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范蠡》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范蠡》山东人民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范蠡》
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进一步加深对“面对现实的智慧”的理解
3.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范蠡急流勇退,三迁三富的思考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范蠡的评价
一. 范蠡生平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
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

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

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

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

二. 内容梗概
范蠡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侍奉越王,勤奋不懈,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深知越王为人的范蠡离开了越国。

他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杀了人,其父极力营救,想派小儿子前往救兄,长子以死相胁,最后派长子前往。

长子找到庄生,由于惜财,最后载着弟弟尸首回到家中。

家人抱头痛哭,而范蠡却觉得都在意料之中。

范蠡三迁,成名于天下,终老于陶。

三. 研讨探究
1. 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能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同享乐。

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2. 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
提示:通过他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
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

3. 分析范蠡形象
提示:
为官:善机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使国富民强。

经商:善经营,辛苦劳作,抓住商机,使家产万贯。

四. 拓展延伸
1. 假如范蠡活到现在,肯定是一个善抓商机的现代商人。

而现在的一些商人,事业具有一定规模后,千方百计在官场谋得一席之位。

请你以范蠡的口吻,给这些现代商人提几点建议。

2. 在文本中,范蠡认识到“久出尊名不祥”,但又拼命赚钱,以富而闻名,这不自相矛盾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还反.国通“返”
今既以.雪耻通“已”
复约要.父子耕畜通“邀”
2. 古今异义
号令中国
..,以尊周室古义:中原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以
..不死,为此事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居无几何
..古义:表示时间不长今义:多少(疑问代词)
逐什一
..之利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勿问所以
..然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庄生羞为儿子
..所卖古义:小儿辈的人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3. 一词多义
以.临齐、晋而,表承接关系
号令中国,以.尊周室来(目的连词)
勾践以.霸因为(介词)
难以.久居凭借(介词)
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而,表承接关系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把(介词)
以.为此天下之中认为(动词)
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与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助词)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在(介词)
为.生可以致富矣经营(动词)
且勾践为.人做(动词)
为.书辞勾践写(动词)
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为了(介词)
其母为.言曰替(介词)
既.苦身戮力尽(副词)
今既.以雪耻已经(副词)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贮藏(动词)
居.无何过了(动词)
居.甚贫然住处(动词)
庄生虽居.穷阎居住(动词)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况且(连词)
且.遣其少子将要(介词)
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住所(名词)
听其所.为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助词)
范蠡喟然.叹曰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助词)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但是(转折连词)
勿问所以然.这样(代词)
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以前(名词)
故.金至所以(连词)
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缘故(名词)
有如病不宿.诫先(名词)
某星宿.某星宿(名词)
北渡兵于.淮到(介词)
耕于.海畔在(介词)
此则害于.楚对(介词)
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信用(动词)
楚王素信.庄生信任(动词)
独.以德为可以除之只(副词)
独.自欢幸单独(副词)
4. 常见实词
范蠡事.越王勾践奉事(动词)
北渡兵.于淮军队(动词)
以尊.周室尊崇(动词)
父子治.产治理(动词)
致.产数十万取得(动词)
止.于陶居住(动词)
所止.必成名停留(动词)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止(动词)
少子及.壮到了(动词)
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进献(动词)
亦自私赍.数百金携带(动词)
至楚,庄生家负.郭背靠着(动词)
可疾.去矣快(形容词)
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遵从(动词)
长男既去.离开(动词)
不过.庄生而私留探望(动词)
弟今议.自赦商议(动词)
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贿赂(动词)
令论.杀朱公子判罪(动词)
5. 常见虚词
竟.灭吴终于(副词)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用在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乃.装其轻宝珠玉于是(副词)
乃.以朱公子故也是(副词,表判断)
大人不遣,乃.遗少弟却(副词)
朱公长男固.请欲行坚决(形容词)
而先空.亡长男白白的(副词)
即.弟出如果(连词)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就(副词)
以为殊.无短长也很(副词)
若.不去邪你(代词)
固.未也本来(副词)
顾.有所不能忍者也只是(副词)
非苟.去而已随便(形容词)
6. 词类活用
既苦.身戮力使……辛苦(使动用法)
北渡.兵于淮使……渡过(使动用法)
未必能生.中子也使……活(使动用法)
北.渡兵于淮向北(名词作状语)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做标志(名词活用作动词)
而怀.其重宝怀揣(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携带的东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以……为羞(意动用法)
其母及邑人尽哀.之为……而哀(为动用法)
乘坚.驱良.逐狡兔结实的车子好马(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7. 特殊句式
勾践以霸省略句
难以久居省略句
可与同患,难与处安省略句
朱公居陶省略句
其母为言曰省略句
慎无与争事省略句
今为奈何省略句
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省略句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被动句
耕于海畔状语后置
载以一牛车状语后置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被动句
1. 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 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 了解作者经历性格
5. 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 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 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 做成卡片及时翻看
10. 适当练习延伸拓展
11. 背诵鉴赏经典片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疾.去矣,慎毋留迅速
B. 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进献
C. 生休.矣,寡人将行之休息
D. 令论.杀朱公子判罪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范蠡以为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B.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
..范蠡奉邑
C. 齐人闻其贤,以为
..相
D. 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
..信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何.以也?
牛何.之?
C. 若.自入室取金
即不灭,若.无声
D. 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蹇叔之子与.师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将军身披坚执锐.
A. 未必能生.中子也
B.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C. 而怀.其重宝
D. 乘坚.驱良逐狡兔
5. 下列句中补出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 可与(勾践)同患,难与处安
B. 朱公居(于)陶
C. 其母为(范蠡)言曰
D. 慎无与(庄生)争事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

天下称陶朱公。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书辞.勾践曰辞别
B.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表明
C. 止.于陶居住
D. 废居.,候时转物贮藏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
B. 以.分与知友乡党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 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9.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范蠡“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①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②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③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④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⑤乃归相印,尽散其财。

⑥废居,候时转物。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⑤⑥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尽心尽力,最后灭掉了吴国。

然后号令中原,以尊周室,勾践称霸,范蠡也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非常了解勾践的为人,决定离官。

B. 范蠡上书勾践,署名自己过去不死的原因,是为君王报仇雪恨,现在这些事情已经做完,请越王降罪。

勾践没有同意,但范蠡坚持自己意见,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

C.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后,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

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

范蠡对相位不感兴趣,所以归还了相印。

D. 范蠡在陶地住下来。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

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C
6. 略
7. B
8. C
9. D 10. C 11. 略
译文:
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

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

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

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

”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

否则,就要加罪于你。

”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

”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

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

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

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

”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

于是自称陶朱公。

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

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

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

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

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

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

”于是告诫小儿子探望二儿子。

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褐色器具中,用一辆牛车载运。

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

长子
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

”长子说完想自杀。

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

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拨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

可是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照父亲所嘱做的。

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

”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

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

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

”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庄生乘便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

”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

”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

”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

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

”长子问:“怎么见得呢?”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

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

”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虚掷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

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离开。

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

”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

”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离开庄生,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

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
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

”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

朱公长子竟然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

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

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

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

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


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

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