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极探索相关制度性确立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意义,路径

人类的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和社会财富得到空前的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被大量消耗,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世界存在以气候变化、经济振荡和社会冲突为标志的全球生态安全,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胁迫为特征的区域生态服务,以贫穷落后、超常消费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复合污染为诱因的人群生态健康等三大生态问题,而这三大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城市[1]明建设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际可持续科学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重要实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2],是人类构建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制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1 世纪议程》[4]。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就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在产业内部实施绿色生产,构建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内部实施循环经济,保证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5]。

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高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生态文明是基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文明境界。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契合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总结以往社会文明发展时期人类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实践所导致的生态危机产生的教训基础上,重建一种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状态的人-自然-社会整体生态系统的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

1.2 现代农业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阶段之后人类社会的新的选择和人类社会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需要,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更加科学化、生态化、适存化的合理规定的深刻诠释和理性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对发展中的中国意义重大。在刘丽红[6]的《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确立》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有以下三点: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2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2.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100 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公开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今天,发展的实践已经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才会拥有源头

活水,发展成果才会真正惠及人民。要学会运用生态的观念去评价人类的经济活动,制定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注重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的协调统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2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构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以及综合生态产业等体系。要逐步确立生态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构建生态化的技术支持体系。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中,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强生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深度结合,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要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培育绿色消费观,适度消费观,提倡节约消费,逐渐培育出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消费模式。

2.3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在于生态文明制度的确立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良好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制度对生态文明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制度安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