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图】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发表时间:2007年10月26日 20时14分1、表达个人观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生活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守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人际关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表达愤怒的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排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自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星期日街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9、聚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0、餐厅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1、胃痛时的饮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2、旅游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3、美女标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5、一日三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6、交通工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7、晚年生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8、洗澡时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9、心情与天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领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1、时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2、孩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3、对待新事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4、心目中的彼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看到一些图。
德国人画的,有的在理,有的片面。
欢迎评论1、表达个人观点时这个我好像是第一种。
许多中国滴少年儿童也许也在成为第一种。
只是也许~~需要社会学研究。
2、生活方式这么理解吧:人群中的孤独者,还有人群的温暖。
单个的孤独者就纯粹孤独啦现在滴小盘友属于第一种,甚至是第三种6、排队现在大家已经慢慢有排队的意识了!7、自我80后以后的童稚们自我意识很强的呀!这和人的个性也有关的哇。
有的人生来木有组织性。
譬如----8、星期日街景我们喜欢热热闹闹的。
国外有的地方不就是个巨大的富裕的农村哇,一个人都见不着。
重庆的街上好像天天人多9、聚会:人多好混事,人多才好躲在人群里。
我喜欢第一种10、餐馆里热腾腾的火锅里,沸着香气,热腾腾的空气里,唾沫横飞。
为什么一定要求我们装作谦谦君子呢。
我们5000年都这么吃来着。
11、胃痛时的饮品凉茶其实对肝,胃不好。
12、旅游时科技英明哇,数码相机大爽人心。
这个旅游么?不要对我们老百姓要求高。
不是每个人都是诗人,哲人的。
拍拍照,显摆一样,不行么?13、审美不太明白。
14、处理问题方式圆滑,世故,聪明。
两者兼而有之15、一日三餐这个雪花是什么意思??早晚都是凉的?冰的,中午是热的16、交通工具1970-2006。
关于环保。
联想到抵制。
我们抵制家乐福是小的。
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如果他们能抵制国外的奢侈品,进口车,老百姓能抵制普通用品,发展实业,打造中国好品牌。
那样的冲击才叫强。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17、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国的老人开始向左行进了。
18、洗澡时间是吗?这个我倒没感觉呀。
19、心情与天气这个太无厘头了。
20、领导血淋漓的事实啊:今天中午某童稚快被饿昏了,想先吃饭(就不知道自己偷偷吃),得到的回复是:等领导一起去吃。
领导么?一般在饭店意气风发的!做领导的男人,小肚子总是大的,脸总是猪肝红的,眼神总是飘忽的。
21、时尚这个~~~老外应该都学习怎样用筷子吃大米饭。
中西文化差异(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黑色)
3. “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图中显示出
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17
9、聚会
18
点评
1. 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
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 么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 厚的文化意涵。
2. 看看那巨大的“圆”,这不正是一个
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 国人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
46
24、心中的认同
老外心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想象中的老外 47
问题解答?
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的。
3. 1990年以后,中国人的孩子就不会
输在起跑线上了,而是被整死在起跑 线上。
44
23、对待新事物
45
点评
1. 我们中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特别是
对那些外在的能够显示自己特征的新 鲜事物;但是对新道德、新的生活方 式还是非常保守的。
2. 老外则与新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直
到彻底的了解后才会改变态度。
点评
1. 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 2.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
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 见免费的就疯狂。
3.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
“和为贵”(形容遇困难尽量把困难 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不 撞南墙不回头”
29
15、一日三餐
30
16、交通工具
31
点评
一个德国人如何用图阐释
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专题(四)
1、表达个人观点时
2
点评
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 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 “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在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状况中最有趣的是,一 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 自己的观点的话,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 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 国人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 嘴边留半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 国人表达意思时,总令他们费解。
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竟然是这样的(图)1,表达个人观点
2,守时
(左:西方右:中方)
3,人际关系
(左:西方右:中方)
4,表达愤怒的方式(左:西方右:中方)
5,排队
(左:西方右:中方)
6,自我
(左:西方右:中方)
7,星期日街景
(左:西方右:中方)
8,聚会
(左:西方右:中方)
9,餐厅里
(左:西方右:中方)
10,胃痛时的饮品(左:西方右:中方)
11,旅游时
(左:西方右:中方)
12,美女标准
(左:西方右:中方)
13,处理问题的方式(左:西方右:中方)
14,一日三餐
(左:西方右:中方)
15,交通工具(1970和2008对比)
(左:西方右:中方)
16,晚年生活
(左:西方右:中方)
17,洗澡时间
(左:西方右:中方)
18,心情与天气
(左:西方右:中方)
19,领导
(左:西方右:中方)
20,时尚
(左:西方右:中方)
21,孩子
(左:西方右:中方)
22,对待新事物
(左:西方右:中方)
23,心目中的彼此
(左:西方右:中方)。
一个德国人眼中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差别 36176640
3、准时 4、人际关系 5、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愤怒的方式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对外汉语 口语课话题 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2、生活方式 estilo de la vida
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永远喜欢有
人陪,永远不喜欢独处。而且,认为一个人 总是独处,那这个人很可怜。 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一个人生活。 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你想要有人陪吗? 你想要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和你生活在一起吗?
3、守时 puntualidad
Curso de Conversación
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1、表达个人观点 expresar la vista
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不喜欢很直接。 因为我们觉得不礼貌,一个中国人如果像那 老外一样直来直去地说话,会被认为“不成 熟、不能做大事”。 你觉得哥斯达黎加人是什么样的? 你喜欢哪一种?
20、领导 jefes
21、时尚 la moda
22、孩子 los niños
这个很复杂。
很多老年人不工作了,觉得很无聊,所以就
觉得照顾孩子特别重要。 这里是怎样的呢?
23、对待新事物 la manera de tratar cosas nuevas
24、心目中的彼此 A los ojos de la otra
聚会吃饭的时候,我们坐在同一个大桌子上,
点很多菜,大家一起吃。老外是每个人点每 个人的。 你喜欢哪一种?
10、餐厅里 en el comedor
我们中国人聚在一起,就是想要热闹。我们
喜欢大声地在餐厅说话,开玩笑。而且,我 们每个人都这样大声地在餐馆里,在公开场 合里说话,可是谁也不打扰谁,这不是奇迹 吗? 哥斯达黎加人是怎样的? 你觉得大声说话不礼貌吗? 你喜欢大声说话吗?
6、排队hacer la cola
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表面意义上地描绘他心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了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
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
相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
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
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
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
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
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個德國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圖表是一位德國人的作品,點評出於同胞之手,他似乎在語氣上對自己的文化頗有點微詞。
其實任何事情都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說,不過圖表中所揭示的文化差異的確存在,看後讓人忍俊不禁。
左:西方人右:中國人1、表達個人觀點時點評:中國人在表達個人觀點時,總喜歡拐彎抹角。
“是”時不說“是”,卻說“不是”。
“不是”時不說“不是”,卻總說“是”。
看官不如仔細想想自己生活中發生的實際狀況。
並且,最有趣的是,一個中國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樣直來直去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的話(如上圖所示),則會被認為“沒有城府”,屬於“直腸子”,是要吃虧的。
事實上,中國人的處事哲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話到嘴邊留半句”。
因此,在老外眼中來看,中國人表達意思時,總令他們費解。
而中國人的這種文化傳承,對所謂一些所謂的“知識份子”來說,很有好處:可能自己沒什麼水準,卻可以整天裝深沉,裝X,話說一半就停,結果很大程度上,讓人感到此人水準真是了得!2、生活方式點評:中國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熱鬧,生活方式在老外眼中看來,就是如圖所示,永遠喜歡有人陪,永遠不喜歡獨處。
而且,認為一個人總是獨處,那這個人可可憐了。
老外卻正好相反,他們總喜歡獨來獨往。
假如有人總是沒有任何目的地,只為陪而陪地過去陪他們的話,那會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個人空間受到了侵害。
此外關鍵是,他們在獨來獨往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人山人海地相處時得到的同樣的快樂,甚至更多。
3、準時點評:老外(主要是歐美西方人?)對於時間觀念十分強。
而漢語裡關於時間方面的詞句,最發達的就是:差不多,還行,基本上那時間吧,等等。
如果與人相約的話,很多中國人最習慣的說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
至於具體幾時,則要根據兩人對時間的感覺而定。
如果與老外相約,則老外必定會加上一句,上午幾點?下午幾點?晚上幾點?等等。
“不準時”以及“沒有時間觀念”,幾乎可以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了。
4、人際關係點評:看到右邊這幅畫,我不禁啞然失笑。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
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
相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
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
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
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
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
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
德国人图示中西方文化差异
德国人图示中西方文化差异2008-10-31 20:17这是新帆新闻组看到一组图片。
非常简单也非常生动,直观的反映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下面的这段话转贴自陈顺的博客这个德国朋友对中西方文化应该说是深有研究,才能这么深入浅出的表现他心中的文化差异,不过看完之后,还是不禁会想,西方人要想真正读懂和理解我们中国文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他很会看到现象,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
就好像,现在这个德国人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被我们忽视的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在西方人看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兜圈子,绕弯的思维方式,不可思议的群居、凑热闹的生活习惯,都被图列一一表现出来。
但是,如果他能体会到中国人含蓄包容的文化内涵,他或许就能够理解:中国人喜怒不形于色的行为习惯,充满人性关爱的家庭观念。
在我看来东方文化确实是更注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从而也带来了这种文化的相对包容和曲折含蓄;而西方的文化更讲究目的的直达性,相对开放,也更加功利化。
其实无论中西方哪一种文化,目前为止,我们都无法真正去分辨谁更为优秀。
因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从而孕育了出完全不同的文明和社会风貌;也各有所短,相互间的学习和交融会带来我们共同的进步。
表达个人观点守时人际关系表达愤怒的方式排队自我周末街景聚会餐馆胃疼时的饮品旅游时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日三餐交通工具洗澡的时间心情与天气领导时尚美女标准对待新事物晚年生活孩子心目中的彼此类别:网络文摘 |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317) | 评论(2)。
德国人图示中西方文化差异
德国人图示中西方文化差异2012-07-10 20:47:39| 分类:网络文摘|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这是新帆新闻组看到一组图片。
非常简单也非常生动,直观的反映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下面的这段话转贴自陈顺的博客这个德国朋友对中西方文化应该说是深有研究,才能这么深入浅出的表现他心中的文化差异,不过看完之后,还是不禁会想,西方人要想真正读懂和理解我们中国文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他很会看到现象,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
就好像,现在这个德国人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被我们忽视的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在西方人看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兜圈子,绕弯的思维方式,不可思议的群居、凑热闹的生活习惯,都被图列一一表现出来。
但是,如果他能体会到中国人含蓄包容的文化内涵,他或许就能够理解:中国人喜怒不形于色的行为习惯,充满人性关爱的家庭观念。
在我看来东方文化确实是更注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从而也带来了这种文化的相对包容和曲折含蓄;而西方的文化更讲究目的的直达性,相对开放,也更加功利化。
其实无论中西方哪一种文化,目前为止,我们都无法真正去分辨谁更为优秀。
因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从而孕育了出完全不同的文明和社会风貌;也各有所短,相互间的学习和交融会带来我们共同的进步。
表达个人观点守时人际关系表达愤怒的方式排队自我周末街景聚会餐馆胃疼时的饮品旅游时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日三餐交通工具洗澡的时间心情与天气领导时尚美女标准对待新事物晚年生活孩子心目中的彼此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