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 老年人财产与继承权益保障[126页]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文号:主席令11届第72号发布日期:2012-12-28执行日期:2013-07-0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赡养与扶养第三章社会保障第四章社会服务第五章社会优待第六章宜居环境第七章参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
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显。
老年人在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财产保护意识首先,老年人应当加强对自身财产保护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判断力。
他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储蓄存款时选择正规银行,合理投资并分散风险,避免陷入投资陷阱。
此外,老年人还应当警惕各类诈骗活动,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提供的“理财”信息或进行投资。
二、维护权益的法律意识老年人在面临侵权和合同纠纷时,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他们可以通过法律援助中心、民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咨询相关法律问题,寻求帮助。
在签署合同前,老年人应当认真阅读合同内容,明确权益和责任,如有需要可以请律师协助。
确保自己在交易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避免亲友借贷纠纷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亲友借贷的问题。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老年人应当谨慎对待亲友之间的借贷问题,尽量避免将大量的财产集中借给任何人。
如果确实需要借贷给亲友,应当签订书面借贷协议,明确借款金额、借款用途、还款期限等关键信息,以防止借贷纠纷的发生。
四、委托代理人管理财产对于那些自身能力有限或是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委托代理人管理财产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
委托代理人可以是家人、亲友或专业的财产管理机构。
老年人应当选择可信赖的代理人,并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建立有效的委托协议,确保自己的财产得到妥善管理,并防止代理人以财产为由进行非法侵占。
五、加强自我保护措施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以降低财产和权益受损的风险。
他们可以安装安保设施,加强家庭安全防范;定期备份和保护重要的电子数据,防止被黑客攻击;严格保管个人身份证件和重要的财产证明文件,避免被盗用或遗失。
六、维权渠道和信任机构最后,老年人在遇到财产和权益问题时,可以通过维权机构或信任机构来寻求帮助。
新老人法对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保护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老人法对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保护 核心内容:财产所有权是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的财产处置必须充分尊重老人意愿。
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新法对老年人财产处置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属谁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老年人是过去的劳动者,曾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以及家庭生活做出过或多或少的贡献,为今天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但是,无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何,老年人的财产处置必须充分尊重老人意愿。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在处理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代为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有关事项时,只要代办人持有老年人的授权证明,甚至只持有老年人的身份证件即可。
但随着我国高龄、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相应增多,经常出现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利用老年人对自己的信任、认知水平下降以及行为能力不足的缺陷,违背老年人意愿,擅自到有关部门办理涉及老年人重大权益的一些事项,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
为防范此类案件发生,新法特别规定有关部门在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要担负“特别注意义务”。
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有关部门在办理事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书面、电话或者当面等多种形式听取老年人的意愿,或者对代办人的陈述以及提供的有关材料等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防止擅自处分老年人重大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事件发生。
老年人如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
老年人如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财产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防范意识薄弱或者受到不法分子的欺诈,导致财产权利受到侵害。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呢?首先,老年人要增强法律意识。
了解自己在财产方面的合法权益是维护财产权利的基础。
比如,要清楚自己对名下的房产、存款、投资等财产拥有的所有权、处分权等。
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法律讲座、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或者咨询专业的律师,来增加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其次,保管好重要的财产凭证和文件。
比如房产证、存折、银行卡、保险合同等,要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且不要轻易交给他人。
如果有必要交给他人保管,也要选择值得信任的人,并做好记录和交接手续。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警惕各种诈骗手段。
现在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比如电话诈骗、网络诈骗、保健品诈骗等。
对于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尤其是涉及到钱财的,一定要谨慎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中奖”“退税”“高息投资”等诱惑。
对于上门推销保健品、理财产品的人员,要保持警惕,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如果遇到可疑的情况,要及时与家人、朋友商量,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进行财产处分时,要慎重考虑。
比如在处置房产、大额存款等重要财产时,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手续,并且要与家人进行沟通和协商。
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或者受到他人的影响,做出不合理的财产处分决定。
对于遗嘱的订立,老年人也应该提前规划。
遗嘱是对自己身后财产分配的重要法律文件。
通过订立遗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财产分配给指定的继承人,避免在自己去世后因财产继承问题引发家庭纠纷。
订立遗嘱时,可以咨询律师或者寻求公证机关的帮助,确保遗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与他人发生经济往来时,要签订书面合同。
比如在出租房屋、借款给他人等情况下,要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老年人房产继承问题如何处理
老年人房产继承问题如何处理在当今社会,房产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资产,其继承问题常常引发各种复杂的情况和纠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如何妥善处理房产继承事宜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也涉及到法律的规范和个人权益的保障。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房产继承。
房产继承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把被继承人遗留房屋所有权及其土地使用权转移归继承人所有的法律行为。
当老年人离世后,如果没有留下有效的遗嘱,那么房产的继承将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则进行。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有明确规定的。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继承时,如果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那么第二顺序继承人就不能继承。
然而,很多老年人可能出于各种考虑,会选择立下遗嘱来安排房产的继承。
遗嘱继承具有优先性,只要遗嘱合法有效,就应当按照遗嘱的内容进行房产的分配。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遗嘱的合法有效呢?遗嘱的形式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等。
公证遗嘱是由公证机关办理的,其效力相对较高。
自书遗嘱则要求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也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
在处理老年人房产继承问题时,还需要关注一些常见的问题。
比如,有的老年人可能在晚年再婚,这就可能导致房产继承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再婚后购买的房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继承时需要先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然后再对属于老年人的那部分财产进行继承。
另外,如果老年人的房产存在未还清的贷款,那么在继承时也需要对贷款的偿还问题做出明确的安排。
继承人在继承房产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如果老年人的房产属于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其继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为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继承人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条件才能继承房屋。
如何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如何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财产权益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以确保他们的生活安宁和尊严。
本文将从法律层面和家庭层面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一、法律层面的保护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政府应加大立法力度,完善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专门的法律,规定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等,确保老年人财产不受侵害。
2.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老年人财产权益的监督执法,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
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提高侵害者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3. 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维权的能力。
二、家庭层面的保护1. 加强家庭教育和意识培养家庭应加强对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教育和意识培养。
培养老年人正确的财产观念,加强对财产的保护意识,防止受到不法分子的诱惑。
2. 健全家庭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家庭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老年人的财产归属和使用规则。
制定详细的家庭财产清单,规定资金的使用权限和范围,防止财产被滥用或侵占。
3. 加强老年人财产的监管家庭成员应加强对老年人财产的监管,定期检查和核对老年人的财产情况。
建立财产管理档案,记录老年人的资产状况和交易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组建亲友监督小组老年人可以组建亲友监督小组,由亲朋好友共同监督老年人财产的使用和交易情况。
通过多方监督,防止老年人财产受到侵害,保护他们的财产权益。
三、社会层面的保护1. 多方合作共同保护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等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保护老年人财产权益的活动。
建立老年人财产保护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提高保护老年人财产权益的效果。
2. 宣传教育提高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意识。
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权益保障 ppt课件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 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 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 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 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来越重视。近年来,老年人托养所,老年公寓, 福利院,敬老院等老年机构纷纷建立。
具体做法: 各种公共设施 老年人教育 法律援助中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的需要也将逐步提 高,因此,国家应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政策,唤 起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共同关注。
16
ppt课件
老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老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7
ppt课件
(5)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医疗费用增长过甚至普 遍超支,老年人无法接受;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医 疗保障化程度不高。
(6)“老有所养”问题是目前的关键。
(7)养老专业队伍的不健全。
18
ppt课件
解决老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总的任务是加强立法、执法工作,逐步形成维护老年 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普法教育工作。具体措 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2、从实践来看,老年人
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
虽然我国的法律对老年人
的权益及其保护工作,已 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老年 人权益保障工作还不完善, 工作中出现漏洞,加上社 会上一部分人受到一些腐 朽思想的侵蚀。因此老年 人的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 象,仍时有所见,时有所 闻。因此,对老年人权益 保障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民法典如何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利
民法典如何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财产权利保护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为老年人的财产权利提供了全面、系统和有力的保护。
首先,民法典明确了老年人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和处分权。
老年人辛苦一生积累的财产,无论是房产、存款、投资收益还是其他形式的财产,都归其个人所有,他人不得非法侵占、剥夺。
同时,老年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例如通过遗嘱将财产分配给特定的继承人,或者在生前进行赠与等。
这一规定充分尊重了老年人的自主意愿,保障了他们对财产的自由支配权。
在继承方面,民法典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制度安排。
遗嘱继承是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财产归属的重要方式,民法典增加了打印遗嘱、录像遗嘱等新的遗嘱形式,为老年人订立遗嘱提供了更多便利。
而且,为了保障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民法典对遗嘱的形式要件和有效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还设立了遗嘱信托制度,老年人可以通过信托的方式,对财产的管理和分配进行更长期、更细致的规划,确保财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合理使用和传承。
在监护制度方面,民法典也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当老年人因年老、疾病等原因导致无法完全辨认或者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时,需要设立监护人来保护其人身和财产权益。
民法典规定了法定监护、意定监护等多种监护形式。
意定监护制度允许老年人在自己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事先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选定信任的人在自己丧失行为能力时照顾自己、管理财产,这更好地尊重了老年人的自主意愿,保障了他们在晚年生活中的尊严和权益。
对于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欺诈、胁迫等侵害财产权利的行为,民法典提供了有效的救济途径。
例如,如果老年人在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下作出了违背真实意愿的财产处分行为,他们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同时,对于恶意侵占老年人财产的行为,民法典规定了侵权责任,要求侵权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老年人财产权益应该怎么去保护它呢
老年人财产权益应该怎么去保护它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时,往往处于较为脆弱的地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老年人财产权益可能受到侵害的主要方式。
常见的有诈骗、子女不孝导致的财产侵占、不合理的投资理财误导等。
诈骗是老年人财产权益受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新事物了解不足、警惕性不高的特点,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编造各种虚假信息进行诈骗。
比如,冒充公检法机关声称老年人涉嫌犯罪需要缴纳保证金,或者假冒医疗机构声称可以提供神奇的保健品和治疗方案骗取钱财。
子女不孝导致的财产侵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子女在经济困难或者出于自私心理时,可能会想方设法侵占父母的财产,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同时还觊觎老人的积蓄和房产。
此外,不合理的投资理财误导也会让老年人遭受财产损失。
一些不良商家或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销高风险、不适合他们的投资产品,却不充分告知风险,导致老年人的养老钱血本无归。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呢?加强法律保护是关键。
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加大对侵犯老年人财产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法律宣传,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让他们明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人或警方联系。
家庭在保护老年人财产权益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子女要关心父母的生活,尊重他们的财产自主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识别风险。
对于涉及重大财产处置的问题,子女应当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协助。
金融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当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流程。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财产状况也日益丰富。
然而,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认知能力下降、信息获取不畅以及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老年人在财产保护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为了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不受侵害,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一、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是保护财产权益的有力武器,老年人应该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了解《民法典》中关于财产继承、赠与、合同等方面的规定,清楚自己在各种财产关系中的地位和权益。
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法律讲座、阅读法律普及读物或者咨询专业律师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二、谨慎处理财产赠与在面对子女或亲属提出的财产赠与请求时,老年人要慎重考虑。
不要因为一时的情感冲动或者压力而轻易做出决定。
在决定赠与前,要充分了解赠与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赠与的财产范围和条件。
同时,最好通过书面协议的形式明确赠与的相关事项,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三、警惕投资理财陷阱近年来,各种投资理财骗局层出不穷,老年人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
在进行投资理财时,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高收益的承诺所诱惑。
在选择投资产品前,要充分了解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咨询专业的金融机构或者理财顾问。
对于那些来路不明的投资项目,要坚决拒绝。
四、保管好个人财物和证件老年人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现金、存折、银行卡、身份证、房产证等重要财物和证件。
不要随意将这些物品交给他人保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密码。
如果需要他人帮忙办理财务事项,一定要选择可靠的人,并在过程中保持关注。
五、防范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老年人财产安全的一大威胁。
不法分子常常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工作人员或者亲友,以各种理由要求老年人转账汇款。
老年人要提高警惕,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人或者相关机构核实,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话。
六、订立遗嘱为了避免身后因财产分配引发家庭纠纷,老年人可以提前订立遗嘱。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由于年龄、认知能力、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更容易成为财产权益受损的群体。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呢?首先,老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保护财产权益的基础和关键。
很多老年人在面对一些诈骗手段时,缺乏警惕性,容易轻信他人,从而导致财产损失。
因此,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对于那些声称能够提供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免费赠送贵重物品的活动等,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谨慎对待。
其次,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如今,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比如,电话诈骗中,骗子可能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机关人员等,以账户异常、涉嫌犯罪等理由要求老年人转账汇款;网络诈骗中,可能会通过虚假的购物网站、中奖信息等骗取老年人的钱财;还有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夸大产品功效,高价售卖没有实际效果的保健品。
老年人要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社区宣传等,了解这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学习防范方法,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朋友或者相关部门沟通。
保管好个人的重要证件和财物也是至关重要的。
身份证、银行卡、存折、房产证等重要证件要妥善保管,不要随意交给他人。
密码设置要复杂一些,并且不要轻易告诉他人。
如果需要他人帮忙办理相关事务,也要选择可靠的人,并在事后及时收回证件。
对于现金和贵重物品,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最好是有锁的抽屉或者保险柜。
在进行投资理财时,老年人要谨慎选择。
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被高收益所诱惑。
在投资之前,要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如果对某些投资项目不太了解,宁愿放弃也不要冒险尝试。
同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避免参与一些非法的集资活动。
在处理财产继承和赠与问题时,要提前做好规划。
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财产分配意愿,避免在身后引起家庭纠纷。
老年人财产管理有哪些法律规定
老年人财产管理有哪些法律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财产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规定,老年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独立处分自己的财产。
但如果老年人因年龄、疾病等原因导致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时,其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包括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在财产继承方面,法律明确规定了法定继承的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如果老年人没有留下遗嘱,其财产将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分配。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在生前立有遗嘱,那么应当按照遗嘱的内容对财产进行分配。
遗嘱可以是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要求和生效条件。
对于老年人的夫妻共同财产,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等,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外,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进行财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此外,老年人在处分自己的财产时,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老年人不能通过赠与、买卖等方式将财产转移给他人,以逃避债务或者法律责任。
在财产管理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赡养问题,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同时,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再来说说老年人财产的保护。
如果老年人的财产受到侵犯,比如被诈骗、被侵占等,老年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财产状况也日益丰富。
然而,由于老年人在信息获取、认知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保护自己财产权益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那么,老年人究竟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权益呢?首先,老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保护财产权益的基础。
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对新事物不了解、警惕性低的特点实施诈骗。
所以,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那些声称能够提供高额回报的投资机会、免费赠品或者神奇的治病良方。
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某件事听起来好得难以置信,那很可能就是一个骗局。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的财产信息,包括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
遇到陌生人询问这些敏感信息时,要坚决拒绝。
同时,也要教育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财产信息告诉他人。
其次,要谨慎对待各种投资和理财活动。
现在市面上的投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有些看似收益很高,但实际上风险也很大。
老年人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
如果对投资产品不太了解,可以咨询专业的金融机构或者理财顾问。
在选择理财顾问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机构和人员,避免被一些没有资质的“黑顾问”所骗。
另外,要特别小心那些非法集资和传销活动。
这些活动往往打着投资理财的幌子,承诺高额回报,实际上是在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老年人要记住,合法的投资活动都有严格的监管和审批程序,那些没有合法手续的投资活动千万不要参与。
再者,签订合同和协议时要慎重。
在生活中,老年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签订合同和协议的情况,比如购买房产、租赁房屋、购买保险等。
在签订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理解每一项内容的含义。
如果对某些条款不理解或者有疑问,要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比如律师或者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者怕麻烦而草草签字,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
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遗产继承权益是指个人在逝世后,其财产、权益等遗产应当依法被合法继承人继承的法定权益。
为了保障和维护遗产继承权益,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包括遗产继承权益的含义、重要性以及保障和维护的方式等。
一、遗产继承权益的含义及重要性遗产继承权益是指法定继承人合法地继承逝者遗产的权利和利益。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积累一定的财产和权益,而在其逝世后,这些财产和权益将由其继承人来继承。
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对于社会正义、个人权益和家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是社会正义的一种表现。
遗产的继承应当依法进行,而不受任意侵害和剥夺。
法律将合法继承人列明,确保了每个人在逝世后的遗产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传承下去。
这样既能够保护每个人的权益,也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秩序。
其次,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对于个人权益的尊重至关重要。
每个人在一生中努力工作,积累财富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在人们逝世后,这些努力往往受到一些不法行为的威胁。
通过保障和维护遗产继承权益,可以确保个人积累的财富能够合理分配,保护逝者的意愿得以实现。
最后,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对于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遗产继承对于家庭的稳定和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一旦遗产继承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和维护,往往会引发家庭纠纷和不和谐。
只有通过法律的规定和保护,才能有效地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遗产继承权益的保障与维护方式为了保障和维护遗产继承权益,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和维护遗产继承权益的基础。
法律要明确规定合法继承人的范围、享有的权益以及继承的程序和方式等。
只有通过法律的明确和约束,才能保证每个人的遗产继承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加强司法机构的监督和审判能力也是保障和维护遗产继承权益的重要手段。
老人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人房产继承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详细解读我国老人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引言房产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其遗留的房产依法转移给继承人的法律行为。
在我国,老人房产继承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
本文将从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继承人的范围、继承权的放弃与丧失、遗产的处理等方面,对老人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继承法规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可以不均等。
2. 男女平等原则:继承法规定,男女继承人的继承权平等。
3. 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继承过程中,享有合法权益。
4. 公序良俗原则: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继承过程中,应当遵守公序良俗。
三、继承人的范围1. 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
3. 代位继承人:代位继承人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四、继承权的放弃与丧失1. 放弃继承权:继承人可以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
放弃继承权后,继承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要求恢复继承。
2. 丧失继承权:继承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五、遗产的处理1. 遗产分割:遗产分割是指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和份额,对遗产进行分配。
2. 遗产分割方式:(1)实物分割:适用于遗产可以分割且分割不损害遗产价值的情形。
(2)折价分割:适用于遗产不能分割或者分割会损害遗产价值的情形。
遗产继承时如何保障继承人权益
遗产继承时如何保障继承人权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提前规划,以确保在离世后,自己的财产能够按照意愿合理分配,保障继承人的权益。
遗产继承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涉及到诸多法律规定、家庭关系和复杂的情况。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障继承人的权益。
首先,要明确的是遗嘱的重要性。
遗嘱是被继承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及相关事务作出的预先处分。
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能够明确表达被继承人的意愿,减少继承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
被继承人在订立遗嘱时,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遗嘱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比如,自书遗嘱应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公证遗嘱则是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
在遗嘱中,被继承人要尽可能清晰、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愿。
比如,对于房产、车辆等重要财产,要写明具体的坐落位置、车牌号等详细信息;对于存款、股票等金融资产,要注明账户号码、开户银行等关键内容。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财产,如知识产权、股权等,也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合理的安排。
除了遗嘱,继承人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继承法规定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在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当被继承人没有订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时,将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财产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需要清楚自己的继承顺序和份额,以免在继承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也是保障权益的重要环节。
在被继承人去世后,继承人应当及时办理遗产的继承手续。
对于房产、车辆等需要进行过户登记的财产,要携带相关的证明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对于银行存款等金融资产,要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进行支取。
亲属财产继承中的继承人权益保障与财产安全
亲属财产继承中的继承人权益保障与财产安全亲属之间的财产继承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在确保亲属之间权益平等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继承人的权益,并确保财产的安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I. 重申财产继承的法律基础财产继承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在我国,财产继承的相关法律主要包括《继承法》等。
根据《继承法》,继承人在合法范围内享有对亲属财产的继承权。
同时,这些法律条文也规定了一些限制和责任,以保护继承人的权益,并维护财产的安全。
II. 确定继承人身份及权益保障在亲属财产继承中,首要的问题是确定合法的继承人身份。
合法的继承人应当是根据法律规定的亲属关系,例如配偶、子女、父母等。
确保继承人身份的准确性,是保障其权益的重要前提。
为保障继承人的权益,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继承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并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各方的利益平等。
其次,继承人的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包括财产分配的公平性、遗产保全等方面。
此外,在涉及到较大财产或争议较多的继承案件中,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权益的平衡。
III. 继承财产的安全性保障在亲属财产继承中,继承财产的安全性同样重要。
继承人在获取财产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为保障财产的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保护。
首先,做好财产的登记和登记制度,确保财产的归属清晰明确。
这样可以排除财产的混淆或争议,进一步维护继承人的权益和财产的安全。
其次,在继承财产过程中,继承人应当履行遵纪守法的义务,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同时,相关的执法机构应当加强对财产继承的监管,确保继承财产的安全和保全。
IV. 持续完善继承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继承人的权益和财产的安全,我们还应当持续完善继承制度。
这可以包括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完善,以及对继承程序和规则的进一步明确。
此外,引入更加专业和独立的评估机构,对财产进行评估和辅助判断,有助于减少争议和提高继承的效率和公正性。
保障老年人的财产与继承权(四)
保障老年人的财产与继承权(四)
吴幼敏
【期刊名称】《晚霞》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十五、被继承人不仅仅留下遗产还留下债务怎么办继承遗产首先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被继承人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
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
【总页数】1页(P21)
【作者】吴幼敏
【作者单位】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农村女性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研究综述——以平度市为例 [J], 张珊珊;李红勋;
2.农村女性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研究综述--以平度市为例 [J], 张珊珊;李红勋
3.保障老年人的财产与继承权(三) [J], 吴幼敏
4.保障老年人的财产与继承权 [J], 吴幼敏
5.保障老年人的财产与继承权(二) [J], 吴幼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夫妻财产
夫妻财产,是有关夫妻财产的归属、管理、 收益、使用和处分,夫妻债务的清偿,夫妻家 庭生活等费用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 清算和分割,对外财产责任等的,是适用对象 范围相当广泛的一项重要的财产制度。
(一)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关系续存期间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 主要包括法定和约定两类,在夫妻一方婚后 死亡或者离婚后必须对共同财产进行认定, 以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益。
后麦女士以该26万元的补偿款重新购置 的房屋,亦属于个人财产形式的再次转变。
律师提醒:保留证据 显示财产形式转变过程
•
由于房屋价值大、增值快,在离婚纠纷中已
成为财产争议焦点。
•
对此,为能有效证明类似上述情况的房屋产
权情况,当事人应特别注意收集和保留有关购房款
的来源、银行存储、支取明细、购房合同中的各种
三、老年人财产权益保障
(一)老年人依法享有个人财产处分权 案例:农民向某64岁,早年丧妻,将二男一女抚养 成年,子女均在外工作成家。向老汉年老多病无人照料 时,邻居柳大嫂当作自己的亲爹一样关心照料,向老汉 七十多岁时,因柳大嫂儿子多,无房屋居住,向老汉有 四间房,未与子女商量决定将两间房屋赠送给柳大嫂, 并当着村上领导写了赠书、办理了房产权转移手续。子 女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子女认为这房子是父母的财产, 子女都有份。今后房子是子女的财产,父亲无权个人处 理,强行从柳大嫂家要回房产证。向老汉没办法只得到 乡司法所询问: 老年人是否依法有权处分个人财产?
项目四 老年人财产与继承权益保障
知识目标
1.掌握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各自范围 2.掌握遗产继承的方式 3.掌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能力目标
1.能够协助老年人保管和处理自己的财产 2.能够协助老年人分析继承关系 3.能够协助老年人订立遗嘱
任务一 老年人财产权益保障
个人财产购买婚后房:个人财产?共同财产?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物必须得到 另一方的同意
(1)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 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 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2)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 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应当平等协商,取 得一致意见。
(二)夫妻特有财产
即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指法律规定夫 妻一方对婚前财产或者婚后所得某些财产,由 夫或妻一方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的权 利和承担义务的财产,分法定特有和约定特有。
(1)物权的优先效力
1)当物权和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债 权。
2)先成立的物权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 3)限制物权优先于所有权
(2)物上பைடு நூலகம்求权
物权成立后,不管作为物权客体的物辗 转流传至何人之手,物的所有权人都可以依 法向物的占有人追及其所在、主张权利。
对于国家财产权,无论国家财产流传至 何人之手,都可以追及其所在、主张权利。
(3)物权法定主义
物权法定主义,是指为了保证交易安全, 维护经济秩序,任何一个国家对物权的种类、 内容、效力、公示方法都要采用法定主义的 办法。
2、债权
债权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 作为)而得到生活上的利益的权利;
债权与物权的差异在于其对人性(相对 性)、不具排他性(平等性)、债权的可移 转性不如物权。
第18条第3项规定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 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 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4)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 买的房屋。
法院认定:是麦大妈个人财产
虽然该套房屋系婚后购买,但用于购买此 房屋的全部款项源自麦大妈婚前的个人财产。
首先麦女士婚前的那套房屋,系房改房, 由麦女士在登记结婚前一年付清全部房款,属 麦女士的个人财产。
婚后,由该房屋拆迁所得款项26万余元, 系针对麦女士个人财产的货币补偿形式,亦属 于麦女士的个人财产;
2、约定共同财产
约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当事人通过 协议形式,对婚前、婚后财产的占有、管理、 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关 系终止时的财产清算等事项作出约定的一种 财产制度。
《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 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 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 引例:被告麦大妈于婚前从单位购置了一套房改房, 并付清所有房款,与原告黄老先生结婚后,该房屋面 临拆迁。麦大妈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相关的房屋 拆迁货币补偿协议书,其中载明:“……乙方(麦某) 自愿放弃被拆迁房屋产权和安置,由甲方(开发公司) 付给乙方人民币25万元进行货币补偿,终结产权, 不再安置……” 此后,麦大妈领取了拆迁该房屋的产权终结款项共 计26万余元,并将此款存入银行。为解决接下来的 住房问题,麦大妈用拆迁补偿款26万元在温江重新 购买了一套房屋,房屋产权证注明的产权人为麦大妈。 夫妻二人乔迁新居不久,黄老先生便以双方性格不合 为由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房产;麦大妈虽同意离婚 但认为该套房屋属于自己婚前财产,不应分割。
1、法定共同财产
法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前 或婚后未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或者约定无效 的情况下,直接适用法律规定的夫妻财产制 度。
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采取的是法定 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制度,并明确 规定,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才适用 法定财产制。
法定共同财产的范围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继承法》
单据等有效证据,以期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婚前财
产在婚后的形式转变过程。
一、财产权
(一)财产权的概念及特征 财产权,简称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 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财产权是人身权的对称,具有物质财富 的内容,一般可以货币进行计算。
(二)财产权的分类
1、物权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 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 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 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 和担保物权。
1、法定的夫妻一方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注:婚前财产不随 着婚后形式的演化而转变为共同财产: “万变不离其踪”)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 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 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约定的夫妻一方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