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练习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6 练习七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6 练习七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首先、其次、最后”等时间或次序词的用法;2.学会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或顺序;3.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时间或顺序词的用法;•口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或顺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2.准备好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学过的常见时间词,如:年、月、日、季节、小时、分钟等等;•教师出示“首先、其次、最后”三个词,解释它们在语言表达中的用法,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2. 讲授新知识•教师出示PPT,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了解时间或顺序词的用法;•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口语描述事情发生的时间或顺序。
3. 练习与巩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两两配对,互相提问对方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时间或顺序,并记录下来;•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对话的内容和顺序。
4. 展示与评价•教师从小组中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其他组学生评价其描述是否准确、流畅,是否使用了时间或顺序词;•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表扬。
五、课后作业•运用所学内容,口语描述“自己一个普通的早上”中吃早饭、上学、上课、吃午饭、午休、下课、做作业、睡觉等活动的顺序;•预习下一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举例、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时间或顺序词的用法,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有些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需要更多地给予学生口语表达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课《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在实际运用中,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分数卡片、操作纸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小白兔和灰兔子一共摘了12个果子,小白兔摘了其中的1/2,灰兔子摘了其中的1/3,请问小白兔和灰兔子分别摘了多少个果子?”2.呈现(10分钟)呈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如:“1/2 + 1/4 =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如:“计算下列分数的和:(1/2 + 1/4)、(3/4 - 1/4)、(1/3 + 2/3)”等。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6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78+74=152(人) 152÷8= 19(组)
答:每8人一组,一共
可以分成19÷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P61“想想做做”第5题。 2.完成 本课时相关练习。
÷
0
(课本第61页第1题)
53
52 6 7 25
17 15
2
48
73 4 1 28 61 56
÷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56÷2 =78
78
2 156 14
验 算
16
:
16
0
(课本第61页第2题)
78 ×2 156
÷
268÷4 =67
67
4 268
验
24
算
28
:
28
0
(课本第61页第2题)
67 ×4 268
100×4=400,400>312, 被除数的百位够1个百。
÷
用竖式计算:
78 4 312
28 32 32 0
312÷4= ( )
百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所以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31个十除以4,商7,写在十位上;
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 续除以4,商8,写在个位上。
÷
78 4 312
28 32 32
0
312÷4= 78 (人)
验 算:
78 ×4
31 2
答:平均每批有 78 人÷。
笔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 位除起,一位 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 商就写在那 一位的上面。
每次余下 的数要比 除数小。
《练习七(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涉及两位数加减法或乘法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游戏,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运算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加减法和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图形与几何:复习和巩固平面图形的识别,学习图形的简单分类和组合。
5.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练习七(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运算能力。
2.增强时间与货币观念: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形成基本的货币观念,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平面图形的识别和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2×3、4×5等。
(3)时间和人民币:认识时分秒,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和货币计算。
举例:1小时3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5元加3元等于多少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6课时 复 习

第6课时复习A前置作业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分别用字母()、()、()、()、()表示。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分别用字母()、()、()表示。
课堂作业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45米,宽28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要在周围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2.建造一个长90米、宽50米的篮球场,共用9天时间,平均每天修多少平方米?3.一间长方形活动室的面积是96平方米,宽是8米,周长是多少米?4.一块正方形草坪,边长是40米,小明沿四周走一圈用了2分钟,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一个房间铺了50块边长4分米的地砖,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有一幅长2米,宽1米的图画,要给它配上一个相框,需要铝合金条多长?需要玻璃多大?8.一间厨房,长5米,宽4米,准备给它用塑料扣板吊顶,需要多少平方米扣板?扣板四周需要用阴角线条,需要购买多长的线条?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下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说出它们的面积吗?2.一个长方形长是8分米,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正方形周长是2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一个长方形面积是56平方米,长是14米,周长是多少米?拓展提高5.下图是由11个周长20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发散思维6.用2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B前置作业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堂作业1.一个长方形水池,长50米,宽36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围着水池跑一圈,要跑多少米?2.一块长方形草坪长40米,宽20米。
中间留下200平方米的地方做喷水池,其余的种草皮。
种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王伯伯有一块正方形地,边长2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的一半种西瓜,种西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把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剪掉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一要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48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一个房间长8米,宽4米,如果用边长8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需要多少块?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
2024三年级数学下册提练第6招巧用运算符号和括号习题课件苏教版

12
提示:点击 进入分类训练
运用尝试法添运算符号或括号 使等式成立
3
4
5
运用逆推法解决添括号或运算 符号的问题
67
找基本的关系进行凑数
方 法 1 运用尝试法添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成立
1.在批改作业时,赵老师发现小刚抄算式时丢了括 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给算式添上括号。 4+(28÷4-2×3-1)=4 (添法不唯一)
思路分析:本题适合用尝试法解答。此题需添上小括号来 改变运算顺序,才能使两个等式成立。这个混合算式没添 上小括号前的结果是65。 算式(1)的结果23与65相差比较大,需要在除号前面添上小 括号,才能把结果变小。 算式(2)的结果75比65大10,需要让12后面的除数尽量小。
规范解答:
(1)(7×9+12)÷3-2=23 (2)7×9+12÷(3-2)=75(答案不唯一)
2.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38 ×12 +38 ×88=3800
方 法 2 运用逆推法解决添括号或运算符号的问题
3.给下列算式添上运算符号或括号,组成3个不同 的算式,使得数都是2。 4÷4+4÷4=2 4-(4+4)÷4=2 4×4÷( 4+ 4 )=2
4.给下列算式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
方 法 3 找基本的关系进行凑数
6.两个小朋友在玩扑克游戏“24点”,现在桌上有 3、5、6、3四张牌,你能运用+、-、×、÷等 运算符号使它们的结果等于24吗?(每个数只能 用一次) 3×5+6+3=24(答案不唯一)
7.用2、3、4、10四个数,再添上运算符号,使它 们的结果等于24。(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10-2-4=24(答案不唯一)
成立。
(1+ 2+3-4)×5=10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练习七 苏教版

4.拓展运用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 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 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40-15=25分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①17:00——20:30
( 3小时30分 )
②18:48——23:00
( 4小时12分 )
③上午8:45——下午1:00
练习七
1.时针相同或者分针相同
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 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50-35=15(分) 7时50分-7时35分=15分
1.时针相同或者分针相同
3:00---7:00,9:00---19:00各经 过了多长时间?
7-3=4(小时) 19-9=10(小时)
2.时针、分针都不同
1.一辆特快列车8:08从车站开出,小明要乘 这趟车到外地,从家到车站要20分钟。他 最迟要在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
答:最迟7时48分从家出发。
2.强强晚上9:20睡觉,第二天早上5:30起 床,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答:他睡了8时10分。
四、看一看,想一想。
节目预报
7:00~7:20
早间新闻
7:20~8:00
2.一节课是40分钟,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 9:30,那么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是( 8) 时( 5)0 分。
3.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 分钟,( 2)2 时( )5分结束比赛。
4.1日=( 24)小时 8日=( )19小2时 1小时零5分钟=( 65)分钟 8分32秒=( 512)秒
二、送A、B、C回家。
1.时、分、秒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C)。
A.10 B.100 C.60 2.1小时45分=( C )分
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新征程》(苏教版)

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新征程》(苏教版)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主要涉及第6单元的第8课时练习七,内容出自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新征程》(苏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为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教材、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具和学具。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向学生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分数加减法运算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建立起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是否能够将分数加减法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二、例题讲解的方法:在例题讲解环节,我会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向学生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是一节非常有趣味的数学课程。
本节课通过算“24点”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算“24点”的游戏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单一运算阶段,对于复杂的运算组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运算组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2.难点:培养学生进行多种运算组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算“24点”游戏卡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算“24点”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算“24点”游戏的兴趣。
2.基本运算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试错法,发现算“24点”的基本运算规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3.多种运算组合的练习:提供多种算“24点”的游戏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多种运算组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算“24点”游戏,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算“24点”游戏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算“24点”1.基本运算技能:2.多种运算组合:–优先级原则八.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随堂练习课堂作业共7课时

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前置作业一、旧知链接1. 口算。
20X3=700X560X8=40X9=22X2二32X3二14X2二11X5 二2.填空。
(1) 口算 30X6 时,先算()X (),然后再添()个0。
(2) 口算 6X400 时,先算()X ),然后再添()个0.(二、新知速递1. 口算。
12X10=14X10=20X10=20X30=2.填空。
(1) 口算 32X10 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2) 口算 30X60 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X ()X (课堂作业1. 口算。
21X40=8X70=10X95=80X11=65X10=40X3=40X60=20X42=2.填空。
(1)70的40倍是(),60是30的倍。
(2)10 个 15 是(),30的18倍是()。
(3)15X20积的末尾有()个0, 38X20积的末尾有()个0。
(4)38接近()十,52接近()十()3.估算。
21X32^11X58R 69X19 =78X2924.解决问题。
(1) 学校有24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40个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个学生?(2) 商店里今天卖出去30个洋娃娃,每个洋娃娃19元,商店一共收入多少元60(个)?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直接写得数32X30=11X50=20X40=57—19二40X5=37+8二40X21=904-3=120X3=6304-3=25X40=8X50=30X13=60X50二62X0=12+20=30X23=40X50二244-2=4004-2=2.估算12X38R41X21258X69280X57231X23R27X22^67X64250X32R71X22e28X13R92X12^53X6023.填60(个)空(1)49X28的积大约是()o(2)25X20积的末尾只有()个0。
(3)大华超市平均每天要用电60度,一个月(按30天算)一共要用电()度。
第6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6课时(同步练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6课时面积的计算(2) 1、填一填。
(1)右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拼成的长方形长( )厘米,宽(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如右图,在边长为3厘米的大正方形中,一共可以摆( )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填表。
长方形长宽面积20m13m45cm12cm22dm11dm正方形边长8cm边长25dm3.把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60米,酒水的宽度是8米。
酒水车行驶5分钟,能给多少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5.如图,有一个正方形苗圃,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围竹篱笆。
竹篱笆长18米,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一张长方形纸,长6分米,宽4分米。
这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剪剩下的长方形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7.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大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 )倍,面积扩大为原来的( )倍A.2B.4C.89.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画一画,算一算)10.张大爷用20米的围栏靠一面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鸡圈,形状如下图,如果这个鸡圈长8米,围成的鸡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1.从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去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12.在一块周长是120米的正方形空地上种菜,如果每平方米种8棵菜,一共可以种多少棵菜?如果每6平方米需要施肥5千克,则一共需要施肥多少千克?1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18分米,宽是12分米的长方形,现在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时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时练习题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前置作业一、1.口算。
60×3= 700×5 60×8= 40×9= 110×6=22×2= 32×3= 14×2= 11×5= 42×2=2.填空。
(1)口算30×6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2)口算6×400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二、1.口算。
12×10= 14×10= 20×10= 20×30=2.填空。
(1)口算32×10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2)口算30×60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课堂作业1.口算。
21×40= 8×70= 10×95= 80×11=65×10= 40×3= 40×60= 20×42=2.填空。
(1)70的40倍是(),60是30的()倍。
(2)10个15是(),30的18倍是()。
(3)15×20积的末尾有()个0,38×20积的末尾有()个0。
(4)38接近( )十,52接近()十。
3.估算。
21×32≈11×58≈69×19≈78×29≈4.解决问题。
(1)学校有24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40个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个学生?(2)商店里今天卖出去30个洋娃娃,每个洋娃娃19元,商店一共收入多少元?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直接写得数32×30= 11×50= 20×40= 57—19=40×5= 37+8= 40×21= 90÷3=120×3= 630÷3= 25×40= 8×50=30×13= 60×50= 62×0= 12+20=30×23= 40×50= 24÷2= 400÷2=2.估算12×38≈ 41×21≈ 58×69≈ 80×57≈31×23≈ 27×22≈ 67×64≈ 50×32≈71×22≈ 28×13≈ 92×12≈ 53×60≈3.填空(1)49×28的积大约是(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50×43=39×60=88×40=58×50=40×25=70×19=76×60=14×70=43×50=84×20=17×90=72×40=60×47=80×39=20×66=42×90=71×30=87×70=49×80=90×26=应用天地:1.30顶帐篷每顶帐篷住12人。
能住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千克大米?3.某市举行乒乓球比赛,有30支队报名参加,每队有24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知识窗: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把0添上。
参考答案1. 12×30=360(人)2. 50×52=2600(千克)3. 30×24=720(名)一、培优题易错题1.按照下图摆原片,第20个是什么颜色?【答案】解:20÷4=5答:第20个是黄色。
【解析】【分析】1红3黄共4个圆片为一组,用20除以4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因为没有余数,说明第20个就与每组中的最后一个颜色相同。
2.下面的△,□,○各代表数字几?【答案】△=2、□=7、○=5或△=3、□=9、○=6【解析】【解答】,△=2,□=7,○=5;或者:,△=3,□=9,○=6.故答案为:2;7;5或3;9;6。
【分析】根据竖式可知,两个因数的个位相乘还得这个数字,借助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可以用这两个数字试算,据此求出△、□分别代表数字几,据此解答即可.3.4名小朋友丁丁、淘气、冬冬、笑笑站成两排、两列,丁丁和淘气在左面一列,淘气不在第一排。
冬冬在淘气的旁边,这4名小朋友是怎样站的?【答案】解:【解析】【分析】“ 丁丁和淘气在左面一列,淘气不在第一排”,那么淘气一定在左面一列第二排,丁丁就是第一排;“冬冬在淘气的旁边”,那么冬冬一定右面一列第二排,右面一列第一排就是笑笑。
三年级下册数学素材资料课件 课时作业本 苏教版 (6)

4. 学校买来一些书,借给三年级13个班后还剩108本,剩下的书再添多少本就可以
使每个班再分得25本?(5分)
13×25=325(本) 325-108=217(本)
5. 一本600页的故事书,小明每天看24页,3个星期能看完吗?如果不能,那么还剩
多少页没看?(5分)
24×7=168(页) 168×3=504(页) 600-504=96(页)
第3课时 练 习 四(1)
1. 将需要补充的条件和对应的算式连一连。 篮球有12个,_____________,排球和篮球一共有多少个?
2. 为了庆祝元旦,张老师买了一些气球来装饰教室,红气球买了32个,绿气球比 红气球少买了9个。红气球和绿气球一共买了多少个?
32-9=23(个) 32+23=55(个)
第4课时 练 习 四(2)
1. 看图列式计算。
(1)
(2)
69-9=60(个) 1+3=4 60÷4=15(个)
122+49=171(吨) 171+122=293(吨)
2. 张老师带领28名同学观看演出,共用去362元,每名学生的票价为12元,张老师 的票价是多少元?
28×12=336(元) 362-336=26(元)
3. 平均每个人每月吃多少千克大米?
198÷6=33(千克) 33÷3=11(千克)
4. 某商场的文具柜台正在进行促销活动,一盒“5支装”的钢笔,原价为90元,现 在进行“买1盒送1支”的活动。 (1) 在享受活动优惠时,1支钢笔多少元?
5+1=6(支) 90÷6=15(元)
(2) 在享受活动优惠时,每支钢笔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① 一共做了多少个玩具 ② 现在比过去每天多做多少个玩具 ③ 现在比过去每天少做多少个玩具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案

(3)补充: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
秋、冬不是一回事。
4.适时引导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教学创新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二)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十一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记7月8月
要找大月你记住,
七、八俩月换着数,
七月以前找单数,
八月以后找双数。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看来,记大、小月的方法比较多,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同桌相互
说一说。
4、精当练习,适度拓展。
1.小游戏。
(1)站起来游戏。
4.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1)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2)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3)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反馈。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1.提问: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这里有哪几个新的时间单位?
关于年、月、日,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师:还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不知道,今天我们
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2、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有关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多长?一个月有多长?一日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6课时: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6课时:单元评价评价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和写,能正确的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3、培养细心、耐心的好习惯,有一定的探究精神。
评价重难点: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和写,能正确的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对策:提供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步。
评价内容:一、填一填1、〔1〕8个千、2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2〕5023里面有〔〕个千、〔〕个十和〔〕个一。
〔3〕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是4,百位和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4〕23个百是〔〕。
〔5〕150个十是〔〕。
2、在○里填上或。
1009○989 5680○4680 4509○4520723○7230 1837○1838 1002○1200二、连一连1、读一读,连一连六千五百 6055六千零五 6055六千零五十五 6505六千五百零五 60052、每只蝴蝶应该飞到哪朵花上?用线连一连。
6112 4001 3090 3997 2980 4869 5996接近5000 接近4000 接近6000 接近3000三、算一算2022+3000= 8300-300= 6700-6000=7600-7000= 5000+600= 9000-4000=300+4000= 8400-8000= 4900-900=四、找规律再接着写1、3700、3800、3900、______、______。
2、4997、4998、4999、______、______。
3、1002、1001、______、______、998。
五、解决问题1、树龄约1500多年,这棵树比那棵树稍年轻一点。
这棵树的树龄大约有多少年?把你认为适宜的答案圈出来。
1880年 1380年 780年2、我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到2300米,我从家到学校要比你近300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练习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练习七》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多个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们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的问题,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口算、笔算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培养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口算、笔算的灵活运用,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学习小组:分组安排,便于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干,发现计算规律。
如:23 × 17 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互相检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就是100()。
(2)3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7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1)在圆圈里填上“>”“<”或“=”。
40平方厘米○4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60平方厘米80平方分米○8000平方米(2)600平方分米6000平方厘米60平方米()<()<()3.判断题。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2)任意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3)把面积是40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木板截成面积是4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截100个。
()(4)用9个小正方形分别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3.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与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关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
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或用加法计算。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问题中找到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时=60分 1分=60秒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
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
(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2)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
(3)提问:王叔叔11: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思考题。
(1)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
(2)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