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7课

合集下载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
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传第 六章》)
日积月累
好乐(yuè)亡国
李存勖(xù)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 临死前把三支箭交给他,郑重地说:“梁王是我的仇人, 燕王在我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那个契丹人曾经是我的 兄弟,如今他们都背叛了我。你一定要为我报仇!”李 存勖每次出征时,都要从宗庙里取出一支箭,以激励自 己。 经过多年的战争,他消灭了敌人,建立了后唐。
吴王的谋臣枚乘看到朝廷势力强大,难以取胜,就 劝吴王退兵,说:“发动战争,并不能彻底消除与朝廷 的矛盾,就像一百个人从锅里不断地把水舀( yǎo )出来, 又倒进去,并不能使它冷却一样。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烧 火,水就不会变冷。如果想让锅里的热水冷却,就要抽 掉灶膛( tāng )内的柴火,扑灭火焰( yàn ) 。”无望不听 劝阻,拒不退兵,最终被朝廷打败。
(《大学·传第十章》)
日积月累
刘宗周殉(xùn)国
刘宗周是明朝著名的学者,他精通儒家经典,尤 其重视“慎独”,并以此构建了自己的学问体系。
终其一生,刘宗周忠于自己的学问,曾因犯颜 直谏,三次被削为民。晚年居家期间,清军攻陷杭 州。消息传下来,他痛不欲生,叹息说:“北京、 南京失守,我都可以期待国家中兴。现在杭州也陷 落了,我还有什么期待的呢?”于是,决定以身殉 国。
《大学·传第六章》)
日积月累
我心有主
许衡(héng)年轻时,社会动荡不安。一天, 他走在逃难的人群中,感到又饥又渴。突然,有人 惊喜的叫道:“梨树!梨树!”许衡循(xún)声望 去,前方果然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梨树,树上结满了 黄橙橙的梨子,样子十分诱人。
只见众人一窝蜂似地冲上前,争先恐后地爬到 树上摘梨子。许衡却纹丝不动,连看都没有多看一 眼。有人很奇怪,问到他:“你难道不渴吗?为什 么不摘梨呢?”许衡说:“我不是梨树的主人不可 以随便摘。”那个人大惑不解,说:“梨树的主人, 早就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不 会有人管。”许衡反问道:“就算梨树没有人管பைடு நூலகம் 难懂我的心也无人主管吗?”

四年级国学第7课《仁人君子》教案

四年级国学第7课《仁人君子》教案

第7课:本末终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7课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

教学难点:诵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

四、教学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3.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4.引导学生一句句跟读。

5.学生齐读全文;(多读几遍)6.学生背诵课文。

第7课:本末终始(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7课二、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语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两句的意思,感知课文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字词句的讲解和脉络梳理;2.在词句的理解方面注意古今差别,进行古今转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释课文内容,将“说一说”模块纳入其中。

迸:斥逐拂:违背逮:及、到骄泰:骄横放纵3.全文有五句话,理解句意。

重点理解第一句:唯独有仁德的人会把妒贤嫉能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四方偏远的地方,不许他们与贤人同住在中国。

这就是所说的只有仁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4.主旨理解和联系实际5.老师让学生明白“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的意思。

6.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道理反思自己与同学交往、与朋友交往的实际情况。

7.联系“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7课:本末终始(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7课二、教学目标:认识并了解神奇的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形出发,认识“同”字的字义。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佛山市禅城区霍藻棉小学袁述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2.能掌握韵脚的概念,并熟练地在诗词中标出韵脚。

3.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韵脚。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学习第五句。

1.引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过,美丽的春天也就即将过去了,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是啊,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草绿了,花开了,燕子也呼朋唤友飞回来了。

这种春回大地、燕子呢喃的情景就是:巢燕三春尝唤友,来读一读。

4.和春天相对的是哪个季节啊?(秋天)5.中秋八月,天气渐凉,树叶飘零,居住在塞北的鸿雁南飞了,古人常称鸿雁为来宾。

所以中秋八月成为:塞鸿八月始来宾,来读一读。

6.孩子们,想象着春、秋的美景,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通过观看孩子熟悉的春天、秋天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书中对韵句,初步感知韵句语言美。

)二、课文朗读,读通、读顺课文。

1.喜欢这样的句子吗?国学课文中有更多这样的美句,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7课《十一真》,出示课题,齐读。

2.听课文录音,跟着录音读课文。

3.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4.指名分句朗读,齐读。

5.孩子们,这一课的韵是什么?(真韵),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和这个(en)相同或相近的韵。

6.反馈。

7.找到了韵,按我们平常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就更好听了。

8.老师带读一遍,学生打节奏齐读。

9.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韵有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每句的最后),所以也叫韵脚。

10.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韵脚的故事。

(播放视频),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11.中国的古诗是需要押韵的,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韵脚。

(《春晓》)、《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2.,有了韵脚,古诗读起来就更朗朗上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首古诗,两首古诗。

二年级国学第7课《都邑华夏》教案

二年级国学第7课《都邑华夏》教案

第7课:都邑华夏(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千字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3.了解漆书、壁经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漆书、壁经的意思。

d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朋友们知道“壁经”是什么吗?(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来的经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二、学习“日积月累”1.介绍孔子其人。

2.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吗?生交流,师介绍讲秦始皇。

讲“焚书坑儒”的故事。

3.讲“壁经”的由来。

4.拓展:汉代废除挟书令、今古文相关情况。

三、诵读诗文1.自读千字文,找出有关“壁经”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

2.找到以后给同座位也读一读。

3.学生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一读。

4.再试着自己读一读全文。

5.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6.全班齐读千字文《都邑华夏》。

第7课:都邑华夏(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都邑华夏》,“神奇汉字”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注意“邑”、“邙”、“泾”、“渭”、“郁”等字。

初步认识都邑,华夏、二京等地理、建筑,理解“启”字形字义,理解象形字。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都邑,华夏、二京等地理、建筑,理解“启”字形字义,理解象形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齐读课文,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想象文字。

二、学习新知1.诵读《都邑华夏》诗文,找出带有“启”的诗句。

2.引导学生学习“启”字的文字演变过程,理解字形字义。

3.甲骨文(又)(户,小门),表示将门打开。

4.教师范写“启”,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三、诵读诗文1.学生自由读诗文.2.齐读,体会文段的整齐韵律,教师相机指出韵脚。

3.同桌互相练习读。

4.说一说前后读诗文的不同感受,学生带着对诗文的新的感悟齐读,配音乐。

第二册国学第7课教案及反思

第二册国学第7课教案及反思

第二册国学第7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第二册国学第7课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第二册国学第7课,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探讨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隐含意义。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第二册国学第7课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4. 材料准备:故事相关图片、课堂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想象和猜测。

二、讲解故事(15分钟)1. 以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并回答相关问题,确保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隐含意义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创作与表达(15分钟)1.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以故事为基础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或演绎。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反思,促进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讨论与分析、创作与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表现出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学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部分教学环节的流畅度不够,需要在以后的教案撰写中加以改进。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7课-亲有疾,药先尝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7课-亲有疾,药先尝

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
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
六、活动广角:第27页
七、成长袋:第2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年级国学第7课《对立统一》教案

五年级国学第7课《对立统一》教案

第7课:对立统一(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对立统一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通过阅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讲述故事《计白当黑》。

补充: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都十分讲究留取空白以待观者、听众发挥想象力来理解此艺术形式。

2.师:老子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计白当黑”,正是这一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

板书:对立统一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全文《对立统一》。

2.生初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文,师相机指正。

4.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将断句、不通顺的句子带领学生多读。

并且使用“/”划分节奏。

师再次范读,生自由读。

5.生尝试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精讲细品1.师简要介绍古文的大意。

生注视古文内容,师逐句对照解释古文含义。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文,古今对译。

2.重点指导:(1)柔弱胜刚强。

点出“柔弱”比“刚强”拥有更丰富的韧性,更能保持持久。

(2)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点出此句进一步告诫世人、统治者,要明白“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3.再次齐读全文,自由背诵。

4.全班赛背,齐背。

第7课:对立统一(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汉字家族,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汉字“车”的字形演变,以及偏旁“车”的应用。

2.重点学习汉字“轨”,并举出偏旁为“车”的汉字,能说出其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汉字“车”的字形演变教学难点: 了解偏旁“车”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古文《对立统一》。

2.生尝试齐背古文。

(二)学习“汉字家族”1.师板书“车”,标注读音。

生齐读。

2.师述汉字“车”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

“车”的甲骨文字形,像一辆车的样子,有车轮、车厢、车辕。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

诗歌赏读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四单元
耕读持家
有这样一本书,封面上没有姓名,但 每个人都是作者;书中没有文字,却处处 都是学问-----这本书就是‚生活‛。生活 这本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需要我们用 一生去阅读,去品味。本单元将带你走进 古人的生活,使你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 生产活动,日常起居,人际交往,还能知 道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诗歌赏读
鹿鸣(节选) 《诗经· 小雅》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矿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经典诵读 第八课 府罗将相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niǎn),驱毂(gǔ)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乂(yì )密勿,多士寔(shí )宁。
经典诵读 第七课 都邑华夏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máng)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biàn)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璧经。
日积月累
璧经
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花园,损坏了孔 家的旧宅,从倒塌的墙壁里发现了很多书, 有《尚书》《孝经》等。这是怎么回事? 这还得从秦始皇‚焚书坑儒‛说起。秦始 皇要烧掉儒家著作的消息传到了孔子的家乡, 孔子的后人非常着急:‚这可怎么办?这些 著作是不能失传的啊!‛这是,有人想出了 一个办法,他在屋里砌了一道墙,把书藏在 墙里。就这样,很多儒家著作得到了保存。 这些藏在墙壁里的儒家著作,就被称为‚璧 经‛。

国学七册

国学七册

国学七册目录第一单元《大学》纲目第1课本末终始第2课修身为本第二单元修齐治平第3课诚意第4课正心第5课齐家第6课治国第7课仁人君子第三单元性与天道第8课率性修道第9课子强问路第10课君子之道第11课素位而行第12课达道与达德第四单元诚心体道第13课择善固执第14课至诚能化第15课至德凝道第16课 至圣配天第一单元《大学》纲目常识告诉我们: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组成了眼前的世界。

从更深处说,人类社会其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每个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带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作为社会的产物,需要担当一定的责任。

无论是道德品行的修养,还是社会责任的担当,都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

经典诵读第一课 本末终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面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经第一章》)日积月累杨汤止沸西汉时,汉景帝采纳丞相晁chao错的建议,不断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就联络其他几个诸侯起兵叛乱。

吴王的谋臣枚乘看到朝廷势力强大,难以取胜,就劝吴王退兵,说:“发动战争,并不能彻底消除与朝廷的矛盾,就像一百个人从锅里不断把水舀出来,又倒进去,并不能使它冷却一样。

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烧火,水就不会变冷。

如果想让锅里的热水冷却,就要抽掉膛tang内的柴火,扑灭火焰。

”吴王不听劝阻,拒不退兵,最终被朝廷打败。

后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指如果做事分不清本末,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查z h a慎行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渐远,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万剪良功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梨。

第二课 修身为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对饮食》教案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对饮食》教案

第7课:对饮食(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7课《对饮食》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了解《王蓝田性急》的历史故事及蕴含的道理。

3.课外拓展诗经《湛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咱们平时吃饭有什么规矩要遵守的吗?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那么古时候的人在吃饭的时候要怎么做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二、教授新课:1.(出示王蓝田图片)。

2.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解故事《王蓝田性急》3. 如果你是王蓝田,你会怎么做呢?4.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5.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6.我们的课文里就有这样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

2.学生跟读两遍。

第7课:对饮食(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拣”“揖”“践阈”“箕踞”“髀”等字音。

3. 能初步理解吃饭时应该遵守哪些规矩。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文中一些词句的意思以及生字。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今天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古人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呢?二、认读生字: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6句,遇到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难字:“拣”“揖”“践阈”“箕踞”“髀”,跟读几遍。

三、简单梳理内容。

1.讲解——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1)让一个同学读这一句;(2)分别让几个学生说出它的意思;(3)齐读一遍;(4)30秒学生去记忆;(5)让所有的学生起来背(大家都站起来了)。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摘要:一、前言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9.第九课:《论语》子罕篇10.第十课:《论语》乡党篇11.第十一课:《论语》先进篇12.第十二课:《论语》颜渊篇13.第十三课:《论语》子路篇14.第十四课:《论语》宪问篇15.第十五课:《论语》卫灵公篇16.第十六课:《论语》季氏篇三、总结正文:一、前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国学第九册1-16课涵盖了《论语》中的诸多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智慧。

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方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言。

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为政篇主要讲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八佾舞篇记录了孔子对于礼乐制度的论述,阐述了礼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里仁篇主要讲述了仁爱的内涵和如何做到仁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名言。

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人生哲学,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等。

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家族史和先祖泰伯的事迹,以及孔子对于道德和家族观念的传承。

第七课广施仁爱,惠人惠已

第七课广施仁爱,惠人惠已

《中华十德语与国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仁德篇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国学这一学科也很感兴趣。

积累了一些国学的经典知识,对国学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民族之魂,是力量之源。

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

教材分析七年级国学第三单元为仁德篇,由第七课《广施仁爱,惠人已》,第八课《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第九课《忠恕仁和》,和四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组成。

本单元每课安排了“说经明德”、“典故、对联咏德”、“当代仁德”、“悟德修身”四个环节,运用故事,经典诵读,以及课外延伸等环节,旨在使学生了解“仁”得丰富内涵,认识到仁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核心,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

教会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例来配合课文讲解;对于如何实践“仁”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参与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3、认识“仁”得丰富内涵,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

教会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经典,提高认知,理解主旨,学以致用,明辨是非。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古代经典的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

教会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借助文献资料,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实践等环节,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对国学经典的认知。

教学手段:PPT课件;课上课下相结合。

国学《弟子规》之“对饮食”

国学《弟子规》之“对饮食”
;
;
入执 虚虚 室器 如如 有执 人盈
;
;
;
;
宽缓 转揭 弯帘 勿勿 触有 棱声
;
;
第7课 对饮食
/ 对 饮 食;勿/ 拣 择;食 适/ 可;勿 过 则/ ; / 年 方 少;勿/ 饮 酒;饮 酒/ 醉;最 为 丑/ ; / 步 从 容;立/ 端 正;揖 深/ 圆;拜 恭 敬/ ; / 勿 践 阈;勿/ 跛 倚;勿 箕/ 踞;勿 摇 髀/ ; / 缓 揭 帘;勿/ 有 声;宽 /转 弯;勿 触 /棱; / 执 虚 器;如/ 执 盈;入 虚/ 室;如 有 人/ ;
bù cō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步 从 容;立 端 正;揖 深 圆;拜 恭 敬;
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勿 践 阈;勿 跛 倚;勿 箕 踞;勿 摇 髀;
huǎn jiē lián wù yǒu shēng kuān zhuǎn wān wù chù léng
年 方勿饮少酒; ; 饮;最酒为醉丑;

从立容; 端 正; 深揖圆; 恭敬; 拜
践阈 勿 跛;倚勿 ;勿 ;勿箕踞;
摇髀
缓揭帘
;勿 有 声;宽 转 弯; ; 勿触棱
执 虚如执器盈; ; 入;如虚有室 人;
第7课 对饮食
对 饮 食; ;食 适 可; ; 年 方 少; ; ;最为丑;
从容; 端 正; 深 圆; 恭敬; 勿 ;勿 ;勿 ;勿 ; ;勿 有 声;宽 转 弯; ;
第7课 对饮食
对 饮勿拣食择; ;食 适 可; ; 勿过则
年 方勿饮少酒; ; 饮;最酒为醉丑;

三年级国学第7课《忠》教案

三年级国学第7课《忠》教案

第7课:忠(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第7课.忠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初略理解各则的意思。

3.培养学生从小有一颗忠爱之心,懂得如何真正关心、爱护他人,增强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初略理解各则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小有一颗忠爱之心,懂得如何真正关心、爱护他人,增强爱国情操。

五、教学过程:课前5分钟展示国学诵读情况。

(一)读导言部分,导入新课。

(二)介绍第三单元的导言部分。

(1)出示课件,齐读导言部分。

(2)“诚”“信”“宽”“恕”是本单元四课的主题,第一课“忠”就是“诚”。

2.导入孔子关于“忠”的思想。

师:孔子关于“忠”的含义是尽心尽力、无私、诚实。

它规范一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还规范着上下之间、个人对国家民族之间的道德关系,比如臣民对君主,下属对上级要尽心尽力服务,个人对国家民族要忠心。

(三)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文天祥对国家忠心的资料。

1、生读资料。

2、教师适时出示课件,齐读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解释意思。

第7课:忠(第2课时)一、教材内容:第7课.忠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初略理解各则的意思。

3.培养学生从小有一颗忠爱之心,懂得如何真正关心、爱护他人,增强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初略理解各则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小有一颗忠爱之心,懂得如何真正关心、爱护他人,增强爱国情操。

五、教学过程:(一)整体了解第7课,导入新课学习。

师:第7课选了《论语》中《学而》《为政》《宪问》三则论“忠”的言论,主要讲了忠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

国学经典第七课《仁人君子》 (1)

国学经典第七课《仁人君子》 (1)

日积月累。

一.自由朗读《符命》,说一说什么是 “符命”?
二。文中的王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忆大比拼。
唯____放流之,_______, 不与同_______.。 此谓________爱人, 能______ 见贤_______,举而_____,命也; 见不善______,退_____,过也。

记忆力大比拼。

好人之 _____,恶人 之_____,是谓_____ , 灾必逮____。是故____ 有____,必_____以得 之,骄泰_____之。生财 有____,生之者___,食 之者___,为之者___, 用之者___,则财_____。
读经典文化,品社会人生。
第 7课
仁人君子
自由朗读课文,正音, 通句。
第7课

仁人君子
认读生字。
bǐng zhū yí dài guǎ
பைடு நூலகம்







划分节奏朗读。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 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 /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 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 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 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 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 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 过也。
译文:唯独有仁德的人会把嫉贤妒能的
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四方偏远的地方, 不许他们与贤人同住在中国。这就是说 所说的只有仁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恨什 么人。见到贤人不能推举,推举了而不 能优先重用,这就是轻慢;见到坏人而 不能及时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远远 的驱逐,这就是过错。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07课《王戎俭啬》-俭啬篇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07课《王戎俭啬》-俭啬篇

食勺

指事(表示食物)
说文解字
造字本义:用食勺为别人填食。
说 文
“与,赐与也。一勺为与。”
朿,用荆条鞭打 钱财
解 字

责是债的本字,造字本义:动词,用荆条
鞭打,逼迫返还所欠的钱财。
《说文》“责,求也。”
翻译
司徒王戎已经做了大官,地位显贵,又有富足 的财产,房屋住宅、奴婢仆夫、肥沃的土地、舂米 的器具之类,洛阳无人能与他相比。契约账簿,堆 砌繁多,他常与夫人在烛光下摊开签筹算账。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
解释 拔出来,形容为人
铁公鸡—一毛不拔
非常吝啬自私。
说一说
简单谈一下你对节约和吝啬的看法。
原文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 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女适裴頠(wěi),贷钱数万。女归,戎色 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王戎俭啬,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故事角色
《王戎俭啬》
俭省吝啬
王戎,西晋名士、 官员,惠帝朝司 徒,“竹林七贤” 之一。
顾客
王戎 女儿
原文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 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女适裴頠(wěi),贷钱数万。女归,戎色 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王戎俭啬,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常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 到他家的李树种子,总是先把李子核钻破再卖。
王戎的女儿嫁给了裴頠,向王戎借了几万钱。女 儿回娘家时,王戎的脸色就很不好看。女儿急忙 把钱还给了他,王戎不高兴的脸色才消除了。 王戎很吝啬,他的侄子结婚,他只送了一件单衣, 过后又把单衣要回去了。

国学《弟子规》之“对饮食”讲解学习

国学《弟子规》之“对饮食”讲解学习

第7课 对饮食
对 饮 食,( ),食 适 可,( )。 年 方 少,( ),( ),最为丑。 ( )从容,( )端 正,( )深 圆,( )恭敬。 勿 ( ),勿( ),勿( ),勿( )。 ( ),勿 有 声,宽 转 弯,( )。 执 虚 器,( ),( ),如 有 人。
步 从 容,立 端 正,揖 深 圆,拜 恭 敬。
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勿 践 阈,勿 跛 倚,勿 箕 踞,勿 摇 髀。
huǎn jiē lián wù yǒu shēng kuān zhuǎn wān wù chù léng
缓 揭 帘,勿 有 声,宽 转 弯,勿 触 棱。




(拜)
(揖) (立) (步)
第7课 对饮食
对 饮 食,(勿拣择),食 适 可,( 勿过)则。 年 方 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 )从容,(立)端 正,(揖)深 圆,( 拜)恭敬。 勿 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 摇)髀。 缓(揭帘 ),勿 有 声,宽 转 弯,( 勿触)棱。 执 虚 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 有 人。
入执 虚虚 室器 ,, 如如 有执 人盈 。。
宽缓 转揭 弯帘 ,, 勿勿 触有 棱声 。。
第7课 对饮食
对/ 饮 食,勿/ 拣 择,食 /适 可,勿 过/ 则。 年/ 方 少,勿/ 饮 酒,饮 /酒 醉,最 为/ 丑。 步/ 从 容,立/ 端 正,揖 /深 圆,拜 恭/ 敬。 勿/ 践 阈,勿/ 跛 倚,勿 /箕 踞,勿 摇/ 髀。 缓/ 揭 帘,勿/ 有 声,宽/转 弯,勿 触/ 棱。 执/ 虚 器,如/ 执 盈,入 /虚 室,如 有/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
• (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 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 之称。 • 与苏轼合称“苏辛” •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青玉案
宋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 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廉颇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 思是没有人来问。 •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 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 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 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 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 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 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 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 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 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 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 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 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 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 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 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 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一:孙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此句是怀念孙权的。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 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 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 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 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 军器鲜明”,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 的孙权发出的赞叹。
夏日绝句 宋代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 1、是个怎样的人? •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 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 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 率出兵。 • 批草率出兵
佛狸祠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 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 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兜鍪(读音为:dōu móu),原指头盔,代士兵。
刘裕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 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 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 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 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 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 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三境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 美

诗 词
第7课
师大附小国学小社团
苏幕遮· 怀旧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 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 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