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知识点

合集下载

糖尿病预防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预防知识ppt课件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就治不好
总结词
糖尿病可控制,积极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虽然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共同对抗糖尿病。
06 糖尿病的未来治疗方向
CHAPTER
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02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 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和心 血管系统。
糖尿病的类型
01
02
03
1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 人。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或作用受 损导致,多发生于成年人 ,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 有关。
妊娠糖尿病
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对母婴健康都有一定影 响。
CHAPTER
合理饮食
饮食结构合理 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
摄入。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控制每天摄入 的总热量,避免热量摄入过多导致 肥胖和糖尿病。
规律进食
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避免过度饥 饿或暴饮暴食,以免血糖波动过大 。
适量运动
糖尿病可能导致心理 压力增大,影响心理 健康。
糖尿病可能导致伤口 愈合缓慢,容易感染 ,影响生活质量。
对家庭的危害
糖尿病可能给家庭带来经济负 担,如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 。
糖尿病可能影响家庭成员的生 活质量,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 顾。
糖尿病可能给家庭带来心理压 力,影响家庭和谐。
03 糖尿病的预防
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
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不断研发新的降糖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 安全性。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课件PPT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课件PPT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总结词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 降。
详细描述
1型糖尿病通常与遗传有关,发病年龄较早,需要依赖胰岛素 治疗。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常见于 中老年人,初期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病情。
保持积极心态
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 适量的有氧运动。
自我监测与记录
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记录饮食、 运动及用药情况。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控制饮食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 糖、高脂肪食物。
适量饮水
足部护理
指导患者定期检查足部,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 糖尿病足的发生。
04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饮食控制
讲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控制 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 食物。
药物治疗
介绍常用降糖药物的种类、使 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基础知识
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 断标准、治疗方式等。
运动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增 强身体免疫力,降低血糖水平 。
并发症预防
强调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 性,如眼部病变、心血管疾病 等。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方式
01
02
03
04
讲座培训
组织专业医生或营养师进行讲 座,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相关知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2. 类型:有两种常见类型的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产生不足。

3.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渴、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4. 诊断:通过血液检测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小于100毫克/分升。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25毫克/分升。

5.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这可能包括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体育锻炼和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来管理血糖水平。

6. 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7.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8. 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9.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0. 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

11.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足部状况、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穿戴合适的鞋子等。

12. 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应积极寻求支持和参与心理健康活动。

请注意,以上只是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患有糖尿病,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糖尿病教学查房课件

糖尿病教学查房课件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降糖药 、降压药、降脂药等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 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等。
自我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 措施。
心理支持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给患者带 来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有
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04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
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 ,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对糖尿病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感染
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 道感染等,感染又可加重糖尿病病情。
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血糖
详细描述
老年糖尿病管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认知能力。治疗过程中要 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加强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总结词
及时诊断、合理控制、母婴健康
详细描述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孕妇需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医生应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婴 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02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与管理
01
02
03
药物治疗
根据糖尿病类型和病情, 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 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 等。
药物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 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确 保血糖控制稳定。

糖尿病基础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多种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新型胰岛素类似物、胰 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 ,旨在更精确地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的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总结词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两个新兴领域, 它们为彻底治愈糖尿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 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 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 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 多一少”。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青少年,由于胰岛素 分泌不足,需要依赖胰岛素治
疗。
2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成年人,以胰岛素抵 抗为主,部分患者可分泌胰岛 素但质量较差。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
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不良产科史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等。
06
CHAPTER
糖尿病的未来治疗与研究方 向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
总结词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是当前的重要方向,旨在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来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详细描述
皮肤瘙痒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皮肤干燥、 瘙痒等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02
空腹血糖≥7.0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03
04
OGTT2小时血糖 ≥11.1mmol/L。
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升
高,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筛查与预防
01
02
03
04
详细描述
基因治疗通过修改或替换导致糖尿病的基因,从根本 上解决糖尿病的病因。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来纠正导致糖尿病 的基因突变。细胞治疗则通过培养和移植能够产生胰 岛素的细胞来替代受损的胰岛细胞,从而恢复血糖控 制能力。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培养出能够产生胰 岛素的细胞,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基础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基础知识PPT课件
α细胞(20%-25%)-胰高血糖 β细胞(60%-65%)-胰岛素 δ细胞(3%-5%)-生长抑素 PP细胞(< 2%)-分泌胰多肽
α细胞 β细胞 δ细胞
胰岛素 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
12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 对糖代谢的影响: 加速葡萄糖利用,抑制葡萄糖生成
• 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促进脂肪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分解
1、血清C肽测定:
正常血清C肽值:0.5~3.0ng/ml,兴奋试验后C肽值超过 基础值150细~胞300%。
2、血清胰分岛素测定:
C
高峰值在泌进餐后30~60min,高峰值血为糖基刺础激值的5~10倍。 胰岛素


In
分泌入血
-
22
尿糖测定
▪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 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 1、代谢紊乱症候群 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 • 3、反应性低血糖。
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餐后3~5小时胰岛素水平不适当提 高,引起低血糖反应。 • 4、围手术期发现高血糖。 • 5、于健康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
-
9
血糖的调节Leabharlann ➢肝脏血糖升高葡萄糖
血糖较低
➢激素
合成糖原储备;合成脂肪 糖原分解;糖异生
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或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 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
岛素分泌受损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等) •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糖尿病的心理支持
包括如何应对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
开设专题讲座
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向 患者传授糖尿病的相关
知识。
个体化指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建
议。
发放宣传资料
制作并发放糖尿病健
组织患者之间的互动交 流,分享经验和心得,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
02 糖尿病病人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合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护理的关键,需注意饮食 的质和量,以及饮食时间和方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血糖 波动。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 饮食和适量运动。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血管问题。
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针对视网膜病变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如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 运动时应携带糖果、饮料等,以便及 时补充能量和水分。
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药物护理
总结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手段, 需遵循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01
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 ,严格按医嘱用药。
03
02
详细描述
04
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有异常及 时就医。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D
等。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注射技巧
适应症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
注射技巧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 脂肪萎缩或增生,使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胰岛素正确注入皮下组织。
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副作用
02
定量控制
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和餐次热量分配,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
03
灵活调整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
当调整。例如,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餐次或加餐,
以保持血糖稳定。
03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
运动对血糖控制益处
01
02
03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选择低GI食物技巧
1 2
认识GI值
了解不同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数),选择低GI值 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 如燕麦、豆类、蔬菜等。
3
搭配高、中、低GI食物
在一餐中合理搭配高、中、低GI值的食物,可以 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餐次安排和定时定量原则
01
定时进餐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吸烟等;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并干预。
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显 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已经 患病的人群,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发展。
力量训练

糖尿病预防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预防知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对于高危人群应增加检测频率。同时注意观察身 体症状,如多饮、多尿、视力模糊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控制体重
总结词
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详细描述
保持健康的BMI值,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范围。避免过度肥胖,肥胖会增 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同时注意减少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 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预防知识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糖尿病的危害 • 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 个人预防糖尿病的计划 • 糖尿病的误区与真相 • 糖尿病的未来治疗方向
0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 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
糖尿病还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情绪 和心理状态,如导致焦虑、抑郁
等问题。
03 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合理饮食
总结词
合理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应注 重营养均衡,控制热量摄入。
详细描述
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增 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控制 每餐的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总结词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详细描述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 、游泳等。同时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拉伤和 关节损伤。
定期检查
总结词
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症状,采取预防措施。

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药物

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药物

等)或其他介质单独或协同、直接或间接造成B细胞损伤,促进胰岛炎症形成。

T1DM胰岛B细胞破坏可由于坏死或凋亡,其中凋亡更为重要。

4.自然史T1DM的发生发展经历以下阶段:①个体具有遗传易感性,在其生命的早期阶段并无任何异常;②某些触发事件如病毒感染引起少量胰岛B细胞破坏并启动自身免疫过程;③出现免疫异常,可检测出各种胰岛细胞抗体;④胰岛B细胞数H开始减少,仍能维持糖耐量正常;⑤胰岛B细胞持续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通常只残存1()% 13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耐量降低或出现临床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治疗;⑥最后胰岛B细胞几乎完全消失,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二)2型糖尿病T2DM也是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T2DM的病因仍然认识不足,T2DM可能是一种异质性情况。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T2DM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其遗传特点为:①参与发病的基因很多,分别影响糖代谢有关过程中的某个中间环节,而对血糖值无直接影响;②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等,大多数为次效基因,可能有个别为主效基因;③每个基因只是赋予个体某种程度的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也不一定是致病所必需;④多基因异常的总效应形成遗传易感性。

环境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

在遗传因素和上述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有关肥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详见第八篇第五章。

2.胰岛素抵抗和8细胞功能缺陷在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如果B细胞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则可维持血糖正常;当B细胞功能有缺陷、对胰岛素抵抗无法代偿时,就会发生T2DM0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T2DM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不同患者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同一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两者的相对重要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1)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2024版】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2024版】

注意事项
1、胰岛素旳保存胰岛素稳定性易受多种原因,如温度、光照情况和振动等旳影响。所以,必须时刻关注可能缩短胰岛素使用期或者降低药效旳多种原因。最主要旳原因之一是温度。在低于 0 ℃ 旳条件下,胰岛素旳活性会遭到破坏;一旦温度超出25 ℃ ,胰岛素旳活性会降低。
未开封使用旳胰岛素在2-8℃旳冰箱冷藏室里储存
反应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留取清晨第二次尿液送检
生化、血脂
正常者每年检验一次、高血脂者每3个月检测一次
反应肝肾功能、血脂情况
上午空腹抽血检测
眼底检验
每6个月一次
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进展
眼底照片
每6-12个月一次
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进展
需散瞳
四肢多普勒流图(ABI)
每6-12个月一次
评价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
肌电图
“五驾马车”之自我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管好糖尿病不能只依赖医生、护士,更主要旳是依托自己。全方面了解糖尿病,掌握管理糖尿病旳技巧,是战胜糖尿病旳确保!
是调整改疗方案旳根据是糖尿病良好控制旳确保经过监测加深对糖尿病知识旳了解
血糖旳监测
何时测?
怎样测?
血糖控制差旳病人:每天测4-7次,直到血糖控制稳定为止1型糖尿病病人:每天测3-4次,因为1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轻易出现较大波动当出现低血糖、生病、感到不舒适或血糖升高时,随时测量血糖,并短时间内增长血糖监测次数,直到血糖平稳
空腹血糖尽量早抽;餐后2小时必须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监测餐后血糖必须和平时一样打针吃药
注意事项:
定时检验项目表
项目
检验频率
意义
备注
尿酮
生病或血糖≥14毫摩尔/升立即到医院测量

2024版关于糖尿病这些知识请查收

2024版关于糖尿病这些知识请查收

胰岛素种类及选择原则
速效胰岛素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主要用于控制 餐后高血糖。
中效胰岛素
起效较慢,作用时间较长,主要用于 控制基础血糖。
长效胰岛素
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可提供稳定 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预混胰岛素
同时含有速效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
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以及并发症引起的相关 症状。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 血糖≥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症状。
并发症检查
包括心血管、视网膜、肾脏等并发症的筛查和评估。
02
糖尿病并发症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 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
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 体重下降,其他症状还包括视力模
糊、疲劳、伤口愈合缓慢等。
01
03
02 04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 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 神经病变等。
通过哑铃、器械等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 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柔韧性训练
个性化运动方案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改善关节灵活性和 平衡能力,缓解糖尿病相关疼痛。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类型、 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心理调适和社交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改变不良行为模式,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监测血糖4-7次,包括空腹、 三餐前后和睡前。随着病情稳定,可以减少监测次数,但至少 每周监测1-2天,每天3-4次。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 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 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 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 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一般包括病因比较的明确或继 发性糖尿病,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以及病毒感 染等引起的。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 头、面条、玉米等主食,此 外薯类、豆类等食物也含较 多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为必不可少的营养成 分,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也会 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增多, 和加重肾脏负担,主要来源 为瘦肉、鱼虾、蛋白、乳制 品、豆类等食物。
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 下 ,一个蛋黄含胆固醇200 毫克,已经能基本满足每日 所需,主要来源为动物脂肪、 烹调用油、坚果等食物。
共8个类型近10种疾病: ✓ 基因变异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 外分泌胰腺病变(胰腺炎、胰腺创伤、胰腺手术、胰腺肿瘤) ✓ 内分泌病变(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营养不良等各种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 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 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 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 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口味清淡
禁烟酒
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01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 随之减轻,制定饮食计划应逐步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DM)基础知识一、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

中医称之为“消渴”,即消瘦烦渴之意。

现代医学发现它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不足,引起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使糖大量从尿液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头晕、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俗语:血液里的葡萄糖升高了就叫做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分型病因分型⏹1型糖尿病(5%)不能产生胰岛素(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90%)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同时伴胰岛素产生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早期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由于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由于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和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下降所致,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90%属于2型糖尿病。

三、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升高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下降,然后始终保持在一种相对恒定的水平上。

⏹胰腺是在人体胃的后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器官,具有内外两种分泌功能。

⏹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β细胞”分泌产生,是一种蛋白质激素,不管遇到热还是酸都会变成固体,所以胰岛素不能“吃”,只能注射。

四、什么是血糖,正常范围是多少?⏹血糖就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食物中的其他各种糖类,如果糖、双糖、多糖都只有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以后,才能称之为血糖,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是处于稳定和平衡之中的。

⏹血糖的正常范围(血浆葡萄糖浓度):1、空腹血糖:3.9-6.1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3.9-7.8mmol/L五、如何诊断糖尿病?⏹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时,就被确诊为糖尿病(DM)。

⏹当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就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IGF)。

⏹当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而餐后2h血糖正常时,就被诊断为空腹血糖异常(IGF)。

六、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是什么?⏹空腹血糖:指隔夜8-10小时没有进食(可以饮水)次日早餐前测得的血糖值。

⏹餐后2h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到2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

七、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见的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有(1)多尿,(2)多饮,(3)多食,(4)消瘦,即3多1少。

⏹1型糖尿病发病时“3多1少”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一定非常明显。

⏹多尿: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甚至更多,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小便一次。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就也多,尿量也越多。

⏹多饮:由于多饮,水分丢失过多,出现多饮,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食:由于大量排糖,身体处于半饥饿状态,需要补充能量,引起食欲大增。

⏹消瘦:体重减轻。

八、糖尿病患者有哪些不典型的症状?⏹经常感到疲乏、劳累⏹眼睛突然看东西模糊而且原因不明(眼花)⏹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手脚麻木)⏹伤口愈合非常缓慢。

⏹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男性发生阳痿、早泄、性欲冷淡。

⏹女性反复发生尿道感染,外阴经常瘙痒⏹极易饥饿⏹恶心、呕吐⏹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往往在其他非糖尿病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因此人们容易忽略,不能及时发现。

注:几乎有多一半糖尿病病人早期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没能及时看病,到被确定为糖尿病时已经得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所以,出现非典型表现也应及时去看病。

九、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胰岛素分泌不足)⏹周围组织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十、得了糖尿病不治疗有什么危险:⏹得了糖尿病,病人会因“三多一少”等症状十分痛苦,精神负担也会很重。

但最可怕的是糖尿病时间长了,严重了,血糖长期居高会引起系列的并发症,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所以一定要重视,否则当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时候就悔之晚矣!⏹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全身上下各个器官组织,心、肝、肾、神经各个系统均会受损。

比如手足麻木、皮肤骚痒、眼花、。

严重的比如视网膜病变会导致眼睛失明;糖尿病肾病会导致肾功能下降,最后只能透析,实在不行得换肾;糖尿病足严重的会导致截肢。

十一、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器官⏹眼:视力下降、重者失明。

⏹神经: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感、感觉异常。

⏹下肢血管:下肢麻痛,足部溃烂,最终截肢。

⏹心脏(冠心病):头晕、胸闷、心前区不适。

重者心肌梗塞而死亡。

⏹大脑:脑动脉硬化、多见脑梗塞、脑出血而中风瘫痪,甚至突发死亡。

⏹肾: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最终肾衰,尿毒症死亡。

⏹胃:胃轻瘫,见饭后腹胀,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十二、糖尿病可以根治吗?⏹由于病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是通过规范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不要盲目跟着虚假广告跑,那些都是不良商人骗人的伎俩,要知道目前医学上还不能根治糖尿病。

⏹虽不能彻底治愈,但也不必恐惧,因为糖尿病是可以被控制的。

⏹所以糖尿病人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学会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十三、治疗⏹运动⏹科学饮食⏹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定时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

⏹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保持乐观心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乐观地带病生活。

11.1mmol/L,即可。

知识赠送以下资料英语万能作文(模板型)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one of which is that....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____________。

As to whether it is a blessing or a curse, however, people take different attitudes.然而,对于此类问题,人们持不同的看法。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持不同的看;Come up with different attitudes 有不同的看法)As society develops, people are attaching much importance to....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People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nterview during job hunting求职的过程中,人们慢慢意识到面试的重要性。

As to whether it is worthwhile ....., there is a long-running controversial debate. It is quite natural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ay have divergent attitudes towards it.关于是否值得___________的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当然,不同的人对此可能持不同的观点。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we often find ourselves in a dilemma.在都市的发展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困境。

Recently the phenomenon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some people are in alarmthat....最近,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开始担心______________。

The human race has entered a completely new stage in its history, with the increasingly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人类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崭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都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随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

...... 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that it undeniably becomes the biggest concern of the present world, there comes a question, is it a blessing or a curse?"_______显得非常重要而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最大的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抉择?"Now we are entering a new era,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新时代。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would put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the same case.不同行业的人对同一种问题的解释不尽相同。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is often brought into public focus.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issue.这中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往往很受社会的关注。

不同的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When asked ...,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some prefer...说到______,有人认为________,而另一些人则认为__________。

Just as the saying goes: "so many people, so many minds". It is quite understandable that views on this issue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俗话说,""。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

To this issue, different people come up with various attitudes.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