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协议分析
wifi协议智能家居|无线智能家居通讯协议分析
wifi协议智能家居|无线智能家居通讯协议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实现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中,无线通信协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其中,wifi协议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本文将对wifi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wifi协议概述wifi协议,全称为无线局域网协议(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使用2.4GHz和5GHz频段进行信号传输,以及采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进行碰撞检测和冲突避免。
相比其他无线通信技术,wifi协议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易于部署等优势,因此在智能家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wifi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1. 家庭网络覆盖:wifi协议能够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使得家庭内的各种智能设备都能够连接到互联网。
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家庭成员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上网,同时也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基础支撑。
2. 视频监控系统:现代智能家居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安防系统,而其中的视频监控就离不开wifi协议的支持。
通过将摄像头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查看家庭的安全状况。
3. 智能家电控制:wifi协议在智能家电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智能家电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远程控制智能家电的开关、温度调节、定时启动等功能,实现更加便捷的家居管理。
4. 智能音响系统:智能音响系统可以通过wifi协议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从网络上播放音乐。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选择喜欢的音乐、音频书籍等,控制音响系统进行播放。
同时,智能音响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音乐体验。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网络设备简介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网络设备简介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网络通信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会对常用的网络设备进行介绍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世界。
1. 集线器集线器是用于扩大网络的设备,也是最基本的网络设备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集线器通过物理层实现对数据的转发,它将收到的数据包复制发送给所有的端口,而每个端口上都连接了一个计算机。
缺点: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只能按照广播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所有连接的设备上,这样就会占用网络的带宽和资源,导致网络通信变慢。
此外,由于集线器无法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分离,因此有可能存在安全性和隐私问题。
2. 网桥网桥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它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也可以将同一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分离。
网桥的作用是加速通信并减少网络拥塞,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缺点:网桥只能对局部网络进行控制,无法实现跨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网桥的转发速度和效率有限,不能满足高速网络的要求。
3.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能够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以实现对局部网络的控制和管理。
它支持全双工通信和高速传输,能够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和过滤,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缺点:交换机的闪存和RAM容量有限,不能支持大规模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交换机只能对局部网络进行控制,难以实现跨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4.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它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也可以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分离。
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判断数据包的最佳路径,以实现跨网络的通信和管理。
优点:路由器能够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管理,减少网络拥塞和安全问题。
此外,路由器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接口,能够满足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需求。
网络协议和常见故障的解决
网络故障一
网络故障一
故障解决:用华为路由器进行自环,不再看到大量 的CRC校验错误包,说明路由器是好的。更换协议 转换器后仍然不行,出现大量的CRC校验包,确定 故障在协议转换器到网通之间的线路,最终发现 在这之间经过乌海市政府机房,原因是乌海市机 房的线路设备接触不良,重新做接头后恢复正常, 目前CDMA联网恢复正常。
●物理连接
IEEE 802.3规定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物理层,而以太网 仅仅定义了一种物理层,每一种IEEE 802.3物理层协议都 有一个概括它们自身特点的名称。
局域网技术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以太网
计算机
计算机
网络协议的介绍和故障解决
TCP/IP协议 网络互联设备
局域网技术
常见网络故障的分析与解决
网络互联设备
路由器
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是发生在网络层。主要功能有 路由选择,多路重发以及出错检测等 。
路由器
网络协议的介绍和故障解决
TCP/IP协议 网络互联设备
局域网技术
常见网络故障的分析与解决
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和IEEE 802.3
以太网是由施乐公司于七十年代开发,IEEE 802.3发 表于1980年,它是以以太网作为技术基础。如今以太网和 IEEE 802.3占据了局域网市场的最大份额,而以太网通常 指所有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的局域网,包括IEEE 802.3。
网络故障二
故障总结: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风暴和 病毒对网络的影响会不断增加。建议采用划分 VLAN的方式来减小网络风暴对网络的影响,同时 增加防火墙进行端口过滤,限制病毒对整个网络 的影响。否则一台电脑中病毒,会对整个局域网 的电脑造成影响。
工业物联网中设备通信协议分析与选用指南
工业物联网中设备通信协议分析与选用指南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物联网已成为连接传统工业设备的重要方式。
在工业物联网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了设备之间数据的传输方式、速度和稳定性。
正确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是工业物联网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分析常用的工业物联网设备通信协议,并提供选用指南。
首先,我们来分析常用的工业物联网设备通信协议。
在工业物联网中,常见的设备通信协议包括Modbus、OPC UA、MQTT和CoAP等。
1. Modbus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它简单易懂、成熟稳定。
它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等不同物理介质进行通信,适用于长时间运行的工业设备。
Modbus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它的通信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要求高速实时通信的场景。
2. OPC UA(OLE for Process Control Unified Architecture)是一种跨平台的通信协议,它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机制。
OPC UA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与不同厂商的设备进行互联,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类型和设备,适用于复杂的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
3.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协议,它专为低带宽和不稳定网络环境设计。
MQTT具有可靠性好、通信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工业物联网中海量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它是一个高效的协议,但对于高速实时通信的场景可能不够理想。
4.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专为受限环境下的设备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它具有高效的传输机制和低功耗的特点。
CoAP适用于低带宽、低能耗的工业物联网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
接下来,我们提供一些选用通信协议的指南供参考。
1. 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协议: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
常见网络安全设备
常见网络安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是指用来保护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免受网络威胁的硬件或软件工具。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复杂多样化,网络安全设备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信息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供参考使用。
1.防火墙防火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网络安全设备之一。
它可以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网络流量,根据预设的规则过滤和阻止不安全的数据包。
防火墙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1.1 传统防火墙传统防火墙通常是基于网络层或传输层的设备,例如基于规则的包过滤防火墙和基于状态的防火墙。
它们可以通过检查IP地质、端口号和协议类型来过滤网络流量。
传统防火墙可以提供基本的网络保护,但在面对复杂的网络攻击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下一代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是传统防火墙的升级版,它结合了传统防火墙的基本功能和先进的安全功能。
下一代防火墙可以在应用层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检查和分析,可以识别和阻止更复杂的攻击,如应用层攻击和恶意软件传播。
2.入侵防御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用于检测和阻止网络中的入侵和攻击行为。
IDS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并警报管理员有关潜在威胁的信息。
IPS可以主动阻止和防御入侵行为,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和策略来阻止恶意流量。
2.1 网络IDS/IPS网络IDS/IPS可以监控整个网络的流量,并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和行为模式进行检测。
网络IDS/IPS可以检测到端口扫描、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等常见入侵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2.2 主机IDS/IPS主机IDS/IPS是在单个主机上运行的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
它可以检测和阻止特定主机上的入侵行为,例如未经授权的登录尝试、恶意进程运行等。
3.虚拟专用网络(VPN)虚拟专用网络(VPN)用于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可通过公共网络(例如互联网)连接远程用户和企业网络。
网络安全设备包括
网络安全设备包括网络安全设备是指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访问的技术工具和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发现、阻止或减轻网络攻击的风险,提供强大的网络安全保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1.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首要设备之一。
它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来过滤和阻止进入或离开网络的流量。
防火墙可以根据IP地址、端口号、协议等信息对流量进行检查,并且可以检测和阻止潜在的恶意活动或未经授权的访问。
2.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IDS用于监测和检测网络中对系统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
IDS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攻击特征、行为模式以及未经授权的访问尝试等,一旦发现异常行为,IDS会立即发出警报。
3. 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IPS和IDS类似,但不仅可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还可以采取主动措施进行防御。
当IPS检测到网络攻击时,它可以立即对攻击源进行阻断,避免进一步的危害。
4.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VPN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连接,通过加密和隧道协议,使得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内部网络资源。
VPN技术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避免敏感数据泄露。
5. 数据丢失防护(Data Loss Prevention,DLP):DLP可以防止敏感数据在网络上被意外或故意泄露。
DLP系统可以监控、检测和阻止数据传输,同时可以设定规则和策略来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
6.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SIEM):SIEM系统可以实时收集、记录和分析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日志,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
SIEM系统可以检测异常行为、关联事件、生成报告以及进行事件响应和溯源。
常见网络互连设备简介
常见网络互连设备简介在校园网建设的设备选购过程中,众多的网络设备常常让我们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应用决定功能,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取决于正确的应用分析。
有了应用目标,再根据不同设备的功能决定选用什么样的设备,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杀鸡用牛刀之类不必要的浪费。
下面对常用网络设备功能和应用做简单介绍,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用来连接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是校园网的核心设备,也是较贵的设备。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具有地址翻译、协议转换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通过分组转发来实现网络互连,有很强的异种网连接能力,并有路径选择和子网划分功能。
市场上的路由器,其具体功能和档次千差万别。
在校园网的网络中心,要求快速的包交换能力与高速的网络接口,可使用高端的核心路由器;而网络边缘的接入,要求相对低速的端口及较强的控制能力,通常使用中低端的接入路由器。
对于规模较小且采用ADSL与Internet相连接的校园网来说,不必购置专门的路由器,可以使用“宽带路由器”(或带路由功能的ADSL Modem)配合交换机来实现Internet接入及内部互连。
二、中继器(Repeater)又称转发器,用于连接局域网的多个网段,实现网络在物理层的连接,有中继放大信号并按原方向传输的作用。
中继器是扩展网络最廉价的选择,并可连接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但是只能用于相同协议的同构型网络的连接,且没有隔离和过滤功能。
受5-4-3规则的限制,以太网中最多可使用四个中继器。
使用中继器连接以后的两个网段仍为一个网络,如果希望连接后是两个网络,则应选择网桥。
集线器(Hub)实际上是多口的中继器,又称集中器,用于连接多台电脑或其他网络设备,是校园网中最常见的网内连接设备。
集线器的速度通常为10M,并且其带宽是各个端口共享的,同一时刻只能为一个客户服务。
集线器会产生广播风暴,在级联时还受到5-4-3规则的约束。
基于集线器的共享式网络在校园网中已较少使用。
工业通信中的网络通信协议分析与选择
工业通信中的网络通信协议分析与选择工业通信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设备、工艺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网络通信协议则是工业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方式和通信规则等。
一、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网络通信协议是指在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时所采用的一种规范或约定。
它包括协议的数据格式、传输方式、通信规则以及错误校验和恢复等方面。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电器、线缆和光纤等物理媒介的传输特性和接口规范,例如Ethernet(以太网)和RS-232等。
2.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将原始数据分成帧,进行差错校验和纠错,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和PPP(点对点协议)等。
3.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IP(Internet协议)和ICMP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4.传输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通常是在网络层的基础上增加了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应用层协议:是最接近用户的协议层,负责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
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和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
二、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原则在工业通信中选择适合的网络通信协议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
以下是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一些原则:1.兼容性:协议应具备与现有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能够无缝集成到现有的网络环境中。
2.可靠性:协议应具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具备错误检测和纠错机制。
3.实时性:对于需要实时数据传输的工业场景,协议应具备足够的实时性,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协议分析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多个计算机及其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中,拓扑结构和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实践。
一、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1.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计算机节点通过一根总线连接在一起,节点之间共享传输介质。
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节点之间的通信容易受到总线故障的影响,适合小型网络。
2. 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分别与一个中心节点相连接,中心节点充当数据交换的中转站。
星型拓扑结构中,中心节点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旦中心节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通信。
3. 环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节点按环形连接,每个节点都与其相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环型拓扑结构中,数据沿着环形路径传输,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效率。
然而,一旦环中的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4. 网状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之间形成复杂的连接关系,每个节点可以与其他任意节点直接通信。
网状型拓扑结构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但是配置和维护成本较高。
二、协议分析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规范。
协议分析是指对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协议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常见的协议分析工具有Wireshark、tcpdump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了解网络流量、协议使用情况和通信过程中的问题。
协议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员识别网络中的问题并进行故障排除。
通过分析协议报文,可以检测到网络中的错误、延迟、拥塞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协议分析还可以用于网络安全领域,通过识别和分析恶意攻击或入侵行为,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三、总结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协议分析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技术。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分析及应用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分析及应用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企业网络中的协议,它可以自动地选择最佳路径来转发数据包,并且能够动态地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EIGRP、BGP等。
在网络安全领域,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径选择。
首先,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认证、加密、完整性保护和抗攻击能力。
认证是指确保路由更新消息的发送者是合法的,并且没有被篡改。
加密是指对路由更新消息进行加密,以防止被窃听和篡改。
完整性保护是指确保路由更新消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抗攻击能力是指动态路由协议能够抵御各种可能的攻击,如DDoS攻击、路由器伪装、路由器欺骗等。
在实际的网络应用中,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和BGP,它们都有各自的安全机制。
对于OSPF协议而言,它支持MD5认证来验证路由更新消息的合法性,同时也支持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对于BGP协议而言,它支持TCP MD5签名来加密BGP消息,同时也支持基于IP前缀过滤和路由策略的安全机制。
除了协议本身的安全机制外,还需考虑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以及网络拓扑的安全设计。
在网络设备方面,应采取一些基本的措施,如禁止使用默认密码、限制远程管理访问、启用ACL和防火墙等。
在网络拓扑设计方面,应采取最小权限原则,对网络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只允许必要的路由更新消息通过,并且限制每个路由器能够传输的路由更新消息的范围。
此外,还需要考虑动态路由协议的自身特点,如路由器的骨干位置、可信邻居的设置、路由过滤和路由分发的策略等。
对于常见的攻击,如DDoS攻击和路由器伪装攻击,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IPS和IDS来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并阻止攻击行为。
总的来说,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及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协议本身的安全机制、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网络拓扑的安全设计以及恶意攻击的防范。
学习网络协议分析和故障排除技巧
学习网络协议分析和故障排除技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协议成为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桥梁。
然而,在网络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如网速慢、无法访问特定网站等。
因此,了解网络协议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习网络协议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了解网络协议基础知识1. 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它确保了信息的正确交换和传输。
2. 常见的网络协议:- TCP/IP:是互联网上数据通信的基础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因特网协议(IP)。
- HTTP/HTTPS:是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的协议,常用于浏览网页。
- DNS:用于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使得计算机可以通过域名访问特定的网站。
- ICMP: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控制和错误信息的协议。
- FTP: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文件的协议等。
步骤二:学习网络协议分析技巧1. 使用网络抓包工具:网络抓包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和分析网络数据包,如Wireshark和tcpdump。
通过分析数据包,我们可以了解网络通信的细节,如协议类型、源IP和目标IP等。
2. 警惕异常数据包:在网络分析过程中,我们应该留意异常的数据包,如传输错误、延迟过高等。
通过分析异常包,我们可以定位到网络故障的具体原因。
3. 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字段:不同的网络协议有不同的字段,例如IP头部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信息。
熟悉这些字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
4. 深入学习网络协议:对于常用的网络协议,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例如,了解TCP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可靠传输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网络通信中的问题。
步骤三:掌握网络故障排除技巧1. 检查物理连接:首先应该检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是否正常。
确保电缆连接紧固,端口没有损坏等。
2. 使用Ping命令:使用系统自带的Ping命令可以测试与目标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网络协议分析》课件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本课件将深入解析网络协议 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实例,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规定了计算机之间通信所遵循的格式和顺序。
网络协议的作用
通过规定通信标准,网络协议确保了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交换的正确性和通信的安全性。
实例3:D N S 解析分 析
使用Fiddler等工具捕获并解析 DNS解析过程中的数据包和应用
网络安全
通过分析网络协议,可以发 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网 络防护和攻击溯源。
网络优化
分析协议可以找出网络瓶颈 和性能问题,针对性地优化 网络设备和架构。
域名系统协议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网站。
网络协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1. 确定分析目标
明确要分析的网络协议及其目的,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打下基础。
2
2. 数据收集
使用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获取网络协议的原始数据。
3
3. 数据解析
分析和解码捕获的数据包,提取关键信息,比如协议头部和负载。
Fiddler
Fiddler是一款用于HTTP和HTTPS 数据调试的代理工具,方便用户 对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和修改。
网络协议分析实例
实例1:H TTP请求分 析
使用Wireshark捕获并解析HTTP 请求数据包,分析请求头和请 求体,了解HTTP协议的工作原 理。
实例2:TC P连接分析
通过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数 据传输和连接释放的过程,掌 握TCP协议的特点和时序。
为什么了解网络协议很重要?
网络层协议及分析
与邻居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以便交换路由信息。
3. 交换路由信息
通过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包括可达网 络地址和相应的度量值。
4. 计算最佳路径
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和特定的路由算法计算最佳路径,并 更报文以维护路由表的一致性,并在网络 拓扑发生变化时重新计算最佳路径。
IPv6采用了更简洁的报 头设计,减少了路由器 处理数据报的开销,提 高了路由效率。
IPv6内置了IPSec安全协 议,提供了更高的网络 安全性。
IPv6为移动设备提供了 更好的支持,使得移动 设备在网络中能够保持 持续的连接。
IPv4向IPv6过渡技术
双栈技术
双栈技术是指在同一台设备 上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
子网掩码
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子网掩码的长度决 定了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位数。子网掩码通常用点分十进制 表示,例如255.255.255.0表示前24位是网络号,后8位是 主机号。
CIDR表示法
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 是一种用于表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方法。CIDR表示法将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合并为一个值,例如192.168.1.0/24表示IP 地址为192.168.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超时
当路由器在处理IP数据报时,如 果其生存时间(TTL)字段减为0, 则会丢弃该数据报并发送超时报 文,通知发送方数据报在网络中 超时。
参数问题
当路由器或主机检测到IP数据报 的首部参数有误时,会发送参数 问题报文,通知发送方数据报存 在错误。
ICMP应用举例:ping命令实现原理
ping命令概述
常见网络互联设备介绍
常见网络互联设备介绍1WAN-WANÕâÖÖ»¥²Ù×÷Ö¸µÄÊÇ»¥ÁªÍøÉÏÒ»¸öÍøÂçµÄÓû§ºÍÁíÒ»¸öÍøÂçµÄÓû§µÄ½»»»ÐÅÏ¢Èí¼þ²îÒìËüÃǵIJîÒì¿ÉÒÔ±íÏÖÔÚOSI 7层模型之中的任意一层上网络互联设备通常分为如下4种1中继器以补偿信号的衰减在不同或相同类型的LAN之间存储或转发帧工作在网络层根据信息包的地址将信息包发送到目的地协议转换器对高层协议进行转换的网间连接器如IBM SNATCP/IP 系统和网络互联最容易的方法是将它们与OSI 7层模型对照参见下表1提供不同体系间互联接口网关传输层以上在不同网间存储转发包路由器第二层交换器数据链路层在电缆段间复制比特流中继器中继器2Æä×÷ÓÃÊǶÔÈõÐźÅÔÙÉúÌṩµçÁ÷ÒÔʵÏÖ³¤¾àÀë´«Êä型的最低层中继器主要用于扩充LAN电缆段的距离限制由于收发器只能提供500米的驱动能力这样但是因此错误的数据经中继器后仍被复制到另一电缆段中继器还会引入延时2 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用中继器将电缆断无限连起来连接5个缆线段2HUB)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把多个网络段连接起来使得总线网络拓扑结构逐渐向星型网络拓扑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集线器其优点是当网络上的某个节点或某条线路出现故障时集线器可以分为有源智能三种无源集线器不对信号做处理智能集线器具有有源集线器的全部功能路径选择等功能网桥3BRIDGE)是一种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的连接LAN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通过数据链路层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来选择子网路径并对帧做校验MACÍøÇÅÔÚת·¢Ò»Ö¡Ç°¿ÉÒÔ¶ÔÆä×öһЩÐÞ¸ÄÓÉÓÚÍøÇÅÓë¸ß²ãÐ-ÒéÎÞ¹ØXNS网等网桥只连接具有相同网络操作系统的LAN¼´±ãÓÃÍøÇÅÁ¬½ÓÆðÀ´3和中继器相比比如可以用网桥把以太网和TOKENRING网络相连2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LAN互联一般只能将一定距离内的以太电缆相连它不受MAC定时特性的限制目前一种流行的桥接方式为桥接主干网络可隔离错误LAN普遍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如果在一些重要的部门银行系统引入网桥可将重要部门的电缆段与其它部门隔离开3Èç°´ÍøÇŵÄÖÇÄÜÓÐÎÞ¿ÉÒÔ·ÖΪÖÇÄÜÍøÇźͷÇÖÇÄÜÍøÇÅÎÞÐè¹ÜÀíÔ±¸ø³ö·¾¶ÐÅÏ¢Òò´ËÖÇÄÜÍøÇÅÓÖ½ÐѧϰÇŲÅÄÜ×ö³ö·¾¶Ñ¡ÔñÁ¬½Ó±¾µØÁ½¸ö×ÓÍøµÄÍøÇŽÐ×ö±¾µØÇÅ31透明桥透明桥是DEC公司首先开发的IEEE将有关成果融入IEEE802.1标准中透明桥应用的十分普遍透明主要是因为其表现和操作对网络主机而言是透明的过滤形成自己的路径选择表它通过分析从相连网络进入桥的帧的源地址形成桥接表透明桥成功的将网段内的数据流分离开对每个单独的网段来说缩短了网络的响应时间2源路由桥接技术源路由桥接算法是由IBM公司开发它假定在局域网间由源发送的所有帧均含有源到目的地的路由转发数据帧路由器尽管网桥与路由器相比有许多优点但是随着网络的扩大服务器以及主机联成大规模广域网络时拥塞控制路由器则加强了这几方面的考虑4Òò¶øÄÜ»ñµÃ¸ü¶àµÄÍøÂçÐÅϢ·ÓÉÆ÷ÓëÐ-ÒéÓйØËü¿ÉÒÔΪÍøÂç¹ÜÀíÔ±ÌṩÕû¸öÍøÂçµÄÐÅÏ¢ÒÔ±ãÓÚ¹ÜÀíÒ²±ÈÍøÇŸ´ÔÓÓиüÇ¿´óµÄÒìÖÖÍøÂ绥ÁªµÄÄÜÁ¦Ê¹ÓÃÁË·ÓÉÆ÷网络层有自己的源和目的地址信息路由器利用IP来确定信息包发往哪个网络先进入队列提取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如果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不止一个如果源和目的网络号在同一个网络中如果信息包太长4Ϊÿ¸öÐÅÏ¢°üÈ·¶¨×î¼Ñ·¾¶ÓÉÆ÷·ÓÉÆ÷¿ÉÒÔ·ÖΪÐ-ÒéרÓ÷ºÍ¶àÐ-Òé·ÓÉÆ÷ÆäËüÀàÐ͵İü¶¼±»ÉáÆúµ«ËٶȽÏÂýÁíÍâ·Ö¶Î¿ÉÒÔÓÃÀ´·ÀÖ¹ÍøÂçµÄ¹ã²¥·ç±©Ó¦¿¼ÂÇʹÓ÷ÓÉÆ÷1需要高级的信息包筛选2互联网络具有多重协议4Ðéµç·×ÓÍøµÄ¼¶ÁªÒ»ÖÖÊÇÃæÏòÁ¬½ÓµÄÓÉÆ÷Ïà¶ÔÓ¦ÓÐÁ½ÖÖ³£¼ûµ½Â·Ò»ÖÖÓÃÓÚÎÞÁ¬½ÓµÄÍøÂç1面向连接的路由器面向连接的路由器使用的虚电路方式与使用网桥的互联不同虚电路方法的特点是从源端通过若干路由器到目的地建立虚电路说明有哪些虚电路经过通过虚电路号传送分组的路径是具有固定性质的固定而整个通信处理机序列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固定2无连接路由器与虚电路连接不同的另一种网络互联模型是数据报模型网络层提供给传输层的唯一服务是让它能够把数据报输入子网在这里这种模型并不要求为传输层连接传送的所有报文分组沿同一个路由器序列传输由传输层负责把报文分成数据报再由传输层负责将数据报重组成原先的报文5¸ÃÉ豸¿ÉÒÔ¸ù¾ÝÍøÂçÐÅÏ¢¹¹Ôì×Ô¼ºµÄÀ´Ëµ¶øÇÒ¼Ûת·¢±í¶Ô¾ÖÓòÍø¸ñ¹ó²¢×îÖÕµ¼Ö¾ÖÓòÍøÖн»»»»ú´úÌæ·ÓÉÆ÷1 第二层交换二层交换器通常是指将多协议路由嵌入到硅片因此速度相当高而且它每个100M端口价格低廉但是它的弱点是处理广播包的方法不太有效便会把它传到所有其它端口去降低整个网络的有效利用率对上述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利用虚拟局域网5ͨ¹ýÈí¼þ½»»»ÐÅÏ¢°ü¼õÉÙÁ˹㲥Á÷Á¿²¢±£Ö¤ÁËÍøÂ簲ȫ³É±¾°º¹óÔÚÒ»¶¨³Ì¶ÈÉϽµµÍÁËÍøÂçµÄÐÔÄÜ»ùÓÚÓ²¼þµÄÉ豸½»»»MAC地址等工作三层交换器的运行速度通常比路由器的速度快很多尽管这种设备价格比较昂贵三层交换器的处理能力可以达到每秒700万个数据包甚至更多有人认为目前路由器的角色主要位于网络边缘在局域网中尽量使用交换机6ͨÐÅÍøÉϲÉÓò»Í¬¸ß²ãÐ-ÒéµÄÖ÷»úÈÔÆä×÷ÓÃÊÇʹȻ¿ÉÒÔ»¥ÏàºÏ×÷Íø¹Ø¹¤×÷ÔÚOSI七层协议的传输层和更高层因为网关主要用于连接不同体系的网络假定两个主机传输层协议不同就要在传输层上做协议转换长数据的重新分段这些功能都是通过网关实现的协议的转换不一定是一层一层进行的只要对外界提供符合一定规则的协议动作即可通过使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通信链路。
常见网络设备
A 串/ RAM
并
输转 入换
CPU
并/
串
转输 换出
14
以太网交换机结构(2)
矩阵交换结构—硬件实现交换,由输入、输出、交换 矩阵、控制处理组成。为避免端口拥塞,需加缓冲区和 排队系统。目前这种结构仍有厂家使用
不易扩展,交换机端口的扩展,会导致导致整个内部 结构较大的变化
10
交换机Switch/网卡
交换机是OSI模型的第二层 设备,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 链路层(第二层)工作,交 换机根据进入端口数据帧的 MAC地址来过滤、转发或扩 散该数据帧。
提供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数 据传输 也称为网络适配器(LAN Adapter) 集成在主板上,或插在主板的 扩展槽中 可以是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 或FDDI网卡
路由器基本功能、作用
• 路由器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连接多个独立的网络或 子网
LAN 1
LAN 2
LAN 3
36
• 路由器的另一个基本功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 正确的网络,细分则包括:
• IP 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 • 子网隔离,抑制广播风暴。 • 维护路由表,并与其它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逻辑链路控制:在计算机中与上层协议通讯 命名:提供唯一的MAC地址标识符 成帧:把数据打包以便传输,属于部分封装的内容 介质访问控制:对共享的访问介质提供访问规则 发信号:通过转换器与介质产生信号并形成接口
12
交换机的功能
交换是一种通过减少流量并增加带宽来减少以太网络、令 牌环与光纤布式数据接口 (FDDI) LAN 中拥塞的技术
33
Cisco 2500 系 列 •Cisco 2500接 入 服 务 器 系 列 是 Cisco跻 身 接入服 务 器 市 场 的 低 成 本 产 品 的 代 表
光纤入户、家用宽带最常用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光纤⼊户、家⽤宽带最常⽤的⽹络设备有哪些?光纤⼊户、家⽤宽带最常⽤的⽹络设备有哪些?有不少朋友经常会问起,本期我们⼀起来了解下。
⼀、什么是PON、EPON、GPON?1、PON介绍PON(⽆源光⽹络)技术(包括EPON,GPON)是发展FTTx(光纤到户)的主要实现技术,它可节省主⼲光纤资源和⽹络层次,在长距离传输条件下可提供双向⾼带宽能⼒,接⼊业务种类丰富,其远程管理能⼒和⽆源光分配⽹结构可⼤幅降低运维成本,可⽀持多种应⽤场景。
2、APON(ATMPON)ATM是⼀种基于信元的传输协议。
155Mb/s的PON系统技术规范, ITU-TG.983系列标准;3、BPON(BroadbandPON)APON标准后来得到了加强,可⽀持622Mb/s的传输速率,同时加上了动态带宽分配、保护等功能。
4、EPON介绍EPON( 以太⽹⽆源光⽹络)是⼀种采⽤点到多点⽹络结构、⽆源光纤传输⽅式、基于⾼速以太⽹平台和TDM(时分复⽤ )时分MAC媒体访问控制⽅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技术。
5、GPON介绍GPON(千兆⽐⽆源光⽹络) 技术是基于ITU-TG.984.x(国际电联TG.984.x)标准的最新⼀代宽带⽆源光综合接⼊标准,具有⾼带宽,⾼效率,⼤覆盖范围,⽤户接⼝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
⼆、光纤⼊户需要哪些设备?如下图,光纤⼊户过程中会涉及到相关的设备,其中最为关键的有olt、分光器、onu、交换机等。
我们来看下这些设备的作⽤。
⼀、OLT介绍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于连接⼲线的终端设备。
OLT是光接⼊⽹的核⼼部件,相当于传统通信⽹中的交换机或路由器,也是⼀个多业务提供平台。
⼀般放置在局端,提供⾯向⽤户的⽆源光纤⽹络的光纤接⼝。
它主要实现的功能是:上联上层⽹络,完成PON⽹络的上⾏接⼊。
通过ODN⽹络(由光纤和⽆源分光器组成)下连⽤户端设备ONU。
网络安全设备介绍
网络安全设备介绍网络安全设备介绍1.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检测和过滤网络流量,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防火墙通常位于网络边界,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和目标地质、端口号和协议类型来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常见的防火墙类型包括传统的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和下一代防火墙。
2.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记录网络上的不正常活动,如入侵、攻击和异常行为。
IDS可以在实时监控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和事件记录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异常流量模式或特定的攻击签名来发现潜在的入侵。
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IDS可以分为网络IDS和主机IDS。
3. 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入侵防御系统是在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可以主动采取措施来阻止和应对潜在的入侵行为。
与IDS相比,IPS可以实时监测并阻断具有威胁的网络流量,提供更主动的安全防护措施。
IPS可以与防火墙集成,形成一种全面的安全策略。
4.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加密隧道来创建安全连接的技术。
VPN 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建立私密的通信,使远程用户能够安全地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
VPN通过加密数据传输、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手段,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 无线局域网安全设备无线局域网安全设备包括无线接入点和无线控制器等组件,用于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接入和攻击。
无线局域网安全设备可以通过身份验证、加密和入侵检测等技术,保障无线数据的安全性。
常见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包括WEP、WPA和WPA2等。
6. 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用于监测和分析网络上的数据流量,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网络流量分析工具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实时拦截和分析,提供详细的报告和日志记录,帮助网络管理员识别恶意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连接与协议分析
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连接与协议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设备逐渐普及。
智能家居设备的便捷与高效性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这种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不仅为人们的居家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而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连接与协议分析正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连接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连接分为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两种方式。
有线连接主要使用以太网线,通过网线将智能家居设备与主机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路由器将数据传输至互联网中,实现远程操控。
无线连接则是普遍应用的连接方式。
无线连接可以细分为Wi-Fi、蓝牙、Zigbee、红外等多种协议。
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协议是Wi-Fi与蓝牙协议。
Wi-Fi协议是无线网络连接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中。
通过Wi-Fi协议连接网络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实现简单的自动化控制,例如智能灯泡可以通过Wi-Fi协议将灯的开关与调光控制与手机相连,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对灯的控制。
蓝牙协议是智能家居设备中另一种常见的协议。
与Wi-Fi相比,蓝牙更适合简单设备之间的互联,例如智能插座、智能门锁等。
蓝牙协议的通信距离较近,但其通讯速度与稳定性要优于Wi-Fi。
Zigbee与红外协议则相对于Wi-Fi与蓝牙协议来说适用范围较窄,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比较常见。
Zigbee的应用场景更多地集中在家庭局域网内,例如家庭防盗设备、智能燃气、智能门铃等。
二、智能家居设备的通讯协议智能家居设备的通讯协议也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MQTT协议、CoAP协议、TCP协议等。
MQTT(MQ Telemetry Transport,物联网遥测传输协议)是基于MQ开发的协议。
与HTTP协议不同,MQTT协议采用发布-订阅模式,适用于物联网应用场景中的设备通讯。
其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最深入场景是物联网产品与互联网连接。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约束应用协议)是专门用于物联网设备通讯的协议,它专为任何具备高延迟接入网络状态的设备而设计。
网络安全协议分析
网络安全协议分析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安全协议是确保数据安全传输和网络服务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几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包括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景。
SSL/TLS协议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SSL)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性协议(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用于在互联网上提供加密通信的协议。
它们通过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提供加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SSL/TLS广泛应用于HTTPS、FTPS等安全数据传输协议中。
IPsec协议IP安全(IPsec)是一种网络层的安全协议,它可以为IP网络上的通信提供加密和认证服务。
IPsec主要用于建立虚拟私人网络(VPN)和保护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和安全关联,IPsec能够确保数据在不安全的网络上传输时的安全性。
SSH协议安全外壳协议(Secure Shell,SSH)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协议,它允许用户通过不安全的网络进行安全的远程登录和其他安全的网络服务。
SSH通过加密所有传输数据来防止窃听、连接劫持以及其他攻击。
VPN协议虚拟私人网络(VPN)协议允许用户通过公共网络建立安全的连接,仿佛他们的计算机设备直接连接到一个私有网络。
VPN协议通常结合了多种加密技术,如PPTP、L2TP和OpenVPN,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HTTPS协议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HTTPS)是HTTP的安全版本,它通过将数据传输加密来提升网页浏览的安全性。
HTTPS使用SSL/TLS协议来加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站等需要高安全性的场合。
总之,网络安全协议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它们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为网络通信提供了多层次的保护。
网络硬件系统:分析网络硬件系统的组成、协议和应用
网络硬件系统:分析网络硬件系统的组成、协议和应用网络硬件是构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用于互联网连接和数据传输的各种硬件设备、组件和协议。
网络硬件系统包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光纤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网络硬件系统的组成、协议和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互联网背后的基础设施。
1. 组成网络硬件系统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组件组成的。
这些设备和组件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以下是网络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1 路由器路由器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路由器能够根据目标地址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并确保数据包能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通过路由器,多个网络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
1.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于在同一网络内部传输数据的设备。
它能够根据目标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特定的端口,以实现局部网络内的通信。
交换机通常被用于办公室、学校、数据中心等场所,以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如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等。
网卡(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
它使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网卡通常与计算机主板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作为外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
网卡支持不同的网络协议和连接方式,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1.4 光纤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高速传输介质。
它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细长线缆,能够通过光信号传输数据。
光纤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如跨国通信、云计算等领域。
2. 协议网络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种网络协议的支持。
网络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数据的规则和约定。
不同的网络协议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协议。
2.1 TCP/IPTCP/IP协议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核心协议之一。
它包括了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两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见的网络设备我们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有: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服务器,中继器等集线器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
“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访问方式。
HUB按照对输入信号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分为无源HUB、有源HUB、智能HUB。
主要生产厂家:3Com D-Link 普联水星网桥网桥(Bridge)像一个聪明的中继器。
中继器从一个网络电缆里接收信号,放大它们,将其送入下一个电缆。
相比较而言,网桥对从关卡上传下来的信息更敏锐一些。
网桥是一种对帧进行转发的技术,根据MAC分区块,可隔离碰撞,将网络的多个网段在数据链路层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
它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不但能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而且可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路由器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的设备。
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
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
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
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普联(TP-link) D-Link 华为 CISCO(思科) 金浪 LINKSYS Netcore 网件Netgear 阿尔法 V igor 博达 Accton(智邦) 华硕 合勤 腾达交换机交换机(英文: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
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主要的生产厂家有:D-Link 华为 普联 CISCO(思科) 3Com 金浪网件Netgear 锐捷网络 联想 Netcore 神州数码 惠普 华硕 LINKSYS 腾达阿尔卡特服务器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
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主要的生产厂家有:联想浪潮曙光强氧亿时空华硕超微正睿富士通航天联志长城方正思科金品信实五舟天翱鑫威星盈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脉冲信号,而这些脉冲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
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主要的生产厂家有:华为、TP-LINK、D-LINK、阿尔卡特、华硕、金浪、阿尔法、西门子贝尔金中继器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是网络物理层上面的连接设备。
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简单最廉价的互联设备,操作在OSI的物理层,中继器对在线路上的信号具有放大再生的功能。
二、常见的网络协议因为协议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所以各层所使用的协议是不同的。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MTP、HTTP、RIP、NFS、DNS。
数据链路层协议: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网络层协议:IP、ICMP、ARP、RARP、RIP、IPX/SPX、NetBEUI、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传输层协议:TCP协议、UDP协议、SPX等。
物理层协议: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各协议的功能:FTP协议: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
该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使存储介质对用户透明和可靠高效地传送数据。
简单的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下载(download)”文件。
若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上载(upload)” 文件。
在TCP/IP 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口号为21,Port方式数据端口为20。
Telnet协议: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
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
在终端使用者的电脑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连接到服务器。
终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程序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
可以在本地就能控制服务器。
要开始一个telnet会话,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服务器。
Telnet是常用的远程控制Web服务器的方法。
SMTP协议:SMTP目前已是事实上的在Internet传输E-Mail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协议。
在其之上指定了一条消息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确定是存在的),然后消息文本就传输了。
可以很简单地通过Telnet程序来测试一个SMTP服务器,SMTP使用TCP端口25。
要为一个给定的域名决定一个SMTP服务器,需要使用MX(Mail eXchange)DNS。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RIP协议:RIP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
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
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
RIP 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相应分组。
NFS协议:是Netw ork File System的简写,即网络文件系统,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也被称为NFS. NFS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和文件。
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
DNS协议:是计算机域名(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
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
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
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
域名服务器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主服务器和转发服务器。
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SDLC协议: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一种 IBM 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通过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数据链路层为特定通信网络提供了网络可寻址单元(NAUs:Network Addressable Units)间的数据差错释放(Error-Free)功能。
信息流经过数据链路控制层由上层往下传送至物理控制层。
然后通过一些接口传送到通信链路。
SDLC 支持各种链路类型和拓朴结构。
应用于点对点和多点链接、有界(Bounded)和无界(Unbounded)媒体、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Full-Duplex)传输方式,以及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帧中继:帧中继( Frame 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
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
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
帧中继是进入带宽范围从56Kbps 到1.544Mbps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的用户接口。
IP协议: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
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ICMP协议: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ARP协议:ARP,即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
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
RARP协议: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IP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