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解析[高中语文新教材课件]

合集下载

11.1《谏逐客书》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1《谏逐客书》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 • 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后宫;駃騠骏马就不会
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 满布在宫外的马舍;
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 • 江南出产的铜锡不能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
采。
取。
•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 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当侍妾、(使您)赏心快
娱心意,说耳目者,必 意、悦目娱耳的,都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行,
》《卫》,退弹筝而取 带的乐曲,摒弃弹筝而采用《韶》《虞》等古乐, 《昭》《虞》,若是者 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能让)当时心 何也?快意当前,适观 情愉快,适于观听罢了。 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 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行不行,不论是非曲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直,不是秦国人都让离开,凡是客卿一律赶走。
十,遂霸西戎。孝公用 • 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
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 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各国诸侯都归附听命,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 (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的土地,
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人教版必修下册
李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 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 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李斯生平
• 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人。 • 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 丞相,助秦统一天下。 • 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而被腰斩。 •《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几个典型情节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逐客书》这篇文章,该文选自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

具体内容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李斯人物形象的分析,对逐客事件的背景及意义的解读,以及对文章中重要文言文词句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了解李斯的文学地位及其政治主张。

2. 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文词汇及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李斯的论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复杂的文言文句式和生僻词汇的解读。

教学重点:分析李斯的论证思路及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图片,引出李斯及其《谏逐客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享对李斯的初步了解(3分钟)2. 课文阅读与解析: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分析逐客事件(8分钟)对重要文言文词句进行解析(15分钟)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讲解例题,展示解题思路(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4. 分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李斯的论说方法及其有效性(10分钟)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重要文言文词句3. 李斯的论证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指定段落。

分析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 答案:修辞手法分析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斯的其他作品,如《论治安策》等。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主题围绕“逐客令的合理性”展开,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重要文言文词句的解析。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逐客书》这篇文章。

该文选自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五单元。

文章主要讲述了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祭酒时,向唐宪宗上书,劝谏宪宗不要轻易驱逐客卿,以免影响国家政治稳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理解韩愈的劝谏意图。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韩愈的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文章内容、重点字词、论证结构等。

2. 黑板:板书设计。

3.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韩愈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2. 课文讲解:详细解读文章,分析字词、句式,讲解重点、难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大臣,如何向皇帝劝谏。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论证结构,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谏逐客书》2. 作者:韩愈3. 创作背景:唐宪宗时期,韩愈劝谏宪宗不要逐客4. 重点字词:生僻字、词组、句式5. 论证结构: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谏逐客书》的论证结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韩愈劝谏策略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韩愈的论证方法,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文章,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政治主张。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学会理性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文章的背景和论证结构。

2. 教学目标中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修辞技巧的学习。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生僻字词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2024年统编版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课件

2024年统编版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课件

2024年统编版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统编版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的内容。

该篇文章位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述了作者贾谊对汉文帝逐客行为的劝谏,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观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谏逐客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忠诚、担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分析文章的背景、作者观点和情感,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谏逐客书》2. 主要内容:a. 作者:贾谊b. 背景:汉文帝逐客c. 观点:忠诚、担当d. 重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下列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分析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a. 君子行事,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b. 示例:对仗。

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贾谊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11.1《谏逐客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1《谏逐客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解题
谏 :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逐:驱逐
《谏逐客书》
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
而写的奏章。
客 :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 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上行公文的范本。作为一篇
书 :上书,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 不足千字(800多)的短文, 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 流传2000余年,是一篇非常 文文体,与“表 ”性质类似。 出色的说理文章。
实力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 和之 宝 ,垂明月之珠,
得到
随和珠 和氏璧
悬挂 垂挂
服太 阿 ē 之 剑 ,乘纤离之 马 ,建翠 凤 之 旗 ,树灵鼍tuó 之鼓。
佩戴
驾 驭 骏 马 名 树立
陈设 立起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同“悦,喜好
采用铺陈手法,设问作结,不答自明,耐人寻味。
《师说》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3)私
义项
例句
①私人的,自己的 欲苟顺私情
②私下,偷偷地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③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私事,私利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2.通假字
例句 ①遂散六国之从 ②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③而陛下说之 ④河海不择细流 ⑤藉寇兵而赍盗粮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如果一定
装饰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供赏玩宝物
而骏良駛醍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 为采。
充实 马棚

颜料
彩饰
装饰
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所 以饰后宫,充下 陈, 娱心 意 ,说 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谏逐客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10课由《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1 课由《谏逐客书》与《与妻书》组成。
两篇演讲词,一篇奏疏,一篇书信,兼顾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要求和 文本的经典性,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 神,启发学生思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有怎样的抱负与使命”。
文本解析:第二段
3.第2段运用的论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1)文章所列举的珍宝、美色、音乐,是秦王所喜爱的,具有心理接近性。 (2)对于文章所列举之物,秦王常用,对其好处已有亲身感受,易于他由 物及人去认识客卿的作用。 (3)按逐客之理推之,秦王当弃其已用异国之宝,这对于秦王来说是难以 接受的,而弃宝之论又确从逐客之逻辑所出,这就陷秦王于进退两难的境 地,从而造成秦王不得不考虑收回逐客令的心理态势。
4.第二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结论是什?
举例论证:重物轻人
● 取物原则: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用人原则: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重物轻人(双重标准): ●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归谬法: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归谬法,又叫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它不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 及论证方式进行正面驳斥,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然后根据其逻辑推 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假设不成立。 反证法与归谬法相似,差别在于反证法只限于推理出逻辑上反面的结果, 归谬法不仅包括推理出矛盾结果,也包括推理出不符事实的、荒谬的结 果。
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 《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 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 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优质课件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优质课件
《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 接受
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 适宜观赏
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离开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 方略,方法
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宋代李涂说:“中间论 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 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13
辞让,拒绝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
成就
使动,彰显
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
富裕,美好
注释6
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韶、虞、武、象〕指正统雅乐。韶、虞,相传是虞舜时的乐曲名。 武、象,周武王的乐曲称武,乐舞称象
那些敲着瓦盆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地唱着 叫着,让人听了非常痛快的,是地道的秦国音乐。 《郑》、《卫》 、《桑间》、《昭》、《虞》、《武》、
《象》等,都不是秦国的音乐。现在放弃敲盆击罐的秦 国音乐而接受《郑》《卫》这样的他国音乐,不听弹筝 而听古老的《韶》《虞》乐曲,象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无非是眼前听了舒服、适合观赏,所以一切也就可以了。 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凡不是秦国的就要让他离开,凡 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 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 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 把“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严重性说得很透辟, 更显出非秦国所出的宝物不可或缺。
7
指民间俗乐。郑、卫,指郑国、卫国的音乐。桑间,卫国地名, 在河南濮阳一代,春秋战国时期是青年男女欢聚唱歌的地方, 这里指桑间地方的音乐。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

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优秀课件1PP

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优秀课件1PP

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优秀课件1PP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论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

教学重点:全文结构分析,重点词语解释,文意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谏逐客书》。

2. 背景介绍:介绍李斯及其地位,阐述文章背景。

4. 词语解释:详细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7. 修辞手法探讨: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讨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2. 全文结构分析3. 重点词语解释4. 修辞手法探讨5. 文章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谏逐客书》的主题思想。

答案:李斯通过《谏逐客书》劝谏秦始皇不要驱逐客卿,强调用人的重要性,提倡宽容大度,纳谏如流。

2.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案:例如,文章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述更加有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史记》中其他篇章,了解历史人物,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 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产并【::表出 兼 攻生 并 下, 、 夺生 吞 取长 并】:下、拔、取、破、乐 亲用 服: :亲乐附意归为服国效力
夺、举 、略、 掠
获:战胜
秦始皇采用李斯得建议,废分封制,行郡县制,统 一文字和度量衡,对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具有 历史进步意义。秦统一全国后,官至丞相。后被赵高 诬为谋反,被腰斩于咸阳市,夷灭三族。
李斯——一只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仓鼠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 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 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 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垂:悬挂
玩好:供把玩观赏的东西
服:佩戴
充、实:充实、充满
建:树立
駃騠:骏马名
翠凤之旗:翠羽装饰的凤形旗 厩:马棚

灵鼍:扬子鳄,皮可蒙鼓
说:同“悦”,喜欢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
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
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 像
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题解
劝谏、劝告
驱逐
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 秦国作官者的称呼
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
“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向君秦主王陈述而政写见的的一奏种章文体。
客卿
Add the title here
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 高级官员的人。 秦有客卿之官(爵为左庶长)。请其他诸侯国 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后亦泛指在 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精彩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精彩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精彩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中的《谏逐客书》。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李斯的生平背景和文章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义、句式、修辞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文章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学习并运用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分析与应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理解,论证结构及方法的把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引出李斯及其《谏逐客书》。

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进行辅导。

3. 讲解: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讲解文言文词句。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论证方法为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李斯上书谏逐客。

2. 论证结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3. 文言文阅读技巧:词义、句式、修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谏逐客书》的论证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论点: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论据:我国水资源匮乏,浪费现象严重。

论证方法:引用数据、举例、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论证方法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议论性散文,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学会运用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2024年《谏逐客书》课件

2024年《谏逐客书》课件

《谏逐客书》课件一、背景介绍《谏逐客书》是西汉文学家贾谊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写于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是贾谊针对当时朝廷中权臣灌夫、冯唐等人排挤异己、专权擅政的现象,向汉文帝上书劝谏,希望他能够明辨是非,任用贤能,挽救国家危机。

二、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年-前168年),字子云,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贾谊少有才名,擅长文学创作,其文章雄健有力,辞藻华丽。

他曾任职于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因直言进谏而闻名于世。

三、文章内容解析1.引言部分文章开头,贾谊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君主是否能够任用贤能。

接着,他列举了历史上因君主亲近小人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以此警示汉文帝。

2.部分(1)批评朝廷权臣贾谊批评了当时的权臣灌夫、冯唐等人,认为他们利用职权排挤异己,专权擅政,使得朝廷政治日益腐败。

他指出,这些权臣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安危,将贤能之士排斥在外,使得国家政治陷入危机。

(2)建议汉文帝任用贤能贾谊建议汉文帝要明辨是非,亲近贤能,远离小人。

他强调,只有任用贤能,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他还提出了选拔贤能的具体办法,如设立考试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才。

(3)警示汉文帝贾谊警示汉文帝,如果继续纵容权臣专权,国家将陷入危机。

他希望汉文帝能够及时醒悟,挽救国家命运。

3.结尾部分文章结尾,贾谊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量,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希望汉文帝能够采纳自己的建议,任用贤能,使国家走向繁荣。

四、文章意义《谏逐客书》是贾谊对当时朝廷政治的深刻反思,他敢于直言进谏,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感。

文章中提出的任用贤能、选拔人才的建议,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辞藻华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西汉鸿文”。

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体会贾谊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解读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散文欣赏》中的《谏逐客书》。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了解其写作背景;详细解读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其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对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掌握李斯的生平及其在秦朝的地位。

2. 分析和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论证艺术。

3. 能够准确地翻译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以及其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篇章结构分析,论证艺术欣赏,以及古文翻译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需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李斯的历史地位和《谏逐客书》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其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a.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 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c. 例句解析,词汇学习。

3.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5.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疑问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谏逐客书》2. 主要内容:a. 作者:李斯b. 篇章结构:起、承、转、合c.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d. 艺术特色:辞藻华丽、句式严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2. 答案:a. 我听说官员们在议论驱逐客卿的事情,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斯的其他作品,如《论衡》等,进一步了解其思想。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代散文,提高古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中的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4. 作业设计中的翻译练习和分析论证方法。

新教材《谏逐客书》统编版11课件

新教材《谏逐客书》统编版11课件

新教材《谏逐客书》统编版11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教材《谏逐客书》统编版第11课的内容。

《谏逐客书》是古代文学家贾谊所写的一篇奏章,主要论述了君主逐客的弊端,劝谏君主不要轻率逐客。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解读文章的篇章结构、论点论据以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论述结构。

2.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修辞手法以及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和论证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奏章的背景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教师讲解生僻字词。

3. 篇章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4. 例题讲解:挑选文章中的经典例句,详细讲解修辞手法和文言文句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谏逐客书》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略。

(2)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对仗等,具体例子略。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贾谊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奏章的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文章篇章结构分析。

2. 教学目标中的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论证方法。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谈谈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一、文章篇章结构分析《谏逐客书》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

2024年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

2024年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

2024年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逐客书》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

文章主要讲述了李斯上书劝谏秦始皇不要驱逐客卿的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内容和背景,了解李斯的论证方法。

2. 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用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言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重要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谏逐客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章大意。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结构,讲解论证方法,解读重要词语和句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2.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经据典3. 重要词语:客卿、驱逐、统一、法家、儒家4. 重点句子: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3)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李斯的看法。

2. 答案:(1)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我听说官员们议论驱逐客卿,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再说,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如故。

)(2)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取《谏逐客书》作为教学内容。

该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详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部分,着重讲述了李斯在面对秦王欲逐客之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劝谏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内容,把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李斯的劝谏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掌握。

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内容分析,李斯劝谏技巧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引出李斯和《谏逐客书》。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词,理解大意。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内容分析:分析李斯的劝谏技巧,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谏逐客书》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实词、虚词、劝谏技巧3. 例题及答案:典型题目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谏逐客书》中的某一段落;分析李斯的劝谏技巧。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提供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史记》中其他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相关的篇章,如《吕不韦列传》、《荆轲刺秦王》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内容分析,李斯劝谏技巧的解读。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新教材】第五单元《谏逐客书》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新教材】第五单元《谏逐客书》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动词,跟从
樊哙从良坐
动词,依傍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介词,由,自
弟走从军阿姨死
动词,投身
使之西面事秦
动词,侍奉
天下事有难易乎
名词,事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嬴政在出游途中驾崩了,只留下了一纸召书。
做事。前一“事”是动词,后 当学业有成,与荀子辞行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青年昂扬斗志的话,就是“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 事 2、把握观点及论证思路
他对秦王下逐客令的前后前因由事只字不未忘提,,只是后对事“逐之客”发师表看法,“窃以为”用自谦、商名量词的口,气,借措鉴辞委,婉,教十训分注意讽谏策略。
生出的一段新的议论,有如奇峰突起,而又自然流畅。
吾师道也 “于戎”是“取”的状语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动词,学习,效法
(1)本文的论证方法值得鉴赏并且学习,试作简要分析。
动词,垫,重叠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大
观点明藉确,但语居气婉高转。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动词,凭借,依靠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 六七
连词,如果
3.古今异义词
词 例句

解析
所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古义:用来……的。今义:

……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申之以事理,晓之以利害。摆事实:四君用客的事实、秦王用物的 事实。讲道理:纳客无敌的道理、逐客亡国的道理。并且是千秋功业论是 非,得失天下陈利害。可见李斯的文章不仅说理透,而且着眼点高,句句 点中秦王的要穴,无怪乎能够说服秦王撤销逐客令。
(3)多角度对比,反复论证。这个对比,有纵横之比、古今之比,也有 正反之比。纵横之比是利害之比。纵比:四君重客建业之利。横比:秦王 重物轻士之害。古今之比是功过之比。功:四君之功,五帝三王之功,功 在用客成大业。过:秦王之过,过在逐客内自虚。正反之比是是非之比。 纳客之是:可以跨海内、制诸侯、成帝业。逐客之非:损民以益仇,求国 无危,不可得也。结论就是——纳客无敌,逐客资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
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 (yān)、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遂散六国之从zòng,使之西面事秦,功施 (yì)到今。
从:通“纵”,即合纵, 指六国联合抗秦
施:延续
译文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 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 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 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 东占据险要的成皋,占领了肥沃的土地。 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 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 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 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
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背 景 简 介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 天下,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所谓“客卿” 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
译文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 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 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 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 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 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 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 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 乐也。今弃击瓮扣缶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 前,适观而已矣。
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 遂霸西戎。
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东面 来:招致
译文
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 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 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 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 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 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以秦国历史上四 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 就帝业的事实为论据, 说明客卿的功劳。
第二部分
——第二方面(待人与待物)
1、就秦王所悦分析
喜爱异国器物,美女、音乐 〈色,乐,珠,玉 无例外〉
2、用人方面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非秦者去,为客者留
3.小结 逐客绝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第二部分
——第二方面
1、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 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 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解题
“谏……书”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自谦之辞。 过:错误。
分析: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具体论述 ——第一方面(讲述历史)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 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
指出逐客必将造成 秦国的危亡,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谏逐客书
李斯
作者简介
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姓李,名斯, 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 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 为上推行一系列加强君 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 相,助秦统一天下。始 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而 腰斩。
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我国书法史上第一 个有记载的书法家。现存 《谏逐客书》、《泰山 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以前者最为著名。
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
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
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国力,不东伐韩,被
秦发觉,要杀掉他。
水 下大利的煽客发正于伐弱秦派被一程工 逐王益人动卿觉当是。秦,了秦个师郑 客下,,,在了工,郑的鼓一所重。国 令令来大对秦。程破国人励个灭大秦: ,驱秦抵秦受加进土入力秦叫,间王一 并逐国为王重上行开秦、国郑想谍政个 打一做了说用秦之工后财大国出桉十名 算切破他:不国际,,力修的一。年叫 处来坏们「满宗,引说,水水个原,郑 死客的自各,室这泾动使利利疲来秦国 郑。工己国便也一水了秦,工秦,国的 国」作国来进早阴入秦无企程之韩破水 。秦,家秦一已谋洛王力图师计国获利 而王请的国步对被。,东削入,怕了工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 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移、易:改变 乐用:乐于为国效力 举:攻取 治强:安定强盛
译文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 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 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 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 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 地统治着。
的中,,杀王水力力对耗兴向 经农可这郑觉渠,,秦秦水秦 济业灌就国得却让减国国利王
到秦王政十年,秦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 是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 要驱逐客卿。
李斯的文章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 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而《谏逐客 书》也就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从秦王统 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 错误,写得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千百年来 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让:拒绝
明:使(功德)彰明
译文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 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 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 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 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 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 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 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 敌的原因啊!
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 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 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江 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玩好:指玩赏、喜好之物 駃騠:骏马名
译文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 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 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 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 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 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 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 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3、小 结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 法啊!
举出大量事实,说 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 主所应为。
第二部分
——第三方面(逐客实为强敌国)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 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 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 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 谓“藉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
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业:使成就功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藉:借给
赍:给予,赠送
译文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 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 而不敢往西,站立在原地不动,不敢入 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 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从理论上进一 步阐明纳客与逐客 的利害关系。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 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
资:资助 损:减少
译文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 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 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 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 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 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 到的啊!
致:获致 服:佩带 纤离:古骏马名 翠凤之旗: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 灵鼍:鳄鱼类,皮可制鼓,声音洪大 说:通“悦”
译文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隋侯 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 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 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 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 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 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 么呢?
搏髀:拍击大腿 适观:适于观赏
译文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 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 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 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 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 取用郑、卫等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 《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 外国音乐可以让心情愉快,可以满足耳目 官能的需要么?
和生溉是,郑是韩轻也实建解 即 国产四后让国为国了是力设释 将 防量万来他的秦多秦有,工说 被 力大多闻继话建存国利但程: 杀 量为公名续有万在对的水当「 的 也提顷于领道代几东。渠初韩 郑 大升田史导理之年方尽修的国 国 为,地的修,功,各管成目让 为 增而,郑完决。但国兴之的秦 了 强秦使国水定」修的修后是国 保 。国关渠渠不秦好压水,消大 命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所以:用来……的 下陈:堂下,指宫女、珍宝摆放之处 傅玑之珥:附有玑珠的耳饰。傅:通“附” 阿缟:阿:齐国东阿。缟:白色的丝绸 随俗雅化:随着时尚打扮得时髦漂亮
2、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 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 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曲直:邪正
译文
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 可用,不管这些人是好是坏,是正是邪, 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 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 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 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