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些知识点,供高考考生参考。
一、古代文化的四大发明1.造纸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造纸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左右的汉朝,发明者是汉朝太史公司的蔡伦。
2.指南针:指南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其最早的发明者是唐朝navigationist 郑和。
之后的宋朝至明清时期,指南针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海上导航仪器之一。
3.火药:火药是中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最早的火药是用作烟花和喜庆活动的,后来逐渐普及到战争中。
4.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发明者是两位僧人大唐僧志和赵思刚,他们使用木活字印刷了《金刚经》。
1.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王朝建立和政治制度发展的时期。
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大量重要的文化名著和思想出现。
3.唐宋元明:唐宋元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4.清朝:清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末期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转折点。
1.《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3.《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成语的丰富内涵,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1.绘画: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它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多以水墨为颜料。
2.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它以民族乐器为主要音乐器材。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中语文常考的古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常考的古文化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作为我国文学发展之根本,不管是对高中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来说,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除了作为高中语文常考点之外,还是传承文学根本,对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高中语文常考的古文化常识如下: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指辛、甘、酸、苦、咸。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高考复习之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必背版)
第1组古代官职、制度、年龄相关太史:官名,史官之长,掌修史及天文历法等。
秦、汉设太史令,汉代为太常之属官,掌管天文历法。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隋后刺史、知府的别称也为太守。
明清则专称知府。
司马:官名①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
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从隋代始,不再设大司马。
②兵部尚书的别称。
③军事主官的僚属。
唐代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
太尉:秦代至元代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
公车:汉代官署名。
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六军:周制以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后世以六军指皇帝的军队或皇家侍卫军队。
迁:调动官职,主要有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右迁为升级,迁削、迁谪,左迁为降级,调复原职叫迁复。
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借指童年。
结发:①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初成年时为“结发”。
②成婚。
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名。
伯仲叔季: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长兄称为伯,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
古代男子的字前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第2组人才选拔、教育、典籍相关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揭晓殿试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放而称金格考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连中三元:科举制度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它们合称“三元”,若有人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则称其“连中三元”。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总结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特有资源,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使人类文明不断深化和丰富,在我们当今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考生来说,通过学习古代文化,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就高中语文考生应当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古代语文考生要掌握古代史料和文献资料,包括古籍、文字、图画、铭文等,把握古文中重要的知识点,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古代文化考生要掌握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包括古代君王、将军、诗人、学者、士大夫和古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等,了解历史发展历程,发掘古人思想文化之精髓。
再次,古代政治考生要掌握古代政治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佛家思想和其他学派,对古代政治思想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必要时能够结合现实情况来分析古代思想的意义。
此外,古代文学考生要掌握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小说、曲艺、戏曲等,要能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融会贯通古今中外文艺精妙。
最后,高考汉语考生也要掌握古代文化中的文化习俗,比如礼俗习惯、服饰、食品、住宅等,萃取古代文化中智慧之精华,深入了解古代文化中的高尚思想和文化观念。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财富,是高中语文考生获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资源。
最后,希望各位语文考生在学习古代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古今文明,扩大视野,积极参与到国家发展进程当中去,为完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贡献力量。
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高中语文考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古代文化,把握其中宝藏,运用到实践中,去完善我们的文化素养,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不懈努力。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1
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文化常识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必修一重要典籍。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1、27、祖:临行记录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2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240-250周以前外交和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必修二。
3、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也可当散文看)1、《诗经》分风雅颂;《诗经》“六义”指的是风、、行李,出使的人。
4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春秋时期,有公侯子爵男。
5制,风大都是指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6、以乱易整,不武-----古代战争的道德。
宫廷音乐;颂分周颂和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7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徵七音,变徵音调悲凉。
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8“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9、尺兵,尺寸之兵。
引起所咏之辞也”。
11、郎中,宫廷侍卫。
2、卜,用蓍草占卦,体,卦象。
、箕踞,坐在地上,张开两脚,形状像箕,这123、《孔雀东南飞》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古是轻慢傲视对方的表现。
代汉民族(不是少数民族),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13、山东,瑶山以东,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14、季父,叔父;亚父,把别人当成仅次于父亲。
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155、结发之妻,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古代河北河南,黄河的北面和南面。
16髻束发。
、参乘,骖乘,古时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176、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不是左边。
乘:四匹马拉的车。
7、适,出嫁。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几千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充分诠释着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之路以及历史发展的精深纠葛。
一提起古代文化,最受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五大古籍,也就是说著名的《易经》、《诗经》、《礼记》、《春秋》、《左传》这五部古代经典,是丰富了我国文化底蕴、贡献了深厚的精神财富。
旧时,学者们常被召见朝堂,被封赏称许,此外还以其知识分子的身份考詰、
点化皇帝,神策国家,此举为了鼓励有学问的人士,从而滋润土壤,彰显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古代,人们珍惜琴棋书画,昔日孝义才智具备,言辞礼仪也都是潜藏在古书中,不仅能丰富民间的日常文化,更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中华传统的和谐社会。
在古代社会中,游山玩水也是受到重视的,这里面不仅仅指人们精心打造的公园,以及自然界多姿多彩的景观,更有江河湖海等名胜,锻炼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总之,语文学习离不开我们古代文化的熏陶,想要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展
翅高飞,我们有责任学习这些经典巨著,得以彰显一代代文化传唱的伟大力量,走向成就一番事业的未来。
必考高中课本古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写作中的加分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并分解知识点,分散记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文科高三生必背知识点汇总
文科高三生必背知识点汇总一、语文知识点1. 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是文科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包括诸子百家、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如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古代文学的韵律格律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的阅读一直是文科高中生的重点和难点。
必须要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并能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判断能力,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常用手法,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文科高中生必备的技能。
如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通过运用这些手法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提升文章的效果。
二、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文科高中生必须了解的重要部分。
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王朝的更迭等。
同时,还要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2.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文科高中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扩张等重大事件和时期。
同时,还要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历史热点问题了解并思考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历史渊源,是文科高中生必须要有的能力。
如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等,通过了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下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三、地理知识点1. 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各个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等是文科高中生的基本要求。
同时,还要掌握世界地理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口迁移等。
2.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是文科高中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
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四、哲学知识点1. 哲学思想史了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和主要代表人物,对于文科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 《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 《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 《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2.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
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
C. 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D.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必备总结学语文,对课文的学习中,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 ➢ 2019年(III卷)
近 13
殷纣: 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与夏末国君桀并称为“桀纣”。
年
文 武王: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
学
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 文 化
三晋: 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 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常
识
考
察
】
【 ➢ 2020年(I卷)
近 13
主司: 1.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2.科举的主试官。
年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文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学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化
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后又为古代
常
官的通称,常指地方长官,如京兆尹、河南尹、
识
州尹、县尹等。
考 察
御名: 皇帝的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 字,如御玺、御驾亲征等。
】
【 ➢ 2019年(I卷)
近 1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 以儒、墨、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文
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称为“丁忧”。
化
常 私禄(文义判断): “私”强调个人拥有,与“公”相对;
识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后
考 察
也常用以借指仕途。 私禄在此强调是私人财产。
】
【 ➢ 2017年(II卷)
近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 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 300多年。
如《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
”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院试】也叫“童生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据统计,在我国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 749人。
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1 000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750名。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如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
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银和房屋,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进得到消息,高兴得发了疯。
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童生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题”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
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
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都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4.古代学校【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
《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古人常以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
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
5.古代学官【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唐代的韩愈曾任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院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