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靠什么赢得未来30年
未来20年中国企业靠什么赢 管理资料
未来20年中国企业靠什么赢管理资料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是,我们仍不能盲目乐观。
经过30年的开展,中国固然诞生了华为、联想等一大批企业,但我们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空间已经被互联网夷平,中国市场全球化,企业竞争国际化,无论我们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未来20年,年轻的中国企业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与实力强劲,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我们能不能赢?我们靠什么赢?四问中国企业能不能赢,要看软硬实力是否到位。
为此,先有必要认真审视自己,问问自己——领导者能否超越自己?中国企业界的领导者绝大局部还是第一代的创业者,他们曾经在市场上叱咤风云,他们曾经抓住历史机遇,率领企业迈向各个行业的顶峰。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日臻完善,政策性的效应即将消失殆尽,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超额利润被平均化,这需要企业家具有更高的操作水准。
种种迹象说明,第一代企业家没有能力带着中国企业走得更远,且绝大多数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并没有解决。
那么,在创业者引退后,企业的未来会怎么样?令人忧虑。
深层次问题能否解决?不少民营企业曾经依靠自身的努力,度过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曲折与磨难。
然而,当企业跨过20岁的门槛,开展到一定规模时,有些却迅速滑入“中年危机”,染上了“大企业病”,业绩下滑,优秀人才大量流失,消耗大,甚至看不清下一步的方向。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支撑度不够;企业的根底流程差,有序性管理不好,具体表现就是整体运作效率差;没有做好分配制度和价值分享。
要解决这些问题,领导者要有优秀的战略思维能力。
如何执行好西方标准?从全球范围来讲,越优秀的公司越具备企业管理的共性。
如何用中国式的思维来理解和融合西方式的企业管理标准,这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企业的企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的许多企业缺乏“蹲马步”的精神,往往在比拟容易的地方不愿下苦功夫,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
研究中国企业30年总结出应对危机的4个关键
研究中国企业30年总结出应对危机的4个关键21世纪初期,华为遭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存亡关头,任正非带领华为积极自救,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前两年,华为作为一家企业在对抗一个国家,但华为依然快速应对,积极自救。
总结华为的成功,在危机之中四个行动非常关键。
1效率致胜在危机巨大的时候,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活下去?答案是,那些以效率取胜的企业。
市场与需求增长不明显或下滑时,企业应对困难靠什么?靠效率,靠布局。
同样的事情,比别人做得快、做得早就会变得主动。
不同的事情,布局早就会获得先机。
企业在运营中未遭遇危机时,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会说,要强内控、降成本、增效益。
但是,因为行业发展或者市场发展处在顺境时,有关这三部分的工作并未真正落实到位,并未真正成为企业运营的习惯。
顺境掩盖了很多做不到位的东西,一旦危机来了,问题会一下子暴露出来。
危机也是企业的一次体检,可以看出企业是否真正健康。
在危机中,每个企业在各自领域里,所面对的情形是一样的,谁能突围,谁的效率高,谁的行动快,谁的协同力强,谁的团队行动快,谁就能在危机中率先突围。
所以,面对危机的第一个关键行动是效率制胜。
2模式创新危机带来的变化,导致无论是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还是工作模式都有可能需要创新。
比如这一次危机导致延长假期、延迟复工、延期开学,很多企业启动“新开工”模式,让员工在家、在线、在岗展开工作,或者在线学习,帮助员工用新工作模式进入到工作状态。
这次危机也倒逼企业开始重新设计商业模式和产品组合。
危机让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完全改变,企业原来擅长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在危机面前,大部分可能不适合。
比如在此次危机中,人们大量需要在线模式,即便本身就是在线模式的很多企业,也遇到了承受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快速响应能力、产业链和价值网变化等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切正说明,面对危机,每个企业都有模式创新的需求,都需要企业有能力转变,甚至放弃原有模式,去创造新模式。
独有优势造就中国企业长达40年的快速成长
独有优势造就中国企业长达40年的快速成长作者:郭斌来源:《经理人》 2018年第7期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在这40年中,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在此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中国公司的崛起,这当中甚至包括了一些我们在传统意义上认为不太可能由中国公司主导的领域。
譬如1987年成立的华为公司,它现在已成为在通讯设备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而1998年成立的阿里巴巴,已成为互联网行业举足轻重的巨头企业。
不过,如何来理解这样一个中国公司快速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存在着诸多争议的事情。
我们可以来做一些进一步分析。
首先,这样一种中国公司的快速成长,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宏观环境背景。
我们知道,中国2017年的实际GDP增长率是6.9%,而美国是2.3%。
这样一种增长率的差异,其实意味着中国经济如果按照这样三倍的速率(相对于美国而言)发展下去,我们整个GDP的翻番速度将只需要美国的三分之一。
而另一方面,根据2010年高盛所发布的对2000年到2030年的经济预测,全球GDP增长的三分之一将会来自于中国。
而在201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个类似预测里,2017年到2019年,整个全球GDP的实际增长当中也是有三分之一来自于中国。
换言之,在中国经济成长过程里,不仅在总量增量上占据了全球最大的增长机会,且这样一种增长,是一个非常长期的现象。
过去40年,中国企业为何快速成长?在过去20年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解释机制,通常我们会认为是两种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一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二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所具备的模仿者优势。
这两种解释听起来非常有道理。
事实上,许多国外学者以及很多中国学者都持有类似观点。
而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种认知,尽管看上去似乎有道理,但在逻辑上是存有问题的。
因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全球有这么多后发国家,所有后发国家都天然具备这两个优势—因为是后发的国家,所以它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来讲低廉,这是因为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作为后发国家来讲,这当中的任何企业都将拥有来自于后发者的模仿优势,它可以通过借鉴那些先行的公司技术,来获得自己快速增长。
成功的中小企业靠什么做大市场
成功的中小企业靠什么做大市场?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集腋成裘的过程。
中小企业要成功、要发展,离不开选择好的经营方式,注重技术创新,突出自身特点,善于寻求市场空间。
其实,任何成功企业的发展,都是有理由的,这些成功的理由也有很多个案是值得人们借鉴的。
做精:占领市场制高点中小企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独特的客户缺少了不行的产品,而这就需要对新的设计和工艺进行投资。
日本阿拉发电子株式会社是一家小企业,员工仅150人,但其却依靠高新技术做精了市场前景非常好的金属箔电阻器。
该产品是把铌合金加工成2.5微米长,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1/30薄厚的箔片,在上面点一个电阻点,然后制成电阻器,这是很多企业难以做到的。
由于阿拉发的电阻器稳定性好,耐温差性强,可广泛用于多种自动控制装置,不仅在日本市场供不应求,国外客商也纷纷前来订货。
1989年,阿拉发电阻开始在美国组装生产,1994年该产品被美国宇航局正式采用。
据说,美国发射的土星探测卫星中,装有1万个以上的阿拉发电阻器。
现在,阿拉发电阻已占日本市场的85%,世界市场的23%。
创新:不断适应新需要创新就是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造新需求。
企业只有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引导消费,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来。
名古屋市有一家小企业,专门为加油站生产洗车机,年产3000台,占日本市场的65%。
日本各地的加油站几乎到处可见该公司的产品。
作为一个专业生产厂家,为了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该公司建立了一套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变化,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一代洗车机采用的滚动式喷水擦车技术,容易损伤汽车的表面,于是该公司利用电子感知系统,采用含水性很好又特别柔软的纤维材料做毛刷,解决了这个问题。
紧接着,公司又开发出泼水、防锈、防紫外线照射的第二代洗车机。
有了这些新产品,不论雨天、雪天都可以洗车。
由于不断开发新品,该公司在狭小的市场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中国企业靠什么走好下一个30年
与 中国前 3 年 改革 的 思路 及中 国的传 统 O
文化 有 着 重 大 的关 系 。 中国 在 历史 上 是
一
个农 业 大国 , “ 看 天”吃饭 ,“ ” 我 天 好
们 的收 成就 好 ,“ 不好 我们 的 收成 就 天”
不好 , 成了农 业时代 的 主流 思想 。 这 我们 国际 化 , 些 都 堪 称 中国 企业 发 展的 典 就 一 番 事业 。 后3 年 企 业 的 竞争 越 来 这 而 0
的 企业 之所 以 能够 持 续 成 长 , 不是 把 精 力 全 部放 在 机 会上 , 是 让 企 业 拥 有 自 而 己的 战 略 执 行 体 系取 胜 的 。 日 用品 以 常
为核 心产品 的宝 洁公司 , 在现 在看 来, 根 本 不 存 在 什 么机 会 , 宝 洁公 司却 成 就 而
享 有一定 的 份 量 。 这个 激 荡3 年 的 分 展 呢 ?关 键 原 因是 拥 有战 略思 维 与 商业 企业 , 在 O 大部分 皆因战略的缺 失所 造成的 , 水 岭上 , 结过 去3 年 与展 望 下一 个3 原 则 , 总 O 0 并通 过长达 2 年 的积 累与打造 , O 终 而那 些 注重 企 业战 略与 商业 原则 的企 业 年显得 尤为 重要 。 过去 的 3 年 , “ 0 用 乱世 成 正果 。 如 万科 从 “ 减法 ”战略 到产 将会迎 接一 个 新的飞跃 。 例 做 出英雄 ”这个 词来 形容 一点也不 为过 , 胆 业化 发 展 , 华为从 “ 业 基 本法 ”到 全面 企
自己的 战略 , 同时, 更要 将这 种 战略 有效 传递 给公 司全 员, 让公 司每 个人 明 白自己
30年市场化改革催生中国企业“四大亮点”
30年市场化改革催生中国企业“四大亮点”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到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在京发布《市场化改革与中国企业家成长——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下)》。
盘点这份调查报告,过去30年市场化进程中企业家的成长发展规律可谓一览无余。
这其中,有四大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国有与民营企业家管理行为逐渐趋同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企业家成长的基础,而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市场化改革推动下,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管理行为逐渐趋同。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先后以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渐进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了体制转型和相应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与此同时,非国有企业也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企业的转型和发展,企业家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任职方式趋于市场化,国有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差异越来越小,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
企业家与市场化改革呈良性互动调查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家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产品及要素的市场化改变了企业经营的竞争环境,促进了企业家的学习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在完善企业经营法制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家的法制意识;——社会诚信环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重大,企业家品格与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企业诚信行为;——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国际环境,对企业家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运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是市场化改革关键过去的30年,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和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尤其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愿景口号
企业愿景口号企业愿景口号11、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进的余地。
3、现今每一滴汗水,未来每一份感慨。
4、完善自我,创造自我。
5、纳百川成就海业,思进取赢得未来。
6、我欲横刀立马,重振团队雄姿。
7、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8、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9、一日努力是胜利,刻刻坚持成永恒。
10、创新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12、服务客户,播种金钱,增加信任,稳定续收。
13、质量就是资源,质量就是金钱。
14、建筑有形,生活无限。
15、勤思巧干苦攀,创新创收创业。
16、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17、今日辛苦一点,明天多拿一点。
18、主动出击,心里不急,习惯拜访,习惯活动。
19、你谦我让,文明至上。
20、攻守并重,全员实动,活动目标,服务导向。
21、学先进、找差距、抓管理、上水平。
22、勤学习,谱文明直风;争创新,绘秀美蓝图。
23、以质量求生存,以专业求发展。
24、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全面推进自主创新。
25、微笑一百分,客户给满分。
26、我与公司荣辱与共,公司与我共同发展。
27、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28、创新谋突破,努力获成功。
29、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30、时时寻求效率提高,事事讲求方法技术。
31、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忽视品质代价更高。
32、风起云涌,人人出动,翻箱倒柜,拜访积极。
33、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34、源清则水清,身正则影直。
35、同心才能走得更远,同德才能走得更近。
36、整理整顿做得好,工作效率步步高。
37、超凡卓越,由我领先。
38、一点一滴铸就成功,同心同德营造辉煌。
39、理想责任形象,创新和谐向上。
40、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工作都难保。
企业愿景口号21、企业愿景:品牌整合推广服务商2、企业价值观:服务好每一位的客户成就每一位员工3、企业口号:添加传媒生命力轮流分享真价值1、企业愿景:品牌整合推广服务商2、企业使命:媒介提升客户产品价值。
未来30年中国的基础性问题
未来30年中国的基础性问题作者:张国有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24期品质和诚信是企业的两块基石。
未来30年,中国面临的基础性问题就是品质和诚信问题。
中国GDP速度可以慢一些,但产品品质要上去,质量低就得不到高端位置;企业利润可以少一点,但诚信要坚守,缺诚信就得不到世界的尊重。
我们要坚持几十年,使品质和诚信成为国民的素质、企业的素质、国家的素质,这样,真正的强国才能建立起来产品造假是企业在损毁自己的基石产品品质和企业诚信是企业的两块基石。
因为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活动的结晶,品质是它们的筋骨,造假是抽去了企业的筋骨,企业永远立不起来。
诚信是企业的根基,也是做人的根基,企业失信就是企业人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立足之地。
造假和失信都是企业人所为,尤其是企业领导人或策划或支持或纵容的结果,都是在损毁企业的根基。
《大宅门》连续剧里有一个场景:解放后的一天,大掌柜白景琦知道自家东阿县的分店在卖掺假的东阿胶,分店经理是他的儿子。
白景琦从北京赶到东阿县,指着柜台上一堆劣质东阿胶,眼瞪着他的儿子和站在身后的四五个店员,大声吼着:这是怎么回事?儿子吓得不敢吭声。
白景琦又一声吼:你给我说!儿子颤着声说:实在撑不住了,对门老孙家掺假,价钱低,顾客都跑到那边了,我们被逼得没办法。
白景琦怒不可遏,用拐棍指着他儿子,说:撑不住你就卖假货?白景琦回身就将柜台上成堆的药一下子推到地上,踩了几脚,气愤地说:当年我一把火烧了72万两银子的假药,你记得不记得?儿子说:记得。
白景琦又大声说:记得你还这么干!白景琦又问:街上几口井?12口。
你用的是哪口井的水?用的是河水。
为什么不用井水?那又费力又费时。
白景琦又气又急,指着儿子说:背祖训!儿子背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没背完,白景琦大吼着:亏你还记得!举着拐棍就要打,店员赶紧拦着。
白景琦绷着脸对着大家说:东西是假的,可以退货;药是假的,人命关天哪!人家买了假货,上了当,回过头来就要买真的。
浅析中国企业30年的发展
浅析中国企业30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从小到大,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到规范化管理。
企业在发展中创新,又在创新中壮大。
美国次贷引起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经过了两年多的休整,在经济尚未恢复的时候,美债、欧债又突显出来,经济的修复也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就整体经济而言,这个冬天也许是刚刚开始。
不过很多企业却在危机中实现浴火重生,使企业大跨步向前发展。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78年到1988年,这一阶段的企业主要还是计划经济占主体。
材料供应按计划价格批发和提供,同时有部分计划外的产品供应。
也就是后来经济学者所说的“双轨制改革”。
2、1988年到1998年,从“双轨制改革”的双轨并行到完全的市场经济;从政企不分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3、1998年到2008年,企业从单一的发展普遍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在这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促使企业作出调整都不是预先能够设计好,企业在特定的条件下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并在新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一、1978年到1988年的企业还不是真正的法人企业。
从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人们习惯于执行上级安排工作,习惯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工作,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对个体从业的担心,所有人都不愿意承担大的风险,都希望过上相对安全稳定的生活,多年的生活习惯使人们对国家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心理上看不起个体户。
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在集体单位工作。
改革开放之初,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潮的涌现,他们被安排到各行各业中,成为生产的主力军。
这一阶段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体力的劳动工作,知识含量不高,但与在农村时的收入、生活相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由于他们经过农村的锻炼,能够吃苦耐劳,有非常高的工作热情,参与社会的大建设,为企业的壮大付出了卓越的贡献。
会计实务:中国企业未来的六大利润之源
中国企业未来的六大利润之源当一个国家想用50年、一代人的时间,去完成其他国家需要200年、四代人的时间完成的事情,除了勤奋、努力、抓住机会以及上帝的眷顾,恐怕没有什么速效的方法了。
没错,主角就是中国。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在西方早已完成工业化积累两百多年后,中国才开始改革开放的步伐,耽误的时间无法补上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只争朝夕,于是我们看到到处的大干快上,看到城市的日新月异,看到GDP与CPI 发烧式的增长。
而最快的速度还是企业,除了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垄断性企业是靠着资源优势获取爆炸式增长外,中国大多数成长型企业实现了真正的高速度、高增长。
海尔用了20多年实现了千亿的梦想,跻身世界白电领军企业;万科用了20多年实现了千亿的梦想,成为全球房地产的NO.1;联想用了20多年成为全球PC企业的生力军。
不仅是这些明星企业,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董明珠带领的格力、梁稳根领衔的三一,他们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新一轮领跑者,他们的发展速度令世界惊讶。
但上帝是公平的。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速效的成功,要么有泡沫,要么有巧合。
如果是泡沫,那么我们要问泡沫到底是什么,如何去挤破这些泡沫,获得后发优势;如果是巧合,那么我们要问题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巧合,什么让我们获得了上帝的眷顾,我们如何保持我们的先发优势。
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让我们了解到,过去的30年间,中国企业的利润到底从何而来,未来的30年,我们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实现利润的突破。
利润前传:外部三要素,机会、资源、关系,谁用谁知道;内部三要素,勤奋、情感、能人,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看过去企业创造利润的外部三要素。
改革开放之初,机会是第一生产力,谁最先抓住机会,谁最先行动,谁最先冒险,往往他就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上帝往往会眷顾他们。
而如何使用资源,如何将闲置的资源、彼此毫无联系的资源整合起来,这成为改革之初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专长,这一点往往会被后来的评论家们称之为“原罪”,但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客观的说,以今时今事的观点,当年的创业者们在政策的夹缝中生存,他们信仰“制度没有规定的都可以干”,与大多数人大脑当中固化的“制度没有规定的都不能干”形成鲜明对比。
低碳下的中国如何赢得未来
是 ,标志着 低碳经济 时代到来 的 哥本哈根 会议 ,给 了中国一个 历
史 性 机 会 。 另 外 , 金 融 危 机 也 给
了中国一次 历史性机会 ,最 直接
好 处 是 金 融 危 机 给 中 国 带来 大 量 优 秀 的 国际级 人 才。 这种 机 会, 是 我 们 两 年 前 未 曾 预 料 的 。 5年 前 的 20 0 5年 , 能 预 料 的 只 是 20 0 8年 的北 京 奥 运 会 和 2 1 0 0年 的 上海 世 博 会 ,没 有 人 知 道 2 0 08 年 年 底 将 有 蔓 延 全 球 的 金 融 风 暴 。 这 次 金 融 风 暴 摧 毁 了很 多 中国人 在过 去 3 O年 成 长
是 ,这一次低碳经济时代 的到来 ,
对 中 国 是 一 次 千 载 难 逢 的 巨 大 历 史机遇。
过去两年里,中国经历 了
代 占据 了非 常 明显 的优 势 地位 ,
从 一 个 例 子 就 可 以看 出 : 了 中 除
20 0 8年北京奥运会和现在正在举 办的 21 0 0年 上海 世 博会。 同 ~
按 照 中 国 目前 的 发 展 和 人 才
国人 熟悉的 中国人办 的网站如 新
状 况,中国要在信 息时代 翻身 占
囡
、 、 r H U
■ 一 . i L Jl
美 国上 风 的 机 会 几 乎 不 存 在 。 但
想 赢 得 发 展 , 要 想 赢 得 世 界 的 尊 重 , 发 展 模 式 必 须 要 有 巨 大 的 改 变。 改革 开 放 3 0年 的 历 史 , 按 照 我 的 观察 ,有 “ 多三 少 ”: 三 一 是 “ 放 多 、改 革 少 ” 开 。现 在 中 国 取 得 的成 绩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于 加 入 W T 带 来 的 国 际 贸 易 发 展 O 空 间 , 中 国 制 造 业 迅 速 崛起 , 中
中国企业靠什么走好下一个30年
中国企业靠什么走好下一个30年爬上一座高山也许需要10多天,但从山上掉下来只需10秒。
前30年,中国企业通过摸爬滚打,取得令人称奇的成绩,中国制造在世界也享有一定的份量。
在这个激荡30年的分水岭上,总结过去30年与展望下一个30年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30年,用“乱世出英雄”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胆量、机会、投机等字眼充斥着中国的商业社会,社会的浮躁与短视日益突出。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扬眉吐气的一年,也是一个极度担忧的一年,雪灾、地震、金融危机、企业出现的重大问题都在这个时候一起“蹦”出来了。
如果要对过去30年企业的管理作一个总结的话,恐怕用机会主义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来概括最恰当了。
找机会、抓机会、碰机会,一切都围绕着机会进行。
这与中国前30年改革的思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关系。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看“天”吃饭,“天”好我们的收成就好,“天”不好我们的收成就不好,这成了农业时代的主流思想。
我们没有经历过西方的工业革命时代,许多的企业老板都是“洗脚上岸”的时代英雄,企业的经营管理难免摆脱不了这种小农意识。
随意性、做到哪算哪,没有战略思维与商业原则。
可以说,过去大部分的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与商业原则。
三株、秦池、巨人等为什么会在急剧膨胀之后迅速瓦解?完全是战略的缺失、管理的不足所造成的,机会让他们成长,机会也让他们灭亡。
为什么联想、华为、万科等他们如今是迅速、健康、蓬勃地发展呢?关键原因是拥有战略思维与商业原则,并通过长达20年的积累与打造,终成正果。
例如万科从“做减法”战略到产业化发展,华为从“企业基本法”到全面国际化,这些都堪称中国企业发展的典范。
下一个30年,企业要像华为、联想、万科学习,按照战略思维与商业原则,必须从机会主义导向到战略执行导向转变!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创业容易守业难!下一个30年是战略的30年,那些凭借“胆量”和“机会”掘到第一桶金的企业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得意忘形,否则就会像东莞合俊玩具厂被金融海啸打倒。
简论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成功
简论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成功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一定要成功。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责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担负着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保障等职责。
比如中国的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铁路等国有企业,都是承担着国家重要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责任。
只有这些国有企业保持稳定并且成功发展,才能够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调节和稳定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因此存在波动性较大的特点。
而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国家重要产业的主导地位,可以通过自身的规模和资源优势,来稳定市场供给和需求,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比如在金融危机期间,国有大型银行就承担着重要的资金调控和信贷支持作用,稳定了国家的金融市场。
国有企业还具有保障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运。
而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国家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保障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比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在高铁、核电、通信、航空等领域的发展,保障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一定要成功。
但是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不断推进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创新。
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治理和监管机制,保障国有企业的合规和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战略和资源配置。
国有企业一定要成功,因为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经济的重要责任,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国际竞争力。
国家和国有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保障国有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未来三十年商业环境的变迁及战略意味
中国未来三十年商业环境的变迁及战略意味《潮商》杂志中国自1840年就进入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更是以拐大弯的方式艰难向前演进。
中国几千年文化基因的延续、中国30年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构铸了中国向前发展的根基。
这次全球的经济危机,无疑会将中国这个经济体送上更快发展的轨道,在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有更大的话语权。
一个全球性经济体的产生,背后是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实体相支撑的,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家,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看到中国未来30年商业环境的变迁了吗?你们了解这种变迁的战略意味吗?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次思想之旅,一起来展望与品味这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最令中国人振奋的一段。
一、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大势只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停止,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态势就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目前正在迅速蹿升,未来30年,世界经济秩序正在围绕“北京共识”展开解构和重构。
成功的中国企业,成功的中国商人的财富将变成“世界级”的财富。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尚处在中期阶段,这二大趋势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由此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这在商业上的意味是:任何一次经济调整和衰退,是投资和扩张的好机会。
第一是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正处在一个加速推进的历史时期。
比如说钢铁,从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就梦想成为一个钢铁大国。
但是到1949年,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才15万吨。
现在是一个河北省就达2000万吨钢。
又如汽车,我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达到年产100万辆(92年),从年产100万辆向年产200万辆用了8年,从200万到300万辆用了2年,从300万到400万辆仅用1年,2009年预测可以达到1000万辆或者是接近1000万辆。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仅仅处在中期,如果再把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点考虑进去,中国的工业化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年,1000万人口的英国搞工业化,崛起了“日不落”帝国;后来1亿人口的美国搞工业化,造就了世界极强帝国;13亿人口的中国搞工业化,那将是一种什么景象?第二是城市化:美国的最后一条地铁在二战之前就建完了,欧洲100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中国则不同,无论哪个城市,年年都变样,到处是工地,全世界70%的起重机都在中国。
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
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作者:刘遵义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0年第4期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好的。
20年之后,中国GDP可以赶上美国的GDP,再过25年,中国人均GDP将赶上美国。
过去30年中国主要靠有形资本增加过去30年,中国非常成功。
而在30年前,所有的人却都看不到这一点。
1979年我们(参加经济计量学颐和园讲习班的7位美国教授)访问中国之后,与会的有关学者开了一个总结会议,探讨1979年之后的中国会如何发展?当时我的看法是,中国在今后应该以8%的速度成长,当时这种预测速度是最高的,其他人都没有我这样乐观。
然而实践证明,中国的确做得非常出色。
中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投入的增加,其中,有形资本的增加是最突出的。
有形资本增加主要在建筑物、机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我们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30年里,中国产出增长中80%来源于资本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
这一点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发展,以及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早期发展非常相似,即产出的增长主要是由投入的增加形成的。
投资高是优势后发也是优势以后中国会怎样发展呢?我认为,从长期来讲,还是要看资本投入,当然技术进步也需要关注。
首先,资本投入的高低主要看储蓄率的高低。
在东亚,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很高的储蓄率。
中国也一样,储蓄率非常高。
因此,外国投资虽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有贡献和影响,但是外国投资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资本来源。
比如,这些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总投资的比重没有超过10%。
最近这几年所占的比重则更少。
所以,中国在资本投入方面不会有问题。
其次,在劳动力方面,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劳动力投入也不会存在迅速减少的情况。
尤其是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注重教育、注重学习的民族,所以人力资本也是中国未来经济成长的源泉之一。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有40%的劳动力在生产10%的CDP。
也就是说,中国还有剩余劳动力,今后30年在第一部门就业的劳动力还会继续下降,中国仍然可能在今后很长的时期继续高速发展。
中国价值型企业模型
价值战略
价值增长驱动企业远行
• 价值增长是企业内在的增长
• 什么是真正的商业成功?实质上就是在使顾客满意的同时使企业盈利。 • 微软持续高速发展源自于让世人不断的享受操作系统带来的变化和乐趣 。
• 顾客价值创新是价值增长的根本来源
• Google借助于“实时”给予顾客的价值,成为价值型企业。更重要的是, GOOGLE能够实现信息地更精准投递,满足的是营销者的长久期望,随着 它的用户数的黏性和数量的增加,GOOGLE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 的一种方式。
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 --成为价值型企业
华南理工大学 陈春花
Chen Chun Hua 2009
30年前,中国企业跨入世界,企业变大,世界变小; 30年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企业变大,世界更大。
Chen Chun Hua 2009
讨论要点 1 30年撬动世界的中国价值 2 价值型企业模型 3 价值战略 4 价值实现 5 价值持续 6 我们面临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
Chen Chun Hua 2009
30年撬动世界的中国价值
1980年初,中国面临的第一个转折点——实行市场改革及对外开放政 策。该举措促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并刺激了经济增长。
1999年,中国首次面临如何向消费者营销其工业品的问题,需求增长 不足首次出现在政策声明中。中国正式告别了所谓的供应短缺型经济。
价值实现 新的驱动要素
战 战 略 略
执 执 行 行
区域领先
中国市场领先 由规模到顾客
文 文 化 化
价值增长
价值驱动 突破边界 联结终端
价值型企业
和文化
全球思维 理念与习惯
融合新要素
简论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成功
简论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成功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有企业一定要成功,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的需要。
下面就简论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成功。
国有企业的成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们参与着国家重大的建设工程和重点产业项目,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的成功,意味着国家将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可以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保持国有企业的成功,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的成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国有企业不仅仅是各企业家财产的代表,更是国家利益的代表。
国有企业的成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声誉。
国有企业的成功,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和税收,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成功,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势力,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国有企业失败,不仅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国家形象,危害国家利益。
国有企业的成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必须保证国有企业的成功。
国有企业的成功是人民福祉的需要。
国有企业的成功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国有企业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
国有企业的成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加国家的社会财富,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的失败,则会导致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的成功是人民福祉的需要,保障国有企业的成功是保障人民福祉的需要。
国有企业一定要成功,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的需要。
国有企业的成功是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利益、人民福祉和全球经济稳定的需要。
要保障国有企业的成功,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企业靠什么赢得未来
中国企业靠什么赢得未来
毛建华
【期刊名称】《工业审计》
【年(卷),期】2003(000)005
【总页数】1页(P9)
【作者】毛建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
【相关文献】
1.好服务赢得好口碑好口碑赢得好未来——“贝纳利江浙沪巡回点检活动”圆满结束 [J], 吴巧
2.决胜今天·赢得未来——记北易"相信大阳——决胜今天·赢得未来"颁奖典礼 [J], 王学峰
3.关于加强和改进港台青年工作的研究与思考——学习习近平关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重要论述 [J], 杨卫敏
4.赢得消费者赢得未来 [J], 李念东
5.根植中华面向世界赢得未来——精英未来学校未来教育办学思想及实践 [J], 王卫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清教
2008年10月1日晨 源自布局从无到有,生长从野蛮到有规划,讲打法……战略正在成为经济转型期间中国企业愈加重视的环节。通过对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成长的观察以及对未来中国经济格局的判断,可以认为,未来十年是企业的战略十年,中国将有机会诞生真正的百年老店
在这个阶段,企业追求的是“好项目”,打一枪,换一炮。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橙色曲线所代表的通用能力,包括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广告能力以及销售能力等等。这也是我们前些年经常看到、听到的所谓“一招鲜”。然而,当整个市场的竞争逐渐成熟,单靠某一方面能力而获得发展的企业,如果不能迅速把这种能力扩展到其他方面,就很难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也就是为什么90年代有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又很快陷入绝境的根本原因。
曾鸣是个能够沉下心来的有心人,我并不知其过去,但我知道他现在去了阿里巴巴,做执行副总裁、参谋长。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做成事情的人都是有梦想有激情又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他们心中装着被别人蔑视的计划,小心翼翼地在前行,跌倒了爬起来,受伤了自己缝合伤口,但都改变不了其“想做、可做、能做”的战略规划。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我们称为“全面竞争”的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走向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在这个阶段,企业想保持领先的地位,需要红色曲线所代表的高层次的战略能力、全面的管理能力和组织架构的搭建能力。只有在这个阶段,企业家才会真正关心如何建立“基业常青”的企业,也只有在这个阶段之后,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好企业”,才需要战略思考。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过去30年里,大多数企业没有战略。但经过市场三十年的优胜劣汰,如今公认的标杆性企业,其实都是战略最清晰的企业。为什么这几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明确的战略,并能坚持下来的企业太少了。例如华为。1997年成稿的《华为基本法》,虽然它的表述方式比较中国化,但所包含的战略思考、企业定位、模式选择是非常清晰的。十年后再看,华为战略的前瞻性令人肃然起敬。这也是华为能够在过去的几年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靠什么赢得未来30年?
在机场的杂志堆里找到北大商业评论。这几年读书越来越苛刻,能够令你耳目一新甚至产生震撼的东西越来越少,大量的互联网复制、粘贴文本充斥平面媒体。这是一个产生快思想和大智慧的时代,关键的是你如何取舍,你舍得静心地去研究进而寻找规律,然后去矢志不渝地执行,偷偷地干,低调地做。有人会嘲讽你,有人会蔑视你,有人会猖狂,有人会哭泣。这些都应该左右你的战略,只要你心中有着这些梦想。
第三,消费的爆炸性成长和互联网(含无线)革命的结合,带来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服务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经济发展至今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驱动。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在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改进,中国的消费也会随之产生巨大的突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互联网革命的不断深入,将给中国企业在零售、服务等领域的模式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这两者结合所释放的能量将催生一大批消费、服务类的巨无霸企业。
战略的十年
战略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企业发展的方向。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处在新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的转折点,未来的十年将是战略制胜的关键时刻。这十年将决定中国未来三五十年发展的基础,是否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大格局和最终的成就。战略的重要性将被极大地放大,这将是战略主导的时代。
。所以中国企业未来在医疗设备、高精仪器等所谓高端制造行业的突破几乎是必然的,足以再出现一批世界级的领先企业。
第二,新型支柱产业的形成。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未来20年,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全新的大型支柱产业,比如可再生能源、环保新技术、基因工程等行业。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在这些领域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新技术的需求将极为旺盛。而中国企业虽然缺乏过去的技术积累,但也因此更敢于尝试一些全新的技术路径,有跨越式增长的可能。而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也可能更容易支持一些新技术快速产业化。这三者的结合将会导致某些新的产业首先在中国成熟,从而培育出中国经济的新支柱,以及一批世界级的领先企业。中国在太阳能、电动汽车、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示了这种潜力。
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的演变可以从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清楚地看出来。这三个阶段代表三个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的阶段对企业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成功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阶段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称为“寻租”阶段。在“寻租”阶段,企业追求的是“好买卖”,就是抓住市场某个空缺,获取一次性的暴利。企业生存发展最需要的是黄色曲线代表的“拉关系、找资源”的能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10年,短缺经济使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卖方市场的状态。企业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获取资源,抓住更多的机会。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期,我们称为“一招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从短缺经济走向了过剩经济。在一些最先开放的行业,例如家电行业,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过渡。消费者开始享有了选择权,也就对产品有了差异化的要求。差异化的第一步往往是通过广告实现的。我先吆喝,消费者认识了我,自然就会选择我。“标王”在这个时期之所以盛行,原因就在于此。无论是秦池酒厂,还是沈阳飞龙,都是靠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一夜成名。广告之外常见的另一招是销售渠道,像三株,百万大军扑遍中国,哪个农村的角落都有卖它的产品的。
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变革情况下,谁有战略眼光,谁就能脱颖而出
。然而企业家怎样才能做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呢?
首先,企业家的宏观感觉要好。要清楚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正在加深、加速。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加大,中国的问题越来越是世界的问题,不能割裂来看。例如今年很多外贸企业就被出口环境的恶化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既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也有非常清楚的国际压力。这种大趋势在几年前就已经越来越清楚了。缺乏全球的大局观,对形势的判断自然会肤浅和短视,在未来的竞争中陷入被动。
中国企业靠什么赢得未来30年?
文·曾鸣
30年,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
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里,是从机会导向逐步过渡到战略导向的。在最早的15-20年,中国企业基本上是没有战略的。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期,各种机会层出不穷。处于其中的企业,很自然地选择“机会导向”。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便是抓住这些机会,迅速扩张、成长、壮大。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企业的成功并不一定依赖于高瞻远瞩的战略或者优异高效的管理,而是看企业能否抓住关键性的稀缺资源,并充分利用每次机会。稀缺资源包罗万象,可以是未开放行业的准入许可,可以是与外资合作的机会,或者上市指标、银行信贷支持以及低价获得的国有资产等。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只要将资源高价出租或转让,便可以获得超额回报。
第三,要“御驾亲征”,特别是对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由于环境变化太快,过去的经验很快失效,而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对判断力又要求很高。所以要贴近前线,对自己客户需求的变化,有非常直观的把握,才能跟得上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并不断地修正。
过去三十年,中国从短缺经济,计划经济走向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国企业也从机会导向逐渐演变成战略导向。为什么现在许多企业经营者都感觉压力巨大?就是因为中国经济在结构性巨变的时候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企业又必须在这时候完成战略布局,抢占下一回合竞争的制高点。大变革的时代要求良好的大局观和敏锐的战略眼光。我们将迎来战略的十年。
其次,要有纵向的历史观。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企业往往“各领风骚三五年”。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的成功缺乏反省。水涨船高,不少企业的成功是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外在环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未必很强。如果盲目乐观,很容易被淘汰。互联网和新能源都是非常大的技术变革。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可比的大概只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崛起对全球的影响,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崛起对全球的影响。读一点经济史,了解经济发展的一些根本性规律,对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经济三大趋势
中国经济虽然现在面临短暂的困难,但我对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的发展非常乐观。中国经济将有一个质的飞跃,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三大动力。第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第二,新型支柱产业的形成;第三,消费的爆炸性成长和互联网(含无线)革命的结合,带来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服务经济的高速成长。
从中国企业发展的总趋势来说,黄色,橙色所代表的能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存在并发挥作用,不过其作用会越来越小;而红色曲线所代表的“系统的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只有追求
基业长青的“好企业”,才需要战略思考。
再例如万科。这家从1993年就开始以“做减法”进行战略聚焦的企业,其战略即使到2002年还经常被人诟病。但从2003年来,房地产行业快速市场化,万科长期积累的战略和系统管理能力,开始爆炸性地发挥出来,大大拉开了和跟随者的距离。
而WTO以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市场经济,包括和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战略驱动的企业也因而越来越多,涌现了一批如阿里巴巴、盛大、蒙牛、如家、分众等有着清晰战略的新一代领军企业。当市场资源调配的能力越来越强时,战略的优势很容易被释放出来,快速拉大和对手的差距。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战略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十年将更加凸显。
第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在《龙行天下》这本书中,我提出了成本创新的观点,有两个基本要点:一个就是用低成本的方法去创新,第二是用创新的方法,结构性地降低成本。中国企业在应用型的研发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因为中国有最核心的比较优势:性价比最高的大规模的研发人员培养。
例如医疗设备行业。在九十年代初期,由于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早期的医疗设备企业,如科健等,都被淘汰了。但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又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个行业,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迈瑞)。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设备在本质上不是发明型的,而是改进型、解决方案型的,是医疗工程与机械工程的结合。中国企业最核心的低研发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与应用型的研发相结合,会产生爆炸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