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赋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明清文学的名词解释先秦文学※上古神话:是指中国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它的产生主要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以及恶劣自然条件有关,其主要保存在出土资料和《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早期文献著作中,其内容丰富而复杂,包括着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这强烈反映出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以及先民的反抗精神,而其在文学上所运用的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以及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等文学表现手法,对于我国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颇大。
笙诗:是指小雅中的《南陔》、《白华》、《由庚》、《崇丘》、《由仪》。
这六篇诗歌皆有目无辞。
学界普遍认为,笙诗是《诗经》中有声无词的笙曲。
三家诗:三家诗是指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所出现的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但最后终因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在民间广泛流传,皆先后亡佚。
说明:古文与今文是因书写《诗经》字体以及版本的不同而形成的学派。
周族史诗:是指《诗经》中的《生民》(始祖后稷的审议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公刘率周人由邰迁徙到豳的历史)、《绵》(古公亶父率周族由豳迁徙到岐之周原的历史,并叙及文王的事)、《皇矣》(写太王、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大明》(叙王季娶大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牧野大战。
)等五篇诗歌作品。
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的乐调。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齐风等。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共74篇(大多为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篇目为东周时期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文学表现手法,其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京都赋
赋的后一部分渲染灵光殿的功能效应,王延寿笔 下的灵光殿确实通灵,由于它的存在,使得周围 不断出现各种吉祥事象:醴泉腾涌,甘露降临~~ (四)创作特色 ①王延寿擅长描写怪诞之物,《鲁灵光殿赋 》充分体现出他的这种审美崇尚。他对宫殿本体 特征所做的铺陈,对宫殿功能效应所做的渲染, 虽说总体上分置于两个板块之中,但它们有着内 在的联系,贯穿灵异怪诞之气,统一于尚奇尚怪 的审美风尚,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五章东汉辞赋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京都赋的缘起?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两者对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一京都赋的缘起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杜笃论都赋傅毅洛都赋反都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南都赋左思三都赋扬雄的蜀都赋虽未造成巨大影响但已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一节 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 • • • • 京都赋的缘起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两者对比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
过渡之后,赋从批判王莽乱政入笔,历叙光 武帝的丰功伟绩,汉明帝的贤德英明,接下来铺 写增建宫室、开发苑囿、春蒐(sōu)冬授、祈 天祀地、安抚诸邦、宴飨臣僚、修治礼仪、德被 四海等等,最后以帝王下明诏,昭节俭作结。作 者在这一系列铺写中,处处有意突出东都的一切 符合法度,不逾礼制,以与西都相对比,彰显自 己的创作意图。
在汉大赋中,极力铺张描绘的事物多是作者 要否定的东西,《两都赋》也是这样。作者极写 西都之繁华奢侈,目的在于树立一个批判的靶子 ,以为理论的根本。所以在西都宾尽情炫耀一番 之后,东都主人喟然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 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 而知始皇矣!恶睹大汉之云为乎?”在批判了西 都宾的浅陋之后,作者又借东都主人之口,盛赞 东都洛阳的文治武功和法度之美,这些构成了《 东都赋》的主体框架。
京都赋 汉代散体大赋描写都城的一种体裁
京都赋汉代散体大赋描写都城的一种体裁京都赋,汉代散体赋的一种体裁,出现在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的一段时间,以歌颂城市的风物建筑为主,常在铺排和夸张中展示城市的繁华富丽。
扬雄是最早写京都赋的作家,他歌颂成都的《蜀都赋》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东汉初,杜笃写出了第一篇描绘京都的《论都赋》,对京都的繁华描写引起一片哗然,使得京都赋正式流行起来。
此后,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皆为京都赋中的名篇。
一、京都赋的由来:作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视野同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引起朝野震动,成了牵动全社会的中心问题,也为文学家普遍关注。
杜笃《论都赋》是这些转变的重要标志,它把以往天子、王侯生活的题材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题材。
二、主要影响:在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中,较具特色的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两都赋》、《二京赋》、扬雄的《甘泉赋》都对宫殿的壮丽华美作了生动的描写,王延寿则在这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
王延寿少有异才,客游鲁,见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的灵光殿巍峨壮美,且经王莽之乱后,西京宫室多废坏,而此殿独存。
他既惊愕其崇高壮丽,又慨叹其历劫难而未毁,这成了作者艺术构思的精意所在。
对于宫殿雄伟的外观、豪华的殿内装饰、精巧的栋宇结构,无不进行细致的描写。
尤其是殿内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在延寿笔下栩栩如生。
这篇赋的成功,为延寿赢得了“辞赋英杰”的声誉。
三、代表作品:班固《两都赋》《两都赋》的上篇《西都赋》写长安,下篇《东都赋》写洛阳。
从文化、历史、制度等方面论证,前汉定都长安是不得以的权宜之计,而后汉以洛阳为都才真正体现了上古以来的帝王之道。
张衡写的《两京赋》,描写西汉首都长安和东汉首都洛阳的繁华景色。
都是以儒家学说为基本依据、以歌颂封建王朝为基本目的,比较长安与洛阳作为首都的优劣。
汉长安京都赋中的西域文献
哈 尔滨师 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 o u na r l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o f Ha r b i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2, 2 01 7
化精神 的大赋 ,京都赋 中集 中且直接写入汉 室之 西的浩瀚地 域 ,与 两汉 史传 文 学所述相 互辉映 ,指 引后 人 对西域文化进 一步研究。通过按 图索骥式 的搜 寻,数 量不 多的 西域 相关 文献 资料给我们 呈现 了两汉的 中外
文化 交 流 成 果 。 这 些 交 流 直 接 且 最 大限 度 地 扩 大双 方 文化 、历 史 、 思 想 等 形 而 上领 域 的 多 元 影 响 。
[ 关键词 ]京都赋 ;长安 ;西域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0 2 9 2( 2 0 1 7 )0 2— 0 1 0 9— 0 3
一
、
汉京 都赋 与西 域文化
二 、西域 相关 文献
两汉时期文学发展初露峥嵘,不仅有纷繁多姿的乐 1 . 萧统 《 昭明文选》所选 “ 京都赋”中关于长安城 府诗、文人诗, 还有体式恢宏、内容壮阔的两汉大赋。 的西域文献 古人以赋体为汉代文学的突出代 表,甚至梁代萧统作 班固 《 西都赋》 : “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神池灵 《 昭明文选》 , 将 “ 赋”列为文学第一大类。其中,“ 京 沼,往往而在。其中乃有九真之麟 ,大宛之马,黄支之 都赋”为此类之首 j ( 。 犀,条支之鸟。逾昆仑 , 越 巨海,殊方异类 ,至于三万
此句中 “ 张甲乙”意为设置甲、乙两个帷帐,传为 使人听懂;也指能够翻译西域诸国的多种语言。 汉武帝所造帷帐。一说西域游牧民族帐篷。 “ 跳丸剑之挥霍 , 走索上而相逢。 ” [ ] ‘ 嘲 ’ “ 戏车高植 , 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或以 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吞刃吐火,燕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秦汉文学(下)【圣才出品】
第5章东汉辞赋5.1 复习笔记一、班固、张衡的京都赋1.京都赋的缘起(1)自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受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变化的影响,作家创作意识发生转变,汉赋尽管在体制和手法上仍未脱前期模式和模拟之习,但在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方面却明显出现新的迹象和发展趋势,其鲜明标志之一便是京都赋的崛起。
(2)京都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其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
而后有东汉初杜笃的《论都赋》,傅毅的《洛都赋》《反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南都赋》,直至西晋左思的《三都赋》等,从而汇成京都赋创作这一潮流。
其中代表性的是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这两大赋作一先一后,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互相辉映。
2.《两都赋》(1)《两都赋》的创作背景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而非长安,这件事成为当时一大议论焦点,也引起了文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班固的《两都赋》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这篇赋奠定了班固在辞赋史上的地位,也确立了京都赋的创作格局,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2)《两都赋》的内容《两都赋》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实为上、下篇,作于汉明帝时期。
作品借“西都宾”和“东都主人”两个虚拟人物的对答结撰全篇。
(3)《两都赋》的艺术特点班固的《两都赋》在艺术上基本是取法司马相如和扬雄,但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
①突破了“劝百讽一”的结构模式。
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形成了“劝”与“讽”的均衡布局,虽然下篇中仍有不少劝的内容,但这劝的内容里已经融渗了作者严正的治国主张和政治见解,而非单纯的铺夸溢美。
②详略有致,繁简得当,层次分明,有力地凸显了创作主旨。
③空间方位调遣的别具匠心。
《两都赋》采用的是回环往复的笔法,第一次由外到内,然后又由内到外,第二次再由内到外,如此循环两次,完成全部铺陈。
整篇作品显得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3.《二京赋》(1)《二京赋》的创作张衡的《二京赋》是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而创作的。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五、六、七章 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剖析
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 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 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 《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 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 者的创作宗旨。 《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 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 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 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物描写。
《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 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 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 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 兴衰显社会变迁。 《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 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 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 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 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 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 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兰荣一何晚,严霜瘁 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质道所贵, 遭时用有嘉。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 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见志诗之二》)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 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 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 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 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传 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 以谨严取胜,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东汉辞赋
3
3、立意与宗旨: 《两都赋》的宗旨就在于批评旧的京都意识,确立 新的京都观。作品的立意在《东都赋》卷末表述得 很充分。他指出,主张迁都长安的人“颇识旧典, 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他们明于知古而昧于察今,他们孤立地、片面地强 调城池、宫廷建设的品物之美,而不知礼乐文明建 设对于京都的重要性。他以充分体现出礼乐文明的 新的京都观,扬弃“西都宾”所代表的京 都意识, 这就是序言中所说的“折以今之法度”。而这,正 是《两都赋》宗旨的 集中体现。
1
二、京都赋的兴起
(一)班固《两都赋》
1、原委和宗旨: 《两都赋》前有序,说明作赋原委和宗旨:一方 面则是“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 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另一方面则是“西 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于是,他作 《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 度”。这说明他作比赋的背景同杜笃是一致的, 只是两人的观点、感受正相反。他把西都、东都 的选择,人们感受、主张的差异,归结为法度的 不同,从而赋予 作品以较强的理性色彩。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 不成 精心整理●▂●持续更新 4
4、艺术特色: 《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 和扬雄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 互对比的 结构,主客问答的过渡形式,划分畛域、逐 次铺叙的展开过程等,然而,他的创新也很 突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 不成 精心整理●▂●持续更新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 不成 精心整理●▂●持续更新 7
(四)杜笃《论都赋》 杜笃作《论都赋》,假主客问答以论都洛只是权宜 之计,唯长安乃是“帝王渊囿,而守国之利器”, 主张返都长安。在这篇赋中,传统的铺陈手法和讽 谕的宗旨都体现于对新的题材、新的对象的描摹中。 他历数汉王朝自高祖至平帝传十一世的发展变化, 指出,“德衰而复盈,道微而复章,皆莫能迁于雍 州而背于咸阳”,以此证明长安为王气之所在。作 者又从几个方面夸张地描写了西都王气的表现,最 后归结为“利器不可久虚,而国家亦不忘乎西都”。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它把以往天 子、王侯生活的题材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的重大 问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具有更广泛的社 会基础。 8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
第六讲 东汉辞赋
《东》表现安处先生对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在 对东都城构筑、宫殿建设的描绘中,在对朝会、 郊祀、祭庙、亲农等上层的盛典礼会的陈述间, 使人感受到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修饬礼教,奢未 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 作者务求在作品的体制、规模方面超越前贤, 在铺陈过程中面面俱到,而不追求素材的代表性 与典型意义。尽管如此,《二京赋》以规模宏大 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紧随班固之后,推动了以 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3.王延寿和《鲁灵光殿赋》。“瑰颖独标”、 “善图物写貌”,是一篇专写宫殿的壮丽华美赋 作。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王延寿少有异才, 客游鲁,见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的灵光殿巍峨壮 美,且经王莽之乱后,西京宫室多废坏,而此殿 独存。他既惊愕其崇高壮丽,又慨叹其历劫难而 未毁,这成了作者艺术构思的精意所在。对于宫 殿雄伟的外观、豪华的殿内装饰、精巧的栋宇结 构,无不进行细致的描写。尤其是殿内精美绝伦 的雕刻、绘画,在延寿笔下栩栩如生。这篇赋的 成功,为延寿赢得了“辞赋英杰”的声誉。
1、述志赋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转变的又一新发展。所谓 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 志的作品。 早期有冯衍《显志赋》、 班固《幽通赋》、张衡《思 玄赋》等皆以骚体,推动了抒情小赋的勃兴 2、张衡和抒情小赋: 张衡 (78 -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 人,少善属文,精五经六艺,安、顺帝时,任郎中、太 史令、侍中等职,晚年任河间王刘政相,后拜尚书,享 年62岁。集科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创制浑天仪和候风 地动仪,文学上,以辞赋与马、扬、班齐名。
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汉代赋风的转变。此赋篇幅 短小,语言清新自然。 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心情浑 然一体。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 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 乐趣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 体赋。 无论从张衡的全部创作看,还是从汉赋的发展 过程看,《归田赋》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赵壹《刺世疾邪赋》: 社会现实“舐痔结驷,正色徒 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他竟然表示:“宁 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由刺 世至于发绝决的程度。此赋在抒发自己感情时直率猛 烈,痛快 淋漓,对时政揭露批判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 前的,有似一篇笔锋犀利的讨伐檄文。 在体制上活泼 自由,不循常规,篇幅短小,语言刚劲朴素,是早期 抒情小赋的名篇。
张衡《二京赋》与班固《两都赋》展示了京都赋怎样的面貌?《二京赋》拟《两都赋》的用心说明了什么?
张衡《二京赋》与班固《两都赋》展示了京都赋怎样的面貌?《二京赋》拟《两都赋》的用心说明了什么?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两都赋》是两篇典型的京都赋作品,展示了京都赋的一些特点和面貌。
同时,《二京赋》拟《两都赋》的用心也提供了一些信息。
1.京都赋的面貌:京都赋是古代中国文学中一种特殊的赋体文学形式,以叙述作者游历都城的景物、人物和历史背景为主要内容。
它注重季节、建筑、人物形象描写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以语言优美、辞章华丽为特点。
2.《二京赋》与《两都赋》的特点:《二京赋》是张衡的作品,以描绘长安和洛阳两个古代中国的京都城市为主题。
它以详实而精细的描写展示两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建筑景观、历史人物和文化底蕴,表现了都市繁荣、人物风采和历史沧桑。
而班固的《两都赋》则以洛阳和长安两个城市为题材,描绘了两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社会繁荣。
它深入描绘了两个城市的特色风貌,以及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政治文化的兴盛。
3.《二京赋》拟《两都赋》的用心:张衡的《二京赋》在创作时有意借鉴了班固的《两都赋》。
这体现了张衡对于班固作品的敬重和借鉴的态度。
通过拟《两都赋》,张衡表达了对于京都赋这一文学形式的认同和对班固作品的肯定。
同时,这也体现了张衡对于长安和洛阳的情感,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热爱。
总的来说,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展示了京都赋的特点和面貌。
它们通过对都市景物、人物和历史的描写,展示了古代京都城市的繁华景观和丰富文化。
同时,《二京赋》拟《两都赋》体现了张衡对于京都赋文学形式的认同和对班固作品的敬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长安和洛阳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化历史的热爱。
名词解释(秦汉文学)
汉赋汉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散韵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
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七言。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综合性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赋体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赋体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赋体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赋体的两篇力作。
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了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七体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
西汉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复,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
自此以后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模拟。
乐府乐府的含义是演变的。
在汉代,所谓乐府是指乐府机关,乐是音乐,府是官府,这是他原是的含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乐府便有一种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六朝人的着眼主要是在音乐上,显然是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
至唐,已经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皮日休的《正乐府》等,都不入乐,但都称之为乐府。
于是乐府又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挖苦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是单从乐府入乐来说的。
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汉代京都赋天文类名物探析
2018年第1期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12018汉代京都赋天文类名物探析赵金平(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㊀550025)㊀㊀摘㊀要:汉代京都赋名物品类繁盛,其中对天文类名物有极多地铺写,且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㊂其星宿类名物及其铺写与都城选址㊁宫室建筑和军事游猎等紧密结合,其气象类名物瑰伟富丽,驳杂万象,或异名同物,或多物一属,或形似实异,如此广博宏丽的辞藻,描绘和营造了瑰丽奇特的梦幻景观㊂汉代京都赋中天文类名物的铺写,宣扬了帝王顺天行事的懿德,彰显了帝王的权威,反映了汉代天文学在政治军事㊁建筑设计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影响,亦可窥见汉人的天文观念㊁心理崇尚以及知识结构等㊂关键词:汉代;京都赋;天文;名物中图分类号:I206 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603(2018)01⁃0111⁃09收稿日期:2017-10-02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6QNZ4)㊂作者简介:赵金平,男,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两汉魏晋南北朝赋学㊂①㊀唐代马总的‘意林“据‘初学记“引王充‘论衡“语,见‘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198页㊂②㊀如曹胜高主编的‘汉赋与汉代文明 汉赋与两汉史料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对汉赋中的多类名物皆有考释,但是未涉及天文类名物㊂此外,还有对汉赋中个别或部分名物的考证,如郗文倩‘张衡 西京赋⓪ 鱼龙蔓延 发覆“(‘文学遗产“2012年第6期)㊁蒋晓光‘月令之学与 西京赋⓪的论述“(‘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㊁刘莎莎‘简论 西京赋⓪中的百戏乐舞“(‘音乐探索“2004年第2期)等,其中涉及天文类名物研究的,如薛丽芳‘汉赋天文元素研究 兼论其与汉代思想政治之关系“(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7月)等,亦多集中于文学史意义的阐发㊂㊀㊀ 天文 ,见‘周易㊃系辞上“: 仰以观于天文 ,孔颖达疏: 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㊂ [1]266又王充‘论衡“: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 ①,‘淮南子㊃天文训“中高诱释 天文 为 文者,象也㊂ [2]165将天文释为天象㊂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认为 天象 : 一类是关于日月星辰的现象,即星象;一类是地球大气层内所发生的现象,即气象㊂ [3]3故本文以 天文 来统摄汉代京都赋中的星象类和气象类名物㊂中国古代名物研究是随着名物训诂的产生而出现的,且成果丰硕㊂而辞赋研究多集中于文学史意义的考察和观照,对以名物铺陈著称的辞赋中的名物研究却不多②,且汉代天文学 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 [4]1765加之占星学和谶纬之学等的发达,使辞赋中天文类名物的内涵更加丰富㊂故本文以名物考释为中心,对汉代京都赋中的天文类名物进行探析,发掘其深刻的文化意蕴㊂一㊁ 五星聚东井 与定都长安东汉前期集中出现了以京都为题材的赋体创作,自杜笃‘论都赋“主张迁都长安后,便有班固的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都赋“㊁傅毅的‘洛都赋“和‘反都赋“为洛都辩护,形成了迁都与反迁都观点的对峙,而在述及选址定都长安时,皆述及 五星聚东井 这种罕见的天象㊂据‘史记㊃高祖本纪“载: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 [5]381,汉高祖刘邦本欲定都洛阳,在刘敬及张良等的劝说下才定都长安㊂在汉代京都赋中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如杜笃‘论都赋“(并奏及序): 大汉开基,高祖有勋,斩白蛇,屯黑云,聚五星于东井,提干将而呵暴秦㊂ [6]81班固‘西都赋“: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寔惟作京㊂ [7]5张衡‘西京赋“: 自我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于东井㊂ [8]25可知 五星聚于东井 这类特殊的天文现象,是高祖定都长安和天命所归的征兆,在选址定都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㊂ 纬 ,‘周礼㊃春官㊃大宗伯“: 以实柴祀日㊁月㊁星㊁辰 ,郑玄注: 星谓五纬,辰谓日月 ,贾公彦疏: 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㊂言纬者,二十八宿随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㊂ [9]451-453又‘史记㊃天官书“: 水㊁火㊁金㊁木㊁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 ,张守节正义: 言水㊁火㊁金㊁木㊁土五星佐天行德也㊂ [5]1350可知 五纬 指土㊁木㊁火㊁金㊁水五个行星,且辅助上天行大道㊂ 东井 ,即井宿,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因井宿八星形似 井 字,又在参宿之东,故称东井,其分野为秦,属雍州㊂同时,在史书中关于汉初 五星聚于东井 的记载,如‘史记㊃天官书“: 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㊂ [5]1348‘史记㊃张耳列传“: 甘公曰: 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㊂东井者,秦分也㊂先至必霸㊂楚虽强,后必属汉㊂ 故耳走汉㊂ [5]2581‘汉书㊃天文志“: 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历推之,从岁星也㊂此高皇帝受命之符也㊂故客谓张耳曰: 东(井)秦地,汉王入秦,五星从岁星聚,当以义取天下㊂ [4]1301史书中更是用 五星聚东井 这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来昭示天下的归属和兴亡㊂此类星象学,亦称作占星术,即以日月星辰位置的变化来预言人世间的各种事情,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事存在某种因果或者非偶然性的关系,这也属于 天人感应 和 天人合一 的范畴㊂然而汉初五星是否真的聚于东井呢,宋代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认为: 汉十月,五星聚东井,金㊁水尝附日不远;而十月,日在箕㊁尾,此浩所以疑其妄㊂以余度之,十月为正,盖十月乃今之八月尔㊂八月而得七月节,而日犹在翼㊁轸间,则金㊁水聚于井亦不甚远㊂方是时,沛公未得天下,甘㊁石何意谄之? [10]65质疑其真实性㊂今人依据历史文献和现代科技,证明了其发生的可能性,但确认汉初元年十月并未出现此天象,如刘金沂在‘历史上的五星连珠“一文中认同北魏高允和崔浩的观点,认为五星聚东井应当发生在七月份,而汉初元年十月的五星聚东井,是为了 符合占星术的需要 ,[11]508又张培瑜在‘五星合聚与历史记载“一文中认为汉初出现过 五星聚东井 的天象, 但既不是汉元年十月㊁其前三月,也不是汉元年七月,而是汉二年三月㊂ 汉元年十月之说乃后人附会之说㊂[12]103-104而史家和赋家对此类现象的热衷,无论是出于政治宣扬的需要,还是后世的附会之说,都反映了汉代 天人合一 思想和占星术㊁谶纬之学在政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汉代人们的天文学知识并非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杂糅了很多其他思想和内涵的综合体㊂二㊁ 众星之环极 与宫室建筑西汉都城的设计遵循了 象天设都 的观念,而宫室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更是宇宙的映射和天象的缩影㊂据‘三辅黄图㊃汉长安故城“载,长安 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㊂ [13]64又班固‘白虎通义㊃辟雍“载: 布政之宫,在国之阳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宫法九州 [14]265-266整个都城的设计遵循了 象天设都 的理念,宫室的建筑设计和布局亦是如此㊂在汉代京都赋中铺写宫室布局及建筑景观,亦遵循着 象天设都 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众星之环极 的天象模拟㊂如班固‘西都赋“: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㊂据坤灵之赵金平:汉代京都赋天文类名物探析正位,仿太紫之圆方㊂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 [7]10, 太紫 ,指太微垣和紫微垣,属三垣(三元)①之上垣和中垣,宋王应麟‘小学绀珠㊃天道“: 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㊂ [15]4 太微 ,亦曰 大微 ,‘史记㊃天官书“: 太微,三光之廷㊂匡卫十二星,藩臣: 门内六星,诸侯㊂其内五星,五帝坐㊂ 司马贞索引宋均云: 太微,天帝南宫也㊂三光,日㊁月㊁五星也㊂ 张守节正义曰: 太微宫垣十星,在翼㊁轸地,天子之宫庭,五帝之座,十二诸侯之府也㊂ [5]1299又‘通志㊃天文略“: 太微垣十星,在翼㊁轸北㊂ [16]535太微垣属三垣之上垣,位于北斗之南,翼㊁轸之北,以五帝座为中心,是天帝居所㊂ 紫微垣 又称中垣㊁紫微或紫微宫,是三垣之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据‘宋史㊃天文志“: 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㊂ [17]973可知,其位于北斗之北,象征辅佐护卫㊂又‘晋书㊃天文志上“: 紫宫垣十五星 一曰紫微,天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㊂ [18]290李善注‘西都赋“引‘七略“曰: 王者师天地,体天而行㊂是以明堂之制,内有太室,象紫微宫;南出明堂,象太微㊂ 又引‘春秋元命苞“曰: 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㊂言天神图法,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㊂ [19]11可知,西都的宫室建筑,体制取象于天地,建构取法于阴阳,模仿太微垣和紫微垣的方与圆,来显示王权的天授和尊贵,帝王自命为天帝的化身而居于天子之位㊂宫室的整体布局是 焕若列宿,紫宫是环㊂ [7]10即未央宫居于中央,其他离宫别苑㊁崇台宏馆象群星般环绕在四方㊂又‘西京赋“: 正紫宫于未央,表峣阙于阊阖㊂ [8]27 若夫长年神仙,宣室玉堂,麒麟朱鸟,龙兴含章,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辉煌㊂ [8]31 紫宫 ,即紫微宫,前文已述㊂ 阊阖 ,指天门,‘宋史㊃天文志二“: (紫微垣)两蕃正南开如门,曰阊阖㊂ [17]974其位于紫微东蕃左枢星与西蕃右枢星之间的天区㊂ 极 即北极星也,居于紫微宫中,‘晋书㊃天文志上“: 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㊂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㊂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㊂ [18]289据‘三辅黄图“载: 未央宫有宣室㊁麒麟㊁金华㊁承明㊁武台㊁钩弋等殿㊂又有殿阁三十有二,有寿成㊁万岁㊁广明㊁椒房㊁清凉㊁永延㊁玉堂㊁寿女㊁平就㊁宣德㊁东明㊁飞羽㊁凤凰㊁通光㊁曲台㊁白虎等殿㊂ [13]117可知,未央宫周围有诸多宫殿,故以北极星比拟 未央宫 ,以群星喻其他诸殿,所谓 众星之环极 是也㊂除了 象天设都 的天象模拟因素,还有萧何所谓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13]22的君王权威的宣扬㊂另外,如傅毅‘洛都赋“摹写京都洛阳布局及宫殿体制, 分画经纬,开正途轨,序立庙祧,面朝后市㊂叹息起氛雾,奋袂生风雨㊂览正殿之体制,承日月之皓精㊂骋流星于突陋,追归雁于轩軨㊂ [6]128亦是映射天象㊂又‘西京赋“写建章宫:圜阙竦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㊂ 阊阖之内,别风嶕峣㊂ 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㊂ 累层构而遂隮,望北辰而高兴㊂消氛埃于中宸,集重阳之清瀓㊂瞰宛虹之长髟者,察云师之所凭㊂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㊂ 流景内照,引曜日月㊂ [8]40赋家运用天文类名物 天 ㊁ 阊阖 ㊁ 云雾 ㊁ 北辰 ㊁ 氛埃 ㊁ 中宸 ㊁ 重阳 ㊁ 宛虹 ㊁ 云师 ㊁ 瑶光 ㊁ 玉绳 ㊁ 流景 ㊁ 日月 ,夸饰了建章宫的雄壮富丽㊂ 阊阖 即天门,前文已述㊂ 北辰 即北极星,‘论语㊃为政“: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㊂ 刘宝楠正义曰: 此本之‘尔雅㊃释天“: 北极谓之北辰 ,郭璞曰: 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㊂ 然则极,中也;辰,时也㊂以其居天之中,故曰北极;以正四时,故曰北辰㊂ [20]14‘汉书㊃天文志“曰: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㊂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㊂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㊂皆曰紫宫㊂ 北斗七星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㊂ [4]1274可见 北辰 亦是众星拱之,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且与楼台相辉映,极言其高㊂李善注引‘春秋运斗枢“曰: 北斗七星,第七曰瑶光㊂ 又注引‘春秋元命苞“曰: 玉衡北两星为玉绳㊂ [19]58瑶光,北斗第七星,位于斗柄末端,古以为祥瑞之兆㊂玉绳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属紫微垣㊂以天帝居住的太微宫为模式来布局宫室,北辰居天之中,建章宫居天下之中,显示了权威和富丽㊂建章宫,宫阙直挺参天,屋脊如凤之展翼,门阙直达云雾,楼台高筑与北辰相辉映,消散了尘埃,集结了重阳之气,可鸟瞰宛虹㊁云师,可仰望瑶光与玉绳,运用天象营造了虚幻缥缈的壮丽景观,而京都赋多用天象来摹写建筑物,如‘西都赋“: 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㊂ [7]14楼顶升入天际,越过了空中的云雨,栋梁上萦绕着彩虹㊂‘西都赋“: 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云表,似无依而洋洋㊂ [7]14推开高楼之门眺望,似游于云天之外,空虚缥缈㊂赋家运用天象和气象类名物描摹了令读者 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①的壮丽景观㊂帝王的后宫亦是按照天象布局,对应天上紫微宫中的钩陈星,‘西都赋“ 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㊂ [7]13‘西京赋“: 于是钩陈之外,阁道穹隆,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乎桂宫㊂ [8]34李善注引服虔‘甘泉赋注“曰: 紫宫外营,勾陈星也㊂然王者亦法之㊂ [19]15又‘晋书㊃天文志上“: 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㊂ 钩陈,后宫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㊂ [18]289钩陈星,在紫微垣内,常用来指代后宫,帝王常居之所,展现了汉人追求阴阳对应的哲学思想,苞括宇宙的魄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㊂池的设计亦以天象为参照,如‘西都赋“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㊂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㊂ [7]19又‘西京赋“ 迺有昆明灵沼,黑水玄沚㊂ 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㊂ [8]59 昆明之池 ,‘汉书㊃武帝纪“载武帝元狩三年(前120) 減陇西㊁北地㊁上郡戍卒半㊂发谪吏穿昆明池㊂ 臣瓒引‘西南夷传“: 有越嶲㊁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㊂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㊂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㊂ [4]177 牵牛 ,属牛宿,共三星,在天河东; 织女 ,属牛宿,共三星,在天河西,与牵牛星相对㊂‘汉书㊃天文志“: 南斗为庙,其北建星㊂建星者,旗也㊂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㊂河鼓大星,上将;左,左将;右,右将㊂婺女,其北织女㊂织女,天女孙也㊂ [4]1280牵牛星和织女星隔银河相对,距离遥远㊂据‘三辅黄图“引‘关辅古语“云: 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㊁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㊂ [13]254昆明池是天河的缩影,牵牛㊁织女石像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映射,谓池之广阔巨大,展现了汉代人们崇尚光大,喜巨丽之美㊂三㊁ 天行星陈 与军事游猎汉代京都赋在铺写君王或武将征伐时,皆用天象星宿及其运行来叙写,如杜笃‘论都赋“赞汉高祖 奋彗光,埽项军 [6]81,又谓霍去病㊁卫青军队 军如流星 [6]82,皆是用天象来比拟军事㊂ 彗 ,指彗星, 彗光 ,即彗星之光㊂古人认为彗星象征着除旧布新,故将刘邦击败项羽军,建立大汉基业,认为是上天的协助㊂ 流星 ,亦称 飞星 ,‘晋书㊃天文志“曰: 流星,天使也㊂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飞㊂ [18]328用流星的行驰如飞来比拟行军之速㊂而汉代京都赋中对光武帝刘秀征伐叛乱㊁平定天下铺写颇多,如杜笃‘论都赋“写光武帝平乱 要龙渊,首镆铘,命腾太白,亲发狼㊁弧㊂南禽公孙,北背强胡,西平陇㊁冀,东据洛都㊂ [6]84 太白 ,即金星,亦作 大白 ㊂‘尔雅㊃释天“: 明星谓之启明㊂ 郭璞注曰: 太白星也㊂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㊂ [21]176唐代李白‘胡无人“诗曰: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㊂ [22]213可知太白星主杀伐㊂ 狼 ,亦称 狼星 ㊁ 天狼 或 封狼 ,星宿名,属井宿,‘楚辞㊃九歌㊃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赵金平:汉代京都赋天文类名物探析狼 ,王逸注: 天狼,星名,以喻贪残㊂日为王者,王者受命,必诛贪残,故曰举长矢,射天狼,言君当诛恶也㊂ [23]75‘宋史㊃天文志四“: 狼一星,在东井东南㊂狼为野将,主侵掠㊂ [18]306 弧 ,亦称 弧矢 ㊁ 天宫 ,属井宿,‘史记㊃天官书“: 其东有大星曰狼㊂狼角变色,多盗贼㊂下有四星曰弧,直狼㊂ 张守节正义: 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㊂以伐叛怀远,又主备盗贼之知奸邪者㊂ [5]1306-1308弧星,共九星,在狼星东南,八星形如弓,外一星象矢,主伐叛乱㊂太白星㊁狼星和弧星皆主杀伐,而光武帝可以命令太白星奔驰,发动狼㊁弧二星进攻,谓光武帝平乱是符合天意的,亦刻画出了其英勇神武之貌㊂又‘东京赋“: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㊂授钺四七,共工是除㊂欃枪旬始,群凶靡余㊂ [8]107 钺 ,亦作 戉 ,‘史记㊃天官书“: 东井为水事㊂其西曲星曰钺㊂ [5]1302‘汉书㊃天文志“: 东井西曲星曰戉㊂ [4]1277‘晋书㊃天文志上“: 钺一星,附井之前,主伺淫奢而斩之㊂ [18]303 四七 即二十八宿,四乘七得二十八,故称㊂‘后汉书㊃刘瑜传“: 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耀,关之盛衰者也㊂ 李贤注: 四七,二十八宿也㊂诸侯为天子守四方,犹天之有二十八宿㊂‘汉官仪“曰: 天子建侯,上法四七 也㊂ [24]1855 欃枪 ,彗星之别称,‘尔雅㊃释天“: 彗星为欃枪 [21]176,古人认为彗星预示重大灾难的降临㊂ 旬始 ,主凶,‘史记㊃天官书“: 旬始,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㊂其怒,青黑,象伏鼈㊂ [5]1336‘晋书㊃天文志中“: 妖星 十五旬始㊂ 又 黄彗分为旬始,为立主之题,主乱,主招横㊂见则臣乱兵作,诸侯虐㊂ 可知二者象征叛乱势力㊂此处赞光武帝讨伐叛乱,授武力于二十八将,将恶人灾星扫荡歼灭㊂崔骃‘反都赋“亦写光武帝平定天下, 上贯紫宫,徘徊天阙㊂握狼狐,蹈参伐㊂陶以乾坤,始分日月㊂ [6]163 紫宫 即紫微宫,位于三垣之中垣,北斗之北,前文已述㊂ 天阙 ,‘开元占经“引‘北官候“曰: 南斗一名天府天关,一名天机,一名天同,天子旗也㊂ [25]619又‘晋书㊃天文志上“: 南斗六星,天庙也 又主兵,一曰天机㊂ [18]301 狼狐 即 狼弧 ,指狼星和弧星,主伐叛和侵略,前文已述㊂ 参伐 ,亦作 参罚 ,指参宿及伐星,合称为 参十星 ,‘晋书㊃天文志上“: 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钺,主斩刈㊂ [18]302以天象来说明光武帝平定祸乱是贯彻上天的旨意,且有上天的协助,终使海内清晏,阴阳协和㊂除了在军事征战中用天象来宣示合乎天道,显示威力,颂扬君王的英明神武外,在天子游猎中,亦以天象来彰显天子游猎的气势和皇家风度,如班固‘东都赋“: 山灵护野,属御方神,雨师泛洒,风伯清尘㊂千乘雷动,万骑纷纭㊂元戎竟野,戈鋋彗云㊂羽旄扫霓,旌旗拂天㊂焱焱炎炎,扬光飞文㊂吐爓生风㊂欱野歕山㊂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㊂ [7]25 雨师 ,即毕宿,‘淮南子㊃原道训“: 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㊂ 高诱注: 雨师,毕星也㊂‘诗“云: 月丽于毕,俾滂沱矣㊂ 风伯,箕星㊂ [2]19又蔡邕‘独断“卷上: 风伯神,箕星也㊂其象在天,能兴风㊂ [26]10天子狩猎既有各方神仙的护佑,亦有天象星宿的协助㊂用 雷 ㊁ 彗 ㊁ 霓 ㊁ 天 四个天象写兵车㊁长矛㊁羽旄㊁旌旗构成的壮观景象;又用 火焰 ㊁ 长风 来摹写刀枪耀天㊁车马疾驰的动人心魄,暗淡了 日月 ,撼动了丘陵㊂再如‘西京赋“: 天子乃驾彫轸,六骏駮㊂ 建玄弋,树招摇㊂ 弧旌枉矢,虹旃蜺旄㊂华盖承辰,天毕前驱㊂ 陈虎旅于飞廉,正垒壁乎上兰㊂ [8]63 玄弋 ㊁ 招摇 ,见‘史记㊃天官书“: 北斗七星 杓携龙角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㊂ 裴骃集解 一内为矛,招摇 ,引孟康曰: 近北斗者招摇,招摇为天矛㊂ 晋灼曰: 梗河三星,天矛㊁锋㊁招摇,一星耳㊂ 又 玄弋 ,裴氏集解 一外为盾,天锋 ,引晋灼曰: 外,远北斗也㊂在招摇南,一名玄戈㊂ [5]1291-1295薛综曰: 玄弋,北斗第八星名,为矛头,主胡兵㊂招摇,第九星名,为盾㊂今卤簿中画之于旗,建树之以前驱㊂ 李善注曰: ‘礼记“曰: 招摇在上,急缮其怒㊂ 郑玄曰: 缮读曰劲㊂画招摇星于其上,以起军坚劲,军之威怒,象天帝也㊂ [19]67可知,二星主兵,常绘此二星于旌旗上,象征天帝,持之为君王车驾的前驱㊂ 弧 ㊁ 矢 ,指弧九星,主征伐; 虹 ㊁ 霓 ,皆指彩虹,后文详述㊂绘有弧星引箭的旌旗,象征上天的征战,而绣有彩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虹的旃旗和旄尾,显示了旌旗的华丽㊂ 华盖 ,星名,‘宋史㊃天文志二“: 华盖七星①,杠九星如盖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坐也,在紫微宫临勾陈之上㊂ [17]979薛综曰: 华盖星覆北斗,王者法而作之㊂ [19]68崔豹‘古今注“: 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㊂ [27]3 辰 ,指北极星㊂此谓君王车驾的华盖承接着北极星㊂ 天毕 ,亦称 毕宿 ,‘诗㊃小雅㊃大东“: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㊂ 朱熹集传: 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㊂ [28]148‘宋史㊃天文志四“: 毕宿八星,主边兵弋猎㊂ [17]1041天毕星,形如捕兔之网,绘于旌旗上,亦载于前驱之车驾上㊂ 垒壁 ,张震泽校注 星名㊂垒壁十二星横列在营室南,天军之垣壁㊂此谓法天以列阵㊂ [8]66天子游猎,绘有各类象征意义星宿的旌旗,模拟星宿的车驾以及如行星运行般的战车和军队,显扬了天子游猎讲武事的宏大场面和气势㊂此外,如傅毅‘洛都赋“亦写天子游猎: 扌监三辰之旗斿㊂ 千乘雷骇,万骑星铺㊂ [6]129 三辰 ,指日㊁月㊁星,‘左传㊃桓公二年“: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㊂ 杜预注: 三辰,日㊁月㊁星也㊂画于旂旗,象天之明㊂ [29]148绘有日㊁月㊁星的旌旗,以及战车如雷般的轰鸣,军队如天上的行星般排列,亦见天子田猎时的宏大气势㊂天子的出巡亦是顺应天象的运行,如杜笃‘论都赋“写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八年(42年),巡视西京时, 推天时,顺斗极,排阊阖,入函谷 [6]80㊂ 斗极 指北斗星和北极星, 阊阖 指天门㊂言光武帝巡游西京是顺应斗建星和北极星的运转而行,是合乎天象的㊂‘东京赋“写天子乘舆至辟雍学宫: 于是皇舆夙驾,差車于东阶,以须消启明,扫朝霞,登天光于扶桑㊂天子乃抚玉辂,时乘六龙㊂ 大丙弭节,风后陪乘㊂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㊂ [8]136-137 启明 ,即金星,‘尔雅㊃释天“: 明星谓之启明㊂ 郭璞注: 太白星也㊂ [21]176‘诗㊃小雅㊃大东“: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㊂ 毛传: 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㊂ [30]788 朝霞 ,日出时映照之云霞,‘楚辞㊃远游“: 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注: 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㊂ [23]166 天光 ,太阳升起时的光芒㊂可知天子乘舆出行的时间是启明星消失,朝霞消散,太阳升起之时㊂ 摄提 ,属亢宿,有六星,‘史记㊃天官书“: 其(大角)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摄提㊂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 摄提格 ㊂ 司马贞索引‘春秋元命苞“曰: 摄提之为言提携也㊂言提斗携角以接于下也㊂ [5]1297 衡 ,亦称 玉衡 ,北斗第五星,‘文选㊃ 古诗十九首㊃明月皎夜光⓪“: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㊂ 李善注引‘春秋运斗枢“: 北斗七星,第五曰玉衡㊂ [19]1346 摄提运衡 是指摄提六星随着北斗第五星玉衡运转,以此来比拟黄帝臣子风后陪天子乘车,仙人大丙驾车行进,实指天子与后妃及群臣乘舆出游㊂四㊁广博宏丽的自然气象‘文心雕龙㊃诠赋“: 丽词雅义,符采相生,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㊂ [31]136指出汉赋以华丽为美的特质㊂鲁迅评司马相如赋曰: 盖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词 广博宏丽,卓然汉代 [32]28-29,认为其赋以巨丽富瞻取胜一代㊂而汉人亦认同文章追求辞采的富丽,如‘汉书㊃扬雄传“谓扬雄: 极丽靡之辞,闳侈钜衍 [4]3575,‘论衡㊃定贤篇“言长卿㊁子云: 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 [33]1117等,汉代京都赋天文类名物展现了此种特质,即自然气象类名物以其异名同物㊁多物一属㊁形似实异等展现了汉赋的广博宏丽㊂一是异名同物,如 天 ㊁ 大帝 ㊁ 中辰 ㊁ 重阳 ㊁ 天庭 ㊁ 云表 ㊁ 上帝 ㊁ 乾 ㊁ 皇上 ㊁ 上玄 ,都是对 天 或 天空 的称谓㊂ 天 ,‘说文㊃一部“: 天,颠也,至高无上㊂从一大㊂ [34]7 大帝 ,见‘西京赋“: 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 [8]22㊂薛综注: 大帝,天也㊂ 天 有大的意思,孔颖达疏①一说九星,‘晋书㊃天文志上“: 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㊂盖下九星曰杠,盖之柄也㊂ 见唐房玄龄等撰‘晋书㊃天文志上“卷十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89页㊂。
论唐代以前都邑赋的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
论唐代以前都邑赋的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作者:刘雨婷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05期摘要:都邑赋是古代赋体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城市及其建筑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论述了都邑赋分类的由来及其收录范围,并对唐代以前都邑赋的历代创作、现存篇目及其所赋城市,以及赋文的表现内容与价值和资料的可靠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赋;古代城市;建筑;文献;唐代以前中图分类号:TU-0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8)05—0033—0008一、都邑赋的由来与收录范围都邑赋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的传统题材,也是赋文编辑的重要类别。
从建筑史的角度而言,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都邑赋创作——西汉扬雄的《蜀都赋》并不专注于对城市本身的描述,而是充满对乡邦故里的热爱与怀念之情的作品,那么以东汉初年杜笃的《论都赋》为始大量出现的论都之作,则无疑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文学对于城市,首先是京都选址及其建设的关注,被最早对赋进行讨论的文艺理论著作南齐刘勰的《文心雕龙》列在“京殿苑猎”大赋题材之首。
京即京都,刘勰以后,萧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昭明文选》即以“京都赋”为分类收录了这类题材中的代表性作品: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南都赋》和左思的《三都赋》,并析《两都赋》为《西都赋(并序)》、《东都赋》,《二京赋》为《西京赋》、《东京赋》,《三都赋》则并序析为四篇:《三都赋序》和《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明显带有从单体城市的角度收录赋文的特点。
京都赋,顾名思义就是以历代都城为描写和论述对象的作品,但后来又产生了一些以一般城市和关隘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故宋人李昉《文苑英华》收赋又在“京都”外增设“邑居”一类,并把以桥、堤、市等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也收入其中。
都邑赋的分类始见清陈元龙编纂的《历代赋汇》,作为我国古代收赋最多的赋总集,以其收赋情况来看,“都邑”的命名盖合“京都”、“邑居”二类而言,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这一类别的题材收录范围。
京都赋(北京赋,冷为峰著)
京都赋(北京赋)(冷为峰著)按:北京乃国都,处中国腹地,居华夏心脏,天下无不趋而近之。
盛世出赋,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作两京赋,左思作三都赋,今逢盛世,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吾效前贤倾力而作京都赋(即北京赋,与北大赋合成双璧),树首都之雄,扬华夏之威。
新京都赋(北京赋)夫古都九朝,名城千载。
右拥太行,左揽渤海。
襟燕山而囊括古今,枕居庸而雄踞内外。
坐峙区位之优,得享人和之泰。
有帝王之基,有金汤之塞。
凛凛挺龙脊之昂,曜曜赢天府之拜。
势吞二仪,气贯万代。
树大国之荣,有首城之谓。
朝代更替,国祚绵延。
民族阅盛衰之久,蓟丘发设立之端。
燕侯灭蓟,武王封燕。
秦设涿郡乃始,汉划幽州为先。
辽国建于都府,金朝入之中原。
中都易主,海内归元。
闯王灭于骄奢之理,大顺亡于早夕之间。
八旗问鼎,九门遭湮。
大清继统于后,大明绝嗣于前。
遭于列强之侵,圆明园废;抗于倭寇之恶,卢沟桥寒。
内乱不断,外侵何繁。
戊戌倡维新之法,五四引民主之源。
于是举赤帜,荐轩辕。
劈旧路,开新天。
三山推倒,万民共欢。
城楼一声宣告,巨龙九霄腾翻。
瀛台①之定改革,世界又起波澜。
圆中国梦于懋业,开新时代于鸿篇。
乱世怎堪,怨声足以载道;帝王有憾,基业何以难全?城随国盛而盛,民随城安而安。
星光曜天,渊薮扑地。
名山润乎杰英,大川孕乎贤士。
启功精于画书,老舍研于文艺。
铁路自詹天佑崇,新学自蔡元培始。
袁隆平创稻仓之丰,钱学森领核弹之最。
梅兰芳尊其大师,红楼梦奉其国粹。
集餐饮之大成,探戏剧之奥秘。
盛于相声之精,承于评书之技。
景泰蓝妙,经雕琢而无穷;京韵鼓玄,历弹敲而盈味。
名曲靡靡,百代荡以其声;经典阗阗,千载留以其绮。
盖文化特色,承于文,精于戏。
熔雅俗于一炉,融中西于一体。
奥运炳乎蒸蒸,鸟巢灿乎炜炜。
名校布以星罗,学子得以际会。
《四库全书》浩而超伦,《永乐大典》叹而观止。
文崇圣贤之风,俗尚首善之气。
才倾于古今,声播于遐迩。
形胜之绮,华夏之荣。
登燕山以揽胜,上瀛台而摘星。
赏银汉之下溢,瞰龙脉之上升。
继西汉游猎赋之后,东汉京都赋的因袭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继西汉游猎赋之后,东汉京都赋的因袭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继西汉游猎赋之后,东汉京都赋在形式和内容上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因袭,并展现了一些新的发展。
下面是东汉京都赋在因袭与发展方面的几个主要表现:1.形式上的因袭与延续:东汉京都赋在形式上继承了西汉游猎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它们仍然以长篇赋为主,以章句行辞为基础,采用描写景物、游猎情节和借喻寄托等手法来展示作者的游猎经历和情感。
2.游猎情节的扩展与发展:东汉京都赋在游猎情节上扩展了内容,不再局限于实际的狩猎活动,而包括观赏花木、游玩园林、与友人交游等丰富多样的京都生活场景。
这一发展使得东汉京都赋更加注重审美的享受和人情世故的描绘,呈现出独特的都市生活氛围。
3.内容上的变革与丰富:东汉京都赋在游猎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内容上的变革与丰富。
它们更加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和思考,关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问题。
一些京都赋以游猎为背景,借喻人生沉浮、官场风云等社会议题,呈现出更为多样化和复杂的内容。
4.文学批评的意识和表达:东汉京都赋在内容上更加注重文学批评的意识和表达。
一些赋作家在作品中对古今文学进行批评、评价和借鉴,展现了对文学的思考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这种意识和表达使东汉京都赋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总的来说,东汉京都赋在继承西汉游猎赋的基础上,形式上保留了一定的因袭,但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变革与丰富。
它们更加注重人情世故、审美享受、主观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更为多样化和复杂的内容。
同时,东汉京都赋也注重文学批评意识和表达,对文学进行批评、评价和借鉴,展现了对文学的思考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这些方面的因袭与发展使东汉京都赋成为了古代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京都赋写作与古代地图之关系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 度 “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 ” 普 通 高 校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计 划 项 目“ 汉赋 文学地理研 究” ( 编号: C X Z Z 1 3 —
0 0 1 9 ) 的 阶段 性 研 究 成 果 。
Vo 1 . 4 0, No. 6
No ve mb e r , 201 3
. _ _
- _ _ 一 都 赋 写作 与 古 代 地 图之 关 系
邓 稳
( 南 京 大学 文 学 院 , 南京 2 1 0 0 2 3 )
摘要: 古 代 京都 赋 “ 蔚 似 雕 画” , 其 中大 量 的地 理 方 位 描 写 与长 沙马 王堆 汉墓 出土 的 两 幅 地 图俱 为上 南 下 北 、 左 东右西。绾合存世文献与古人观念 , 可 证 古 时京 都 图 、 天 下 图遵 循 南 上 北 下 、 左东右 西的绘制模 式。京都赋 及其 变 体 疆域 、 大 一统 赋 皆本地 图写 作 , 甚 且 形 成 图赋 并 传 的现 象 , 因此 其 补 充 志 、 乘 的 功 能 与价 值 有 待 进 一 步 挖 掘 。 关 键词 : 京 都赋 ; 疆域赋 ; 古代地 图; 图赋 并 传
( 5 ) 张衡 《 西 京赋》 : “ 右 有 陇坻之 隘, 隔 阂 华
戎。 ’ ’
附近 。顾 祖 禹《 读 史方 舆 纪要 》 则 云: “ 褒斜 道 , 今之
长 安。左 据 函谷 、 二崤之 阻, 表 以太 华、 终 南 之 山。
右 界褒 斜 、 陇首 之 险 , 带 以洪 河 、 泾渭之 川 。 ” 按: 《 战 国策》 载苏 秦说 秦 王 以秦 “ 东有骰 、 函之
京都赋对游猎赋的沿袭与发展
京都赋对游猎赋的沿袭与发展
关于京都赋的形成,学界往往归因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形势,如曹胜高认为京都赋的兴起源于东汉的迁都之争,班固的《两都赋》创作于“马窦党争最为激烈”的章帝时期。
与此有别,根据“东汉前期三代帝王的治国方略”以及京都赋的创作主旨,王德华指出《两都赋》的写作与“两大外戚马、窦之争的政治背景”无关,其真正的政治背景应是“汉明帝永平十七年云龙门对策‘颂述功德’的政治导向”。
与归因于具体的政治事件不同,许结认为东汉京都赋的产生“有赋体的创作前源与当时的政治背景。
创作前源当属西汉的宫廷游猎赋与地方都城赋(如扬雄的《蜀都赋》)”,而“就当时的政治背景而言”,定都之争又“演变成东、西之辨与礼制之争,其中内含了对东汉王朝合法(合‘礼’)性的考虑”。
显然,从东汉王朝的礼制之争、治国方略、政治导向来思考京都赋的产生及创作过程较以往的讨论更为深入、切实。
京都赋名词解释
京都赋名词解释
京都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它在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与其他古代文学形式不同,因其“赋”的特性而得名。
首先,“京都赋”是一种表达诗歌内容的文学体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那段时间,由楚辞、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发展而来,这一文学体裁的综合表达方式也就是“京都赋”。
“京都赋”的特点是由大唐王朝时期的高势和对文学的关注,以及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所形成的。
它在文学体裁上采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但结构更加复杂,主题更加多样化,能够将历史事件、自然景观、人物心情等表达出来。
通常情况下,京都赋的文学作品以三言两句的句式为主,但是,在表达上,它更加灵活,甚至可以以一句话来表达其中的意境。
另外,“京都赋”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景的作品,也有描写历史事件的作品,甚至还有叙述人物心情的作品。
最出名的就是《禹贡》、《清平乐》等,其中涵盖了很多主题,如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咏叹》、叙述历史事件的《宋玉赋》,以及描写自然景物的《游春
赋》等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气氛和深刻的哲理,使其受到了古代文学家的高度赞誉。
此外,“京都赋”还因其精巧的文字表达而得到了赞誉。
它与其他古代文学形式不同,它更加注重押韵和修辞,文字表达也更加精练而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深刻地表达出情感和思想。
总之,“京都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独特的文学特点而得名。
它比其他古代文学形式更加注重押韵和修辞,文字表达更加精练而具有艺术感染力,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多样化,具有浓郁的气氛和深刻的哲理,受到古代文学家的高度赞誉。
人文与自然:两晋京都赋的创新及功能转移
人文与自然:两晋京都赋的创新及功能转移
赵豫陇
【期刊名称】《天中学刊》
【年(卷),期】2024(39)2
【摘要】两晋京都赋中描写的人文生活与自然景观篇幅扩大,衍化成独立的审美对象。
赋的文学功能在两晋时代发生明显转移,写实与抒情成为晋代作家的新追求。
赋原有的功能扩散到其他文体中,以京都赋为代表的都城文学展现出最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和时代精神、晋代学术、生活环境、审美趣味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总页数】10页(P60-69)
【作者】赵豫陇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由《大都赋》看元代京都赋宗汉与新变
2.汉魏京都赋的自然地理学价值
3.智慧赋能都市圈市域快轨绘新篇南京地铁创新推进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建设
4.专利合作与转移视角下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研究
5.班固《两都赋》在京都赋中经典地位的确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
,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秦岭九嵕(zōng) ,泾、渭之川,曷若四 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建章、 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 天人?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 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犯义侵礼, 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
班固从几个方面指出东都对西都的超越:
(四)创作特色
①王延寿擅长描写怪诞之物,《鲁灵光殿赋 》充分体现出他的这种审美崇尚。他对宫殿本体 特征所做的铺陈,对宫殿功能效应所做的渲染, 虽说总体上分置于两个板块之中,但它们有着内 在的联系,贯穿灵异怪诞之气,统一于尚奇尚怪 的审美风尚,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这篇赋辞藻华美,刻画传神,层次井 然,气势飞动,刘勰称其“瑰颖独标”“ 善图物写貌” (《文心雕龙·才略》)。
(一)创作背景
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而非长安,这件事成为当时一 大议论焦点,已引起了文学家们的普遍关注。杜笃的《论 都赋》即为此而作。班固的《两都赋》也是在这种情况下 创作出来的,但所持观点相反。
(二)创作目的
一则因“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起苑囿,以备制度”;一则因“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故作《两 都赋》“以极众人所眩YI,折以今之法度。”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一节 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 京都赋的缘起 • 班固《两都赋》 • 张衡《二京赋》 • 两者对比 •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一、京都赋的缘起
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杜笃《论都赋》 →傅毅《洛都赋》、《反都赋》→班固 《 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南都赋》 →左思《三都赋》
◆扬雄的《蜀都赋》虽未造成巨大影响,但 已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
空间方面上:
(1)《两都赋》在按空间顺序进行铺陈时,完 成了由远及近、有由近及远的往复回环。
(2)《两都赋》再按空间方位进行铺陈时,采 用的是回环往复的笔法,第一次由外到内,然后 由内到外,第二次再由内到外,如此循环两次, 完成全部铺陈。
三、张衡 《二京赋》
张衡(78-139),字
平子,汉族,南阳西鄂( 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 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 、地理学家、制图学家、 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 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 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 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 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 张衡星”。
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墙
不露形。裛(yì)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 明月,错落其间。金釭(gāng)衔璧,是 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 ,夜光在焉。于是玄墀(chí)扣砌,玉阶 彤庭,碝(ruǎn)磩(qì)彩致,琳珉青 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红罗飒纚(lí) ,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
王延寿在对灵光殿的本体特征进行铺陈描写 时,依次展示宫殿的巍峨高大、色彩的斑斓、旋 室的幽深、构架的复杂和奇特。然后列举宫殿雕 刻和图画的丰富多彩:有猛虎厮杀的场面,有虬 龙跃跃欲飞的景象;有飞鸟舒翼、白鹭翘首~~
赋的后一部分渲染灵光殿的功能效应,王延寿笔 下的灵光殿确实通灵,由于它的存在,使得周围 不断出现各种吉祥事象:醴泉腾涌,甘露降临~~
2、《二京赋》在旧有的格局中注入了一些新鲜的 内容,并展现了作者独有的艺术才华。
①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事象
②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四、二者同异比较
异: ①班固的《两都赋》的题旨比较复杂, 涉及东都和西京的许多差异;张衡的《二 京赋》的题旨相对集中,主要突出东京和 西都俭与奢的差异。 ②班固、张衡虽然同是以京都为表现对 象,但张衡在选材时尽量避免和《两都赋 》过多重复,有自己的侧重面。
《东京赋》写安处先生陈述圣贤之道以 否定西京的奢靡风气,从总结秦亡汉兴的 历史教训入手,逐步阐明关险不足恃、物 丰不可凭,只有遵循圣贤之道、勤于朝政 、体恤民情,“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 贪欲”,遵节俭,尚朴素,使“海内同悦 ”,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
(三)艺术手法
1、《二京赋》中的理性精神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 合得非常完美,不但超过了司马相如和扬雄,也 超过了班固。
五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一)创作背景
延寿游鲁,既惊其历劫难而未毁,复讶其巍 峨壮美而巧夺天工,于是由外而内,由主及次, 对整个宫殿进行了细致而精彩的摹绘。 (二)创作目的 ◆一方面盛赞其宏大崇高、豪华精巧 ◆一方面暗喻天祐汉室、福祉绵长的颂祝之意。
(三)创作内容
《鲁灵光殿赋》从总体上看明显分为两个板 块,前一个板块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后一个板 块叙述宫殿宫殿的功能效应,是二元分立的结局 。
(7)东都以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气概超越 西京闭关自守的狭隘心里。
(四)创作主题
《两都赋》通过主客之间的辩难,涉及一 系列重大问题:国都的确定是一劳永逸,还是根 据需要可以迁移?国都应位于天下的中心,还是 偏居一隅?是恃险守国,还是以德治国?是崇尚 简约,还是以奢侈为乐?对于这些问题,《两都 赋》都给与了明确的答案。
在汉大赋中,极力铺张描绘的事物多是作者
要否定的东西,《两都赋》也是这样。作者极写 西都之繁华奢侈,目的在于树立一个批判的靶子 ,以为理论的根本。所以在西都宾尽情炫耀一番 之后,东都主人喟然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 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 而知始皇矣!恶睹大汉之云为乎?”在批判了西 都宾的浅陋之后,作者又借东都主人之口,盛赞 东都洛阳的文治武功和法度之美,这些构成了《 东都赋》的主体框架。
(一)创作背景
张衡的《二京赋》是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自下莫不逾侈”,于是模仿班固的《两 都赋》而创作的。“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二) 创作内容
《二京赋》模仿《两都赋》分《西京赋 》与《东京赋》两篇,借“凭虚公子”与 “安处先生”的对答结撰成篇。
《西京赋》写凭虚公子夸耀西京的繁盛
富丽,从地势的险要有力入手,然后逐次 铺写沃野的广阔无边、宫殿的华丽壮美、 制度的辉煌、国力的雄厚、街市的繁荣、 物产的丰饶,以及上林苑威武盛大的JI猎壮 举,昆明池优美曼妙的嬉戏奇观,其间还 穿插了商贾、游侠、角觥百戏、嫔妃邀宠 等方面的描写。
(三)创作内容
《两都赋》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实为上,下篇。赋作于汉明帝时期,作品借“西都 宾”和“东渡主人”两个虚拟人物的对答结撰全篇 。 在《西都赋》中,作者主要通过西都宾之口, 盛赞西都长安的富庶和繁华。赋从西京的历史渊源 、形势险要入笔,历举都市之繁华,士女之优游, 达官贵人之麇(qún)集,游侠豪强之竞逐,以及 郊畿之富饶,宫殿之雄伟,苑囿之著名,出游之雄 壮,射猎之尽情等,浓墨重彩,逐一描写。
③《两都赋》在描写长安景观时采用回 环往复的笔法,出现了两次循环;张衡的 《二京赋》则简化了一些程序,只经历从 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一次推移。
同:①都用理性的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 象与朝政礼仪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两 篇京都赋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相疏离 和矛盾的倾向。
②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角色 的设定包括多方面的意义:主方代表对历 史的超越,客方则因循守旧。主方处于中 心,代表主流话语,客方则处于边缘,和 主流话语相悖。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 客方则信耳而遗目,陷入虚妄。两人都是 采用上述方式抑客扬主。
生动而形象、细致而全面地再现了西京繁盛富庶 、穷奢极侈的都市景观和恢弘巨丽、雄壮无比的 盛世气魄,但同样于极度的铺跨描绘中见出其荒 谬的一面,见出作者的批判意图。
临迥望之广场,程角觝之妙戏。乌获扛鼎, 都卢寻撞。冲狭鷰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 ,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 草,朱实离离.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 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 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 若飘飘,后遂霏霏。
Hale Waihona Puke •过渡之后,赋从批判王莽乱政入笔,历叙光
武帝的丰功伟绩,汉明帝的贤德英明,接下来铺
写增建宫室、开发苑囿、春蒐(sōu)冬授、祈
天祀地、安抚诸邦、宴飨臣僚、修治礼仪、德被
四海等等,最后以帝王下明诏,昭节俭作结。作
者在这一系列铺写中,处处有意突出东都的一切
符合法度,不逾礼制,以与西都相对比,彰显自
己的创作意图。
(1)东都以其处于天下的中心地带,超越西京的偏居 一隅。
(2)东都以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自然人文景观,超 越西京险峻的山川。
(3)东都以其昌盛清明的政治,超越西京的楼堂馆舍 ,仙宫神室。
(4)东都以其礼乐教化,超越西京的苑囿池沼
(5)东都以其法度礼仪,超越西京的任性使气、游侠 犯禁。
(6)东都以其合乎体制的皇家建筑,超越西京的违制 逾礼。
(五)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上:
1、一是打破了“劝百讽一”的结构模式。
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形成了“劝” 与“讽”的均衡布局,虽然下篇中仍有不少劝的内容,但 这劝的内容里已经融渗了作者严正的治国主张和政治见解 ,而非单纯铺夸溢美。
2、二是详略有致,别具匠心。
为了表现倡法度、反奢侈的主题,作者在上篇中将 笔墨集中在西都形胜、物富人丰、崇楼俊宇、苑囿池台、 浩荡出游、涉禽猎兽等方面,在下篇则歌颂文治武功,宣 扬修明法度,铺写兴礼作乐。至于物产、楼台、Q猎,上 篇祥而下篇略。如此繁简得当,层次分明,有力地突现了 创作主旨。
◆直至西晋左思的《三都赋》等汇成京都赋 创作这一潮流
二、班固 《两都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
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 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 ,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 阳东北)。除兰台令史, 迁为郎,典教秘书,潜心 二十余年,修成《汉书》 ,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 ,撰《白虎通德伦》,征 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 连,死狱中,善辞赋,有 《两都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