽象性为基础,但是书画是同来源于形象“同源”而不同形。
本文立足当代山水画用笔与书法用笔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古代与当代的变化进而展开论述。
目的可以指导书画实践,分析书画之间的共同联系以及不同部分,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山水画和书法,继承优良传统学习古人的精髓,使其艺术与文化渊源流传。
【关键词】山水画用笔书法用笔异同一.简述什么是中国山水画用笔书书法用笔。
1.1山水画用笔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期处于萌芽的初始阶段,在魏晋之前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出现的,多表现在人物画中,然而在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趋于独立,以最早隋代出现的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如图:展子虔《游春图》其主要表现手法为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
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方面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法,线条已有明显的变化有轻有重以及顿挫的变化,画面中的树叶以勾笔、散点画法等不同画法显现出古朴写实。
然而在画面中也显现出运笔的流畅、以及笔法、墨法有着轻重浓淡的变化。
以中国绘画史上笔墨程式的极大成者董其昌为例,他从以讲究笔墨韵致。
凡山水画,意在笔先,所以我们在谈用笔的时候要了解毛笔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在对于毛笔时我们将其分为硬毫、兼毫、软毫,不同性质的毛笔它的书写效果也不尽相同。
然而在中国山水画用笔中,每个画家用笔方法都自己显著的特征形成独特的绘画用笔风格。
中国绘画艺术论文
【摘要】中国绘画在传统文化的整体环境下,富有浓郁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科学精神,形成了中国绘画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种人文精神以理论形态出现于画论中。
更通过中国画家独特的笔墨写意和比兴手法等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关键词】绘画;人文精神;画论;笔墨中国绘画是东方艺术及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悠久而绚烂。
经千年的不竭创作及发展流变,中国绘画确立了自己独特、成熟的艺术体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审美标准及人格精神。
中国绘画追求形神兼备及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
独有的文化内涵、艺术气质及精神特质,使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也使之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其他民族文化和艺术所难以比拟而永远不可替代的。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和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和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它是从价值论角度对人的本质探索思考的意识形态的结晶。
中华民族发源于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流域,长期稳定发达的农业文明造就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平和中庸的人生态度和循环辩证的思维方式,其间渗透着强烈的关注现实、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而中国传统绘画,作为华夏文明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载体之一,在记录和再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和审美意识,从而也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气息。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在技法和风格方面表现出多种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取向。
简言之,西方绘画有着根深蒂固的科学精神,中国传统绘画则包含着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下面我就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和绘画的表现方式两大方面试作探讨。
第一方面,中国画论作为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体系,包含和贯穿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源自以德修身的人文涵养和天人合一的自由思想。
首先,中国画论的概念范畴来源于人物品藻。
关于美术鉴赏的论文
中国绘画艺术浅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
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
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
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
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关于国画的论文
关于国画的论文国画的审美一:国画独特的审美中国画从工具材料、艺术追求、审美理想等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1:工具材料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笔、墨、纸、绢。
与西方绘画所使用的画笔颜料相比,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画用笔即毛笔。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笔端尖而有锋,有利于线描勾勒,并可以发挥多种笔法,以绘制流畅婉转、富于动感的线条见长。
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为用线条来塑造形象、表达感情。
墨,传统的中国画用墨,以纯细的桐油烟或松烟精制而成。
根据与水的调和比例的大小,可以有微妙的浓淡变化。
中国画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界玄目光色的困扰,专注于画面笔情墨韵的营造和对象精神气质的捕捉,成就一个清淡幽雅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用的纸绢,有较好的韵墨性能,使墨汁在上面渗化开来自然形成浓淡不同的层次。
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与纸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浓淡相宜、笔歌墨舞的艺术世界。
2:描绘手段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象西方写实绘画那样欲创造一个视觉幻想的世界,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把绘画当成一种示意行为,即通过笔下的形体表示创造者的情意。
明暗光影、色彩斑斓都引退到创造者的关注视野之外,而借助灵活飞动的线条,挥洒自如的笔墨,造就一个饱含创作主体情感和意志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才是中国画画家描绘形象时的真正目的。
3:整体效果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空白。
中国画家在描绘出主体之外,大多不画背景,在画面上留有较多的空白。
中国画形状各异的空白本身,既形成一种节奏变化,有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
画面的空白时画家简约笔墨的结果。
中国画素有崇尚简练的传统。
二:国画的美学特点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的范围内,反映现实美、表达人的审美感受的艺术。
绘画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
中国传统绘画有其独特的美学体系,美学观点,美学范畴。
中国书画笔墨论文
中国书画笔墨论文摘要:认清西方绘画之所无,大致可折射出中国画的精髓所在。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还是中国画的笔墨,因为正是她的作用,才使得中国画具有了独步世界艺坛的精神。
1、引言“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多么生动的视觉印象图画,简直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再看谱号——标题:《拜新月》。
博学多识的艺术翻开了它的另一面:这是心的艺术,由千百年精明的观赏素养所造就的感觉细腻而灵敏的灵魂的艺术。
不过,这种精明的观赏素养本身,在这种普遍的物我紧密交融,自然与人打成一片的境界面前,似乎也变得不太重要了。
它变成了对朴素的艺术感知世界方式的理性思考。
学术和修养都成了第二位的因素。
贵族情调变成了高尚的情操,而这种情操则不是在道家和儒家的温床里养成的。
2、中国画艺术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绘画本身那么简单。
可以说,研究中国绘画的人所做的学问,触及的是中国画的本质和核心,体会的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
所以说,历史上像涅陀希文这样了解中国绘画的外国人并不多。
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要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对于以“再现”手法引以为自豪的西方人来说,多少也有点难度。
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绘画有着西方绘画不可比拟的独特之处,正是这些长处,让中国绘画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地。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过去很多苏联艺术家对中国艺术的评价,总是发出“那惊人的中国画”,“那伟大的中国画”之类的赞叹,苏联艺术科学院通讯院院士B.H.彼得洛夫教授曾惊叹:“喜马拉雅山般宏伟的中国画。
”并说“中国画是哲学,是诗歌,是寓意的顶峰。
”推崇之高,实在是无以复加。
可以说,但凡有相当造诣的艺术家,无不对中国艺术刮目相待。
近代世界公认的大艺术家,无过于毕加索了,当年他一见张大千便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
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
传统绘画影响现代绘画艺术论文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华夏儿女在和自然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情感,绘画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的得到了发展,绘画的方式也越来越看重个人感受和内在心理的意象表述,用一定形式上的艺术方式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理感受。
“道家”、“儒家”“墨家”思想传播也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形式,古今传承的思想,创造了中国视觉艺术的意象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绘画基于“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似与不似之问”等,并且加入了人类的生活思想,生活意境,让人们产生了对生活的想象和生活的寄托。
中国绘画艺术重视的是意境,可以说意境是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它是人类心理和物质的结合。
二、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作用1.对意境的追求2.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我国的现代绘画吸收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精华,可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我们对现代绘画的理解要秉持着两个观点,第一,我们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它和它的时代相结合,从时代的角度看待绘画艺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现代绘画”;第二点,现代绘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例如绘画受到新媒体、新理念的影响,改变着现代绘画的面貌。
现代绘画为了彰显时代特征,多借用现代社会人总的精神特征。
当代画家为了展示社会的真实特征,走进自然,贴近人民生活,通过人们精神和意识走进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作品只有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展现出活力和创造力,只有符合现代人的创新观念,作品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标志。
纵观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每一样文化和艺术的发展,都不会是孤单影只的,都是伴随着社会背景的演变而进展的。
现代绘画艺术的大繁荣,促使了一批新的年轻的画家的诞生,他们善于使用客观的真实手法来画出社会中的多样主体,使现代绘画艺术更加的具有多样化和多变化的特点。
从思维和感情上紧跟时代的脚步,让现代绘画在中国文化上更加的突出,更具时代精神。
三、结语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艺术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只有把传统绘画艺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样的结合才会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更加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绘画艺术不仅具有传统绘画的理念和精神内涵,还展现了与时代精神结合的新面貌,最终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绘画之用笔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关键词】笔;墨;线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很钟情的热血青年。
也常常会看看、写写、画画,这样会让我领略到笔、墨、线的博大精深及其神妙之处。
在此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绘画笔、墨、线之神妙。
一、论笔
中国画绘画语言的主体是笔墨,千余年的实践和目前绝大多数画家所遵循的模式不允许我们对它妄加臆断。
所谓笔,实际上是指线这种表现形式在其运用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表现程式而言的。
在中国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家各派不约而同地赋予线以性格特点。
对线提出了很高的审美标准,并且反复强调线在表现程式中的地位和能动性。
对于墨的解释就更加直观。
墨,不仅是一种色彩符号,它的含意也包括这种单色在塑造形象的同时所展示出来的丰富而
优雅的表现力,如轻重薄厚及干湿浓淡的相互照应,明暗度的对比推移以及配合工具材料时所出现的韵味。
中国画塑造形象、撑持语言体系的主体是线。
面对大千世界,它把西方绘画所遵循的光色块面等造型因素弃之不顾,只选用了明快、犀利、多变的线来扑捉、记录、描绘对象的骨架、纹理、形象和风采。
同时也有意无意地记录了画家当时当地的心理刺激和感受。
一幅成功的中国绘画作品,它的线,总是紧扣结构的要害部位,删繁守精,使描绘对象在缩小无数倍之后仍然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呀!
线的另一种表现力是讲究力度。
力,就是要富有弹性,度,是对力的规范和调控。
力度赋予线以性格和风采,成就了线的千变万化。
强化了画面的综合效果,使所塑的形象和精警洗炼,或入格传神,或气概十足。
即使蒙尘百年,画面上灰暗陈旧,而观之仍然栩栩如生,令人神清气爽,这就是线的力度所造成的视觉效果。
中国画的线之所以具有独立于描绘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和审美
标准,尤其是写意,这种标准与价值就更显而易见。
如线的曲折与率直,艰涩与舒展,凝重与活泼,迟钝与飘逸,苍辣与稚嫩,严谨与奔放,简约与繁密,质朴与修饰,犀利与浑厚,刚健与柔顺,雄壮与清秀等等。
二、论墨
朗日高悬,碧空万里,天地万物色彩生动而形象。
光束推移,投影折射,明暗顺逆,形象鳞错,朝暮有差,仪态频生。
风雷涛声,
威势时作,山川草木,生机纷呈,画者驾驭形象,捕捉关系,状物抒情,虽说以用笔为主,而墨色不备,则笔线无以谈起。
我们看看,自宋以前,凡画多以色彩敷衍而成。
至元季,审美眼光由复色进入单色,由繁丽进入肃穆,由世俗进入高雅,由院体进入文人画。
文人雅士,借喻事态,思虑人生,咏物寄言,抒发感怀,时势所致,墨色脱颖而出,运墨之法亦与时俱进,至清乃集大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虚实相生,似有若无,灵动变化,不可捉摸,幽明融替,清寒透亮,用墨之法,尽在其中。
墨色凭籍水分渗化,可以细如肌理,宣纸性能荣枯不一,若遇水分,亦渗化无常,碳素借水顺势而行,其沉淀厚薄以规模大小与距离远近计,于是浓淡相生,层次推移,明暗成象,光效应凭空得来。
一笔之中,大有天地,笔尖、笔肚、笔根含水虽匀,而笔头蘸墨,稍事蠕动,由尖至根,墨色过渡,则层次推移,有无限可分之色阶。
干湿浓淡,是为墨之四极,四极之中,相互铺排靠拢,由淡到浓,由干到湿,亦有无穷可分之亮度。
由淡薄而浓郁,由简郎而厚密,由框架而层面而肌理,积墨也由主题到全面,由强烈到一般,由浓郁到清淡,由刚健到柔和,由焦浓泼洒到皴擦点染,最后收拾全局,泼墨也先淡后浓,先干后湿,先色后墨,抑或反向而为之,其间必须删削适时,重叠有度,相互破坏而干扰之,于是疑脱鲜活,趣味横生,出风出韵,多有可观,是谓破墨也。
中国画的笔墨是人性品格和人文品格的外化与张扬:
人生阅历、性格特征、道德涵养、学识品位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及心性好恶。
并且作为一种综合素质,自觉或不自觉的左右一个人的各种行为。
一个画家,对于笔墨风格的选择和偏爱,不但反映着他的综合修养和心性特质,这时候,他的人性品格与人文品格的光斑,也就必然折射在他的语言系列的总程里面了。
笔墨作为中国画艺术语言的主体,它是人和自然进行对话的心理扫描,各种不同风采、不同性格的线,是客观世界的各种状态在人的心理上唤起的各种感受,而笔墨则是对这种感受的模拟和实录。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总是一往情深的,自然被神化的古代或是企图更多利用自然的现代,人类的精神活动对自然的借鉴和吸纳,总是无处不在的。
国画的笔墨,尤其是线及线的延续——皴擦点染,在具备原始形态的同时还具备着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意象状态。
它以意取象,以神取形,以情状物,以物言情,它的表述侧重点在意、神和情上面,因此,使用笔墨和创造笔墨的人,首先介入的就是人和自然的深层关系,而且必然的依附着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依附着人和自然进行精神交溶时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笔墨才能既具有人文因素的广泛性,又具有艺术品格的典型性,才能常见常新。
在这方面,历代巨匠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三、论线
线为物体结构之象,亦为心理反馈之迹,心籍客体有所感,线籍所感而应物,所以言线,线必源于心。
人于天无所识,则心中必无
线,画必赖心线而后能成立,无线心则必无心线,慎者之慎也。
高手舞剑,神凝气聚,心指目随,足捷身轻,行止百变,观者多誉以精湛之称,法度功力使其然也。
若以画者观之,则可见其进退起伏之势态,轻重缓急之力度,于动静刚柔之间,攻守取舍之时,自有一条曲线纠缠运动,贯穿始末,考究之极,大美也。
国画运笔走线,挪移往复之间,于剑术有会通之处,行笔虽不能如剑术使力腾越,却可以追其韵味风采。
剑术之线摆空间,行笔之线摆平面,中国画于造型透视之外,关键在于线,线之风神品格,以目视之,亦当如剑术之沉着、准确、利落、多变,且韵味十足,则画面不活亦活矣。
线不应物,披头散发。
烂施淫威,言之无味,市井气也。
长笔大线,酣畅遒劲。
应物象形,仪态恢弘。
提纲挈领,撑握有力。
高华典重,力凝气聚。
骨力豪健,风神凌逼。
线若有此气概,则庙堂气实足,神品也。
笔法虽众,必从生活而来,必赖自然而生,必以人文而美,情志郁畅,文华湮润,不宣亦赫矣。
中国绘画笔、墨、线之道,虽有规矩,其乃在常理之中。
时过境迁,审美眼光亦当与时俱进,线之性格、风采、趣味,仪态翻新,务去陈言,以应潮流,以孚众望,立足有本,如此则可以源远流长也。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作为华夏民族的炎黄子孙理应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让这颗艺术瑰宝永远闪耀在浩瀚无尽的宇宙里!
参考文献
[1]《中国绘画史纲》傅抱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2]《中国古代绘画》徐改,商务印书出版,(2008)
[3]《徐义生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