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边塞诗)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201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分类汇编一、积累一些诗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表现技巧二、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有音节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问:加强语气顶真:回环跌宕,具有旋律美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注: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三、表现手法训练(一)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可称之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等,是古诗词最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只要提到景,就可以将其归为借景抒情一列。
尽管有时关于表现手法的提问重心不同,但答借景抒情至少是不错的。
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船,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近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问: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满腹的相思和愁绪。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问:诗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答:触景生情,表达了苦苦的思乡之情。
(二)托物言志法托物言志也常被称为借物抒怀、托物喻人等,是作者通过对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褒贬臧否来含蓄地表达志向或抒发对世事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2013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新课标卷1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8~9 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壮举①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须君赏赐给?【注】①这三句是追想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恳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 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剖析。
(6 分)参照答案:8.那些成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好隐居的无奈和怨言。
( 5 分)9.用来委宛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气愤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属于闲散之人,又何须要你皇帝的赏赐呢?再说,天地之大,哪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罕见你皇帝的赏赐!( 6 分)新课标卷2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难过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仍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单独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剖析( 5 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剖析。
(6分)参照答案:8.运用了衬托和衬着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波及梅花的色香,而着重环境的衬托和感情的衬着,进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行。
(5分。
答出衬托和衬着的,给2分;能作简要剖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若有其余答案,只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表现了作者落寞难过、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感情投射到梅花上,思路万端却又无从提及,以致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单独走开。
( 6 分。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 3 分;能作简要剖析的,给 3 分。
2013年高考分类汇编古诗鉴赏(带译文版)
2013江苏卷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 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心境?(4分)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பைடு நூலகம்。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 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 一脉相承。(2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 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 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 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 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 么手法?(4分)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 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 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 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2013年广东卷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 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梳理之诗歌鉴赏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梳理之诗歌鉴赏2013.06.24简明目录01、全国大纲卷(广西)02、全国新课标卷Ⅰ(河南、山西、河北、海南、陕西)03、全国新课标卷Ⅱ(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04、北京卷05、上海卷06、天津卷07、重庆卷08、山东卷09、安徽卷10、四川卷11、江西卷12、浙江卷13、江苏卷14、湖南卷15、湖北卷16、广东卷17、福建卷18、辽宁卷19、上海春季卷20、天津春季卷21、山东春季卷01、全国大纲卷(广西)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答案】12、(8分)(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
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辩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02、全国新课标卷Ⅰ(河南、山西、河北、海南、陕西)(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讲解
201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
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诗歌赏析】词的上阙写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财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的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下阙三句写湖上生涯,写得浩渺苍凉,有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
结尾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诗歌鉴赏(2013~2015)教师版 (2)
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1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整体赏析】《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思乡诗)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思乡怀人诗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二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yì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答:高诗之“又”: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伤感、凄冷、孤寂之意;戴诗之“又”:可做多解,既可理解为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的希望,也可理解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
三南乡子唐•李珣xún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3.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
答: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4.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5."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四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zī嗟jiē。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6.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诗歌鉴赏
比较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四)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一 曲笔抒情,虚写征 抒情 人妻子的无奈而痛 苦的思念之情 其四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 将士为国杀敌、视死 如归的豪情壮志
都有悲凉意味 侧重写环境的凄凉 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 环境 孤独,通过写羌笛 的艰苦 之音,从听觉方面 抒发思乡之情
温故知新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 山……”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高适: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
• • • • • • • • •
表达技巧: 直抒胸臆 曲笔抒情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对比衬托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
4、边塞战争诗鉴赏要点:
a、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b、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c、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边塞战争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 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 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
• 3、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 意象特征: • 一般会出现与边塞相关的“塞下”、“边 城”、 “长城”、“烽火”、“烽烟”、“羌 笛”、“关山”、“月”、“大漠”、 “黄 沙”、“沙场”、“胡马”、“北风”等意象;
• 情感特征: • A表达的是出征远戍、保家卫国的英勇豪 迈, • B或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 的愤懑和哀痛, • C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归家无门的悲哀和 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 抨击, • D边塞奇丽风光。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咏史诗)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一.主要知识点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一是着眼于写景,二是着眼于寄情。
)(2)三四两句诗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妙处?答: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腐朽生活和空虚的灵魂。
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在婉曲的格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nán 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答:燕子兴亡3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羁旅(教师)
边塞诗、羁旅诗一、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和羁旅诗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边塞诗和羁旅诗的一般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边塞诗和羁旅诗的一般方法。
三、知识链接1、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边塞诗的产生在唐朝,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①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②盛唐之诗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③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④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总体来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是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①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借边塞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②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征战诗课件
•
渲 染 烘 托 虚 实 结 合
比 喻 对 比 夸 张 用 典
手 法 多 样
①地名: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 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阳关…… ②景物:黄沙、秋月、冬雪、风雨、烽火、 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乐器: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鼙鼓…… ④曲子:《关山月》、 《梅花落》、 《折柳曲》、《怨杨柳》…… ⑤战具:干、戈、旗、战车……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
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
(2010· 课标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雄壮豪迈
慷慨悲壮
•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 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 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 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 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婉 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 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0年安徽卷)
(2007· 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③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③,争,怎,怎么。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 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辑录(语言型)教师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语言风格型一.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四.答题模式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 答题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专题训练邯郸东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
感情朴实,流露自然。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013年高考各地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古诗鉴赏
【参考答案】 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 (2) 联系“春深”“染衣”,“净” 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 “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 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 (3)词人通过“钓船”“柴 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 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 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 怀的内心世界。(4分)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 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 含着牢骚。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 东阁以延贤人。”(《汉书· 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 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 不堪重用。曲台指太常寺。因《礼记》有《曲礼》篇,故称专掌礼仪制度 的太常寺为“曲台”。苏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 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苏洵以自己能 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 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1056年(嘉祐元年),欧阳修荐苏 洵于朝廷,“欲朝廷不次用之”;韩琦也以为可用,独富弼主张“姑少待 之”(叶梦得《石林燕语》)。拖了两年,朝廷才召苏洵试舍人院。苏洵 拒绝赴试,朝廷授以试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今属 河北)主簿,编纂太常礼书,直至去世。“书虽成于百篇,爵不过于九 品。”(《老苏先生会葬致语》)这就是诗人发出“闲伴诸儒老曲台”的 深沉哀叹的原因。
上阕起首两句“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展现安于江湖田园的纯净内心,接下两句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进一步抒写 陶醉自然,抛舍心机的真情无碍。 下阙前两句“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既为世人纷忙感慨,也为故友寥落,年迈无 为伤感。这一顿挫是诗人内心深处一生沧桑 的感喟。经过这一转折,结尾两句“夕阳长 送钓船归。鳜鱼肥”便尤其鲜明:退隐江湖, 心地明洁,享受自然之情,跃然纸上。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__(
常见情感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季节
送别
时间
地点
景物
路口、长亭 秋季 清晨 杨柳、 驿站、渡口 或春季 或傍晚 码头等 酒等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 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例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013全国高考语文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精校版17套全).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答:______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二、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内蒙古、宁夏、云南、黑龙江、吉林、新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海南等11省区)(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答:四、2013年高考(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一.主要知识点(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小提示: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yuán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hàn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qiāng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1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三.专题练习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
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⑵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高诗“借问梅花河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
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的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末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全诗虚实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①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1分)"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1分)"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1分)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1分)②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1分)衬托(1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1分).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⑴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氛围。
为主人公的抒情设置了一个苍凉荒远孤独寂寞的背景。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巧妙的转换角度,借主人公设想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以及家庭的无限思念之情。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
首先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包将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
其次用“城南已合数重围”来衬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
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主要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
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⑴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丧”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⑵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军表示同情。
但是,“犹是”一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在年轻的妻子的梦里,这些枯骨还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⑴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描写了寒风紧吹、冻泥开裂、梧桐叶落、枝梢断折的寒冷萧瑟的景象。
交代了严酷的环境,提供人物活动背景,渲染凄凉氛围,烘托战士的勇敢大无畏精神。
表达作者对唐军将士不畏艰难、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⑵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大山莽莽,白雪漫漫,红旗飘飘。
色彩鲜明,深厚壮美。
风吹、山静、旗动、人行、笛吹,动静结合,静中显动。
3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4分)不好。
“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1分),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1分)。
“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2分)。
(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回答“好”或“不好”,扣1分)(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2分)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1分。
形象特点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语意相近即可)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
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
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â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