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感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5篇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5篇【篇一】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当人们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说明目前主流的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和金融霸权等痼疾纷纷显露,尤其是近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由资本主义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危机让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广泛质疑。
片中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从而还原了马克思的本质,并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一名医生,医生深知有病的人才会找医生,疾病被治愈后自己就会失去价值,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
马克思主义批评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恰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为整个社会这个病人尽心竭力地救治。
阶级的定义不是由风格、地位、收入和职业来确立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便会有阶级斗争。
随着时代变迁,阶级构成一直在变,但是阶级从未消失,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上层建筑的理论没有改变。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到如今企业与劳工之间的劳动法保护,以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些都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演变结果,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救治社会这个病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注重实践的理论,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质看现象,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内在,才不会在不断变化的阶级构成和生产关系中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下刀。
【篇二】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马克思是对的》五集有理论深度、思想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通过故事讲述和互动问答,重温马克思光辉足迹。
《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每集都围绕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展开,集集精彩,从中本人有感有四。
一是要有梦想,勇于实践。
马克思在他中学毕业后,树立了“为全人类而工作”的理想信念之后就开启了不断奋斗的状态,踏上了走向伟大事业的征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百年探索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百年探索与启示发布时间:2021-03-26T12:03:21.23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3月作者:范成杰[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范成杰身份证号:******************安徽新华学院 230088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从历史维度来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三次创造性结合,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经验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矛盾问题的精髓,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勇于修正错误。
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续写与新时代结合的新篇章,善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自觉追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高干部理论思维能力,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夯实执政党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系统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1依据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形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和现象。
同样地,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也总是随着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的脚步而处于持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书报告
读《共产党宣言》及感想姓名:王磊学号:2016310492 组别:第3组组长名字:段小宇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代世界的发展、当代无产阶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与巨大推动作用。
《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指出了为共产党的目标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之间的联系。
自从1848年2月发表以来的160多年里,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命运而抗争,为了人民的命运而奋斗。
1.《共产党宣言》的思维框架在《共产党宣言》的正文框架上,引言部分主要讲的《宣言》的发表背景与目的;正文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互相矛盾、互相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与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与历史使命;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论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的与理论原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阐述共产党的主义和指导思想,批判错误思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讲无产阶级革命者在现实中的斗争策略《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了科学,它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整个理论的源头。
自从发表以来,它就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帷幕,象征着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的开始,指出党在阶级斗争中要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相结合,要建立广泛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同时指出所有制问题是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以及暴力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是XX最新发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9-15)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面几个方面外,思想汇报专题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二)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教育平台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张美子650500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摘 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为主线,通过对《新民主主义论》的学习,了解到民主政治理论在我国的起源,进而又总结了民主政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 民主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 时代意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体系,实现了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率先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论》——开启民主政治道路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中,首次提出在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勾画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本轮廓。
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人阶级数量较少,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盲目借鉴苏联经验,建设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毛泽东认为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首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提出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他曾经说过,对于中国,民主和集中是必须的。
一方面我们所要求的政府必须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民主制的意义;另一方面行政权力也要集中,在不违背民意的前提下,人民要求的政策应该交给政府去执行,这就是集中制的意义。
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支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希望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内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民主政治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点,为其服务。
《中国道路》观后感
《中国道路》观后感在进行网上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观看了电教片《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对中国道路经过的一系列探索和发展进行了很详尽的描述,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道路的不断摸索、探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期间的艰辛路程,让我学到很多的东西。
初期,我们的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中国要走何种道路依然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民族复兴的历程异常艰辛。
而我们的党依然坚持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确定了“探讨中国道路,离开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
坚持与不断的实践。
当然,信仰不等于实践,实践不等于成功,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不迷信任何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成为了一切理论创新的依据。
在现在,中国道路正在向更加广阔的方向迈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紧紧联系着中国的实际,并在不断发展的世界大背景下,一次又一次的被领导人丰富其中的内容。
观看完《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中国的发展如此迅速。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国家从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水生火热,到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从辘辘饥肠、吃大锅饭,到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黑暗到黎明,其实并不遥远,但没有党的引导,就看不到黎明的曙光,等不到初升的太阳,也就等不到如今的艳阳中天。
可见,党的功劳要远远大于党的失误,国人应该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
由此可见,中国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2009152班 20092701 吴俊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调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的。
至此我国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会对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理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三个涵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它的革命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更是革命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和现实地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它的实践的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要求所做的应用性处理,就是把马克思所规定的革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能够完成时代使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是它的科学的系统性。
这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实践形式和根本纲领,转化为革命的科学学说和根本纲领相统一、人的解放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纲领体系。
中国道路观后感
在我进行网上党课学习过程中,我观看了电教片《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唤起了我对历史的记忆,也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
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道路的不断摸索与探寻,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路程,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竖然起敬。
初期,当时中国还是相当落后,对于中国要走何种道路依然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民族复兴的历程异常艰辛。
就像一只找不到出路的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并且,他们是一撞就败,丝毫不见成效。
于是便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国家,可惜因其想跪着造反失败。
随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以其软弱,妥协,更兼依赖性而失败。
而后的十几年,中国在黑暗中徘徊。
然而我们的党依然坚持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确定了“探讨中国道路,离开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
坚持与不断的实践。
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被带入中国。
当然,信仰不等于实践,实践不等于成功。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了国家和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被中国化。
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到了经济上来,当时,邓小平在发言讲话中就谈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性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必须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变革现实的理论。
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道路十章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_三_四_
党的文献2011年第2期L I TERAT U RE O F C H I NESE CO MM UN I S T P ARTY N o.2,2011[文章编号]1005-1597(2011)02-0016-12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三、四)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第三章 艰辛探索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
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人民将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呢?!共同纲领∀:建设新中国的第一幅蓝图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是描绘这个新世界的第一幅蓝图。
这份只有6000多字的历史文献,承载着奠定新中国基本格局和未来走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和怎样建设一个新中国的问题。
!共同纲领∀分序言和总纲、政权机构、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七章,对新中国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比如,在国体上,!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政体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政策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些根本的和基本的政治制度,一直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共同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方面人士反复协商、一致同意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建国大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共同纲领∀的建国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背景,也有苏联的影响。
但是,和苏联相比较,!共同纲领∀在很多地方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
比如,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不同于苏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及方法论意义作者:张森林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03期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而且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道路;方法论意义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39-0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
它的深刻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要求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
这一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其次,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4]。
4篇读中国历史心得体会(可供参考)
4篇读中国历史心得体会篇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次的党史学习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思考,再次感受了“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这一历史必然和潮流!下面,我就把我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及从两个“牢记”和四个“求”来说说我对党史的认识:党的历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努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自诞生90年来,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英勇奋斗和奉献精神,书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
这部历史,无论从什么样的高度解读,对于党和国家,对于人民大众、对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华文明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历史,它既是以往历程的丰碑,又是开辟未来的起点。
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动力。
是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站起来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日子。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日后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抗美援朝战争则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要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读《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有感
要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研读《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有感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发展模式,即中国道路的争论和推测便没有停过,期间“中国崛起论”和“中国威胁论”成为最多的两个国际学术争论点。
然而这些看法普遍将中国道路的争论看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角力是主观和刻板的,因为中国道路不是套用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任何模式的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要走什么道路,是历史做出的选择1842年封建清王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落败,自此封闭的国门被打开,西方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武器装备进入国人视线,时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先后发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欲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徒学其形却妄图保留封建主义统治的变法方式终究在传统封建主义和资本列强的双重夹击下落败,没能阻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
18世纪末西方新学兴起,进化论、天赋人权和民主共和思想在国内呼声很高,当时普遍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推行资本主义才能挽救中国,于是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学生们远赴西方留学,寻求治国理政之道。
却不料辛亥革命成功刚为这一道路点亮一丝希望时,资本主义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党派林立,议会成为各方党派党同伐异的战场,于国民利益方面却是乏善可陈。
此时西方列强为继续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革命进行围剿,于是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传统封建主义的反扑下,中国革命的成果迅速湮灭。
历史证明,中国曾选择过走资本主义的路,但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维护的始终是少部分人的利益,在当时中国分崩离析的社会环境下,脱离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注定无法左右中国政局。
而社会主义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才是社会变革最有力的推动力量。
因此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境地。
二、中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1年美国政治学家福山在苏联解体后发表《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断言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最终战胜了社会主义制度,人类不会再创造出更好的政治经济体制。
中国道路 观后感
精品文档.《中国道路》观后感“思想就是力量。
正确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
”《中国道路》再现了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是如何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孕育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
让我年轻的心倍感自豪,为自己是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而骄傲!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
此片分别从选择、奠基、开辟、突破与发展几方面具体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九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
选择段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指出共产党是应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必然产物;奠基段阐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思想结晶-----毛泽东思想,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开辟段讲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阐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突破段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段讲述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人的思想结晶---科学发展观,具体阐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此片直观展示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用史实阐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最适合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
同时,此片也阐述了共产党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道路,犹如一个有能力,有才华,但又有点儿小毛病的人的成长,在闯撞中前进。
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到北京,从北京走向世界,我们的信念越来越坚定,我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解读中国道路的“密码”——读《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作者: 刘金田
作者机构: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59-6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9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文献解读;道路;密码;中国模式;模糊认识;国内外
摘要:中国道路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热议的话题。
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从何而来?如何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对这些问题,人们尚未达成共识,还有不少模糊认识。
有鉴于此,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课题组,撰写出《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以下简称《中国道路》)一书,通过文献解读的视角,破译出中国道路的“密码”,令人耳目一新。
该书的特点,择其要者,有以下三个方面:。
电影中国道路观后感 中国道路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道路观后感中国道路观后感八百字我们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决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中国道路观后感中国道路观后感八百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道路》》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开展为大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为载体,形象展示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探寻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进程和根本经历。
该片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推动中国革命、建立、改革这一主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新,展现了90多年探究获得的丰功伟绩和理论成果。
观看完中国道路,我深入感受到党的指导是多么的正确及重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人士的奉献,无数先进分子的探究,成就了现中国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指导着中国人们走了一条属于我们的有特色的中国道路。
在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无比困难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
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事业,而是仍然坚持探究、坚持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的革命道路。
创造了特别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打造中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又指导人民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汲取苏联的经历又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带着中国人民走向解放,走向富强。
中国的开展是飞速的,中国道路越走越广阔。
在当今时代中国仍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开展。
我们仍坚持党的指导,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刷新它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给全世界带来新的震撼和冲击。
中国共产党在探究中带着人民走向富强,在理论中给世界树立典范。
中国共产党带着我们一路走来,我们国家从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水生炽热,到革命的成功、新中国的成立:从辘辘饥肠、吃大锅饭,到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从黑暗到黎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探究出这样一条中国道路,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感
2014-05-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09:16:1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王锦宝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邓纯东
“凡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理论成果,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始终如一的主题。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与学术建构。
”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2010年5月在广东汕头召开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郑重提出来的。
正是秉持这一基本理念,王伟光教授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理论主题。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收录了他从2008年初到2011年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6篇论文、讲稿和讲话稿。
细细读来,深切感受到作者高度的使命感和深邃的思想世界,以及蕴含其中丰富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中国道路的理论根据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一条把中华民族引向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收入该书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等论文,着重思考和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的问题。
在作者看来,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指出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但此后通过对东方国家和民族发展道路的研究后补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深层的理论根据。
作者一方面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不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一般规律理论的否定,而是对该理论的深化和丰富,从而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能否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明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由此,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一定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构成了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
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
关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包含一系列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集中体现在收入该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发展道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抵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等论文之中。
新中国两个“30年”关系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来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
作者认为,毛泽东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前提,所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准备。
基于上述结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把前29年与后31年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
在作者看来,改革开放
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的作用,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在于走出了正确的道路,形成了正确的理论指南。
这是改革开放根本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在该书中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深刻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其中蕴含的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于全党同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这是中国人民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指南。
实践创新带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
作者之所以将该书命名为《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基于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深刻认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结合今天新的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等论文,是阐发这一论点的鲜明体现。
作者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去说明和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形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作者看来,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所处世情的特殊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特殊性,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
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呈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
可以认为,王伟光教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不仅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而且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改革再出发之际,理论创新的任务再次赋予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期待作者更多新的理论著述问世,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