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篆刻历史

合集下载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印章的妙用
❖ 书画作品为何要盖章? ❖ 资料链接:1:作者的章:通常有引首(形状多为随形的)、和落款
(通常为正方形)。这是坚定作品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引首章的内容 比较随便,如作者的号、书斋名称……,落款章一般为作者的名字,通 常为“XX之印”、“XXX印”等,阴文、阳文都可以,有的画作中作者 在毛笔的提款中署上了自己名字的名(2或3字),而用一个章(印文就 一个字)表示自己的姓。 ❖ 资料链接2:收藏、鉴赏章:这件作品在表示各个时期流传的经历,如 果被众多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收藏家收藏过,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作品的 真实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中国画装裱时可以把名人的鉴赏章裱在 后面,一定要小心。所以鉴定时不能仅仅依靠印章。而历代皇家收藏的 作品一般有皇帝的鉴赏专用章,加盖这些章的位置是有规范要求的。
❖ 《词集考》 ❖ 《清词年表》 ❖ 《全明词》
饶宗颐的史学作品
❖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 《九龙与宋季史料》 ❖ 《选堂集林·史林》 ❖ 《潮州志汇编》
饶宗颐的目录学作品
❖ 《潮州艺文志》(合著) ❖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饶宗颐的楚辞学作品
❖ 《楚辞地理考》 ❖ 《楚辞书录》 ❖ 《楚辞与词曲音乐》
丁辅之
❖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 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书画 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 之, 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 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 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 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 海内。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 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 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 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 其璀璨芳菲。幼承家学。一度同 王禔供职于沪杭铁路局。公余之 暇,探讨金石书画。
篆 刻

香港名人资料

香港名人资料
蔡澜写作多年,已出版之书籍超过 60本,广东旅游出版社首批出版的《蔡澜游记散文精品集》有《蔡澜的缘》、《附庸风雅》、《忙里偷闲》、《蔡澜游日本》、《一点相思》、《狂又何妨》、《海隅散记》、《二乐也》、《放浪形骸》、《乐得未能食素》、《给成年人的信》、《给年轻人的信》12种。
1992年蔡澜开始进军商界。创办监制之产品有暴暴茶、暴暴饭焦等暴暴系列产品,蔡澜酱料有咸鱼酱料、菜甫瑶柱酱、榄角瑶柱酱、劲辣酱等等。其它引荐入口的产品有澳洲有汽红酒、路士露健康食品等等。
倪匡先后使用过的笔名计有:倪匡(武侠与科幻)、卫斯理(科幻)、沙翁(杂文)、洪新(高达、高飞传奇)、魏力(木兰花传奇)、岳川(武侠)、衣其(政论)、九缸居士(杂文)、危龙等等。
黄沾
黄沾,原名黄湛森,1941年出生于广州,有八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六。1949年他随父母移民香港;早年入读喇沙书院,后升读港大,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毕业后曾执鞭,后转到电视台工作,1965年投身广告创作及填词。上世纪70年代末,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黄沾(黄湛森)《家变》、《狂潮》《强人》《大亨》《抉择》《风云》《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等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曲都是黄沾的佳作。那个时期,可以不夸张地说,香港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唱的都是他填词的歌。从此他走上了自己填词生涯的高峰,渐渐开始为电影作词作曲,伴随着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黄飞鸿》等陆续走红,黄沾的词曲也传遍了华语地区。黄沾的词作品是他侠义精神与人生哲学结合的最佳体现,词坛小生林夕在点评黄沾时说:“以文言笔法写词有如行钢线,一不小心便会一面倒。只有学贯五经才能欣赏。”至今,他仍然是香港歌坛公认的“词坛教父”。2004年11月24日,于香港逝世。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

徐新周的交游徐新周结交者多是同时代之名人大家。

在徐新周的印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蒲华(作英)、潘飞声(兰史)、顺德蔡守、周庆奎(紫垣)、平湖葛昌楹、谢磊明等人治印甚夥,有的达二三十方甚至更多,也曾为黄宾虹等书画家刻印。

蒲华(1832-1911),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

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

后寓上海鬻书画为生。

曾结鸳湖诗社,发起组织上海书画研究会。

与吴昌硕、何汝穆、徐新周友善。

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名的“海派四家”之一。

擅画墨竹,不拘于形似,笔墨纵逸奔放,苍劲老辣,豪拓有情势。

亦善书法。

曾游历日本,艺为彼邦人士所重。

著有《芙蓉庵燹余草》。

《徐星州印存》初集2册收录朱迹共34方,竟为潘飞声(兰史)刻老兰填词、罗浮、翦松阁、桃叶渡填词等18方。

已过半数。

其中“词赋动江关” 一印的边款记曰:“老兰先生著作等身,足迹半天下,刻印奉赠。

滨虹记,星州刻。

”边款文字为黄宾虹撰文,星州奏刀,是两人的合力之作。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记曰:“与广东印人邓尔雅有交谊,尝为其制印数十方。

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所用印,多出所制。

”王中秀《黄宾虹年谱》中多次提到徐星州刻印事。

1917年7月,胡适留学归国,道经上海,与之(黄宾虹)相晤。

不久,胡适北上就北京大学教授职,托南下过沪之马小进带印石三方与润金请黄宾虹转求篆刻家徐星洲为之治印。

徐新周与岭南蔡守交往尤多。

蔡守《印林闲话》对星州用心于精丽妩媚之小印多有赞语。

他说:“徐新周之学吴(昌硕),无论工细觕(粗)豪,都能毕肖,故称入室弟子。

且吴六十后,凡有求印者,亦必言明只可自己摹印,而嘱徐新周奏刀。

徐定能会其意。

吴氏只捉刀署印款,而每字已定笔金十两。

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多半乃昌硕篆,而徐新周奏刀者。

但徐新周早年能刻至工至小之印,且余与邓尔雅早年凡遇有难配字之印,多请徐新周、杨千里二人篆刻。

盖徐、杨二人篆印无论如何难配之字,亦必能安稳。

抱十石鼓,走一条翰墨书香之路

抱十石鼓,走一条翰墨书香之路

039抱十石鼓,走一条翰墨书香之路|王 霞抱十石鼓,走一条翰墨书香之路王 霞“石鼓文?”听到这个词,我突然想起韩愈的石鼓歌,“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细一端量,确是字体自成一格。

夭娇流美的线条,交互牵掣的点画,古拙的字迹间,真的是给人“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的印象。

我一直自豪于中国文字的智慧灵秀、奥妙无穷。

这世界上最古老的,却依旧有着无限生命力的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文化自豪。

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时光流散,我们对遥遥的道路起点那一段已模糊生疏,不要说篆书,就是繁体字,也有相当一大部分人都识认不全。

而这来自于石鼓之上的篆书,更是深奥。

能自如运于笔端,随心化为诗词,这作书者一定是个书法世家、名师之后。

我这样想。

可是我错了。

收到几张书法照片,逐一欣赏。

行草楷隶,诗词经史,飞扬也好,端庄也好,总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然后那张王冕题梅图诗就出现在眼前。

这首诗很熟悉,写这首诗的书法也见过很多,却都不似这一幅。

我似乎能在这画面之上、字里行间,看到一股缓缓流动的气韵。

这字迹沉雄厚朴、古韵敦稳,字形偏瘦,和诗中墨梅形象十分吻合。

清骨,这个字眼兀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

香港篆刻学会会长王泉胜先生是个极有名望的篆刻家,书法也极有造诣。

我就把图片发给他看,他发给我一个点赞的手势。

印象中,他对书画的品评比较苛刻。

可他说,这幅书篆出石鼓文,颇受缶翁法乳,收放有度,擒纵自如,中锋始终,起止工秀,徐疾适度,间字行距均匀,且前后一贯,构图也很清爽。

《墨梅》 陈志雄/作040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当我和陈志雄说起这些时,电话那端的他笑了。

他告诉我,他没有老师,也有不少的老师。

说没有,是从没被哪位名家收为弟子。

要说老师多呢,是自己揣摩过很多名家作品,特别是吴昌硕的。

而要说自己是书法世家,就有趣了。

因为父亲是个民间画匠,画颇工,字甚好,可年幼时,却从不教自己学字学画。

父亲说他太好动,不是写字的料子。

关于陈巨来的介绍

关于陈巨来的介绍

关于陈巨来的介绍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

寓居上海人。

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

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

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

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安持精舍印话》。

1个人经历幼承家学,篆刻初从嘉兴陶惕若,1924年,拜一代宗师赵叔孺先生为师。

赵先生指导他认真以《十钟山房印举》为本,学习汉印。

1926年,又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富于收藏的吴大澄之孙名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吴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

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朱文。

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1927年5月,结识国画大师张大千,交往甚密,常为之镌刻印章。

1946年10月,张大千在沪举办个人画展,从北平运沪的画大多未钤印章,就地请巨来治印。

画展大获成功,印章篆刻亦得好评。

巨来治印,承继秦汉,大气磅礴,而在“元朱文”上得心应手,造诣尤深。

自张大千在香港为其辑定印行《安持精舍印存》后,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

巨来又为诗人,并擅书法,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

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1981年,巨来收录自15岁至78岁印作500余方,以其斋号安持精舍之名,编集成《安持精舍印冣》附《安持精舍印话》1卷,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辑有《古印举式》两集。

2个人成就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用印。

天道衡艺——韩天衡篆刻、书法、绘画艺术散论

天道衡艺——韩天衡篆刻、书法、绘画艺术散论

问可以获 得理论 的 、逻辑 的快意 ,不过 ,这 种快意难 免要付
出将 韩 天 衡 抽 象 化 的代 价 。
因为 这 样 的 缘 故 ,便 只 有 用 大 白 话 了 。 好 在 大 白话 往 往 也就 是大 实 话 ,于 是 ,就 放 心 了 。
把韩天衡 的篆刻 无论是放 在历 史中 ,还是 放在现 实中 ,
以 及面 目、样式 、特 点等等 的所指 究竟何在 ?其间的 关联 又 是怎 样?如 此等等 的时候 ,往 往会 陷入的似是 而非 ,亦是亦 非 的两可或者 说两难 的境地 。于是 ,一 个本 来清 晰的 、具 体 的韩天衡 ,反 而变得含糊 ,甚至抽 象起 来了 。这在 现在是一
件 寻 常 的 事 情 ,也 是 时 常 发 生 着 的 事 情 ,甚 至 已经 是 视 而不 见 的 现 象 ;只 是 一 旦 视 而 得 见 ,便 饶 有 趣 味 了 。顺 着 这 种 追 什 么 是 风 格 ? 个 - 什 么 ? 『 生是
说 实 在 的 ,我 和 韩 天 衡 的 交 往 十 分 淡 然 ,出 于 敬 仰 , 见 面 点 个 头 , 问 个 好 ,仅 此 而 已 , 但 他 的 作 品 一 一 书 、 画 、 印 , 却 是 我 与 之 深 交 的 渠 道 。 以 至 我 可 以 套 用 眼 下 最 流 行 的 :不 一 样 就 是 不 一 样 的 旬 式 说 出 “ 天 衡 就 是 韩 天 衡 ” 这 韩 样的话 来。 韩天 衡就是韩天衡 。 这 是 一 句 平 淡 至 极 的 话 ,在 日常 生 活 中 ,或 许 被 看 作 螫 言 ,但 到 了 艺 术 的领 域 中 ,却 成 为 一 种 境 界 。 绚 烂 之 极 , 复 归 平 淡 ,说 的 就 是 这 样 的 一 种 境 界 。

1840—1949年中国美术史

1840—1949年中国美术史

任伯年(1840—1895)
任颐( 1840—1895 ),浙江绍兴人,后改 字伯
年,自幼受到父亲在艺术上的熏陶和指导,擅长肖 像画。 任伯年所作人物画,有肖像画,也有历史故事和民 间传说,题材丰富,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 任伯年在绘画成熟时期的创作,以花鸟画居多,其 中尤以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突出。善于将处 于运动中的花鸟,以瞬间的姿态描写于画面而不失 动感,使画面总是充满生气。
居 廉
·
花 卉
向 日 葵
花卉册
二高一陈
高剑父、高奇峰、
陈树人 三人都具有明显 的政治思想,致 力于民国革命, 参加同盟会,同 时也为改良中国 画作出贡献。
高剑父(1879~1951)
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中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少年向居廉学画。1905年留学日本,进“白马 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画会”,在传统绘画的 基础上吸收西洋画技法。 回国后参加黄花岗起义,民国初年在上海创办“审 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主张,倡 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孙中山逝世后, 他对当时的军阀、官僚统治极为不满,遂放弃从政, 办春睡画院,收徒授艺,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



群虾图
齐白石的绘画,
以花鸟草虫为大 宗,且兼工、写 两种作风,俱都 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 与山水画虽不及 花鸟草虫多,但 在艺术上的成就 却毫不逊色甚至 更为突出。
昆 虫
盆草荔枝
闲人
人物画简练粗犷,
内容诙谐深邃,发 人深思。
群吓
鱼 群

古 树 归 鸦
鸳 鸯
黄宾虹(1865~1955)

香港简介

香港简介

香港简介香港(英语:Hong Kong,缩写:HK;简称港)是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公元前214年,香港被秦朝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此后长时间均为中原王朝领土,至1842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期间曾与二战时被日本军事占领约3年8个月。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Hongkong)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神话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城市。

世界级的建筑、快节奏的生活、时尚摩登的娱乐享受,无不凸现出这座城市的惊艳魅力。

香港是一个生活的天堂,集各式各样的欢乐于一地。

在香港,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可以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同样也可以重温旧时代的朴真生活方式。

香港也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城市。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繁华的都市,从殖民地到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一国两制”的地方,香港经历了历史的风云变幻,香港更成熟了,更包容了。

位置: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包括大屿山及23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

北隔深圳河与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相接。

西与澳门隔海相望,相距仅60公里左右。

面积:1092平方公里人口:近700万人民族:华人为主,英国及其他外国人占3%左右语言:汉语、英语(官方语言),粤语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国际代码:852景观: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

江泽民,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

爱好:自幼喜爱篆刻艺术,读书。

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生,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遗产深厚,其中有43项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1.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2.昆曲(列入年份2008年)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发源于600多年前。

昆曲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3.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8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代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5.羌年(列入年份2009年)羌年是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3-5天。

6.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福建两地,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7.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

8.中国篆刻(列入年份2009年)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9.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从“黄金大王”旧藏印章,看佛山清代金石史

从“黄金大王”旧藏印章,看佛山清代金石史

赏鉴APPRECIATION046“黄金大王”李宗岱雅好金石收藏“寸草心斋”是佛山近代著名矿业官商李宗岱的斋号。

李宗岱(?~1896),号山农,南海人,出身于佛山大族,官宦世家,广东巨富。

其祖父三兄弟可琼、可瑞、可蕃在清朝嘉庆年间同登进士,并入翰林。

家族祠堂对联称:“父子状元天下有,同胞三翰世间稀”。

而宗岱是可琼之孙,也是晚清著名官员张荫桓的舅舅。

李宗岱聪颖好学,早年中副贡生。

清同治八年(1869)任山东布政使,同治十三年(1874)任山东督粮道,清光绪三年(1877)任山东五府(济南、东昌、泰安、武定、临清)道台,次年兼任山东盐运使,官阶四品。

后来,辞官经营金矿,几经磨难,终于依靠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经营管理办法,使招远玲珑金矿兴旺发达,成为闻名全国的“黄金大王”。

李宗岱经营玲珑金矿,积累了巨大财富,晚年生活奢华,雅好金石收藏,搜罗极富,在济南建有汉石园,广置各种碑版吉金,同治年间山东出土的《麃孝禹刻石》,即藏在其园。

至于三代吉金,更是多不胜数。

山东博物馆存《李氏宝彝堂收藏金石目录》为李山农手稿,著录所藏钟鼎彝器400余件。

山东博物馆所藏清稿本《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是清代乾嘉著名金石家黄易的著作。

其中收录的虎形父辛鼎原为潘毅堂所藏,后归李宗岱所有。

李氏曾借阅稿本,并留下考证文字,落款写道“南海李宗岱山农识于济南寓舍之寸草心斋”。

可知“寸草心斋”为李宗岱在济南的寓所。

而此批阴骘文印章,亦可证明是李宗岱的旧藏。

清 寸草心斋藏 明国子博士文三桥篆刻阴鸷文印章60方木盒刻款:“明博士文三桥篆刻阴骘文印章。

寸草心斋珍藏。

”摹印款:“李”出版著录:冼宝榦编纂〔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六金石二《文三桥阴骘文印谱》,民国十五年刊本原钤印谱:李东侯编辑《文三桥先生印谱》一卷,见《松荫轩藏印谱简目》,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藏出版系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第46页《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李宗岱题跋,自署“寸草心斋”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录印章在民国后的流传经过此批印章的流传成为佛山历史的一部分李宗岱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此批印章也一直为李氏家族珍藏。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引言概述: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汉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传播、标准化和现代应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发现: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最早形态,它们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1.2 金文的浮现:商代末期至西周初期,汉字逐渐演变为金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形态更加规范和工整,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3 小篆的标准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将当时各地的文字整合为一种标准字体,即小篆。

小篆成为汉字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字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字的演变2.1 隶书的形成:秦朝统一文字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为隶书。

隶书字形规整,笔划结构清晰,成为古代文人书写的主要字体。

2.2 楷书的兴起:东汉时期,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端庄、工整,成为汉字书法的代表字体,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2.3 行书的浮现: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过渡字体,它的字形在速度和书写流畅性上更加注重,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和印刷。

三、汉字的传播3.1 汉字的东传:汉字最早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对这些地区的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朝鲜半岛的韩文和日本的日文都是以汉字为基础演变而来的。

3.2 汉字的西传:汉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和欧洲,对当地的文字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蒙古文和藏文都是以汉字为基础衍生而来的。

四、汉字的标准化4.1 简化字的推广:20世纪50年代,为了提高汉字的识读效率,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字改革。

这些简化字在书写上更加简便,使得汉字的学习和应用更加方便。

4.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推广了简化字,但是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社区,繁体字仍然被广泛使用。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8年6月7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38;2010年,水 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 会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12日,水 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名单。
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 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 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 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 动例证。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 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 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 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 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 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其音乐主要由 “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 一个大乐种。“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 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 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 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 顺”。

篆刻跟我学[精华]

篆刻跟我学[精华]

校园大讲堂讲稿跟我学篆刻湖州市吴兴区文苑小学施建根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这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印章为载体,这个作品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将中国传统艺术和书法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

篆刻,俗称“刻图章”或“刻印章”。

中国篆刻是以书法字体结合的一种艺术。

它于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

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篆刻分写篆和刻字两大部分,其中写篆就是书法。

所以,篆刻和书法关系极为密切,况且书法作品上如果没有作者的印信(印章),将是不完整的。

由于篆刻和书法密不可分,所以,经常两者相提并论称“书法篆刻”,或有时将篆刻包括在书法之内,但严格讲,篆刻应该是一门独立于书法的古老艺术形式。

它是由作为权利和凭证的古玺印发展而来的。

历史源远流长,迄今也有三千多年。

传统的篆刻学习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因为印石比较小,加之方法独特,讲究写篆、临印、布局、渡稿、用刀和边款刻凿等,所以一般人不容易学习和掌握,似乎有一种神秘感。

元、明以后,书画家发现钟乳石等可以刻印,从而改变了千余来年由官方铸印的一统局面,篆刻艺术从此进入书斋,文人治印蔚然成风。

但篆刻艺术的解放似乎还不够彻底,还没有完全被书画学习者所了解和掌握,主要原因是篆刻艺术的学习方式过于陈旧和狭窄,被称为“书斋艺术”或“个体艺术”。

关于印章起源的神话传说:“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

”“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简单解释)篆刻的称谓、起源、用途与发展我国的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

篆刻印章 方寸里的大千世界

篆刻印章 方寸里的大千世界

篆刻印章方寸里的大千世界篆刻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篆刻印章的成为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是一种强烈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香港特别是南方地区,篆刻印章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

方寸里的大千世界,也就是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所储存的雄厚底蕴,是篆刻印章中最鲜明的主题之一。

篆刻印章是一种刻印工艺,使用特定的方式,用刻玉、刻石、刻铜等材料,对印章上的文字和图案进行刻印。

在这种工艺中,印章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代表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

刻印作品中通常包含古诗词、书法、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主题,可以反映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观念。

篆刻印章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可贵的传统价值。

方寸里的大千世界,指的是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都藏着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感觉,而且还能够拥有广泛的想象空间。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篆刻印章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将我们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表现出来。

反映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观念。

篆刻印章是一种需要专业技术的技艺。

篆刻印章中主要就是文字和图案的刻印。

这需要篆刻家具备精湛的技艺,对刻刀、材料等具备丰富的知识。

然而,对于篆刻印章爱好者来说,这种艺术形式也不是难以掌握的。

为了能够做出一件好的篆刻印章,首先我们需要有一颗敬畏和欣赏美好的心,从而从生活中去汲取源泉。

我们可以从市场、博物馆、艺术馆等地方去寻找灵感和创作思路,利用观察、思考和想象,逐渐将自己的感受化作笔触和刻印。

篆刻印章之所以如此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独特的魅力,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篆刻印章承载着诗经、书法和传统民俗的内涵,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

通过篆刻印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神秘与美丽。

总之,篆刻印章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非常珍贵的艺术形式。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篆刻名家————————————————————————————————作者:————————————————————————————————日期:近代篆刻名家近代因考古学的兴盛,加之西泠印社的建立,篆刻的创作异常活跃。

当时有吴昌硕、丁辅之(鹤庐)、陈衡恪(师曾)、赵石(古泥)、齐白石(濒生)、赵时棡(叔孺)、乔大壮(曾劬)、王禔(福庵)、邓散木(粪翁)、钱瘦铁(叔厓)、来楚生(然犀)等诸家知名于世。

然论其流派风格影响深远者,当推齐白石、赵时棡、王禔三家。

近代篆刻继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传统,然而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上更宽大,境界上也更奇伟。

总之,近代篆刻使篆刻艺术蔚然独立,而且使其更加波澜壮阔。

齐白石赵时棡乔大壮王禔邓散木陈衡恪钱瘦铁来楚生简经纶罗福颐陈巨来沙孟海易孺邓尔疋容庚谈月色朱复戡单晓天诸乐三陈子奋方介堪陈半丁韩登安马公愚黄宾虹弘一法师吕凤子徐生翁徐无闻邹梦禅秦咢生商承祚齐璜(1864--1957)字濒生,号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

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

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均卓绝出众的艺术家。

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在近代篆刻艺术史上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又一位能开宗立派的巨人。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中的丁敬、黄易。

后学赵之谦、吴昌硕。

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

他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造”,并且身体力行,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

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

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

由此可见,他对自已的独创充满着自信。

林海群书法家

林海群书法家

林海群,字歌长,号润竹斋主,广东海丰县人,1933年出生。

在其堂伯父的引导下,自幼便受到灿烂的岭南文化艺术的熏陶,从小酷爱书法篆刻艺术,在学生时代便充分显露出艺术才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带领全家到惠东县城创业,开办“艺林”印刷、广告公司,事业蓬勃发展,业绩卓著。

到花甲之年时,他把事业交给了儿子管理,腾出时间,一头扎进书法篆刻艺术中。

在此期间,其对书法篆刻艺术可以说真的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艺术水平得到了新的突破,迎来了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创作出大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林海群先生现为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国际书画协会会员,惠东县老干部书法协会会员。

其在书法方面,篆、隶、楷、行、草五体俱佳,尤精以篆书;在篆刻方面,冶印、竹雕、木雕皆能,其中竹雕最显功力。

其书法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种大赛中获奖颇丰。

二00六年荣获“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中华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并应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同时被授予“中华爱国艺术家”荣誉称号。

曾荣获“翰墨深情”全国
书画大赛金奖。

多次在惠州市老干部书画摄影展中获一、二、等奖。

作品入编《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中华艺术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今日中国书法》、《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国际书画名家博览》、《当代书画艺术名家新作大典》。

许多作品被广州、香港、深圳、惠州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收藏。

中帑:将甲骨文现代化

中帑:将甲骨文现代化
中帑研究发现,甲骨文大部分都会刻在 龟板和动物骨头上面,因而得名。为了承传 这个特点,中帑近年专注利用龟甲去雕刻甲 骨文,他甚至连制作骨甲也亲自动手,虽然 过程繁复,但最终的成果却可以带来无限的 满足。他透露,正打算刻制八十个龟甲,然 后作巡回展出,以传扬古文字文化。
近年,中帑也用篆刻艺术手段把甲骨、 汉砖、瓦当等古文字的造型放大表现出来, 或称为“宏印篆刻”。中帑指出,由于字大、 石大,便可清晰地表达古今文化艺术,它与 传统印章篆刻比较,理论上完全相同,但它 不止是书法、国画作的陪衬,同时也独立表 现篆刻艺术的自我魅力,从而把篆刻艺术的 新貌展示于人们眼前。
其实,在任职中华商务联合印刷 ( 香港 ) 有限公司的时候,他已经醉心于古文字、书 法、绘画、篆刻、诗词的研究和创作,是集 书 画 篆 刻 诗 词 和 摄 影 于 一 身 的 艺 术 家。 在 1988 年,中帑的一百二十多幅书、画、印 作品先后在纽约、洛杉矶和香港巡回大展, 又邀请内地、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和香港的艺术家进行美术交流展,曾经被香 港无线电视邀请进行书法讲座。由于名气急 升,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天坛大 佛永久展览厅和私人收藏。
在中帑的研究当中,以甲骨文的研究最 为冷门,他说,在世界古文明之中,雅玛、
古埃及和巴比伦的文字已经消失,唯独中国 的甲骨文仍有顽强生命力,自从清末被一位 文官和一位美国传教士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 就掀起了学者对甲骨文研究的热潮,在甲骨 文出土的一百一十多年里,研究甲骨文的学 者不断出现,所以说,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 也是最年轻的学科。中帑指出,中国汉字以 及各种字体的形成,不是某一个朝代或者某 一个人所创造,而是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普罗 大众,用血汗凝成的结晶,随着漫长时间的 推移,汉字由象形文字演变成不象形的字体, 其中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就是说, 隶书以前的小篆、金文、甲骨文等都是古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前辈印人是以广东人为主,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威望的篆刻家,则公推“香江五老”。

“五老”是指邓尔雅、罗叔重、冯康侯、陈语山、卢鼎公。

前四家之归类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受粤派宗师黄士陵的印风所影响。

另外一位卢鼎公,则依循秦汉印而不逾矩,睥视六朝以下流派,故别树一帜。

1958年夏,冯康侯、罗叔重、何筱宽等倡议发起了一个香港开埠以来首次“省港澳篆刻家作品第一次联合展览”,参与者有三十余人,作品有书法和篆刻。

展览后更聚餐于同济商会,且共议出版纪念刊物,集资者二十人,因以年龄为序,出版了一本划时代的印集《现代篆刻合辑》,成为香港第一本集刻印谱。

参与者有:区建公、赵鹤琴、何印庐、李祖佑、罗叔重、陈丽峰、冯康侯、刘帡宇、陈语山、陈宗虞、黄思潜、林景穆、易越石、何筱宽、关则哲、何少强、陈秉昌、林世昌、林近、骆晓山。

香江五老
冯康侯(1901—1983年):广东番禺人,原名强,字康侯,后以字行世,别署老康、老冯、康翁,因喜甜食,又号糖斋,晚年有目疾,遂号眇叟。

幼随祖母舅温幼菊习画,13岁学篆刻,私淑黄士陵,后从学于刘留庵。

1923年离粤赴京,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作舞台布景的改良设计。

1926年,被国务院印铸局局长许修直聘为该局技士。

1928年,国民政府制玺,广征各省名手印模,冯篆制“荣典之玺”,应聘为技师。

1932年,冯康侯辞职离京,由上海转赴香港,主办《中兴报》,经常往返于港、穗之间。

香港沦陷之后,避居澳门,1944年在澳门举行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

抗战胜利后,他离澳返穗,任中华书局编辑。

1949年,携眷迁港,寓居九龙,题其宅为“可叵居”。

1950年,与陈融、胡毅生、陈芷町、黄君璧、李研山、赵少昂等在香港联合举办“庚寅书画展览”。

冯毕生致力书法及篆刻之研究与创作,成就超卓。

被奉为近代篆书及香港篆刻之泰斗,教学数十年,桃李满天下,影响香港印坛最大。

邓尔雅(1884—1954年):广东东莞人,原名溥,后改名万岁,尔雅,字季雨,以号行、别署宠恩。

曾留学日本,书工篆书,篆刻师法秦汉兼以六朝造像等形象入印,对邓石如、黄士陵篆刻尤有领会,故其作别具胸怀,自见天地。

邓尔雅在大篆、小篆、行楷等书法有高深的造诣,一生所篆刻的印章,数以万计。

容庚先生以“吾粤三百年来,无此作矣”来评价邓公的印刻。

罗叔重(1898—1969年):广东南海西樵人,原名瑛,字叔重,别号寒碧、不肖老人,所居曰三不以堂、春酒堂、芳蕙堂、烟浒。

幼承家学,从程竹韵习画,叶退庵学篆刻,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其印学造诣得诸黄士陵,擅长以为汉魏六朝文字入印,秀雅奇逸,独步印坛。

尤以榄核、桃核印名。

罗氏兼擅书画,笔触沉雄有力,尤以楷、隶著称,并创“黑老虎”书体,别具一格。

卢鼎公(1903—1979年):广东东官人,名燮坤,号郾庐。

六十年代赴马来西亚讲学,七十年代返港后,目力不逮,已少刻印,晚岁成立“中华艺术学院”。

他学书坚持必临帖,视碑版为糟粕。

其治印,非秦汉不足与论者,流派为末技而不足取,故其法度谨严,气息高古,运刀沉厚,不以妩媚悦人,尤擅刻玺,而书画亦优为之。

陈语山(1904—1987年):广东新会人。

原名汉晋,字语山,以字行。

晚号嶙翁,所居曰不
及室。

曾云:“余弱冠习汉碑,至今垂五十年。

尔来间或以隶人印,颇觉《公方》、《韩勑》诸碑神韵,俱从刀端流露二盆信篆刻一道,非临池有得不为功。

”边款喜以篆构作楷,瘦挺高古,有“边款王”之誉。

香港友声印社
1975年初,年青印人邓昌成、禢绍灿、许文正、陈树宜、许晴野、李怀谦、陈岳钦、黄植江等因常于博雅斋聚首,研讨印艺,遂决意效西泠诸子立契组社,至1978年1月1日正式成立“友声印社”,并创刊“友声印集”。

初创时十一人,后有社员四十余人,有中、青各辈。

主要社员有陈秉昌、陈树宜、许晴野、禢绍灿、邓昌成、林章松、何继贤、孔平孙、梁秋白、陈礼源、茅大容、彭植良、区大为等。

出版方面,历年印行《友声印集》共12集、《香港四家印谱》、《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印拓》、《印谱快讯》月刊、《友声通讯》、《香港篆刻报》、社员个别印谱等。

社员亦曾集刻《香港胜迹印选》。

友声印社(1978年)是继杭州西泠印社(1904年),台湾中华民国篆刻学会(1975年)后第三个成立最早的印社,亦是香港现时唯一印社。

其后国内陆续成立的印社则若雨后春笋,如:终南印社、东隅印社、长城印社、黑龙印社、沧海印社、灵杰印社、南京印社、北京印社、东岳印社、宣和印社、南通印社、中流印社、芙蓉印社、西湖印社、虞山印社、西域华山印社、龙渊印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