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感

2014-05-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09:16:1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王锦宝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邓纯东

“凡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理论成果,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始终如一的主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与学术建构。”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2010年5月在广东汕头召开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郑重提出来的。正是秉持这一基本理念,王伟光教授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理论主题。《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收录了他从2008年初到2011年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6篇论文、讲稿和讲话稿。细细读来,深切感受到作者高度的使命感和深邃的思想世界,以及蕴含其中丰富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中国道路的理论根据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一条把中华民族引向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收入该书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等论文,着重思考和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的问题。

在作者看来,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指出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但此后通过对东方国家和民族发展道路的研究后补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深层的理论根据。作者一方面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不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一般规律理论的否定,而是对该理论的深化和丰富,从而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能否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明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由此,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一定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构成了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

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

关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包含一系列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集中体现在收入该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发展道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抵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等论文之中。

新中国两个“30年”关系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来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作者认为,毛泽东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前提,所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准备。基于上述结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把前29年与后31年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在作者看来,改革开放

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的作用,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在于走出了正确的道路,形成了正确的理论指南。这是改革开放根本价值和意义所在。作者在该书中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深刻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其中蕴含的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于全党同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这是中国人民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指南。实践创新带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作者之所以将该书命名为《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基于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深刻认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结合今天新的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等论文,是阐发这一论点的鲜明体现。作者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去说明和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形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作者看来,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所处世情的特殊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特殊性,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呈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

可以认为,王伟光教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不仅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而且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再出发之际,理论创新的任务再次赋予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期待作者更多新的理论著述问世,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