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如何提高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的质量
[摘要]:提高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质量
[关键词]:构造柱成型质量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柱脚涨模变形
1.工程概况
南桥新城04单元02-04区域地块商品房项目工程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总建筑面积18680㎡,本工程共23栋住宅,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由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本工程二次结构施工体量大,结构复杂,构造柱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较多,在这种现状下,项目部希望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质量。
2.研究背景
二次结构构造柱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承担抗击剪力、抗震等重要作用,其成型质量至关重要。
而且由于本工程有50%楼栋要求达到区、市优质结构标准,且不少于三栋创“白玉兰”奖,而二次结构施工质量在优质结构评比中占较大比重,所以必须保证其完成质量。
可是从目前对我公司近期完成三个项目的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共调查了300组构造柱,其中有47组存在质量问题,一次成型合格率为84%。
而南桥新城项目要求更高,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质量又是其中一个重点,因此这个合格率有待提高。
3.现状调查
对本工程已经完成的9#,16#,20#楼构造柱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进行了综合评定及数据记录。
在此期间共进行了220处现状检查,共发现不合格部位45处,构造柱合格率仅为79.5%,对于质量问题分析得出构造柱质量问题排列图,见图1。
分析得出“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柱脚涨模变形”两个问题的累计频率达到了60%,因此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提高二次结构构造柱成型质量的关键所在,合格率至少能达到92%。
构造柱质量问题排列图图1
4、原因分析
针对“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柱脚涨模变形”这两项主要问题项目部召开了专题质量讨论会,利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进行构造柱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共找出了9个末端因素,并据此制订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对其进行了逐步逐项的调查及论证分析,见表1。
对表1说分析的9种末端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各个因素是否为重要因素。
详细分析如下:
4.1 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现场检查,本工程在开工期间就已建立起质量管理制度,并经总监审核检查合格,因此该影响因素为非要因。
4.2 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240mmx240mm,本工程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都超过2.6m。
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为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但由于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造成骨料粒径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蜂窝麻面现象。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要充分考虑其流动性,严格控制坍落度、级配,属于重点环节,如果不加以控制会直接影响构造柱的成型观感,将成为影响构造柱成型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4.3 混凝土出料后未及时浇筑
经过现场调查,正常情况下,商品混凝土到本工程时间为一小时。
而浇筑二次结构构造柱时,混凝土需要工人运至楼层内进行浇筑,施工过程相对较长,混凝土的质量在整个过程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了二次构造柱成型的质量。
4.4 技术交底不到位
本工程砌体结构技术交底已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经审核该交底内容翔实可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经过工程处总工复核审查,符合规范要求,对构造柱的质量并无影响。
4.5 未制定专项混凝土方案
本工程已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制订了专项混凝土方案,并由集团公司总工进行的审核,交由总监确认,保证二次结构构造柱使用的混凝土出厂质量合格。
4.6 未安排专人清扫看护
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往往不清理。
由于每行砖或多或少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
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如图2),导致构造柱成型的质量严重降低。
构造柱浇筑前未清扫图2
4.7 施工工艺存在问题
本工程施工具有其特殊性,为23栋楼,多种楼型同时进行施工,因此要求多个施工班组同时开展工作,在进行构造柱施工时,部分班组以步步紧代替螺栓对模板进行加固,希望借此提高施工速度,简化工艺,但由于步步紧自身材质缺陷,无法对构造柱这样的特殊构造进
行有效加固控制,往往构造柱下口会出现涨模现象,从而导致构造柱柱脚变形,成为构造柱出现的第二大质量问题。
4.8 思想上不重视
本工程入场工人均为我公司合格分包商所管理的劳务人员,入场前受过规定时间的思想教育,具有较好的个人素质。
4.9 测量定位不准确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构造柱的位置进行全过程的重点控制,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成型质量。
而施工员并未所有的构造柱的位置控制线均达到误差<2mm的要求,成为影响构造柱成型质量的重要因素。
5、探讨改进措施
5.1 使用合理的配合比
为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控制在5~7cm,采取以下两点相应措施:1、通过和实验室联系,通过调节普通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比例进行适配,找出混凝土流动性与粉煤灰含量的关系。
2、严格要求商混公司控制骨料直径,控制骨料尺寸不大于20mm,并留置试块送样检测,保证各项数据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5.2 提高混凝土运输效率
每次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由相关班组组长统一协调,使用一套混凝土浇筑料斗,三辆拖车。
合理安排运输方式,利用塔吊、双笼电梯交叉进行作业。
为了便于浇筑,小组通过对部分优质工程进行调研考察后决定采用定式簸箕式入料口,该入料口置于构造柱顶部,浇筑时,当混凝土达到一定量时,因自重作用下混凝土可以达到自密实效果,然后通过振动棒振动,排出游离气泡,从而消除蜂窝麻面。
经过合理安排进料渠道,并提高了进料方式,优化了密实方案,八人小组的浇筑小队能够在1.5小时内完成一层共计22根构造柱的浇筑任务。
5.3 安排专人在浇筑前后进行清扫修补
支模前安排专人对所有马牙槎进行检查,清理砌筑时外露的砂浆。
对构造柱下角进行清理,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拆模后立即对构造柱表面进行刮平,保证构造柱表面无蜂窝麻面,力争构造柱成型的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5.4 加强矫正和检查
针对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
进行改进落实:1、组织木工集中学习螺杆加固构造柱
方法,并安排专人对模板加固情况跟踪检查,确保螺
杆使用率为100%,无步步紧加固情况发生(如图3)。
2、建立起健全的检查考核制度,对于不按照技术交底
和相关规范施工的班组进行处理。
3、建立业务培训和
考核制度,分批次对施工人员及技术、质量、测量等
管理人员进行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使工人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提高专业技能。
培训结束对所有
施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操作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
上岗。
螺杆加固图3
5.5 在楼层中测放定位线
使用经纬仪对一次结构定位线进行复核。
对照一次结构轴线对构造柱进行定位,通过梁
顶挂线的方式微调构造柱位置,从而保证构造柱成型的整体性,并严格控制定位控制线误差必须小于2mm。
6. 结束语
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之间的连接,能约束墙体的开裂,限制其裂缝的开展。
构造柱与圈梁共同作用,加大建筑物的整体性,改善墙体受压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设置二次结构的构造柱是提高多层房屋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但是,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这样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还将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构造柱的施工,保证其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