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第16课、最苦与最乐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恩惠(huì) 赔礼(bèi) 如释重负(shì)B.契约(qiè) 大抵(dǐ) 海阔天空(kuò)C.招揽(lǎn) 排解(jiě) 悲天悯人(wén)D.循环(xún) 监督(dū) 圣贤豪杰(xi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卸却打拱陡峭诲人不倦B.恩惠修茸循环颠沛流离C.竹蔑咀嚼恳切如释重负D.朦眬恢复取缔悲天悯人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只要有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出不平凡的成就。
A.坚定获得创造B.明确取得打造C.坚定取得创造D.明确获得打造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扶贫号角一吹响,大勇便首当其冲,争先报名。
D.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苦难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的伟大创业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C.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党史,既是对“初心是什么”的世界观的校准,也是对“如何担使命”的方法论的探寻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习题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济南各学校为了顺利开学,积极完善和建立疫情防控机制。
B. 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C. 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D. 网课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自主学习意识。
2.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作者将论证的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面,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课文的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B.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的感觉比作“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个人责任未了时的痛苦情态。
C.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苦的事的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 设置悬念, 引发读者思考。
D.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尽责任之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达观(guàn) 背着(bēi)圣贤(xián)B. 恩惠(huì) 俗语(sú) 大抵(dǐ)C. 愉快(yú) 安分(fēn)招揽(lǎn)D. 卸却(xiè) 循环(xún) 契约(qiè)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自己年长几轮的阿伯, 老人家原谅比自己小数十年的后生, 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含答案)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契.约(2)恩惠.(3)悲天悯.人(4)卸.却(5)如释.重负2.结合句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3.下列词语中有七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并用行楷书体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莫名其妙悲天泯人错落有致如失重负穿流不息弄巧成绌一劳永遗约定俗成心安理德合颜悦色4.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判断对错。
(1)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2.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文选自,作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字,号任公,别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弄巧成拙...斟酌3、解释下列词语。
契约恩惠悲天悯人卸却4、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①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②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6、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 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 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茶,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不是而是歇息B.环绕荡漾不是就是栖息C.环绕飘扬不是而是歇息D.缭绕飘扬不是就是栖息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5.最苦与最乐(含答案)
1 5 最苦与最乐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圣贤.( xián) 恩惠.(huì) 赔.礼(péi) 背.着(bèi)B.俗.语( sú) 安分.(fēn)大抵.(dǐ) 循.环(xún)C.监.督(jiān)契.约(qì) 排解.(jiě)招揽.(lǎn)D.推卸.(què)趣.味(qù) 愉.快(yú) 乃.至(nǎi)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B.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__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广东新会人,______家、学者。
著作大多收入《______》。
提升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B.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这一民生工程依然任.重道远...。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终于有了上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练习(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练习(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ì(____)约悲天mǐn(____)人如shì(____)重负死而后yǐ(____)rén(____)人志士【答案】(1).契(2).悯(3).释(4).已(5).仁2.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________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________躁动,以厚道的心地________偏激,以沉稳的步履________沉醉。
A.激荡沉淀稳住踏破B.踏破稳住沉淀激荡C.激荡稳住踏破沉淀D.踏破沉淀激荡稳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
第②句关注前后文意,“清醒的头脑”“躁动”用“稳住”不是“沉淀”,“沉淀”是凝聚,积累,与语意不符,排除A、D选项。
第④句中“沉稳的步履”“沉醉”用“激荡”,排除C选项。
故选B。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____)(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____)(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____)(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____)【答案】(1).(1)设问(2).(2)引用(3).(3)反问(4).(4)对比【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第(1)句中“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是自问自答,所以判断出修辞应该为设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走近作者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来源:Z。
xx。
k主题解说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重点掌握(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提示: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
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难点突破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痛苦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痛苦和快乐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第二部分中的痛苦是作者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缠.着()契.约()招lǎn()循.环()xiè()却()监dū()死而后yǐ()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
(2)任重(道)远:。
(3)悲天(悯)人:。
(4)心安(理)得:3.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苦与最乐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解析】选A。
“契”应读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
B.近日我市曾一度达到四级重度污染,防霾治霾依旧任重道远....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有了上。
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解析】选C。
“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解析】选C。
孟子和曾子的话都用作论据。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4、5段,回答(1)~(5)题。
(1)这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答:【解析】此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能力。
论点要简明正确,是两段文字的核心。
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躲责任。
【知识链接】(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解析】常用的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根据选文内容“对号入座”。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知识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2.为加点的字注音。
契.约()揽.()悲天悯.人()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莫若:(2)达观:(3)契约:1(4)任重道远:(5)死而后已:(6)仁人志士:参考答案(4)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5)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6)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重点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2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5.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6.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
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理解词义1.失意:不得志。
2.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3.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4.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5.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6.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语出《礼记·中庸》。
7.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语出《论语·泰伯》。
8.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语出《论语·泰伯》。
9.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四、问题归纳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 这两段文字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5.最苦与最乐 学案及答案【新版】
15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七下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答案)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监督.()包揽.()悲天悯.人()卸.却()排解.()循.环()达.观失意()仁.人志士()海阔.天空()心安理得.()2.词语解释。
达观:契:如释重负:悲天悯人:失意:心安理得:任重道远:无入而不自得:海阔天空:3.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C.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D.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苦”和“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字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B.《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C.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D.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现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5.填空。
(1)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分为和。
论证方式有两种和。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是。
(2)议论文的语言特点:6.判断对错,对的打“V”号,错的打“X”号。
(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这篇散文是梁启超写的。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答案】A
8.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
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
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试卷第 2页,总 16页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 【答案】B
(3)____________: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 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___________: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答案】 (1)任重而道远: (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 (2)无入而
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3)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
试卷第 6页,总 16页
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_______)
②悲天悯.人(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①“____”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_”
【答案】 (1)①(xián) ② (mǐn) (2)毫 豪 缆 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缠着()契约()悲天悯人()弄巧成拙()讹诈()斟酌()娓娓动听()时髦()河堤()2. 辨字组词。
惠()慧()契()擎()缆()揽()陪()赔()毫()豪()3. 解释下列词语。
(l)契约:(2)达观:(3)心安理得:(4)悲天悯人:4. 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解释。
(l)“如释重负。
”(2)“任重而道远。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无人而不自得。
”5.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6.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7.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你认为该怎样分?并说说各大段的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从到。
论点:第二段:从到。
论点:第三段:从到。
论点:三个论点间的关系:8. 课文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
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
9.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这个话题,能不能谈一些你自己的想法?二. 强化阅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5最苦与最乐(附答案)
15最苦与最乐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恩惠.(huì)赔.礼(bèi)如释.重负(shì)B.契.约(qiè) 大抵.(dǐ) 海阔.天空(kuò)) 排解.(jiě)悲天悯.人(wén)C.招揽.(lǎnD.循.环(xún) 监督.(dū) 圣贤.豪杰(xián)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1)如释.重负(2)任.重道远(3)悲天悯.人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2)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3)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5.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
③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恩惠.(huì) 赔.礼(bèi) 如释.重负(shì)B.契.约(qiè) 大抵.(dǐ) 海阔.天空(kuò)C.招揽.(lǎn) 排解.(jiě) 悲天悯.人(wén)D.循.环(xún) 监督.(dū) 圣贤.豪杰(xián)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勘探队员以欢呼迎接黎明,如释重负后兴高采烈地又继续勘查。
B.你整天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叫人怎么能和你亲近?C.推行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实有赖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
D.这是我应得的报酬,我自觉拿得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5.(2017·辽宁葫芦岛月考)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5.最苦与最乐 学案及答案
15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最苦与最乐》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6分)(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10分)1.契约音:义:2.恩惠音:义:3.悲天悯人音:义:4.卸却音:义:5.如释重负音:义:(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6分)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用能力提升、(15分)判断对错(4分)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5.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8分)(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6.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一课一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一课一练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契.约(qiè) 揽.住(lǎn) 达.观(dá)悲天悯.人(mǐn)B.卸.却(xiè) 赔.礼(péi) 监督.(dū)如释.重负(shì)C.恩惠.(huì) 缠.着(chán) 循.环(xún)自投.苦海(tóu)D.坟墓.(mù) 大抵.(dǐ) 排解.(jiě)心安.理得(ān)2.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近日我市曾一度达到四级重度污染,防霾治霾依旧任重道远....。
B. 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有了上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
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
7.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8.理解“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的含义。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9.“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
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拓展练习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妾”,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泰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论点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2.西楚霸王的事例论证了()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第一段列举了韩愈考举人的例子,这可以看做是事实论据。
但是从它在全文的作用来看,第一段以此为引子,提出了全文论述的问题,即有关自信的问题。
在第一段,作者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一段是提出了论题,而不是论点。
2.B。
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它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注意本文既论证了拥有自信才能成功的道理,也从反面论证了盲目自信导致失败的道理。
所以总结论点时,一定要全面。
4.韩愈考举人的故事;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事实;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