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技能人才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2. 培养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3. 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4. 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原则:1. 需求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 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与实际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3. 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质量导向: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高质量培养高职高专人才,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设置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3. 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科学类课程,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创新。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培养方式:1. 应用型课程体系: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旨在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符合社会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本评估方案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了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流程,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评估背景与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制定背景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和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评估的目的在于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校际间的比较和交流。
二、评估内容与标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主要包括三个评估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内容,评估方案设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
在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评估中,将考察学校的定位与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的评估中,评估重点将关注学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创新性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而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评估中,将考察学校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是否符合行业需求,教学模式是否灵活多样、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三、评估的程序与方法评估方案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程序与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公正、客观性和科学性。
评估的程序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报告撰写三个阶段。
评估实施阶段主要采用文件审查、数据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多种方法,确保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全面评估。
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是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团将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根据评估标准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价。
专家评审既重视定性指标,也注重定量指标的运用,以求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试行
3
经费使用透明度
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公开和透明度,接受社会 监督。
监督机制建设
建立评估机构
建立专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机构,负责评估
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建立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 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客观和 准确。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将 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高职高 专院校,促进其改进和提高。
评估程序与步骤
准备阶段
现场考察阶段
制定评估方案、标准和程序,确定评估时 间和地点,组建评估机构和专家组。
专家组深入院校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学校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素 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资料审核阶段
意见反馈阶段
专家组对学校提供的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进行审核,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3
评估组织与实施
评估机构与职责
评估委员会
01
负责制定评估方案、标准和程序,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监督
评估结果的应用。
专家组
02
由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评估工作,包括
现场考察、资料审核、意见反馈等。
院校自评工作组
03
由院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组织校内自评工作
,提供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方案试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评估内容与方法 • 评估组织与实施 • 评估结果应用与改进 • 保障措施与监督机制
01
引言
评估背景与意义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 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工作评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评估的指导思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1〕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注重实际成效,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三、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附1)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四、评估原则1. 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 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 评价与引导相结合。
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2024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____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本方案,对____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进行规划和指导。
二、培养目标____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
2.职业能力与技术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3.适应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需求: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5.开展团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教师培养和发展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需求。
2.提供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高职高专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休闲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要求,具备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备扎实的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国际视野;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 休闲服务与管理概论- 旅游学概论- 休闲地理学- 休闲产业经济学- 酒店管理学- 餐饮管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法规与政策- 旅游服务学2. 专业核心课程- 休闲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 休闲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企业运营管理- 休闲服务质量管理- 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 旅游项目投资与融资-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旅游信息系统与技术3. 实践环节- 实习实训:包括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训、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 实践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包括模拟经营、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 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在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四、毕业要求1. 具备较强的休闲服务与管理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2. 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休闲服务与管理相关的应用研究;3.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高职高专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一、专业定位休闲服务与管理是以满足人们日常休闲需求为目的,以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休闲服务为手段,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休闲服务与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管理、技能、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餐饮、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领域从事服务、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 具有扎实的服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休闲服务和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新兴技术和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2.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备餐饮、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领域的服务和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
3.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服务意识,热爱休闲服务行业,了解社会文化、道德伦理,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
4. 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处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具备跨文化、跨行业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中外餐饮文化、休闲服务市场调查、饮食营养学、餐饮营销、酒店管理、旅游产品开发、健身运动与康复、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
2. 选修课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景点营销、会展管理、娱乐产业与文化创意、心理健康与服务、社会舞蹈、通信与网络技术、金融学、外语等。
四、实践教学1. 实践基地学校食堂、旅游服务中心、健身房、酒店、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等。
2. 实践教学内容旅游服务、餐饮服务、健康运动服务、娱乐服务、节日活动服务、管理实践、实训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学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讲座式授课、小组讨论、实习实训等。
六、毕业要求1.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服务、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休闲服务与管理实际问题。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和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需求,制定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1. 培养目标:a. 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b.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c. 培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d.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 培养原则:a. 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 市场需求导向,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c. 学以致用,实践教学和实习经验的重视;d.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e.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注和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组织与管理1. 课程设置:a. 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和职业导师进行课程设置,确保与市场需求相结合;b. 分为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c.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践、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d. 开设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2. 教学方法:a. 引入问题导向学习和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b. 建立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c. 推广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d. 引入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教师队伍建设:a.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训;b. 注重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c.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创新。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1. 实验实践教学:a.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验品质;b. 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c.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附件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略)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12,C≤2,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区别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区别
一、培养目标的不同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侧重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则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和管理型的专门人才,重视学生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差异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强调实践和技术的学习。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的知识的掌握。
三、实践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实习和实践基地为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则更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以培养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
四、教师队伍的不同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经验,更多的教师是来自企业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则更注重教师的学术背景和理论研究,更多的教师是具有较高学历和学术背景的专家。
总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等方面。
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旨在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摘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在大健康背景下,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构架、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架构及教学进度安排、强化教学管理过程、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与毕业考核要求、开发专业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等进行研究,我们制定并完善了毕节医专1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对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创办健康服务基地、促进地方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同类院校开办大健康产业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与借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健康;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其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1]。
据央视报道,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亿,医养结合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我国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2],大健康产业将作为国家或区域新经济或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健康产业专业还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大健康元素[3]。
毕节医专现有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健康促进类和中医药六大专业群,分别含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修及管理、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8个专业,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经过调研、撰稿、论证、修订等过程。
如何在大健康背景下制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作了大胆而创新的实践性研究。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领域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制订的可操作性高、经济性强的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各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论述。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1.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社会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的,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更有竞争力。
2.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能够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平。
3.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的,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1.调研和分析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围绕社会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的,因此在制定之前必须先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各个产业部门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趋势。
2.制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在了解了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后,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来进行制定,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和课程设置。
在制定中需要注重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与相关行业部门沟通合作在制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与相关行业部门进行沟通合作。
通过与行业部门的沟通合作,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且能够建立行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为行业提供服务。
4.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和趋势。
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区别
5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 标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式 高职教育模式
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课程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订单培养等
……
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情境设计 载体选择 资源&成果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
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环境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 及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
“工学结合”的“工”就是“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的“学”就是“学习过程”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的集成
四、课程建设示例
《动物解剖学》 课程建设评说
农学院 王韦华
课程设置
内容提要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课程特色
改革思路
1. 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正常畜禽的形态结 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为揭示正常机体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的机制打下牢固的基础。
分几个项目单元,几周实训,总计××学时
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
按照××能力目标,进行学习训练 具体的项目单元
任务与要求、知识点、过程、作业等
项目教学法、分组学习、现场教学、学做一体化
教学团队组成 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教材及参考资料
××和××教师 ××设备、××试验板、××器材 《××》教材、《××》教程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
而其中,高职和高专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高职高专教育是大专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旨在培养一批既具有技能特长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今天我将从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对这些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份具有全面规划意义的文件,主要是旨在指导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育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管理模式等等。
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必须依据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为了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更加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
首先,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和技能为重点的教育,而对于一个领域的专业发展,核心就在于人才的专业技能。
教育部一直强调要以实现技术、财经、法律职业技能该领先于就业职业能力和社会公益职业能力培育为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明确上述几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而制定可操作的技能和能力训练方案,增强学生实操能力。
其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转变办学理念具有实质性作用。
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是对学校办学方向的明确,也是对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的教育机构来说,成果考核与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让学校对培养目标从源头约束、及时跟进、终端检测,将学科思想交流、课程教学互评、作业学科能力竞赛纳入考核周期。
因此,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得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地推进。
最后,在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校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是通过对学生实际职业技能和岗位要求的重点培训,能够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达到社会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备高级实用技术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一、培养目标1.实用技能培养:培养学生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用技能,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
2.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新理论和创新成果。
3.专业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践和社会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1.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
专业设置包括工科类、经济管理类、信息技术类等,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
2.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等,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1.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新实践: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质量保障机制1.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效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建立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设立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改进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二、评估目的评估旨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帮助院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评估内容1.教学质量:评估该院校的教学质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2.学生素质:评估该院校培养学生的素质,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3.实践教学:评估该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实验室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4.教育资源:评估该院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5.创新能力:评估该院校的创新能力,包括科研和创新实践的情况。
四、评估方法1.定期报告:院校需要定期提交人才培养工作的报告,包括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实践教学、教育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专家评估: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该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专家评估将包括现场考察、座谈会等环节。
3.问卷调查:对该院校的师生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评估结果与利用评估结果将形成评估报告,向该院校进行反馈,包括问题发现和改进建议。
该院校需要结合评估报告,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
六、效果监控与反馈教育部将对该院校的改进情况进行监控与反馈,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促进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总结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确保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更合格、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评估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为我国的人才培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
重视。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
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
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各类实践技术人才而制定的教育教学方案。
该
方案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以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通过此方式,
学生可以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
职业发展能力。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等。
其中,培养目
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它明确了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具
备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计划则包括有关学年制度、基础课程和专业
课程设置、选修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的具体规划。
教学内容则是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
规定。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
教学,高职高专学生可以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
方法则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授课
方式,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评估则是衡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重要方式。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附件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略)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1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2
3
4
5
6
7
8
9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 A≥12,C≤2, 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与本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不同,高职高专教育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职业定向明确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实践能力突出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较高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注重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专业概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为学生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3、专业核心课程围绕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和工作任务设置,如数控编程与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算化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将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专业教学改革是牵动教学全局的根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和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针对性强,人才培养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又多为学科交叉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生产第一线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
因此,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根据我国“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优化设计各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优化”的思路开展工作,至今已进行了三次大调整,具有“学做交替、内强外联、一主两辅、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特征,形成了“贯彻一条主线、采取两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四个循环、形成五大模块”的基本思路,其内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两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对内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对外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以专业技术应用为主,兼顾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应用为辅,拓宽学生就业口径;重在改革、重在实践、重在
创新,重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贯彻一条主线”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来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二个结合”是采取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相结合(产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构建三个体系”指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四个循环”即实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工程能力综合训练四个教学循环,四个循环的具体内容体现“以目标为中心,在评价中学”和“以学生为中心,在实施中学”的教育理念;“形成五大模块”是基本素质模块、通用技术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一、专业技术模块二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专业要求,我院优化设计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曾于xx年11月和xx年6月被教育部高教司收编为全国8个指导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之一,xx年2月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被教育部高教司收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体系
考虑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面向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将理论教学体系分解为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两大模块,每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组成,子模块由若干课程组成。
以水机电多学
科交叉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为例,具体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分解为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两大模块,每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或课程所组成,以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为例,具体如图2所示。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素质养成体系
素质养成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就业能力。
素质养成体系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选修课程,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
经多年实践,试点方案形成了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中心的素质养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为例,素质养成体系融合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四)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的优化
在优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组,对基础课程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对专业课程内容以掌握概念和强化应用为主。
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不追求内容的深广度。
对于实际工作中极少用到或与专业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内容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大幅度增加适应我国专业领域发展的新技术和工程生产第一线需要的课程及内容。
在进行课程整合和课时优化的同时,再进行每门课程内容模块化优化设计和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使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及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这样,便于课程衔接、减少课时、增加选修课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和管理优化
为了保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我院对各试点专业拟定了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细则,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措施。
对教学过程的四个循环,建立了一系列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反馈制度。
如成立了各专业的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改革领导小组、专业改革协调小组和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分别要求20%~30%和30%~40%的课时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授课;在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考试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等;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学生学习网络交流平台;开放实验中心及完善其管理监督制度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优化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使学生能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六)教师配备结构优化
在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大力引进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使人员配备在职称、学历和年龄等方面更趋合理。
要求多数教师不仅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如动
力工程教研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以下7人,其中硕士8人,50%以上的教师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师素质。
除此之外,在该专业产学研合作的15个水电行业的单位中聘用了19位理论课教师和实践环节指导教师。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院已有xx~xx六届毕业生走向了工作岗位。
从毕业生反馈调查结果分析,试点专业的毕业生在一次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程度、可持续学习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这充分表明经优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简介:
刘光明(1965―),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长期从事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教研工作。
刘德辉(1956―),男,江西南昌人,教授,长期从事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教研工作。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