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终极版本(小抄版)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终极版本(小抄版)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抗原(Ag):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免疫原.3.抗体(Ab):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

5.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答状态。

对某种抗原产生耐受的个体,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用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特异性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

6.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7.超抗原(SAg):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 ~ 1/5,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8.自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9.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是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有些存在于抗原物质的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来.10.交叉反应:指两种抗原分子表面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时,同一种抗体结合的现象。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及问答总结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及问答总结

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

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

4.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

1. 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免疫原.2.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相互作用起反应的性能。

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原反应性4.半抗原: 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5.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族: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7.共同抗原: 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8.异嗜性抗原: 在人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

又称Forssman 抗原。

9.超抗原: 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10.TD-Ag : 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部分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2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交叉抗原:(cross antigen)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4免疫佐剂:(adjuvant)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体后,可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被称为免疫佐剂*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的抗原。

5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的“安全部门”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6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7抗体:(antibody,Ab)是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类糖蛋白,由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9、多克隆抗体: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 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0补体:(complement, C)是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11 MHC分子: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移植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者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Immunity,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Immunity defenc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3.Immunity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变性及损伤细胞的功能。

4.Immunology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由于突变、畸形或病毒感染而表达新抗原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5.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归巢指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6.Antigen,抗原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7.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8.Antigenecity,抗原性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Hapten,半抗原指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Epitope,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又称抗原决定簇。

11.Sequential epitope,顺序表位又称线性表位,由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主要是T细胞表位。

12.Conformational epitope,构象表位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多见于B细胞表位。

mon epitope,共同抗原表位指不同抗原所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4.Cross-reaction,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15.Heterophilic antigen,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1.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5.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

目录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 (1)第三章、抗原 (4)第四章、抗体 (1)第五章、补体系统 (4)第六章、细胞因子 (1)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4)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第九章、B淋巴细胞 (4)第十章、T淋巴细胞 (1)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成 (4)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1)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4)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1)第十七章、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4)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1.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免疫防御:体内免疫系统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或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3.免疫监视:体内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几成分的功能。

4.免疫自身稳定:体内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5.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6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对自身成分形成耐受,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自身稳定)。

7.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8.骨髓: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9.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0.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类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1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功能是执行免疫功能。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效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Ag(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蛋白质、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半抗原(hapten):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

(某些多糖、脂类、药物)抗原表位(epitope):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8.医学免疫学: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 免疫(Immune):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是机体抗御病原体侵袭和对已侵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清除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时清除,对非己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适度免疫应答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章抗原1.抗原(Antigen):广义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狭义抗原通常是指能与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 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的能力。

4.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即Ag与Ab、 TCR、 BCR 特异结合的部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是指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共同抗原。

6.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

4、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抗原递呈等重要作用。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

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5、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部分免疫(immunity):就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得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得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就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得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就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得,该种免疫就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得。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就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得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得感染与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4.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就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得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得细胞与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得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 即黏膜伴随得淋巴组织。

就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得粘膜上皮细胞下得无包膜得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物产生免疫力,使机体能够抵御有害物质的侵袭。

免疫也可以指机体自身生成的抗原物质和抗体,可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免疫力:免疫力指机体能够抵抗外来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的能力。

免疫力可以通过自身生成的抗原物质或抗体而产生,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而产生。

抗原:抗原是指病原体或其他有害成分所含的特定蛋白质,它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抗体是对抗原的特异反应产物,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它的作用是将抗原物质固定,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指将含有病原体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细菌或病毒的抗原物质注射到人体内,使机体能够产生抗体,以抵御疾病的一种方法。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指机体免疫力的重要系统,包括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等,它可以帮助机体与外界环境做出正确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Chapter3 抗原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免疫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变应原:能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Chapter4 抗体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Chapter5 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调节、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Chapter6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有生物活性(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变化的过程。

Chapter7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CD。

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Chapter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因子★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Ag(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蛋白质、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
半抗原(hapten):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

(某些多糖、脂类、药物)
抗原表位(epitope):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可分为TI-1和TI-2 Ag。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每种特异性TCR、BCR或抗体的可变区含有具备独特空间构型的氨基酸顺序(互补决定区,CDR),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类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idiotype, Id)抗原,Id抗原所诱生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SAg(超抗原,superantigen):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佐剂(adjuvant):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Ab(抗体,antibody):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Ig(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细菌特异性的IgG(特别是IgG1和IgG3)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 Fc受体(FcγR)结合,通过IgG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m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
特异性抗体。

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故又称补体系统。

MAC(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由补体系统的C5b ~C9组成。

膜攻击复合物(C5b6789n)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破而死亡。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节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CSF(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

IFN(干扰素,interferon):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白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等细胞分泌和产生的一类能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糖蛋白。

TN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在体内外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 leukocyte differientation,HLDA):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CD(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HLA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锚定位;在该位置抗原肽与HLA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MHC限制性(MHC rest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等位排斥(allalic exclusion):指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

保证一个B细胞只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

同型排斥(isotype exclusion):是指κ轻链和λ轻链之间的排斥,κ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轻链基因的重排,保证一个B细胞只表达其中一种轻链。

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在胸腺皮质中,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抗原肽-自身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SP细胞,其中与Ⅰ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CD8表达水平升高,CD4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而与Ⅱ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CD4表达水平升高,CD8表达水平下降最后丢失;不能与抗原肽-MHCⅠ/Ⅱ类分子结合或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发生凋亡。

通过阳性选择,T细胞获得了对抗原识别的MHC 限制性。

APC(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专职性APC(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能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功能。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
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

活化T细胞表达Fas增加,多种细胞表达的FasL与之结合,启动活化T细胞的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

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在抗原诱导和Th辅助下,中心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高频率点突变。

导致BCR多样性及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的多样性,并可导致Ig亲和力成熟。

Ig的类别转换(class switching):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和T细胞辅助活化增殖后,首先分泌的IgM可转换成IgG、IgA或IgE,而抗体重链的V区保持不变。

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或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ing)。

PRR(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或宿主凋亡或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