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1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1诗歌鉴赏0819 1947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1【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6)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教师用书)
【全国新课标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名师点睛】课标卷考核诗歌的情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都在诗歌中和注释中能够找到相关的信息,不会太难。
答题有两种方式:第一,先总体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整体分析;第二是逐句的分析诗句,点明情感。
答题时注意,虽然题干给的是分析某句表达的情感,但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从整体上把握。
【全国新课标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①作注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10—15年高考语文全国2诗歌鉴赏真题整理含解析
10—15高考语文全国II卷诗歌鉴赏题整理(含答案)10年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
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
“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
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
《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
幼聪敏,有文才。
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
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
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
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
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
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
2015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5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1.(全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答:〖试题解读〗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正面描写壮丽雪景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而此诗,是通过想象来进行虚写,一个“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的。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此题,要弄清“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的含意——为王事出力,怎敢怨恨路途遥远呢,只有私自在睡梦中归故乡。
可见,面对那种荒凉的环境,作者仍然是满怀报国之志,这是作者英雄的一面;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人之常情。
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就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明确了这些,便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全国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⑴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⑵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3.(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高考宝典】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景物的角度,就是考查描写方法,它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感官角度等,答题要素是手法和运用分析以及效果。
分别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本诗中描写塞外景物的句子,比较鉴赏,分析本诗的手法及效果。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评分标准】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第一问,根据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可知是一首留别诗,往往以表达离愁别绪为主题。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先是肯定了报国,“私向梦中归”则道出思乡之情。
第二问,尾联既是对全诗的总结,爱国之情又节制了感情的抒发。
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评分标准】每问3分。
二、(2015·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201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诗歌的形象破解
高考古代诗歌破解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破解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
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
这首诗表现了庵主胡逸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胡逸老品格清高,为人不慕荣利,有仁爱之心、山水之趣的性格特点。
首联赞美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
颔联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
颈联正面写致虚庵,让读者体会庵主高雅的人格、宽广的胸襟;诗人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诗通过“欲语低头笑”等神态描写勾画出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
张诗通过“并著莲舟”“不畏风”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一群互助、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兰,新目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2014-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1、2014年(新课标卷Ⅰ)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2、2014年(新课标卷II)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3、2014年(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4、2014年(北京卷)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1)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5、2014年(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2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2诗歌鉴赏0819 1952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2【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辽宁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2015年学科网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0:古典诗歌阅读一、(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
(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二、(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9.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
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
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
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
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三、(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遵作琴曲《醉翁操》,闲记谱,请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长卿《听笛声留别协律》)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秀才弹琴》)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三、16、【参考答案】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
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①【参考答案】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参考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参考答案】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
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醉,迟迟未能入眠。
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
《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
琅然,乃玉声。
《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
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
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
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
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醉,迟迟未能入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
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
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说醉翁离开,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
童颠,指山无草木。
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
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
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
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
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
接着二句亦然。
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
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
故文焯曰:“读此词,髯之深于律可知。
”(《文焯手批〈东坡乐府〉》)四、(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雨过至城中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四、【答案】(1)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五、(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五、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六、(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