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质量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

1.药品的稳定性是其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确定新药有效期的主要依据,新药在申请临床试验时需报送初步稳定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在申请生产时需报送稳定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初步稳定性试验应以临床试验用包装条件,于室温下进行考察,除当月考察一次外,要求每月考核一次,不得少于三个月(也可于37-40℃和相对湿度75%保存,每月考核一次,连续三个月),如稳定,可以进入临床研究。

最终须以室温稳定性试验数据为准。

考核项目,可根据该药品的质量标准(草案),结合“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要求”中各对应剂型的稳定性考核项目拟定。

3.稳定性试验应将药品在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置室温中,继初步稳定性考核后,即放置三个月再考核一次,然后每半年一次。

按各种剂型的不同考核时间进行考核。

4.新药稳定性试验,至少应对三批以上的样品进行考察,试验要求见“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要求”。

若用新的包装材料,应注意观察直接与药物接触的包装材料对药品稳定性的影响。

5.稳定性试验报送的资料,应包括试验方法、条件、内容、结果(数据)、结论、文献资料及相应的图表。

试验结果应有文字描述,不宜仅用简单的“+”、“-”号或“符合规定”表示。

6.申报生产时,应继续稳定性考察。

标准转正时,据此确定有效期。

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要求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要求进行稳定性试验┌───────┬───────────┬───────┐│ 剂型│稳定性考核项目│室温考核时间│├───────┼───────────┼───────┤│ 1.药材│性状、鉴别、浸出物、│ ││ │含量测定、霉变、虫蛀│ 2年│├───────┼───────────┼───────┤│ 2.注射剂│性状、鉴别、澄明度、│ ││ │pH值、无菌、热原、溶│ ││ │血、刺激性、含量测定│ 1年半│├───────┼───────────┼───────┤│ 3.合剂(含│性状、鉴别、澄清度、相│ ││ 口服液) │对密度、pH值、含量测│ ││ │定、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半│├───────┼───────────┼───────┤│ 4.糖浆剂│性状、鉴别、相对密度、│ ││ │pH值、含量测定、微生物│ ││ │限度检查│ 1年半│├───────┼───────────┼───────┤│ 5.酒剂、│性状、鉴别、乙醇量、总│ ││ 酊剂│固体、含量测定、微生物│ ││ │限度检查│ 1年半│├───────┼───────────┼───────┤│ 6.丸剂│性状、鉴别、溶散时限、│ ││ │水份、含量测定、微生物│ ││ │限度检查│ 1年半│├───────┼───────────┼───────┤│ 7.散剂│性状、鉴别、均匀度、水│ ││ │份、粉末细度、含量测│ ││ │定、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半│├───────┼───────────┼───────┤│ 8.煎膏剂│性状(反砂、分层)、鉴│ ││ (膏滋) │别、相对密度、溶化性检│ ││ │查、pH值、含量测定、微│ ││ │生物限度检查│ 1年半│├───────┼───────────┼───────┤│ 9.胶囊、滴│性状、鉴别、水份(胶丸│ ││ 丸剂(含│考核)、溶散时限、含量│ ││ 胶丸)│定、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半│├───────┼───────────┼───────┤│ 10.片剂│性状、鉴别、硬度、崩解│ ││ │限、含量测定、微生物限│ ││ │度检查│ 2年│├───────┼───────────┼───────┤│ 11.流浸膏│性状、鉴别、pH值、乙醇│ ││ │量、总固体、含量测定、│ ││ │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半│├───────┼───────────┼───────┤│ 12.浸膏│性状、鉴别、含量测定、│ ││ │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半│├───────┼───────────┼───────┤│ 13.乳剂│性状(乳析、破乳、分散│ ││ │粒度)、鉴别、含量测定│ ││ │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 14.颗粒剂│性状(吸潮、软化)、鉴别│ ││ │水份、粒度检查、含量测│ ││ │定、微生物限度检查│ 1年│├───────┼───────────┼───────┤│ 15.混悬剂│性状(微粒大小、沉降速│ ││ │度、沉降容积比)、鉴别│ ││ │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 1年││ │查│ │├───────┼───────────┼───────┤│ 16.软膏剂│性状(酸败、异臭、变色│ ││ │分层、涂展性)、鉴别、│ ││ │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 ││ │皮肤刺激性试验│ 1年半│├───────┼───────────┼───────┤│ 17.膏药│性状、鉴别、软化点、含│ ││ │量测定、皮肤刺激性试验│ 1年│├───────┼───────────┼───────┤│ 18.橡胶膏│性状、鉴别、拉力、含膏│ ││ 剂│量、皮肤刺激性试验、耐│ ││ │寒、耐热性试验│ 1年│├───────┼───────────┼───────┤│ 19.胶剂│性状、水份、鉴别、含量│ ││ │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 2年│├───────┼───────────┼───────┤│ 20.栓剂、│性状、鉴别、融变时限、│ ││ 锭剂│pH值、含量测定微生物│ ││ │限度检查│ 1年半│├───────┼───────────┼───────┤│ 21.气雾剂│性状(沉淀物、分层)、鉴│ ││ │别、喷射效能、异臭、刺│ ││ │激性、含量测定、微生物│ ││ │限度检查│ 1年│├───────┼───────────┼───────┤│ 22.膜剂│性状、融溶时间、刺激│ ││ │性、pH值、含量测定、微│ ││ │生物限度检查│ 1年│└───────┴───────────┴───────┘注:无菌、卫生学检查和安全性试验一般可于零月、三月和考察终止时进行三次。

新药的质量研究样本

新药的质量研究样本

第五章新药( 化学药品) 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一、新药和新药的分类新药: 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新药的分类: 见《新药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二、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临床前研究1. 药学的研究( 1) 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 2) 原料药的结构确证研究( 3) 制剂的选择和处方工艺研究( 4) 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5) 稳定性试验( 6) 包材的选择( 7) 质量标准的建立与修订2. 药理、毒理的研究( 1) 主要药效学的研究( 2) 安全性试验一般药理, 急性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过敏性、刺激性试验, 致突变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 致癌试验, 依赖性试验等。

( 3) 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二) 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和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和代谢动力学, 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

初步评价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可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

Ⅲ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

进一步验证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的应用研究阶段。

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评价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 改进给药剂量。

新药( 化学药品) 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1. 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的统一过程控制: 科学可行的制备工艺( GMP, SOP) ; 有效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终点控制: 药品质量标准2. 质量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为制定可行的生产工艺提供依据;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3. 把质量研究作为药学研究的核心4.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 由于认知程度的不同, 研究工作有所侧重。

新药质量研究基本要求

新药质量研究基本要求
质量标准:应设立合理的比旋度限度。原则如下:
1、含量测定方法无立体专署性时需设专属性的手性
杂质检查; 2、制剂及贮存过程中有外消旋化的需设对映体检查;
3、有外消旋体或对映体上市的需设立体专署性鉴别。
二、溶出度、释放度
基本概念 溶出度或释放度是指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从一定的溶剂中溶出或 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研究与控制的一项重要 指标。我国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要求①水中难溶性药物制成的口服
样品对比考察要全面
例1:葡萄糖酸奎尼丁缓释片 原开发厂的产品BE与仿制厂产品BO 在 0.1mol/L盐酸和0.1mol/L盐酸-pH7.4的 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相似,但却生物不 等效(BE大于90%,BO仅41%)。后 来的研究考察证明两制剂在不同溶剂中 溶出曲线不完全相同,在pH5.4的缓冲液 中溶出明显不同。
前言
质量研究是新药药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在制备工艺确定之后制定质量标准以全面控制药 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随 着国内有关研究指导原则的颁布和技术要求的明 确,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 节。在此对有关物质和溶出度研究的基本要求作 一介绍,并结合国内新药研究现状,对新药有关 物质、溶出度研究以及质量研究与标准制定中需 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Berlex`s Quinaglute Duratabs溶出曲线
Bolar`s 控释片溶出曲线
例2、茶碱控释片
Searle公司与Key公司的茶碱控释片临 床应用反映不同,溶出度确有差异:前 者受溶剂pH的影响不大,而后者在pH6 以上溶出明显加快。如下图所示:
Searle茶碱控释片三维溶出曲线
明确根据实际考察结果,合理制定质量标准: 1、方法合理:杂质对照品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加或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药研发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药的质量研究以及为新药建立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首先,新药的质量研究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疗效非常重要。

由于新药可能具有未知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以确保它们是安全有效的。

通过对新药的成分、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评估其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同时,质量研究还包括对新药的稳定性、纯度和微生物污染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或降解。

其次,建立新药的质量标准对于监测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

质量标准是规定了新药必须符合的严格要求和指标。

它们包括对新药成分和品质的描述,以及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规定。

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可以确保新药的生产过程遵循一定的规范,并且能够提供一致的药物品质。

此外,质量标准还为新药的监管机构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有助于确保新药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进行新药的质量研究和建立质量标准,需要应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分析、生物学活性测定、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物理化学分析可以用于确定新药的组成和纯度,生物学活性测定可以评估新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新药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特性。

最后,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数据收集,可以得出关于新药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的结论。

此外,国际性和国家性的药物质量标准制定机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药典标准,用于全球范围内的药物质量控制。

国家药监机构和药品注册机构也负责制定和监督本国新药的质量标准,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

综上所述,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疗效至关重要。

这需要应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物理化学分析、生物学活性测定、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背景和目的中药新药的研发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包括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要求1.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基础。

应该根据中药的特点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成分的特点。

2.样品采集与贮存:样品的选择和采集应该遵循严格的标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样品的贮存也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分析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于中药新药质量研究非常重要。

分析方法应该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质控标准: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准。

包括样品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适用性验证和批间一致性验证等。

三、实施方法1.定性分析: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首先要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中药的功效成分和活性物质。

可以采用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中药新药的含量和含量变异。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色度法、比色法、光谱法等。

3.药效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要包括药效研究。

可以采用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人体试验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结果评价1.合理性评价:对中药新药的研究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2.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要对中药新药的毒理学特性进行评价,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

3.临床价值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可以进行临床价值评价。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

五、总结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对于保证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指导。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1.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包括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

2. 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可以采用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药效成分的筛选和鉴定、体内外药效学实验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新药的活性成分和药效机制。

3. 还可以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中药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和靶点,为中成药新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4. 在临床研究阶段,可以采用临床观察、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方法,评价中成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5. 还可以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等方法,揭示中成药新药在体内的代谢、药效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6. 对于慢性病的中成药新药研究,还可以采用长期随访、队列研究等方法,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7. 对于急性病症的中成药新药研究,可以利用加速药代动力学试验、药效学实验等方法,快速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8. 在中成药新药研究中,还可以采用系统药理学研究、分子影像学研究等方法,揭示中药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

9. 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研究等,改良中药活性成分,并进行药效学验证。

10. 对于疾病模型的中成药新药研究,可以采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等方法,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

11. 在中成药新药研究中,应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评价方法。

12. 对于中成药新药的药物质量标准研究,可以采用指纹图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学等方法,确保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13. 在中成药新药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制剂工艺研究,包括中药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制剂工艺等。

14. 在中成药新药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中华药理学、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方法,探索中成药新药的研究路径。

15. 对于跨学科研究方法,在中成药新药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到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药疗法和西药治疗手段,寻找更有效的新药治疗方案。

新药的质量研究

新药的质量研究

第五章新药(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一、新药和新药的分类新药:是指未曾经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新药的分类:见《新药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二、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临床前研究1. 药学的研究(1)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2)原料药的结构确证研究(3)制剂的选择和处方工艺研究(4)质量控制方法研究(5)稳定性试验(6)包材的选择(7)质量标准的建立与修订2. 药理、毒理的研究(1)主要药效学的研究(2)安全性试验普通药理,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过敏性、刺激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繁殖毒性试验,致癌试验,依赖性试验等。

(3)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二)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和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和代谢动力学,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

初步评价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可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

进一步验证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普通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的应用研究阶段。

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

新药(化学药品) 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1. 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的统一过程控制:科学可行的制备工艺( GMP, SOP);有效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终点控制:药品质量标准2. 质量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为制定可行的生产工艺提供依据;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3. 把质量研究作为药学研究的核心4.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由于认知程度的不同,研究工作有所侧重。

二、质量研究用样品的要求:批次:至少3批。

代表性:代表相对稳定的制备工艺和质量。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更新时间:2006-12-1 [关键词]:新药,质量研究,质量标准健康网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建立是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质量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发新药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制订出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1 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1.1 一般原则药品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其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一般性的要求,又要有针对性。

确定质量研究内容时应针对所研制产品的特性(原料药或制剂)、采用的制备工艺、稳定性研究结果以及临床使用方法,同时还应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使质量研究的内容能充分反映产品的特性及质量变化的情况。

1.2质量研究的内容一般需采用试制的多批(至少3批)样品进行,其工艺及质量应稳定。

1.2.1原料药应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分的基础上进行。

研发者可在参考原料药一般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所研制药品的特性,确定最终的研究内容。

一般研究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

性状包括外观、色泽、臭、味、溶解度、熔点或熔距、旋光度或比旋度、吸收系数以及相对密度、凝点、馏程、折光率、黏度(对液体原料药)、碘值、酸值、皂化值、羟值等(对脂肪与脂肪油类原料药)。

原料药的鉴别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反应法(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盐类的离子反应等)、色谱法(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和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检查项目通常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和纯度要求3个方面。

药品按既定的工艺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产生需要控制的杂质,包括工艺杂质、降解产物、异构体和残留溶剂等,还有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的能真实反映药品质量的研究内容。

主要有一般性杂质(包括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等)、有关物质(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物、副反应产物以及贮藏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残留溶剂、晶型(对难溶性药物,其晶型如果有可能影响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时,则必须进行晶型的研究,确定有效晶型,对无效晶型进行控制)、粒度(用于制备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难溶性原料药,其粒度对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必要时需测定粒度,检查粒度分布,并规定其限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干燥失重或/和水分、异构体(包括几何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及其他(根据所研究产品的具体情况,以及工艺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确定的检查项目)。

新药质量研究

新药质量研究

3、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objective
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用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药品 技术国际交流的发展。
4、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先决条件condition 组成(中药为处方)固定 原料质量稳定 制备工艺成熟
5、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principle 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 则。
制法及其概述(中药特有项目)
性状与其描述 鉴别及其方法 检查及其类型 含量与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
贮藏等其他项目及其规定
(一)名称与命名
总的要求:
准确、简洁、明了、科学,不容 易混淆、误解和夸大。 常用命名方法举例
常用命名方法举例
制剂类型 命名方法 举 例
单味制剂 原料(含药材)名+ 乙酰螺旋霉素 (含提取物) 剂型名 片 方内主药缩写+剂型 银黄口服液 方内主药缩写+功效 银翘解毒冲剂 +剂型 功效+剂型 疏血通注射液 主药名+药味数+剂 型 六味地黄丸
描述顺序为色、形、味、气 片剂或丸剂有包衣的应除去包衣,以片心或丸

心依次描述 硬胶囊应除去囊壳描述 内容应为多批中试产品或大生产样品综合结果
(五)鉴别及其方法
理化鉴别
色谱鉴别
光谱鉴别
中药的经验鉴别 中药的显微鉴别
(六)检查及其类型
质量参数型
剂型要求型
污染控制型
1、质量参数型
与质量直接有关的专项检查项目,溶剂
残留、副反应产物限量、毒性或有害成 分限量和药物纯度等。不同的药物此类 检查的内容不同,要根据药物的特点设 定。 举例:中药材“大黄”检查“土大黄苷”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质量体系文件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质量体系文件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质量体系文件
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质量体系文件是一个系统性的文件集合,用于确保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学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以下是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质量体系文件的一般内容:
1. 药学研究计划:明确药学研究的总体目标和计划,包括研究内容、方法、时间安排和预期成果等。

2. 药品质量标准:详细规定药品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等,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药品生产工艺:详细规定药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4. 药品稳定性研究:对药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以确保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5. 药学研究总结报告:对药学研究的全面总结,包括研究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以及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6. 其他相关文件: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可能还需要其他相关的文件,如临床试验申请、伦理审查报告等。

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质量体系文件,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研
究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药学研究计划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哎呀,这可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来聊聊这个题目:[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要研究怎么才能让那些用来治病救人的中药更加安全、有效、稳定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咱们得了解一下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你知道吗,中药材可是分很多类的,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等。

每个种类的中药材都有它独特的药性,所以在制作药物的时候,咱们得根据药材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就像是做菜一样,你得知道这个食材是什么,然后才能决定怎么烹饪它。

接下来,咱们要关注的是药材的质量问题。

你说,要是药材质量不好,那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咱们得学会如何鉴别优质药材和劣质药材。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时候药材的颜色、形状、气味都会让人产生误判。

但是,只要咱们用心去学,总会找到窍门的。

就像咱们平时买菜一样,看到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总会觉得比那些颜色暗淡的不新鲜。

但其实,有些蔬菜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逐渐变色,这时候它们的营养价值反而更高呢!除了鉴别药材质量,咱们还得关注药材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毕竟,药材是需要长时间保存的,如果储存条件不好,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那么药材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咱们得学会如何正确地储存和运输药材。

这就像是搬家一样,你得把家具摆放整齐,避免碰撞,还要防潮防晒。

只有这样,家具才能保持完好无损。

当然了,咱们在研究药材质量控制的时候,还得关注一些其他的问题。

比如说,咱们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农药和化肥;咱们还要关注药材的来源,确保它们是合法合规的;咱们还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中药材。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这个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咱们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但是,只要咱们用心去做,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到时候,那些治病救人的中药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啦!。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质量标准是中药新药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标准中的各项内容都应做细致的考察及试验,各项试验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以保证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和重现性。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一)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有关项目内容的技术要求如下:1.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

2.来源来源包括原植(动、矿)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上述的中药材(植、动、矿等)均应固定其产地。

(1)原植(动、矿)物需经有关单位鉴定,确定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及拉丁学名;矿物的中文名及拉丁名。

(2)药用部位是指植(动、矿)物经产地加工后可药用的某一部分或全部。

(3)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系指能保证药材质量的最佳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方法。

3.性状系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除必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药材为主;易破碎的药材还须描述破碎部分。

描述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要简练,术语需规范,描述应确切。

4.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

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5.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量、有关的毒性成分及其它必要的检查项目。

6.浸出物测定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地及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以控制质量。

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并以药材的干品计算。

7.含量测定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准确,术语和计量单位应规范。

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使用的,而其质量好坏是决定药效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新药的质量研究是指对新药的原料药、中间体、制剂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制造过程中所用原料符合国家的要求,保证生产的药品质量符合规定。

研究的目的是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安全可靠,确保其在功效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上保持稳定性。

其次,新药的质量标准建立是制定新药产品的质量要求。

它是对制药厂家产品质量的要求指标,是对新药品质量控制的具体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原料药、中间体、成品药的性状和质量要求,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等。

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可以使新药的生产质量满足社会的要求,并可以提高制药公司的竞争力。

此外,新药的质量研究还要包括制药行业的其他质量要求,如生产过程中要求的工艺流程、厂房清洁卫生程度、设备操作者技术能力以及检验报告等。

质量研究应以确保安全可靠、合格效果确保为终极目的。

总之,新药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是制药行业的重要部分,对确保制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质量研究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且质量标准也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市场的质量要求。

- 1 -。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1年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1年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药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保障药品质量可控。

研究者应根据中药新药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制剂的特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并确定质量标准控制指标,还应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质量标准的内容,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技术指导,重点阐述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天然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也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二、基本原则(一)质量标准应能反映中药质量质量标准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反映中药制剂的质量,并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相关联。

鼓励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药活性成份的探索性研究,对处方中所有药味均应建立相应的鉴别方法;通常应选择所含有效(活性)成份、毒性成份和其他指标特征明显的化学成份等作为检测指标。

建立质量标准应对检验项目及其标准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在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鼓励探索临床试验及非临床研究结果与试验样品中各指标成份的相关性,开展与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质量研究,为质量标准中各项指标确定的合理性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质量标准研究的关联性中药饮片或提取物、中间产物、制剂等质量标准构成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药品质量可追溯的基础;反映了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定量或质量可控的药用物质从饮片或提取物、中间体到制剂的传递过程,这种量质传递过程符合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特点,也体现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工艺设计、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的关系。

(三)质量标准研究应反映制剂特点质量标准应结合制剂的处方组成、有效成份或指标成份、辅料以及剂型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常见问题分析

吗啡含量(%) 材 麻黄碱总量(g)
麻黄碱含量(%)
吗啡总量(g) 半 吗啡含量(%)
8.5164 0.141
吗啡转移率(%) 成 麻黄碱总量(g)
54.00 38.5352
麻黄碱含量(%) 品 麻黄碱转移率(%)
0.638 57.84
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
****0305 8.86
15.7708 0.178 66.6272 0.752 8.7145
0.145 55.26 38.5458 0.658 59.35
****0612
8.3096 0.136 52.69 36.7211 0.601 55.11
46
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
例4:胶囊剂
批号
****0605
吗啡总量(g)
8.2339
中 吗啡含量(mg/粒)
试 吗啡转移率(%) 成 麻黄碱总量(g) 品
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
批号 投料量 药材1 (kg) 药材2 成品量(粒) 成品率(%)
**** 0216 **** 0218 **** 0220
0.49
0.49
0.49
2.95
2.95
2.95
9860
9860
9880
98.6
98.6
98.8
36
例2 胶囊剂
批号
投料量(kg)
一 桑叶细粉(kg)
步 制
麻黄碱含量(mg/粒)
0.432 52.21 37.3576 1.96
麻黄碱转移率(%) 56.07
****0305 8.7145 0.442 54.09 38.793 2.01 58.22
****0612 8.3096 0.427 52.01 36.1148 1.88 54.20

现代中药新药研究中质量研究内容分析

现代中药新药研究中质量研究内容分析

现代中药新药研究中质量研究内容分析【摘要】目的:建立中药新药质量控制指标和可接受范围,为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

方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过程。

结果:通过合理的方法对药材/饮片、中间体(中间产物)、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量质传递研究,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的研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水平。

结论:结合传统和现代质量控制手段以及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以引导规范的中药新药质量控制。

关键词中药新药质量控制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过程。

质量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和可接受范围,为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基于中药多成份复杂体系的特点,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应以临床价值和需求为导向,遵循中医药理论,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从多角度研究分析药品的质量特征。

同时,质量研究还应体现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对药材/饮片、中间体(中间产物)、制剂的药用物质及关键质量属性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量质传递研究,以及药用物质与辅料、药包材相互影响的研究,不断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水平。

1方法1.1药材/饮片质量控制药材/饮片作为中药制剂源头,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加强药材/饮片生产全过程质量研究与控制,必要时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药材/饮片的追溯体系。

中药新药用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应参考其系统研究结果,并结合具体品种的药材/饮片及其与中间体、制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确定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及范围,以满足中药新药的质量设计要求。

应关注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贮藏过程中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对药材安全性的影响。

新药的质量研究

新药的质量研究

第五章新药(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一、新药和新药的分类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的分类:见《新药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二、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临床前研究1. 药学的研究(1)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2)原料药的结构确证研究(3)制剂的选择和处方工艺研究(4)质量控制方法研究(5)稳定性试验(6)包材的选择(7)质量标准的建立与修订2. 药理、毒理的研究(1)主要药效学的研究(2)安全性试验一般药理,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过敏性、刺激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癌试验,依赖性试验等。

(3)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二)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和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和代谢动力学,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

初步评价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可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

进一步验证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的应用研究阶段。

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

新药(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1. 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的统一过程控制:科学可行的制备工艺(GMP, SOP);有效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终点控制:药品质量标准2. 质量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为制定可行的生产工艺提供依据;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3. 把质量研究作为药学研究的核心4.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由于认知程度的不同,研究工作有所侧重。

二、质量研究用样品的要求:批次:至少3批。

代表性:代表相对稳定的制备工艺和质量。

系统性: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14
五、质量标准研究程序
1、依据法规制定方案 2、查阅有关资料 3、实验研究 4、制定质量标准草案
15
第三节 制定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药材质量标准的内容
1、名称 2、基源(科、属、种拉丁学名) 3、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 4、性状(外形、质地、嗅味) 5、鉴别(传统经验、显微、理化) 6、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 7、浸出物 8、含量测定(各活性成分) 9、功能主治(功效),用法用量,注意,贮藏等。
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要求。
7
2、企业标准 由企业制定,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内控指标。
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 的质量控制。
二是高于法定标准要求。
作为保护优质产品本身及严防假冒等的重 要措施,国外较大的企业均有企业标准,对 外保密。
8
三、质量标准的特性
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1、权威性 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药品标准。 但生产厂可以用非药典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16
二、中成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
1、名称 2、处方 3、制法 4、性状 5、鉴别 6、检查 7、浸出物
17
二、中成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
8、含量测定 9、功能主治 10、用法用量 11、注意事项 12、规格 13、贮藏
18
第三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名称 汉语拼音、拉丁名
(1)命名要求 明确、简短、科学、不易混淆或误解、不夸大。 属于国家标准收载而改变剂型的品种,除剂型名
第九章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要求 l、掌握质量标准的分类、特性、质量标准制 定的前提条件。 2、熟悉药品标准的定义与要求、制定药品 标准的原则。 3、掌握成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要求(名 称命名原则、处方种类及要求、性状、鉴别药 味确定、检查、含量测定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新药(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一、新药和新药的分类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的分类:见《新药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二、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临床前研究1. 药学的研究(1)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2)原料药的结构确证研究(3)制剂的选择和处方工艺研究(4)质量控制方法研究(5)稳定性试验(6)包材的选择(7)质量标准的建立与修订2. 药理、毒理的研究(1)主要药效学的研究(2)安全性试验一般药理,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过敏性、刺激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癌试验,依赖性试验等。

(3)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二)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和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和代谢动力学,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

初步评价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可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

进一步验证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的应用研究阶段。

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

新药(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化学药品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1. 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的统一过程控制:科学可行的制备工艺(GMP, SOP);有效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终点控制:药品质量标准2. 质量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为制定可行的生产工艺提供依据;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3. 把质量研究作为药学研究的核心4.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由于认知程度的不同,研究工作有所侧重。

二、质量研究用样品的要求:批次:至少3批。

代表性:代表相对稳定的制备工艺和质量。

系统性: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

标准品和对照品:合法来源,或质量符合要求。

三、研究内容的确定:根据药物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制备工艺,剂型特点,处方与工艺,临床应用,参考文献等。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性状(一)外观聚集状态、色泽、臭、味、结晶性。

是对药物感观的一般性描述,一般无法定方法检查,但仍应准确描述。

(二)溶解性1.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考查药物在水与常用溶剂中的溶解度。

应选择与药物溶解特性密切相关的溶剂,配制制剂、制备溶液和精制操作有关的溶剂,避免使用昂贵的、毒性大的、不常使用的溶剂。

2. 表述方式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等术语来表示(见《中国药典》凡例)。

3. 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凡例的规定操作。

25±2℃,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

(三)理化常数理化常数包括:熔点, 馏程, 凝点, 比旋度, 折光率, 黏度, 相对密度, 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吸收系数等。

测定物理常数可以鉴别药物,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

注意事项:应按《中国药典》附录Ⅵ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前应按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测定理化常数的理论值时应用精制品进行测定;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理化常数范围,应参考理论值并根据试制药物的测定值来确定。

固体药物:熔点、吸收系数。

液体药物:馏程、相对密度、黏度、折光率。

油脂类还需测定: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

有手性中心的药物:比旋度。

1、熔点照《中国药典》”熔点测定法”测定。

(1)中国药典使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以供试品局部液化的温度作为初熔的温度,以全部液化的温度作为全熔的温度。

(2)所用的传温液、毛细管、升温速度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应按中国药典要求进行测定。

(3)应使用分浸型的温度计,温度计应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4) 应用DSC 予以佐证。

2、吸收系数( 1)测定方法 配制高、低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吸光度在0.3~0.4和0.6~0.8之间)各2份,或配制吸光度在0.2~0.8的系列浓度的溶液,在5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按下式计算吸收系数。

要求:应使用对照品进行测定。

测定前应对容量仪器进行校正。

测定前应对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校正。

应按干燥品计算。

以平均值作为吸收系数,RSD 应小于1.5%。

3、晶型(1)X 射线粉末衍射法(中国药典 附录 Ⅸ F )。

X 射线衍射法:用一束准直的单色X 射线照射单晶或粉末晶体时,便发生衍射现象,发生衍射的条件符合布拉格方程:θλsin 2n d hkl =X射线衍射图谱的横坐标一般为2θ,纵坐标为衍射强度。

X射线粉末衍射法可以用来对晶型进行考察,也可以用来鉴别药物,测定含量。

(2)热分析法(DSC、DTA)不同的晶型,熔点可能不同,DSC图谱可能不相同。

要求:固体制剂的原料药应对晶型进行研究,确定药物的晶型。

若药物有同质异晶现象,不同晶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应将晶型的检查列入质量标准。

晶型的检查可采用红外光谱法或X射线粉末衍射法。

二、鉴别鉴别试验:是使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来辨别药物的真伪。

是对取自有标签容器中样品的确认。

要求: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简便。

通常采用2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目标化合物。

常用的方法有:1、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本法较繁琐、费时,但专属性强,必要时可使用。

(1)成酯的反应例:炔雌醇和苯甲酰氯反应成酯,炔雌醇苯甲酸酯的熔点为201℃。

(2)成腙的反应例:异烟肼和香草醛反应生成异烟腙,熔点为226℃。

(3)酯的水解例: 丙酸睾酮水解为睾酮和丙酸,睾酮的熔点为150~156℃。

(4)与生物碱沉淀剂的反应2.呈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要求:反应机理明确,现象明显,专属性强,简便。

(1)一般鉴别试验:为一类药物共有的反应,收载在中国药典附录Ⅲ“一般鉴别试验”项下。

如:“丙二酰脲类”、“有机氟化物”、“托烷生物碱类”、“乳酸盐”、“枸橼酸盐”、“钠盐”、“钾盐”、“氯化物”、“硝酸盐”的鉴别反应等。

具有“一般鉴别试验”项下鉴别基团的药物,应采用一般鉴别试验方法对该基团进行鉴别。

例水杨酸盐(中国药典附录第20页)(1)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

(2)取供试品,加稀盐酸,即显水杨酸的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溶液中溶解。

(2)个别药物的鉴别试验例芬布芬的鉴别取本品约0.1g,加硫酸2ml,溶液显橙红色,加水稀释后,颜色即消失,并生成白色沉淀。

取本品约0.1g,加无水乙醇5ml,加热使溶解,放冷,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即生成橘黄色沉淀。

3.紫外特征吸收(1)核对光谱的数据a.规定吸收光谱峰、谷的位置。

b.规定吸收光谱峰、谷处的吸光度、吸收系数或吸光度比值。

C.核对经反应处理后反应产物的吸收特征。

(2)核对紫外吸收光谱例1 叶酸的鉴别(p.137)取本品,加0.4%的氢氧化钠制成每1ml中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56、283与365±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6与365nm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应为2.8~3.0。

例2 苯妥英钠的鉴别(p.440)取本品约10mg,加高锰酸钾10mg,氢氧化钠0.25g与水10ml,小火加热5分钟,放冷,取上清液5ml,加正庚烷20ml振摇提取,静置分层后,取正庚烷提取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4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附录ⅣC)用于原料药或制剂的鉴别,特别适合于同类药物用其它理化方法不易区别者。

方法:按要求录制红外吸收光谱,与《药品红外光谱集》中的标准图谱比较,应一致。

注意事项:(1)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用聚苯乙烯薄膜对仪器的波数和分辨率进行校正)。

(2)确定制样的方法。

(3)如果是多晶型的样品,应收载有效的晶型,并应提出晶型转化的条件。

(4)制剂的鉴别:一般需提取出药物后再录制红外图谱进行鉴别。

(5)多组分药物的鉴别:在指纹区选择3~5个不受干扰的特征峰作为鉴别的依据。

(6)申报时应对图谱中的主要吸收峰进行解释。

5.色谱法色谱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制剂和原料药的鉴别。

适用于用其他方法不易区别,或在检查和含量测定中已使用了色谱法的情况。

方法:取供试品和对照品,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要求其R f 或t R 应一致。

例1 盐酸苯海索片的鉴别(p.726)取本品的细粉适量,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盐酸苯海索2mg的溶液,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苯海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盐酸苯海索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使显色。

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相同。

例2 盐酸林可霉素的鉴别(p.727)取本品与盐酸林可霉素对照品,分别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试验,供试品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

6、生物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四. 检查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

(一)有效性有效性是指与疗效有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控制的特殊性质的检查。

如:结晶性(利福平);制酸力(氢氧化铝);吸着力(药用炭);凝冻浓度(明胶);乙炔基(炔诺孕酮);含氟量(诺氟沙星)例氢氧化铝制酸力的检查(p.553)取本品约0.12g,精密称定,置2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盐酸滴定液(0.1mol/L)50ml,密塞,在37℃不断振摇1小时,放冷后,加溴酚蓝指示液6~8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g消耗盐酸滴定液(0.1mol/L)不得少于230ml。

(二)纯度的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新增了“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是参照ICH的文本Q3A和Q3B制订的。

适用于化学合成的或半合成的有机原料药及其制剂。

1、杂质的分类及其在药品质量标准中项目的名称(1)药物中的杂质杂质: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引入:按规定工艺、原辅料生产,引入成品的合成的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试剂等。

称为工艺杂质。

贮存过程引入:经稳定性试验确认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

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杂质不包括变更工艺或原辅料时产生的新的杂质,也不包括掺入或污染的外来物质。

(2)杂质的分类:按化学类别和性质分类:有机杂质:合成的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试剂、催化剂、配位体等。

无机杂质:试剂、催化剂、配位体、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无机盐、其他物质。

有机挥发性杂质:残留的有机溶剂。

按毒性分类:毒性杂质和普通杂质。

(3)杂质项目的名称:明确为某一物质时,以该物质的化学名称作为项目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