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斯坦贝克研究70年历程概观_田俊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论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第 6 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翰·斯坦贝克曾一度与福克纳、 海明威齐名。 生 斯坦贝克一生 活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时期 , , 矢志于小说试验 因此他的小说诗学曾被评论界指 : “斯坦贝 责为前后不一。 威尔伯 · 尼德海姆认为 克深不可测, 他的小说叙事从不重复, 而且情感和 ” ( McElrath, 1999 : xiii ) 托 马 理性 视 域 也 不 相 同。 : “斯坦贝克故意使第二本小 斯·芬奇也深有感触 说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迥异于第一本小说 , 使之在内 容和主题方面更具有试验性, 第三本小说与前两本 ” ( Fensch, 1988 : x ) 正是这种 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 所谓诗学特征的非连贯性和多元性 , 使得国外评论 家对斯坦贝克的小说诗学无所适从 , 众口不一的赞 誉和贬损使得斯坦贝克的地位经历了文学史上少 有的跌宕起伏。 我国学者最易受意识形态和美学 意识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斯坦贝克的时候, 其学术 波动比国外的斯坦贝克研究界更甚。 我国近 70 年 来对斯坦贝克的研究, 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的引介、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46
外国语文
2014 年第 6 期
国当时的社会情景有诸多相似之处 。 斯坦 贝 克 首 次 被 引 介 到 中 国, 始 于 1940 年。 当时的中国, 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 正是在 这个需要革命和鼓舞士气的时代, 斯坦贝克进入了 中国人民的视野。斯坦贝克在 1939 年发表的长篇 《愤怒的葡萄》 , 小说 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大萧条时期 而且揭示了以汤姆一家 美国农业工人的悲惨命运, 为代表的农业工人面对大农场主和大银行的压迫 而奋起反抗的悲壮行为。 小说的出版不仅使斯坦 而且也很快引起了太平洋彼 贝克在美国名声大振, 岸的中国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的注意。 早在 1940 年 9 月, 上海西风出版社就在其主办的刊物《西书 《愤怒的葡萄》 精华》 第 3 期上刊载了乔志高编译的 《怒之果》 。这是我国学界译介斯坦 的第一章, 题名 贝克作品的开端。 紧接着在 1941 年 6 月, 当时著 《文学月报 》 在其第三卷第 1 期上刊载了由知 名的 片 段, 题 名《苍 名作家秋 蝉 译 介 的《愤 怒 的 葡 萄 》 , “关于斯丹贝克 ( 作家介绍) ” : “这本书 茫》 并附有 虽然遭受了某些人的非难和禁止, 但是他仍然狂热 ( 铁旋, 1941 : 1 - 地在美国社会里被人们传诵着 ” 6 ) 。这可以看作是国内最早对斯坦贝克的研究性 , 《愤怒的葡萄 》 的两个中 文章。同年 5 月和 10 月 译本分别在上海和重庆出版。 上海世界文化出版 题名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 社出版的是聂淼的译本, 《怒火之花 》 。 聂淼在译本前写有一篇“关于本书 的简介, 扼要概述了该小说的内容以及斯 及作者” :“ 《怒火之花 》 坦贝克的生平创作。 聂淼指出 是现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 不论水平较高的 文艺杂志或注重兴趣的通俗杂志都给它极高的评 ” 。“它提出了一个美国社会上的严重的问题 , 价 可 是文笔又是这样的优美和矜持, 绝对没有一般自命 。( 史坦培克, 1941 ) 这表明, 普罗作家的扭捏之态” 《愤怒的葡萄》 译者翻译斯坦贝克的 时, 不仅关注小 说的艺术价值, 更关注小说的社会价值。 远在西南 的重庆大时代书局在译介斯坦贝克方面也不甘落 后, 随后 出 版 了 胡 仲 持 的 译 本, 题 名《愤 怒 的 葡 — —美国的大地》 。胡仲持的译本虽然对原作的 萄— 插入章部分有所删节, 但总体上保留了小说的灵魂 部分。 《愤怒的葡萄》 自 之后, 斯坦贝克的中短篇小说 。《月落 》 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本质上并不是斯坦贝 克最好的小说之一, 但由于它描写的是北欧一个小 国抗击德国侵略的事迹, 自然赢得了处在对日战争
中国斯坦贝克研究 70 年历程概观
田俊武
(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 1
张和龙
2 200083 )
100191 ; 2 .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学研究院, 上海

要: 自从 1940 年被引介到中国以来, 约翰· 斯坦贝克这位享誉世界的美国小说家在中国已经经历了 70 多年
斯坦贝克的形象和作品在中国经历了少有的大起大落 。 回顾 70 年来中国 的研究历程。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 对斯坦贝克的研究历程 , 对于全面认识这位小说家的诗学特征以及评估我国学界的文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 意义。 关键词: 斯坦贝克研究; 70 年; 诗序特征; 研究方法重估 中图分类号: I712. 0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414 ( 2014 ) 06 - 0046 - 06
外国语文
2014 年第 6 期
wk.baidu.com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 命文学” 苏联的 成了这 一相当长的时间内引介的重点。 当时的文化部副 : “中国人 部长周杨在前苏联的一个刊物上著文说 , , 民 尤其是那些文学艺术家 都要积极致力于在我 国宣传苏联文学、 艺术和电影。他们应该不遗余力 地学习苏联作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 , 尤其是要 — —社 会 主 义 现 实 主 深入研 究 他 们 创 作 的 根 基— ” ( 周杨, 1953 : 01 - 11 ) 在周杨的号召下, 义。 苏联的 文艺作 品 被 大 量 译 介 到 中 国, 例 如 高 尔 基 的《母 、 、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肖 亲》 《静静的顿河》 洛霍夫的 等。 由于美国成为新中国的对立面, 国内在译介美 国文学作品的时候极为小心谨慎。 当时一个秘而 不宣的规定是: 凡是还健在的美国作家不能被译介 到中国, 以防他有 朝 一 日 起 来 诋 毁 中 国 ( Tao Jie, 2008 : 120 ) 。这种政治限制的结果就是, 自 1949 以 除了马克 · 吐温、 欧 · 亨利、 杰克 · 伦敦、 德莱 来, 塞和斯坦贝克这五位作家以外, 几乎再没有别的美 国作家被引介到中国。在这五位作家中, 斯坦贝克 或“无产阶 是唯一健在的作家。 他的“左翼作家 ” 级社会抗议作家” 的身份使他免于在新中国被打入 《愤怒的葡萄 》 、 《人鼠之间 》 和《胜负未 冷宫。他的 决》 等三部小说也被贴上“工人阶级三部曲 ” 的标 签受到人们的推崇。 由于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中国变得日益浓厚, 连斯坦贝克这 “无产阶级作家” 也不能进行研究了。 样一个所谓的 “文化大革命” 在十年 中, 关于斯坦贝克的研究文章 竟没有一篇。 到了 20 世纪 80 年 代 初, 随着拨乱反正的进 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得以逐渐恢复。 刚刚恢复 行, 了的斯坦贝克研究, 不外乎是对斯坦贝克的生平和 作品做些简单的介绍。 这样的解读基本上没有跳 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模式。苏索才的“约翰 · 斯坦 贝克其人 其 作 ” 主 要 分 析 了 斯 坦 贝 克 的《人 鼠 之 》 、 《愤 怒 的 葡 萄 》 间 等 小 说 的 情 节 和 主 题, 指 出: “斯坦贝克并非是一个激进的思想家 , 故而提不出、 也不会提出任何方案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改良 社会。他是一个人民的艺术家, 所以他所能做的就 是通过他的笔, 以艺术的形式记载下人民的斗争, 使普通民众清楚地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 , 也 ” ( 苏 索 才, 使当权 者 从 中 得 到 些 许 警 示 和 建 议。 1996 : 26 ) 曾令富的 “论 《愤怒的葡萄 》 的革命观 ” 和 “呼唤灵 魂 深 处 的 思 想 革 命— — —试 析《愤 怒 的 葡 48
A Survey of the 70 Years of Steinbeck Study in China
TIAN Junwu ZHANG Helong Abstract : Since being introduced to China in 1940s,John Steinbeck,the worldknown American novelist,has been studs political and aesthetic ideologies,Steinbeck’ s fame witnessed ied for more than 70 year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a’ the rare ups and downs. Reviewing the study of Steinbeck in the past 70 years is very important to a full knowledge of the novelist’ s poetic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field. Key words: Steinbeck study; 70 years; poetics; evaluation of research
状态下的中国人民的青睐。因为在当时的形式下, “一切文化活动都应集中在抗战之一点, 集中于抗 ( 郭沫若, 1992 : 219 ) 。 一时间, 战有益这一点 ” 马 、 、 、 、 耳 胡仲持 赵家璧 秦戈船 刘尊棋等译者纷纷将 1984 : 57 ) 。 它译介到中国, 译本多达六、 七个 ( 蓝海, 在这些众多的斯坦贝克译著中, 在内容上最能体现 而且 斯坦贝克小说全貌的应该属秦戈船的译本了 , 该译者还在序言中点明了小说在 20 世纪 40 年代 : “在战争小说中, 的中国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这算是 尤其在这个狼烟遍地的时候 一部很有成就的作品, 来读, 更觉得意味深长……这无疑地是我们一本应 — —一个被征服而不屈服的 该而且需要读的小说— ” ( 张珂, 2007 : 66 ) 这再一次表明, 故事。 中国学界是 带着一定的政治目的来译介斯坦贝克的。 在这方 , 《西书精华》 、 《文学译报》 、 《文学月报》 、 《文学 面 》 、 《当代文艺》 、 《野草 》 先锋 等刊物都把翻译斯坦 贝克的现实主义作品当作它们出版要务的重中之 重。斯坦贝克作品的中译本不仅被迅速刊登, 而且 外国学者们对斯坦贝克的评介文章也被爱屋及乌 地附带发表, 例如美国人 H · 杰克逊的《斯坦倍克 、 论》 前苏联人阿布拉莫夫的《斯坦倍克及其〈人鼠 》 、 斯柴富契娜的《为什么我们爱 < 怒火之花 之间〉 >》 等。这表明从一开始我们国翻译家就将对斯坦 贝克作品的译介和研究结合起来进行。 这一时期 由进步作家和翻译家所发起的对斯坦贝克作品的 译介, 使得斯坦贝克在当时的中国家喻户晓。 茅盾 先生在谈论 20 世纪初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斯坦贝克是近年来在中国最出风头的作家 时指出, 1991 : 119 ) 。 之一( 茅盾, 值得欣慰的是, 即使在政治主导着外国文学的 译介和研究的 20 世纪 40 年代, 仍然有一些译者能 抛开政治的藩篱而去关注作品的审美意义。 董秋 斯就是这样一位译者。 针对当时国内甚至国际上 把斯坦贝克的小说看作“无产阶级抗议文学 ” 的标 签式研究做法, 董秋斯在翻译《相持 》 时提出了反 : “文学究竟不同普通的宣传文字。 若有人要从 驳 斯坦倍克的书中寻出很多标语口号来 , 只好由他们 ” ( 董秋斯, 1946 : 401 - 402 ) 去失望了。 3. 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末: 马克思主义批 评视阈下的斯坦贝克研究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国实行了 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文艺界强调所谓的“国际革 47
2014 年 12 月 第 30 卷 第 6 期
外 国 语 文( 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imonthly)
Dec. , 2014 Vol. 30 No. 6

年代末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评以及新世纪以来 多元批评。 2. 20 世纪 40 年代: 诞生于战争烽火中的斯坦 贝克研究 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末, 中国的外国文学研 究始终受政治的影响。 中国对外国文学的第一轮 引介浪潮始于 20 世纪初年。 梁启超, 晚清时期著 名的改良主义者, 倡导学习西方文学, 以便改良甚 从 至重建中国文学。 在这种政 治 意 识 的 指 导 下, 1900 - 1911 的 12 年间, 有 600 多部外国文学作品 1989 : 50 ) 。 比彻 · 斯托夫 被译介到中国 ( 陈平原, 《汤姆叔叔的小屋 》 、 、 人的 伏尼契的《牛虻 》 拜伦和 雪莱等人反对暴政的诗篇等是这一时期被译介到 中国的重点。1921 年, 著名作家郑振铎强调, 翻译 西方文学作品必须考虑中国现实, 对西方文学作品 的翻译应该担负两个重任: 改变中国人对文学的传 统认识, 帮助中国人学习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 ( 陈 1989 : 25 ) 。鲁迅— — —中国文化的主将和著名 平原, 的翻译家, 翻译了许多俄国和日本的文学作品, 因 为作品中所反映的俄国和日本的社会现实都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