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排 泄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排泄护理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排泄护理

【目的】
★为尿潴留病人引流出尿 液,以减轻痛苦。 ★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 尿培养标本,测量膀胱容 量压力,检查残余尿,进 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 ★为膀胱肿瘤的病人进行 膀胱内化疗。
四、导尿术
【准备】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1.外阴消毒包 2.无菌导尿包 3.其他
消毒液 浸泡的 棉球
男病人导尿术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初次消毒
插导尿管 再次消毒
开包铺巾
拔导尿管 整理记录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 尿◆◆路道为选感,女择染必病光。须人滑更导和换尿粗导时细尿,适管若宜后导的重尿导新管尿插误管入入。。阴插 管道◆◆时黏为人对动膜男,膀作 。病首胱要人次高轻插放度柔导尿膨、尿量胀准管不且确时得又,,超极避因过度免膀10虚损胱00弱伤颈ml的尿部。病 肌肉收缩产生阻力,应稍停片刻,嘱 病人做深呼吸后,再慢慢插入。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1、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2、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 老幼病人 。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
【用物】
1、灌肠液:“ 1、2、3液”(50%硫酸 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油剂 (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2.温度:38℃ 3.保留时间:10-20 min。
二、影响排便的因素
年龄
疾病因素
饮食
治疗因素
活动
心理因素
个人排便习惯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便秘病人的护理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
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
护理
16、心使理用护简理 易通便剂:开塞露 、甘油栓。 27、排如便经环上境述处理无效则需采取灌肠术 38、选健择康适教宜育的 :排.讲便解姿有势关:排取便坐知位识或,抬养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

第八章排泄系统[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排泄作用的概念及排泄途径;了解马氏管的位置、形态、构造,掌握马氏管各段的功能。

了解马氏管排泄物的成分,掌握其排出途径。

掌握马氏管对水分、盐类的平衡作用。

排泄是指动物有机体把新陈代谢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蚕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常积聚于血液,其中:(1) 多余的水分可经多种渠道排出体外。

(2) 二氧化碳可经体壁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 过剩的AA可由丝腺吸收合成丝物质由吐丝排出。

(4) 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终产物的排泄及水分及盐类的平衡调节,均由专司排泄的马氏管实行。

桑蚕的排泄器官最早在1669年由意大利昆虫学家“马克毕基氏”发现,故以后命名马氏管。

由于马氏管的生理机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脏,故马氏管又称泌尿管或肾脏管。

一、幼虫的马氏管(一) 幼虫马氏管:幼虫马氏管是淡黄色弯曲的细长管,位于消化管后部的两侧。

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排泄物移动的方向,马氏管可依次分为隐肾管、前行管、后行管、膀胱四部分(图8—1、2):1.隐肾管:指插入直肠内壁内的部分。

薄,并分出许多囊状枝,有些管相互愈合,分布在直肠壁的单薄膜和复薄膜之间,称外列管;外列管到了直肠的后端屈转,进入复薄膜与肠壁细胞之间,又形成一层蜿蜒屈曲的内列管,最后以盲管终了(图8—2)。

隐肾管的这种构造,对调节体内水分图8-1 马氏管在中肠上的分布及盐类代谢平衡极为有利。

2.前行管:又称“上行管”或“端管”、“端部”。

从直肠出来的六条马氏管分成两组,先在结肠两侧作若干屈曲,再沿小肠、中肠肠壁平行(并列)前行,各侧中央的一条在消化管侧面,其它两条一条在背面,一条在腹面。

其- 99 -- -- 100 - 中,背面管前行至第4腹节前端,侧面管前行至第3腹节中后部,腹面管前行至第三腹节前端,此后分别向后折回。

3.后行管:前行管向后折回的部分,称“后行管”或“基管”,又称“下行管”。

当后行管到达中肠后端时,背面和侧面的先行合并成一条,此后再与腹面的一条并为一条较粗的共同管。

第八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八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分)随时间变化。
2)泉的动态类型划分: 根据不稳定系数 R = Qmin(一年内)/Qmax(一年内)
4、泉的动态特征:
下降泉呈季节性变化,丰水季节流量大,枯水
季节流量小,甚至干枯,动态类型属
型;
上升泉受气象因素影响大小,流量稳定,属
型;
岩溶泉有上升泉与下降泉之分,其特点是极 不稳定,属 型。
(1)比较W1和W2钻孔水位高低,比较W3和W4钻孔水 位高低(可画图表示);
气候因素(X,E):

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 E发
降水延续时间
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时间
长的绵绵细雨最有利。
温度适中,温差较小,相对湿度
大,蒸发强度小。
地形: 高或低,陡或缓
地质: 包气带岩性
地下水位埋深:
其他:植被、城市化
大气圈
பைடு நூலகம்
降 水
X
地面
入 渗
地表 径流
Rs
(水包分气滞带留)S
qX
含水层 (获得补给)
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潜水—承压水之间 的补给
越流
地下水量
的内部转化
思考题:
(右图)中泉水的
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
天窗、越流——地下水量的内部转化
越流:具有一定水头差的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岩
层发生水量交换的过程。
经常发生于松散沉积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水层。 思考:越流量如何计算?
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的结果,水分不断消耗,地下水位下降,盐分不断积累在土 层上部!
• 毛细上升速度: VC =KΔH/L
土壤蒸发过程示意图
土面蒸发过程-毛细水上升消耗过程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⑴通透性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也是影响滤过的因素,∴构 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响GFR。
滤过: 指血液流 过肾小球 时,血浆中 水分和小 分子物质 通过滤过 膜进入肾 小囊形成 原尿的过 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 抽取液体分析发 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 浓度与血浆基本 一致,而且渗透压 和 pH 值 也 与 血 浆 近似。
原尿 = 血 浆的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 小管
肾 小 细段 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 髓袢升支粗段 小管 远曲小管
两种肾单位比较(P134)
(一)滤过屏障—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组成:三层 内层:
水分子 毛细血 阳离子 管内皮
葡萄糖
窗孔
中层:毛细血管基 外层:肾小囊 膜 多角行网孔 脏层上皮细胞
决定不同溶质是否 (足细胞)防 通过的重要屏障 止蛋白质漏出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蛋白白质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 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 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将尿和血浆的渗透压相 比较而言的。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多,尿量少, 尿的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 被浓缩。若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少, 尿量增多,渗透压将低于血浆的渗透压, 称为低渗尿(hypotonic urine),表 示尿液被稀释。
H+,以前者为主。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起到了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 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NH3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 时,近端小管也可分泌NH3。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在分泌H+和NH3的同时,促进了 NaHCO3的重吸收,从而实现了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排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 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和K+,这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H+的分泌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 H+的分泌有两种机制,Na+-H+交换和H+泵主动分泌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 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同向转运模式继发性 主动重吸收NaCl。
速尿、利尿酸作用机制: 抑制Na+:2Cl-:K+同向转运体 的功能,管腔正电位消失, NaCl的重吸收受抑制,干扰尿 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2%的NaCl
据水盐平衡进行调节:
Na – 醛固酮;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 (三) (二) 肾小球 –(血浆胶体 + 囊内压) = 有效 → GFR → 尿量 滤过压 Cap.血压 渗透压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如: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渗压下降
如:结石、肿瘤致尿路梗阻
边学边想
尿的生成包括哪几个过程? 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血液流过肾小球后,什么成分 进入到肾小囊? 血液流过肾小球的过程叫作 什么? 进入到肾小囊的部分形成了 什么?
水通道
水通道
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有重吸收的能力,但以近端小 管 的重吸收能力最强
(二)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比较原尿和终尿的成分可见P本102) 2.有限性: 当小管液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超过上 皮细胞对其重吸收的极限时,则不能被全部重吸收。
例如: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具有一定限度,当 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 重吸收达到极限,血糖浓度若再升高,葡萄糖不能 被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导致糖尿。 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正常值:8.88~9.99mmol/L
100%葡萄糖被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 是前半段; 继发性主动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肾的排泄ppt课件

肾的排泄ppt课件

2. 血浆胶渗压: 快速输入大量注入生理盐水时→血浆Pr被稀释→血浆胶渗压↓→
GFR↑ →尿↑。
2024/10/21
.
28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 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 (10.7─24.0KPa)时间,肾血流量有自 身调节,肾血流量相当稳定,完成泌尿 功能.
机制:肌源学说—调节入球小A口 径.
➢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与分泌的因素
2024/10/21
.
27
一、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Cap管腔变窄→滤过面积 ↓ →GFR↓→尿↓ 孔径↑→ GFR↑ 肾炎,缺O2,酸中毒→ 负荷↓→Pr尿,血尿
(二)有效滤过压 )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P(80─180mmHg),肾有自身调节,肾小球Cap血压稳定,GFR不变 BP<80mmHg→肾小球Cap血压↓→GFR↓→尿↓
2024/10/21
.
18
Na+在近曲小管的重吸收 机制:1)泵-漏模式
小管腔
组织 间隙
扩散 泵 回漏
2024/10/21
重吸收量 = 泵出量 - 回漏量
.
19
2)Na+-H+交换方式
Na+
3)Na+-葡萄糖等同时转运
H+
glucose Cl-
2024/10/21
.
20
2. H2O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U.V C= P
U:尿中浓度 V:每分尿量 P:血中浓度 C:清除率
意义:测定肾功能,推测GFR和肾血流量和肾小管 转运功能
2024/10/21

生理题目第八章 排泄

生理题目第八章 排泄

第八章排泄一、名词解释1.排泄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4.肾小球滤过率5.滤过分数 6.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7.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 8.球一管平衡9.肾糖阈lO.渗透性利尿11.Na+ -H+交换12.高渗尿13.低渗尿14.水利尿15.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和——。

2.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和——。

3.滤过膜上电学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的大分子物质滤过。

4.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动力是———,阻力由——和——组成。

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和——。

6.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物质的重吸收是——,这样能保留对机体有用的物质,清除对机体有害和过剩的物质,实现对内环境的净化。

7.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时,部分葡萄糖就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排出而出现糖尿。

8.肾小管主要分泌————、————和————。

9.终尿中的绝大部分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受——的调节。

10.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一个H+,可以重吸收1个——和1个——人血,这对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1.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是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的主动重吸收和对———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所致。

12.在内髓部,渗透压梯度是由——和——共同形成的。

1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血K+升高和血Na+降低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

14.如果每天的尿量长期保持在多于——,为多尿;在——,为少尿;少于——,为无尿,均属不正常现象。

正常成人每天约产生35g固体代谢产物,最少需——尿量才能将其溶解并排出。

15.排尿反射的过程中,存在着——反馈。

三、选择题(—)A型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肾小球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降低B.肾小体5.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C.肾小管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D.集合管B.肾血浆流量增大E.肾单位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2.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大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E.滤过膜上带糖蛋白减胶体渗透压一囊内压) 少或消失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6.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体渗透压一囊内压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 A.自身调节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神经一体液调节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 C.负反馈调节体渗透压+囊内压 D.正反馈调节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E.前馈调节体渗透压+囊内压 7.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3.原尿的成分率增高A.和终尿近似A.肾交感神经兴奋B.葡萄糖比终尿少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Ha+、K+浓度比血浆高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比血浆少蛋白质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比血浆少葡萄糖E.注射抗利尿激素4.下述情况中,使肾小球滤过率增 8.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多的是A.带负电的小分子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带正电的小分子B.肾血浆流量降低 C.电中性的小分子D.格正电的大分子A.55%。

生理题目第八章 排泄

生理题目第八章 排泄

第八章排泄一、名词解释1.排泄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4.肾小球滤过率5.滤过分数6.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7.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8.球一管平衡9.肾糖阈lO.渗透性利尿11.Na+-H+交换12.高渗尿13.低渗尿14.水利尿15.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和——。

2.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和——。

3.滤过膜上电学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的大分子物质滤过。

4.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动力是———,阻力由——和——组成。

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和——。

6.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物质的重吸收是——,这样能保留对机体有用的物质,清除对机体有害和过剩的物质,实现对内环境的净化。

7.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时,部分葡萄糖就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排出而出现糖尿。

8.肾小管主要分泌————、————和————。

9.终尿中的绝大部分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受——的调节。

10.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一个H+,可以重吸收1个——和1个——人血,这对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1.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是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的主动重吸收和对———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所致。

12.在内髓部,渗透压梯度是由——和——共同形成的。

1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血K+升高和血Na+降低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

14.如果每天的尿量长期保持在多于——,为多尿;在——,为少尿;少于——,为无尿,均属不正常现象。

正常成人每天约产生35g固体代谢产物,最少需——尿量才能将其溶解并排出。

15.排尿反射的过程中,存在着——反馈。

三、选择题(—)A型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肾小球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降低B.肾小体5.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C.肾小管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D.集合管B.肾血浆流量增大E.肾单位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2.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大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E.滤过膜上带糖蛋白减胶体渗透压一囊内压) 少或消失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6.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体渗透压一囊内压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A.自身调节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神经一体液调节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C.负反馈调节体渗透压+囊内压D.正反馈调节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E.前馈调节体渗透压+囊内压7.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3.原尿的成分率增高A.和终尿近似A.肾交感神经兴奋B.葡萄糖比终尿少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Ha+、K+浓度比血浆高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比血浆少蛋白质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比血浆少葡萄糖E.注射抗利尿激素4.下述情况中,使肾小球滤过率增8.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多的是A.带负电的小分子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带正电的小分子B.肾血浆流量降低C.电中性的小分子D.格正电的大分子A.55%。

8排泄与渗透调节

8排泄与渗透调节

第八章排泄与渗透调节主要内容1、概述: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机能;影响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3、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机能的调节。

4、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自学内容1、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基本要求l、了解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过程及机理。

重点、难点:1.尿的形成过程; 2.泌尿功能的调节。

概述※排泄(excretion):机体将物质代谢的尾产物和机体不需要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多余的水份盐类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排泄与排遗区别:生理学上将物质代谢产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过程—排泄。

由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它既未参与体内细胞代谢,又未经过血液循环—排遗※※排泄途径与排泄物:ⅰ.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2和少量水份,以气体形式随呼气排出,鱼类等水生动物还有NH3、CO2和某些离子随鳃排出。

ⅱ.由消化道排出:排泄物混合于粪便中,如担色素及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肠膜排出)。

ⅲ.皮肤排出:水分及汗液(汗腺分泌),汗液包括水、少量尿素及无机盐。

ⅳ.肾脏排出:肾脏是最很需要的排泄器官,排泄物称尿,排泄物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

调节着机体水平衡,渗透压平衡与酸碱平衡。

渗秀调节:体内水份和盐类含量的调节就是体液渗透压的调节,又叫渗透调节,渗透调节对于维持体内渗透压稳定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第一节排泄器官及其功能一、泄器官及其结构特点:除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没有发现排泄器官外,其余都有分为:一般排泄器官:(1)伸缩泡: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2)肾器官:扁形、环节及软体动物(3)触角腺(绿腺):甲壳动物(4)马氏小管:昆虫(5)肾脏:脊椎动物特殊排泄器官:鱼类和甲壳类鳃,板鳃类的直饭腺,爬行类与鸟类的盐腺、脊椎动物的肝脏(胆汗排泄血红蛋白代谢产物胆色素(一)无脊椎动物的肾器官1.软体动物的肾脏(亦称肾管)本门各种动物中肾脏结构差异很大,以头足类(章鱼)和辨鳃类()为例。

第八章 排泄

第八章 排泄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层 基 膜层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 胞层
水分子
外层 中层 内层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白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靠近入球 端
2、被动重吸收
顺浓度差、电位差或渗透压差转运,
如 尿素、Cl -、水等的重吸收。
一、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一)Na+、水的重吸收 1.Na+重吸收机制: ⑴主动过程。
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HCO3-、PO43-、等同向偶联转运;
侧 膜
K+ 小管上皮细胞内
Na+
基 底 膜
2.Na+重吸收特点:存在泵-漏现象。
filtration fraction
四 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⑵面积
正常时滤过面积=1.5m2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小结
形成肾髓质高渗 梯度的物质: ●外髓质: 主要是NaCl ●内髓质: 主要是NaCl+尿素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
↓ADH
髓质高渗梯度
ADH↑
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低渗尿(尿稀释)

生理学第八章

生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 排泄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排泄:机体将体内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 的代谢产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1.呼吸器官;2.消化道; 3.皮肤;4.肾脏:
肾脏功能: (一)泌尿功能
NH4++Cl-→NH4Cl
(3)NH3分泌特点:
①泌NH3与泌H+呈正相关:即泌NH3促进H+Na+交换,促进排酸保碱,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②NH3扩散的量决定于管腔液与管周液的pH 值:管腔液pH值较低时,NH3较易扩散。
③正常时NH3只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 中毒时,近曲小管也分泌。
(三) K+的分泌 (1)分泌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b.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c.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4 )肾血浆流量: 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影响的是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流量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 压上升速率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小动脉端,使具有 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尿量增多。反之,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二)肾脏血流量的调节
1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 下,肾血流量在一定动脉血压变动范围内能保持不变 的现象。当肾动脉灌注压变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水平。
意义: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保持在相对 稳定的状态,也是肾小球滤过率保持恒定的基本条件。
(2)重吸收的方式和途径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机制:单纯扩散
泌NH3的意义: 促进泌H+ 促进HCO3-重吸 收 排酸保碱
谷氨酰胺
集合管分泌NH3示意图
(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
◆K+大部分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尿中的K+ 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K+分泌伴随Na+的重吸收(Na+-K+交换)。
◆ Na+-K+交换与Na+-H+交换竞争抑制。
及平行逆流特点 物质基础: NaCl和尿素(再循环)
髓质高渗的保持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ADH的浓度
二、影响尿液浓缩的因素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
1.髓袢结构与功能 2.利尿剂(速尿)——外髓高渗 3.尿素浓度——内髓高渗 4.直小血管血流
(二)血液ADH的浓度——尿崩症
垂体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FF):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125/660 ×100% =19%
535 660
125
一、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改变 (1)通透性的改变 (2)总面积的改变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
Transport of substances through renal tubules and collecting ducts
重吸收(reabsorption): 物质从小管液中转运到血 液中。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髓袢升支粗端:被动、主动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跨细胞途径主动转运
排泄主要受体液调节影响:甲状旁腺素
(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 重吸收
(1) 重吸收率: 100% (2) 吸收部位: 近端小管 (3) 吸收方式:继发主动 (Na+-葡萄糖转运体)
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小管腔 小管上皮C

组织间隙

Na+ 葡萄糖 Na+ 氨基酸
Na+ Na+
逆流倍增
速尿 利尿酸
ADH 等 渗
H2 O
皮质 外髓 内髓
低渗 H 2O H 2O
血管口径 血管平滑肌紧张性
血流量
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罂粟碱、水合氯醛、氰化钠
动脉血压 < 80 mmHg 动脉血压 > 180 mmHg
平滑肌已达舒张极限 平滑肌已达收缩极限
80 mmHg 以下,180 mmHg以上:
肾血流量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
“管-球反馈” (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一) Na+ 、Cl-、H20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70%左右
(*等渗性重吸收)
前半段 跨C途径(2/3)
后半段
C旁途径(1/3)
Na+:主动、被动 Cl- : 被动 H20: 被动(渗透)
肾小管腔
H20 Na+
前半段
渗透
Cap
(糖)G
Na+ H+

Na+
G
Na+ H+
Na+ K+ G

Na+ Cl-

排泄系统word版

排泄系统word版

第八章排泄系统[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排泄作用的概念及排泄途径;了解马氏管的位置、形态、构造,掌握马氏管各段的功能。

了解马氏管排泄物的成分,掌握其排出途径。

掌握马氏管对水分、盐类的平衡作用。

排泄是指动物有机体把新陈代谢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蚕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常积聚于血液,其中:(1) 多余的水分可经多种渠道排出体外。

(2) 二氧化碳可经体壁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 过剩的AA可由丝腺吸收合成丝物质由吐丝排出。

(4) 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终产物的排泄及水分及盐类的平衡调节,均由专司排泄的马氏管实行。

桑蚕的排泄器官最早在1669年由意大利昆虫学家“马克毕基氏”发现,故以后命名马氏管。

由于马氏管的生理机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脏,故马氏管又称泌尿管或肾脏管。

第一节马氏管的形态和构造一、幼虫的马氏管(一) 幼虫马氏管:幼虫马氏管是淡黄色弯曲的细长管,位于消化管后部的两侧。

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排泄物移动的方向,马氏管可依次分为隐肾管、前行管、后行管、膀胱四部分(图8—1、2):1.隐肾管:指插入直肠内壁内的部分。

马氏管插入直肠壁内以后变粗而管壁很薄,并分出许多囊状枝,有些管相互愈合,分布在直肠壁的单薄膜和复薄膜之间,称外列管;外列管到了直肠的后端屈转,进入复薄膜与肠壁细胞之间,又形成一层蜿蜒屈曲的内列管,最后以盲管终了(图8—2)。

隐肾管的这种构造,对调节体内水分图8-1 马氏管在中肠上的分布及盐类代谢平衡极为有利。

2.前行管:又称“上行管”或“端管”、“端部”。

从直肠出来的六条马氏管分成两组,先在结肠两侧作若干屈曲,再沿小肠、中肠肠壁平行(并列)前行,各侧中央的一条在消化管侧面,其它两条一条在背面,一条在腹面。

其中,背面管前行至第4腹节前端,侧面管前行至第3腹节中后部,腹面管前行至第三腹节前端,此后分别向后折回。

3.后行管:前行管向后折回的部分,称“后行管”或“基管”,又称“下行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排泄
一、A型选择题
1.当肾血流量不足或血钠降低时,可刺激肾脏近球细胞释放
A.血管紧张素
B.肾素
C.抗利尿激素
D.醛固酮
E.肾上腺素
2.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因素是
A.任何程度的动脉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囊内压增加
D.肾血流量增多
E.交感神经兴奋
3.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主要靠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肾血管自身调节
E.以上均不是
4.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5.在实验中给动物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加,其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D.肾小球毛细血管升高
E.囊内压升高
6.动脉血压变动于80~180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是通过下
列哪种调节实现的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心输出量的改变
E.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控制
7.肾小管各段中,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远球小管
C.集合管
D.髓袢
E.远曲小管
8.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I,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C.有效滤过压增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9.下列哪项属于渗透性利尿
A.大量饮清水
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C.大量饮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甘露醇
E.静脉注射速尿
10.促进肾小管分泌H+的因素是
A.葡萄糖的重吸收
B.K+的分泌
C.NH3的分泌
D.肌酐的排泄
E.尿素的排泄
11.在酸中毒的情况下,肾小管的
A.H+ -Na+交换减少
B.K+ -Na+交换增多
C.H+ -Na+交换增多
D.K+-Na+交换不变
E. H+ -Na+交换不变
12.酚红试验用于测定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C.肾小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D.肾脏的血流量
E.肾血浆流量
13.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曲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E.近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14.构成肾脏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KC1和尿素
B.尿素和葡萄糖
C.NaCl和KCl
D.尿素和NaCl
E.NaCl
15.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机体失水过多
C.循环血量减少
D.剧烈头痛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16.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痛刺激
E.寒冷刺激
17.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A.肾小球囊内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18.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下列哪种激素的调节
A.血管紧张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血管升压素
E.心房钠尿肽
19.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Na+排K+
B.保k+排Na+
C.保Na+保k+
D.保Na+排H+
E.保k+排H+
2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受下列哪种物质调节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
D.心钠素
E.肾素
21.注射以下哪种物质可使尿量增加
A.血管升压素 B .醛固酮 C.肾上腺素 D.高渗葡萄糖 E.去甲肾上腺素
22.毁损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哪种变化
A.尿量增加,尿浓缩
B.尿量减少,尿稀释,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尿量增加,尿稀释
23.实验中刺激迷走神经,尿量的变化及主要原因是
A.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
C.减少,有效滤过压降低
D.增多,有效滤过压升高
E.增多,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
二、填空题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 ______、____ _____和____ ____。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 ____-(__ ____+__ ____)。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_____ __、___ _____、___ ___。

4.肾小管H+和K+的分泌存在_____的关系。

酸中毒时,H+分泌______K+分泌______
可造成_ 。

5.正常人尿量为_____ mL,如果尿量持续超过____ __mL为多尿,在_______mL
以下为少尿,________mL以下为无尿。

6.脊髓高位横断者,其排尿活动可能出现________,若脊髓骶段的初级排尿中枢受
损,将导致 _________。

排尿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球-管平衡
4.水利尿
5.血浆清除率
6.渗透性利尿
7.肾糖阈
四、问答题
1.简述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2.快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后,尿量有何变化?试分析其机理。

3.酸中毒患者为何容易发生高血钾。

4.试述抗利尿激素对肾脏活动的影响及其分泌的调节。

5.在炎热夏天急行时,如饮入水量不足,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分析其机理。

6.分析大量饮清水与大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有何不同?
7.一位肝硬化的患者血浆蛋白比正常人低很多,而他的肾小球滤过率却比正常人
高很多,为什么血浆蛋白浓度低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说明其原理。

8.临床上大失血休克的患者,尿量减少,请说明原因。

9.案例分析:某女性患者,已婚,34岁,在进行子宫和附件B超时为方便观察,需增加膀胱内的尿量,请问可采用哪些措施?有何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