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解读――阅读教材是如何安排语文要素的
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具体要求
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
具体要求
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具体要求:
1.人文主题:春天
语文要素:
学习拼音,加强音节意识,正确拼读音节。
认读生字,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范。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图片和文字感知春天的特点。
学习表达春天的感受,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
2.人文主题:家庭与朋友
语文要素:
进一步巩固拼音知识,提高音节的拼读能力。
学习词语的搭配和句子的构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故事和诗歌,感受家庭与朋友的重要性。
学习书写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人文主题:自然与环境
语文要素:
加强拼音学习,提高学生的音节意识。
学习描绘自然环境的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习书写简单的观察日记,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4.人文主题:节日与文化
语文要素:
学习拼音,提高学生的音节拼读能力。
学习与节日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庆祝节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学习书写简单的节日故事,表达自己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具体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
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
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1.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三、各部分内容的编排及主要特点(一)识字写字1.识字写字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能力和技术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基本无关,有时甚至由于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高度相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的新内容亮点,部分教师在首次接触部编版教材的时候,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概念不清、方法掌握不对是主要原因。
语文要素就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因素、关键方面,包括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习惯。
我们要直面教材,吃透语文要素,把语文要素落实在教材解读中,预设在教学设计中,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能力的标杆。
标签:落实语文要素策略一、研究问题的提出部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一文中明确说明:最新的“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改变了以往的编写方式,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雙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
在“人文主题”的基础上,将语文学科素养分解成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融合在教材中。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准确了解编者意图,全面解读教材,并把语文要素有机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自2017年秋季开始,部编版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对部编版教材理解有偏颇,把“语文要素”想得太高深,不知其究竟指什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语文要素体现出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对此老师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做,有的老师甚至不接纳部编版教材。
二、研究问题的归因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语文要素”,把“语文要素”想得过于高大上;二是缺少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策略。
三、问题对策与方法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查阅相关书籍与文章,弄明白“语文要素”的内涵。
通过学习和培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教学策略,以此来落实语文要素。
(一)语文要素的产生和内涵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搞清楚的方向性问题。
俗话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
数学的例题、原理很容易讲清楚,而语文中的文章每个人的解读都不相同。
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一、教材背景简介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是根据全国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标准编写的一套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教材主要包括语文认知、语音、阅读、表达、写作等多个方面内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教材结构分析1. 课文下册教材的课文内容主要由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成,包括寓言故事、童话、小品、诗歌等形式。
这些课文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富于想象力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
2. 词语教材注重对一年级学生的词语积累和能力培养,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词语教学内容。
通过故事、游戏、歌谣等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常用词语,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语音通过教学内容和练习,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和技能,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通过朗读、模仿、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
4. 阅读与表达下册教材设置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图画、图文结合、短文等。
通过阅读和表达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5. 写作通过教学内容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书写和规范的汉字书写训练。
并且通过形象的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简单的情境中进行自由创作。
三、教材亮点1. 设计新颖下册教材的设计独具匠心,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故事、游戏、歌谣等形式,丰富生动地呈现语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2. 知识贴近生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了与学生情感密切相关的故事和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
3. 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材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图文结合、活动共享、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材实施建议1. 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春夏秋冬》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 个词语,8 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材借助《老鼠嫁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看图片,听故事的兴趣。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整体框架介绍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整体框架介绍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整体框架介绍冬去春来,在部编义务教导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顺当使用半年之后,一年级下册也即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
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连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升高,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同学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一、内涵: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扬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行为己任,为同学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养分。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浓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学校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同学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高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逻辑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逻辑,让孩子在好玩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好玩的传统嬉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逻辑。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同学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支配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同学感触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强。
与人教版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数量虽然大幅削减,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强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解读——阅读教材是如何安排语文要素
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解读——阅读教材是如何安排语文因素的1.阅读教材中语文因素的安排。
教材的编写环绕人文主题和语文因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
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因素是这样安排的:从教材中能够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概都能表现有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命名。
另一条线索,也就是将“语文修养”的各样基本“因素”,包含基本的语文知识、必要的语文能力、适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红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散布并表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
比方,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因素是“依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测”,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假如,,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鉴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测;《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谈谈“小猴子最后为何只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修业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比方,第三单元的语文因素是“联系上下文认识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独”一词下边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独’的意思。
”直接点了然单元的语文学习因素。
固然泡泡吐在“孤独”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类方法要在这课教课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只是限制于“孤独”,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单独”“静静静”“有劲”都能够用这个方法认识词语的意思。
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能够频频演练和稳固,达到娴熟运用的目的。
2.语文因素学习目标的发展。
阅读能力在低年级主要表现为“朗诵课文”“理解内容”两个方面。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这双方面在要求上的递进和发展。
朗诵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课的重要内容,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学习朗诵的开始,着力在“读正确、读流畅”上,“读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流畅”就是要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适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突出特点: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研读新教材,树立新理念——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能参加这次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我很荣幸。
我下面侧重和大家分享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策略,最后再说一说我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教学建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第一次教一年级就与这套部编新教材结缘,通过对上下册教材的反复研读和实践教学,我对这套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部编教材的特点(一)双线组织单元,更重语文素养这套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同时又将语文要素渗透在各单元之中。
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二)选文贴近生活,体现以生为本一年级下册的教材选文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老课文,比如《荷叶圆圆》、《要下雨啦》、《四个太阳》,这些经典课文营养丰富,实用性强。
同时又新增了很多文质兼美适合孩子朗读的新课文。
像《春夏秋冬》、《怎么都快乐》、《端午粽》等,这些文章充满童真童趣,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语感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既便于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三)识字形式丰富,渗透传统文化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
8篇集中识字课文既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儿歌识字,又有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改编的选文。
尤为突出的是后者,它使识字教材的意义显得尤为深远。
如《2.姓氏歌》、《8.人之初》是由传统蒙学识字教材《百家姓》和《三字经》改编,《6古对今》由《笠翁对韵》改编。
本册安排了查字典的内容,为的是培养孩子们自主识字的习惯。
识字方法多样,承载传统文化,鼓励自主识字,是这套教材的突出特点。
(四)阅读三位一体,注重语言积累阅读三位一体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解读【全面新编】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解读【全面新编】一、教材结构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
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
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第一单元本册教材识字和课文穿插着,每个单元内涵都比较广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每组包括“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吧”。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4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3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任务将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四个太阳》课后练习中提出明确的要求。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分析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分析作者:吴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摘要:阅读与理解的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是通过阅读、观察来执行推进的,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感悟能力不到位,则他们很容易不知道如何思考和表达。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材为小学生阅读提供了不一样的学习平台,它分为六大主题,分别为心愿、伙伴、家人、夏天、好习惯、问好,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眼界,依靠阅读去想象、思考,因此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材在教学应用上其实践意义丰富。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一年级; 阅读教材; 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23.2小学阅读教育任务关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观察文章中的世界环境,接触文章中的人、事、物。
阅读对于学生联想、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它能给学生无尽的思考空间,告诉学生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正确的道理是什么?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而然地会爱上阅读,习惯观察[1]。
一、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分析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材的教学方式需要先了解该教材的内涵及要素,从编排、內容等角度探究教材的主题和特征,让教材更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堂。
在编排设计上,“部编版教材”教材是结合“人文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定义的,共八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之间穿插知识点、口语、阅读等能力的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如:选文《四个太阳》是结合“心愿”主题选择的选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四季的太阳,太阳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它能迎合孩子们的心理变化颜色,告诉孩子语言、图画都是可以抒发、表达自己感想的“工具”。
在内容上,教材课文最大限度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如:第六单元有一篇课文《要下雨了》,老师为课文设置了“阅读主题”,让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下雨的情境,把“闷闷”的雨最真实的感受传达给孩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等内容。
教材按照难易程度和认知规律进行编排,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拼音、词语、句子、阅读和写话等方面。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和基本笔画,能够正确书写。
拼音知识则注重拼音的拼读和书写,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和写话方面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定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笔画顺序,能够规范书写;二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汉字和词语,了解基本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四是让学生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培养写话能力。
四、课文选编原则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注重思想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三是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散文、童谣等;四是语言规范,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五是遵循难易适度、篇幅适宜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册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实践操作,主要包括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练习。
此外,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汉字书写比赛、词语接龙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方法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注重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笔画顺序;二是注重实践与互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三是注重兴趣与习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常用字和会写200个字,教师要明确这些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注重巩固复。
教师要及时复已经学过的字,巩固学生的记忆。
3.多种形式教学。
本册教材的识字课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如韵语、儿歌、谜语等。
二、阅读教学本册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具体策略如下:1.注重语音语调。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每个字的读音和语调,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2.注重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3.注重练。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如填空、连线、选词填空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口语交际教学本册教材的口语交际部分包括了日常用语、问候语、礼貌用语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具体策略如下: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口语表达能力。
2.多样化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鼓励表达。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要求认字的方式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有所不同。
在初入学阶段,采用“多认少写”的方法,扩大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
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和巩固识字。
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
教师应该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
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些字你认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字该怎么记?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研究生字。
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部编语文一下教材编者帮你解读教材三
部编语文一下教材编者帮你解读教材三(阅读)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如前所述,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
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未予明确命名。
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
具体到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
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
部编一下教材解读——如何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部编一下教材解读——如何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在部编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一学段的语文要素没有像第二、三学段那样有单元导语提示或明显的组织形式。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关注目标的层递性和整组性,以便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同一个语文要素的研究是螺旋递进的,需要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例如,在研究“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到“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时,学生需要在一上前面圈画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起步,后期逐步发展到找到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说一说,然后训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这个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读到的情节内容对后面的内容作出推断,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继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不一定都会在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明显提及,但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建立单元整组意识,语文要素的研究要贯穿整个单元,并且要逐步推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遵循这项目标的层递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在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中,“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虽然教科书中只在第二篇课文第6课《树和喜鹊》中提出了这个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孤单”这个词语就足够了。
实际上,我们需要在前一篇课文中涉及这个语文要素,在后一篇课文中继续巩固运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词语的意思。
在前一课《小公鸡和小鸭子》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到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在教学时,我们需要将这些要素与课文的研究融合起来。
例如,在研究第3自然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两个句子:“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和“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并对比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从而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小公鸡的心理,了解“偷偷地”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解读——阅读教材是如何安排语文要素的
1.阅读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安排。
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
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这样安排的: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命名。
另一条线索,也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
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
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发展。
阅读能力在低年级主要体现为“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两个方面。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两方面在要求上的递进和发展。
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学习朗读的开始,着力在“读正确、读流利”上,“读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流利”就是要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合适。
这些要求当然不是在一上一个学期中全面达成,需要在后续的几个学期中继续学习提高,尤其在一下要重点练习。
在此基础上,要读好长句子,根据语义能恰当地停顿,能读懂长句子的意思;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
学习阅读在一年级上册中有“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要求,一年级下册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
“借助图画阅读”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
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3.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的呈现。
语文要素在教材中主要通过课后练习题来呈现,还有采用文中泡泡的形式提示。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单元要点、学生实际进行切合的设计。
课后练习题对语文要素的提示大部分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一看就能明了,比如第10课《端午粽》课后第1题: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课后题: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
还有个别的课后题需要与单元的语文要素作联结,如第三单元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第2题是“读一读,比一比”,通过朗读比较,要让学生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
象,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联系上下文了解“偷偷地”、“飞快地”词语的意思,在了解词语的意思上再进行比较。
文中泡泡在本册教科书中不多,就语文要素而言就是上面表格中的三次,但已经非常明确地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